股票软件开发接口:蒋介石在台湾未下葬之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55:25

/刘 莉

蒋介石生前曾为自己选中三块风水宝地,都在大陆:一处是位于浙江奉化溪口镇所谓“弥勒佛肚脐眼”的位置;一处在溪口仁湖附近;还有一处就是南京紫金山。蒋介石在南京主政时,曾选定中山陵和明孝陵(朱元璋墓)之间的一块地为墓地,并建了一座“正气亭”为标记,据说,在蒋离开大陆前,曾经对部属说过,他的墓要建得比中山陵低一些,比朱元璋的高一些……

1969 年7 月,蒋介石前往阳明山避暑时,遭遇严重车祸,此后身体出现了“恶化的警讯”。蒋介石告诉严家淦(1905-1993,江苏吴县人,曾任国民党“行政院长”。1975 年4 月,继蒋介石之后出任“总统”):“永福车祸,减我阳寿20年。”

1970 年6 月,蒋介石日记中已有“病不能记事”的记载。1971 年11 月,蒋介石开始便血,且有血管硬化与肺部缺氧的迹象,不久又双手发抖、两腿无力。此时,蒋介石已入风烛残年。

1972 年5 月,蒋就任他的第五任“总统”时,身体已见不得人,只好尽力掩饰,病情也每况愈下,在医护小组的精心医护下,蒋又延续了三年的生命。1975 年4 月5 日晚11 时50 分,医疗小组的“御医”们失望地放下电击心脏急救设备,正式宣告蒋介石88 年的人生道路画下休止符。随即,对蒋介石的遗体进行了防腐处理,4月9 日晨6 时在荣民总医院灵堂举行小殓。蒋身穿蓝色长袍及黑色马褂,胸前佩“采玉”大勋章,左右则为“国光”及“青天白日”勋章,宋美龄亲自将蒋平日常读之《圣经》《四书》、《唐诗》、《三民主义》及《荒漠甘泉》,以及常用之礼帽、手杖置于棺内,家人并在灵前行跪拜哭祭,正午时分,蒋之灵柩移国父纪念馆,不久,暂厝(cuò,停柩)于慈湖。

慈湖在台北市南60 公里处,慈湖陵寝原名“洞口宾馆”,由台湾当局“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所属的“荣民工程处”( 今荣民工程公司) 所兴建,落成于1959 年6 月。蒋介石在这里仿照溪口的建筑样式建了几排平房,1962 年由蒋介石手书“慈湖”并更名为“慈湖宾馆”,作蒋介石生前行馆之用,蒋曾指示自己身后暂厝于此。根据江浙一带习俗,人死异乡又暂未归葬老家的,即予浮厝方式暂理。所谓浮厝方式,是指灵柩离地三寸,在四个角垫高。采用这样的殡葬方式,是为了让子孙能在不破土刨坟的情况下迁葬先人。

中国人讲究的是入土为安,那么,蒋介石最终究竟葬在何处呢?

其实,归葬故乡奉化溪口,是蒋介石的遗愿。1973 年3 月29 日,蒋介石病重,自知不起,嘱咐身边亲属说:“我死后,将灵柩暂厝慈湖,那儿风景好,很像我们奉化老家。”蒋介石为什么将其最终归属纳于家乡?原来,作为孝子的蒋介石希望身后葬在其母墓地旁。据史载,蒋父蒋肇聪去世后,蒋母以寡妇之身养育顽劣之蒋,费尽了心血。蒋介石对其母亲极孝,后蒋母卧病期间,恰逢蒋在家养晦,朝夕亲奉汤药。

1921 年,蒋母故去,蒋聘风水先生,选择西翠屏山鱼鳞岙松树林安葬;据说,这里整个地形就像弥勒佛,而坟穴就在弥勒的肚脐眼上。后来,蒋又在墓址下方不远处建了“慈庵”。据《蒋介石家世》记载,蒋“选择岗上的仁湖作为自己的安葬之所,并且还派人在周围修了一条公路”。应该说,蒋生前选奉化城北地势高爽、风景优美的响铃岗为其最后归宿地,不难理解。祖国大陆对蒋介石的归葬一直相当宽容。

1982 年7 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写信给蒋经国,曾提及“今老先生仍厝于慈湖,统一之后,即当迁安于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庐山,以了吾弟孝心”。

1986 年,冯玉祥将军的次子冯洪志走访奉化溪口。所到蒋氏遗迹,他全部拍了照片,并在毛福梅(蒋经国生母)墓前挖了一些土,装入锦盒。回到美国后,冯洪志发表了《给蒋经国的信》。锦盒也辗转到了台北,蒋经国流下了激动的热泪。其实,对于蒋家在奉化溪口的祖坟,大陆也进行了妥善保护。1949 年人民解放军解放浙江的过程中,毛泽东曾发出指示:占领奉化后,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和其他建筑物。“文革”期间,蒋家祖坟曾遭到破坏,但中央很快进行了修复。很多当年跟着蒋介石到台湾的老兵回乡看到这一情景,都非常感动,打心眼里佩服共产党人的胸怀和气度。

1988 年1 月13 日,蒋经国去世后,遗体也暂厝于距离慈湖陵寝约两公里外的“头寮宾馆”,现称大溪陵寝。因为蒋经国去世前已经预先交代好,由于生前未能在母亲毛福梅膝前尽孝,希望死后有机会迁葬在母亲墓前,能生生世世陪伴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