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华罗庚是什么梗:中国人为什么读书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5:07:27
最近有两条消息都触及到大多数中国人不愿意面对的问题,即国民素质。而且谈的是同一个原因,即中国人普遍读书偏少。
一篇是中国自己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即“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尽管这篇报告充满了乐观精神证明中国人的阅读率有所上升,但那数字却非常扎眼,国民人均阅读图书 4.25 本。从下列数据对比中,中国人知道自己读书少,而且少得可怜。这些国家每年人均阅读的数量是:韩国 11 本、法国 20 本、日本 40 本、以色列 64 本。
另外一篇是《华尔街日报》的一篇“中国在走向低智商社会吗?”作者张涛从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在前两年发表的《低智商社会》中所说的一段话开始,论证了自己对国民素质的担心。这段话是:“在中国旅行时我发现, 城市遍街按摩店而书店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 15 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我记得新华网以前曾就此做过调查,即中国人为什么不读书,结果列在第一位的原因是没时间。第二位的原因是认为娱乐方式多元化,阅读不是唯一的获得信息的方式。
  没时间确实是都市中国人的现实,因为即使是休闲时间,中国人也爱群集一起打麻将喝酒。但将读书当作娱乐与获得信息却是误解,因为读报才是获得信息的方式,而读书主要获是知识、培养自身思辨能力的过程。但我想,中国人不爱读书还有几个更深层次的政治与社会原因:
  一是民族传统,中国人历史上虽然将耕读传家奉为至上家风,但在读书的动机上却是将读书当作求取功名利禄的手段,很少有人将读书当作求知、求真、 求善的途径。宋真宗赵恒《劝学歌》里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加上朝廷对有功名的家族实行按功名等级免田赋制度,这些都成了激励中国人读书的动力。这点直到现代依然未改,毛时代,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干部;改革后成为社会上升管道。但现在这条上升管道已经严重梗阻,各地的高考率已经开始下降。读书的功利性从图书市场销售书籍的类别可见,据统计,教材教辅出版物在中国图书市场占 70% 左右的市场份额,
  二是中国政府奉行的愚民政策。中共从来将教育当作培养工具的手段,而不是“立人”的手段。自建政以来就将人文社科方面的教育当作思想控制的手段,只提供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哲学与党史之类作为公共课,即使是大学的专业教育也绝不引进西方思想,至今仍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仍然有禁书制度的国家。尽管现在马列毛邓思想已经非常不合时宜,从小学到大学仍然有政治思想教育这门课,既浪费青少年的宝贵时光,又让不少人因此厌学社会科学。结果是培养了大批驯服工具与愤青,而不是善于独立思考的人。许多人尽管受过大学毕业,但所读书籍相当有限。
  三是中国的公共图书馆系统极不发达,无论是图书馆的设置率和覆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更与目前的国力很不相称。据相关资料,在美国,平均不到 2 万人一个图书馆,英国 1 万人一个公共图书馆,法国 2.2 万人一个,日本平均 3 万~ 4 万人一个图书馆,一些欧洲小国更优越,瑞士 3000 人就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反观中国, 50 万人才有一家公共图书馆。
  上述三点牵涉的既有民族传统,也有政治原因,还有政府服务职能不彰的原因。但上述种种,造成了一个现实,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但却不是一个文化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