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演讲稿五分钟:美军士兵负荷过重参加3天行动需带近70公斤装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8:34:16
来源:中华军事 时间:2011年10月17日 13:31    分享:

  10年前的10月7日,美国在遭遇“9·11”恐怖袭击后发动阿富汗战争。10年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催生美军装备革命。现阶段,一名美军士兵从衣服到武器的全套装备包括73件物品。美军的装备研发,历来以领域广泛、技术复杂而著称,但在伊、阿战争中,单兵装备过重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军机动性。在经历了伊拉克战争的惨痛教训后,美军在陆军作战样式上也作了相应调整。

  鉴于在长达10年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吸取的教训,美军正在进行一场装备革命。

美军装备。

  未来单兵武器系统让战场上的士兵个个是“超人”

  ■专家访谈

  信息时代下陆军作战如何转型?未来军事装备研制发展的方向是什么?两场反恐战争会对美国今后的作战样式产生什么影响?南方日报记者为此专访著名军事专家、国防大学战略教研室主任张召忠教授。

  南方日报:美国在发动阿富汗战争之前一直在推进军事革命,其目的何为?

  张召忠:冷战结束后,美国遭遇的战争形态更多的是小规模、技术含量高的精确战争、信息化战争。为适应这种战争形态,从1993年起,美国开始推进军事革命,主要是想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如何发现、侦查、跟踪敌人目标?如何把目标信息快速传递给指挥部?如何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处理?

  2001年发动阿富汗战争时,美国已接近完成这场军事革命,一些新的技术装备手段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得到试验。比如电子侦察卫星,可用来侦测雷达、监听手机通讯信息、照相侦查等;还有像侦察机、无人机,能将信息分配给不同的战区单元,利用无线通信数据传输给协同作战的陆海空三军。

  南方日报:美国这次军事革命最终取得了哪些成果?

  张召忠:军事革命的成果让美军在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中直接受益,具体表现在战争初期,美军的攻势非常利索。不过美国人没有想到,主要战场打完了,可后来这一仗还是要打上10年。美军一开始并没有准备,也没有发展相应的武器装备,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被动地跟进、改进装备。

  南方日报:美军针对阿富汗战场有哪些新的装备改进?

  张召忠:当时战场上的需求是如何准确找到目标对象,这是比较伤脑筋的。美国人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无人机,在沙漠里、集市上进行长期跟踪。无人机能连续飞行40多个小时,飞4000米高的时候对地面目标的辨识精度很高。

  但后来经过实战检验,发现了一个问题,比如在集市上发现了恐怖分子,通常会通知空军打,但误伤率高,也容易打草惊蛇,于是,美军就想在无人机上装导弹,一开始装2枚,后来不断增加,到现在是装了8枚,效果很显著。无人机生存能力强,应该会在美军以后的作战模式和未来的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南方日报:在反恐战争中,美军士兵的装备负荷越来越重,势必会影响军队作战的机动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张召忠:要解决单兵负荷过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乘直升机前进,士兵不背负作战,只要带着一些特种作战装备,到了目的地,从直升机下来,干完活就走;还有一种,是步兵乘车前进,抵达目的地后,再下车进行搜索。有时要进到山区,要背大量装备爬山,美国人想了个办法,在阿富汗试验“外骨骼机器人”,就是把人镶嵌到一个机器人的人模子里,按了按钮,人模子就能行走了,这样就由机器人去负重。

  南方日报:在经历了伊、阿两场战争后,美军在作战样式上有何调整?

  张召忠:两次战争给美军留下的遗产,比如无人机、轮式装甲车,都是特种作战的装备,尤其是在反恐作战、对付小规模的游击战,是很奏效的。经过这两场战争,美国陆军转型的方向会有以下几个:有些重武器将来还是要保留,比如装甲车、火炮;第二,是强调联合作战,海陆空联合,这是成功经验,能实现精确打击,减少战场的误伤。

  从凯夫拉尔防弹内衣、加强版夜视仪和便携式太阳能电池,现阶段,一名美军士兵从衣服到武器的全套装备包括73件物品。其中高性能纤维内衣裤可谓亮点。

  负责发明并生产陆军装备的单兵作战系统执行办公室说,有些物件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战场上更好地保护士兵,另一些则是为了帮助他们了解地形。

  据统计,10年战争中死亡的美国士兵,超过一半丧命于简易爆炸装置。简易爆炸装置的使用量客观上增加推动了新型保护装置的研制工作。从2004年起,每名美军士兵都配备一个带有额外保护面板的防弹背心,在随后几年逐步升级换代,直至如今还研制出一套高性能纤维防护装,包括专门保护骨盆部位的凯夫拉尔外套,以及类似于自行车短裤的凯夫拉尔内裤。

  单兵作战系统执行办公室的威廉·科尔上校介绍,士兵穿上凯夫拉尔外套后,在踩到简易爆炸装置时会受到保护,减轻受伤程度。而凯夫拉尔内裤则可以保护士兵免遭爆炸飞起的石块和污物造成的伤害,防止下体感染。

  美军甚至在士兵的头盔上安装了传感器,以应对驻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军经常遭受的创伤性脑损伤。医生说,创伤性脑损伤经常导致创伤后障碍。而士兵的头盔上如果安装了传感器,一旦被简易爆炸装置炸伤后,医务人员能及时从其头盔上下载数据,分析头盔受到的冲击有多大,判断该士兵可能遭受到什么样的脑损伤,进而确定采用什么治疗方式。这种头盔传感器,其实有点像装在飞机上的“黑匣子”。

  新型“单兵枪声定位器”系统则能帮助士兵确定狙击手的位置。

  夜视装备也在两大战场上派上用场。战争初期,美军地面部队多在夜间发动进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军的单兵和各类武器装备配备了大量夜视装备,夜间作战对美军“单向透明”,使其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M1A1、M1A2主战坦克和M2系列“布雷德利”步兵战车装备了各种夜视装备,大大提高了夜间作战能力。

  “陶”式反坦克导弹系统配备了可昼夜使用的AN/TAS-4热成像瞄准仪,它在夜间对装甲目标的探测和瞄准距离为2—6千米。此外,它还可以穿过烟幕、薄雾、伪装和植被对目标进行观察。另外,军事行动中使用多种电子设备,一旦电力耗尽,士兵可以借助便携式太阳能电池板自行充电。

  负荷过重

  一名海军陆战队员标准野战装备包括防弹衣、步枪弹药、通讯器材等,总重量大约为44—61公斤

  曾在伊拉克服役的美国士兵回忆,服役期间,每个人穿着包括4块铠甲的防弹装置,分别保护喉咙、腹股沟和肩膀,此外还背负10公斤弹药、步枪、手电筒等。

  持续变革的装备让前线士兵负荷逐渐加重。一名海军陆战队员标准野战装备包括防弹衣、步枪弹药、通讯器材,以及水、食物等等,总重量大约为44—61公斤。

  美军为士兵装备厚重的防弹装置,意在对付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威力巨大的路边炸弹袭击。

  在阿富汗,美军士兵执行3天任务,背负重量大约为59—68公斤。美军本宁堡军事基地的官员形容,士兵“像一批负重过多的马”。如此重负,即便是年轻士兵也难以承受,他们坦言,无法背着这么重的装备,在海拔8000英尺至1万英尺的山地服役15个月。

  在阿富汗,不少战斗在海拔3000多米的山区打响,空气稀薄,几十公斤的装备严重限制士兵移动速度。相比之下,塔利班武装人员更加机动灵活,他们多数穿着运动鞋,行动速度超过美军。

  另一方面,过重的单兵野战装备也引发了伤病。美国军方的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野战装备过重引发的腿部拉伤、膝伤等外伤为25.7万例,比前一年增加大约1万例。由此带来的减员势必影响到兵力部署。

  山地战中过重的野战装备所造成的不便引起了美国军方的重视。从2008年开始,美军开始研发新型防弹背心和头盔,以适应作战需要。

  无人战机

  在两场战争中,美军使用无人机作为侦察监视的手段,后来还带上了导弹,一发现目标就即刻开打

  与海湾战争比较,伊、阿战争中,美军地面部队在指挥、通信、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性等方面都有了一定进步。军事专家、国防大学张召忠教授认为,在两场战争中,美军也有试验最新装备,比如使用无人机作为侦察监视的手段,后来还带上了导弹,就像老鹰抓兔子似的,一发现目标就即刻开打,效果很显著。

  不过,也有军事专家指出,与更新换代的空军和海军装备相比,陆军作战装备更新换代滞后。很多改造或发展的武器和系统仍处于研制中,即使已装备的其数量也很少,未能形成战斗力。

  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陆军曾提出未来战斗系统(FCS),认定未来一定时间内“敌人会研制和使用高新技术的常规武器”,但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中所遭遇的尴尬却使这个已前后耗资190亿美元的项目最终落马。

  军事专家指出,尽管老式装备及其改进型在作战性能上仍然优于伊拉克军队,但是,陆军没有换代的装备列装,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作战概念的运用,影响了陆军的整体作战效能。

  比如,美陆军重型部队太“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水土不服,尽管杀伤力、防护性能和持续作战能力很强,但无法实施快速战略部署。为此,美军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研发针对游击战、路边炸弹、狙击手的新型装备。

  10年反恐战争是美军历史上最长的战争,比美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加起来的时间还长。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两场反恐战争的好处,使很多官兵拥有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同时,也改变了美军装备的研制方向和部署安排。

  在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杜文龙看来,从伊、阿两场战争的实战效果看,以后装备的研制和部署主要还是三大类:第一类是长效的情报跟踪与侦察装备,因为恐怖组织活动非常诡异,没有情报就找不到人,找不到要攻击的目标;第二类是快速机动装备,发现目标以后,即可迅速控制这个地区,展开作战行动;第三是无人装备,比如无人车辆、无人机等。

勃朗宁9毫米手枪与AN/PRC-126无线电台。

新型“拦截者”防弹背心与AN/PVS-7D 第三代夜视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