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不畏虎文言文启示:弘扬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9:04:26

  旦角举手投足间的柔美、武生一招一式中的阳刚……北京市实验二小的一间音乐教室里,40多名小学生头戴着各式脸谱,在京剧老师的指导下,接受着国粹的熏陶。

  而在深圳,一个名为“飞越彩虹”的项目,拟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组建56个少数民族少儿艺术团,培训6-12岁少数民族儿童以民族独特的歌舞艺术手段,保护和传承多元民族文化,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最优秀的部分展示给现代都市的人们。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国民生活的日益富足,与此同时,中国人日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近年来,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和庄子心得……文化名人纷纷在电视上“开讲”、国学经典著作重新成为畅销书,让深奥国学逐渐成为街头巷尾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人们也开始意识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熏陶作用。“从娃娃抓起”,已然成了中国当下传统教育的一个显著趋势。

  2005年10月,苏州首家现代私塾——“菊斋私塾”正式开课,以弘扬国学,培养儿童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为宗旨,教学内容主要是经学、韵文、古乐、书画、茶道等。

  2005年秋,民族未来文化传承人培养计划启动,通过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夏令营活动,帮助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青少年加深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识,掌握科技手段和工具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2008年3月起,北京市首批接受试点的22所中小学将京剧搬进了课堂。各种尝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和言论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点谈资”:少儿读经运动,国学院、私塾的兴起,孔子学院的建立……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的民族文化受到了‘西化’的严峻挑战,中华民族要在这样一个时代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迫切需要积续文脉,传承文化。”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

  据悉,国学虽然还没被列为各中小学学生必修的课程,却已在校园内走红,各中小学纷纷开展国学经典的学习。《弟子规》《孝经》《道德的声音》等经典著作再次在晨读课上出现,成为孩子们朗朗上口的“口诀”。

  “一开始我读《弟子规》《孝经》时,觉得很枯燥,可现在我越来越喜欢了,而且背得滚瓜烂熟。”九岁的小朋友罗思阳自从学习《弟子规》之后,平时任性、调皮的她开始顾及父母的感受,一下子懂事了很多。

  “让孩子学习国学,并不是要求他记住什么,而是要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热爱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种子,在他身上打下一个自己是中国人的文化烙印。”一位网名为“阿朴”的家长认为,通过学习国学,可以培养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与人融洽相处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容的生活态度等。

  如今,京剧、国学走近小学课堂,少数民族多彩文化得到普遍重视、演绎,人们重新为传统文化的复苏“输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趋于年轻化”。人们也担忧,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小孩子处于身体、心智的发育阶段,稚气未脱,如何让传统文化教育发挥真正的作用。

  教育界人士指出,把传统教育引入课堂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帮助的,但它的效果犹如中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慢慢调理才能见到效果。同时,传统文化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复古,要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承。

  “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传承和发扬光大,从娃娃开始抓起,可以使他们从小就认识到民间艺术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教授邢莉说,“我们重视的不是孩子能做什么,而是一种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