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牌表演:【转】刍议“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行为导向教学法 - chinajpd的日志 - 网易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35:58
刍议“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行为导向教学法

教育资料 2009-07-06 18:56:24 阅读47 评论0   字号: 订阅

[摘要]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的重要教学法,其实施为“双元制”的贯彻提供了重要保证。本文初步探讨了行为导向教学法内涵、实践和对我们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双元制”、行为导向教学法、实践、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核心部分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指的是一种企业(通常是私营的) 与非全日制职业学校(通常是公立的) 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的模式。受培训者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内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应知识的培训, 以更好地掌握“怎样做”的问题;同时, 又在职业学校里以学生的身份接受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 以了解实训技能操作中“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 以培养既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又具有所需专业理论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它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中全民办学思想, 体现了职业教育中学校位置和企业位置并重思想。“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德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课程教学法也因其独到之处值的我们学习和借鉴。其中,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德国教改的重点。在本次教育部和INWENT 联合组织项目中,笔者重点考察了德国“双元制”模式下的行为教学法。

一、什么是行为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新思潮。行为导向的教育思想,主要源于人们对职业人才要求的重新思考以及对教育和学习概念的重新认识。对学习过程传统的认识是:动机、接受、理解、记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1997年版)对教育进行了重新定义,将“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改为“教育被认为是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及持续的交流。”“学习”是指个人在行为、信息、知识、理解力、态度、价值观或技能方面的任何进步与提高。“交流”是涉及两个或更多人之间的信息(包括消息、思想、知识、策略等)转移关系。因此,教育不再局限于单向的传递,更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行为导向法以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行为实践对学习的指导,寻求学习的最佳效果。而它所追求的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行为表现为标志。学习的内容包括:行为的意义、行为系统、自我控制、协调合作等,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行为导向教学法有不同的翻译法如:活动导向、行动导向、实践导向等。从根本上讲,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行为为导向”的教育,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中一切教学方法选择、使用和评价的基本点。行为导向教学法也是能力本位的教学法,确切地说更是一种指导思想。正如德国职业教育学者T.TRAM 所讲的,“行为导向是一种指导思想,培养学习者将来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的行为,这一途径可视为主体得以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展现。”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双元制”职教模式成功实施重要前提

正如前文提到的,“双元制”是德国职教体系的核心内容。从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在德国,按照不同的教育和培训任务来划分,职业学校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教授职业技术,使青年人能够从事职业工作(以职业学校为主);第二类主要通过传授职业知识和技能,使受训者获得进一步深造的资格,例如取得上高等专业学校或各类高等专科学校的资格。但不论是哪一类型的职业学校,其职教思想上的务实性都决定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核心地位。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还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历史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重要的“一元”是企业的培训,其雏形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同行工会对师傅的培训。到了19世纪70年代,德国基本完成了产业革命,学徒制度已不能满足工业生产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双元制”中的另外一元职业学校也发展起来。因此,在德国职业学校自其诞生伊始并和企业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行为导向教学是联系“双元制”中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使两者做到“无缝”连接的重要方式。正因为如此,1996年德国各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从而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在2005年4月1日通过的德国新的《职业教育法》中更是将“行动能力”培养体现在法律条文中。

 

三、行为教学法的具体实践

如果说行为教学法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教学思想改革,但如果缺乏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方法,其实践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通过系统的考察,我们发现,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主要的作用是引导、调控和评估,相对应的学生主要是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和成果的展示。在这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的教学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一向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组织实施阶段。模拟教学中最为典型的是德国兴起的“模拟公司”。“模拟公司”起源于50年代的德国,是指人为创造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又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根据产品和服务项目的不同定位,学生在此可以进行营销、财务、金融、贸易、储运、税务、海关、保险、证券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模拟时,除货物是虚拟的并且不发生实体位移外,其它如票据、账册、操作方式、核算办法等均按照现实经济活动中通行的做法设计和运作。由此可见,“模拟公司”也可理解为一种实践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学习为主;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

2、案例教学

由于案例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逼真的具体情景,因此,案例教学也成为德国行为导向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方式。根据笔者的考察,案例教学的成功的关键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案例的选择和课前的充分准备。案例的选择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接近实际。第二是案例的课堂组织,在这个过程中,要摆正教师的位置,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让自己成为学生的伙伴,认真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并适时给予启发。第三是案例的讲评。在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要归纳学生的发言,在陈述自己的观点时,要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缺点,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所见所闻,告诉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

3、项目引导

这是行为导向法的另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通常是首先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确定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并进行项目规划和任务分工,以培养学生自我组织和策划的能力。其次进行集体调研和方案设计,培养学生查阅文献、手册,开展讨论,团队合作进行市场调查等。第三,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出策划方案的预算报告会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答辩,答辩会由全体同学参加,同时邀请部分教师参加,每一小组的成绩均按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进行评议,最后,给出每个小组的实际成绩。老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通常能够从中体会到策划工作的成就感,找到自信,通过亲身参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引用。

4、角色扮演

在上述的教学方法中,通常让学生担任某一角色,例如在模拟的营销管理系统中,可分配学生担任某一管理角色,并行使相应的权利和责任。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和知识,探索如何完善组织的管理,使之效率最高,效果最好。

5、大脑风暴

大脑风暴教学法旨在创造一种开放、轻松的环境,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地发表意见。在发表意见时,教师并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以使每位学生的独特的思考不受压抑,激励学生开展自由联想,充分发表意见,通过学生间的互相激励引起连锁反应,发挥集思广益的奇效,产生更多更新更深层的想法,以求获得比单独思考得到的更完美、更有价值的结果,最后通过归类、总结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四、几点启示

通过考察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无法替代。尽管其实施在德国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然而通过几年的发展,行为导向教学法已在德国形成了一整套体系,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与我国传统的灌输式和以结果为导向教学法相比,行为导向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能使学生主动掌握学习方法,而不仅仅是学会固有的知识。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信息层出不穷,知识的产生和递增的速度是以几何级数来衡量的。因此,在有限的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技能和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应当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次,行为导向教学法实施的重要前提是具备大量既懂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我国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最为缺乏的是实践经验。对真实世界的了解不充分严重地制约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无论是模拟教学还是案例教学或是项目引导,教师要作到对整个教学和实践过程都有很好的宏观控制,就必须对某门课程所有相关的内容都有所了解。这就对教师有着极高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说,职业教育的教师比普通教育的教师要求更高。因此,培养合格的师资是实施行为导向教学的关键。德国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有的学校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50%),至少有两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也即需要去工厂实习实训),并经过两次国家考试合格,到学校任教还需两年试用期, 实训教师都是掌握最新生产技术的人员。因此有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行为和实践为导向”。

再次,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是行为导向教学法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职业道德的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教师自身良好的师德可以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国,传统的观念是: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低人一等”,只有考不上学的孩子才不得以进职校。这种观念甚至在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中也存在。因此,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职责只是保证学生不出“乱子”、顺利地把他们送出校门,而不是将其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德国,职业教育的地位和普通教育的地位同等重要。教师将教学放在核心的地位。另一方面,德国行为导向教学中,职业道德的培养被放在核心的地位,道德的教育贯穿在整个行为教学中。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借鉴。在我国,技能的培训过分地强调,而职业道德的培养被弱化。

第四,制度是德国“双元制”体系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重要保证。在我国,各种教学法的讨论很多,对先进教学法的研究也不少,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存在困难。对其深究,我们发现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是其根本原因。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并非新鲜事物,但其成功的实施与各项制度有关。对我国而言,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这些制度应该包括政府相关的法令和对职业教育的扶持等宏观方面,也包括各个职业院校对从事行为导向教学教师激励体制的确立等微观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