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老榕家族现状:伟大女性影响全世界---深圳特区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7:50:30
伟大女性影响全世界   ▲国际妇女运动的先驱克拉拉·蔡特金。1910年8月,蔡特金建议把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节。图为蔡特金(左一)在群众集会上讲话。   ▲2005年12月1日,为了纪念罗莎·帕克斯,一张名为“一切在公交车上开始”的海报贴在纽约市公交车的车窗上。  罗莎·帕克斯1913年2月4日出生在亚拉巴马州的一个黑人家庭。1955年12月1日,她因在公共汽车上拒绝给一位白人男子让座,拉开了美国现代民权运动的序幕。   珍·古道尔,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动物保护主义者,1934年出生于英国伦敦,毕生致力于研究非洲野生黑猩猩的生存状况。她从26岁开始深入坦桑尼亚丛林长期与黑猩猩生活在一起。在她长达数十年的野外研究中,揭示了许多黑猩猩社群此前不为人知的秘密。   ▲居里夫人(1867-1934)是世界科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她的一生书写了许多无法超越的奇迹她是全世界第一个一人获得两届诺贝尔奖的人。   苏珊·桑塔格,美国著名作家、评论家、批评家,在文化界与西蒙娜·伏波娃等一起被誉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性知识分子”。   西蒙娜·波伏娃,1908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世界女权运动创始人之一,让-保罗·萨特的终身伴侣。波伏娃最重要的作品《第二性》阐述了“男女性别特征是由社会造成”的重要观点,对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女权运动产生很大影响。   ▲奥黛丽·赫本,美国著名影星。赫本退出影坛后马不停蹄地为儿童救援事业奔忙,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友好大使,直到谢世。   ▲芬博阿多蒂尔,1930年4月15日生于雷克雅未克。1980年6月,芬博阿多蒂尔当选为冰岛第四任总统,是世界上第一位民选产生的女性国家元首,并连任四届,任期15年。

  百年前的“妇女斗争日”

  1857年3月8日, 美国纽约市数百名服装业女工走上街头,抗议资本家的剥削、低廉的工资以及恶劣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然而,这场游行很快被警察强制驱散而告终。

  但是,女性争取平等的脚步并未因此而停止。半个世纪后,1908年3月8日,15000名纽约服装业女工喊着“面包加玫瑰”的口号再次走上街头示威游行,要求改善工作条件,争取选举权,废除血汗工厂和使用童工。尽管罢工再一次被警察驱散,但在两个月后,美国社会党发表宣言,将每年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妇女节,并于1909年2月28日举行了第一次全国妇女节的纪念活动。

  1909年3月8日,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的女工和全国纺织、服装业的工人举行规模巨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增加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获得选举权。这是历史上劳动妇女第一次有组织的群众斗争,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力量。斗争得到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妇女群众的广泛同情和热烈响应,最后取得了胜利。

  次年,1910年8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者妇女代表大会上,深受女工罢工运动震撼的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著名妇女领袖克拉拉·蔡特金向大会建议,以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斗争日。这个提议,得到来自17个国家100多名代表的一致拥护。

  1975年,联合国开始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从此,3月8日成为全世界劳动妇女为争取和平、争取妇女儿童权利、争取妇女解放而斗争的伟大节日。

  国际妇女运动三次浪潮

  “三八”国际妇女节是女性争取自由、平等、解放的成果。但众所周知,成功从来都意味着艰苦卓绝的长期抗争。没有国际妇女运动220年的历史,国际妇女节这一成果便无从谈起。

  风起云涌、历经起伏的国际妇女运动兴起于法国大革命时期,至今的220年历史,通常被分为三次浪潮。

  1848年,美国妇女在塞尼卡·福尔斯举行大会,发表《情感宣言》,标志着国际妇女运动第一次浪潮的开端。这一时期,女性为争取选举、受教育、就业、婚姻自主和财产等权利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收获颇丰。然而,到20世纪20年代,随着一战的结束和一些国家的妇女获得选举权,妇女运动逐渐进入低谷。

  国际妇女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第一次浪潮相比,第二次浪潮涉及了各主要发达国家,规模不可谓不宏大。这次浪潮的主题也比前次更为深刻:批判父权制、消除两性差异、男女就业平等、争取堕胎合法化……

  及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妇女运动进入了第三次浪潮。眼下我们正置身其中的第三次浪潮中,国际妇女运动在走向团结的同时,更加重视差异与多样性。

  妇女地位问题全球会议

  作为在国际事务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国际组织,自1945年诞生之日起,联合国就将提高妇女地位、促进男女平等视为自己神圣的职责。

  《同工同酬的公约》、《妇女政治权利公约》、《产期保护公约》、《已婚妇女国籍公约》、《取缔教育歧视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宣言》……长达65载的岁月里,联合国留下了无数里程碑式的国际公约,在保护和促进妇女权益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1975年,联合国妇女大会(即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墨西哥城召开,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关于妇女地位问题的全球性会议,13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产生的《墨西哥宣言》特别对男女平等做出定义:“男女平等是指男女的人格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联合国决定将1976-1985年定为“联合国妇女十年”,并通过了《世界行动计划》,向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提出了争取提高妇女地位的指导方针和优先领域。为实现“联合国妇女十年”而召开的中期(1980年)和终期(1985年)大会,即为第二次(哥本哈根)和第三次世界妇女大会(内罗毕)。

  这一时期,联合国逐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妇女权利、提高妇女地位的国际法律和公约。尤为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制定、1980年开放签署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这部公约将妇女的权利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和任何领域,形成了一部综合性的具有法律约束力和广泛适用性的妇女人权公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妇女运动影响着人类发展的进程。在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声势浩大的妇女运动使人类对妇女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动力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没有全世界妇女的充分参与和充分权利,人类社会最具威胁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就无法得到持久解决,妇女问题的实质是社会发展问题。

  “性别平等”的地区差异

  自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在国际社会与各国妇女的共同努力下,国际妇女运动有了长足的进展。各国妇女在参政、工作、受教育等方面的待遇都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北欧国家在妇女权利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在瑞士非营利组织世界经济论坛自2006年开始连续数年公布的年度《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上,北欧国家一直在男女平等方面占据领先地位。世界经济论坛对世界100多个国家的调查显示,在女性经济参与和机遇、教育程度、政治赋权、健康等4个领域,冰岛、芬兰、挪威、瑞典几个国家遥遥领先。报告解释称,北欧国家女性权益得以很好的保障,是因为近乎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使工作和家庭生活形成均衡,从而为女性走向社会提供便利条件。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实现性别平等,妇女在政治参与、经济参与和教育机会等方面的发展并不均衡,地区差异十分显著。就在丹麦王室由女王坐镇时,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妇女还在担心午餐的着落。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在迎来“三八”国际妇女节百年庆典之时,回顾妇女运动的历史,我们有理由坚信,妇女作为新世界的创造者,必将显示出更大的能量、智慧和活力,妇女运动也将为缔造一个公正、和平的新世界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