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斋:杨救贫传奇:连载之三十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7:47:11

杨救贫传奇:连载之三十六

作者:佚名

 

  公元九O四年八月,朱全忠杀昭宗李晔(年三十四,葬河南偃师县和陵),杨筠松师徒同胡高戚赶到微州婺源考水,胡家村,同胡长翼、齐民、安定三公设祭吊祀。

    回到洪州华林,即议定在猪市街建塔,同时于塔旁建寺庙一座,一切按原定计划,于九月十六日隶时(甲子、甲戌、丁丑、辛末)破土动工。批明地下藏有古物,为镇塔护寺之宝。果于第二天上午清挖地基时,从地下挖出铁函一只,内装古剑三把,金绳四匝,舍利子三百粒。塔亦因此得名绳金塔。塔旁另建成塔下寺一座,后改名千佛寺。内有法华堂、宿党堂。塔为八面七层,高五十点八六米,底周长大三十三点八米,飞檐回廊,四通八达。每层每面都有通往回廊的拱门,是州城最高的建筑,与滕王阁对峙相望。塔顶层为镏金铁顶,顶端镶有一颗宝珠,固此塔关系州省文运,所于塔的东西北面掘池为半月形,塔映水中宁静古雅,寺塔四年始成。邀请万名僧方住持大师进行开光典礼,水陆法事,七七四十九天每天千余人。清康熙四十七年(一七○九年),塔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康熙五十二年又开始动工重建成,历时一年另二个月才峻工,费银一万多两。据文献记载,旧时洪城房屋密集的地方常有火灾,故绳金塔特置一"镇火鼎",以消火患。此鼎于乾隆五十三年,用袁州府(今宜春如水熔铁而成。"镇炎鼎"高约零点九米,周长三点六米,周围画有卦位和水星水兽,选择水年水月水日水时安放置于塔内,以镇洪城地区火灾。并镌《绳金塔铭》:系丝星鼎,金铁之精。陶熔二气,罗列五行,象取坎止,法配离明。熊踪永敛,灵液常孟。浮图并峙,瑞京戏胥呈。水火既济,坐镇江城。

    因在洪州(今南昌市猪市街)择地建风水塔,而掘得铁函,内有金绳、古剑和金并舍利,消息不径而走,轰动洪城内外,而杨筠松师徒的名字也在一夜之间传到四乡八邻,很快就有不少人到华林村打听,要请他们去相地卜坟建塔,先是新淦县知县亲自上门邀请,到新淦县择地建文昌塔,以启全县之文运。据《新干县志》称:"文塔在沿北五里……明万历乙末县令王文灌太子少保曾同亨有亡国朝嘉庆初县令赵增率绅士 捐资重建。张涛记:"礁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高约三十三米,楼阁式。每层三门,每面外宽四点四二米,内宽二点二一八米,墙厚二点六六米。塔风空,直径五点零四米。第一层高大。四点八八米,向西南开门,门宽零点八米,对面墙上有一个半身门,门高一点六五米,宽零点八米,距地高一点零五米。塔于九○五年冬建成,后又曾建龙安寺一座.文昌塔建后一百六十年,新淦县城迎春门外何家故宅诞生了吉安有史以来第一个状元何昌言(一○六七至一一二六年),字忠会,儒谱名昌彦。(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年应丁丑科会试、殿试、高中状元)。

    又于宜丰县黄冈黄檗山高僧希运禅师择地建墓塔,曰"断际运祖塔"。是一座结构严谨,造型优美的石雕佛塔。塔上刻有"开山始祖希运谥断际禅师之墓"字样,石彻罗围墙上还有"断际运祖塔"五个斗大的字。

    公元九○六年,又到吉安县的永和镇,择地建木觉寺塔。于九○七年建好,现寺毁塔独存。

    江西唐以前无高塔,自唐末杨筠松建赣县(今兴国县)朱华塔、洪州绳金塔之后,至宋代江西文塔建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塔自唐代开始"华化",而塔淳开原来纯粹的宗教寓意,而成都市世俗生活中的事物,都是杨筠松(唐末)的峦头形势理论开始的。宋明以来,佛教地位的 日益衰落,但建塔之举还是层出不穷,维修旧塔也不遗余力,这主要归于杨筠松的客家风水文化的形成。客家风水文化之兴,导致了风水塔异军突起。古塔名亦多称"文昌塔"、"崇文塔"、"水口塔"之类,开明宗义点出造塔目的。由于汉民族,崇孔尊儒,故一直都是百姓望"风调雨顺",官贵望"加官晋爵"、绅士望"人文蔚起",商贾望"日进万金"……。于是乎殊途同归,大家合力建塔,以期风水好运。故自州郡,府县、乡村所在山巅水崖,凡是人文荟萃之处,迎风傍水之地,无不有塔。可以说,杨筠松的客家风水除阴阳两宅外,塔、亭的内容也算是一项主要内容。

    言归正传,杨筠松在绳金塔建好以后,便把诸徒遣还各自故乡,只带曾文展在身边,因曾文展早在华林时,有万载西山李某富绅请其前往相山度水,后爱上西山风水遂购地定居再娶妻生子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