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实德徐明的妻子:关于语文“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的几点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01:34

关于语文“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的几点思考

—— 金水区教体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曹军(2011.9.8)

 

96上午,发展中心一行11人到郑州市75中听课调研。语文学科听了两节课:七年级《<论语>十则》,八年级《陋室铭》,课后分别与两位执教教师作了交流。在听课、交流、查看资料过程中,感觉老师们对于“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在理念认识和实践操作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迫切需要澄清认识,理清思路,正确理解“编写和使用导学案”与“道德课堂构建”之间的关系。

一、掀起你的盖头来

有老师反映,在“细化解读课标”之后,市教育局相继下发关于“课程纲要”“导学案” “作业建设”等文件,面对复杂的头绪,“突然不知道这课该怎么上啦”。其实这三个文件是在 “构建道德课堂”的统领之下,分别从“目标”“过程”“评价”三个维度提出的实施要求。因此,“编写和使用导学案”是“构建道德课堂”的实施策略,也即实践过程及方法。

其实,“导学案”和“导学案教学”也不是新生事物,这在外地已经有了较为普遍的实验和推广,只是各地的名称不同而已。从背景说,“导学案”是对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和杜郎口中学 “三三六”教学模式的整合和优化;从内容说,“导学案”是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分层次的达标练习为一体的一种文本;从形式说,“导学案”是师生共用开展课堂探究活动的载体。

“导学案”在文本组成上包括几个基本要素: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法指导,总结与反思,作业与练习。可见,“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探索型的自学提纲,其核心就是从学生的当前情况出发,在教师占有大量资料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进行导学、导练、导结。与传统“学案”相比较,“导学案”着眼于学生的思维活动,以问题的形式安排学习任务,侧重于学生的“创造”,阅读后再经过思维的加工;“学案”着眼于学生练习,以习题的形式呈现,侧重于学生“拿来”,直接从教材找答案。两者虽紧密联系,但在目标要求、课堂角色、教学方式方法方面,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导学案教学”课堂流程包含几个基本环节:

一导学,教师利用 “导学案”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

二探究,学生围绕“导学案”进一步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解决核心问题;

三检测,当堂进行达标测试,及时反馈,进行矫正和弥补,解决深层问题;

四总结,指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进行总结,构建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

五拓展,布置与学习目标相一致,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的作业与练习,并对完成作业与练习的数量、质量、时间,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概括来说,“导学案教学”,以“导学案”为载体,是以导学为主线,以自主学习为主体活动,以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为特色,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让我看看你的脸

编制“导学案”,要切实贯彻主体性原则和导学性原则,切实把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预设,转变为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预设,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设计。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编制“导学案”的两个核心是“科学预设”与“规范表达”。“科学预设”主要指基于课标、教材、学情的研究下,站在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预设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策略等内容;“规范表达”主要指基于学科学习规律和学生认知心理的,使用学生能够理解、乐于接受的语言,对“导学案”的基本要素进行界定和陈述。

编制“导学案”的两个关键是“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学习目标”要克服传统表述“条目繁杂和三维割裂” 的问题,有效途径在表述中三维有机渗透融合,体现语文整体性的特点。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学习目标可为:

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交流,读懂文意,并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2)通过诵读,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把握人物的性格;

3)通过阅读体验感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我们可以看到,目标中不仅要求学生达到的结果,还特别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达到“读懂文意”的途径和方法是“借助注释、工具书和交流”;“把握人物的性格”的方法是“诵读,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这一情感态度目标,是借助“阅读体验感悟”来达到的。

    “学习内容”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防止搞成“习题集”或“练习册”。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依据目标、内容、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要通俗明白而准确,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要设置坡度,循循善诱,拾级而上。问题设计的有效途径是把学习目标问题化,并通过问题把学习目标具体化,用问题引领学生的自学,用问题指导学生探究。起始阶段,应以明确的学习任务作为启动和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操作把手,使学生明确“学什么”、“学到什么水平”。 所谓明确的学习任务,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并且是可把握、可评价的学习行为,而不能是笼统的、模糊的、不可操作更无法评价的术语概念。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猫》其中一个学习任务的设计:

活动一:品 写“猫”之妙

提示:在课文第一、三两段中,作者对前两只小猫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

1.默读这两段,勾画一两处写猫的妙句,并反复体会好在哪里,把自己的思考所得简要记在句子旁边。(方法:默读——勾画——体味——批注)

2.通过组内交流,再给自己补充一处。

3.每组推选一处作为活动成果留待展示

很容易看出,“导学案教学”下的学习任务是通过活动来进行落实的,“导学案”的活动设计是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来安排,有的需要学生自学后独立思考,有的需要小组的合作交流后才能有效的解决,其最大特点是对教材中的基本素材进行再加工,注重对知识生成过程理解的落实。为此,要努力创设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不断进行精加工、深加工。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三个太阳》其中一个学习活动的设计:

学习任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活动情境:举办 “南极科考队新闻发布会”。

操作流程:1.以记者和科考队员的身份阅读课文,自问自答,做好现场提问或发布新闻及解答问题的准备;

2.组织模拟新闻发布会,由5位同学上台充当科考队员,其他同学充当记者,先请科考队员简要介绍南极科考经过,然后进行答记者问;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对“记者” 和“队员”的问题和回答进行评价。

这样的活动设计,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展开了定向的、有序的、系统的学习活动,依托文本而不依赖文本,超越文本而不脱离文本,使课堂真正成为既生动活泼又积极思维的学习场所。

   

    后记:“导学案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理念层面,“导学案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只有从理念层面理解并实施,才能不局限于其环节的羁绊而达到一种自如;在操作层面,“导学案教学”下学生如何使用,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在管理层面,“导学案教学”下如何开始集体备课,如何实施常规管理……如此问题都大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