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掌门2号菜刀:解析我国中药研发局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8:26:37
业内对于目前中国中药研发局面的评价是,“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欧美收获。”虽然我们都不想面对,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现实的写照,虽然丰富的原材料,但是利用这些要写获得经济利益的却不是我国,这需要我国中药研发企业深深思考。 外资觊觎我国中药市场     近日,瑞士药企诺华制药在中国高调宣布,将针对中国市场研发中草药,并欲以5亿元并购中国药企。事实上,觊觎中药以及中国医药市场的不仅仅是诺华,众多的外资药企对于中药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过去数年来,外资中药企业正悄悄以合资、独资等形式介入中国的中药市场,并将大部分产品销往内地。而进入中国医药市场的国家远不止亚洲范围内的国家,还包括美国、德国、瑞士等国。 “国外拿我们原创的知识,换个手法,做些新的东西,变成他们的东西,其实疗效还不一定有我们传统的好。但关于商业方面的东西,咱们还不太好说,因为牵扯到一些商业包装、运作、概念的创办和专利权。其实除了医药,还有保健这些方面,因为人家起步晚,商业运作比较规范,通过科技、专利权,在这方面拿到了一些大的市场。”东方医药专家表示。 据统计,国内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多年前美国就抢先对吉林生产的“人参蜂王浆”申请了专利,韩国在中国申请了“牛黄清心丸”的专利,还有市场上热销的德国和法国的银杏叶制剂,日本的救心丹都是中药的衍生物。而中国产品如果在这些国家的市场上销售就变成了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     有专家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中药都是来自于动植物,申请专利的难度较大。此外,中药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的数据,很难证明中药的疗效,很多中医药的知识都是作为一种秘方存在的,秘方虽然疗效显著,但机理是什么说不清楚。一旦资金雄厚的外资企业利用科技手段对中医药进行化学研究,搞清机理并申请专利之后,中国企业很难再走向国际市场,也有可能丢掉国内市场。 从国内中医方面来讲,都希望能尊崇传统。我们有很多剂型、汤药、膏丹丸散都可以治病,可能从传统来讲,有时候这个传统很难丢掉。归根到底,这些东西是西方人学不了的,没有这种文化根底,能拔罐针灸就已经不错了。把中医的东西弄过去,更多的是在成药方面,但是这也迎合了现在的发展。现在社会发展节奏快,大家为了省事,做个成药就卖出去。但是从中医角度来讲,成药的药方固定,我们认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很难都起效,导致了目前的这种境况。 罗氏公司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1926年罗氏来到中国。1984年罗氏重返中国大陆市场。 阿斯利康由前瑞典阿斯特拉公司和前英国捷利康公司于1999年合并而成。其中国总部位于上海。 诺华公司是瑞士第一大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真正发展始于1979年。 葛兰素史克公司总部设在英国,2001年初,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 德国制药企业拜耳作为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第一家子公司成立于1922年。 西方医学的瓶颈期 对于目前中药研发局面,贺用和认为:“其实就是中国自己瞧不起自己,就西药来讲,它还是有实际的临床效用,西方医学发展到现在可能进入一个瓶颈期了。它的化学合成成本又太高、创新意识又不太强,那么现在突然发现传统医学中的中医药有这么一个宝库。尽管咱们自己有很多人,包括临床、医学界,学西医的人都不相信,但是外国人的商业头脑和科技的那种意识比较敏锐,觉得可以从这个宝库中发掘出东西来。所以人家通过各种途径:会议或者所谓的科研协作、还有中国的医生去海外学习或看病,就把咱们中国的东西拿过去变成他们的。” 现在,外资中药企业正悄悄以合资、独资等形式介入中国的中药市场,并将大部分产品销往内地。而在多年前我们就已有沉痛的教训,青蒿素被国外一家企业根据科研论文进行结构改造并抢先申请了专利,年出口额达2亿至3亿美元。日本在中国六神丸的基础上开发出救心丸,年销售额达上亿美元。江苏地道的传统中药材薄荷,目前已有8项专利落在美国人手里。银杏目前在中国的专利申请共有68件,外国人申请的有4件,几乎涵盖了银杏的全部提取工艺流程。 对于专利权的保护措施,同仁堂宣传部姜晓东说:“我们早就呼吁这个问题,关键是政府得有作为,我们想保护产权却保护不了,连自己的品牌都保护不好。主要是国家不出台一些政策,我们也没办法。”

      关于专利权,也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西方现在所谓的科学体制已经有几百年了,而我们是从改革开放才开始的。改革开放总共才30年,前十年还糊里糊涂的,真正开始重视这方面的,按照西方人的游戏规则玩,也就在这一二十年,所以跟人家这方面的差距就非常大,它是一种概念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