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书法是什么体:文言文阅读练习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0:09:38
                                                                文言文阅读练习5

广东饶平二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张仪诳楚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 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其有齐也。今闭关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 大 丈 夫 哉 一 怒 而 诸 侯 惧 安 居 而 天 下 熄 孟 子曰 是恶 足 以 为 大 丈 夫 哉 君 子 立 天 下 之 正 位 行 天 下 之正 道 得 志 则 与民 由 之 不 得 志 则 独 行其 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

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王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        诚:的确。

B.君臣皆贺,陈轸独                吊:悼念死者。

C.今闭关约于齐,则楚孤            绝:穷尽。

D.是吾合齐、秦之交而天下之兵也    来:使……到来,招致。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从亲       谓大丈夫也

B.使秦女得大王箕帚之妾            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

C.寡人不兴师得六百里地            商於之地不可得,齐、秦合

D.夫秦之所以重楚者,其有齐也     寡人绝齐未甚邪

7.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远见卓识”与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组是 (3分)

A.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B.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C.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D.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孟子认为 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张仪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达到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D.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3分)

 

②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3分)

 

【参考答案】

5.D (A.诚:如 果。  B.吊:表示哀痛,不表“形影相吊”的“安慰”之意。 C.绝:断绝。)

6.C(“却”,表转折。A项,“之”:取独标志,用在主谓之间/提宾标志。B项,“为”:动词,做,成为/介词,替,帮。D项,“以”:介词,因为/动词,认为、觉得。)

7.A(B项,前一句符合要求,后一句说的是齐王;C项,前一句符合要求,后一句说的是韩国、魏国的做法;D项,前一句说的是张仪,后一句符合要求。判断此类型题要看准主体对象。)

8.C(从文中表现可知,张仪诳楚不是大丈夫所为。认为他是“大丈夫”的,只有“或谓”,即“有的人认为”。)

9.断句和翻译。(10分)

   (1)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4分,每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2)①秦国又怎么会偏爱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地呢?(3分,“奚”1分,“句子大意”2分。)

②如果真的割让给我们土地,再与齐国绝交也不晚。(3分,“苟”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秦王想征伐齐国,又顾虑齐国与楚国有互助条约,便派张仪前往楚国。张仪对楚王说:“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建议,与齐国废除盟约、断绝邦交,我可以向楚国献上商於地方的六百里土地,让秦国的美女来做侍奉您的妾婢。秦、楚两国互通婚嫁,就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楚王十分高兴,允诺张仪的建议。群臣都前来祝贺,只有陈轸表示哀痛。楚王恼怒地问:“我一兵未发而得到六百里土地,有什么不好?”陈轸回答:“您的想法不对。凭借我的见解,商於的土地不会到手,齐国、秦国却会联合起来,齐、秦一联合,楚国即将祸事临门了。”楚王问:“你有什么解释呢?”陈轸回答:“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就是因为我们有齐国作盟友。现在我们如果与齐国毁约断交,楚国便孤立了,秦国又怎么会偏爱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地呢!张仪回到秦国以后,一定会背弃对大王您的许诺。那时大王北与齐国断交,西与秦国生出怨仇,两国必定联合发兵夹攻。若替您算计的话,不如我们暗中与齐国仍旧修好而只表面上绝交,派人随张仪回去。如果真的割让给我们土地,再与齐国绝交也不晚。”楚王斥责道:“请你陈先生闭上嘴巴,不要再说废话了,等着看我去接收大片土地吧!”于是把国相大印授给张仪,又重重赏赐他。随后下令与齐国毁约断交,派一名将军同张仪前往秦国。

张仪回国后,假装从车上跌下,三个月不上朝。楚王听说后自语道:“张仪是不是觉得我与齐国断交做得还不够?”便派勇士宋遗借了宋国的符节,北上到齐国去辱骂齐王。齐王大怒,立即降低身份去讨好秦国,齐国、秦国于是和好。这时张仪才上朝,见到楚国使者,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何还不去接受割地?从某处到某处,有六里多见方。”使者愤怒地回国报告楚王,楚王勃然大怒,想发兵攻打秦国。陈轸说:“我可以开口说话吗?攻秦国还不如趁机用一座大城的代价去收买它,与秦国合力攻齐国。这样我们从秦国失了地,还可以在齐国得到补偿。现在大王您已经与齐国断交,又去质问秦国的欺骗行为,这就是我们促使齐国、秦国和好而招来天下的军队了,国家一定会有大损失!”楚王仍是不听他的劝告,派屈匄率军队征讨秦国,秦国也任命魏章为庶长之职,起兵迎击。

春季,秦、楚两国军队在丹阳大战,楚军大败,八万甲士被杀,屈匄及以下的列侯、执珪等七十多名官员被俘。秦军乘势夺取了汉中郡。楚王又征发国内全部兵力再次袭击秦国,在蓝田决战,楚军再次大败。韩、魏等国见楚国危困,也向南袭击楚国,直达邓。楚国听说了,只好率军回救,割让两座城向秦国求和。

有人说:张仪、公孙衍,他们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他一怒而使各国恐惧,安居时又能使兵火息灭。孟轲说:那岂能称得上大丈夫!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说的就是大丈夫。


 

江西白鹭洲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日:“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②欲相普,或谮之日:“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日:“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③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③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特:只,不过

    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道,道理

    C.惟稍夺其权                       稍:渐渐地,慢慢地

    D.上素嫌其人,不与                 与:赞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使一举而下                       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

    B.上因晚朝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岂得以喜怒专之,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D.则《论语》二十篇也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11.《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

13.(10分)(1)为下列句子断句(用/表示):(4分)

赵 韩 王 为 相 每 朝 廷 遇 一 大 事 定 一 大 议才 归 第 则 亟 合 户 启 箧 取 一 书 而 读 之 有 终日 者 虽 家 人 不 测 也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3分)  

                                                                                 

   ②皆再拜日:“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3分)

                                                                                

【参考答案】

9.B道,方法。10.B 因,介词,趁机。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C.介词,凭;动词,认为。D.连词,表因果,原来是;连词,表并列,就。)

11.A ③宋太祖劝解兵权的委婉之词⑥是说赵普善用《论语》治政

12.A错在“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应为“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

13.断句:

(1)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

翻译:(划线处为重要得分点)  

(1)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南征北伐现在正是时候,希望听听您以后的打算。(3分,每句1分,整体1分。)

(2)(石、王等)都拜了两拜说:“陛下顾念我们到这种程度,这就是所说的使死人复生、使白骨 长肉啊。”(3分,每句1分)

文言文译文

韩王赵普做宰相。太祖刚刚即位,多次出去微服私访,有时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一天,大雪下到夜里,皇上敲赵普的家门,赵普赶忙出来,慌忙叩拜迎接,问:“夜深寒冷,陛下为什么出来?”皇上说:“我睡不着,一张床之外,都是别人的家,所以来看看你。”赵普说:“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南征北伐,现在正是时候,希望能听听您以后的打算。”皇帝说:“我想攻打太原。”赵普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说:“这不是我所能了解的。”皇帝问其中的缘故,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假使一举攻下太原,那么两边的祸患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为什么不暂且留着等待平定各国(之后再攻打太原呢)。”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于是定下攻打江南的决议。  

太祖取得天下以后,召见赵普问道:“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问,帝王总共换了十个姓氏,战争不断,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停止天下战争,替国家建立长治久安之计,有什么方法呢?”赵普说:“藩镇节度使的权力太重,君弱臣强罢了。只有渐渐地削夺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军队,那么天下自然安定了。”话未说完,皇上说:“你不要再说了,我已经明白了。”皇上趁着晚朝,和老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喝酒,酒喝到最畅快的时候,宋太祖开口道:“人生在世,好像骏马掠过缝隙一样快,所求的富贵,不过多积聚些金银:多一些自我娱乐,让子孙没有贫乏罢了。你们为什么不解去兵权,选择好田产房屋作为子抓长久之业,多养些歌儿舞女每天饮酒相欢,来度过一生。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上下相安,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都拜了两拜说:“陛下顾念我们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所说的使死者复生、白骨长肉啊!”第二日,都托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权。宋太祖答应了,都让他们以散官的身份回家养老,给他们的赏赐也特别优厚,众多功臣都因此善终。

赵普辅佐太祖时,有一名大臣立功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赞成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说:“刑法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太祖入宫,赵普立在宫门口,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太祖醒悟了,才认可他的上奏。赵普想任命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的意愿,太祖不采纳。第二天,赵普又上奏,太祖又不采纳。第二天又上奏,太祖大怒,拿过奏折撕裂扔到地上,赵普脸色不变,慢慢拾起奏折回家后修补连缀,第二天又呈上去,太祖才醒悟过来,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那个人果然称职。  

赵普做了宰相,每当朝廷遇到大事,商定重要决议,刚一回到家,就马上关起门,开箱取书,整天阅读,即使家人也猜不出他读的是什么。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后来他去世后,家里人才打开箱子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太宗想任他为相,有人诬陷说:“赵普,山东学究,只是能读《论语》罢了!”太宗怀疑,把这件事告诉赵普。赵普说:“我确实不懂得读书,只是能读一本《论语》辅佐先帝安定天下,才用了半部还有一半可以辅佐陛下。”太宗疑虑消释,最终任命他为相。


江西吉安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段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①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②矣。”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 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 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面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景公游于麦丘,问其封人:“年几何矣?”对曰:“鄙人之年八十五矣。”公曰:“寿哉!子其祝我。”封人曰:“使君之年长于胡③,宜国家。”公曰:“善哉!子其复之。”曰:“使君之嗣,寿皆若鄙臣之年。”公曰:“善哉!子其复之。”封人曰:“使君无得罪于民。”公曰:“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则可,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 晏子谏曰:“君过矣!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公曰“寡人固也。”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①宰:卿大夫家臣。②免:此指免掉忧患。③胡:指齐国前代国君胡公静,长寿。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致:给予,赐给

B.退得罪于士                  退:后退,退却

C.足于中,免矣                中:心中,内心

D.今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      逮:及,达到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君之赐也厚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圣王见贤以乐贤       申之以孝悌之义

C.善哉!子其祝我       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D.使君之年长于胡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晏子具有民本思想”和“齐景公虚心纳谏”的一组是(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晏子认为,臣子拿国君所赐的丰厚财物施惠于百姓,是越权行为,表现了忠正之臣对国君权威的维护。

B.晏子认为管仲接受封赏是智者的千虑一失,而自己面对封赏赐“再拜而不敢受”,正是愚人的千虑一得。

C.齐景公目睹一位背着柴草的长者面有饥色,心生怜悯,命令官吏供养此人,充分说明他深明治国之本。

D.景公认为,百姓可能在君王那里获罪,而君王不可能在百姓那里获罪,后经晏子劝谏,才终有所悟。

【参考答案】

9.B(退,与上文的“进”(入朝)相对,应解释为“退朝,在朝堂外”。)

10.A(两个“也”都是助词,在主谓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B项第一个“以”是连词,表顺接;第二个“以”是介词,“用”。C项第一个“其”是副词,表祈使语气;第二个“其”是代词,“他们的”。D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相当于“的”;第二个“之”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11.D

12.C(齐景公只是有同情心,并非深明治国之本,他是在晏子的劝导之下才“推恩”,做出了符合治国之本的事情。)

参 考译文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来到,(晏子)把食物分给使臣吃,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这件事告诉了景公。景公说:“唉!晏子的家贫得像这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景公派公差送去千金与市租(此处指税收权),请他用来供养宾客。晏子谢绝了。多次送来,最终(晏子)行再拜礼辞谢说:“我的家不贫穷,凭借你的赏赐,恩泽(已经)遍及三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从君王那里取得厚赏散发给百姓,那是臣子代替君王做人民的君王,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王那里取得厚赏不散发给百姓,那是用筐箧收藏财富,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王的赏赐,在朝外得罪士人,自己死后财物变为别人所有,这是替管家收藏财物,聪明的人是不这样做的,十块粗布、一种食物(供穿衣咆饭),心中满足,可以免除忧患了。”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王桓公用登记的500社(25户为一社)人口、土地封赏管仲,他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推辞不受是为什么呢?”晏子说:“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一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考虑一千次,一定有一次收获。想来,管仲这一次失误,却是我的一次收获吧?所以行再拜礼辞谢而不敢接受您的赏赐。”

景公在寿宫游览,见到一个年老背柴的人,面有饥色。景公同情这个人,叹息着说:“叫官吏把他养起来!”晏子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为贤能的人高兴而替没出息的人哀伤,这是守住国家的根本。如今君王您爱护老年人,恩惠没有达不到的地方,这是治国的根本啊。“景公笑了,面有喜色。晏子说:“圣明的君王见到贤能的人就为他高兴,见到没出息的人就替他哀伤。现在请让我替老弱得不到抚养的人、鳏寡没有家室的人请求,经过评议供养他们。”景公说:“好吧。”于是老弱的人有了供养,鳏寡的人有了家室。

景公到麦丘游览,问麦丘的封人(管理疆界的属官):“年纪多大了?”回答说:“我85岁了。”景公说:“高寿啊!为我祝祷吧。”封人说:“让您的年寿比先君胡公还长,对国与家都合宜。”景公说:“好啊!您再祝祷我吧。”封人说: “让您的后代,寿数都像小臣我的年龄一样。”景公说:“好啊!您再祝祷我吧。”封人说:“让您不要在老百姓那里获罪。”景公说:“确有鄙贱百姓在君王那里获罪,这样说还行,哪有君王在百姓那里获罪的呢?”晏子劝谏说:“君王您错啦!(确有君王在百姓那里获罪的)那(与君王)疏远的人有罪,(与君王)亲近的人惩治他,卑贱的人有罪,高贵的人惩治他;君王在百姓那里获罪,谁来惩治他呢?我斗胆问:桀纣,是(诸侯)国君诛杀的呢,还是老百姓诛杀的呢?”景公说:“我固陋啦。”于是把麦丘赏赐给封人作为采邑。

 


江西南昌铁路一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贞观十年,魏征上疏曰:

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

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①,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②,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   

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

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必怀之以德,待之以信,厉之以义,节之以礼,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则小人绝其私佞,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③将何望哉!

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

(节选自《贞观政要·诚信》,有删节)

    【注】①鼓:城邑名。②啬夫:秦汉时的乡官,这里指掌管鼓城的官员。③永锡祚胤:锡,赐福;祚,读zuò,赐福.保佑;胤,读yìn,子孙后代。祚胤:福运及于后代子孙。

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无疲士大夫                      疲:疲惫

B.此极非其善者                      极:极端,过分

C.厉之以义                          厉:通“励”,勉励

D.审罚而明赏                        审:清楚地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                B.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

      而君幸于赵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然后善善而恶恶                    D.必怀之以德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作《师说》以贻之

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B.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C.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D.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魏征给唐太宗的谏言,他认为君臣之间惟有诚信,才能君尽其礼,臣尽其忠。

B.小人有功也应赏,但赏小人则会助长奸佞之风,这是穆伯不采纳馈间伦的建议的原因。

C.管仲认为,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远避小人是称霸的前提,其中远避小人尤其重要。

D.穆伯认为,一个大国之君对待臣下只有讲求德信义礼,才能让“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君子更能尽忠。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3分)

译文:                                                                        

(2)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3分)

译文:                                                                       

(3)则小人绝其私佞,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9.A  解析:“使”是使动用法,使…..疲惫”

10.B解析:B项,都为定语后置的标志。(盛:美好。可以让至高无上的美好的德行)A项,介词,“向”;介词,“被”。C项,表并列,“并且”;表转折,“却”。D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

11.C

12.【解析】D这是魏征说的话,他以管仲 、穆伯 的言行为例 证,然后归纳阐述这一观点。

13. (1)晋时的中行穆伯攻打鼓城,攻了一年也没有攻下来。

(2)奸诈的人得志,这就会使晋国的人放弃仁义而去做一些奸诈的事。那即使我得到了鼓城,又有什么用呢?

    (3)那么,小人放弃了他们的奸诈,君子自强不息,那种不必费力也能治理好天下的局面,还会等多久呢


四川邻水二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昔秦缪公兴师以袭郑,蹇叔 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盛与力之盛,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今行数千里,又绝诸侯之地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君其重图之”缪公不听也。蹇叔送师于门外而哭曰:“师乎!见其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有子曰申与视,与师偕行。蹇叔谓其子曰:“晋若遏师必于殽  。”缪公闻之,使人让蹇叔曰:“寡人兴师,未知何如,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蹇叔对曰:“臣不敢哭师也。臣老矣,有子二人,皆与师行,比其反也,非彼死则臣必死矣,是故哭。”师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奚施将西市于周,道遇秦师,曰:“嘻!师所从来者远矣,此必袭郑。”遽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曰:“寡君固闻大国之将至久矣。大国不至,寡君与士卒窃为大国忧,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使人臣犒劳以璧,膳以十二牛。”秦三帅惧而谋曰:“我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以袭人,未至而人已先知之矣,此其备必已盛矣。”还师去之。当是时也,晋文公适薨,未葬。先轸言于襄公,曰:“秦师不可不击也,臣请击之。”襄公许之。先轸遏秦师于殽而击之,大败之,获其三帅以归。此缪公非欲败于殽也,智不至也。智不至则不信。言之不信,师之不反也从此生,故不至之为害大矣。(节选自《吕氏春秋》)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绝诸侯之地  绝:穿过。      B.使人让蹇叔曰     让:延请

C.道遇秦师       道:在路上          D.晋文公适薨      适:刚刚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其重图之。          其若是,孰能御之。

B.邃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   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C.智不至则不信。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郑贾人弦高、奚施将西市于周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阻,派兵长途跋涉去偷袭郑国,结果遭到对方痛击,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教训惨痛。

B.老臣蹇叔经验丰富,料事如神,断定秦军一定会兵败殽山,可惜秦穆公智力达不到蹇叔的水平,不肯相信。

C.郑国商人弦高机智果敢,一边派人回国报信,一边假托王命犒劳秦军,挽救了自己的国家,爱国精神可嘉。

D.先轸善于抓住战机,在殽山阻截秦军发动攻击,大败秦军,俘获了秦国的三个主将,是出乎秦穆公预料的。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盛与力之盛,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

 

 

②言之不信,师之不反也从此生,故不至之为害大矣。

 

 

【参考答案】

 

8.B(让,责备)

9.B(“乃”都表顺承:A“其”,前—表祈使,后—表假设;C“则”,前一是“就”,后一是 “却”;D“于”,前一是“到”,后一是“比”。)

10.A(不是“对方”,应是晋国)

11   ①我听说,偷袭别国城邑,用战车不能超过一百里,用步兵不能超过三十里,都是凭借士气旺盛和力量强大,因此攻打敌人能消灭它,退却能够迅速撤离。

②不信(蹇叔的)话,军队回不来(的结果)就是由这造成的,所以智力达不到所形成的害处很大呀。

参考译文:

先前秦穆公出兵偷袭郑国,蹇叔劝谏说:“不行。我听说,偷袭别国城邑,用战车不能超过一百里,用步兵不能超过三十里,都是凭借士气旺盛和力量强大,因此攻打敌人能消灭它,退却能够迅速撤离。现在行军几千里,还要穿过其他诸侯国去偷袭郑国,我认为这不行。请您慎重考虑。”秦穆公不听蹇叔的意见。蹇叔把军队送到城门外,哭着说:“军队啊,我看着你出征却看不到你回来啊。”蹇叔有两个儿子叫申和视,参加军队一起出征。蹇叔对他的儿子说:“晋国如果阻击我们的军队一定在殽山。”秦穆公听说这件事,派人责备蹇叔说:“我出兵打仗,还不知结果怎样,现在你哭着给军队送行,这是给军队哭丧啊。”蹇叔回答说:“我不敢给军队哭丧。我老了,有两个儿子,都跟军队一起出征,等队伍回来时,不是他们死了,就一定是我死了,因此才哭的。”秦军经过周地向东进发。郑国商人弦高、奚施将要西行到周地做买卖,斗路上遇到秦军,弦高说:“哎呀!秦军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这一定是去偷袭郑国。”立刻让奚施回国报告,自己就假托郑伯的命令慰劳秦军,说:“我们国君本来听说贵国军队要来,已经好久了。贵军没有来到,我们国君和战士们私下替贵军担心,惟恐你们的士兵疲劳以及干粮缺乏。派我用玉璧犒劳贵军,用十二头牛提供膳食。”秦军三个主将害怕了,商量说:“我军行军数千里,多次越过其他诸侯的国土去袭击郑国,没有到达而人家已经先知道了,他们的防备一定已经很充分了。”(就)回师撤离。这时候,晋文公刚刚死去,还没有安葬。先轸对晋襄公说:“秦军不可不攻打啊,我请求攻打它。”晋襄公答应了。先轸在殽山截住秦军进行攻击,大败秦军,俘获秦国的三个主将回国。这不是秦穆公想要在殽山失败,而是智力达不到(蹇叔的水平)。智力达不到就不相信。不信(蹇叔的)话,军队回不来(的结果)就是由这造成的,所以智力达不到所形成的害处很大呀。(文本节选自《吕氏春秋》)

文言文阅读-文言小说

江西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2题。

     荥阳郑德懋,尝独乘马,逢一婢,姿色甚美,马前拜云:“崔夫人奉迎郑郎。”鄂然曰:“素不识崔夫人,我又未婚,何故相迎?”婢曰:“夫人小女颇有容质,且以清门令族,宜相匹敌。”郑知非人,欲拒之。即有黄衣苍头十余人至,曰:“夫人趣郎”进辄控马,其行甚疾,耳中但闻风鸣,奄至一处,崇垣高门。郑立于门外,婢先白,须臾,命引郑郎入。进历数门,馆宇甚盛。夫人著梅绿罗裙,年可四十许,姿容可爱,立于东阶下。侍婢八九。郑趋谒再拜。夫人曰:“无怪相屈耶!以郑郎清族美才,愿托姻好。小女无堪,幸能垂意。”郑见逼,不知所对,但唯而已。

向暮,一婢前白,女郎已严妆讫。引郑郎出就外间浴以百味香汤左右进衣冠履佩。美婢十人扶入,女年十四五,姿色甚艳,目所未见。郑遂欣然,遂成礼。明日,夫人命女与就东堂,女善弹箜篌,曲词新异。郑问所迎婚前乘来马,今在何许,曰:“今已反矣。”
  如此百余日,乃白夫人曰:“家中相失,颇有疑怪。乞赐还也。”夫人曰:“适蒙见顾,良深感慕。然幽冥殊涂,理当暂隔,分离之际,能不泫然。”郑亦泣下。乃大宴会,与别曰:“后三年,当相迎也。”郑因拜辞。
  郑乘马出门,倏忽复至其家。其家人云:“郎君出行后,其马自归,不见有人送来。”郑始寻其故处,唯见大坟,旁有小冢。其左右人传:“崔夫人及小郎墓也。”郑尤异之,自度三年之期,必当死矣,后至期,果见前所使婢乘车来迎。郑曰:“生死固有定命。苟得乐处,吾复何忧。”乃悉分判家事,预为终期。明日乃卒。     ——唐·张读《宣室志》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耳中但闻风鸣,奄至一处         奄:突然

B.然幽冥殊涂,理当暂隔           涂:通“途”,道路

C.向暮,一婢前白                 向:对着

D.乃悉分判家事,预为终期         悉:详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年可四十许           其可怪也欤

B.郑见逼,不知所对     适蒙见顾,良深感慕

C.乃悉分判家事         乃大宴会,与别

D.何故相迎             无怪相屈耶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且以清门令族,宜相匹敌       B.姿容可爱,立于东阶下    

C.倏忽复至其家                 D.明日乃卒        

12.下列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荥阳人郑德懋,曾经有一次独自骑马出行,遇到一名姿色非常美丽的女子,强行把他连人带马请进一座庄严华丽的大宅院。

B.郑德懋听说崔夫人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非常害怕但不得已只有答应,后来见其女儿姿色甚艳,这才高兴起来。

C.郑德懋在崔家停留了百余日后,因思念家中亲人而要求回家,崔夫人和女儿没有强留,在一次大宴会后洒泪相别。

D.郑德懋回到家后再去寻找崔夫人宅院,只见大坟与小冢林立,郑悲痛欲绝,三年后他知道自己死期已到,安排好家事后溘然而 逝。

13.用“/”给句子①断句,把②③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引 郑 郎 出 就 外 间 浴 以 百 味 香 汤 左 右进 衣 冠 履 佩。(2分)

②然幽冥殊涂,理当暂隔。分离之际,能不泫然。(4分)

译文:                                                               

③郑尤异之,自度三年之期,必当死矣,后至期,果见前所使婢乘车来迎。(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9. C.( 向:接近)

10. C(A大约/值得  B.表被动/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  C.于是  D.指代我/指代你)

11. D(A对等、相当  B.美好可爱  C.很快地,忽然  D.古:第二天/今:今天的下一天)

12.B(A不是“女子”强行请走。 C.先洒泪话别,后宴会相别。D.没有悲痛欲绝,)

13 ①引 郑 郎 出 就 外 间 /浴 以 百 味 香 汤 /左 右 进 衣 冠 履佩。(2分)(每断对一个地方给1分)

②可是阴间人鬼道路不通,按道理应该暂时分别,在此分别之际,怎能不伤心落泪呢。

(“幽冥”“暂隔”“泫然”各1分,句意1分。)

③郑德懋觉得非常奇怪,自己想到三年的期限,必定就要死了,后来到了三年期限,果然见到先前所使唤的婢女乘车来迎接自己。

(“尤异之”“度”“所使”各1分,句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荥阳人郑德懋,曾经有一次独自骑马出行,遇到一名姿色非常美丽的婢女,女子在

郑马前行礼说“崔夫人迎接您。” 郑德懋惊讶地说:“我一向不认识崔夫人,我尚未娶亲,为什么要迎接我?”婢女说:“夫人的小女儿很有美姿,同时您又是名门世族,应该门户相当。” 郑德懋心中知道遇到的(是鬼怪)不是人,想要拒绝她。随即有十多个黄衣仆人出来,说:“夫人催促郑公子。”上前就牵住马,走得非常快,郑德懋只听得耳边风声呼啸,突然来到一个地方,高墙大院。郑德懋站在门外,婢女先入门通报,不久传命请郑公子入内。进去穿过好几座们,楼院非常高大轩敞。崔夫人穿着梅绿罗裙,大约四十岁,姿容美丽,站在东阶下。侍奉的婢女有八九人。郑德懋快走几步躬身行礼。崔夫人说:“不要怪罪我委屈你!因为郑公子是名家世族才华高超,希望结为婚姻。我女儿没有才能,只盼你能垂爱。” 郑德懋被逼迫,不知如何应对,只有唯唯诺诺答应而已。

接近黄昏的时候,一个婢女前来通报说崔夫人女儿已经梳妆打扮好了,引着郑德懋来到外间,用百味香料给他沐浴洗澡,左右侍从又拿来衣帽鞋袜。十个婢女把郑德懋扶进洞房,只见崔夫人女儿十四五岁,姿色甚艳,貌美无比,这才高兴起来。于是成婚。第二天,崔夫人让他们来到东堂,崔女善弹箜篌,词曲新奇不同凡响。郑德懋问起自己当初来的时候所乘坐的马,现在在何处,回答说:“现在已经回家了。”

郑德懋在崔家停留了百余日后,就禀告崔夫人说:“家中没有我的音信,非常奇怪,希望让我回一趟家。”崔夫人说:“一直得到你的关爱,我深深感到荣幸”只是阴间与阳世人鬼殊途,按道理应该暂时分别,在此分别之际,怎能不伤心落泪呢?” 郑德懋也伤心落泪了。于是安排宴会饯别,临别时说:“三年之后,我去接你。” 郑德懋告辞回家。

郑德懋骑着马,一下子就到了家门。他家里人说:“公子出行后,你的马自己回来了,

没看到有人送回来。” 郑德懋去寻找崔夫人宅院,只见一座大坟,旁边一座小冢。身边人 说:“这是崔夫人和小女儿的坟墓。” 郑德懋觉得非常奇怪,自己想到三年的期限,必定就要死了 ,后来到了三年期限,果然见到先前所使唤的婢女乘车来迎接自己。郑说:“死

生本来由天定。如果能够到那快乐的地方,我又担心什么呢?”于是详尽的安排好家事,

预先做好死的准备。第二天就溘然而逝。

 


山东寿光中学2010届高三10月阶段检测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目面寒俭,悬鹑结焉,然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乃坐。亦殊撝(huī,谦逊)谦。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愤惭。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奕。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少间,屈膝向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 曰:“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奕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

(《聊斋志异·棋鬼》)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九日登高,与客弈            会:适逢

B.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遑:闲暇

C.公礼之,乃坐             礼:认为……守礼

D.故未敢以缧绁系之         系:捆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未敢以缧绁系之。       赵王岂以 一璧之故欺秦邪!

B.见弈又忘其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C.父愤悒赍恨而死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D.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癖之误人”的一组是

①日携棋酒,游林丘间        ②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

③父愤悒赍恨而死            ④促其年寿,罚人饿鬼狱

⑤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      ⑥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

A.③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生爱棋成癖,家产荡尽,父亲气死,他也不知悔改,最后被阎王减了寿数,罚进饿鬼狱。

B.书生在阴间时本来有个赎罪转生的机会,可他沉迷弈棋,误了给东岳泰山风楼写碑记的期限,最后落得个永世不得超生的下场。

C.书生虽然酷爱下棋,但棋艺不精,与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的客人下棋时,屡战屡败,最后只好跪地求饶。

D.本文借棋鬼之“痴”来写“癖之人”,人物刻画亦算精工,正可谓“写人写鬼高人一筹,刺贪 刺虐入骨三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①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垒?(3分)

 

②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4分)

 

 

③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3分)

 

 

④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3分)

 

【参考答案】

9.C(礼:礼遇,以礼相待)

10.C(A前为介词,译为“用”,后为连词,译为“因为”。B前为代词,“他的”;后为副词,加强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C均为连词,表修饰,可不译。D前为介词,比:后为介词,到)

11.A(③害死父亲,④缩 减寿数,⑥永不超生)

12.C(书生跪在梁公面前是乞求梁公叫勾魂使马夫不要用绳索捆他的脖子,而非因为输棋“跪地求饶”)

13.(1)先生一定精于此道,为什么不跟客人对一局呢?(必、何、对垒)

(2)阎王因为书生品行不端,减了他的寿数,罚他进饿鬼狱。【“以”、“不德”、“促”各1分,大意1分】(方、以、喋聒、惨沮)

(3)不料他在路上拖延,大大地误了期限。【得分点:“意”、“愆”各1分,大意1分】

(4)等到燕太子丹用派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4)

【参考译文】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罢任后在乡间闲居,每日带着围棋和美酒,在郊野游玩。适逢九月九日登高,与朋友对奕。忽然有个人走了过来。在棋局边徘徊,观看两人下棋,不忍离去。只见他样子贫寒俭朴,穿着一身缝满补丁的旧衣裳。然而气度温文尔雅,有文士之风。梁公对他表示敬意,他才坐下,也很谦逊。梁公指着棋盘对他说:“先生一定精于此道,何不跟客人对一局呢?”他推辞了半天,才开始对局。一局下完他输了,神情懊丧,象是仍然不愿停手。又下了一局,又输了。越发羞惭懊恼。请他喝酒,他也不喝,只是拉住客人下棋。从清晨直到太阳偏西,连小便也没有时间。

正在因为一着棋谁该先下谁该后下争竞不休的时候,忽然这位书生离开座位,惊恐地站了起来,神色十分凄惨沮丧。不一会儿,在梁公座前跪了下来。头叩出血乞求救他。梁公非常惊讶,将他扶起来说:“不过是游戏嘛,何至于如此?”书生说:“请你嘱咐马夫,不要捆我的脖子。”梁公又很诧异,问:“是哪个马夫?”书生答:“马成。”原来。梁公有个马夫叫马成,常去阴司充任鬼吏,经常是每隔十来天去一次,携带冥府文书作勾魂使。梁公因为书生说得很奇怪,就叫人去探看马成,而马成已僵卧在床两天了。梁公于是申斥马成不得无礼,一眨眼之间,书生立即不见了。梁公叹息了很久,才明白他是鬼。

过了一天,马成苏醒之后,梁公把他喊来盘问。马成说;“这个书生是洞庭湖和襄江一带人士,爱棋成癖,家产荡尽。他父亲很担心,把他关在书房里。他却跳墙出来,偷偷地跑到空地方,找人下棋。父亲知道后臭骂了他一顿,他仍旧不知悔改。父亲抑郁苦闷含恨而死。阎王因为书生品行不端,减了他的寿数。罚他进饿鬼狱,到今天已经七年了。适逢东岳泰山凤楼建成,东岳大帝发下文书到各地府,征集文人写一篇碑记。阎王把他从狱中放出来,让他应召作文,以便赎罪。不料他在路上拖延,大大地误了期限。东岳大帝派当值的功曹向阎王问罪,阎王大怒,派我去搜捕他。前次听从您的命令,所以没敢用绳子捆绑。”梁公问:“他现在怎么样?”马成说:“还是交给了狱吏,永远没有转生的机会了。”梁公感 叹说:“不良嗜好误人,竟到了这种地步!”

异史氏说:“看见下棋就忘记自己已经死了;等他死了以后,看见下棋又忘记了自己还有机  会转生阳世。这不是说他所嗜好的比生命还重要吗?然而嗜好到这种程度,还没有学得一手高  棋,只能让九泉之下多个不愿再转生阳世的棋鬼罢了。实在是可悲得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