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资质人员配备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8:00:19
2010-11-10 16:44   来源:人民网   作者:郭小野
新民认证
t.xinmin.cn/false

新民网记者团记者

新民认证
t.xinmin.cn/false

新民网记者团记者
关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群众思想日益多元化、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化,对现有社会管理模式提出严峻的挑战。为此,中央高度重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分析研究这一新课题,努力完成这一新任务,是各级党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认清形势,找准社会管理创新的立足点
社情在变,社会管理的内容在变。经济体制在变革,社会结构在变动,利益格局在变化,思想观念在变异。人们思想杂了,人员成分杂了,社会组织杂了,管理对象杂了,特别是“铁饭碗”破了,社会中失落感增强了,而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健全;“泥饭碗”多了,社会的平衡感打破了,而我们的社会分配机制并不完善;“单位人”少了,社会的归属感减弱了,而我们的社会建设机制尚不完善。总之,社会管理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没有变的是我们的管理体制,导致当前社会管理失位,人们行为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必须通过管理创新逐步解决。
理清思路,找准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
创新理念,由侧重社会管理转变为注重社会服务。理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先导。一是放下“官念”,强化“人本型”管理理念,在群众面前不要以领导者自居。要更自觉地关注民生,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安定、公平正义的新期待。二是放下“管念”,强化“服务型”管理理念,在群众面前不要以管理者自居。要时刻把为人民群众服务外化于行,实现由防范型管理向平等型、服务型、无偿型管理转变。
创新机制,由侧重部门管理转变为注重社会协同。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是管理创新的保障。一是建立规范管理机制,制约乱动手。通过机制的管理,约束政府及其部门的社会管理活动。二是建立群防群治机制,群众当帮手。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发挥各类社会管理主体的主动性,共同参与社会治理。三是建立部门协同机制,部门来联手。社会管理不仅仅是公安部门的事,也不仅仅是政法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各相关单位协同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创新方法,由侧重执法管理转变为注重社会和谐。社会管理方法的创新,是管理创新的手段。在目前情况下,创新社会管理方法,就是要变强行管理为疏堵结合,变强制执法为文明执法,变强迫命令为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转变,变强力善后为预防为主。
摸清底数,找准社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
夯实基层基础,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问题,把矛盾问题调处在前头。推进社会管理,最根本的在于抓好基层、打好基础。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做到有人管事。把基层政法综治力量做大做强。壮大“三队”(乡镇专业巡逻队、村季节性治安巡逻队、企事业单位保安队)和“三员”(小区门栋治安员、出租屋和流动人口协管员、农村治安中心户长)等群防群治队伍,承担矛盾排查、调处纠纷、治安防范等任务,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二是加强平台建设,做到有机构理事。把村(社区)建成社会管理服务的新平台。建好了这个新平台,就抓住了社会管理的“牛鼻子”。三是加强机制建设,做到有办法处事。要完善“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要健全“第三方”社会调解机制。围绕医疗纠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征地拆迁等重点领域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和专业调解委员会。
强化信息主导,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性问题,把矛盾问题管控到人头。开展对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两实全覆盖”管理,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两实全覆盖”工作,在社会治安防范上,着力打造“五张网”,即:街面巡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守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联控网,实现对社会治安的实时、可视、动态监控。一是对重点人员人群适时掌控。对流动人口,积极探索“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的模式和做法,确保有序、有效、有力管理。二是对重点行业场所加强监控。全面清理登记全县范围内所有出租屋,按“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房屋出租人的治安责任,探索建立“旅店式”管理机制。三是对治安重点地区强力打控。每月要排查一次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对排查出的治安重点地区、部位、场所,按照“一个地区、一名责任人、一个专班、一套方案、限期整治”的要求,逐一明确整治目标措施和期限。
高度关注民生,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问题,把矛盾问题化解在源头。一要落实政策,维护民利。对中央和省里出台的各项惠民政策,确保落实不出偏差、不打折扣。二要科学决策,化解民怨。要认真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实施前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三要寻求对策,解决民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拓展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险覆盖面,着力解决好就业、就医、就学等问题。(作者系黄梅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