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水利勘测设计院:浅谈三维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达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14:11
  • 作者: 王安国 (专家研修  甘肃义教学科专家网络研修一班 )
  • 评论数/浏览数: 3 / 523
  • 发表日期: 2010-04-13 10:00:40
      三维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达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让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新形势下,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真正体现语文课实施素 质教育要求的总目标。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教材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的问题。     一、明确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知识与技能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技能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三维目标的达成,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三者不是孤立无关,而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协调统一的。它们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综合考虑了教学的目标。 例如:我在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时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法与过程目标:比较阅读,体味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情感态度目标: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上述案例,在设计该课题的教学目标时,横向上从多个方面、纵向上从多个维度进行了综合考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层面,我们可以把它拆开,但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维一体,因为实践层面是面对完整的人,绝对不能把它人为地分开。     二、实施灵活多样的三维目标实现策略     (一)创设课堂情境,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其灵魂,震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     我在讲授《亲爱的爸爸妈妈》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好的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我在课前给孩子们介绍了相关的一些历史背景,然后让孩子们带着对这段历史的真切认识去阅读课文,认真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因为有对课文中所介绍的那段历史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能说出文章的主旨就是世界不要再有战争了。在这一课中我通过介绍历史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弄清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孩子们对历史、战争、和平有了更深的认识,达成了单元目标要求。“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就达到了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的效果。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网络文化已经开始改变着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和方法,教师为了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策略上首先用新思想、新技术、新信息武装自己,尽快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学会自主获取、自主储存、自主分析筛选批判、自主运用、自主加工信息。     我在讲我国著名遗传学专家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时, 对于科普文章,我不想在写作思路的分析上花太多的时间,因为这样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提高分析、理解、提取、整理信息的能力,高科技知识的文章,学生较为感兴趣,但如果老师过多的介入,反而会适得其反,因而我设计了一个问题:阅读本文,你了解了什么知识?问题较浅而且范围很广,同学们畅所欲言,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全由自己的水平而定,回答问题的同学争先恐后,热情高涨,在这个过程中,结合他们在生物课上学的关于细胞学的知识,便很快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在拓展延伸的部分里我还设计院一个辩论题:正方——克隆技术能为人类造福,反方——克隆技术不能为人类造福。以课本的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加上他们课外所了解的事例、数据、故事等作为论据,展开了激烈的争辩,男女双方你不让我,我不服你,争得面红耳赤,场面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在这一环节里,课文的一个难点: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不用老师做过多的分析,一切都迎刃而解了,非常的轻松。
         (三)采用评价激励机制,尊重学生过程体验,促成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和导向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如:评价表现突出、富有创意的学生时,突出肯定他的过人之处,并予以激励,促进其产生更高的需求;评价需要改进的学生时,在表扬的同时委婉地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在被充分肯定的同时轻松愉快地接受改进的建议;对于失败的学生,评价时则设法予以宽松的心态,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让他“悟”出自己的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使他们乐于改进。又如: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学生答问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或问:你的依据是什么?)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对学生流露出来的价值倾向,即使是错误的,老师也不能压制,而要耐心地问一问学生为什么这样想,然后给予疏导。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更需要唤醒并构建人文精神。在语文课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教育。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让学生动手制作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模型。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省去课上画简图的环节。同时学生为了将模型做好,一定会认真地去研究课文。真是一箭三雕,有何愁课上时间会紧迫呢?也许这样的话,这篇课文根本用不着老师再讲什么了?诚如专家所言,一堂好课是从失败中走出来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残缺的美。这些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在学生相互影响中发生的,不是外部力量强加的,所以是有效而长久的。     三维目标,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深远,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将这一理念领会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体现这些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又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每一个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使其积淀成为人的最深厚、最基本的东西。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又可以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