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察加半岛旅游怎么去:关于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30:10

随着美国大片《阿凡达》的热映,让举国上下再次认识到文化产业的巨大魅力和经济效益,许多人不得不对文化产业进行重新审势,一股文化产业发展热潮在全国再次掀起。在国际化时代,作为一个城市的一张名片,文化是支撑一个城市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上竞争的软实力。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更加蓬勃发展时期,同时它将以自己的成绩证明,文化不仅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是一种由硬实力支撑着的全新的软实力。

纵观太仓文化产业发展,虽然有了很大推进,但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发展阶段,与发达城市相比,尚未形成真正的产业,我们太仓的文化离产业化道路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广大人民群众将不断追求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对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将大大增强,这无疑给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更重要的是,从太仓加快实现现代化的角度思考,发展文化产业是太仓的一个方向,文化更能让太仓与世界接轨。

一、太仓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制约了民营文化产业的发展。2005年2月,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出台后,中宣部、文化部态度积极,先后主动颁布了一些政策措施。尤其是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首次从政策层面上给予非公经济在文化领域合法的市场主体地位,对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正是面对这样的机遇,一些民营企业涉足文化产业。但是从实际执行情况看,有些政策过于原则,缺乏实施细则,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也没有及时出台。同时,对已经出台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宣传、整合力度不够,影响了政策的影响力和实施效果。
   (二)、民营文化产业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低。目前除了南洋影城外,我市文化产业总体规模还是偏小,开发程度还很低,巨大的能量还没有真正得到释放,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民营文化产业,如一些戏曲社、传媒产业等,尚处于初始阶段,规模小,经营能力弱,集约化程度低,发展缓慢,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民营企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识较薄弱。我市的民营企业对整个文化产业市场发展走势不甚了解,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热情不高,依靠文化的感召力提升自身形象的意识还不强,参与的企业还为数较少,还没有看到文化产业蕴藏着的无限商机,没有形成投资文化产业的良好氛围。部分民营企业虽然对投资文化产业有一定的积极性,但投资行为有待规范。
二、鼓励我市民营企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文化产业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而太仓的传统文明为我们打造这个新兴产业提供了一个永不枯竭的宝藏,如良渚文化(维新遗址)、“四王”画派、郑和七下西洋出发地、麻将发源地等等。因此,我们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挖掘、弘扬太仓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一)、太仓应该尽快制定适合自己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让文化产业亦成为继传统八大支柱产业之后的又一新兴支柱产业。

(二)、政策支持。建议由文广部门牵头财政、税收、工商等部门参与,尽快制定出台鼓励我市民营和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制定发布《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设立发展引导基金,支持企业重组,不断优化发展环境,鼓励民营企业介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还要拿出相应的扶持资金,建立相应的融资平台和文化产业平台。发展文化产业,政府、民间都认识一致,这对于初生的产业起步很重要。但另一方面,如果政府给政策或扶持,之前大撒胡椒粉的扶持模式需要改变。这是借鉴了韩国、日本扶持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韩国、日本在发展汽车产业时,是重点扶持少数企业。建议每个领域选一、二个企业,作为试点重点扶持,试点先行。

(三)、广泛吸纳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出台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的门槛。可采取吸引社会力量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为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支持。在文化产业的资本结构上,形成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共同投入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格局。
  (四)、引导民营企业打造文化品牌 。事实上,我市的部分民营企业在尝试进军文化产业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但是从总体上看还为数不多,我们应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打造形式新颖,影响力大、具有太仓文化特色的文化精品和旅游精品,形成一批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以品牌的集群式发展带动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江南丝竹、古镇文化(璜泾、沙溪和双凤三大古镇)等。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扶持民营企业组建和发展各类文化中介组织或经纪公司,充分发挥它们在招商引资、推介产品、组织生产、活跃市场中的积极作用,扩大太仓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五)、引导民营企业投入农村文化产业建设。随着国家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农民素质、改善村容村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过去不少地方民营企业纷纷慷慨解囊参与社会事业,如近年来璜泾镇民营企业通过光彩事业、扶贫济困等方式,在帮助农村改变落后面貌、脱贫致富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过去10年璜泾民营企业在这些方面的投入达到3000多万元。为此,我们要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参与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和农村文化产品流通网络建设,让他们意识到投入农村文化产业也是一项造福广大农民的一项公益事业,特别是多开发、多提供适应农民消费水平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用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和文化市场,是民营企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的一种具体体现。
  (六)、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加大文化科技创新力度。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进一步吸引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加入到文化产业中,并对现有的文化经营人才进行强化培训,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思想水平,精通业务,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鉴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渗透力逐步增强,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科研优势,突出高技术、高智能特征,提高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手段的科技含量,在数字化装备、网络化系统、多媒体技术等领域,与科研机构协同攻关,发挥科技园、大学科技孵化基地的人才技术优势,力争把太仓建成一个文化人才高地。

(七)、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具有国际化运作理念的文化产业运作机构或者团队,减少“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和时间,实现文化与产业的有效对接。如果单凭我们自己来摸索和推进文化产业,受经验、理念等各方面限制,必然注定我们要“邯郸学步”,亦步亦趋,即使我们模仿非常好,也会永远落在别人后面。文化产业不同于一产、二产,创意是其发展的核心,没有创意的文化产业生命力不可能长久,也不可能带来大的效益。因此,在文化产业发展经验非常欠缺的情况下,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不失为一条捷径。

三、先行地区民营企业参与文化产业案例

    民营经济活跃的浙江,几乎可以成为全国民企投资文化产业热潮的一个缩影。如果说“藏富于民”是浙江经济特点带来的良性结果,那么大量存于民间的资金进入文化产业则缘于政府的有序引导。

    2004年文化部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明确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原则,广泛发动社会资本开发建设文化市场;同年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等又联合下发了《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2006年,浙江省下发了《浙江省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指南》……政府的鼓励和有力引导,大大激发了民企投资文化产业的热情。一朵朵民间文化奇葩在政策的引导下如沐春风、竞相绽放。

    浙江宋城集团,以文化理念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先后开发了7个主题文化旅游景点,成立了宋城艺术团,2008年仅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就演出1100多场、观众达210万人次,总收入2.8亿元;浙江横店集团不是国内最早涉足影视文化产业的企业,却是把影视文化产业做得较为成功的民营企业。在它的带动下,横店这个当年偏居浙江一隅的小镇已实现影视文化产业的基地化、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促进了中国影视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事实上,许多民营企业在初期都是无意间叩开文化产业大门的,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从被动投资到主动投资,转而直接从事文化产业投资经营。”一旦介入文化产业,民营资本就体现出自己的优势。民营企业超强的市场敏锐度,敢为人先的勇气以及灵活的机制,往往能创造出市场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