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之战 科普:紫云落处起清箫——解读“雪堂箫声”之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9:15:55
        
        夜已经黑下来了,一轮明月挂在空中,照着眼前平静的湖面。水波荡漾,映着月光一闪一闪的。很远处,夜泊的渔船发出点点灯火,点缀着寂静而单调的湖面。突然,有呜呜……的声音掠过水面从远处传来,在湖的上空弥漫。这是箫声。吹奏者所选的调子可能是《国风》的吧,从未听过,似乎很古老。箫声显得十分低沉,倾诉的是游子的心事,慢慢浸透人的肌骨。
  同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地点,又该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寥无人际的山林,突兀高崇的山头,巨大的磐石上正襟危坐着一位老者。他凝神敛气,俯视着脚下的莽莽林海和绵绵群山,然后徐徐从怀中摸出一支长箫,从容地吹起来。箫声如淌溪入流的泉水,显得十分平和,似在慢慢抚人心肺。或许他曾经是一位笑傲江湖的侠客,在经历了血雨腥风或绝世恋情之后,厌倦尘世而退隐至此。也或许他曾经是一位权倾一方的官吏、才高八斗的文人,在经历宦海沉浮或失志的挫折后,回归自然而来了。
  我知道,类似上面这样的情景,还有很多很多。我也清楚,这些只能在影视或小说中出现的场面早已根植在我心中,凝固成永不褪色的图案。尽管如此,但当这样的场景每次在我眼前重现时,我都会被深深地感动,从而陷入思想的漩涡之中。还没有什么声音,能超过箫声,让我如此的痴迷和难忘。
  对箫的关注大概是始于读初中时候。记得那年暑假,我到一个同学家玩。同学的父亲是一位老校长,吃晚饭时,他无意间给我们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早年,他在一所山村中学教书,学校里有一位中年教师,常常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在卧室里吹箫。那箫声十分凄凉,令人伤感,无泪而恸。这位教师年青时和一位女子相爱,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失散,找了多年也没音讯。为此他终身没娶,孤身一人。每当寂寞时,他便吹上一曲箫,算是对女友的思念。后来,这位教师英年早逝,就埋在学校后面的山林里。十多年过去了,这故事一直深刻地印在我心里。我想,也许是故事里的那位教师以及他的箫声深深地感染了我吧!
  箫的平常和简单,使它多少显得有点寒碜。它没有华丽的外表,高贵的出身,显赫的地位,是一种在南方随处可见且任何人都可自己制作的乐器。砍下一根细竹,很随意地切下约二尺长的竹管,掏几个黄豆般大小的眼便成了。箫普通的身姿,让人如果不加注意还以为是主人随意搁在墙角的一根擀面杖或打狗棍什么的。一把小提琴放在任何一个角落都是高贵的象征,而箫却没有。很多乐器都是十分昂贵的,比如钢琴,箫却一文不值。即便不是自己制作而到专门的乐器店去购买,也花不了多少钱。箫是属于山野村夫的,它的出现,常常都不是在宫庭、官府或宴会上,而是在乡村。一场精彩的音乐会,往往看不到箫的踪影。我不知道,箫的土气是不是和人们心目中的现代音乐已经格格不入了,恐怕这也是它难登大雅之堂的症结所在吧。
  在所有乐器中,和箫结伴而生的姊妹要算笛子了。一样的制作,一样的身姿,所不同的只是吹奏的方式不一样,横吹笛子竖吹箫,但笛子却要普及得多。读初中时,我就学会了吹笛,能按乐谱的音节和节奏吹出简单的曲子,但却不会吹箫,即便吹只能吹出吱吱的沙哑的响声。那时我曾尝试学箫,却苦于无师指点,加之吹好的确太难而只好放弃。到了高中之后,我参加了学校文艺宣传队,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才学会了吹箫。
    当初我不明白,笛箫是相似的乐器,为什么学笛容易学箫就那么难呢?后来,我偶遇一位擅长吹箫的老人并请教他这一问题。他沉吟片刻抬头淡淡地对我说,当你脚踏大地的时候,你是否担心自己会不小心踩死地上的虫子呢?你有这样的心境吗?我猛然明白了,原来吹箫是要有一颗慈祥、细腻和平和的心的。只有在这样的心境下,你才能缓缓平静地吹奏,也才能吹出那低沉美妙的声音。
  我常常在想,如此平常的一杆竹管,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魔力,能发出那么感人的音符呢?
  似乎是一种寄托,低沉的箫声让人想起那些千年的游子。在那主要靠人力畜力的远古年代,出门难,回家也难。少小离家也许要等到两鬓斑白才能回乡了。乡音变了,故士离了,乡亲远了,慈母手中的针线牵着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于是,夜幕降临时,驿站边、客船上,箫声便呜呜响起了。千年的箫声连着游子恒古不变的心,一路披风沥雨从古到今而来,让人不忍去聆听。想象不出那落后的年代,人们能制造什么复杂精美的乐器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也不知道那时还有什么乐器比箫更方便带在身边,于是,只有随便放一支箫在行李中了。旅途劳顿之余,音符便出来了,却满是艰辛和离愁。箫是一个人独奏的,箫声的低沉又是最适合于表达离愁别绪的,等到明月升空之时,不需要再赶路了,便可以吹奏了。箫声吹了一遍又一遍,从商周一直吹到今。这种低沉的声音,对于流离颠沛的人生,也许是最好的馈赠。
  而让箫声来洗尽铅华,承载内心的平和,又是谁的杰作呢?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又有多少人在思考人世的忧悲分担做人的责任呢?繁荣华丽之后,幻影瞬间消失;刀光剑影之后,蓦然回首,终于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于是,他们纷纷走向可贵的山林。大喜大悲,换来的是看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境界。也许是箫声这种天生的平和之音,这种让人激动不起来的实实在在的声音,最适合闲居的生活了。竹子,山里有的是,就地取材随便砍一根便可制作一支箫。当寂寞难耐,浮躁即将开始时,便端坐于石,慢慢地摸出箫了。一曲吹完,心也平和了,便又再回到山林。箫声把往事纷纷卷走,吹散在山林之中,人又得以再一次回到自然,得到复活。是箫声,把他们带回精神的家园,让他们尽情享受心灵的盛宴。
  玉水萦时飞晚笛,紫云落处起清箫。一杆普通的竹管,它发出的声响尽能引起心的震颤,这的确让人难以想象。千百年来,历史的变迁和乐器的更迭所发出的巨大声响,是足以将箫声淹没得无影无踪的,而它却保留了下来。追求华美的时尚如同吹入箫中的空气,立刻就烟消云散了。土气的箫以及它晦涩的声音能代代相传至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一切事物都以它自身的规律存在着,我知道这应该就是谜底了。因为箫声不是出自竹管里,而是出自吹奏者心里。                                                                 (原载2000年2月8日《黄冈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