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视觉论文范例:毛泽东曾“想退下来当大学教授” 著书立说仍不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8 17:54:06

毛泽东曾“想退下来当大学教授” 著书立说仍不够

2011年11月29日 14:2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孟庆春

字号:T|T
340人参与 6条评论 打印 转发

1957年4月,以伏罗希洛夫主席为首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毛泽东曾与伏老有过一场饶有兴趣的谈话。

毛泽东对伏罗希洛夫说:

我一天也不能离开工作岗位,不能断。情况天天都在变化,离开了就不了解,工作就会受影响,出差错。复杂,太复杂了。我不想干了,太复杂,你转告赫鲁晓夫同志,我想退下来当教授。

伏罗希洛夫怔了怔,急忙说:“这么大问题,还是要慎重考虑……”

接着,毛泽东说:“当主席太复杂,麻烦人。我是想退下来当个大学教授。”

“那怎么行!谁能代替了您呢!”伏老语气中肯,神情焦急。

毛泽东说:“我们党内很有人才,他们已经成熟,无论资历、声望和能力,都不比我差。他们是可以胜任的。”

这里,毛泽东虽是玩笑之词,但也反映了他多年来的愿望。

按照时间来计算,我们党和毛泽东在建国后,已经领导进行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五大运动”(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过渡时期的“一化三改”(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纷繁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事务缠身,这使作为学者型的领袖毛泽东,已经拿不出较多的时间进行学术研究了,所以他在与苏联客人谈话过程中,真诚地流露出“当个大学教授”的愿望。

当大学教授,既可以教书育人,还可以有时间著书立说。对这两者,毛泽东一生都有极大的兴趣。

毛泽东一生都在著书立说,但他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他对知识,对学问的兴趣广泛,对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但这-切,都要花费时间,或许只有在大学这个自由而又学术空气醇厚的地方,才能更好地让思绪驰骋开来。他曾与刘少奇探讨古代官吏是否禁带家属这样的学术问题。可惜作为政治家,他虽有深厚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见解,却没有真正阐发出来。他曾许诺说,我辞去国家主席后可以有空闲给《人民日报》写点文章。他还对人说,如果让我选择职业的话,我愿写杂文,可惜我没有这个自由。写杂文不容易呀!20世纪50年代,他还谈道:“我想把不怕鬼的故事、小说编成一本小册子。经验证明鬼是怕不得的。越怕越有鬼,不怕鬼就没有鬼了。”虽然《不怕鬼的故事》后来是编出来了,但不是毛泽东编的,他没有这个时间。如果在大学里,他完全有可能写出或编出更多更好的读物来,以奉献给广大的读者。

因为,他认为教师的职业是受人尊崇的职业。他本人就是尊崇老师的典范。他不仅不忘共患难的父老乡亲,也不忘共患难的旧师友。

建国之初,毛泽东尽管政务繁忙,仍惦念着在南方的老师徐特立,身为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特地发电报邀请徐特立到北京会晤。

徐老到京后,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住所接待了他,毛泽东专门备了几样家乡菜为老师洗尘:一碗湘笋,一碗青椒,两菜一汤。

毛泽东对老师说:“没有好菜吃。”他表示歉意。

徐老笑着说:“人意好,水也甜嘛!”

席前,徐老对毛泽东说:“你是全国人民的主席应该坐上席。”

毛泽东马上谦让道:“您是主席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是父’,您更应该坐上席。”

几日后,师生话别,毛泽东见徐老穿着仍像当年那样简朴,便随手把自己的一件呢子大衣送给徐老。

徐老接衣在手,老泪纵横,激动不已。

毛泽东拉着老师的手,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

徐老回到家,把大衣交给妻子收藏起来,只在庄重的场合才舍得穿上。

毛泽东一生似乎一直对教师这个职业抱有浓厚的兴趣。在成为职业革命家之前,他曾经在湖南当过小学教员。从事革命活动后,毛泽东也不断讲课,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到抗日军政大学,从鲁艺到中央党校,他都讲过课。用毛泽东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历来最乐于做的事情就是当教员。”我们若用现在的语言表述的话,当教师既是他的情趣所在,更是他的长项、优势所在。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给他封了“四个伟大”(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笔者注)时,他说,他只要“导师”一词,其他统统去掉。事实上,毛泽东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上一直没有退下来,因种种原因他也不可能退下来,所以他“我是想退下来当个大学教授”的愿望没能实现。

如果毛泽东“当个大学教授”的愿望实现了,我们相信他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很有成就的“大学教授”。因为他有着丰厚的知识、丰硕的研究成果、丰富的教学经验、敏锐的思维方式、很强的表达能力,且语言幽默、风趣。

节选自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孟庆春编著的《毛泽东的辉煌人生和未了心愿》一书

相关新闻:

·大学教授推首个唐诗排行榜 《黄鹤楼》高居榜首·周立波再批同济大学教授:有教无养,同济耻辱·山西大学教授白平欲出书披露状告阎崇年案细节·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希望诗词文化渗透到华人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