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壁纸高清大图:适应媒介社会 善用媒体执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9:04:04

 

      在今年年初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提出,“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切实提高新闻媒体素养,尊重媒体运行规律,运用新闻媒体占领舆论阵地,引导社会热点,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科学发展,让新闻媒体成为党和政府的重要执政工具。

      一、把握媒体传播的规律性。近年来,新兴媒体的广泛兴起,传播领域的巨大变革,对新闻媒体的格局和社会舆论的态势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领导干部只有充分熟悉媒体的传播规律,才能够在媒体面前驾轻就熟,运用自如。一是载体的多样化。既有报纸、杂志等纸介媒体,又有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还有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网络媒体;既有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又有社会资本投资的都市类媒体;既有民营、外资投资的网站及其它新媒体,还有博客、播客等各种个人媒体和“自媒体”。二是报道的无界化。新闻传媒领域日趋融合,国家间、地区间的新闻界限不断被打破,新闻资源日趋共享。国内媒体报道条块分割的格局日益被打破,新闻媒体的属地意识明显弱化。各类媒体尤其是新兴媒体相互转发稿件的现象十分普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传播格局。三是传播的实时化。当前,信息传播极为迅速,特别是网络传播,无国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具有很强的隐匿性、广泛性、交互性,难跟踪、难约束、难管理。尤其在网络领域,人人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随时随地传播,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公民对公共话语权的需求。

      二、辨析传媒信息的利益性。随着媒体的商业化、市场化,一些传媒的报道在貌似“客观、公正”的外表下往往潜藏着各种利益集团的诉求。由于受制利益集团的操纵,代表不同利益阶层的诉求,一些媒体一味以吸引眼球、追求第一时间为话题议程,根据自身政治价值和政治目标开展报道。本来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媒体成为利益集团、投资者、广告商赚钱的工具。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明智辨析新闻媒体的传播内容,对传媒信息进行解剖式、批判性的解读,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寻找新对策,运用于实际工作,既不能搞“虚无主义”,认为传媒信息皆不可信,也不能照单全收,被传媒牵着鼻子走。尤其是在新的舆论环境下,不但要关注本地区发生的各种信息,还要具备放眼全国乃至全球的开阔视野,站在舆论阵地的制高点,洞察舆情,把握大局,对当前形势、社会思潮、民众心理等情况了然于胸,形成较为准确的判断,占得引导舆论的先机,防止出现盲目和短视行为。

      三、注重媒体舆论的导向性。“欲影响社会,必先影响媒体”。复杂的媒体环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传播阵地,运用正确方法,掌握话语权,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一是主导正面舆论。坚持以正面舆论压倒负面舆论,用正面宣传为社会舆论“设置议程”,用正面宣传挤压各种噪音杂音的生存空间,用正面声音消解各种错误、不当观点的影响,避免偏听偏信,避免信息不对称,避免误导社会视听,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二是突出新闻发布。健全新闻发布制度,把媒体的信息需求和党委政府宣传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主动设置议题,主导媒体舆论,确保媒体宣传报道沿着党委政府设计的舆论轨道运行。特别是重大事件、重要新闻以及突发事件,由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发布,第一时间抢占信息制高点,及时发出正面声音,做到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先发制人,关键时候不“失语”,不给谣言和小道消息以传播空间。三是抓住主流媒体。密切与主流媒体、重要网站的联系沟通,建立与政府关系密切的行业记者圈或专职记者队伍,通过组织集体采访、专题报道、深度报道、系列报道、跟踪报道等形式,加强正面宣传,营造主流舆论,尽力消除不利于地方形象的“杂音”。四是培养“意见领袖”。建设有影响力、有说服力、贴近网民、令人信服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发现和团结那些关心国家大事、观点立场正确、发贴量大的“网络写手”和“意见领袖”,强化主流舆论,争取中性舆论,孤立不当言论。

      四、增强政府媒体群众的互动性。建立政府与媒体群众的良性互动关系,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与民主监督的建设。具体来看,一是推进政府媒体民众“三位一体”。凡政府出台事关大局或者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同步开展媒体宣传,通过媒体公布方案,问计于民;在决策中了解民众的意愿与吸收民众智慧,形成共识与最终决议;在执行中推动民众支持、关注、实践由自己参与所形成的决议。通过这种过程一体、利益一体、关系一体的良性互动,党委政府获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减少执政阻力与成本;媒体获得民众的信任和追随,塑造起媒体的形象与品牌;民众获得知情权与参与权的尊重,实现自我参与、自我受益。二是依靠媒体联系群众。通过领导干部个人网站、博客和论坛等新兴媒体,开辟“民声通道”、“网上信访”、“人民心声”、“在线调查”等栏目,拓展和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广泛听取民众心声和诉求,传播集体、个人的不同意见和信息,强化与公众的个性、互动沟通,实现政府议题、公众议题与媒体议题的重合。三是强化媒体舆论监督。利用媒体提供的便捷条件,创新监督方式和手段,让群众通过媒体对党委政府进行监督,使媒体监督成为党委政府善治的助推力。同时,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整个社会,包括每个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进行监督,使党委政府、媒体以及群众三者之间形成合力,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五、扩大本土媒体的影响性。近年来,东莞由于强大的经济实力,活跃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成为境内外媒体关注的重点区域,不少外来强势媒体纷纷介入。例如,南方报业、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和深圳报业等纷纷采取各种方式进入东莞,抢占市场份额,吸引受众眼球,对本土媒体产生极大的冲击。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格局,面对新闻执政的必然要求,必须加快培育本土媒体,增强本土媒体的竞争力、影响力。一是整合多媒体联动。引导媒体中的“三传统”(报纸、电视、广播)和“四新兴”(网站、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发挥各自不同优势,强化整合作业,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格局。二是发展新媒体产业。发挥传统媒体优势,利用社会民营资本,抓住三网融合契机,突出发展数字报业出版业、数字电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三是培育跨媒体品牌。借鉴美国、佛山等先进地区发展跨媒体传媒集团的经验做法,扶持东莞报业传媒、广电传媒做大做强,逐步整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和网络资源,组建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化的跨多种媒体的东莞传媒集团,打造成为国内较具渗透力和影响力的媒体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