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扬州木桩在哪里:【1】投入科研要准备多久?——与青年朋友谈科研(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22:33:36

【按】近期的博文里经常与大家探讨目前科研实践中的种种弊病,大家众说纷纭,总的来说,情绪上多少有点迷茫。我认为,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我们可以提出各种看法和期望,而在实践中,还是要干好自己的学习、科研主业,使自己在现有条件下尽快成长起来。从今天开始,陆续发一些短文(或旧或新),与青年朋友们谈谈如何做好科研工作的问题,欢迎进行自由自在的讨论。

 

经常有青年朋友问我:怎样为科研工作做准备?要准备多久?对这些问题我在“关于科研方法的思考”里做了一般性的回答(见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8102)。我觉得,对刚入门做科研的年青人(尤其是研究生),存在两个误区:

·误区一:仓促上阵,莽撞从事。

·误区二:蓄而不发,延误时机。

本文侧重分析第二个误区。科研工作的准备当然越充分越好,必须在从事的研究方向上有足够的知识积累,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选定课题并掌握相关的研究动态,选中切入点,步步为营地展开工作。现在的问题是:该准备多长时间?我认为,应该掌握“大胆上阵,边干边学”的原则,先干起来,有问题就地解决,把整个科研过程当作学习过程。

知识是无底深渊,深不见底,永无穷尽。正如2009-08-15我所推荐的美文中朱清时院士所指出的:“有时候知识多可能会局限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他说:“知识多确实有助于创新,前提是你的知识是对的而且自己已经消化它。但如果你掌握的知识多了,其中有好多是错的,是被误导的,或者你对知识食而不化,你遇到问题后要在知识堆先转一圈,哪还顾得上思考。”(见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06170.html)也就是说 你不能老觉得自己没准备好,老去看书,而且食而不化,那肯定做不好科研。

给大家讲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头一个独立从事的科研项目是关于飞行器尾迹的RCS计算,我对此很感兴趣,以前没接触过,读了很多书,接着查文献,天天泡在图书馆、资料室里,文献看了一篇又一篇。根据追溯法,从新文献,追踪它引的文献,没完没了,总觉得自己没充分掌握现有资料,迟迟不敢动手。我的大师兄康寿万发现了我的这一问题,就说,你赶紧自己算一点东西啊!有问题再去查资料,我总算慢慢走上了正途,所以我一直感谢我的这位科研引路人。

近来,我经常看到一些青年朋友,他们做科研时,跟我年青时一样,化太多的时间在读书,自己很少做深入思考,经常事倍功半,迟迟出不了成果。钱校长一再教导我们,跳下海去,在游泳中学习游泳!这才是正确的科研之路。

最后再引用朱清时院士的话:“博学从少读书开始,花少量的时间,掌握最本质的东西。”青年朋友们,看准了方向就干,干起来再说,实在干不动了再到书海里求教,然后及时地跳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千万别让自己淹死在书海里!

 

2009年8月18日晨写于成都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08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