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限时外观怎么续费: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工作的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11:55:15

            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工作的讲话

 

同志们:
    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建设一个大而美、富而强的新型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是济宁几代人的殷切期盼,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希望所在。初秋时节,记者走在济宁这座流淌着千年古韵的历史名城,塔吊直入蓝天,桩机撼动大地,车轮碾过大道,气笛划破夜空。激越高昂的建设旋律,星罗棋布的施工现场,一幅幅提振人心的项目蓝图,构勒出济宁城市化“挺进”的身姿和“赶超”的足迹。
    深刻的反思
    回眸600多年前。迤逦南流的京杭大运河,造就了真正意义上的济宁城。在货畅其流的运河漕运业、空前繁荣的商贸业、兴盛发达的手工业、蓬勃兴起的农业商品经济和秀中见奇的城市园林文化、融南汇北的市井民俗文化以及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等诸多源流的共同沉淀下,形成了 “万商往来,四海绵历”的 “江北小苏州”。斗转星移,苍海桑田。今天的济宁历经30年改革开放,以其发展速度、经济实力和显赫地位正在鲁西南地区乃至整个淮海经济带担纲起 “中心”的领跑辐射的重任。在科学发展的大潮中,如何不负历史,无愧当今,以经济战略转型为动力,加快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成为济宁又好又快发展的时代命题。
    放眼世界城市发展史。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市化的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伦敦在1800年就形成了由中心城市和城市郊区所组成的总面积约2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达260万人的都市经济圈,成为英国的经济核心和政治中心。当年恩格斯曾这样评价:“像伦敦这样的城市,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使得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从而发出震动全世界的电击。”恩格斯所说的这种“增加了100倍”的力量,就是指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
    关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上世纪70年代的深圳只是沿海一个普通的小渔村,30年的改革开放所引发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使深圳经济特区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2008年度排名显示,深圳位列第二。胡锦涛总书记近期视察深圳时指出,深圳经济特区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为我国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审视我们的周边。身为革命老区的临沂,曾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在推进城市化战略的大背景下,短短5年,一片美丽的城市展现在蒙山怀抱、沂水之滨。城市化的推进,环境的优化,使得临沂成为全国物流分销的中转站,2009年市场物流总额已高达1500亿元。城市化给临沂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旺盛的人气:7万浙江人、4万江苏人常年在临沂生活创业;一大批以新能源、新医药、新信息、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企业在老区落地,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温故方可知新,登高才能望远。实践证明,现代经济是城市经济,现代化首先是城市化,没有城市化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城市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解决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中一系列其他深层次矛盾,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又好又快共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越来越多的济宁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改革开放30年来,济宁的巨大发展变化有目共睹,但是城市化水平低、中心城市规模小,滞后于工业化进程,落后于全省发展水平。这种差距与济宁作为文化名城、人口大市、资源大市、经济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与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相距甚远,直接影响到全市的经济活力和财政实力。因此说,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科学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跨越崛起的希望所在;“掉队”之后的最佳选择,就是奋起直追。
    清晰的理念
    推进城市化进程是一个从观念到实践的伟大变革和系统工程。一次次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实践的探索,在济宁城市发展的问题上,全市上下、方方面面的认识越来越到位,观念越来越超前,干劲越来越充足。与此同时,我们也勇于正视“追赶”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误区。有人一提抓城市建设,就是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就是急功近利、好高鹜远,就是劳民伤财,瞎胡折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判断是不是“形象工程”,关键要看我们的各项重点建设工程是不是完善了城市体系和城市功能,群众是不是从中得到了实惠、感到了便利,为地方的长远发展是不是创造了基础条件、提供了平台支撑。只有理清这些问题,方能从思想理念上澄清误区,为加快发展扫除障碍。
城市化是区域竞争致胜的杠杆。知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稻葵曾断言:“城市化是未来十年发展的金矿。”当前全国范围内城市化进程正处在加速期,城市化浪潮不可抗拒、不可逆转,城市化水平越来越成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建设上的差距,实质就是发展上的差距、竞争力上的差距、财富人才集聚能力上的差距。谁的城市化水平高,谁就能最大限度地聚合吸纳资源要素、抢占发展制高点。在一个区域内,谁抢占了制高点,取得了先发优势,谁就会对周边城市产生“虹吸”效应,使周边城市边缘化、附属化。之所以现在很多城市都在争当争创区域中心城市,意义就在于此。因此说,谁把城市化的文章做得更好,谁就能在此消彼长的激烈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城市化是科学发展的必然。城市具有聚集人口、聚集财富、聚集要素、聚集产业的基本功能。据测算,像济宁这样一个中等城市,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至1.5个百分点,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左右,带动基础设施投入20亿元;每增加1个城市人口,可带动约2.5万元消费;每建设1平方公里的城市设施,至少可带动1.5亿元投资。从这个意义上说,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竞争力,就是抓未来发展的主动权。谁把城市化的文章做得更好,谁就会在科学发展的战略全局上占据更大的主动。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业内人士已成共识: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工业化创造财富,为城市化提供动力,城市化提供载体,为工业化聚集能量,二者应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我市在发展过程中凸显的投资热、消费冷,工业强、财力弱,二产大、三产小,人口多、人才少的一系列难题,表面上看是结构问题,其实根子还在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失调,在多个领域引发了连锁效应。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双轮驱动”,实施城市化追赶战略,一手做大做强工业,一手做优做美城市,让支柱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让战略新兴产业不断放大,让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高,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基本路径和重要抓手,是我们新一轮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城市化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加快城市化进程,不仅是济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望。与群众的强烈期待相比,我们的城市“硬件”、“软件”建设都有较大差距。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下大力抓好城市建设,为人民大众安居乐业创造更多的福祉,提供更多的实惠,不是一时之举,而是长久之策。
    赶超的脚步
    知其不足,才能负重奋起。2007年初市十一次党代会作出了 “经济战略转型”的重大决策,济宁人也由此迈出了“追赶”步伐。市委、市政府围绕“打造区域中心城市”这个战略目标,按照“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以此为牵动全面展开了济宁转型发展的布局。
    奋力“追赶”,我市在全省第一家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立了北湖新区,调整优化了市中区和任城区的行政区划,解决了长期困扰济宁城市发展的规划和区划问题,为新一轮的城市化制订了一幅科学发展的蓝图。
    奋力“追赶”,我市确立了中心城区立足“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的定位,实施“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形成了“一城四区、竞相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大“井”字型高速路网框架,有效推进了济宁市区和兖州、邹城、曲阜、嘉祥“五大板块”的融合发展。
    奋力 “追赶”,按照统筹推进县城、新型乡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大力度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我市在城乡统筹一体发展方面迈出了大步伐。经过三年多来的不懈努力,全市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40.4%提高到目前的42.9%,中心城区规模由52平方公里扩大到88.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由51万人增加到92万人。打开玉笼放飞彩凤,解脱金锁舞起巨龙。城市规模的扩大、功能的完善、环境的提升、承载力和辐射力的增强,从根本上为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坚实支撑和宽广平台。2007年至今的三年间,我们这个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在煤炭产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全市经济总量增长5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70%,制造业增加值翻了一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了2倍多……济宁人为之振奋,为之欣喜。
    令我们欣喜的还不仅于此:济宁曲阜机场、大酒店、会展中心、快速干道等一大批城市建设项目的相继建成投用,促进了城市规模的快速膨胀和功能环境的完善提升;引得台联电等一批全球领军型高新技术企业落户,让日本小松把日本本土的14家配套企业全部迁来济宁;作为一个 “三线城市”,三年内引进硕士1600多人、博士上百人;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有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4家保险公司、2家证券公司和7家证券营业部在济宁设立机构开办业务;3年来,人民银行估计净流入市外资金1900多亿元,使我市彻底改变多年来资金净流出的局面;三年来,我市成功承办了全运会赛事,取得了省运会申办成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10多万户农民在一年内住进楼房、开始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
    实践证明,济宁城市发展的方向正确、定位准确、布局科学、措施得当,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符合我市的实际,符合群众的愿望,济宁在鲁南、鲁西南乃至淮海经济区,经济规模够大,资源够好,历史文化够深厚,具备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潜质条件,城镇化追赶战略是大势所趋、规律使然、现实所迫、群众所需,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选择。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更大力度地推进,一定能够取得更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