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妻鬼畜父全文:班主任工作漫谈之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7:04:37
 班主任工作漫谈之五
魏书生

第八章  三言两语谈育人.日记摘抄(228则)


    对于教师的职业有两句经典的座右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是作为一般的教师,追求学高可能是勉为其难,做到身正一定要全力以赴。“以德治教”,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师必须时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
    1、战胜自我.超越自我(26则)
△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身潜能上。
△不能否认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内部变化的巨大促进作用,但作为内部条件的一方,更重要的力量当然是应该用在改变自身素质上。这样用力气才更有实效,才能少一点唯条件论,少一点牢骚和失望。
△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
△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即所谓“高悬鞭策自警”。
△有毅力的人,能变不可能为可能;没毅力的人,能变可能为不可能。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做出了别人认为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人如果学会了驾驭自己的智力,驾驭自己的认识,驾驭自己的感情,他就从一个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了。
△人的各种欲念时时在头脑中争先恐后地显示着自己,最终强战胜弱。势均力敌时,则由意志来裁决。也有时坚强的意志出来抑强扶弱。
△荣誉是动力,也是羁绊,是担子,也是包袱,全看人们怎样对待它。
△矛盾、麻烦是进步的障碍,但也是进步的阶梯。
△多吃苦,干实事,尊重人,工作起来就有乐趣。
△工作可以是精神寄托,是精神生活的需要,也可以是谋生的手段,是物质生活的需要。以前者的态度对待工作的,工作能创造奇迹;两者兼而有之的,工作能有成绩。仅以后者为工作终极目的的,不仅工作少乐趣,不仅会陷在钱眼里难自拔,工作也难出好成绩。
△人生的航船驶在生活的海洋之中,风浪是家常便饭。愉快幸福与否,不在于有无风浪,而在于征服风浪能力的强弱。强者幸福愉快,弱者痛苦悲哀。
△人要想不背叛自己,就得制定符合实际的计划,强化检查措施,加大检查力度,并不时研究自己执行计划的情况,定期对计划加以调整,不使任务量过紧或过松。
△我们常常想,这件工作呆一会再干吧!这篇文章明天再写吧!这件好事能拖几天就拖几天吧!
但我们却很少想,这个气待一会儿再生吧!这点牢骚明天再发吧!这点忧虑能拖几天就拖几天再忧虑吧!
△人真正的幸福和愉快的感觉是什么?就是能战胜自己某些狭隘东西的感觉。
△人来自动物界的事实决定了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动物性,这就决定了人永远要和自己的惰性作斗争,永远需要战胜自己的阴暗面。人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幸福感就是征服自己惰性之后产生的幸福感。
△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
懦夫每天都在重复着自己昨天的言行,因循守旧,像一层厚厚的土,深深掩埋着他的才能,他只是在这土的下面叹息、抱怨。
△人都有喜欢变化、喜欢新奇的心理。人生活于变化之中、新奇之中,才更爱生活,更爱工作。
△人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的我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能力。我新了,世界在我的眼里就新了。
△用心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及时加以拍摄。不要非得成为一篇,也无需前后连贯,只要它新奇,为平日所未有就行。
△新奇的思想像流星,能划破思想沉闷的夜空。对习惯于沉闷守旧的人来说,它无关紧要,也无需捕捉。而对于想要创新、想要战胜自己的人,就非要增强捕捉思维流星的本领不可。
△人对自己应经常这样提出问题:每天能不能再多干一件事?每小时能不能再抓紧点?每件事能不能干得再好点?能不能创造别人意想不到的成绩?
   
    2、胸怀.人际关系.思想方法(25则)
△古往今来,日月星辰,江河山川,太空长天,你是这样的开阔广大,可生活在你中间的人,能有几多脑细胞来领略你的无限风光呢?
那狭隘的思想和人与人之间不正常的关系,禁锢了人们的聪明才智,强占了他们的脑细胞,使太阳的光辉、大自然的胜状照不进,映不进,使许多人带着昏暗的头脑,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辈又一辈地为了鸡毛蒜皮的权利而咬得头破血流。呜呼哀哉!
△人们在自造的、欲望的疆域中生活,他造了多广阔的疆域,就有多丰富的精神生活。有的人的欲望的疆域面积只等于一块金币半径的平方乘以圆周率,于是,他就终生在这可怜的范畴内奔波着,挣扎着,忙碌着。
△我们以高尚、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那我们就会生活在高尚、昂扬、乐观的生活之中。
△当我们在为个人的兴衰荣辱奔波的时候,当我们为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当我们在于将来毫无益处的事情上反反复复绕圈子的时候,当我们在遇到挫折而感到眼前漆黑一片的时候,实在应该把眼光放到几十年以后,回过头来看今天。或者干脆把
自己当成一个几百年以后的人,像我们现在评价历史人物那样,来看一看今天的自己和旁人,这样,便很容易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那些善于自我埋没的人,总是刚一看到百分之一失败的可能,就已泄掉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勇气。
胜利者比失败者常常只是少一点怯懦。
△人不管被生活的浪涛冲到了什么位置,都不能把这看作是自己的终点,而应该把这个位置当做向更远大的目标奋进的起点,总觉得只要奋斗就有广阔的前途,总有一种今天要比昨天学习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的信心。
△受人喜爱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乐观开朗是受人喜爱的重要条件。
△悲观者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困难,乐观者则在每个困难中都看到机会。
△怎样处理人际关系?也好处理,也不好处理。想得太多,反而不好处理。只要坚持与人为善的宗旨,对谁都好心,能助人时且助人,即使对反对自己的人也决不加害,一片好心、一片诚心就好办。
△人心与人心之间,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面山谷的回音也会是“我尊重你——”
△学校领导一定要尊重教师,设身处地为教师们着想,要把自己放在服务员的地位,至少也放在平等的地位,而决不能以为自己是个负责人,就强迫人家接受自己的观点。
△对别人要一片好心,与人为善。能助人时且助人,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这样,别人由于你的存在而快乐,你自然也就容易笑起来。
△努力发现别人的长处,向别人学习,就会感到学习生活天高地广,到处都是学问,都是欢乐。
△聪明的人到别人的脑子里去找助手,于是他的力量大起来,明明是对手,后来也会帮助他。狭隘的人到别人的脑子里去找对手,指责人家,挑剔人家,猜疑人家,浪费智力,到处树敌。到后来,连朋友也经受不住他的猜疑,不得不和他分道扬镳。
△要深切地理解人,尊重人,同情人,关怀人,与人为善,要有以德报怨的胸怀。
△正确的哲学观念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可以使人望到几十年甚至更长一些时间以后,然后,再从那个角度上来看待今天的一切,就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思想感情的潮水需要疏导。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问题在于怎样摸清水性,因势利导。
△终止一个坏习惯和培养一个好习惯,都需要足够的耐心。
△看大物体的时候,不能离得太近,不能太注重细节。不然的话,看不清它的整体结构,更看不清它与周围物体的联系。在离天安门5米处,不会看清天安门的整体形态,更看不清它与周围建筑物的位置关系。离埃菲尔铁塔 10来米远的地方去看它,能看清它的整体结构吗?
看社会问题,有时也不能过近过细。过近过细,则会歪曲事物的本质。粗枝大叶有粗枝大叶的好处,过细则有过细的坏处。
△人完全有理由,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具有乐观主义的精神。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驾驭大脑兴奋中枢的能力。
△人其实都要到相对真理中去寻找幸福,适当用自我安慰的方法去获得幸福。谁如果追求绝对的幸福,谁如果不会抑制自己的贪欲,谁就会真正跌进痛苦的深渊。
△万事万物有一利必有一弊,逆定理便是有一弊必有一利。恶人之谤,可令好人清醒,不至于飘飘然忘乎所以;可令好人自励,不至于停滞不前;可令好人奋发向上,更多地挖掘自身潜力。
△就普通人而言,人们更喜欢的不是十全十美的人,而是既有超凡能力又偶尔犯点小错误的人,心理学上管这叫犯错误效应。
△只有少数人能够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百折不挠地朝前走。另有一部分人是走走停停,盘算一下是否吃亏。更多的人是在正确与不正确之间徘徊选择:在正道上走一段,折回来,再到邪路上走一段,又折回来,处在中间犹豫一下,再重演一遍。
所以他们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追求,没有固定的理想。他们本来可以为人民贡献很多光和热,结果却在这选择、犹豫中消耗掉了许多。
△常有这样一些人,当犯了错误或有了罪行受到批评或惩罚时,便深感委屈地诉说起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的功劳来。他们是这样理解功过的:把功看作正数,把过看作负数,两个绝对值相等的功过之和应为零。所以,他们面对着过,数起自己的功来,目的自然是在求两者之间的和为零。
功过可以抵消,只是在特殊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事。在一般情况下,不存在这种加减法。如果功过抵消成为一条法律了,社会将会大乱:拾金不昧者便有盗窃的资本;今天提前上班了,明天便可以迟到;甚至曾经舍己救人的人,会因此而具有了杀人的权利。
功过必须分明,自然科学的许多法则不能和社会科学的法则互相代替。

    3、事业.奉献.务实.惜阴(39则)
△教育是一种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
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于是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数倍的幸福。
△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研究怎样去爱。
想爱还要会爱。如果不会爱,原来想爱,后来也会变得不爱。父母哪有不爱子女的呢?但由于有的爱得不得法,变成溺爱子女,纵容子女,使之走上了邪路。父母因此也由爱而生怨,甚至于个别父母还生出恨来。
父子、母女之间尚且如此,何况师生之间呢?
△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使教师的教育工作如同有了源头活水,常做常新。
学校像地;学生像种子,像苗;校领导、教师像农民,像园丁。
△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观望,更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牢骚,叹息,愤慨,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如果真能这样,那他将感觉到自己日夜生活在幸福之中。
△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索取不是爱,献身才是爱。你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明天、热爱人民吗?那么请收回你向他们索取名利的手,洒下你的热血,捧出你的诚心,献出你的汗水、力气,你会在这献身中寻到欢乐与幸福的真谛。
因为你不想索取,你就永远不会有索取不到的痛苦;因为你总想献身,你就无论何时何处都能享受到因献身欲望满足而产生的幸福。
△你爱事业,如果只是为了向它索取个人需要的东西,那么,这种爱是假的。
你爱事业,是为了向它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称得上是真爱。而只有爱到愿意自我牺牲的程度,才能够在事业上做出成就。
△人的幸福,主要不是取决于自己得到别人多少爱,而在于他输给别人,输给国家民族多少爱。得到别人许多爱,却不知道爱别人的人,一定是一个欲壑永远填不满的失望者,牢骚者,病态者。用自己全身心爱过别人、集体和国家的人,即使从别人、集体、国家那里得到的很少,在心理上也是安宁、满足、自豪、幸福的。
△吃苦吃得很多的人,便不以苦为苦,便很容易满足,生活稍有好转便感到自己贡献太少,而对不起生活。
△多干实事,少说空话;多琢磨事,少琢磨人。
△人常常做错事,然后懊悔。谁都会懊悔,但很少有人能适当地掌握懊悔的量的合适程度。有的懊悔得不够,于是常常重犯同类错误。更多的还是懊悔得过了分,支付给懊悔的时间过多,以至把应支付给补过的时间,开创新局面的时间,也都用于懊悔。结果,时间在懊悔中流逝,懊悔者收到了双倍的懊悔。
当你懊悔时,赶快抓起一件实事来做,就容易变得快乐。
多用时间来瞻前,来实干;少用时间去顾后,去空想。
△人如果都能把空想的时间、自卑惆怅的时间、忧愁烦闷的时间、胡思乱想的时间,都用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他就能够成为大有作为的人,信心百倍的人,开朗乐观的人,目光远大的人。
△人不停地做实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即使面对一些冷话、闲话、怪话、瞎话,也能见怪不怪。实事做多了,其怪自败。采用这种办法,常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自己在实实在在做事的过程中增长了智慧,提高了精神境界。
△伟人们忙着干实事,可怜虫们忙着骂别人。
△多工作,少得利,勤服务,无亲疏。
△如果有人问,用犹豫、忧愁、气愤、牢骚的时间干点实事不好吗?恐怕不会有人说不好。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难以做到这么清醒这样理智。正因为如此,人才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层次,加强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人如果每天都实实在在地干实事,那么谁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人最愉快的时候是劳动的时候、工作的时候,而不是优哉游哉、空耗时日的时候。
△真正的谦虚在于忘掉谦虚和不谦虚而直奔真理,这实在是一个实干家必备的品德。倘不如此,单是叮嘱自己莫骄傲,就要耗费许多脑细胞,岂不浪费?
△时间在犹豫中溜走,时间在拖拉中溜走,时间在自我原谅中溜走,时间在不知应做什
么中溜走。用果断抓住它,用雷厉风行抓住它,用自我折磨抓住它,用严格的计划抓住它。抓住它,制服它,它就向你进贡,给你知识,给你物质,给你财富。放过它,屈服它,它就向你进攻,给你愚昧,给你贫困,给你痛苦,给你失望。
△生活中常出现许多生动、有趣、吸引人但又没用的事。像一个不紧不慢的走路人,见到路旁的商店、小摊、卖艺的,甚至于交通堵塞,都禁不住走过去看看,这是最白费时间的事。本来可以避开,却不但不避,反而凑上前去,东看看,西瞧瞧,天就黑了。
还有一些时间,也都是这样在于人于己皆无益处之中流过去的,可不可以称这些时间为无效时间?
△你想不虚度此生吗?那就得从抓今天、抓即刻开始。
△一个人,经常在固定的时间内做同类事,做得多了,就形成了习惯。而习惯了的事情,
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去做,想停止都很难。巧妙地利用惯性,是提高效率的好办法。
△浪费时间是很容易的,稍松一口气,时间的水就会哗哗哗地白流许多吨。
△科学家与庸人在大自然那里领得的时间是相等的,不等的是科学家尽可能压缩无效时间。
△在一个人七八十年的生命史上,无效劳动占有较大的比重。即使最深谋远虑的、豪放豁达的人,当他晚年回首平生的时候,也不免对一部分劳动的无效、多余而遗憾,区别在于有的累计无效劳动时间只有一两年,有的则有五六年,甚至二三十年。
为了不至于在告别人世、算总账时追悔莫及,最好在度过每一天时,都细心地分辨哪些是无效劳动和有害劳动,即时就别做了。
△人忙,总觉得日月短。人忙,闲事、闲思、闲话才少。
应想方设法使学生忙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忙的乐趣,诱使学生感到忙是一种幸福,一种需要,一种心理上和生理上都离不开的需要,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上产生这种需要的兴奋中心,然后不断加以强化。这是变懒惰的人为勤奋的人、变无用的人为有用的人、变寄生的人为劳动的人的有效办法。
△浪费时间是最容易的,浪费时间也是最痛苦的。犹豫,拖拉,明日复明日,暂时似乎产生一丝可怜的轻松感,但过后的心理负疚却是沉重的。
△如果让人去买生气,买牢骚发,买忧虑,买精神负担,准没有一个人肯付钱。可现实生活中,人们支付大段大段比黄金还宝贵的时间,用来生气,发牢骚,用来忧虑,背思想包袱的例子却比比皆是。
△我们常常有犹豫的时间,有愁闷的时间,有气愤的时间,有牢骚的时间,而没有工作的时间,没有为他人服务的时间,没有总结工作或订计划的时间。
△如果一个民族的大部分人都任意挥霍时间,空耗时间,那这个民族势必愚昧落后。
△一个民族只有真正树立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观念,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充满活力的民族。
△单提珍惜时间就是延长生命还不够,还应该说,讲究效率才是延长生命的最好办法,也是赶超别人的最好方法。
△犹豫是时间的窃贼。如果认真计算一下,许多人的一生中,会有五六年的时间是被犹豫偷去的。
△效率感是人人都有的,区别在于有目的地培养的效率感要强一些,而自发产生、自然成长的要差一些。
△从长远的观点看,一个有效率感的人和一个没效率感的人,在事业上差距是极大的,特别是在当前知识陈旧率增长迅速、知识爆炸的形势下,没有敏锐的效率感是不可能搞好自学的。
△谁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临近考试的时候,个人的学习效率是往常的几倍;在运动会的赛场上,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人们的劳动量也是往常的几倍。如果总能保持这样一种学习、工作、锻炼乃至娱乐效率,那么谁都会做出双倍甚至几倍于平常人的贡献。
△大脑这部机器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学生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因热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人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
△现代的典型应该是高效率的典型,应该是与常人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克服现实中的困难,共同经历现实中的生活,结果又能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人。
△属于正常生活范畴内的事务、家务,模范也该做。即使确实因工作忙而顾不上做,在总体职责上也是一种失职,不该宣扬,更不该提倡。

    4、教育改革.教育管理(26则)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正置身于一个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时代。教育根本不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多种多样。教育实验和改革是教育科学、教育艺术的生命。
△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育思想的改革,倘思想观念不改,单改怎么上一节课,怎样讲一课书,怎样留作业,怎样批作业,这样即使能奏效一时,也决不会持久。
△题海战术使得 90%的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使学习尖子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智力。
知识有它自己的规律性,就像对于大部分并非专家的人认识物质一样。人们只应该也只能够认识与自己的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固、液、气态物质,只应该认识天地河山、花木粮棉、钢铁机械、刀枪炮舰,而没有必要去研究麦粒的内部分子结构、原子的排列方式。虽然这也是科学的一项,麦粒又切切实实地由这些无穷的分子、原子、电子组成。
现在的题海不就是离开了知识的一般常态,去钻那些根本钻不完的变态吗?什么某字的7种用法、10种用法……请那些号称治学严谨的出题者去认真地翻一翻四库全书,翻一翻浩如烟海的故纸,怕是出到一百种用法还仍然有题可出哩!当然这是知识,是国粹,也是事实,但是不是也该想一想,对中学生来说,这是不是有用!
△教育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古代一些教育家已总结出了教育学一些基本的规律性的东西。说它年轻,是因为它是体系欠严密的一门才独立生长三百来岁的科学。
△改革一种旧的教法,必须明了它存在的利与弊。真正看清了这种教法弊大于利时,学生才乐于寻求利大于弊的方法来取代它。
△文言文对多数人来说,已经不是工具,而是枷锁了。
文言文中有些字、词、句要死掉,这没有什么可惜,我们也没有必要偏让它复活,就如同我们今天的许多字、词、句甚至大部分汉字也可能几千年后要死掉,我们的子孙后代没有必要非让它复活一样。汉字、汉语要现代化,世界语言、文字要统一,这是大势所趋。偏要对抗这个潮流,徒劳无益,还有害。
△“知识废旧率”是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情况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由于科学技术的急速发展和更新,人们所掌握了的知识过了一段时间后,就有一部分成为无用的废品或用途不大的旧物。
中国的个别老古董,却还在卖力地鼓吹复古,文言文要深的难的,越不懂越是好家伙,而对一些有用的新知识却惟恐引进。大概是怕引进了,他便无法卖弄自己识古董的权威,和学生一样,也成了新知识的学生,岂不大失学者之体面?
这样,他们就宁肯做卖弄自己并引起别人注意的绊脚石,也不愿做埋在泥地里的铺路石了。
△在我们这个教育思想曾经长期封闭的国度里,1953年曾经有过一次教育行政部门组织
的大规模的教育理论学习,学的是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凯洛夫的教育思想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越是对教育一知半解的人,对凯洛夫的教育思想理解得越狭隘,他们只承认那种教师从
头讲到尾的课是好课。
△过多地强调多方面外因,懒得过问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和发展,师生的心长期不能相通,教改必然沦为一厢情愿。
语文教学改革主要靠什么?一靠民主,二靠科学。民主是解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问题,解决教师为学生服务、同学生齐心协力搞教改的问题;科学是解决语文知识结构科学化、语文能力结构科学化的问题,解决学生运用科学的学法学、教师用科学的教法教的问题。
△世界上不能只有一种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教育应该是各种形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只要它能开放出特色来,它就有生命力。
△不要动不动就说人家这种方法适用、那种方法落后,须知,方法是艺术,因此没有对错之分,也不可能只有一种存在形式。形式越单一,其生命力就越容易衰竭。应该是各种色彩、各种形式的教学艺术之花都争奇斗艳地开起来才好。
△不少国家很注重孩子们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孩子们自主能力的培养。相形之下,我国许多“娃娃”的年龄太大了,有的到了三四十岁还不能自立,还需要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才能生活。
△乱世出英雄的原因,是由于乱世没人相信陈腐观念了,等着靠年头、熬资历来不及了,只好谁是英雄就用谁,不管他长没长胡子,有胡子更好,没胡子也一样。
△学生认识一步步地深化,就使教者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学生们便最大限度地理解老师,支持老师,成为教改的志愿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艺术的科学,这就决定了它应该是千差万别的,百花齐放的。
△一个改革者应该有科学家的头脑,企业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
△与其将成绩的提高寄托于分好学苗、拉好学苗上,不如将力气用在提高本班中下等学生的能力上。
△旧习惯和改革是矛盾的,在旧道上走惯了的人,总不愿意走新路。从旧过渡到新,必定有一段不适应的过程。
△心理学已成为现代应用最广泛的一门科学。中学开的课程有十几门之多,但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联系最紧密的心理学,却没有一篇文章去介绍它,这不能不算是个遗憾。
△模式化束缚人的手脚,也束缚人的头脑。一种东西一旦成为一种不可更改的模式,也就说明它到了寿终正寝的日子了。石刀石斧不能改了,它死了;青铜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角度看,也不能改了,它也死了;就拿解放牌汽车的流水作业线来说,生产多少年了,虽然改动不大,但总还在改着,一旦到了无法改动的时候,它也会死,会被一条更先进的流水线所代替。
改革,变革,革命,革新,是世界万物的生命。
△教育和管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班级管理如果借鉴企业管理的一些方法、措施,其管理质量会大大提高,各科教学亦然。如果把工厂质量管理的一些规定借鉴来,显然会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个先进的工厂能够把工人走路的频率、炊事员切菜的频率都规定出来,一所好的学校能不能也把学生的有效劳动时间规定得细致、具体一些?我想是可以的。
△用计划去管理,用好习惯去指挥,领导就越干越高明。
△宇宙间并不开会,但数千亿星体却照样井然有序地运转着,这不是对人的启示吗?
△各行各业的人,除了知识和经验,实在还有着一个天赋的职业条件的问题。一个公鸭嗓,歌唱的知识再丰富,唱龄再长,经验再多,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使人厌烦的公鸭嗓而已。一个跛足者,可能有丰富的竞赛知识与经验,但决不可能成为有成就的短跑运动员。
文艺界、体育界的专家们注重职业素质的研究,而管理人才、政工人才等,最低应该具备哪些必要的职业素质和天赋条件,却很少有人关心。
△我想最低级的管理水平莫过于用人看着人。管理水平的提高应该体现在规章、制度、法律的科学性上。这些规章、制度、法律如果制订得科学,符合人们的心理,那么,不用人盯着,看着,监视着,人们也能自觉遵守了。
△领导者应该着重研究什么问题呢?就是那些带规律性的问题,那些乱子还没暴露出来的问题。

    5、知人.育人(48则)
△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适时适量地施肥浇水;治病要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
△彼地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此地的学生;昔日的措施原封不动地搬来教今日的学生,也有可能碰壁。
△育苗、养花、治病者的对象都不像教师所面对的工作对象那样富于变化,难以认识。教师治的是心病,心病是个难以诊断和认识的病。心病应用心药治,要治好心病,第一步当然是要认识心,知道心,即育人先知人。
△不要轻易说看透了一个学生,学生不像透明玻璃瓶装的蒸馏水,一看就透。一看就透的情况是有的,但不多,更多的是被各式各样的东西包裹着的人。
△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的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乏勘探和开发这些资源的能力。
△一位负责任的教师,最重要的,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眼前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
△自新的心理能使人不断进取,以至创造奇迹。自卑的心理则使人步步后退,以致不可救药。
△自新,自卑,人皆有之,关键在于如何扶正祛误。应该启发学生经常浇灌、莳弄自新的心理,使之茁壮成长。
△教师让学生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使学生觉察到心灵中有一种美感、幸福感、自豪感。这种美感、幸福感和自豪感就能成为学生继续做同类事情的动力源泉。
△教师疏导的责任是很大的。学生的思想航船既可导向河汊搁浅,也能导入大海乘风破浪。不要轻易责备学生不该这样,不该那样,而要引导学生去干这样,去干那样。趋利避害,乐以忘忧,流连于美好广阔的精神境界而忘返狭隘自私的小圈子。
△教师不仅要从外部输入一些观念让学生接受,而且要善于借助学生美好的心灵基础,从那里面挖掘出美好理想的种子,利用他已有的心理土壤加以培育。这样植根于学生原有心理基础的理想,才易于成长。
△要走进学生心灵世界中去观察,多想学生的难处,引导学生看到自己脑子里的方方面面。切忌把一名学生的头脑看成一个只有一种思想的整体,也不允许学生把自己看成一个整体。要想方设法打碎这个真善美、假丑恶混杂而结合成的整体,然后重新排列组合。
△弃恶扬善绝不仅是教师自己的事,而是师生共同的事。教师不是板着面孔站在学生对面的上级领导,而是立在学生脑子里扶助上进因素去战胜消极因素的助手。
△更深刻意义上的教师,就是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个性、欲望、素质的教师。
△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点燃学生理想的火花不是一件难事。困难的是如何在一个广阔的时空范围内,使这一火花不仅不熄灭,而且越烧越旺。这就需要在学生的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桥梁。
△初中学生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特点是意志比较薄弱,普通中学的中下等学生尤为明显。意志薄弱是学生目前学习的大敌,也是将来工作的大敌,因此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克服。
△许多中国家长对子女是重养不重教。以前是大家纷纷比赛着看谁养得多,即所谓多子多福,至于孩子如何教育,则是另一个范畴的事情。
重养又重教的家长,一般都重家庭教育,但很少有人想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拼命想教育自家的子女成龙成凤,高人一头,为此舍得花大本钱,而社会稍微一重视教育,一提高教师的地位,他们就老大地不痛快。
也有的家长重视学校教育,但只重视子女的脑子里装了多少对付考试的知识,很少想到孩子人生观、世界观的转变。
△教育理论告诉人们,学生,包括成年人在内,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每个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其头脑中真善美与假恶丑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
△利用学生脑子里上进的火花去推动他们大脑机器的运转,是一种节约能源的好办法。
△一位教师每天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张张学生的脸,而应当是学生的心灵,应当看到他们心灵的组合方式,看到他们心灵的变化过程及变化的原因。
△懒学生,爱拖拉的学生,也有不懒、不拖拉的时候,不信,看看在考场上,他们不也
很勤奋、很会抓紧时间吗?应该想方设法,创造和考试基本相同的条件,使懒学生勤奋起来。
△使学生感到幸福,也应使用两种方法:一方面多让学生吃苦,使他们从吃苦中感受到休息娱乐的甜,更深刻地感受到学习生活、学习过程的甜。另一方面,给学生的休息、娱乐以及多方面的兴趣以适当的位置,适当的安排,使其感受到幸福。对目前的学生,更多强调的还应是前者。
△淘气的学生在几年的淘气史中,会有过上百次的自食其言,会有过上百次拒绝良言相劝,会有过上百次逃避父母管教,会有过上百次敷衍老师。对我们某一次成功的教育来说,只要不是第一百零一次拒绝、敷衍,只要有了一步朝前的跨越,就很不容易了。不要期望过高,期望过高,既不利于教师树立教育的信心,也不利于学生树立改过的信心。
△学生做错了事,请学生写清过程。请学生写清心理中两个自我争论的经过,比起只是批评,只是由老师告诉他们别这样那样做好得多。
△指导学生少注意结果,多分析过程;指导学生少计算名次,多用力气缩小和第一名的分数差距,这样就容易静下心来,一点点地多干实事。
△使人感到甜,有的用加糖法,有的用吃苦法。单用加糖法不行,甜过了分,常在甜中,就不以甜为甜了;总吃苦也不行,必要的时候也应该适当加一点糖。
△使人感到轻松,有的用延长休息法,有的用劳动法。两者适当结合,人才会感到轻松。
△适当地让好学生挨批评和使差学生受表扬同样重要,但实际生活中这两者常常做不到。于是有的好学生常弱不禁风,不能批评,不能失败,不能不如人,不能受挫折。真的遇到失败、挫折、批评、打击,立即感觉人生一片昏暗,情绪极端低沉,或则玩世不恭,或则痛不欲生。差学生呢?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于是自卑、自弃,也有的因批评听得太多,产生了抗批评的能力,拼命地维护自己的短处。
褒贬于人如同张弛于人、动静于人一样,都是不可缺少的。
△教师要理解学生,顺应学生,最后要有能力改变学生,最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欲望。理解、顺应是手段,改变才是目的。
△不要把人理想化,也不要把自己理想化。不要掩饰自己的弱点,也不要在表扬学生时把他说得十全十美。
△内疚久了,有的也就不内疚了。为什么?因为上进心麻木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使学生每一分钟都有实事可做,是在治疗其精神麻木,点燃其上进之火,进而给其以心理上的轻松、愉快。
△教师与学生同为一个系统之下的两个要素。为使整体的功能大于两个单体功能之和,我认为教师的思想、心灵、认识都要向学生开放。要努力使学生在教学中成为和教师同步运转的要素,使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仅成为教师的主观愿望,而且成为学生的内在要求。
△教师向学生交心是很重要的,交心之后就不是靠一个人的力气去教书,而是实实在在地靠几十个人的力气把语文教学搞好,让学生愿意为自己的目标负责,愿意为自己的未来负责,愿意在老师的指导下战胜自己,扩大自己真善美的阵地。
△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令人惊叹的组合方式,每个大脑都是一个神奇的世界。
这世界是丰富多彩、相互关联的。这样看问题,就会觉得只灌知识,不及其余,就不仅是偏差,而且是荒谬了。
△大凡一个很淘气的学生,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内心良知与邪恶的斗争,才具有了今日之现状的。这样决定了他们的转变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几朝几夕的事。
△有的人善于掀动人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善良向上的、光明真诚的激流。即使有很多毛病的人、心理阴暗的人、比较凶恶的人,也总是不由自主地被他感染,不由自主地萌生出否定自己错误、否定自己不良行为的愿望。
另有一类人总善于挑动人们心灵深处最阴暗、最丑恶、最虚伪的沉渣。甚至许多磊落、善良、真诚的人,和这种人一接触,便也不由自主地生出一些坏念头。
△严格要求是不是非要横眉怒目不可呢?大可不必。好的教师总是循循善诱,平易近人,使人敬畏。
△不要以为今天强调过的东西学生今后就记住了,永远执行了。不是的,人无论有多么好的习惯,如果失去了约束和自我约束,还是可能变坏。如同飞驶的列车,无论有多么大的惯性,只要蒸汽机或内燃机停止,不再工作,列车总要停下来的。
△教师应该成为自己的第一个学生,你教别人做什么,你先问问自己愿不愿意这样做;你向学生说什么,先想想自己愿听不愿听。
△学生要进行自我教育,要做自己生命航船的主人,光有认识,光有热烈的感情还不够,还必须把这认识和感情变成一点一滴的行动。而要使德、智、体、美、劳等诸项学习活动统一于一个科学的时间常数之内,就必须让学生具有制订自我教育计划的能力。
△引导学生体验自我放纵、自我原谅的痛苦,也能从感情上激起自我教育的欲望。
△初中学生喜欢探求自我、认识自我,经过引导能够具备一定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能力,但年龄决定了他们自我放纵的现象还是很多的。
△不能奢望在学生荒芜的心田上撒几粒种子、淌几滴汗水就能收获丰硕的自我教育的果实。只有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地坚持下去,学生自我教育的步子才会越走越坚实。
△如果学生在自己生命的航船驶出学校这条大江,进入生活的广阔海洋的时候,仍然能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在他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将会受益无穷。
△人是矛盾的集合体,人心灵世界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无时无刻不在斗争着。没有自我完善精神的人,会任凭这种斗争呈自然状态发展,任凭生命之舟随波逐流。
有自我完善精神的人,才能够用自己的意志调动心灵中真善美的力量,有意识地去战胜假恶丑,使自己生命之舟沿着有益于祖国、有益于人民的航线航行。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发展自己人性的成分,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分,由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
△如果人们把胡思乱想的时间拿来写日记,没有话写就把胡思乱想的内容洒在纸上,那么我想,久而久之,他就会成为自己心理的保健医生,就会成为一个自新的强者,就会从那流淌在纸上的横七竖八的思绪中理出一个规律来。逐渐地,乱的越来越少,系统的越来越多,无效的思维也会被束缚住。
△榜样、楷模是人生的一种需要,尽管人们努力一辈子也不一定能达到榜样、楷模的高度,但人却不可以没有这种需要。
△要为前进寻找条件,不要为后退拼凑理由。
△人生道路不是直的,走起来免不了要有反复,这是就全局而言,就理论而言。
就每一天而言,就实际走路而言,就应该力求攀登一步,巩固一步,而不要进一步,退半步,甚至进一步,退一步。
△学习也好,工作也好,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好,决不是说达到一个高度之后,就总在这个高度上呆着了,而是稍一松劲,就会从刚攀上的高度上滑下来。
△人给自己订计划之前,大多是雄心勃勃或信心百倍的,及至执行时,情绪便千奇百怪了。有一类人边执行边自我原谅,一步步地后退,一直退到不可能完成的地步时,信心的堤坝也就崩溃了。情绪沮丧,自责,心中的执政者由上帝让位给魔鬼。于是甚至埋怨起当初为什么订这计划,为什么这样折磨自己。由上帝的自责转变为魔鬼对上帝的讨伐、谴责、咒骂,于是彻底走了下坡路。
6、开发大脑资源(5则)
△国家应成立人脑开发工程局。与教育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工作重点是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去揭示人的智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然后指导社会成员按照规律去开发自己的大脑资源,指导各机关有效地开发干部们的职业智力,指导各工厂、企业用最佳办法提高职工的职业素质,指导教育部门抛弃那些折磨学生而又无益于智力的教育手段。
△人的潜力无穷无尽,作为挖掘潜力的第一步,首先要树立起人的潜力无穷无尽的观念。
△每个人的头脑都是一个蕴藏量极其丰富的矿区。谁没发现这一点,就说明谁的勘探能力差;谁还没有开采,就说明谁的工作重心还没转移到发展生产力上来;谁开采得少,就说明谁的开采技术落后。
△思想观念能控制人的生理机能。落后的观念,能压抑、腐蚀人强健的生理机能,当然也包括大脑的生理机能。先进的观念能使病弱的生理机能强健起来,能使愚钝的大脑生理机能变得聪明起来。
△脑子紧用一阵子,也像肌肉紧用一阵子一样。久不激烈地跑200米,乍一跑,一个猛劲跑完了,第二天就会腿部肌肉疼痛。久不让大脑思维紧张地运转,乍一猛用,过后也会有不舒适的感觉。
思考惯了的人不思考,不习惯思考的人开始思考,几乎要有同样的毅力才能战胜惯性。

    7、教学民主(13则)
△教师要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就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要明确,对学生指责,埋怨,强迫,命令,就等于在师生的心灵之间挖鸿沟,只能增加师生之间不理解、不信任的程度,只能降低学习效率。
△要统一,就要采用民主的方式,大家讨论表决。这样,学生才能从小养成民主的习惯,包括一事当前,把自己放在主人翁位置上独立思考的习惯;讨论中,给自己寻找论据和注意倾听别人论据的习惯;表决后,特别是个人意见被否决后,坚决执行多数人决议的习惯。
△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解决这个矛盾,靠老师管学生,压学生,主观片面地命令学生,或者靠学生批师道尊严,小将上讲台,都不能解决矛盾而只能激化矛盾。强调学生必须服从老师或强调老师必须服从学生都是极端的做法。
真理常常在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点上,这一点就是用民主的方法使师生之间获得最大限度的相互理解与支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自身的能量,调动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要做到这些,教师就必须有教学民主的思想。
△教师的心灵对学生如果是一个未知的世界,那么就谈不上教学民主。教师应该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教学、对语文教改的看法都真诚地和学生倾谈,这样学生才会真诚地、无保留地谈他们的看法。师生在充分信任、理解的基础上探讨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要做到教学民主,就要和学生多讨论,多商量。商量什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重点、课时安排,以至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同学生商量,尽可能达到师生之间认识的统一。
△学校工作和班级工作应最大限度地依靠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少一些人治,少一些无效劳动。
△民主决不意味着无政府,更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民主意味着人们更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法律、制度去工作、学习和生活。
△民主与科学紧密相联。人们善于从科学的角度去理智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只从私欲的角度单凭感情去思考,这样才谈得上民主。
△民主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多数人参与政治,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参与比较复杂的工作。这与分工和专业化并不矛盾。
△民主的基础,是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现代意识的增强。当许多群众文化水平还相当低,甚至是文盲,还有强烈的依附心理的时候,如果放弃对他们的正确领导,他们除了变成一盘散沙,什么也干不成之外,就是容易被坏人利用。
△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尽可能增强民主意识,用民主的方式来决定。领导不要只想着树立个人的威信,而要更多地树立群众的威信。

    8、语文教学(31则)
△语文学科不像别的学科知识结构那样清晰,每课书教学要求也没有别的学科那样明确单一,教学天地比别的学科广阔,教学方法比别的学科灵活,这些都决定了语文学科难以驾驭。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学才需要更广泛、更深入的民主。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并根据研究成果纠正自己的教学思想,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确实可以改变教与学不协调的现象。
△教育思想的转变比起具体细致的教法的转变来要困难得多。思想比方法要抽象,一部分人容易忽略。
△讲思想教育,往往使人误解为政治说教。就语文教学而言,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应当是通过感染使学生接受。感染,更富有艺术性,富有人情味,符合心理学的规律。
△初中学生感情胜于理智,对一些事物的感情也不稳定,既易于激动,也容易冷漠。他们的心灵接受美和艺术感染的效率,远远超过接受一个音阶的单调的说教。
△感染和熏陶学生心灵所能起的塑造作用要比说教大得多,而语文课所具备的感染熏陶
条件是得天独厚的。学校各科教育都有育人的任务,和育人联系最紧密的学科是语文。
△如果在教学中时时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而且是活生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有无限潜力的、不断变化着的主人,那么教师想出来的办法就容易使学生接受。反之,如果把双边活动变成了老师一厢情愿的艰苦劳动,那么即使借用别人一两个方法上的窍门,用到自己那里也行不通。
△我的许多教学方法、工作方法均来源于学生。我喜欢对学生说:我要向大家学习,同学们是我的老师。这是发自内心的。如果没有学生的言行来帮我理解,我无法真正读懂教育学、心理学,更谈不上如何运用了。我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严格要求学生。恰恰是那些我批评得最严厉、最不讲情面的学生,几年以后见面或来信中,更流露出对教师深深的感激与尊敬之情。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多参与教学,即不仅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参与得多了,才会增强主人翁意识。
△在道理上大家不难懂得教学相长,学生可以成为教师的老师。但是,当你真要把道理付诸实践,这中间还要跨越世界观、道德观、群众观、情感、意志、胸怀、性格、能力、气质等许许多多障碍。
有的人一辈子也跳不出这些障碍,于是他们永远也不能前进到教育的自由王国中去。
△应该经常和学生商量搞一点教改实验,这样就使教学充满了源头活水。
△把学生看成一个整体,把学生当成主人,当然也包括在学生不能掌握某一点知识的时候,认真分析他思想上、感情上、意志上、智力上、基础上的原因,设身处地想一想他的难处,帮助他解决困难,而不是把他当做容器,灌不进去时,就埋怨、训斥一通。训斥所收获的果实,双方吃起来都是又苦又涩的。
△“帮助”二字很重要,帮助学生学习,就不是“让”学生学习,更不是强迫命令学生学习。
△教材无非是些例子,是个手段,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倘若学生对教材的文章不感兴趣,则完全可以换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文章来读,只要能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就可以了,何必非死盯住课本那几十篇文章不可呢?
△不存在什么终极真理,我们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定于一。应该哪一种方法更适于我们平时的学习,更适于我们每个学生的心理,就使用哪种方法。
△教学方法如同运输方法,一批书从此地运往彼地,既可用人扛,也可以用人力车,还可以用各种机动车,各种船,各种飞机。
教育方法当然也是这样,知识信息输入学生头脑中的方法不下几十种,究竟选择哪种方法,当然要权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状况、教师素质等诸项条件之后才能确定。
△教学不应该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个缺乏教学实践的叫做凯洛夫的前苏联人,提出的“三段五环式”的教学模式,是很好的方法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办法,没有非执行不可的必要。
△同一句话,为什么说的语气不同,学生在心理上接受的程度就不一样?同一名学生为什么在甲班学习成绩好,到乙班就不好了?同一个班级为什么甲老师教就乱得不可收拾,乙老师一接班就井井有条了?学生的智力、品质、体力究竟是什么关系?教与学之间哪些方面是统一的,哪些方面是矛盾的,这些几乎每天都缠绕在教师脑子里的问题,如果不认真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势必越理越乱。
教师应经常整理自己的思路,整理素材,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再用教育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就能从容不迫地做出成绩。
△教师替学生思考,如同替学生吃饭一样,都是害学生。
△看到十三四岁的学生们整天埋在书堆里,埋在浩如烟海的作业世界中,没有歌唱,没
有娱乐,没有科技活动,谁能不着急呢?如果教学方法很科学,很符合学生心理,遵循可接受性、直观性、逻辑性、趣味性的原则,那就完全可以使学生减少那些不必要的劳动,用较少的时间和力气获得较多的知识。
△课堂教学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该百花齐放。
△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不应当是只看这节课多热闹,教师讲了多少内容。如果这些算得上标准的话,那也只是次要的标准。
△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是否有一根看不见的线始终紧紧地维系着。
△一堂课是否讲得生动成功,第一重要的不在教材,也不在学生,而在教者。教师倘若设计得合情合理,那么任何一篇课文讲给任何学生,都会产生吸引人的效果。
△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教法去否定那种教法,不是去证明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某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他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同样是课堂,有的教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视为乐园。同样一篇文章,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换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忽而闭目养神,忽而惊觉欠伸,上课简直成了受罪。
课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异。
△讲课文时,教师应尽可能把自己假设为学生,设身处地地想:哪些知识是可以接受的,哪些知识只是考试时有用的,哪些是有长期使用价值的;一节课,45分钟,能记住多少知识点;即使记住了,这些知识点又有多少能有长期储存于大脑中的可能性;即使能够长期储存,又有多少储存的价值。这样思考,必讲的就少了。这样思考,才能节省下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以便学生用这些时间去进行自己读书的实践。
△一篇《小石潭记》讲两节有两节的讲法,讲4节有 4节的讲法,硬要讲上10节课,有没有话讲呢?还是有话可讲的。
问题在于学生的大脑对这样一篇“年龄”很大的文章,以接收多少信息为宜。即使暂时接收了,能否处理还是一回事;处理了,能否长期保存是另一回事;能保存,日后有无反馈价值,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部好的文学著作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江河,可以哺育千千万万、世世代代的人民。一篇好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比作一条小溪,它能在时代的沃土上流淌,不少人可以在那
里汲取营养。河水,溪水,都不能一下子饮尽,想一下子饮尽河水的人,反倒会被河水所害。学习是否也这样:谁想一下子穷尽一篇文章或一部文学著作的妙处,超越了本人的接受
限度,最终反而有害。饮水,不能河里有多少就饮多少;不能看人家饮多少,我也饮多少。教书与学习,亦然。
△语文教学厚古薄今,厚现代文学,薄当代文学,不能算什么好现象。

    9、培养自学能力(15则)
△不少学生只知道播下无数粒种子,才能够收获一个100分,再播下无数粒种子,才能收获一个大学文凭。至于每一粒知识的种子能收获一颗什么样的知识果实,他们却答不出,因为老师没有教。
△只把考试分数作为果实去精心培养,结果使许多学生舍本逐末,不顾大的方向,而用全身心的代价去争分数。结果分数到手,学历到手,学习到头。许多知识便漫不经心地丢掉了,至于更新更谈不上。
△人的大脑的潜力无穷无尽,这是所有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承认的。如果人的大脑的潜力都能充分发挥的话,每一个大脑也许都能装相当于上亿册书的图书馆这样的知识量。大家都应该坚信,自己能够掌握许多知识,能够变成一个有丰富知识的人。
△一个总和创业者相比的人,哪怕自己每天做 16小时的工作,也总觉得问心有愧,他总能够自励自责,自珍自重,埋头苦干。
引导学生常和创业者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就会身在苦中不知苦,身在苦中也觉福。
△人是有两重性的,幼稚也是相对的。不应该轻率地给那些智力较好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下幼稚的结论。他们灵魂深处一般都有较复杂的闲思缠绕着,使他们无力自拔。
△自学能力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立体的范畴,它不属于一般的能力,不能幻想通过
一两次自学实践便使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每次自学实践好像点,自学习惯好像线,线才能组成面,最终构成自学能力的体。
△自学能力从心理学上讲,既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个性特征。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都要经历知、情、意、行的心理过程,才能形成和发展。
△从我国二十世纪内 90%以上的同龄人不能直接升入大学这一实际来看待问题,学生学会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他们不能升学,我们也就不能希望他们到大学后再学会自学。教会学生自学的任务,就自然落到了中小学教师的肩上。
△学生最初没有自学习惯,好像一部静止的汽车。产生了培养好习惯的欲望就好像汽车打着了火。第一次推动不能性急,要慢。慢才符合运动规律,才符合人的心理状态。
△学生自学语文,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明确语文学习的概念。其实语文学习与语文科学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语文课堂上教科书的学习,而前者则是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的学习。可以说,汉语渗透于孩子们生活的一切时间与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们随时都可以学习语文。
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留心皆学文。
△对困难户、困难地区的援助,如果不在援助的同时培养他们自身战胜困难的能力,那么只能是支援越多,他们自身战胜困难的能力越差。
由此可证,对后进的学生,如果不在补课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结果也只能是补课越多,其自学能力越差,依赖性越强,成绩越差。
△雕塑的艺术在于取一块石料,把没用的去掉。阅读的艺术可不可以说,在于取一本书,把没用的去掉呢?我看可以。善于阅读的人是善于略去不必要的阅读部分的人。善于阅读的人也必定是善于在浩瀚的文章海洋中,撷取有利于自己的文章浪花的人。
△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紧密相联,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学生掌握了自学方法,兴趣就高;学习兴趣高,效果就好;效果好了,兴趣能更高。良性循环链就这样形成了。
△文章是越不写,越不会写;越不愿写,越不敢写。
你天天想有朝一日写出一鸣惊人的好文章,却不愿从一鸣烦人写起,那就永远不会有一鸣惊人的时候。
△在学生大脑这部机器里,兴趣是动力系统的重要部分,它常常决定着大脑机器工作时的转速。学生自学语文的兴趣越浓,自学的积极性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