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攻英雄破解版下载:电视编导 复习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12:44:01

电视编导   复习资料

2004年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
考试科目:电视编导
复习要点:
1. 电视传媒的媒介特点是什么?
2. 电视传媒的传播特点是什么?
3. 电视传媒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4. 电视节目的形态分类,基本特征是什么?
5. 电视制作的主要方式与基本步骤有哪些?
6. 影视语言与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有哪些差异?
7. 教育电视节目创作应遵循哪些教育学理论?它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8. 从事教育电视制作的导演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9. 蒙太奇的依据与作用是什么?
10. 试用蒙太奇叙述方法来表叙一段故事或情节。
11. 场面调度的依据与作用是什么?
12. 镜头组接原则与技巧有哪些?
13. 画面布局要注意哪些基本点?
14. 画面构成形式元素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15. 电视参数(场频、行频、扫描行数、视频信号的带宽等)的计算。
16. 电视亮度信号、色度信号的计算。
17. 简要说明摄像机中CCD的工作原理。
18. 摄像机的技术指标有哪些?
19. 摄像机视频处理电路通常包含哪几种电路,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0. 为了记录、重放视频信号,录像机采取了什么措施?
21. 分别说明VHS、S-VHS、Hi8和Betacam等格式录像机的特点。
22. 数字录象机DV、DVCAM、BETACAM SX等格式有什么特点?
23. 通常录象机有哪几种性能指标来描述?
24. 简要说明切换、混合、划变和键控的工作原理。

参考书目:
1.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李运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新编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教程 杨晓宏 国防工业出版社
3.影视语言教程 李稚田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影视导演基础知识 王心语 中国电影出版社
5.电视媒介研究 叶家铮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论述题集一

 

 

1 通常摇镜头分为哪几种?摇镜头的主要功用有哪些?

 答题要点:水平摇、垂直摇、间隔摇、环形摇、倾斜摇、甩镜头。

功用:1)展示空间,扩大视野;2)包容信息大;3)介绍、交待同一场景中两人物或事物内在联系;4)表达相近、相邻事物,形成比喻、并列、因果关系。5)三个物体以上可间隔摇,形成若干段落;6)快速“ ”摇;7)表现主体动势、运动轨迹等;8)形成一种积累效果;9)制造起伏 念;10)表现一种主观;11)一种特定情绪和气氛;12)转场手法。

 2 为什么说电视艺术是一种动态造型艺术?

 答题要点:

1)、表现的是动态的运动的事物,如:人物、物体等是运动的。

2)、可以运动表现事物,如:推、拉、摇、移等拍摄方式,拍摄角度等。

3)、画面编辑创造运动,如:节奏、情感、故事等。

4)、声音创造运动,如:节奏、动效等。

 3、为什么拍摄角度的选用是电视摄像画面构图基础?并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1)拍摄距离决定;包括距离变化功能。

2)拍摄方向决定;各方向表现功能。

3)拍摄高度的决定。不同高度画面特性。

 4、请谈谈网络传媒时代,视频图像的地位与发展应用趋势。(10分)

 答题要点:视觉是人类传递与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约占全部传递与接收信息的78%;

网络传媒时代为视觉信息的传递与接收提供了更广阔、更坚实的平台,有人把当今时代称为“读像时代”;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如带宽、容量提高)将会更多地运用视觉符号作为主要的信息载体。

 5、请给下面两个故事分镜头,并注明景别、技巧和时间长度

 1、     <<水浇园丁>>(一八九六年卢米埃尔兄弟拍摄)

一个园丁老头在花园里浇花,长长的皮管拖在他身后的地上.一个调皮的孩子悄悄走来踩住了皮管。园丁奇怪地看着不再出水的管口,孩子脚一松.水突然喷出来,喷了园丁一脸,他回头发现是孩子恶作剧,生气地追上逃走的孩子,抓着打了一顿.孩子无趣而去,园丁继续浇花…….。

 答题要点:叙事清楚、流畅2、表现情趣准确

1、特—-中(拉) 8s   阳光下被水浇着的鲜花(拉),一位老园丁手持皮管浇花。

2、中—-特(摇) 8s  从园丁背后摇动地上的皮管,一双孩子的脚走来,在皮管旁停住。

3、近             3s    水管图然没有水,园丁奇怪地朝管口看去。

4、特             2s   踩住皮管的小脚猛的松开。

5、近             4s   突然喷出的水喷了园丁一脸。

6、近             3s   一张调皮的孩子的笑脸。

7、近—全(拉、摇)7s  园丁回头发现孩子,恼怒地向他追来,(拉)孩子向花园深处逃去,(摇)

8、近(跟摇)    4s     孩子在华丛中串行。

9、近(跟摇)    3s    园丁在后面紧追。

10、特(跟推)   3s   花草在他们脚下纷纷倒下。

11、全           6s   园丁捉住了孩子,揍他的屁股,孩子叫着。求饶。

12、特-中-大全 10s  地上的皮管空淌着水,园丁伸手拿起水管(拉)他继续浇花(摇),透过前景的花丛,可以看到孩子远远离去的背影。

 8、画面编辑时镜头组接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题要点:就是有机地、艺术地处理那些尚待加工的一个个片断镜头,把独立的镜头组成段落,再把段落汇集成完整的片子的过程。

另一种表述:将镜头素材进行挑选、整理、加工和组接,最终以声画形式表达内容的创作环节和操作过程。

1)镜头组接要把好政治关2)镜头组接必须突出主题—3)镜头的组接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思维逻辑----4)镜头的组接要遵从“动接动”、“静接静”的原则5)镜头组接要注意机位、景别的变化6)镜头组接景别的变化要循序渐进7)镜头组接要保持影调、色调的统一性

8)镜头组接要注意“轴线规律”9)使连贯的动作衔接流畅10)保持统一的一种方向感

教材p.124-126.镜头组接原则:1)镜头组接要合乎逻辑;2)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3)景别的过渡要自然、合理;4)动接动,静接静;5)光线、色调的过渡要自然。

 9、什么是摇镜头?它的主要功用有哪些?并请举例说明。(综合第一题回答)

 答题要点:摇镜头——是由摄象机位置不动,借助于云台或拍摄者自身,水平或垂直移动摄象机光学镜头轴线所拍摄的镜头。

1)展示空间扩大视野--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2)介绍交代同一场景中两个物体或事物的内在联系—3)利用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事物通过摇镜头形成对比,表示某种暗喻、比喻、并列、因果关系等。--4)-在表现三个以上物体或事物间的联系时,镜头摇过每一点时速度减慢或者有一个短暂的停顿,在一个镜头中形成若干段落和间歇,构成一种间歇摇。

5)---有一个稳定的起幅画面,后面的摇动速度极快,使画面上的景物全部虚化,这种镜头称之为甩镜头。表现运动主体的动态、动势、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6)对一组外形相同或相似的物体用摇的方式可以形成一种积累的效果。7)通过对某个活动物体的追摇,引起被摄主体其镜头的契机是追摇物的转换8)表现一种主观性镜头9)用非水平的倾斜摇旋转摇表现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气氛。10)用倾斜破坏观众欣赏画面时的一种心理平衡造成一种情绪。

 11. 画面编辑中需要遵循那些基本 的视觉规律?镜头组接中需要遵循那些剪接原则?

(1) 人们有将两个相邻事物联系起来考虑的倾向。(2)、人们有忽略次要情节的倾向

(3)、人们观察事物总是先粗后细,由远及近,或先细后粗,由近及远,并在分析和综合过程中循环往复。(4)、人们观察事物在一定的时间内总是带有一致的眼光

 2、(1)一张没有表情的男人的脸

(2) 一支手枪

(3)哈哈大笑的脸

以上三个镜头可以有几种有意义的组接方法?组接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题要点:组接方法有:(1)、(2)、(3)和(3)、(2)、(1)

说明了:(1)单个镜头只有其独立的表现意义.

(2)组接产生了新的表现意义

(3)不同的组接产生不同的表现意义

(4) 组接后赋予了镜头新的含义

 14、其中的“动接动”、“静接静”是什么含义?

 答题要点:动接动——指的是画面内主体的运动。静接静——指的是画面主体的静和画面本身是固定的镜头。

 15、什么是摇镜头?通常摇镜头分为哪几种?它的主要功用有哪些?并请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摇镜头——是由摄象机位置不动,借助于云台或拍摄者自身,水平或垂直移动摄象机光学镜头轴线所拍摄的镜头。

1)展示空间扩大视野--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2)介绍交代同一场景中两个物体或事物的内在联系—3)利用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事物通过摇镜头形成对比,表示某种暗喻、比喻、并列、因果关系等。--4)-在表现三个以上物体或事物间的联系时,镜头摇过每一点时速度减慢或者有一个短暂的停顿,在一个镜头中形成若干段落和间歇,构成一种间歇摇。

5)---有一个稳定的起幅画面,后面的摇动速度极快,使画面上的景物全部虚化,这种镜头称之为甩镜头。表现运动主体的动态、动势、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6)对一组外形相同或相似的物体用摇的方式可以形成一种积累的效果。7)通过对某个活动物体的追摇,引起被摄主体其镜头的契机是追摇物的转换8)表现一种主观性镜头9)用非水平的倾斜摇旋转摇表现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气氛。10)用倾斜破坏观众欣赏画面时的一种心理平衡造成一种情绪。

 

[学习日志]《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名词解释集一

 

 

1、电视空间:指电视观众通过电视屏幕而认知,有别于现实的、虚构的视觉空间。

2、景别:指画面选取被摄体范围大小及主体在画面中占有面积大小。

3摇镜头:指机位不动,摄像机借助云台、或身体,水平或垂直移动有摄像方式。

4、主观镜头:以画面中某一人物视线,去“目睹”事件进程。

5、组合编辑:编辑过程中,图像、声音和控制 磁迹同时记录,形成一个完整节目。

6运动摄像:指摄像机位置变化、距离变化或镜头光轴发生变化所采用拍摄方式称运动摄像。

7推镜头:摄像机向主体推近或变焦使画框由远而近拍摄电视画面。

8、画面编辑:画面编辑是节目制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镜头进行重新组合排列,对电视画面和声音进行有选择的转录。就是有机地、艺术地处理那些尚待加工的一个个片断镜头,把独立的镜头组成段落,再把段落汇集成完整的片子的过程。

另一种表述:将镜头素材进行挑选、整理、加工和组接,最终以声画形式表达内容的创作环节和操作过程。

9、全景: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景别

10、镜头:指一段影片或录象带其上所记录的景物在空间或时间或时间上没有切断的痕迹。又指按动录制开关到关闭开关之间所拍摄的一段连续不断的画面。

11、电视节奏:指电视内容和形式的长短、起伏、轻重、缓急、张弛、动静等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与情节、形体动作、言语、运动、造型、长度、音响等有关。

12、造型性节奏:由画面造型中一切主体的运动以及镜头转换的速度而产生的节奏。

13、色温:当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与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时的光谱成分一致时,就用绝对黑体这时的温度来表示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

14、间歇摇 :在表现三个以上物体或事物间的联系时,镜头摇过每一点时速度减慢或者有一个短暂的停顿,在一个镜头中形成若干段落和间歇,构成一种间歇摇。

15、穿帮:指拍摄中与画面造型有关的各部门工作漏出破绽的现象。

16、非线性编辑:声画可进行任意组合,而无需从头开始按顺序编辑的节目制作方式。

17、电视时间:电视观众认可的.虚构的.有别与现实的时间。  (1)  电视放映时间(画面长度);(2)  画面表现事物的时间;(3)观众感受的时间.

18、无技巧组接:指只用切换的方式完成画面编辑的方法。

19、轴线:在镜头转换中,制约视觉变换范围的界线。人物的行动方向、视线方向或人物之间相互交流的位置关系构成的一条无形的线。

又:被拍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对象之间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定的直线。

<1>、动作轴线:被摄主体运动的方向、路线或轨迹;“动作轴线”或“运动轴线”。

<2>、方向轴线:是由静止的单一主体到它对面支点间的直线。

<3>、关系轴线:是指两个以上静止主体,每两者之间的连接线,它涉及的是静态屏幕方向。

20、空镜头:指画面内没有主体事物的镜头,也称为景物镜头。

21、拉镜头:指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 动镜头焦距(从长焦调至广角)使画框由近而远与主体脱离的一 种拍摄方法。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叫拉镜头。

22、分镜头:是将文字稿本上描述的画面意义分成若干个镜头,并将它们组成镜头组表现文字稿本的内容。

23、稿本是指摄制人员将要表现的内容,根据视觉原理,运用摄录技巧和艺术手法进行综合处理的形象化的文字材料。是一种用文字、图形、符号等阐述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书面材料。

24、分镜头稿本:以文字稿本为依据,以镜头为基础,用更加形象、具体的语言写成的未来电视片的文字描述材料。它是电视片的摄录和后期制作的依据。也可以理解为它是幻象中的影片、虚拟的节目。

25、电视特技:利用特殊的方法,人为的改变和处理电视画面,使其产生特殊的画面效果,叫做电视特技。

 

 

 

 

 

[学习日志]《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简答题集二

[ 2006-12-6 13:05:00 | By: 自然码 ]

 

 

 

26、什么是混合光,室内混合光和室外混合光摄像布光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混合光是指自然光、人工光或不同色温的光源同时并用的照明光线。混合光摄像时要调整、统一色温,以适应摄像机光学系统的色平衡要求。

室内混合光在摄像时,首先应确定是以低色温还是高色温为统一色温。

室外混合光摄像时,不论以自然光为主还是以灯光为主,都是以高色温为统一色温。

27、简单介绍电视节目的分类(可做填空题)

1、电视新闻节目2、电视专题片3、实况直播4、电视剧5、电视广告6、综合性节目7、教育节目8、电视纪录片

28、简述电视制作的几种方式及各自的优缺点。(可填空)

A、ENG (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电子新闻采集

     优点: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电视节目的制作       缺点:时效性较差

B、EFP (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电子现场制作

     优点:时效性较强        缺点:设备复杂、庞大

C、ESP (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演播室制作

     优点:无所不能,优质高效地制作各种节目        缺点:受地域限制

29、摄像机机位前进的跟镜头、前移动镜头和推镜头三者之间有何异同?并举例说明。

跟镜头与推镜头和移镜头在画面造型上有明显的不同

推镜头:画面中有一个明确的主体,随着摄像机的运动,镜头向主体接近,主体形象有个由小到大的过程,镜头最终以这个主体为落幅画面的结构中心,并停止在这个主体上。

前移动镜头:画面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体,而是随着摄像机的向前运动,表现了镜头从开始到结束时整个空间或整个群体形象。

跟镜头:画面中始终有一个具体的运动的主体,摄像机跟随这个主体一起移动,并根据主体的运动速度来决定镜头的运动速度,一般情况下主体在镜头的开始直接数均呈现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景别。

30、举出几种合理越轴的方法

1)在越轴镜头前插一个交代环境的全景   2)用移动摄影方法,由轴线一侧过度到另一侧

3)利用人物的某个大幅度的动作跳轴     4)用挡死镜头的方法越轴

5)用远景、特写等无方向特征的镜头,冲淡跳轴的感觉

6)在有强烈节奏的情节中,可以故意以一定频率的跳轴镜头,组成段落。以加强节奏感。

31、 什么是“半截子”镜头?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半截子”镜头:剪接点都落在主体运动过程中的镜头切换方法。

“半截子”镜头组接在一起能制造气氛、增加动感、加快节奏、营造氛围。

32、什么是“轴线”?轴线一般分为哪几种?请举例说明。

轴线:在镜头转换中,制约视觉变换范围的界线。人物的行动方向、视线方向或人物之间相互交流的位置关系构成的一条无形的线。

或称为:被拍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对象之间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定的直线。

<一>、动作轴线:被摄主体运动的方向、路线或轨迹。也称为 “运动轴线”。

<二>、方向(位)轴线:是由静止的单一主体到它对面支点间的直线。

<三>、关系轴线:是指两个以上静止主体,两者之间的连接线,它涉及的是静态屏幕方向。

33、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经常用到的电子特技有哪些?并分别说明。

一、切换  镜头之间画面的迅速转换,是电视节目中镜头转换的常用形式。

二、淡变和化变  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完成两个画面的相互渐变,一个镜头的逐渐隐没,另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显现,形成镜头画面之间的缓慢过渡。

淡变:指屏幕上镜头画面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无的缓慢变换

化变:(又称X淡变) 指两个镜头画面之间的转换存在一个重叠的过渡阶段。即在前一个镜头图像逐渐隐没的同时,后一个镜头的图像逐渐显现,它们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

划变:又称扫换。从屏幕效果上看,它是在前一个镜头画面逐渐移出的同时,后一个镜头画面随之移入,取代原来的画面

键控:是在特殊图形扫换技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有内键、外键、色键三种形式。

快、慢动作和定桢特技

数码特技是数码技术在电视制作中的应用,它可以使镜头画面扩大、缩小、分裂、停顿、变形等等

34、蒙太奇的作用有哪些?并作具体说明。

A、蒙太奇的构成作用。库里肖夫效应。

B、创造时空作用;

C、声音和画面结合作用。

35、为什么要调白平衡?谈谈你对白平衡的理解。

目的是保证摄像机或的机器需要的标准广元,从而使拍摄的画面色彩还原正常。

调白平衡的原理是让摄像机这只电眼“看”眼前的白色,让摄像机认知“眼前”的白,调节摄像机的滤色片和放大电路,让他输出的红、绿、蓝三路信号电平相等,还原出正确的色彩来。

36、怎样调节白平衡?

(1)选择一个白色物体作调整标准;(2)将选取的物体置于所拍摄场景中; (3)调整焦距,使白色物体充满画面或80%以上;(4)拨动自动白平衡开关,摄像机自动调整并存储。

37、一个运动镜头包括那几个部分?拍摄时要注意什么?

运动镜头包括:起幅、运动过程、落幅。

起幅指整个运动镜头开始时的固定画面,要求构图讲究,有适当的长度,一般要使观众能看清画面内容;由起幅的固定画面过渡到运动过程的移动画面时要自然流畅,不可太生硬、突然。

落幅指运动镜头终结时的固定画面,要求构图讲究,画面由运动转为固定时要自然平稳,尤其重要的是落幅要准确,不能犹豫不决。起幅、落幅都要有一定的长度。

 

 

 

 

 

 

 

 

 

 

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教育技术学"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概念解释:

1.   信息化教育──

信息化教育的概念是从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而提出来的。它指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它是建构主义理论与先进的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信息化教育是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所达到的一种新颖的教育形态,是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及结果。

2.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祝智庭,2001)

所谓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9]。(黎加厚,2002)

3.AECT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教育技术与传播协会

ADMINISTRATIVE HISTORY

In 1923,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established the Department of Visual Instruction (DVI), for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mor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the classroom, through the use of a wider range of learning resources." H.B. Wilson served as DVI's first president. In 1923, DVI merged with the Visual Instruction Association of America (VIAA) and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Visual Instruction (NAVI) to become the one dominant professional voice for the A-V movement in the nation.

During World War II, DVI worked toward the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instructional audio-visual materials for military training. Shortly after the war, in 1945, the NEA established its 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al Service,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programs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 and the expansion and development of existing programs on all levels of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nation."

In 1947, DVI underwent a name change, becoming the Department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 (DAVI). NEA provided DAVI with an executive secretary and full-time paid staff, giving the agency even more prestige and national exposure.

At DAVI's Atlantic City Convention in 1951, Dr. E. Winifred Crawford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Archives and History Committee and an Archives Library. The Archives was started to preserve valuable documents that record the beginning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se of A-V materials in education, and to make such materials available for study. DAVI president Francis Noel appointed Dr. Crawford the first chair of the Archives Committee. In 1954, William F. Kruse replaced Crawford as DAVI archivist, and the DAVI Archives was established at the University of Iowa.

In 1971, DAVI changed its name to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AECT), and separated from NEA. The new name for this independent organization reflected a growing concern with the total educational experience from a "systems" or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viewpoint. Today, AECT continues to be a leader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romoting the use of media and technology to enhance and improve learning.

4.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目前主要还是一项由技术驱动而非需求驱动的公共事业,

数字图书馆数字化和网络出版的建设是紧密相连的,一、数字化网络出版的电子图书是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核心;二、数字化网络出版的标准化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前提。因此,出版业的数字化出版取代传统印刷纸质出版而成为主要的出版方式是数字图书馆建设走上正轨的标志。

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核心是电子图书,而不是印刷型书籍数字化形成的数据库,其中,电子图书,英文名称ebook,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的全新出版方式,将传统的书籍出版发行方式以数字化形式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

5.rubric──评价量规(evaluation rubric)

这是评定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或在特定领域专业技能的标准;它是个要求列表或其它特定的标准,用来优化和完善专业技能或相关内容领域的学习;许多提示是基于从0(最低)到4(最高)的4-点衡量标准;提示准则的制定通常有较早参加实验或学习活动的学生参与。

Rubric(提示):这是评定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或在特定领域专业技能的标准;它是个要求列表或其它特定的标准,用来优化和完善专业技能或相关内容领域的学习;许多提示是基于从0(最低)到4(最高)的4-点衡量标准;提示准则的制定通常有较早参加实验或学习活动的学生参与。

6.概念图——概念图是盛行于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的一种教学形式。概念图又可称为概念构图(concept mapping)或概念地图(concept maps)。前者注重概念图制作的具体过程,后者注重概念图制作的最后结果。现在一般把概念构图和概念地图统称为概念图而不加于严格的区别。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①。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

7.Blog──Blog,是Weblog的简称。Weblog,是Web 和Log的组合词。Web,指World Wide Web;Log,原义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Weblog 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所以也称为"网络日志"。

8.电化教育──(Audio-Visual Education)---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就是电化教育。电化教育姓"教"不姓"电",电教以人为本,它的主要对象是人,不是物。它所追求的不是教育的机械化,而是教育的最优化。(电化教育1985年南国农)

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电优化 (电化教育1998年)

电化教育的英文译名从Audio-Visual Education更新为e-Education的时代背景,论述了e-Education的定义: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研究与人类学习行为有关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活动规律,以促进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大电教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系统,它由四个子系统构成:即普通学校电教系统、广播电视教育系统、卫星电视教育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

所谓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主要有:四种教育观:现代教学观、现代师生观、现代人才观、学习时空观;三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种教育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一发现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三种传播理论:拉斯威尔"5W"理论、施拉姆的双向传播理论、贝罗的SMCR理论。使用三种技术是指:现代媒传技术、现代媒体技术、教学设计技术。做两件事情是: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和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就是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体系。

9.经验之塔——又称"经验锥体"是美国教育家爱德加·戴尔在《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描述人类感知经验分类层次的锥形示意图。他将人类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经验按其抽象程度的不同分成直接经验、模拟经验和高度抽象的经验三类共十一人层次每类经验都包含某些活动的特征。塔的底部为直接的、有目的的、具体的经验,塔的顶部为抽象的经验,如文字、符号等,戴尔认为,教育要从直接经验入手,并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运用模拟经验有助于传授知识,但不能完全代替亲自动手的实践。经验之塔是将学习理论与视听传播理论相融合来建立学科的基本原理的第一次尝试。

10.Portfolio Assessment——

(一)什么是档案袋评定

作为一种从实践中涌现出的评定方法,尽管档案袋评定(portfolio assessment)的出现已经有十年左右的历史了,但从教师们对档案袋评定的使用情况来看,很难给它一个确切的定义。正如对此有详细研究的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比尔·约翰逊(Bill Johnson)所说,如果要求五个不同的教师给档案袋评定下定义,你很可能会收到五个不同的答案——其中每一个都没有"错"。这是由档案袋评定的性质决定的。它们通常是与特定情景或发现这种方法的学校联系在一起的。

从语义分析来看,档案袋,其英文单词portfolio,有"代表作选辑"的意思。最初使用这种形式的是画家及后来的摄影家,他们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起来,向预期的委托人展示。它所选择或提交的东西,是由出示档案袋的人自己创作的。把这种做法应用到教育上,档案袋评定也是汇集学生作品的样本,但它们的目的和内容,是为了展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状况。

(http://gxsx.zbedu.com/jiaoshi/kechengbiaozhun/lilun/pingjia/zhixingkecheng_(3).htm)

Portfolio Assessment就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评价方式。Portfolio Assessment概念引入我国后,人们使用了各自理解的翻译,如"档案夹评价"、"文件柜评价"、"影集评价"等。我将其称为"作品集评价"。

大家知道,课件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课件和积件是为辅助教师的教学活动而设计、应用并以教师为中心来对其进行评价。电子作品集却不是为辅助教师的教学活动而设计开发,它是为了表达教师、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或结果、创新思想或某个想法而设计和制作,因而电子作品集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的产物,是创新教育思想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它具有个性化、学生主体性、不可预测性、反映学生的学习历程、自激励与他激励性、兼有学习成果评价与资源建设两重性等特点。

包件的概念最早出现在80年代电教教材中,当时把与某一课程有关的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计算机课件、文字教材、使用说明书等装在一个包中,这样的资料包被称为"包件"(packed ware)。最近我们所提出的"包件"概念来自"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该项目要求被培训教师通过6天左右时间的培训,学会设计一套单元教学计划,包括:单元教学计划、学生作品评价量规、教师支持材料、学生作品范例等,构成一个可以带回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的产品"包件"。原地来我们所说的课件、积件、学生电子作品等都可以包括在其中,而教师培训的重点已经从课件设计开发转移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http://www.doule.net/20031029/1060359.shtml)

(电子学档:信息化教学的新思路

http://www.etc.edu.cn/articledigest18/dianzi-xuedang.htm)

Assessment(评估):对进展情况/教学效果的衡量;它提供评估工具用来判断怎样更好地教或学;评估工具包括学生测试、技能测试、预考和期末测试、面试和整个监控程序。]

Portfolio(职责):学生示范所需学习技能的工作集合;是一系列学生成果,用以作为教师在各个知识领域内促进学习的依据;

卷宗(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它可捕捉学生一学年的情况,能鼓励学生自由探索熟悉问题的新的解决方案,鉴别出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和弱项,揭示出学生成长的轨迹和进步的方式。这种评价克服了传统评?quot;快照式"测验带来的弊端。(http://www.hdsdkcs.com/dongtai/xueshuluntan04.htm)

二、填空题:

1.我国教育技术学领域的2份核心期刊是《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的主编是:(南国农 );和《中国电化教育 》,杂志的主编是:(王珠珠 )。

2.中国最早使用"电化教育"名词是(1936 )年,在(南京金陵大学 )。

电化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出现的,1935年,江苏镇江民众教育馆将该馆的大会堂定名为"电化教育讲映场",这是我国最早使用"电化教学"这个名词。1936年,我国教育界人士在讨论为当时推行的电影、播映教育定名的问题时,提出并确立了"电化教育"这个名词。同年,在南京金陵大学举办的"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这个名词,以后"电化教育"这个名词便被逐渐使用开来,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3.布卢姆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从底级到高级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4.信息化教学设计的8个步骤:(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表设计)、(单元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修改)。

 

一、名词解释(每5分,满分20分。)

1、内键特技

2、外键特技

3、色键特技

4、分镜头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满分40分。)

   1、简述电视教材的主要类型。

2、简述解说词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3、简述电视教材结构的类型和要素。

4、简述蒙太奇的依据。

5、简述电视教材节奏的处理。

三、设计题(每小题10分,满分40分)

1、  设计系统课程电视教材编制的流程图。

2、  根据你对Nero光盘刻录和多媒体制作软件的理解,设计它的主要功能及其结构图。

3、  设计一个2分钟左右的分镜头稿本,要求尽可能多地体现你所掌握的镜头转场和组接技巧。

4、  设计一个思维导图,反映你掌握的《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的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