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岛尖兵link:乡镇站所事业单位人员存在问题及对策(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5:03:40

激发农村党员内动力 增强基层执政保障力
  ——对XX县**乡设置党小组管理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乡辖10个村、83个村民小组,人口10199人,党员251人。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从今年1月1日起,取消社干部。如何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要求,强化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乡党委创造性地提出“社干部下,党小组上”的党员管理新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此做法已在金溪片区全面推广。
  做 法
  1、因地制宜设置党小组。**乡83名社干部被取消后,乡党委按照《党章》规定,在10个农村支部中结合到各村党员的分布情况,因地制宜设置了36个党小组。两个村民小组设立1个党小组。党小组长由小组成员民主选举产生,配备1名组长,1至2名副组长。党小组长绝大多数是原来担任过村主要干部的退职党员,或是德高望重的老党员,或是群众威信高、“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较强的党员。每个小组人数一般保持在5人左右,最多的有13人,最少的有3人。
  2、灵活多样安排内容。党小组在服务内容上已替代了社干部的职能,职责被界定为组织、宣传、传递、引导、管理五个方面,工作侧重于服务与管理。主要是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党员学习政策、理论,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向村支部或乡党委反映情况;引导党员在群众中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做好各村民小组范围内的安全稳定工作和社务事务管理工作;发现、培养和推荐优秀人才;监督村干部严格遵守国法政纪和财经制度,为乡、村经济(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wm338.com查看)建设、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党小组社务管理实行定期公示,“阳光”作业,随时接受村民监督,让村民知情。在内容上即涵盖了原社干部的职责,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两者兼顾,一举两得。
  3、群策群力解决问题。**乡坚持以“总分结合”原则贯穿活动的始终,保障了党小组工作正常有序运行。乡党委对各党小组实行统一领导和指导,党委成员经常深入到各小组,实地接触,了解和掌握党员、群众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状况,运用多种形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帮助党小组解决热难点问题。各农村支部具体抓各自责任内的党小组建设,结合具体情况协调各小组之间的关系,适时加以调节和引导。各党小组在支部的统一带动下独立安排和开展工作,处理社务事务,管好用好村民小组集体经费。每名党员坚持经常性和突发性工作结合,深入到农户家中调查研究,直接面对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对群众提出的热点、疑点问题进行答疑,做好关系协调,争议调处和农民维权等工作,及时将搜集到的情况反馈给乡党委政府和支部。通过齐抓共管,党委、支部、党小组、党员个体四个层面的工作拧成了一股合力。
  4、考评并举注重激励。乡党委和各村支部加大对党小组的监督管理,将党小组的工作绩效同考核奖励相结合,坚持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多种方式配套。各村党小组的组建和开展活动情况均纳入年终对农村支部的考评考核范畴。每年,乡党委评选5个先进党小组,10名优秀党小组长,10名优秀党员。对每个先进党小组奖现金200元,对优秀党小组长奖现金100元,优秀党员个人奖现金50元。连续3年以上被评为优秀党小组长的,乡党委一次性奖励现金500元。连续3年以上被评为优秀党小组长,可作为村三职干部的后备人选;对工作成绩特别显著的优秀党小组长和表现特别突出的党员,具备干部任职条件的,乡党委积极向县委推荐作为乡镇领导后备干部人选。
  成 效
  1、无职党员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个别党员责任心事业感不强,甚至对支部有抵触情绪,偏离了党员的行为准则。成立党小组后,党员的“双带”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得到体现,他们把能为家乡人办事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荣耀。一方面他们在致富示范上给群众带了好头,另一方面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十里村8社党员龚举茂带头种生姜,搞玉米制种,养殖生猪,去年一年纯收入2万元。柏桠村3社党员徐全元自家养了8头耕牛,一年收入足足2万元。姚(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wm338.com查看)俊奇推选为柏桠村4社党小组组长后,经常蹲在田间地头,亲手示范教大家制种。今年该社玉米制种走到了全乡最前面。双柏村是**乡最偏远的村,多年都未通公路,成立党小组后,在党小组集体的倡议下,通过“一事一议”人平集资200元新建社道路。小组成员余安全、余新生主动为外出打工的村民垫支4千元。小组长余仕江在修路的过程中,亲自抬电线杆子,结果把左手扎断负了伤。
  2、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长期以来,除“三会一课”外,各支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较少,群众受益面窄量少。成立党小组后,在党小组的带动下,各社掀起了新一轮建设热潮,村民也因此得到了大量实惠。罗紫村5社去年12月成立党小组后,在小组长谢明德的带领下,5社多年垮塌的河堰得到了彻底根治,还进行了有偿转包,获利2千多元。在集体收益分配上难以形成一致意见,部分社员坚持要求平均分配掉。谢明德又耐心地劝说大家:“我们今年收入口袋的有2千元,不能马上分了当‘败家子’,我们何不用它来搞社里的建设,明天搛更多的钱呢!”几句话一说,说到了村民的心坎上。很快,小组的意见得到了群众的支持,资金投入1公里社道路的建设上,而今群众出入更方便了。罗紫村4社在党小组长唐加惠的撮合下,联系了外地打工青年祝高友返乡创业,投资20多万元在嘉陵江边建起了碎石厂,把嘉陵江边荒废多年的河滩地激活了。社上也因此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还解决了社里8名剩余劳动力。
  3、突出问题得到及时化解。长期以来,农村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群众反响较大。成立党小组后,党情民意得到及时传递,农村社会矛盾得以缓和,问题得到处理,邻里变得和谐了。2005年12月,罗紫村张永志和杨秀兰两家发生纠纷,党小组长祝龙贵立即赶过去,问情况、讲法规、明事理,妥善处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消除了两家多年积怨,使两家人和好如初。罗紫村4社汤光华,原先是村里出了名的“天棒”,人人见了直想躲。成立党小组后,小组成员轮番做工作,使这位年青人很快认识到了自己缺点。现在他在党小组的帮助下建了一个养猪场、一个酒厂,还饲养了数千只鸭子,一年下来收入近5万元。
  4、村支部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成立党小组后,党情民意反映渠道被疏通,党员的作用得到了发挥,群众也转而拥护支持村支部,支部有了凝聚力,有了向心力。党小组就如一块磁石,吸住了党员群众的心。静阳村4社成立党小组后,党员唐兴国以前从不关心村支部的事,自从成立党小组,被支部吸收为小组成员后,他经常跑前跑后,忙过没完。“邻居的事,也是我自己的事!自己人咋说两家话。”成立党小组后,象唐兴国这样的党员还真不少。原罗紫村老支书谢明德说:“党小组长不是干部,又不拿什么工资,但做起工作来挺要命。” “以前别人见干部就躲,现在不一样了,见了我这糟老头,大家都喜欢,都想和我说心里话。倒也是,几句玩笑话一说群众的思想就通了,事情也好办多了。”通过党员的不懈努力,许多非党村民也被吸收来了。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罗紫村就吸收了16名非党村民参加支部的各种活动。
  启 示
  1、成立党小组,让党员参与社务事务管理,填补了“撤组减干”后留下的空白。随着农村体制系列调整,社干部在农业生产中的指挥职能被削弱,丧失了指挥权,取消社干部已成了形势发展的必然。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务管理和农事的组织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成立党小组,让党小组履行社干部职能,接替社干部这根“接力棒”;让无职党员履行社干部职责,充分调动无职党员个体的参与热情,保证了社务事务有人理,有人管,做到管理不中断。通过农民党员的“现身说法”,积极倡导社会新风,支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税费改革、计划生育、低保和农村安全等农村政策,动员村民遵守村规民约、破除封建迷信、美化村容村貌、净化思想空气,在很在程度上助推了新农村建设。
  2、成立党小组,党员的活动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互促互帮、一举双赢,党群干群关系更为和谐。部分农民党员思想观念陈旧,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感到茫然而不解。成立党小组,把党员的先进性转变成了党员的实实在在的行动,无疑为农村党员补上了这一课。通过党员积极参与支部各类活动为民排忧解困,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从中接受了党组织的思想教育,转变了观念,素质得到提高,“双带”能力增强,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同时党小组开展的各(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wm338.com查看)项活动和党员自身行为置于公众监督之下,接受社会层面的检验,让党员员自觉自愿地在支部的领导下为群众服好务,也让群众真真切切看到了党员的先进性之所在,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党的亲情、党的温暖,转而积极支持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工作,党群干群关系变得水乳相融,和谐共生。
  3、成立党小组,乡镇党委、村支部的导向和调控能力得到增强,党的基层政权进一步巩固。农村党支部长期以来重视党员的理论学习,在抓党员的教育管理上具有片面性,使基层组织在党员的管理上显得松懈。设立党小组,从无职党员中选出懂政策、有规矩、守纪律、勤干事的人员,选出公道正派、群众拥护的党员进入党小组,乡镇党委和村支部再加以正确引导和适时监督,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管理和过程跟踪督查,实行效绩目标考核,让党小组参与支部自身建设中来,让党员紧扣党建这个重点做工作,使分散的党员朝着正确的方向汇集,全力以赴开展活动,扩大了党支部的影响力,较好地发挥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党支部的设置

  (1)党支部设置的基本原则。按照党章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xxxx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别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党章关于基层组织设置的规定,是以生产、工作和行政单位原则确定的。在社会主义国家,为了组织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建立了各种类型的生产、工作和行政单位,每个公民都在一定单位中工作和生活,这些单位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社会。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都是在这些基层单位中进行的。党为了实现自己的任务,就必须在这些单位建立党的支部。按照生产、工作、行政单位建立党支部,这是党支部设置的基本原则。
  (2)党支部设置的基本要求。
  ①凡有正式党员xxxx以上不足5xxxx的基层单位,设立党的支部委员会。
  ②党员在5xxxx以上不足10xxxx的,设立总支部委员会,下设若干支部委员会。
  ③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党员超过5xxxx的也可不设总支部委员会,而设支部委员会。
  ④党员超过10xxxx,可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但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也可不设党的基层委员会,而设总支部委员会。
  ⑤正式党员不足xxxx,没有条件单独成立党支部的单位,可与邻近单位的党员组成联合党支部。
  ⑥凡有正式党员xxxx以上,执行临时任务时间较短或由于某种原因暂时成立不起来正式党支部的,可成立临时党支部。


 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职位设置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XX县委组织部、XX县人事局《XX县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实施办法》(X人事[200X]XX号)文件精神和《XXXX参公职位设置意见》,为认真组织实施好我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的参照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省第X次和市第X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适应新时期XX事业发展的要求,建立适合XXXX特点的参公管理职位;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参公管理机制。  

二、参照管理单位职位设置的主要工作任务  

依据编制部门确定的机构规格、职能、编制,制定本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职数设置、非领导职数设置、职务名称、职位层次、职位职责等。并上报县人事局审核。  

三、方法和步骤  

根据县人事局要求,我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职位设置工作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成立专门工作机构  

为组织好XXXXX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职位设置工作,成立XXXXXX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职位设置工作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  XXX  

(二)制定各具体职位  

由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制定好本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职数设置、非领导职数设置、职务名称、职位层次、职位职责等。  

四、XXXXXXXX参公管理职位设置情况  

根据县编委下达的编制数,结合XXXXXX工作职能,XXXXXX总的编制数为11个,其中参公管理人员职位10个。具体为:  

(一)参公管理领导职位  

1、职数:2个。  

2、职位名称:  

(1)X长  

(2)副X长  

3、职位层次:  

(1)正科级(X长),1个。  

(2)副科级(副X长),1个。  

4、职位职责:  

(1)XXXXX长  

全面主持XXXXXX工作,对XXXXXX工作负总责。  

(a)认真组织职工系统而深入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b)认真制定并组织实XXXXXXX、XXXXXXXX计划。  

(c)制定XX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抓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  

(d)组织协调好XX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  

(e)完成县委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工作。  

(2)副X长  

协助XXXX长管理好各项事务,在XXXX授权时或因故不能履行职责时代行XXXX长职责。  

(a)认真组织职工系统而深入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XX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b)认真制定并组织实施XXXXX、XXXXX计划。  

(c)制定XX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抓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  

(d)组织协调好XX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  

(e)完成县委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工作。  

(二)参公管理非领导职位  

1、职数:8个,其中,主任科员1个,副主任科员1个,科员6个。  

2、职位名称:  

(1)主任科员  

(2)副主任科员  

(3)科员  

3、职位层次:  

(1)主任科员。  

(2)副主任科员  

(3)科员。  

4、职位职责:  

(1)主任科员:  

a、认真学习、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b、按要求做好XXXX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做好XX的准备和保障工作。  

c、做好信息收集、汇总、反馈、储存和利用工作。  

d、做好XX工作的调研和服务工作;  

e、做好XXXX、骨干的培训工作。  

f、做好对外联系、XX考勤和XXX工作  

(2)副主任科员:  

a、认真学习、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b、按要求做好XXXX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做好XX的准备和保障工作。  

c、做好信息收集、汇总、反馈、储存和利用工作。  

d、做好XX工作的调研和服务工作;  

e、做好XXXX、骨干的培训和XXXX规范工作。  

f、做好XXXX的联系、XX考勤和XXXXXX工作  

(3)科员:  

a、认真学习、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b、做好XX的准备和保障工作。  

c、做好文件的起草、修改、下发和上报工作;  

d、做好信息收集、汇总、反馈、储存和利用工作  

e、负责XX档案管理工作。  

  在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动员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制定了《××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下面,我就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自2006年开始,全县各级党政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进行了重新登记,并逐步推行了公务员工资和津补贴制度改革,目前全县《公务员法》入轨运行工作已全面完成,公务员工资和津补贴政策也已基本落实到位。党中央、国务院在规范党政机关公务员管理的同时,对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不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现在推行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就是在总结多年来事业单位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基础性制度。这一制度的出台,充分考虑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推进市场经济和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原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改革,一方面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进一步调动广大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因此,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党中央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都明确提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既区别于党政机关,又区别于企业,充分反映从事专业化服务特点的新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原人事部出台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和省、市制定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也明确要求,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管理制度。这是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求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进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这项制度第一次明确规范了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制定了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第一次提出了事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等级,为人才成长搭建了通道;第一次阐明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创造了条件;第一次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是改革制度、规范秩序、完善机制、严肃纪律,核心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在按国家规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之前,专业技术人员暂按所聘职务对应岗位的最低等级套改岗位工资,待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并按规定核准后,再按明确的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在没有被认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前,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只能对应到岗位工资的最低等级。被认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后,才能根据所聘岗位确定相应的岗位工资待遇。因此,我们必须抓紧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缩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岗位设置的“时间差”,以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三)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选人和用人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公开招聘制度作为事业单位选人的一项基本制度,实践证明,公开招聘对于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竞争环境,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杜绝人事腐败现象,促进事业单位发展,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聘用制度作为事业单位用人的一项基本制度,全县从2001年开始,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经过试点、探索和实践,全县事业单位已全面推行了公开招聘制度。在推行人员聘用制的过程中,一些单位积极探索岗位管理的路子,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岗位是聘用的基础,岗位设置直接关系到聘用制度的实现。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岗位管理要体现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各个基本环节,成为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岗位考核、岗位培训、收入分配等制度的基础和依据。推行聘用制度,加强岗位管理,必须从规范岗位设置入手,做好基础性工作。
  (四)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加强事业单位人事规范管理的必然要求。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随意进人、违规进人、超编用人等问题比较突出,人员超编、使用临时人员等问题大量存在,管理很不规范。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共有866名临时聘用人员,其中事业单位有739人。过多的聘用临时人员,不仅加重了财政负担,而且扰乱了正常的用人秩序,削弱了政府对事业单位的有效监管,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必须从规范岗位设置入手。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以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契机,严格规范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岗位培训、收入分配等各项人事管理工作,把加强政府宏观管理与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用人自主权、分配自主权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二、严格政策,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一)要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国家、省、市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原国家人事部、原省人事厅、市人事局从三个层面上制定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文件。第一个层面是原国家人事部制定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试行办法》是岗位设置管理的基础性文件,主要对岗位设置管理的原则、权限、程序、范围、类别、等级及监管等方面作出了原则性规定,旨在建立基本制度;《实施意见》是解决实施中基本问题的具体政策规定,以保证顺利实施。第二个层面是省根据国家的《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结合本省实际,研究制定的《湖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该《意见》根据我省事业单位的实际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从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实际出发,对岗位类别、等级、聘用程序和权限、监管等方面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可行性的指导意见,保证该项工作全面推进。同时,原省人事厅会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农业、广电、体育、新闻出版、民政等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有关国家部委行业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制订出台了9个行业指导意见。这是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实施意见的细化、具体化,充分体现行业特点,以保证同一类型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大体相同。第三个层面是市人事局制定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各项工作的具体操作办法。 
  我县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就是根据这三个层面的政策文件精神,结合全市动员会精神和我县的实际情况,在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和审核同意,并得到市人事局核准,是指导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希望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在组织实施工作中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文件精神,不折不扣地把文件规定落到实处。
  (二)要努力适应新的管理机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政策的重大调整,核心是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要迅速适应这种转变。在观念上,必须从旧的管理模式中摆脱出来;在工作中,必须适应新的岗位设置和管理办法;在管理上,必须充分体现这种转变,对不同的岗位应该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对专业技术岗位,要坚持择优聘用,今后事业单位除国家有明确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外,必须按照核准的结构比例,在岗位空缺情况下,根据事业发展需要进行评聘。对管理岗位,要建立体现管理人员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资格经历、岗位需要的职员等级序列。对工勤技能岗位,要建立和完善岗位等级,规范工勤技能人员“进、管、出”等环节的管理。
  (三)要扎实做好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工作。全县事业单位涉及各行各业。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要认真领会国家和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广泛征求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确保改革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规范稳妥的推进。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一方面要抓紧组织人员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底数、建档立册,为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召开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动员会,广泛宣传政策,周密安排和部署这项工作,切实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这项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根据规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并按照分级分类管理原则,确定了不同的核准权限,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要按时限要求,务必于11月底前将岗位设置方案和实施方案报县人事局核准。要精心组织好岗位分类定级、竞争上岗等工作,确保12月底基本完成实施工作。
  (四)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必然会触动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单项制度,不可能解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所有问题,也不可能解决需要其他制度改革来解决的问题。此次开展岗位设置工作,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规范用人的改革方向,妥善处理改革中带来的各类问题,维护好职工利益,维护好队伍稳定。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认真做好思想发动和疏导工作,为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领导,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一)要高度重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一件大事、难事、好事。这项制度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变革中一个有着里程碑意义的工作,因此是大事;这项工作的实施,涉及全县事业单位近5000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实施中必然会遇到来自传统观念和原有制度的阻力,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所以是难事;这项工作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管理的科学性,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做到人尽其才,使事业单位的工作有新的起色,因此是好事。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按照县委、县政府对实施工作的总体安排和时间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实施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确保实施中绝大部分人员的利益得到充分体现。
  (二)要加强领导。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特别是各级领导要把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作为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周密部署,稳妥实施。为加强对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县政府已经成立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也要成立专门的班子,组织精兵强将,明确责任,集中精力做好实施工作。
  (三)要严格政策。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特别是人事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监督检查,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实施工作中,要尊重事业单位广大工作人员的意愿,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积极性。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历史原因和客观实际,统筹协调和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把广大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维护好。决不能借改革之机打击报复,甚至剥夺工作人员的劳动权利,也决不允许以搞活单位内部分配为幌子,侵占工作人员应得的合法报酬。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其他涉及广大工作人员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充分征求广大职工的意见,充分考虑大家的意愿。
  (四)要严肃纪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专门力量,对改革工作的全过程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监督,随时掌握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和办法,努力提高岗位设置管理水平。对本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开始后,未经人事主管部门同意突击聘用的人员、聘用的职务,不予认可,还要严肃查处。今后,对不按规定程序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人事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什么时间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什么时间调整应该增加的工资;对情节严重的,要通报批评,按人事管理权限对单位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同志们,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希望大家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把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离退休工作科岗位设置与人员聘用办法

  一.岗位设置
  本科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共设置14个岗位:
  科长办公室4个岗位:即科长、副科长、党支部秘书(正科职)和行政秘书(科员);
  离退休办公室5个岗位:即一岗(主任,正科职)、二岗(副主任,副科职)、三岗(科员)、四岗(办事员)、五岗(离退休活动中心安全值班兼保洁员,返聘或雇用人员);
  小区居委会5个岗位:即一岗(居委会主任,正科职)、二岗(居委会副主任,副科职)、三岗(居委会委员,办事员)、四岗(居委会委员,返聘或雇用人员)、五岗(居委会委员,返聘或雇用人员)、
  二.人员聘用和雇用办法
  1.在编干部岗位实行人员聘任制。其聘用办法按照组织或人事部门的有关要求和程序进行。续聘工作每三年进行一次。连续三年考核不合格者,本科不再续聘。现有岗位出现空缺,由本科向组织或人事部门提出补岗申请,申请内容包括:聘用人员的素质要求、岗位责任以及推荐人选等。经协商一致后,由局聘任符合条件的人员补充本科岗位空缺。其人员来源分为科内调整、局内调整以及公开招聘等,在编干部岗位人员试用期为三个月,试用期结束前须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办理聘用手续;
  2.编外临时岗位实行人员雇用制。本科两个科级单位可根据任务需要举荐雇用人选,报处领导审查、人事处批准后方可雇用并依法签订劳务合同。编外临时岗位人员试用期为三个月,试用期结束前须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办理用人手续。科级单位须对雇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或工作交底,进行年度考核。对不能胜任工作的要进行帮教,对经帮教仍不能胜任工作的须报领导批准辞退。
  三.上岗要求
  1.素质要求:有明确的爱国、爱党、爱岗敬业精神,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言行严谨、性格活泼、踏实勤奋、廉洁奉公的良好作风;
  2.经历要求:因工作性质是为离退休同志和小区居民服务,所以需要具有一定社会经历和服务经验的同志(年龄最好在30岁至55岁之间)为宜;
  3.学历要求:现年35岁以下大学本科以上,35岁以上大学专科以上;
  4.健康要求:身体健康,心理正常,无不良嗜好,精力体力充沛;
  5.业务要求:努力学习和掌握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学校规定,了解工作特性和岗位职责,熟悉服务对象及工作程序;
  6.纪律要求:遵守党规、国法和学校纪律,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正常出勤、参加年度考评。

激发农村党员内动力 增强基层执政保障力
  ——对XX县**乡设置党小组管理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乡辖10个村、83个村民小组,人口10199人,党员251人。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从今年1月1日起,取消社干部。如何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要求,强化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乡党委创造性地提出“社干部下,党小组上”的党员管理新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此做法已在金溪片区全面推广。
  做 法
  1、因地制宜设置党小组。**乡83名社干部被取消后,乡党委按照《党章》规定,在10个农村支部中结合到各村党员的分布情况,因地制宜设置了36个党小组。两个村民小组设立1个党小组。党小组长由小组成员民主选举产生,配备1名组长,1至2名副组长。党小组长绝大多数是原来担任过村主要干部的退职党员,或是德高望重的老党员,或是群众威信高、“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较强的党员。每个小组人数一般保持在5人左右,最多的有13人,最少的有3人。
  2、灵活多样安排内容。党小组在服务内容上已替代了社干部的职能,职责被界定为组织、宣传、传递、引导、管理五个方面,工作侧重于服务与管理。主要是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党员学习政策、理论,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向村支部或乡党委反映情况;引导党员在群众中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做好各村民小组范围内的安全稳定工作和社务事务管理工作;发现、培养和推荐优秀人才;监督村干部严格遵守国法政纪和财经制度,为乡、村经济(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wm338.com查看)建设、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党小组社务管理实行定期公示,“阳光”作业,随时接受村民监督,让村民知情。在内容上即涵盖了原社干部的职责,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两者兼顾,一举两得。
  3、群策群力解决问题。**乡坚持以“总分结合”原则贯穿活动的始终,保障了党小组工作正常有序运行。乡党委对各党小组实行统一领导和指导,党委成员经常深入到各小组,实地接触,了解和掌握党员、群众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状况,运用多种形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帮助党小组解决热难点问题。各农村支部具体抓各自责任内的党小组建设,结合具体情况协调各小组之间的关系,适时加以调节和引导。各党小组在支部的统一带动下独立安排和开展工作,处理社务事务,管好用好村民小组集体经费。每名党员坚持经常性和突发性工作结合,深入到农户家中调查研究,直接面对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对群众提出的热点、疑点问题进行答疑,做好关系协调,争议调处和农民维权等工作,及时将搜集到的情况反馈给乡党委政府和支部。通过齐抓共管,党委、支部、党小组、党员个体四个层面的工作拧成了一股合力。
  4、考评并举注重激励。乡党委和各村支部加大对党小组的监督管理,将党小组的工作绩效同考核奖励相结合,坚持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多种方式配套。各村党小组的组建和开展活动情况均纳入年终对农村支部的考评考核范畴。每年,乡党委评选5个先进党小组,10名优秀党小组长,10名优秀党员。对每个先进党小组奖现金200元,对优秀党小组长奖现金100元,优秀党员个人奖现金50元。连续3年以上被评为优秀党小组长的,乡党委一次性奖励现金500元。连续3年以上被评为优秀党小组长,可作为村三职干部的后备人选;对工作成绩特别显著的优秀党小组长和表现特别突出的党员,具备干部任职条件的,乡党委积极向县委推荐作为乡镇领导后备干部人选。
  成 效
  1、无职党员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个别党员责任心事业感不强,甚至对支部有抵触情绪,偏离了党员的行为准则。成立党小组后,党员的“双带”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得到体现,他们把能为家乡人办事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荣耀。一方面他们在致富示范上给群众带了好头,另一方面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十里村8社党员龚举茂带头种生姜,搞玉米制种,养殖生猪,去年一年纯收入2万元。柏桠村3社党员徐全元自家养了8头耕牛,一年收入足足2万元。姚(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wm338.com查看)俊奇推选为柏桠村4社党小组组长后,经常蹲在田间地头,亲手示范教大家制种。今年该社玉米制种走到了全乡最前面。双柏村是**乡最偏远的村,多年都未通公路,成立党小组后,在党小组集体的倡议下,通过“一事一议”人平集资200元新建社道路。小组成员余安全、余新生主动为外出打工的村民垫支4千元。小组长余仕江在修路的过程中,亲自抬电线杆子,结果把左手扎断负了伤。
  2、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长期以来,除“三会一课”外,各支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较少,群众受益面窄量少。成立党小组后,在党小组的带动下,各社掀起了新一轮建设热潮,村民也因此得到了大量实惠。罗紫村5社去年12月成立党小组后,在小组长谢明德的带领下,5社多年垮塌的河堰得到了彻底根治,还进行了有偿转包,获利2千多元。在集体收益分配上难以形成一致意见,部分社员坚持要求平均分配掉。谢明德又耐心地劝说大家:“我们今年收入口袋的有2千元,不能马上分了当‘败家子’,我们何不用它来搞社里的建设,明天搛更多的钱呢!”几句话一说,说到了村民的心坎上。很快,小组的意见得到了群众的支持,资金投入1公里社道路的建设上,而今群众出入更方便了。罗紫村4社在党小组长唐加惠的撮合下,联系了外地打工青年祝高友返乡创业,投资20多万元在嘉陵江边建起了碎石厂,把嘉陵江边荒废多年的河滩地激活了。社上也因此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还解决了社里8名剩余劳动力。
  3、突出问题得到及时化解。长期以来,农村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群众反响较大。成立党小组后,党情民意得到及时传递,农村社会矛盾得以缓和,问题得到处理,邻里变得和谐了。2005年12月,罗紫村张永志和杨秀兰两家发生纠纷,党小组长祝龙贵立即赶过去,问情况、讲法规、明事理,妥善处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消除了两家多年积怨,使两家人和好如初。罗紫村4社汤光华,原先是村里出了名的“天棒”

关于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调查报告

  根据县编委的安排和部署,我们下XXX乡组织了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部分农民参加的调研会,下发了调查问卷表,共有10名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乡主要领导3人和2位农民参加。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问题
  在调查中,乡镇主要领导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的建议是向乡镇派出农业技术人员,主要是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归口领导和业务指导。因为原来的综合设置机构不适应乡镇的实际工作,农业技术人员在乡镇是属于技术部门,乡镇在业务上无法指导,也就是说非专业不能有效地指导专业技术,因此,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指导不力,所以领导建议还是专业对口,业务指导,才是有效发展农业技术的最好途径。在调查专业农业技术中,有10名技术人员参加了调研,他们中有一半以上要求继续采取综合设置的方法,因为编制在乡镇,有利于乡镇的直接管理,有利于直接服务农民,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费不足的问题,他们常年坚持下乡、服务农民,没有相应的经费做保证,很难完成相应的技术推广项目。也有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在机构设置上要求由县级向乡镇派出,即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和业务上的管理,又由乡镇政府负责指导和任务的部署。从调研中看,专业技术人员最不喜欢跨乡镇设置区域站,因为那样即又能很好地发挥业务部门的作用,又不能依靠当地的乡情、民情去指导农民的技术推广。
  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中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一是经费不足的问题,也可以说,几乎没有经费,给专业人员造成了很大经济负担,因此工作也很难开展;二是从整体上看,个别人员素质偏低,也不会很好地、有效地开展工作;三是个别人认为机构设置不合理、专业指导不利。
  在调研中,不论是乡镇领导、专业技术人员还是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建设能畅所欲言,能提出合理化建议,能反映真实工作情况。使我们对此项工作得以认真的落实。
  特此报告 
   
    内部 审计 目标管理 责任书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严格执行《审计法》,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全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突出重点”的方针,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勤政廉政建设,使我局内部审计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二、考核内容及目标
  (一)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15分)
  局属各单位应按要求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可以有多种形式,但在工作上应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单位领导重视内部审计工作(15分)
  应有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委托副职协助分管内审工作,主管或分管领导应定期听取审计情况汇报,支持内审工作的开展。
  (三)审计业务的开展和项目完成(15分)
  考核单位内部审计拓展业务范围情况,是否开展了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离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建预决算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等项目。考核期内按在职内审人员计算,应人均完成___个审计项目。 
  (四)审计质量(30分)
  审计项目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的内容应当完整,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评价恰当、建议合理、处理有据、程序合规。
  (五)制度化、规范化(10分)
  应将内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的议事日程,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各项管理规章和工作制度,并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开展审计项目时,程序要规范,审计档案归档要及时、完整、合规。
  (六)内审学术交流、报表报送 (15分)
  要求各单位内审机构认真组织业务学习,实行内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在做好内审工作的同时,重视理论学习,考核期内,鼓励登陆网wm338.com查看更多文章内审人员写审计学术论文,提供内审信息报道。
  内部审计机构应真实填报内审报表,在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的二十二日前将报表送达到市内审协会。
  三、考核奖励办法
  内审工作促进了本局的管理工作,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或某个审计项目得到厅级以上主管部门的肯定、推广(以书面材料为准)。 年终评出 “内部审计先进工作者”、“内部审计先进单位”二项奖项。考核结果将向全局通报,并对获奖的单位和个人颁发奖状,由各单位按获奖情况对有关人员发给一定数量的奖金。


  制定目标单位(公章)
  代表签章

  承签目标单位(公章)
  代表签章

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活动检查考评细则(试行)

项目检查内容和评分标准检查方式

党支部组织建设党支部设置合理,党员7人以上的,设立党支部委员会。(10分)没有按规定设立的扣5分。
2、党支部委员会任期届满时,按《党章》要求换届。(10分)未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延期或提前进行换届选举的扣3分。
3、党支部委员会成员出现空缺,应及时补选,以保证组织健全。(10分)没有特殊原因,三个月内未补选的扣2分。



党员教育管理
1、党支部对全年的组织生活制定总体计划,形成书面材料;在实施计划过程中,对每项活动作出具体安排。(6分)查资料。总体计划包括主要内容、时间安排、目的要求、活动方式,缺一项扣0.5分;实施计划过程中,每项活动没有作出具体安排的扣0.5分。
2、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原则上,党支部每年召开党员大会4次;每月召开党支部委员会1次;每月召开党小组会1次;每季度进行一次党课教育(12分)查记录。“三会一课”缺1次扣0.2分。
3、结合专项教育或党内评先表彰工作,每年对党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同时,对不能发挥党员作用,不参加党组织活动和不缴纳党费的党员按《党章》规定处置。(4分)听汇报,查记录。没有召开民主评议会的扣1分;对不能发挥党员作用,不参加组织活动和不缴纳党费的党员没有按《党章》规定处置的扣1分。
4、督促党员按时、足额、自觉交纳党费;及时向上级党组织足额交纳党费,并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4分)查资料。未及时向上级党组织足额交纳党费的扣1分。
5、认真做好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的记载;每半年对党员领导干部参加所在党支部(小组)的组织生活情况进行统计汇总,连同原始记录本一并向上级
党组织报告。(4分)查记录。没有做好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记载的扣0.5分;未按时上报扣0.5分。






发展党员工

1、党支部研究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对每个积极分子,党支部应指定培养联系人,并制定具体的培养教育计划,按季度认真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4分)查资料。党支部没有研究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意见和讨论记录的扣0.5分;对积极分子没有指定培养联系人的扣0.5分;没有制定具体的培养教育计划的扣0.5分;没有按季度认真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的扣0。5分。
2、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为发展对象,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跟踪培养、教育,并经过上级党组织集中培训。(4分)查资料。没有经过一年以上跟踪培养、教育的扣0.5分;没有经过上级党组织集中培训的扣0.5分。
3、发展对象必须经过政治审查,由党支部写出综合性政审材料;然后,对发展对象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3分)查资料。发展对象没有经过为期一周公示的扣0.5分。
4、开好接收预备党员的党员大会,认真做好会议记录和填写会议决议。(3分)查记录、查资料。没有议记录和会议决议的扣0.5分。
5、党支部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定期考察其各方面情况,认真填写《预备党员考察表》。(3分)查资料。没有填写《预备党员考察表》的扣0.5分。

6、党支部在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前,及时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就预备党员转正进行公示,并开好党员大会。(3分)查记录、查资料。没有进行预备党员转正公示的扣1分。


工作创新和绩效党支部能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业务工作中心认真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保证和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20分)听汇报、查资料。基础分10分。机关党建工作受到部门党组(党委)表彰的,加5分;受到上级机关表彰的,加10分;党支部建设工作经验在市直机关推广交流,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加10分。

说明:
一、检查考评工作采取定量考评与定性考评相结合、支部自查与上级党组织抽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与年度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对前三大类工作的评分,采用给基础分与倒扣分相结合的方式计算,即:1、能严格按照党支部工作规范化要求,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的,第一、二大类分别记30分;2、能按照规定基本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第一、二大类分别记25分,第三大类记15分;3、凡有一项工作未完成的,第一、二大类最高分不得超过20分,第三大类最高分不得超过10分;4、党支部无第三大类工作任务的,直接记20分。
三、机关党建工作有所创新、实绩突出可另加分,即:1、受到部门党组(党委)表彰的,可加5分;2、受到上级机关表彰的,可加10分;3、党支部建设工作经验在市直机关推广、交流,具有一定典型示范作用的,可加10分;4、受表彰加分和工作经验推广、交流加分,每项均不能超过10分。
四、根据得分情况分别评定出优秀、达标、基本达标和未达标四个等次,即: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分为达标,65分为基本达标,65分以下为未达标。
五、凡党员中发生违法违纪问题,受到(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wm338.com查看)党纪政纪处分的,该党支部年度考评结果直接确定为未达标等次。
六、各党支部应就规范化工作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自查;机关党委每年12月底前要对照党支部自查报告逐项检查考评。
七、对规范化工作成绩突出,连续两年考评等次为优秀的党支部,机关党委将给予表彰;对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经督促帮助仍无明显改观的党支部,通报批评。
八、凡规范化工作基本达标和未达标的党支部,取消其党支部以及支委会成员两年的党内评先资格;凡本部门党支部规范化工作基本达标和未达标面超过15%的,取消其机关党组织及主要负责人两年的党内评先资格。
九、本细则从xxxx年元月1日起试行。

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的问题研究

设置非领导职务,是我国干部制度改革的产物,它对推动我国干部队伍年轻化进程,改善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调动干部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实际情况表明,目前非领导职务干部越来越多,在干部队伍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整个干部队伍中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发挥好非领导职务干部特别是那些改任非领导职务后尚不到退休年龄干部的作用,是摆在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非领导职务干部队伍的现状         1 、队伍十分庞大,但构成和来源比较复杂。由于近年来机构改革和干部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加上非领导职数设置过滥,目前非领导职务干部队伍越来越庞大。据统计,全市现有县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 508 人,占县处级干部总数的 50.2% ;各县市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 4501 人,占乡科级干部总数的 57.1% 。从年龄上看,县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 50 岁以上的占主体,占总数的 54.9 %,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 46 岁以上的占主体,占总数的 49.3 %;从学历上看,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县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占 86.6 %,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占 67 %。        非领导职务干部的来源,一般分两种情况:下级提任和同级改任。下级提任分为中层干部直接提任和领导干部到龄或退“二线”后提任。同级改任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作为安抚干部的手段。有在精简领导职数中落岗后改任的;有在乡镇换届选举中落选后改任的;有要求到部门单位安排或回原住地工作主动提出改非的;有对资深人员进行照顾性安排的;有不胜任现职进行组织调整的,等等。某县市副主任科员以上非领导职务干部 561 人,其中因机构改革、不胜任现职等改任的非领导职务干部 418 人。二是作为干部退休的过渡。一些地方和部门为腾出领导岗位,对那些在一定岗位工作达一定年限的干部“先提后退”,把非领导职务视为“二线”职务、退休前的“驿站”,不安排具体工作,不明确岗位要求,单位学习、开会或者工作决策,也不通知他们参加,客观上使非领导职务的同志处于“有职无责”、“有岗无职”、提前退休的状态。三是作为人员分流的渠道。有的地方在机构改革出台明确规定:凡男年满 52 周岁,女年满 48 周岁,或男年满 50 周岁,女年满 46 周岁,就列入非领导职务序列安排,在换届人事调整中不作提名人选,“离岗退养”或“离岗创业”等,列为人员分流的对象。四是作为变相超职配备领导干部的途径。          2 、有岗位职责,但教育管理和监督不够严格。一些领导干部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改任了非领导职务,仍然有工作岗位,也享有开展工作的权利,但组织上对这部分干部在教育管理监督上,一般不如改非以前或其他在职干部那么严格,甚至是“空白”。在教育上,一般没安排什么学习培训,更没有根据他们的实际,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单位组织学习、开会,一般不通知他们参加,对他们是否参加也没有作出严格要求。在管理上,处于放任状态,使得少数非领导职务干部长期游离于组织管理之外,有的上班不准时,有的偶尔来趟办公室,有的在家休息根本不上班,有的干脆脱岗外出打工或干第二职业。但工资奖金照拿,与其他干部没有两样。在监督上,失之于软、失之于宽。一些非领导职务干部长时间不与单位联系,单位对他们在外干什么也不闻不问,缺乏监督。同时非领导职务也存在着能上不能下、出口不畅的问题。非领导职务干部只要不犯重大违纪错误,就可以一定终身,直到退休。          3 、经验十分丰富,但干部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普遍。非领导职务干部,曾经在领导岗位上工作过,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工作阅历比较丰富。改任非领导职务后,大多数都思想情绪松懈,工作热情骤减,认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长期处于“赋闲”状态,在工作中一般比较被动,工作中推一下动一下,不推不动,有的虽然想开展工作,但又担心越职越位,放不开手脚。据调查,有 80 %以上的乡科级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后,与单位“两不找”,基本上没有发挥作用,造成干部资源的极大浪费。有的甚至与单位领导唱对台戏,冷嘲热讽,指点江山,干扰单位工作,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二、影响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障碍因素  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有体制机制方面的,也有操作方面的。    1 、从社会层面看,存在三种认识误区,缺乏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由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等对非领导职务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如何对待非领导职务,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作用,在认识上不一致 ,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较普遍的有以下三种看法。一是代价论。认为现在改革深入人心,农村搞税费改革,国企推行“双退”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在进行,各项改革都得付出成本,付出代价,都得有人承受。非领导职务干部的赋闲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但却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二是无用论。认为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多,官多兵少,只要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就行了,让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显得多余无用,有的思想消极保守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三是实惠论。一些非领导职务干部平时不上班,但工资奖金一分都不少,有的从事第二职业,有的经商办企业,群众戏称“*上受了损失,经济上得了实惠”,做不做事无所谓。少数非领导职务干部在经商上闯出点名堂后也觉得“今生升官的机会没有了,发财的机会还是有的”,转而追求经济上的实惠。   2 、从组织层面来看,存在三种不良心态,缺乏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由于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还没有把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问题摆上议事日程,对他们从领导岗位上下来后如何发挥作用研究不多,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使得一些单位的领导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使用存在顾虑,主要表现为三种不良心态。一是不愿用。现在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较多,一些单位的主要领导怕非领导职务干部帮倒忙,怕他们搞攀比,怕他们争权,不好平衡,情愿工资奖金照发,花钱买安逸。有的非领导职务干部在级别上与单位主要领导一样,让他们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担心他们不与领导保持一致或设置干扰,再者下面的干部也不好处理关系,不愿意让他们继续发挥余热。二是不敢用。一些单位领导认为改非干部资历老,架子大,难以驾驭。少数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由于自身素质、人际关系等原因,在单位里不受干部群众欢迎,改任后牢骚满腹,随意猜忌,搞得人心惶惶,领导不敢启用,群众怕其重新出山。少数单位由于非领导职务干部较多,安排一个不安排一个,怕顾此失彼,引起矛盾,干脆一个也不用。三是不必用。少数由于年龄、身体等原因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在谈话后,“从此君王不上朝”,不干预、不过问也不热心单位的事务。有时单位请他们来商量工作,他们开口就是行行行,再说就是好好好,怕陷入事非之中,不愿继续革命。组织上想发挥他们作用显得没有必要。    3 、从个人层面来看,存在三个不适应,缺乏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主观条件。一是心态不适应。少数领导干部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改任非领导职务后,普遍存在着失落感,情绪不稳定,表现出怕事、疑虑和羞愧的心理,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心态得不到及时调适,制约着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二是思想行为不适应。少数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他们把为官看得高于一切,认为“升官光宗耀祖,丢官有辱门庭”,对官位产生病态的依恋。从行为举止看,由于受上述思想支配,他们在改任非领导职务时,不是认真反省自己,而是找领导说情扯皮甚至无理取闹,损坏了自身的形象和威信。三是能力上不适应。一些非领导职务干部认为“无官一身轻”,自暴自弃,放松了学习和改造,忽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把自己局限于已有水平,日长月久,不能适应基层工作的形势,挑不起重担,干不起重活,轻活又不愿干,眼高手低,谈不上发挥什么作用。         三、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的基本思路   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社会氛围、管理政策、建立健全机制等方面共同着力,形成合力。    1 、破除各种思想障碍,为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营造良好氛围。   非领导职务是职务,是实职,要在全社会形成鼓励非领导职务干部干事、支持非领导职务干部干成事的共识。首先,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深刻认识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小康大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需要发挥每一位社会成员包括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作用,一些非领导职务干部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他们毕竟曾在领导岗位上工作过,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让他们赋闲,是对他们的不公正的对待,也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各级党组织要克服各种思想障碍,真正把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摆上议事日程,拿出解决办法。其次,要教育干部正确对待职务的升降去留,正确对待岗位的变化,破除“上荣下辱”等陈腐的封建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认识到领导职务的“是”与“非”都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不论何种职务都是为人民当好公仆,从而调适好心态,摆正位置,在新的岗位做出新的业绩。再次,要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利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在非领导职务岗位上表现突出的典型事迹,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端正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认识和态度,在党内特别是干部队伍中形成非领导职务也可以大有所为的浓郁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各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2 、严格组织管理,将非领导职务干部纳入干部管理体制内。对不到退休年龄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不能“一改了之”,让他们“悬空”,要纳入干部管理体制内,不能游离于组织之外,放任自流。一是明确规定必须上班,必须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成为不受约束的“自由人”,更不能只吃粮不打仗。二是定期加强联系。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组织上要安排领导与其联系,经常与他们交流思想,交心谈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积极为他们解决在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困难,让他们体会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为他们努力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三是加强考核管理。根据不同非领导职务的岗位特点设置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定期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通过明确工作目标,增加他们的压力,使他们工作起来有目标、有方向、有干劲。对那些目标任务完成好表现突出的及时转任为同级领导职务,起到“提拔一个调动一片”的作用,使他们*有奔头。         3 、创造必要条件,为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提供合适的舞台。        要解决非领导职务干部赋闲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人施任。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其单位特点、个人年龄、能力特长、身体状况,为他们安排适当工作,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要建立“组织部门协调安排、用人单位积极推荐、个人和岗位双向选择”的干部安置模式。从目前情况看,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负责调研工作,安排围绕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重点专项工作任务和重大课题,开展综合性和专题性调查研究,就单位的重大政策、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进行调研论证。二是协助班子成员负责某一具体事务,安排他们协助领导处理某一专项事务,如堤防建设、修路架桥等重点工程建设,参与农村后进村整顿等等,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善于处理复杂问题和矛盾的优势。三是参与中心及阶段性工作。注重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思想素质和政策水平较高、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优势,安排他们参与本地的中心工作,如农村税费改革、国企改制企业“双退”、防汛抗灾、处理突发性事件等;四是保留原职级待遇让教育、科技和卫生人员归队或作为中层干部安排合适工作,发挥他们的工作特长。          4 、规范政策待遇,调动非领导职务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待遇,要视同同级别领导职务干部对待,要按照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组织他们学习文件、听报告、过党的组织生活,列席有关会议,参加有关活动,通报有关情况,使他们与在职领导干部一样,能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本单位的重大决策事项,在评先表模方面要给予同等对待。还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按“缺啥补啥”的原则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多途径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技能,使之适应新的工作形势,能在适当岗位正常开展工作。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经济待遇,要同同级别领导干部的待遇分开,该给的一分不少,不该给的一分不多。对工作费用、加班补助、下乡补贴、岗位津贴、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待遇要按规定给予安排。但对与领导职务相关的电话费补助、公务用车等不能含糊。对长期借故不上班的非领导职务干部要按有关规定核减有关补助等项目,使权利与义务相平衡。通过完善配套措施,落实好“两个”待遇,真正调动广大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5 、加强职数管理,进一步规范非领导职务的设置。        鉴于目前非领导职务设置不够规范,有必要对各地设置非领导职务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按照“非领导职务根据工作需要,不搞平衡设置”和非领导职务的任职条件重新确定,分类归档。对突破国家规定的职数限额的,要组织竞争上岗,保证非领导职务设置的质量。《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规定非领导职务的任职条件比较宽松,各地在设置非领导职务时可根据本地实际,按照“条件从宽,审批从严”的要求掌握,既要发挥出非领导职务在调动干部积极性方面的作用,又要留有余地,宁缺勿滥。今后要严格控制同级改任非领导职务,不胜任现职的直接调整到下一级岗位,不搞照顾平衡。要按照干部的新陈代谢规律,建立科学的择优选拔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非领导职务资源,真正让非领导职务干部上得来、下得去、干得好。

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

中共乌敦套海镇委员会

 

一、基本概况

乌敦套海镇位于翁牛特旗东南部,305国道穿越境内,东连玉田皋乡,隔老哈河与敖汉旗古鲁板蒿乡相望,南接赤峰市松山区哈拉道口镇,西与东庄头营乡相邻,北与那什罕苏木接壤。南北长28公里,东西宽24公里,呈不规则不长方形,行政区域总面积56.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2万亩(水浇地面积4.5万亩),林地18万亩,人工及飞播牧草保存面积13.3万亩,草地8万亩,森林覆盖率32%。

乌敦套海镇辖1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61个村民小组,39个自然村,全镇总户数6191户,总人口23162人,其中少数民族1229人,非农业人口近4000人。2004年粮豆产量3000万公斤,牧业年度家畜存栏5.6万头只;2004年镇级财政收入4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0元。全镇干部、教师、离退休人员、遗属、民政供养人员共780人,每30人供养1人,财政供养率极高。

二、人员编制及工资现状

全镇党政机关和事业各站所现有人员共135人。

公务员共39人(含财政所人员9人),其中男27人,女12人,平均工龄21年,公务员平均年龄40.8岁,其中50岁以上1人,文化结构为大学本科13人,大专12人,中专10人,高中4人,行政机构编制为29个,超编10个;党政配置领导职数8个,其中正科3人,副科5人。

事业单位设立12个职能相对独立的站办所,共有96人(含自聘人员9人)。其中男64人,女32人,平均工龄18年,平均年龄38岁,50岁以上4人。文化结构为本科8人,大专27人,中专40人,高中21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为62个,超编34个。事业单位人员中,有干部52人,合同制工人29人,全民工人6人,大集体工人2人,计生招聘3人,畜牧大集体2人,文化招聘2人。所有工人身份人员,由于镇政府背着1176万元的债务包袱,财政乏力,均未上交统筹保险,存在着严重的后顾之忧。

乡镇近几年来总的趋势是:人员逐步增多(2002年后主要是安置转业兵),编制基本不变,工作量大幅度减少,工资有所上调,工资缺口越来越大。全镇行政、事业站所累计超编44人,2004年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缺口达52万元。

三、取消农牧业税之前,镇政府日常工作主要有哪些

取消农牧业税之前,镇政府日常工作主要有:(1)税费征缴;(2)公路会战;(3)生态建设会战;(4)专项推进种养业;(5)迎检达标软件(计生、党建、综治等)。

四、取消农牧业税后,哪些职能不存在了,哪些需保留,哪些需强化 

取消农牧业税后,政府的主要精力不再是税费征缴、强迫种养和经济处罚,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乱摊派不存在了,财政、计生等部门的职能弱化尤为突出。乡镇干部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建设和发展上来。

应保留的职能是:引导生态及公路会战,引导示范推广农牧业产业化。

应强化的职能是:(1)提高群众的全面素质,强化对农牧民实用科技、政策、法制的培训。(2)实施农田水利生态等基础建设项目。(3)农村教育、卫生、扶贫、广电、通讯等公益事业。(4)协调处理土地、林木、草场等群体性纠纷。(5)加强劳动保障,积极招商引资,实施项目拉动,发展镇村民营工业,培植财源。(6)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机制,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五、日常工作中,哪些工作是以旗县为主完成,乡镇配合,哪些工作是由乡镇为主完成;县乡事权如何划分?哪些工作本不应由乡镇承担而实际承担着,哪些工作本应由乡镇来做而未摆上工作日程

税收:应是旗县为主,乡镇配合,现在是职能倒置,改为以乡镇为主。

行政执法:乡镇无行政执法权,行政处罚权均在旗县政府部门,涉及到经济利益,乡镇只能回避。建议明确乡镇行政权和执法权,如宅基地审批、计生罚款、动植物检疫、林木采伐审批及处罚、农机违章处理等。目前,行政权、收费权上划,矛盾全部转移到基层。

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主要应做好哪些工作,在综合治理、文化、卫生、教育、民政、计划生育、广播电视等方面,乡镇主要承担哪些工作任务

  目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主要应该是提供及时有效的公共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综合治理主要承担普法、民间纠纷调节工作,文化主要是当地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卫生主要承担计划免疫防疫宣传、农村文明建设工作,教育工作以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为主,全面提升素质教育质量,民政工作主要是扶贫救济、婚姻登记、优抚、低保救助,计划生育工作主要是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宣传,人口管理和技术服务,广播电视主要负责政策、法律和农村适用技术宣传,

维护有线电视节目正常播出。

七、农牧民需要到乡镇办的事情主要有哪些,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能否满足农牧民需求,主要原因是什么

农民到乡镇办理的事项主要有:婚姻登记、宅基地审批、准生证办理、林木采伐审批等。而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因为最终审批权不在乡镇。

八、乡镇政府有无行政执法权,日常行政管理主要依靠什么手段

乡镇政府没有行政执法权。凡涉及收费、审批、处罚等比较直观的行政执法职能部门,都是垂直条管,如公安、工商、国税、地税、交管、电力等,把没有实际意义行政权利、人员多、收入少的部门放到了基层。因此,乡镇的日常管理手段主要靠做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协调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责成村委会按村规民约处理。

九、苏木乡镇事业单位与旗县业务主管局之间管理体制和职能划分情况

目前,乡镇事业单位与旗县业务主管部门之间,存在行政职能与服务职能交叉现象,乡镇事业单位不是行政执法主体,又没有公务员资格,但业务局却委托执法。行政权力向旗县集中,收费权力向旗县集中,影响和削弱了基层政府的职能发挥。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述职报告的写法

一、任职期间的基本情况。   (一)任职起止时间。需要注明任、免文件上的时间(在任审计的只需注明任职时间)、接手工作后开始签字的时间;   (二)本单位基本结构。内部机构设置情况、所属单位(部门、科室)的个数、名称。与本单位在人、财、物方面关系较为密切的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也应列出。   (三)人员情况。截止任职期末(离任审计)或审计通知时间(在任审计),本单位人员结构状况:在职人员情况、离退休人员情况等,须附经组织、人事及劳动等部门核实的人员基本情况花名册。   (四)财务管理制度。适用哪种会计制度;本单位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公开情况;本单位财务方面分工;大额开支、固定资产处置、对外投资等民主决策情况。必要的,可另附制度文件或复印件。   二、财务收支情况。   (一)任期内每年税收或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二)任期内每年收入、支出情况。收入主要包括:拨入经费、上级补助收入、预算外收入、事业收入、专项收入、其他收入等;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公务费支出,招待费支出以及专项支出等)。对出让土地使用权、购置和出售机械设备、车辆、厂房、林木等大额收入、支出项目及基本建设支出情况和对外投资情况单独叙述;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按资金来源、性质单独叙述。   三、资产、负债情况。   (一)对任期内资产、负债增减变动的原因,尤其是债务增加的直接原因要详细说明,要对债权、债务增减变动单独列出明细。   (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或安全完整情况须做详细说明。   (三)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原因说明;   (四)说明应当落实到具体事项上。   四、财经管理情况。   在任期内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自身有无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其中对拖欠职工、教师、离退休干部工资情况、高息借贷情况和财务管理有无混乱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五、个人使用的公共物品的登记、交接情况。   六、评估重大经济决策效果。   对在任期内由集体决策或个人行为进行的重大招商项目、有关建设大项投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基建项目等,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实际效果要进行综合评估。如果有工作失误,就要评估本人应负的领导责任和教训等。   七、其他事项   (一)需要特别说明的,可注明知情人及联系方式;   (二)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提前在报告中予以说明,不便说明的应当及时对审计组通报或向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汇报,问题说明时需要提供有效的证据;   (三)述职报告正文不得少于2000字,繁简得当;   (四)附件需要逐一整理,列好目录;   (五)述职报告不规范的,五日内重新上报。

乡镇职能转换过程中干部工作方式问题的思考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保垒,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乡镇干部是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前沿的一支干部队伍。乡镇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稳定,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建设的步伐。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及《行政许可法》的实施,目前乡镇机构设置和干部工作机制已很难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
    一、当前我市乡镇职能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主法制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等因素,乡镇职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些突出的矛盾凸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富余人员增多,人浮于事,干部队伍庞大。计划生育主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及《计划生育法》的实施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向正规。计划生育工作已由过去的全体干部一起抓变为计育办人员常年抓。农村税费改革后,财税所干部就成了在家开票的税务人员。其它业务上划单位的干部也一样,全部富余出来不知到干什么?二是乡镇财政困难,难以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农业税的降点、林特产品税的取消,以及其它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本来就十分困难的乡级财政更是促禁见肘,债务进一步加大,不仅无力偿还债务,而且难以保证乡镇人员的工资和最基本的运转支出。三是政府职能消弱。事权、责任无限增大,人权、财权不断弱化。通俗的说“有油水”的事上边都收回去了。但收回去的只是人权、财权,事权、责任仍在乡镇,有了成绩是上边业务单位的、有了问题永远是乡镇的。如安全生产、计划生育、林业、土管、综合治理等。四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从年龄角度看,目前我县乡镇干部的年龄偏大,加之近年来实行“逢进必考”,大部分年轻干部被市、县部门招录,更加剧了乡镇干部队伍年龄的差异。从文化结构看,乡镇干部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其中第一学历有大专毕业的,有中专毕业的,有高中毕业的,有初中毕业的,更多的是部队退伍军人,多数乡镇干部观念陈旧,思想不解放,缺乏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从专业技术角度看,技术型干部少,真正从农、林、水专业院校毕业的干部不多,严重制约着新技术推广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之干部培训和外出学习机会少,知识更新慢,为农民群众服务本领亟待提高。五是乡镇工作到底怎样干?近年来,各乡镇实行了机制改革,取消了“领导包片、干部驻村”机制,实行村民自治。转换而来的是各种专业服务队或办公室或服务组等,名称不尽一致,而内容一样,由于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虽然变换了名称而内容没有变,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甚至还不如以前包片联村办法有效。乡镇干部成了乡村的“通讯员”、“传话筒”。有的干部名为到村服务,实不到村,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能推就推,能避就避。由于没有一定的“利益”关系来约束,单凭一腔政治热情,单凭干部的自身素质,他们深入不下去,也办不了事,也不知到怎么干?
    二、转变乡镇职能,建立新工作模式的主要做法
转变乡镇职能,创新工作模式,势在必行。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乡镇面临这些突出问题和矛盾?乡镇党委、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本质是服务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乡镇党委、政府如何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增加财政收入?农民群众需要政府怎样服务于他们?税改后,根据乡镇当地实际情况,政府应形成怎样的工作模式?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主要希望,一是政府“多予”,即希望多给政策,指明方向;多给资金,积极扶持;多给技术,提高本领;多给信息,加强引导。二是希望乡镇政府积极创造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带领农民多业发展。通过调查和不断探索,我认为乡镇政府的职能应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上转移,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将“利益导向加激励机制”引入干部管理中。应该从四大方面下功夫。
    1、改革乡镇机构设置,建立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机构。各乡镇要立足乡镇实际优势资源和产业重点,按照“精简、便民、效能”的原则,着力构建为民服务的新机构。对过去重复设置、职能不清和工作越位错位的机构进行撤消;对业务工作相近,工作性质相似的机构进行合并;对业务单一,工作量相对小的机构进行挂靠。就我乡而言,现有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农牧蚕桑办公室、林业办公室、基础设施办公室、财政税收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等7个办公室,机构相对臃肿,有人浮于事的现象,应重新整合干部力量,重构乡镇职能,建立党政综合办公室、农林牧水蚕桑技术服务办公室、社会事务综合管理办公室、基础设施办公室、财税办公室等5个办公室。各乡镇可根据产业方向,围绕经济发展灵活设置一批产业技术服务队;为农业经济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帮助农民依靠资源发展农村经济。
    2、改革乡镇工作模式,改变乡镇干部行为方式。在市场条件下,农民群众所愿接受的工作方式不希望是行政命令和空洞说教,而是帮他们寻找致富门路,传授致富的技术。乡镇政府在形成新的乡镇机构设置基础上,大胆探索。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和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而农民想的是致富,难的是技术,缺的是资金,缺的服务,靠的还是乡镇干部。目前,农村广大农民不仅缺乏技术、资金,而且更难承担投资带来的风险,为什么说?农民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差,新技术、新产品在我县农村推广慢,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基础薄弱、承担投资风险能力低,因此左顾右盼,是可以理解的。白河提出“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我理解为,就是要改变现在干部工作方式,大胆将干部管理推向市场,鼓励乡镇干部带薪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或与当地厂矿企业合作入股。其具体操作方式是,一项产业或一个项目,将干部工资的30%-50%与农村大户“捆绑”,干部出资金,农民出土地、资源、劳力,成功了干部、农民双受益,比例则应是4︰6为好,失败了损失则应是8︰2为好,总之,无论是什么岗位的干部将“利益导向”引入管理中,一些头痛问题,迎刃而解,现行的干部管理方法,周一开会,周二至周五干部都下村去了,是下村去了吗?谁也不知道,假若他在村上投入几千元资金与农民共同发展一个项目,我想,你一定会看到他真心实意的在为农民服务,你不用去管他,他的自觉性、主动性都出来了,这就是“利益导向”的作用。因此,要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将乡镇干部与农民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项目、共同经营、共同发展、共同谋利。使乡镇干部与农民形成共同的利益体,让乡镇干部真正体会到农民群众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让乡镇干部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如我乡双河村三组,有一户走“敞养圈养”相结合的养殖大户徐德金,截止目前,羊饲养量120只,牛饲养量13头,猪饲养量11头,马饲养量3匹,骡子饲养量2匹鸡饲养量80只,据徐德金介绍,任畜牧养殖业一项年纯收入40000多元。根据现在的市场,徐德金还想将养殖业规模扩大,再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徐德金更希望干部与他共同经营,投入一定股份,为他全方位的提供养殖技术和市场信息。
    3、提高乡镇干部和农民素质。做好新形势下乡镇工作的前提是要不断的做好提高干部素质工作。首先,提高干部素质应着重提高干部三个方面的素质:一是政策理论水平的专业技术知识。加强政治理论,科技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加强农、林、牧产业专业培训,提高乡镇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农村工作的政策水平和专业技能。二是群众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增强干部的宗旨意识,学会用说服、教育和示范等方法,做好群众工作。三是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使乡镇干部自觉用法律约束行政行为,用政策来指导各项工作。其次是教育农民提高素质。乡镇政府要围绕主导产业方向,请专家开展短期技能培训班,科技知识讲座等,同时把培育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有理想、讲诚信、懂法律、会技术,能致富新型农民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要通过教育、引导、带典型农民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4、建立健全乡镇干部管理制度。健全干部管理制度是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益的关键所在,一是对改革中岗位发生变化的干部,实行“三变三不变”的优惠政策,即“变工作岗位,不变干部身份;变工作职能,不变原职务职级;变分配方式,不变开支渠道”。二是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要改革过去数量考核,建立数量考核和质量考核并重制度,坚持以业绩为民取向,以民意为根本,不以票数定格次。因此,在乡镇建立合理考核是激励干部为民服务的关键,基层条件艰苦,生活单调,一些干部干了二三十年还是个科员,加之工资和职务又低,长期以来干部失去了上进心,对未来失去了信心。有些年轻干部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没有动力来做工作。因此对引导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做出贡献的干部,实行重奖,并进行评优和职务晋升,使乡镇干部心为民所想,力为民所出。对连续三年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辞退。三是健全乡镇干部社会保障制度。把乡镇干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政策等福利待遇落到实处,对乡镇干部子女上学可享受与市、县机关干部子女上学同等待遇。领导要对工作不努力的干部批评教育,对工作遇到困难的乡镇干部要主动帮助解决。使乡镇干部在艰苦条件下,解除后顾之忧,真正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为民增收、兢兢业业、扎实工作,从而使乡镇工作形成一个真正受群众欢迎、干部拥护、上级认可的工作模式。
    总之,乡镇职能转变,创新工作模式是新形势下乡镇必经之路。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形成的“样本”可以参照。因此,我认为乡镇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走各具特色之路。

关于XX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公共卫生服务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自治区有关部门通知精神,我县安排有关部门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1、机构设置情况:

  经过多年的建设,全县目前已形成了设施和功能相对齐全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和服务体系,拥有一支人员充备的卫生专业技术和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8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所,中医院1所,卫生防疫站1所、妇幼保健所1所,乡(镇)卫生院16所,培训中心、红会门诊部、预防保健站各1所,村医疗站168家,个体及社会办医疗机构47家。我县未成立卫生监督所,县卫生防疫站兼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职能,具体卫生监督执法业务由卫生防疫站监督一科、二科承担,主要担负全县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化妆品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放射卫生、消毒卫生、传染病防治执法监督管理工作。

  2、卫生人员构成及公共卫生机构设备情况:

  全县共有卫生人员817人,在学历结构方面,大专以上学历的414人,占51%;中专以上学历的154人,占19%;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32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34人,占5.4%,中级职称的134人,占21.2%,初级及初级以下职称的464人,占73.4%。县卫生防疫站担负着全县10个乡(镇),128个行政村,2个场(厂)矿,62个工矿企业,近26.08万人口的防、治、管、研、教等卫生防疫任务。近年来,由于高等医学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充实到卫生监督队伍中,使监督员队伍学历层次得到进一步提高,年龄结构进一步年轻化。防疫站现有职工62名,在编48人,自收自支7人,临时聘用人员7人;专业技术人员54人,占职工总数的86%;专科以上学历者35人,中专学历者1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7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5人,中级职称21人,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8%。现有万元以上的设备20台(件):低速冷冻离心机(CR4-11)、一氧化碳测定仪(CO-500)、二氧化碳测定仪(TY-9800)、洗板机(WEL4KI)、尿十项分析仪、立式圆形蒸汽消毒锅(LS-B50L)、数据处理机(NEWMAX)、B超仪(LOGIQTM)、心电图仪(FX-2111)、显微镜(OLYMPUST)、倒置生物显微镜(IMT-2)、生化分析仪(GF-D)、血细胞分析仪(MEK-5208)、二氧化碳培养箱(E1020)、紫外分光光度计(UV-260)、荧光分光光度计(F-3000)、酶标分光光度计(EAB-4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LTX-1000)、气相色谱仪(GC-9A)、水质采样器(A4401-AO)各1台(件)。

  3.房屋及其它情况:

  卫生防疫站的卫生监督办公楼建于1974年,面积780.72平方米;综合办公楼建于1985年,面积1165平方米;利用国债资金新建的疾控中心综合楼已于2003年10月投入使用,面积150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180万元。县卫生防疫站、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所均建立了“非典”网络系统,在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实行了“非典”疫情日报告、零报告系统;卫生防疫站实行了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建立了疫情预报室。在县医院、中医院建立了发热门诊,县医院建立了隔离病房,设观察床6张。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都建立了非典型肺炎预检制度。

  (二)、医疗救治体系:

  县医院作为医疗救治体系的龙头单位,于2002年12月成立了平罗县急救中心,设病床300张,其中:急诊科用房240平米,设置观察床10张,“120”救护车3辆,ICU病房设置床位4张和一些基本医疗救护设备。传染科设置床位20张。县中医院设置病床120张,妇幼保健所设置床位32张,姚伏中心卫生院设置床位15张,具备一定的基本医疗设备和住院救治能力,其他医疗卫生单位医疗条件简陋,只能解决当地群众基本医疗保健。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提高,目前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尤其在2003—2004年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和重大灾害救治工作中,暴露出了全县公共卫生事业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

  (一)、公共卫生问题的预防、预警、应急控制处理缺乏统一、科学的运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尚不完善。

  面对突袭而来的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5月国务院紧急制订并公布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全县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领导,根据区、市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县成立了平罗县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平罗县卫生局。实行防“非典”工作县级领导分工责任制,制订了《平罗县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方案》,明确了卫生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了防“非典”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实。县卫生局设立了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卫生检疫、医疗救治、后勤保障等组织。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应急为主、平战结合,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以专为主、群专结合”的原则,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通过“非典”防治工作,我们虽积累了一定的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但从“非典”防治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却不容忽视:一是部分领导对“非典”预防工作不重视,没有真正认识到建立公共卫生机制的重要性,没有从预防、预警方面去长远考虑,存在遇到突发事件盲目应战的思想;二是部分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工作中存在相互不协调,相互推诿的现象;三是部分农民群众对县委、政府的决定不理解、不支持,有的还持有反对态度。

  (二)、公共卫生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配套严重滞后,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缓慢,卫生技术水平、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较低。

  近年来,全国上下形成了一种医疗功能有所加强,而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卫生监督执法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削弱的不良情形,造成很多地方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残缺不全。目前我县虽已形成设施和功能相对齐全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和服务体系,但公共卫生基础建设工作仍很薄弱:一是各医疗单位业务收入的决大部分用于支付职工工资,无力购买医疗设备和引进新技术,普遍存在医疗设备落后,技术条件差的现象;二是由于各乡镇卫生院受房屋条件所限,均没有设立规范的传染病门诊,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和传播,存在医疗隐患;三是县卫生防疫站虽然新建了疾病控制中心大楼,但建设资金不足,缺口40万元,同时由于缺乏设备配套资金,无法配备较先进的检验设备,而现有的检验设备比较落后,无法适应当前疾病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需要。四是平罗县医院业务用房严重不足,制约了急救业务的开展和传染病的管理工作,医疗设备陈旧,“120”急救系统及车载设备几乎没有,只能应付一般情况的急救和普通传染病的治疗需要,不具备应对较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条件。县医院的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条件简陋,设置床位少(仅为6张),一旦发生多例“非典”病人,将无法应对。且县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设在医院内,与其他病员及医院职工家属区较近,无隔离带,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和传播。五是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职能不明确,功能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强,乡镇卫生院重医轻防、公共卫生科室不健全或形同虚设,村卫生室只顾追求经济利益等问题仍然存在;六是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纽带,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未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七是县、乡(镇)两级政府未能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以及村委会的作用,应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寓条于块,条块结合,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预防、预警、控制和处理综合应急机制。

  (三)、经费紧缺,限制了公共卫生尤其是预防保健工作的广泛有效开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县卫生防疫站除搞好计划免疫和结核病防治外,还相继开展了慢病防治监测、爱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卫生执法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职业病监督等一系列专项工作,而这些项目所需经费均未列入县财政预算。同时由于工作量的增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加,但县财政对此实行增人不增支,自收自支的政策,导致医疗单位出现缺人才但又用不起人才的现象,业务经费的投入不足和人才的短缺限制了我县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乡镇卫生院作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枢纽,肩负着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工作,承担着大量的预防保健任务,许多工作都是无偿服务。近年来由于县财政经费较为紧张,划拨给乡镇卫生院的经费只是职工档案工资的60%,相当于职工工资总额的30%~40%,而业务收入又无法弥补职工工资的缺额部分。工资待遇低,加上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差,造成乡镇卫生院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直接影响到农村卫生工作的质量。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及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

  1、建立全县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指挥和组织系统。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重大突发事件的统一领导,明确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职责任务,形成以卫生部门为主,部门乡镇协调配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理联动机制,为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提供组织保障。卫生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指挥协调组织,负责医疗卫生单位的预防控制和应急救治工作,实行科学分工,分级负责,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制度。

  2、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监测和报告制度。建成以县卫生局为中枢,县级疾控、医疗、监督机构为技术依托,以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为延伸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和预警网络,进一步规范监测、报告和分工协作制度。

  3、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机制。进一步整合“非典”、禽流感防治、食品卫生安全、职业中毒、重大灾害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修改完善各类应急预防控制措施,科学分工,严格责任,逐步建立起包含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在内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4、建立全县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队伍。加强对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广大卫生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以及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并对应急救治队伍每年实行专门强化培训和定期演练,努力造就一支名副其实的专业应急救治队伍。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需要,本着业务覆盖全面、技术过硬、组织严密、反应迅速、协调高效的原则,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择优选拔各个相关业务的技术骨干,组成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队伍,配备相应的车辆和设备,并分设各个专业应急工作组,适应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专业需要;同时在各主要业务单位组建应急工作后备梯队,以应对重大灾害事件的后继处理之需。

  (二)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基础建设,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公共卫生工作的硬件条件。

  1、积极争取政府和上级卫生部门的政策、项目支持,加大公共卫生基础建设投入,改善县乡二级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硬件设施和仪器设备配置,同时确保政府对公共卫生工作相关经费的必要投入,本着协调同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公共卫生投入适度超前,按比例逐年增加,尽快使原本比较薄弱的公共卫生工作得到有效地改善和加强。

  2、建设设施配套先进、功能齐全的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借助国家加大公共卫生建设投资的良好形势,积极争取项目建设疾控中心,全面进行技术设备配套和更新,满足重大传染病、公共卫生、职业卫生等技术检测工作需要。

  3、在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同时,争取国家政策项目支持,建设卫生监督执法指挥调度中心,配备监督工作必备的车辆、设施,充实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为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相应的硬件条件。

  4、加快县医院传染科病房的建设,积极利用国债资金,按照新时期传染性疾病应急救治工作需要和《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在平罗县中医院旧址新建一座高标准、高配置的传染病楼,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医疗垃圾焚烧等设备,并对原中医院旧病房进行改造,开设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及医技科室,同时应通过多方筹资,购置呼吸机、监护仪、X光机等设备,加强对传染病区的装备。新建的传染病楼将承担全县重大传染病的集中收治处理任务。

  5、改扩建XX县 “120”急救中心,拟新建业务用房1500平方米,规划建立一个急诊手术室、血液净化室、急诊内、外科病房,扩建临时输液室、观察室、抢救室、内外科诊断室及会诊室。急救中心将新增呼吸机、心脏除颤仪、监护仪、心脏临时起搏器、心电图机、血透仪及附属设备、手术室设备、救护车及车载抢救设备,对现有部分老化设备进行更新。进一步发挥急救中心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故中的重要作用。

  6、以农村为重点,加强基层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基本建设。继续实施以房屋建设和基本设备配套为主的农村医疗机构“三项建设”,力争在5年内实现乡镇卫生院诊断急救设备的新三件(心电、B超、X光)的普及配置;在10年内实现急救设备洗胃机、呼吸机、心电除颤仪、麻醉机、尿、生化分析仪等设备在中心卫生院的普及。

  7、建立先进、快捷的疫情和突发事件的预警报告信息网络。在目前县级疫情实现网络直报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争在5年内使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实现办公自动化,并实现微机联网,建成结构完整、功能全面的卫生管理信息网络,为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指挥处理提供先进快捷的信息网络平台。

农村公益性服务工作汇报

今年,**镇对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高度重视,认真安排部署,科学制定方案,严格政策标准,合理设置项目,加大经费预算,完善考核办法,公益事业“以钱养事”新机制有了良好进展,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规范目标责任。2007年,我镇将农村公益性服务纳入全镇重要工作,强化了做好农村公益性服务工作的责任,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分别与农技、农机、水利、水产、文化、村镇建设等6个服务中心负责人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计生办和畜牧技术服务中心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与之签订),将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管理责任完成情况与工资相挂钩。

  二、完善工作方案,规范了项目设置。为了使我镇农村公益性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年初,我镇分别制订了农业(种植业)、农业机械、水利、水产公益性事业服务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公益性服务工作责任、服务项目、岗位设置、管理和考核办法。

  三、依法公正操作,规范合同管理。我镇按照《合同法》的规定,由镇政府或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与服务组织或人员签订了服务合同,有些服务中心(如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还与服务人员签订了劳务合同,约定了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包括服务内容、经费标准、时间要求、考核估算、兑现办法等事项。

  四、建立考核体系,规范日常管理。为了提高全镇农村公益性服务的服务质量,我们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建立了公益性事业服务台帐和公益性事业服务情况考核台帐。我镇对每一个项目建立了服务台帐,对服务人员提供的每一项服务,都由农民在服务台帐上签字,镇政府定期对服务台帐上的各项内容进行抽查,作为服务合同考核的依据,避免了因平时管理失控而造成重大损失。在年终组织县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农村公益服务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评,严格按考核结果兑现服务费,真正做到“农民签单、政府买单”。

  五、设立财政专账,规范经费管理。2007年,我镇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对“农技、农机、水利、水产、文化”等服务中心兑现“以钱养事”资金,结合平时日常管理和年终考核的结果,按规定将服务合同金额预拔和结算兑付到每一承担服务的单位和个人。我镇签订“以钱养事”服务合同的单位有5个,合同预算资金**万元(其中:农技**万元、农机**万元、水利**万元、水产**万元、文化**万元),年底实际发放**万元(其中:省补贴**万元、镇拨款**万元。分解到各中心为农技**万元、农机**万元、水利**万元、水产**万元、文化**万元)。

  六、服务人员观念大转变,工作热情大大增强。2007年,我镇加强对服务人员的服务观念教育,通过树立先进典型示范等形式,使服务人员在思想上树立以公益服务为职业,增强干好公益服务的信心。大多数服务人员做到以公益服务为已任,以农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一心一意扑在公益服务工作上,如农技服务人员**,在稻飞虱防治关键时期,成天顶着烈日,指导农民用药,为达到最隹防治效果,他手把手教农民配药,对没有劳力的农户,他亲自下田打药。在他的努力下,稻飞虱没有给**镇造成大的危害。

  我镇2007年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取得了较好效果,使政府的公益性服务职能得到加强,为农服务质量得到提高,服务人员收入得到保障


中学数学教师竞争上岗演讲稿

各位领导:
  你们好,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以前旧的用人机制和岗位设置已不能适应如今的需要。为了充分挖掘教育的资源,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更好地调动广大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人事改革的大潮已不期而至。机会是平等的,幸运之神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们。在大潮面前,忧忧戚戚,退缩不前是无用的,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适应社会的变革,这才是无二的选择。
  我虽然已有二十多年的教龄,如今已双鬓斑白,但我认为,接受时代的选择,重新审视自我,在新的时期,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是非常必要的,及时的。因此,我通过认真的思考和准备,就自己的实际情况,特向各位领导表述自己如下的竞职愿望。恳请校领导裁度和录用。
  一、 个人情况:
  我于一九八四年七月毕业于AA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毕业后一直在中滩中学做数学教学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二十年,担任数学教研组长一职十年。去年中滩中学在首次教育改革中被撤并,我又接受组织的分配,到BB中学继续担任数学教学工作。至今,在三尺讲台上,我已辛勤耕耘二十四个春秋。我热爱教育事业,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全部青春献给教育事业。我曾两次代表学校参加全市的优质课大赛,在全市及学校举行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也总是名列前茅,两篇数学教学论文在《AA教育》等杂志上发表,培养的学生曾荣获奥赛二等奖。我获得过市优秀工作者等光荣称号。二00一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虽然我来到BB中学只一年的时间,但我的工作精神和全心全意地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却可见一斑。我淡薄名利,在老师因地位低下而纷纷改行的时候,我不为所动,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纷纷下海经商的时候,我固守清贫,在教师们热衷于有偿家教的时候,我无偿地为学生补课。我把在工作中取得的点滴成绩看作自己最大的乐趣。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不抱残守缺,谦虚地向他人学习,积极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争取最大效益。我服从领导,团结同事,热爱学生,自觉抵制投机钻营等不正之风,坚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虽然不免常常会吃亏,但内心安然,不亦乐乎。
  二、 拟聘岗位:
  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我决定竞聘中学数学教师岗位。因为比起其它的任何岗位,我觉得数学老师的岗位才是最适合我的,二十多年数学教学工作经历已能说明一切。
  三、 今后打算
  今后,如果我有幸被聘用,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工作,更上一层楼。如果不幸落聘的话,我也会积极寻求新的岗位,并在新的岗位上,尽最大努力做好工作。
  在改革的潮流前,我,一个教育战线上的老兵,和后来的新辈们,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请给我机会,我将不负领导和老师们的厚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出另人瞩目的成绩。 

 

乡镇 干部队伍 现状 分析

  县共有乡镇14个,其中建制乡6个,建制镇8个,乡镇机关统一设置了乡镇党委、人大主席团、政府、纪律检查委员会和武装部。按照市委要求,我们对乡镇干部队伍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研究。
一、乡镇人员构成
目前澄城县共有乡镇干部1070名,其中,土生土长干部396名,大中专院校分配和部队转业人员425名,县直机关提拔下派190名,社办人员59名。学历构成上,中专以下占54.7 %,大专占38.3%,本科以上占7%,其中研究生仅占0.8%。年龄结构中,25岁—35岁的占35.4%,35岁—45岁占26.3%,45岁以上占38.3%。
二、乡镇干部现状及存在问题
乡镇工作千头万绪,直接面对群众,大部分乡镇干部都能忠于职守,辛勤工作,为促进一方发展、维护一方稳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但由于历史的、政策的、制度的原因,乡镇干部队伍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理论学习抓得不紧。由于乡镇工作的特殊性,即工作具体、繁杂,时效性强,大多数乡镇对学习抓得不紧,学习多以“集体”学习为主,方法简单,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有效性,存在形式主义,甚至部分领导干部以工作忙为借口,长时间不参加学习。
2、工作积极性不高。乡镇干部因编制性质(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wm338.com查看)、开支渠道、人员身份等原因,国家干部有“铁饭碗”的优越感,合同制干部觉得自己是“泥饭碗”,有后顾之忧;同样在一个单位工作,有的可以评职称,工资待遇较高,有的不能评职称,待遇低;有的干行政的活,拿事业的工资等等。由于待遇不一样,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不高,一岗多人,推诿扯皮,得过且过,工作效率低下,竞争意识不强。
3、工作作风不实。具体可概括为“四化”:即乡镇“机关化”。调查研究少,对乡镇发展目标不明,措施不力;包村形式化。虽然都建立健全了包村制度,但包村干部一般只做“传达员”,蜻蜓点水转一转的多,扑下身子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少;工作简单化。一些乡镇干部对政策理解不透,工作不讲究方式方法,甚至采用高压政策,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工作被动。形象“非公仆化”。少数乡镇干部下乡时热衷于奔大户富户和村干部,无形中拉大了与农民群众的距离。再加上个别干部办事不公,以权谋私,群众十分反感。这些都严重损害了人民公仆的外在形象。
4、生活待遇较差。乡镇大多数办公经费极为紧张,乡镇干部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差,条件十分艰苦,与县级部门形成了巨大反差。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各乡镇干部几乎人手一辆摩托车,作为下乡交通工具,但加油钱全部自己掏腰包,成年累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乡镇因财力紧张无法补贴。有些乡镇年轻干部上进心强,想通过进修提高自身的素质,但紧巴巴的乡镇财政却爱莫能助,年轻干部只能望“学”兴叹。我们在城关镇党委书记的办公室兼卧室看到,冬天还没有生炉子。城关镇的副镇长段××,常年奔波劳累,患了上肝病,由于家境贫寒,无钱医治,最终倒在了岗位上。
5、社会理解少。乡镇下对群众,上对县级各部门,各项指令性任务、检查和各类考核评比检查很多,乡镇往往是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上级评比往往又是“一票否决”,这对乡镇工作牵制很大。另一方面,乡镇干部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对政策常有不理解之处,再加上乡镇的具体工作以前更多集中在收费上,农民群众普遍有怨言。另外,一些电视剧中也或多或少地丑化乡镇干部形象,乡镇干部普遍有一种难言的失落感和委屈感。
6、进出口不畅。乡镇干部易进难出,这是当前干部队伍总体素质欠高、结构不够合理的重要原因。从调查的情况看,在乡镇干部中,工作年龄最大的有54岁,连续在一个乡镇工作时间最长的已满12年,在一个岗位工作最长的已满8年。乡镇领导干部一般是由上级机关或县直部门直接下派,多年在乡镇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同志却机会极少,许多乡镇干部感到升迁无望,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乡镇干部分流的对策
目前,乡镇人员过多,许多地方存在因人设岗;职能减少,部分人员无所事事。因此,进行机构改革,对人员进行分流是大势所趋。关于人员的分流,中央和省级文件下了不少,但一直不见成效,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分流人员如何定?现在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乡镇干部没有医保,没有房改,没有节假日,没有下乡补助,(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wm338.com查看)甚至连交通费也不予报销,而承担着大量的具体的业务工作,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实际上是弱势群体,辛辛苦苦劳碌半生,就是图有个国家干部身份,不愿进行分流。乡镇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经济状况要好一些,但这些人恰恰不担心被分流。二是分流人员何处去?进机关事业单位,个个单位都是人满为患;做生意?没有资本,没有经验,往往是铩羽而归;进企业?本地国有、集体企业基本倒闭,少数存留的也进行企业改革,正在精减人员;去打工?抛妻别子到外地,他们既没技术,又没年龄优势,还没有体力耐力,合资、外资企业不肯要;还有一部分干部要面子,高不成,低不就。这些已成为目前制约人员分流的最大瓶颈。三是分流成本谁负担?由于层层包干的财政体制,乡镇干部的分流任务由乡镇政府承担。但乡镇普遍负债严重,连基本的办公经费都难以保证,根本没有能力支付分流人员的买断工龄及就业补偿费用。如何做到既精减了人数,又确保乡镇发挥职能,还保障乡镇干部的切身利益,就成为摆在当前各级面前的一个迫切而现实的问题。我县镇、乡结合本乡镇实际,在人员分流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镇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办公花费多资金少、人员多岗位少、工作效率不高这一突出问题,实行了“定岗定人、双向选择”的新模式。2004年2月全镇春训期间,该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实行“定岗定人、双向选择”,全镇共设24岗28人。各机关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申请,自由竞聘岗位,然后由各岗位的包联领导进行公开提名,同时,充分考虑各村推荐意见,最终在大会上予以明确。竞聘前,镇上鼓励干部请假离岗,以1年为期,50岁以上发100%的工资,45岁以上发85%工资,45岁以下发70%工资,请假期间一切工资调升、福利待遇不变,竞聘落选人员一律发60%工资,第二年春训时再统一集结,重新竞岗。“定岗定人、双向选择”实行后,该镇人员减少了15人,人多岗少的矛盾得到了解决,使乡镇干部有了危机感,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工作秩序得到了较好理顺。乡在干部分流方面,则结合劳务输出工作,派出乡上干部在温州等地设立劳务办事处,从事信息、联络等方面服务,同时可以兼职打工,乡上发给办事处人员全额工资。这样,既解除了干部的后顾之忧,也使干部分流工作的阻力大大减轻。
总之,乡镇人员的分流必须慎之又慎,不能草率从事。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经济结构转型、政府职能转变的情形下,要保发展、保改革,但更要保稳定,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现阶段各种社会利益的关系,加强党的执政领导能力。

村务公开的调查与思考

   实行村务公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去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村务公开工作,中办、国办联合下发《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可见高层对村务公开的重视程度。村务公开在基层实施情况如何?近期,笔者对XX县村务公开情况作了一些调查,就此谈点想法。
        一、村务公开的现状
        实行村务公开的做法在该县17个乡镇250多个村中得到普遍推行,占90%左右的村都设置了村务公开墙或宣传橱窗,平时都可以看到村务公开的内容。村务公开在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群众监督、化解农村矛盾、密切干群关系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前几年起的作用比现在要好。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不”:一是公开不及时。多数村公开内容更换慢,且不说一个月公开一次,有的村公开一次管全年;二是公开不全面。多数村只公开上级文件和政策,对群众更关心的政策落实、资金使用、干部报酬等情况却躲躲闪闪不公开,有的村突出公开了计划生育内容,其他内容则轻描淡写公开少;三是财务公开不清晰。多数村只公开几笔收支总帐,对群众更关心的细目帐却忽略不公开,乡镇干部都看不出所以然,更别说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一言蔽之,多数村务公开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公开的目的,村民群众不满意。
        二、原因剖析
        上级如此重视的村务公开,为何实施起来如此难?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四:
        一是认识有误区。村干部有四种心理不利村务公开,即真正搞村务公开意味着对村干部特权的剥夺,不愿公开;有些政策没有认真落实好,公开会引起民愤,害怕公开;村务公开费时费力,懒得公开;自认为工作没问题,群众满意就行,没必要公开。
        二是客观有难度。村委会一般都设置的是简易公开墙,用粉笔写容易遭雨淋或被人涂改擦掉损坏,用涂料写更换时不容易擦洗,更何况村干部文化不高,写字好的极少,字写得不好看不清楚,打印公开稿又不方便、开支大。会议公开面不大,且召开群众会议也很难。广播公开随意性大,村民群众不一定听得到听得清。
        三是上下不配套。上级部门没有给村务公开树立示范榜样,支持力度不够。如强调村务公开,却不强调乡镇的政务公开和上级部门的责任;有些乡镇单位的公开也是搞形式、不规范;有的上级干部直接插手村上工作,影响村干部公平、公正地开展工作。
        四是监管不到位。在村一级,没有村务公开监督组织,即使有民主理财小组,也形同虚设。乡镇党委、政府对村务公开负有直接监管责任,但忙于应付各项工作任务,没有把村务公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县里纪委、组织、民政、人大等部门都有责任指导村务公开,结果都没有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只是工作计划里点一下,年终检查时问一下。各级对村务公开没有硬性措施,村务公开搞得不好没有责任追究。
        三、对策措施
        有效解决村务公开难的问题,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以下几方面来强化措施。
        1、加强宣传引导,端正思想态度。要把村务公开提升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高度来认识。通过会议、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村务公开的宣传,把村务公开纳入乡村干部培训内容,切实提高乡村干部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明确其工作要求,增强推进村务公开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真正把这一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干部素质。要结合乡镇配套改革和农村发展形势要求,不断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大力推选有文化、有能力的知识青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年进入村班子,选派乡镇干部到村兼职,尤其是要配强配优村主职干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村干部的行为。完善村级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利用会议就村级重大事项通报情况或征求意见,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宣传作用,把会议公开作为村务公开栏的重要补充形式。
        3、注重上下联动,支持村务公开。要把县乡部门的党务、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结合起来,为村务公开作好示范。要帮助村上建好能遮风挡雨的公开栏,有条件的村建玻璃橱窗。县乡党委政府或部门印发的文件需要村级执行和公开的,应直接印发到村或印制大张的公告张贴到村。县乡驻村干部要把协助村务公开作为一项重要职责。
        4、明确监管责任,加强督办检查。县里应明确由组织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结合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村务公开的指导和监督。乡镇党委政府要履行主要责任,抓好村务公开的组织实施,定期提出公开的重点内容和要求,不断丰富公开形式。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村务公开的直接责任人。要把村务公开作为重要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平时加强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年终严格考评,对不重视村务公开、存在问题严重的乡镇及村干部实行责任追究。

“村账乡管”的探讨

为规范村级财务,维护农民利益,管好农村集体资产,为搞好农村财务改革,寨前乡在全乡11个行政村采取了“村账乡管”的措施。实践证明这是规范村级财务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实行“村账乡管”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收入还没彻底管死、管住。少数有收入的村,还存在“两下记账”,设置账外账和小金库,存在坐收坐支。大吃大喝虽然管住了,但偷摸吃喝还没管死,还存在来客大吃,不来客小吃的现象,吃喝风还没彻底杜绝。

  2、财务公开存在“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两头热”即上级和群众热,“中间冷”即村干部不热心。财务公开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所以各乡镇党政都抓得比较紧,大会讲、小会谈,层层发文,形成了很大的声势。农民群众对村务公开热情也很高,因为直接牵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迫切希望能形成制度落实下来。与此相反,一些村干部却表现冷漠,思想上“怕”,怕公开后花钱不方便,私事公办受监督,所以不愿公开也不想公开。

  3、财务公开避重就轻。有些村在涉及的财务问题中,内容不全面、重点不突出,特别是对村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轻描淡写。例如对村财务开支、使用,村固定资产的数量、去向,债权债务、代收代缴费用等避重就轻,不向群众讲清,而对某些鸡毛蒜皮、无关痛痒的小事却是点点滴滴,清清楚楚。这种做法,引起了群众的反感。

  4、财务公开虎头蛇尾。有些村在财务公开刚开始时,还能积极主动认真办。但时间一长,表现得懈怠而流于形式。有些村只有上级来检查时,才急于应付一下。

  二、“村账乡管”的基本做法

  “村账乡管”按照村资金在所有权、使用权“两权”不变的原则下,在乡镇经营管理站设立农村会计代理中心,成为村级财务管理机构。在信用社开设了资金账户,刻了账务印签。取消了各村账户,确定了每村一个报账员,在经管站设立一个资金账户;对各村债权、债务内部往来进行了核实,对固定资产、物资、货币进行了盘点,使账款、账实、账账相符;办理好移交手续,制定了详细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村账乡管”取得的主要成果

  1、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强了干群关系,减少了群众因村财务不清而上访告状的问题。“村账乡管”是老百姓最高兴的事情,由于实行“村账乡管”村里无法进行乱摊派、乱罚款、乱集资,这种“三乱”现象基本上得到制止和杜绝。实行“村账乡管”后,群众气顺了,干群关系缓和了,群众全年没有一起因村财务问题而上访告状的,使乡镇领导从过去接待上访告状,到现在集中精力抓经济发展。

  2、节约了村级开支,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全乡推行“村账乡管”后,由于“村账乡管”,乡里管村里的账,增加了村民的诚信度,大幅度减少了村级财务开支。

  3、“村账乡管”使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做到了记账及时、准确,强化了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信息更真实、更可信。过去村会计记账是记“堆账”,推着记,常年不结账。普遍存在“村长、支书定框子,会计填数字”的虚假作法,使会计信息失真,群众认为村会计做账多,真实少,可信度低。实行“村账乡管”后,村上的会计账由乡经管站负责记,真实、可靠、不搞鬼、可信度高。会计档案资料由经管站负责保管,并建立了严格的会计制度,规范了会计核算和会计档案管理,统一了会计账簿,会计科目,账目由经管站会计人员专人记账,杜绝了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局面,账目达到月清月结,过去村级“推大粥”,“拉大磨”的跨年度结账的作法,得到彻底改变。使记账达到规范、整齐、及时,科目合理,报表及时准确。村级报账员按时,按规定报账,达到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4、强化了资金管理。为加强村账乡管,乡政府下发了文件,对资金管理提出具体要求,村里每一项收入必须当日存入乡经管站账户。为了抓好收入,经管站对村级每项收入都进行调查摸底,弄清收入来源,发现有村级收入,立即督促存入乡经管站专户,达到了及时存入。

  5、实行严格审批制度,加强支出管理。一是村里发生的支出票据由村民理财小组进行审批,实行财务公开,严格把好第一关的作用;二是由村现金报账员将村民小组审后的票据拿到经管站,由经管站审核,审核后加盖审核章;三是由主管乡长或经管站长签字方可报销。由于从严把关,对不合规票据,不合理报销,由主管乡长,审查后在不合规票据上盖上“作废”章,一律不予以报销。由于村里钱在经管站,村级用款必须报计划审批,必须有理由,没有理由的开支,一律不开口子,杜绝了一切不合理开支。“三审”制起到了把好关口的作用,并使会议监督工作位次关口前移,使票据由过去报后审计变为报前审计,达到了“水不来,先叠坝”。老百姓说“这回把村干部嘴馋的、手长的、好贪的全制住了。”

  6、加强村级资金管理,减少了村级资产流失。由于乡政府及时转发了省市关于村级资产管理规定,“村账乡管”对村级集体固定资产、财产物资进行了盘点,清理上账,使过去村里随便变卖土地、资产等情况大为减少。对于村上固定资产出售、转让、租赁都有合同管理、档案管理,要求严格,所卖资金必须存入经管站账户,从而减少了村级资产损失。

  7、清理了债务,化解了债务链。实行“村账乡管”前,由于村级资金管理混乱,财务规章制度不健全。村级随意举债,一个村债务多达十万元,少的也达到几千元,多数造成“三角债”,困扰了农村经济发展。实行“村账乡管”后,由经管站对各村债务逐村进行债权债务登记,并实行离任审计,同时规定,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上任后,如增加新债务由个人负责偿还,谁增债谁还债,任何人不得拉新债,举债必须经村民理财小组审查,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由乡经管站和主管乡长批准,原则上村级不准举债。由于这条规定非常融会贯通,非常严。实行“村账乡管”后,全乡12个行政村没有一个出现新债务。而且经过清理、化解旧债务数额有所下降。

  8、实行“村账乡管”从源头遏制了腐败,保护了村干部,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减少了腐败现象的发生。以前,由于村账村里自己管,财权由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会计说了算,群众说“三套马车拉全村,胡花乱支谁敢问”,村干部在支部犯了贪污、侵占、挪用公款的错误。“村账乡管”前,几乎村村都有坐收坐支问题。“村账乡管”后,村上每笔开支都要经过村民理财小组,经管站把关,并实行财务公开,增加了财务收支的透明度,此外,村里不存现金,需现金到经管站申请批准,村干部手中不掌握审批权,想贪点没有权力,没有机会,由于经管站管账管钱,建立了权力的约束机制,增加了监督机制,从源头上堵塞了财务管理上的漏洞,“村账乡管”后,各村没有一例干部因贪污集体财务犯罪的,彻底杜绝了村干部因财务问题犯罪行为,从而保护了干部,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村级干部的廉政建设,减少了村干部犯罪率,遏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完善“村账乡管”的办法和建议

  1、加强“村账乡管”重要性的教育。建议县、乡政府有关部门多举办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培训班,学习有关“村账乡管”的财经纪律,财务制度,使之进一步了解“村账乡管”的重要性,克服埋怨情绪和不平衡心理状态。

  2、进一步健全“村账乡管”制度。完善细化各种制度,细化“村账乡管”规章制度,对各项要做出明确具体规定,使之管理有规程,费用不超标,使制度更有可操作性。

  3、管好集体资产,管好资金收入。经管站要设专人管集体资产,查实核准集体资产,及时掌握村级资金来源,及时掌握村级集体资产的动向。

  4、加强支出管理,强化用款审批制度。村级用款坚持资金请示制度,不审批不准支出。同时加强票据审批,严格审查,坚决杜绝坐支和不请示就报销的现象,一经查实要处以罚款。

  5、加强村级债务管理。经管站搞好村级债务清理,化解三角债、解开债务,减少以债抵税现象的发生。

  6、搞好人员培训。财政部门协同农业部门每年举办一次经管站总会计、微机员培训班,由财政部门派专人讲课,使之更新业务,此外,对乡、村两级无证上岗财会人员及村级报账员进行培训考试,使其具备“三证”,以便持证上岗,达到会计管理规范化要求。

  7、规范合同管理,严格制度办事。村企业合同不完善的要进行完善,纳入经管站存入档案,制定好合同文书,完善合同标的,必须签订合同,避免“人情承包”、“权力承包”,避免土地纠纷和不安全因素发生。

  8、财政监督部门要加大对“村账乡管”的检查监督和查处力度。每年至少要深入经管站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乡镇政权组织改革与运转保障调研报告

根据+税改办的安排,7月12日-7月17日,由区编办、民政、财政、农经等税费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的专题调研组,重点对我区+个乡镇、+个村税费改革后的政权组织改革与运转保障,乡村债务化解及农村税费的尾欠处理的情况进行调研,并对其它乡镇的情况做了面上的了解。此次调研,编办主要涉及乡镇党政机构改革与运行情况调研。主要了解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机构设置、职能配置是否合理,乡镇编制调剂是否符合要求,所定职能是否履行到位,运行情况是否协调,职能转变的目标是否实现,通过调研,找准存在问题,拟定改进意见,以巩固机构改革成果。
  一、乡镇政权组织的现状
  乡镇政权从初建到体制改革,通过理顺关系,分清职责,进一步完善了乡镇政权体制,基层政权建设不断加强。乡镇人民政府也从计划经济时的领导型,责任制时的收缴型,转变为现时实施的服务型,经过这三大转变,乡镇政权更加稳固。
  (一)机构设置合理、组织建设配套完善。目前我区乡镇都有健全的党委领导班子和健全的政府领导班子,两个班子都有完善的议事制度和权利使用条约。从干部配套来看,乡镇一级基本上做到有职就有人。从机构设置来看,乡镇机构健全,职位明确,分工合理,已形成较良好的制度和规范。
  在机构设置上,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均能按照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努力建立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的要求,对乡镇内设机构实行综合设置。党政机构均设置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科学技术办公室)。按照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整合乡镇事业站所,事业机构均设置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文化(广播)服务中心、村镇(社区)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党工委)党校,简称“三办一校一站四中心”,在++、++两个乡设海事所,++、++两个办事处设计划财政管理所, “三办”为内设机构,“一校一站四中心”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海事所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在干部配套上,全区18个乡镇办事处,2005年乡镇工作人员(包括行政、工勤、事业人员)++人,比2004年减少48人,平均每个乡镇54人,其中:行政++人,工勤++人,事业++人。通过推行全员竞争上岗,提倡一人多岗,基本做到了有职就有人。
  (二)乡镇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效果良好。乡镇机构改革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突出,经过乡镇精简机构和人员,基层政权职能进一步发挥,活力显现,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2002年的乡镇机构改革。行政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10%,实有人员由++人减为++人,精简7%;事业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20%,上划整合后乡镇事业机构由14个减为4个,精简71%。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和规范机构设置,基本实现政企分开,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二是2005年末,结合中央、省、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而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通过明确定位乡镇政府职能,合理设置乡镇党政机构,精简整合事业单位,规范乡镇人员编制管理等,进一步理顺了区乡关系,实现了政事分开,转变了乡镇政府职能。三是结合税改试点工作而实施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撤销++镇(设立++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乡、++乡、++乡后全区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由20个减为18个,精简10%。通过撤并乡镇,减少乡镇数量,全区的乡镇区划更趋合理、科学,党的基层组织更加巩固,党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
  (三)核心地位稳固,机构运转正常。从核拨经费看,税改前,在职及离退休人员经费由财政负担,公用经费按照统一标准核定到各乡镇(公务费每人每年1,000元,车辆费核定每乡镇2辆车、每车每年10,000元,会议费每乡镇每年15,000-20,000元)机构能够正常运转。税改后,在职及离退休人员经费仍由财政负担,公务费每人每年1,000元,车辆费核定每乡镇2辆车、每车每年10,000元,会议费每乡镇每年20,000元,机构基本能正常运转。从党的核心作用来看,目前我区乡镇政府的主要领导都能够带领一班人,积极应对由于税费改革而带来的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推动由指令型向指导型的转化,努力提高服务意识。调查发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是稳固的,也是坚强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较好,乡镇组织运转基本正常,法制化、制度化正深入人心,公民道德教育作用明显。乡镇秩序井然,绝大多数乡镇既有短期发展目标,又有长远规划,有农村经济发展思路,也有财政增收路子,多数干部服务态度,工作热情,办事能力都有了大的转变,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少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都能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位。
  (四)乡镇政府职能得到转变,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已经成为乡镇领导干部的共识。税改前,乡镇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管春种、管秋收,要统筹、要提留,催还贷、催公粮、催税收”。随着税费改革的实施,乡镇政府失去了以往的工作重心,原有的工作思路、方法、手段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政府职能也发生了相应转变,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变已成为乡镇政府必然的选择。目前乡镇干部已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绝大多数乡镇领导对乡镇政府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有了共同的认识,并开始实施这种转化。
  (五)税费改革后农村安定有序,干群关系密切。过去农民负担过重,搭车收费现象普遍,农民不自愿,有怨言。征收农业税,由镇村干部挨门逐户催缴,方法简单,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停征农业税后,农民不但不再缴纳皇粮国税,而且还能得到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补贴,群众消除了抵触情绪,农村工作紧张局面得到缓解,基层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乡镇干部也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了抓项目、谋发展上,乡村经济得到稳步发展。
  二、乡镇政权改革及运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债务是乡镇政权运转面临的首要问题
  债务是目前乡镇政权建设难解的一个结。乡镇债务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繁重的债务不仅影响了农村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和农村社会的稳定,而且也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自税改以来,乡镇政府债务逐年增长,债务资金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如农田水利、乡村公路、中小学校建设等的工程款,以及用于保障机构运转、改善办公条件等的费用,如职工的医疗费、差旅费、拖欠单位的电话费、汽车燃料修理费、接待费等方面。大量的债务已对乡镇政权建设造成严重影响。一是还贷分散乡镇财力,使得乡镇无力发展经济,形成恶性循环。二是影响乡镇主要领导精力。有的乡镇主要领导经常是被债务纠缠,忙于“拆东墙补西墙”,得过且过。三是形成不稳定因素。债务中有相当部分是乡镇、村、社干部过去为完成税收任务、“三提五统”借贷垫款形成的,甚至有些是乡镇为搞建设以干部名义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贷的款。
  (二)事权大于职权是乡镇政权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乡镇作为一级地方党委政府,对本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职责,理所当然地也应赋予相应管理权限。然而如今的乡镇党委、政府是权力有限,责任无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乡镇政府具有下列职能:(1)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发布决定和命令;(2)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3)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4)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有的自主权;(5)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6)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7)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现实中,乡镇政府所主要做的工作大部分是 “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诸如税务、公安、国土、交通、林业、教育、卫生等部门的事,如代表交通部门修路、代表教育部门举办教育等;而且这些工作还直接与乡镇主要领导的考核挂钩。实际上这些部门在乡镇的工作机构已经被上级政府部门直接管理或设置为派出机构,人财物和业务管理权都分属上级政府部门。有利的事和权,被它们越抓越紧。这就造成乡镇政府责任越来越大,权利越来越小。设在乡镇的大多数部门都相对独立,长期以听上级部门的为主,听乡镇党委政府的为辅,对乡镇党委、政府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制定的政策、工作措施,持消极态度,有的轻则推诿抵触,重则出难题设障碍,由此造成乡镇一些全局性工作,特殊性工作落实难。
  (三)财源受限,财力明显减少,机构运转出现困难
  乡镇是一级政权机关,理应有一定的财力。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不少乡镇无财权可言。一是自主的财力缺乏,自税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乡镇辖区内的税费收缴都直接收归职能部门,加之全免农业税政策的出台,乡镇自主财力无从谈起。二是自有的财源被划走。中央、国务院和县区以上党委政府为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出台了不少优惠扶持政策,但落实政策的主动权不在地方党委政府,而在条条管辖下的部门。导致不少乡镇财政机构运转困难。乡镇办公费、接侍费、报刊费、各种培训费、训练费有增无减,凡此种种,一般乡镇一年开支需8—10万元。乡镇负债象滚雪球似的越累越多,少则几十万、多几百上千万,面对巨大的债务包袱,乡镇财力又减少,偿还债务的能力逐渐削弱,久拖不决的债务包袱不仅会成为制约乡镇经济发展的障碍,而且将成为不稳定的导火绳。
  在瓦房乡就出现乡村干部用工资垫支、差欠来维持机构运转的问题。2005年该乡上级财政拨付资金除用于乡镇人员工资及村组(含村组干部工资、奖金、村办公经费、五保户等)外已所剩无几,而其它支出的如接待、维修、公益事业、水利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卫生、防疫等的资金缺口无法解决。这笔钱从何而来,只有靠乡镇主要负责人想尽一切办法,采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去各方面争取或利用乡干部名义向金融部门贷款。自分税制实行后,乡镇财政直接流向上级政府财政,乡镇政府的实际所得非常少。与此同时,乡镇政府维持机构运转的费用急剧增加,造成乡级财政支出的不断扩大和乡镇债务负担的日益沉重,使其陷入生存困境。乡镇财政已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要饭财政”。
  (四)公益事业兴办难
  农业税费全面免征后,兴办公益事业,话好说,事难做。一是兴办公益事业筹集资金要“一事一议”,通过全体村民的表决才能实现。由于受益不均,无法建立统一的分摊标准,征收时难度较大。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常年在外,筹集资金收取难。三是部分农户因家境困难无法一次性交清而产生新的拖欠。在多数乡镇,存在搞公益事业建设按照“一事一议”的章程集资,多次召开村民大会表决,都因部分村民认为资金无法全部集起而未通过。调研中有村干部们反映“现在农村兴办公益事业资金筹集太难,弄不好造成农民上访告状,既丢帽子又失面子,宁可不搞公益事业”。即使已兴办起的项目,由于农民参与管理的意识淡薄,也面临许多难题。以++乡++村的骨干主渠为例,该村用水主要以抽水灌溉为主,至今仍有抽水机站2个,税改前,该村灌溉收费以乡统筹、均摊水费的经营管理模式还能维持,但税改后,诸多弊端日益凸显:一是由于均摊水费,吃大锅饭,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二是水资源浪费反过来造成水费负担大。在调研中了解到,由于水费负担大,其灌溉成本达到80元/亩,不少农民不愿交水费,不少农民放弃使用水渠。三是工程养护难。养护经费集体经济负担不起,向农户筹措难度又大,于是出现“工程运行入不敷出,设施老化陈旧不能维护更新,效益衰减,农民不满不愿交水费(或维护费),水渠维护难以为继”的现状。
  (五)大量事务性工作牵扯了乡镇主要领导的精力
  在调研中了解到,乡镇一些主要领导整天忙于大量事务性工作,很少能腾出时间来为农民服务。其原因:一是税费改革后,党在农村的政策变化较大,长期积淀在农村的一些问题显现出来,上访不断,需要乡镇干部做大量化解工作。二是长年疲于应付上级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安排的检查、调研等工作,很少有精力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三是由于目前乡镇政府收入渠道单一,资金不足,迫使主要领导为了开门过日子,就得忙于跑资金,无暇顾及其它工作的开展。被调研乡镇普遍认为乡镇财政压力大,乡镇主要领导的大部分精力用于“找钱”。办公经费、基础设施的建设、公益事业等那项都要钱,令乡镇“一把手”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找钱”。“找钱”花去了他们很大一部分精力。四是处理债务问题。有的乡镇主要领导经常是被债务问题纠缠,忙于“拆东墙补西墙”,得过且过。
  (六)干部福利待遇低,工作环境艰苦,积极性不高
  在调研中了解到,在不少乡镇特别是贫困山区的乡镇,由于财政困难,福利待遇难以兑现,并且干部工作环境十分艰苦,难以保证正常的节假休息,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深受影响。以++乡为例,从2003年开始就有公务支出债374979.52元,除欠公务用车修理费、燃料费、接待费以外,还欠干部职工132825.56元,多数乡干部为完成任务,搞好本职工作,用自己的工资垫支必要的业务费用或开会办事所应报销的差旅费,累计数在数千元或万元以上无法报销,在很大程度上严重的挫伤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还有报刊杂志征订任务重,一个乡镇每年的党报党刊及行业报刊征订费都要几万元,乡镇因为公款订阅压力大,就分摊给乡镇干部私人订阅,乡镇干部待遇本来就低,实在不堪重负。加之乡镇办公条件较差,乡镇干部生活比较艰苦。一是住宿条件艰苦,仍住在几十年的危房中,有的几人合住一个寝室。二是一些边远村社路途遥远不通车,下乡开展工作,走村串户非常艰辛。三是事务较多,双休等节假日都不能正常休息,工作规律性不强。四是文化生活匮乏,较容易形成嗜酒好赌的不良嗜好。五是办公室紧张,一个办公室多块牌子,或办公室与寝室合为一体。接待来办事的群众往往以干部的床沿为凳。六是办公设备简陋,大部分乡镇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配备不齐,导致部分乡镇干部无法进行现代化办公。
  (七)部分乡镇机构改革执行不到位
  一是职能定了,但政事分开仍难以实现。不少乡镇在改革中都对乡镇政府职能重新做了定位,严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科学界定职能,但是组织实施中,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实现严格的机构和人员的分开,不少乡镇行政事业仍在一块,工作任务仍在一块,在乡镇中心工作得到强化的同时,中心站所职能被淡化,并且有不少行政人员兼任事业单位法人,不少事业人员被乡镇政府长期借用。二是机构撤并了,但实际运作并没有完全到位。不少乡镇按照综合设置事业机构这个思路,整合了原有的站所,将职能相近或相关的站所组成一个中心,但在实际运作中,新组建的事业服务中心却难以磨合到位,表现在新牌子未挂,帐务、资产未清,法人登记手续不办理、不规范,办公地点未归并、统一,人员关系和实际工作未柔和理顺。三是区乡两级都进行了机构改革,但衔接上仍存在问题,往往在不少区直各部门及部分干部的观念中仍然承认的是改革前的站所,承认的仍是改革前的对口站所,这给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四是不少乡镇干部不能真正理解乡镇改革的重大意义,在调研中了解到,不少乡镇干部仍认为不应该精简机构,认为精简机构、整合机构只不过是增加了层级关系,增加了领导人数。
  (八) 偏远山区人员缺编,技术人才溃乏,难以适应转型的需要
  2005年末,全区乡镇行政编制++名,在职++人,缺编132人;事业编制+名,在职++人,缺编222人;工勤编制++名,在职45人,缺编23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全区乡镇中,特别是贫困偏远乡中普遍存在人员缺编。并且,在调研中还了解到,在乡镇干部中,从事党务、政工工作的人员占绝大多数,而从事业务特别是财经、农业科技的人才却相当紧缺。一是出现财经业务人员的年龄断层,如瓦房乡,由于乡镇工作艰苦,多次招录均未能招到符合岗位条件的业务人员,出现年纪大的业务人员已达到退休年龄,新的业务人员又未能招录到,无人接班。二是在乡镇中还缺乏农业技术人才,一方面现有干部中行政管理型居多,技术型的较少;另一方面文化层次也普遍偏低,难以适应新形势、新工作的需要。
  三、对促进乡镇政权正常运转的对策建议
  (一)应妥善化解债务
  一是应全面理清债权债务关系。针对乡村债务突出的状况,应着手清理好债权债务,强化审计,注重向群众公示,同时要建档立卡,保证准确无误。对乡镇负债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口径、内容作进一步全面、深入的清理核实,分清债务性质,明确债务主体,把偿还债务的责任最终落实到资金使用单位,不能因财政转贷或担保而将义务推给财政。如:企业债务、个人债务、下属单位包括原乡镇“七站八所”的债务、过去形成的不合理的高利息债务、超过诉讼时效或债权人放弃追偿权利的债务、各级政府间财政性资金的负债等非乡镇财政负担,必须从乡镇政府负债中剔除。
  二是应明确化债目标,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化解乡镇债务。首先要强化对群众的教育,增强义务意识。要引导农民群众自觉缴清所欠应缴税费,从根本上削减乡镇债务。其次要加大财政向乡镇倾斜力度,缓解乡镇财政压力,以逐步解决乡镇所背负的沉重债务,从而确保农村稳定和基层工作的正常开展。第三是要采取清欠还债、增收还债、节支还债、等具体措施,逐步还清债务。
  三是应从严控制新增债务。必须坚决锁定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乡镇政府不得以任何名义投资兴办经营性企业,不得以任何名义由财政担保贷款。各地应从实际出发,确定乡镇政府投资限额,乡镇政府投资超过限额的,应由县财政和审计部门查实资金来源,经相关部门立项审核后,由县政府批准。未经批准形成的新增债务,按“谁决策谁负责,集体决策主要领导负责”的原则处理。
  (二)应合理划分事权,确保乡镇政府能按承担的职责职能办事。
    机构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后,权力上收责任不上收,造成权责分离。诸如文教、卫生、广电、国土、税务、计生等,其人事、财政上收,乡镇政府没有管理权力,但却必须以“属地原则”承担部分职责。由于“条块分割”不明,上级政府担负的工作,不管乡镇政府有无相应机构、职能,都要承担一些责任,且多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下发,使基层政府成了各项工作的最终“落脚点”。这种“条块不明”的体制,使工作权、责不统一,造成乡镇政府承担着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社会事业发展等无限的事权、责任。乡镇政府作为一级政权组织虽然承担着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职能,但其毕竟是最基层一级政府组织,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很有限,省、市、县政府能够承担的职能,乡镇政府不一定都能承担。因此如义务教育、卫生、广播电视事业等投入大、要求高,乡镇政府既办不好也办不了的事情就应主要由市、县政府来办。“上收上划”的事业,既要上收权力,也要同时上收责任,尤其要保证经费投入。特别是要减轻乡镇政府经济增长的过重压力,使其从无限的经济责任中解放出来,集中力量做好应该做、能够做、做得好的事情。
  (三)应当出台乡镇机构改革的配套政策,逐步完善财政体制改革,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乡镇财政收支平衡。
  乡镇的机构改革不是单一的,而是与其他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财政体制改革、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这些改革如不及时跟进,乡镇改革是很难有成效的。分税制重新界定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范围,是我国财政体制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分税制实际上仅限于中央和省级政府间,而省以下,尤其是在乡镇一级则明显滞后,分税制改革以来,乡财政赤字增加,地方财力明显地向省、市集中。在财力向省、市集中的同时,许多本不应由乡镇承担的事权却继续存在甚至不断下移,使乡镇政府承担了大量与其财政预算水平不相称的职能,这直接导致了乡镇财政困难,严重制约了基层财政功能的发挥。因此,应坚持事权与财权对等的原则,合理划分乡镇政府、上级政府、中央政府的财政分配体制,适当提高地方分成比例,优化支出结构,扭转乡镇财政恶化、财源紧缩的状况,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乡镇办公益事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保证乡镇政权正常运转。并且要改变上级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级规定“配套”资金,上级出“小头”,乡镇出“大头”的做法,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不搞盲目投资,加重乡镇财政负担。最后要深入乡镇、村、组认真调研,科学、合理测算乡级运转基本支出保障额,积极向上级反映我区存在的困难,争取上级给予增加转移支付资金,缓解基层运转困难局面。
  (四)应理顺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政绩考核体系。
  在调研中,不少乡镇领导干部反映:当前的考核,在内容上,过分强调经济责任,政绩考核主要看GDP增长,看财税报表的上缴数据;在形式上,往往以“责任书”的形式,层层转嫁任务,考核时就看指标完成情况,以致于以偏概全,畸轻畸重;在力度上,“一票否决”过多,动辄打棍子、摘帽子,如各种安全稳定工作都是“一票否决”,使乡镇干部无所适从,最终导致了乡镇政府职能偏离。因此,应理顺各级政府间“压力支配型”层层转嫁任务的管理体制和以各种“责任书”并明确“一票否决”指标的做法,逐步完善乡镇政府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五)应逐步充实乡镇干部队伍,形成区乡干部交流的良性机制。  
  一是应逐步解决乡镇特别是山区的缺编问题,逐年招录紧缺人才充实到干部队伍中。二是逐步完善保障机制。要解决基层干部“借垫贷欠”款难回收之忧,解乡镇干部工资福利拖欠之困,使乡镇干部的经济待遇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同时,医疗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不能打折扣,使他们真正能够安心工作。
  三是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畅通县级机关干部和乡镇干部交流的正常渠道,建立县乡干部交流的良性机制,形成城乡互动。四是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努力推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对政治思想素质好,勤政务实,组织领导能力强,工作实绩明显,清正廉洁,一心扑在基层工作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五是应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根据设岗定责的情况,对工作不能胜任,工作不在状态,甚至违背党纪国法的坚决予以淘汰,或分流,或待岗,畅通干部出口。
  (六)应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检查监督力度,确保乡镇精兵简政,以巩固改革成果。
  在历次改革中,部分乡镇出现走过场,明改暗不改,精简内设机构,整合事业机构,难以真正到位。因此,机构改革后,应以刚性的措施,加强检查监督力度。应防止有关部门以资金、项目审批等方式干预,要严格控制新机构的成立,应严禁各部门把机构设置情况纳入检查、达标、验收内容。
  (七)应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乡镇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紧解决法律规范缺失的问题,使乡镇政府的管理行为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更重要的是要坚持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正确处理好“执政为民”与依法行政的关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既要坚决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也要强调群众应尽的义务。对群众中个别无视国家法律,应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只有这样,树立基层政府的“威信”,依法行政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本工作报告未全部显示,约865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