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岛手游武器制作:抗美援朝决策:金日成求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21:40
                       抗美援朝决策:金日成求救      2010-01-28中华网论坛       一日之内,金日成同时想斯大林、毛泽东求援       在汉城失守后的第二天晚上,金日成询问什特科夫,敌人是否会真的越过三八线,如果敌人真的越过三八线,北朝鲜已经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抵抗强大的美国人了。    金日成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10月1日,敌人越过了三八线。不过不是美国人,而是南朝鲜的一个师。但当时的情报显示,美军正在做越过三八线的准备,并且有可能直趋平壤。在此情况下,金日成只好向苏联和中国求援。    10月1日凌晨,金日成的求援信由什特科夫转给了斯大林。求援信说,本来敌人已经被赶到南朝鲜的最南端了,我们极有可能在最后的决定性战役中取得胜利。但是,美国动员了太平洋地区所有的陆、海、空军,于1950年9月16日在仁川登陆。随后,敌人同我们在汉城展开巷战。金日成诚恳地说,如果敌人加快向北朝鲜实行进攻,我们将无力用自己的力量阻止他们。因此,我们不得不向您请求特别帮助。“也就是说,当敌军越过三八线时,我们非常需要苏联的直接军事援助。”但是,“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请帮助我们在中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组建国际志愿部队,为我们的斗争提供军事支援。”    10月1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常委、内务相朴一禹携带金日成、朴宪永联合签名的求援信来到北京,亲手交给毛泽东。信中虽然表示,北朝鲜一定要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为争取朝鲜人民的独立解放而斗争到底。但又说,如果敌人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靠我们自己的方量,是难以克服此种危急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中国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两封求援信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向北部地区发动进攻时,希望苏联和中国直接出动武装力量给予援助。    但是,莫斯科不可能直接出兵。在接到求援信的当天,斯大林回信金日成,鼓励说,不要低估了朝鲜在组织防御方面的实力和能力,“北朝鲜有极大可动员的潜力和资源”,所以,“我们认为,北朝鲜不能在三八线及以北地区进行抵抗的观点是错误的”,莫斯科相信,“朝鲜政府有足够的力量,所需要的只是把所有的力量组织起来并尽其所能地进行战斗”。    至于提供直接军事援助的问题,斯大林表示,“我们认为更可以接受的形式是组织人民志愿军。关于这一点,我们必须首先与中国同志商量。”    同一天,斯大林在给罗申的电报中对朝鲜局势的估计就没有那么乐观了。他要罗申尽快转告毛泽东或周恩来:“朝鲜同志的情况变得令人绝望。”根据眼下的形势,“你们如果认为能用部队给朝鲜人以帮助,那么至少应该将五六个师迅速推进至三八线,以便朝鲜同志能在你们部队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中国师可以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当然,仍由中国的指挥员统率。”    但斯大林表示,关于此事,“我没有也不打算透露给我们的朝鲜朋友,但我相信,当他们得知这一消息时,无疑感到高兴。”    斯大林这样说,无疑把出兵援助朝鲜的责任推给了中国,而且使他的中国盟友陷入无法拒绝的境地。10月2日,毛泽东就派遣军队入朝作战一事草拟了一封致斯大林的电报。毛泽东表示,中国决定用志愿军的名义派一部分军队到朝鲜境内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因为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        一旦出动中国军队到朝鲜同美国人作战,就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军;第二,准备同美国进入战争状态,还要准备美国可能使用空军轰炸中国许多大城市及工业基地,用海军攻击沿海地带。        这两个问题当中,首要的问题是中国军队“能否在朝鲜境内歼灭美国军队,有效地解决朝鲜问题”。只要中国军队能歼灭美军,主要的是歼灭其第八军,形势就会变得于革命阵营和中国都有利。如果这样的话,战争的规模不会很大,时间也不会很长。    但毛泽东担心的是出现最为不利的情况,即:“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不能大量歼灭美国军队,两军相持成为僵局,而美国又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使中国已经开始的经济建设计划遭到破坏,引起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一部分人民对我们不满。”毛泽东考虑,在目前情况下,中国决定将预先调至东北的12个师于10月15日开始出动,位于北朝鲜的适当地区(不一定到三八线),一面同敢于进攻三八线以北的敌人作战;一面等候苏联武器到达,并将中国军队装备起来,然后配合朝鲜同志进行反攻,歼灭美国侵略军。

    毛泽东在电报中分析说,美国一个军,包括坦克炮及高射炮在内,共有7公分至24公分口径的各种炮1500门,而中国的一个军只有36门这样的炮。敌人掌握着制空权,而中国训练的空军最早也要到1951年2月才有300多架飞机可用于作战。因此,“我们目前尚无一次歼灭美国一个军的把握。”毛泽东甚至想到,一次可以集中四个军对付美军一个军,用2200门至3000门口径为7公分的各种大炮对付美军的1500门大炮,以便“有把握地干净地彻底地歼灭敌人的一个军”。但是,美国军队毕竟不同于国民党的军队,毛泽东的这一设想后来在朝鲜根本实现不了。别说每次消灭美军一个军,就连美军的一个团也难以一次歼灭掉。

    除上述12个师外,毛泽东还准备从长江以南及陕甘地区调动24个师配置于陇海、津浦、北宁各线,作为援助朝鲜的第二批及第三批兵力,预计在1951年春季及夏季,视当时的情况逐步用上去。

    林彪明确表示不赞成       但是,当天晚上,毛泽东约见了罗申,通过他向斯大林转发了一封与上述内容完全不同的电报。这封电报于10月3日转到斯大林手里。毛泽东在电报中说,我们原计划当敌人进入三八线以北地区时,派几个师的志愿军进入北朝鲜,援助朝鲜同志。但是,“经过认真考虑后,现在我们认为,采取这样的行动有可能引起极其严重的后果。”第一,靠几个师的兵力很难解决朝鲜问题,主要是指同美军作战没有胜利把握,敌人可能迫使我们后退;第二,这样做极有可能导致美国同中国的公开冲突,“结果苏联也会被拖进战争”,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极其严重了。于是,“中共中央的很多同志认为,对此必须谨慎行事。”当然,不出兵援助朝鲜,这对于处境极为困难的朝鲜同志来说是很不利的,“我们自己也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但是,“如果我们派出几个师的兵力,而敌人又迫使我们后退的话,这必将导致美国同中国的公开冲突,同时我们的和平建设计划必将遭到彻底破坏,而国内的很多人将会对我们表示不满。”因此,“目前最好还是忍耐的态度,暂不出兵”。毛泽东建议,朝鲜应该改变斗争形式,转为游击战争。但毛泽东表示,“关于这个问题还没有作出最后决定。这是我们的初步电报。”毛泽东还想就此事同斯大林商量一下,如果他同意,周恩来和林彪准备赴苏联,同斯大林讨论此事,并报告中国和朝鲜的局势。

    对于这封电报,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俄国学者对毛泽东第一封电报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甚至认为这封电报根本没有发出去,或者日期有误。中国有些学者也有类似的看法,认为这是一封未发出去的电报。据研究这方面问题的学者考证,这两封电报都是存在的,不像是伪造,但前一封电报没有发出去。

    为什么会出现内容不一致的两封电报,第一封电报为什么没有发出去?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还得认真分析一下10月初中共领导层对出兵朝鲜的讨论情况。

    10月1日,毛泽东同时接到斯大林要求中国出兵的电报和金日成的求援信。当晚,北京还笼罩在国庆的气氛中,毛泽东召开了中央书记处会议进行了讨论。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除任弼时因病未出席外,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都参加了。结果,会议出人意料地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但毛泽东主张出兵的想法得到周恩来的支持。会议一直开到天亮,仍没有结果,准备第二天接着开。

    此前,周恩来曾多次提到,中国应该帮助朝鲜,甚至说要同美军作战,并且公开表示:“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由于得到周恩来的支持,10月2日凌晨2时,毛泽东指示高岗、邓华,边防部队应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按原定计划与新的敌人作战。”可以推断,毛泽东给斯大林的那封关于出兵的电报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起草的。       问题出在电报起草后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多数同志认为,出兵朝鲜非同小事,应慎重行事,受毛泽东器重并准备委以志愿军总司令的林彪,却明确表示不赞成出兵朝鲜。据雷英夫回忆,在军委常委的一次会议上,林彪说过,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口的朝鲜,而打烂一个五亿人口的中国有点划不来。我军打蒋介石国民党的军队是有把握的,但“能否打得过美军很难说”。

    林彪的话不无道理。中国同美国相比,其军事力量确实不在同一水平上。美国拥有强大的陆海空军,有航空母舰,有原子弹,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中国的空军还在训练中,海军还指望苏联帮助培训,工业化建设有待起步。中国一旦出兵朝鲜,同美国人打起来,美国人逼急了,扔两颗原子弹,或者出动飞机对中国狂轰滥炸,也够中国受的。所以,林彪声称,最好不出兵,如果真要出兵,那也只能是“出而不战”,屯兵于朝鲜北部,视情况而定,“能不打就不打,这是上策。”

    但是,周恩来不同意林彪的看法。他说,现在已不是我们要不要打的问题,而是美国逼着我们非打不可。朝鲜政府又一再请求中国出兵,我们怎能见死不救?而且,周恩来相信,我们的战争是正义的,而正义的战争一定会胜利。

    鉴于中央内部产生意见分歧,尤其是林彪在2日下午的书记处会议上称病不能带兵出征。在此情况下,毛泽东不得不重新考虑出兵一事。于是,在2日书记处会议结束后的当晚,毛泽东约见了罗申,草拟了那封表示“暂不出兵”的电报。这封电报已经发至莫斯科。

    不过,毛泽东仍留下余地,申明这不是“最后决定”,中共中央准备召开一次会议,各部门的负责同志都将参加。

    避免直接与美国发生冲突 彭老总终于同意出兵

    10月3日,金日成再次请求中国出兵援助。4日下午,毛泽东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但是,在这次政治局会议上不赞成出兵的人仍然占多数。会议还在进行当中,对情况一无所知的 彭德怀 匆匆赶到会场。由于初来乍到,加之对会议内容并不知晓,彭德怀在会上没有发言。

    会上,毛泽东说了这样几句话:“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这几句话,彭德怀“反复念了几十遍”。他也承认:“苏联完全撒手,我们装备差得很远,只好让朝鲜亡国,是很痛心。”会后,毛泽东在同彭德怀谈话时问道,如果苏联援助多一些,快一些,我们的装备改善得好一些,这场仗是不是能打?彭德怀肯定地回答说:这不是没有可能的,问题在于这种援助能达到什么程度,空军能掩护到什么程度,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我们就可以同美国军队较量一下。

    据彭德怀回忆,他把毛泽东的那几句话反复念了几十遍后,后来“想通了,拥护主席这一英明决策”。

    此时,彭德怀的态度对毛泽东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在得到彭德怀的肯定答复后,毛泽东非常满意:“有你去,我们就放心了。”于是,毛泽东明确提议,有关苏联援助的问题,将由周恩来去苏联同斯大林商谈解决,出兵朝鲜的准备工作继续进行,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5日下午,中央政治局继续开会。会上,彭德怀站在毛泽东一边表示了积极的态度,会议的气氛有了转变。在其他人发言之后,彭德怀表示,出兵援助朝鲜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几年胜利。“如果美军到了鸭绿江边,它要发动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十多年后,彭德怀在谈到这件事时说:“主席决定我去朝鲜,我也没有推诿。”

    但是,毛泽东2日的电报使苏联人产生了新的看法。罗申认为,毛泽东的答复“证明中国领导人改变了在朝鲜问题上最初的立场”,这同他们以前的谈话是“矛盾的”。罗申相信,中国政府“无疑能向朝鲜派遣五六个甚至更多的有战斗力的师。当然,这些中国军队需要装备一些反坦克武器和火炮”。但是,罗申显然不清楚中方改变立场的原因。据他推测,可能是美英集团“阴谋通过尼赫鲁呼吁中国人采取克制的态度,以免陷入灾难”。

    斯大林将毛泽东“暂不出兵”的消息告诉了金日成。他在给金日成的电报中说,他本人希望中国能够立即出兵,掩护朝鲜同志建立预备队,但“毛泽东拒绝了”。

    10月5日,苏共中央政治局也召开会议,再次讨论了朝鲜问题。苏共中央最终取得一致意见:避免苏联直接与美国发生冲突,即使是放弃北朝鲜。

    但是,就在当天,斯大林还致电毛泽东,劝中国出兵,并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美国目前还不准备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而且日本的元气也没有恢复过来,目前无力援助美国。因此,如果中国派出五六个师赴朝参战,美国将被迫在朝鲜问题上向中国做出让步,接受就朝鲜问题进行调停的条件,说不定还会放弃台湾。如果中国只是消极等待,而“不是进行一场认真的较量,再一次使人信服地显示自己的力量,那么中国就得不到这些让步”,甚至连台湾也得不到,“美国人会把持台湾,把它当作基地。”

 

    斯大林对事态的估计未免简单化了。按照他的分析,只要中国参战,美国就会让步。其实,事情远不止这么简单。后来的事实证明,中国介入朝鲜战争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不说,这一参战,反而使中国丧失了解放台湾的时机。    斯大林在电报中还安慰说,如果中国被拖入战争,“苏联也将同时被拖入战争,因为它同中国签有互助条约。”“这需要害怕吗?我认为不需要,因为我们在一起将比美国和英国更有力量。”他甚至声称,要打就趁早打,再往后拖几年日本军国主义就复活了,届时朝鲜就会成为美国和日本的桥头堡。

    实际上,在斯大林致电毛泽东的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决定由彭德怀率军入朝作战。斯大林很快就知道了此事。7日,毛泽东再次通过罗申转告斯大林,他赞同斯大林5日来电的基本观点,过一段时间后中国将派9个师入朝作战。但毛泽东同时表示,入朝作战和苏联援助的问题,还需要同斯大林详细会谈。        中国各族人民坚决要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纷纷写请战书,坚决要求援助朝鲜人民的反对侵略战争

 

                              志愿军某部举行出国参战誓师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