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超人是魔女公主:新华网评: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38:40

    抵制网络谣言系列评论之三

    曹 滢

    互联网从诞生之日起,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们的行为是不是应该受到约束。答案从一开始便有了,那就是必须有所约束,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互联网的技术革新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一系列新功能新应用,让自由的交流和表达更加便捷,给人们的信息共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富体验。然而,近来在互联网上接连出现的一个个谣言传播事件,却让我们产生了担忧,无中生有的编造,混淆了公众视听,掩盖了事实真相,扰乱了社会秩序,侵犯了他人权益,欺骗了我们的理智和情感。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虚拟世界”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深刻,网络行为应该和现实行为一样,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双重约束。

    国信办网络新闻宣传局负责人日前发表公开谈话,严厉谴责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谣言等扰乱网络传播秩序和社会秩序的行为,并明确表示将依法惩处。社会各界和广大网民也一致呼吁,要用法律的武器铲除网络谣言毒瘤。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魏明孔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指出,互联网上的谣言和谎言超越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可以也必须对这种行为依法惩治。

  魏明孔认为,惩治谣言的法规早已存在。我国现行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对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有明确惩处规定。根据谣言的不同危害和性质,造谣传谣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无论是在“虚拟世界”还是在现实世界,从来没有绝对的“自由”,只要你的行为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就不能置于“法”外。

    也有专家建议,除了适用现有的法律外,应该针对互联网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补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应的监管制度,给互联网的舆论场划一个明晰的制度边界,让管理网上行为的规则更细致、精准。

    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允许在“虚拟世界”里肆意妄为。美国颁布多项相关法律法规,将互联网“与真实世界一样进行管控”;韩国政府施行网络实名制,要求网站对留言者的身份信息进行记录和验证,否则将对网站处以罚款,承担法律责任;英国一方面依据现有法律进行管理,并不断出台新法应对新问题,另一方面组织行业协会规范网络运营机构和用户的行为。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中国的互联网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拥有4亿多网民和数百万家网站,已构成全球最大的网民群体。针对近来网上谣言、谎言频现的现象,许多专家和互联网从业者认为,如何让互联网更加积极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传播先进文化,当前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加强科学的管理和规范。发展的同时要管好,管好了才能用好。没有理性和制度这双翅膀,自由的鸟儿是飞不高的。

抵制网络谣言系列评论之一

新华网评:有了“麦克风”不等于可以“乱放风”

互联网上的谣言、谎言已成公害,这样的害群之马,必须得而诛之。试问造谣制谎者,当你在互联网上点邪火煽歪风,肆意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权益的时候,你的居心何在,良知何在,公民基本的社会责任何在!谣言是“看上去很美”的毒蛇,那些轻信谣言甚至传播谣言的人也需要反省,切莫一再被谣言欺骗了情感,误导了认知。

互联网从来就不是绝对的私人空间。帖文、博文、微言,看似“个人的”感受和表达,实则都是在公共信息平台上发布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麦克风”从一开始就带有公开、公共的性质。

互联网也从来不是纯粹的虚拟空间。它与现实社会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而且越来越紧密。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上的行为与现实社会的行为一样,必须受到社会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任何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都不会容忍谣言、谎言的肆意传播。现实世界也好,虚拟空间也罢,都有道德和法律的边界,每一个参与者都要担负道德和法律的责任。互联网给了我们“麦克风”,并没有允许我们“乱放风”。

抵制网络谣言系列评论之二

新华网评:谁该为网上谣言埋单

被网络谣言耍弄,这不是第一次。“后妈虐童”、“艾滋女事件”、“抢盐”风波……这些貌似悲情、正义的谣言,一次又一次把我们骗得够呛。

制谣传谣的行为必须承担道德和法律的责任,但谁是这个虚拟空间的责任主体,谁该为这个恶劣行为埋单?毫无疑问,制谣传谣者有责任,监管部门有责任,谣言滋生和传播的网站,当然也难脱干系。

近来,社会各界和广大网民对网上谣言频现表现出强烈愤慨,一致呼吁各方合力铲除这个社会公害,并不断追问为谣言滋生和传播提供平台的一些网站的社会责任。不久前,国信办网络新闻局负责人也明确指出,互联网企业和网站要加强信息发布管理,不得给谣言提供传播渠道,并表示要严惩制造和传播谣言的人员和网站。社会的呼吁和管理层的要求很明确,网上谣言泛滥,网站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