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小土匪:性爱的另一种诠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6:31:47


性爱的另一种诠释
  

        

 

  生命以最丰沛的律动在全身涌动,连左脚的无名指都在洋溢着、回馈着从未有过的快感和愉悦……

  

  只是光天化日下的一个拥抱,有爱,有性,有从未有过的一种全身心都为之亢奋的生命体验。

  

  在甜美的性梦中醒来,幽暗的光里我依稀看到柏拉图的身形,他在朝我笑,笑的似乎有点暧昧。

  

  幽暗的光里,开启了一道通衢,在人类心灵的荒漠中,是梦境让我和柏拉图有了一次邂逅?“精神恋爱”的教父片刻之间便消失了。

  

  我并没有系统的了解过柏拉图的理论,甚至没有仔细拜读过柏拉图的一本著作,只是道听途说在人云亦云中“认识”了柏拉图,在我的感知中还曾经试图排斥过他的学说。但是,理智告诉我,精神恋爱绝不等同于禁欲主义。当然,对于精神恋爱我们的解读和感悟肯定会有很大的不同(当朋友点击此篇博文时,可以当成是痴人说梦吧。这段文字的原标题是:一氏戏说柏拉图,文字游戏而已)。

  

  罗素认为:“柏拉图像一切神秘主义者一样,在他的信仰里也有一种确定性的核心,而这种确定性在本质上除了依靠一种生活方式而外,是无法与人相通的”(《西方哲学史 上卷》145页)。这种确定性的核心--一种生活方式,之所以无法与人相通,我想或许正是因为在个人的“生活方式”的构成成份中,属于个人的感性认知所占的比例太大了,人的阅历特别是经验性的体悟真的很难和别人分享。就像经验主义哲学不可能成为哲学的主流,但是,也有其存在的土壤吧。

 

  性爱是生命的一种愉悦,属于感性认知的范畴。性爱的感知似乎很难传递到人的理性认知的领域,正因为如此,在一般意义上看,哲学才会是“无性”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当我们试图用理性的认知去解读性爱时,性爱就只剩下赤裸裸的性而失去了爱和美,性爱的美就逃逸了(叔本华的《生存空虚说》或许可以作为一个例证)。就如同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给我们所带来的各种不同的愉悦、各种程度不同的愉悦或者与之相反的感受,更多的时候都是不可言表的一样。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的兴奋点和感觉阈限都会因人而不同,陶渊明在《饮酒》诗中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是一种非常形象、贴切的表述。文学在再现感性认知方面的优势,正在于文学可以利用自身的表现优势(诸如描写,以及比喻等修辞学意义上的手法),进而将不可言表的感受托付给联想和想象,让仁者去见“仁”,智者去见“智”。当然,哲学可是很难走进这片由“联想和想象”统治的领域。

  

  柏拉图的爱情学说所占据的哲学位置,在集大成的康德哲学体系里中,应该从属于康德哲学体系最薄弱的环节--判断力的批判(康德美学)。“洁身自好”的康德美学源于森林里的漫步,无功利正是康德美学的契机所在。问题的是康德并没有将“漫步的感受”写成散文,诉诸于我们的感官,而是将这种“漫步的感受”转化成了一种理性的哲思,表述为一种哲思的语体。

 

 



附注:
             柏拉图式精神恋爱


  

 

柏拉图式恋爱,也称为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图式的爱情有以下的意义:

 

1. 理想式的爱情观 (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2. 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

 

3. 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4. 在这世上有, 且仅有一个人, 对你(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 都有其完美的对象, 而且只有一个。

 

第一个意义最常被使用, 但其实是一个误解。不过既然大家都这样用, 也就算是另一个意义了。这误解来自于柏拉图的一个有名的著作"理想国"。该书探讨如何建构一个理想的国度, 因其或许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 故有人以此来诠释何谓柏拉图式的爱情。

 

第二个意义也经常被使用, 但基本上也是误解。这误解来自柏拉图的形上学, 他认为思想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我们看见的所谓的”真实世界”的东西反而不是真实的。

 

第三和第四个意义才真的是柏拉图的爱情观或两性观。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 在那里, 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 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 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词也来自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

 

  在他的理论中, 没有那一半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 男女是平等的。而且, 在观念世界的你(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她 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也正在寻找着 你/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