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狗剩打包微盘:【山西】东方彩塑艺术的瑰宝——双林寺彩塑【2011陕晋豫中原行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9:40:19

【山西】东方彩塑艺术的瑰宝——双林寺彩塑【2011陕晋豫中原行1

2012-02-05 20:07:32

浏览 477 次 | 评论 1 条

2011-6-19 星期日 (完)
D2 平遥-双林寺-灵石-静升

P1.双林寺彩塑——韦驮像



配乐:古筝曲目  《阿弥陀佛》
山西是我国明代寺庙造像保存最多的省份,平遥双林寺、隰县小西天、长治观音堂都是这一时期的。明代统治者起先是本着“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原则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所以寺庙造像的艺术特点明显有追溯唐、宋风格的痕迹。历史上从整体上对明代寺庙雕像的评价并不算很高,因为明代寺庙造像的造型虽真实,但大多缺乏神韵。然而,在这些寺庙造像中,有双林寺泥彩塑像这样的高水准作品,它们在形象塑造上打破了一般寺庙中的程式化样式,因此,双林寺的彩塑可以称得上是明代彩塑艺术之最,被专家称为“东方彩塑艺术的瑰宝"!

购买了门票进入双林寺,入寺之后,在正式进入寺庙之前的一个院子里面,供奉着一座千手观音佛像。根据我的观察,这座佛像并非明代时候雕刻的,它呈于院中,在风水日晒中依旧色泽明艳如新,并没有任何的保护,这明显就是现代的作品,供人祁福的。此时两个小孩子正在千手观音雕像前的坐垫上跪拜祁福,看得出来小哥哥非常的虔诚,跪在垫子上默默祈祷了很长的时间,小小的年纪就有如此的诚心,却是少见。


P2.朝拜的小兄妹





双林寺中有旅游队伍请的导游在做解说,我们也稍微蹭听了一下,只不过基本都是听完就忘记了。本文中很多专业的介绍,与导游介绍的内容非常近似,摘自网络上的一些资料。一进双林寺的山门,就能看到这四尊有如京剧武生亮相的金刚塑像,他们在殿外的风雨中已一动不动地站立了上百年,却依靠形体的前后转折、块面的高低起伏、线条的方圆交替,成就了中国彩绘泥塑中能看到力量、听到声音的传神之作。金刚、天王是佛教塑像中威猛刚毅、法力无边的代表,明代工匠凭借生活的观察和记忆,把一个个生动细腻的瞬间凝固。所以,双林寺的金刚和天王眼神似电,绝不放过百米内的任何一个角落;鼻翼张合,能够听到他们正在变得紧促的呼吸;甚至臂膀的青筋都根根暴起……雕塑中最难表现的腹部在这里却最富有表现力:这位天王的腹部在腰带的束缚下紧绷绷地鼓凸起来,似乎再稍一鼓气,腰带就会嘎然而断。站在他们面前,会强烈地感受到蕴含于泥胎中的一种生命、一种力量,似乎在不断滋长、积聚、膨胀,仿佛要撑破形体外壳的束缚而迸发爆裂。雕塑虽是无声的艺术,可我们却分明听得到四大金刚如雷的断喝!


P3. 四大金刚中的两尊




600年前的明代工匠,馈赠给我们的彩塑艺术经历了历史风雨依旧风韵不减。双林寺的10座殿宇,庇护着上千尊举世闻名的彩塑走过了明、清两代。山门口包括四大金刚在内的雕塑,虽然形态生动,但是很明显的,在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之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尤其在色泽方面已经十分逊色。在我的印象中,双林寺的彩塑,不应只是这样的,确实,那只是因为我还没有走进最精彩的殿堂。


对于一些较小的佛殿和普通的彩塑,我们匆匆看过,很快便走到了另外一个院子。在这个院子里面,一侧是菩萨殿,另外一侧是千佛殿,后来我便知道,这里便是双林寺彩塑艺术的最精华部分。透过成荫的绿树,“菩萨殿”三个字的木质牌匾,既让人感受到清新的盎然绿意,又似乎给这座几百年的艺术殿堂增添了几分神秘,让人迫不及待的想要推开菩萨殿牌匾下的那扇门......

P4. 菩萨殿的绿意





走进菩萨殿,殿门正中的便是这座精美的千手观音彩塑雕像。这尊千手观音,和众多的寺观彩塑造像一样,宝相庄严,端坐在莲花宝座上。不同的是,她的脸部肌理更加细腻润泽,和13双收放自如的手印加在一起,具有了更加妩媚的女性特征。千手观音五百年前涂抹的红唇直到今天仍然明艳如初,在她面前,那些现代的化妆品也都黯然失色,神奇啊,神奇!


P5. 菩萨殿的千手观音彩塑雕像(呃,为什么我没有拍到菩萨的莲花宝座?)





千手观音只是平遥双林寺2052尊明代彩塑当中的一个。走进菩萨殿,更让人叹为观止的并非如千手观音彩塑这样的主力大彩塑。明代彩塑大量汲取了绘画、戏剧等姊妹艺术的营养,在雕塑内容和形式上有了更多的突破。善于利用空间增加层次,是双林寺彩塑结构特点之一。双林寺几乎容纳了所有的雕塑手法:圆雕、浮雕、悬塑、壁塑……不拘一格,为我所用。从各殿内部空间来看,建筑本身体量不大,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小殿,同时考虑到礼佛之便,因此雕塑不可能在地面上占有太大面积,否则会感到拥挤。古代匠师采用多层壁塑法充分利用空间,表现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提要。在构图布局及塑造技巧方面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这些以具体故事情节组成的连环画式的壁塑和悬塑的人物造像多达千尊,高度在25厘米到50厘米不等;他们分五到六层,从地面沿墙壁而上,悬于半空,穿插于梁架斗拱之间,层次丰富,构图活泼,统一中又蕴含着变化。人物左顾右盼,上下呼应,前后相连,活动于建筑、山石之间,不仅构思绝妙,而且千人千面,各不相同。这种大型的彩塑群体,在历代的寺庙彩塑造像中是少有的,现存下来的也就是长治观音堂和隰县小西天,就连与双林寺在同一座城内的五代镇国寺彩塑,也没有双林寺这么大的场面。第一次看到如此规模庞大的悬空壁雕塑,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当时的感受:震撼!!

双林寺内其实是不让拍照的,禁止拍照的原因其实是出自对于文物的保护。这些彩塑之所以能几百年来保持如此的色泽,很主要的原因在于双林寺的殿内结构,这些彩塑基本上很少受到日晒,不受光,色彩才能很好的保存下来。由于殿内光线昏暗,游人拍摄的时候难免会开启闪光灯,就会造成对彩塑的破坏。但是,实际上,只要你不开闪光灯拍摄,是不会对塑像造成破坏的,因为不会有额外的光线进入。所以,如果您像我一样很想拍摄这些彩塑,那么请自觉地关闭散光灯。即便关了闪光灯,在寺庙内拍摄也是需要偷偷摸摸的,因为这是一个规定,工作人员不会去看你是否关闭了闪光灯,他只看你是否在拍摄。很多的游客挤在菩萨殿,我基本无法拍摄,等到一群人随着导游离开,我才偷偷摸摸的拍下了这几张。


P6.菩萨殿的墙壁悬雕彩塑(这张照片开启了闪光灯,确实很不应该,后来拍的就全部关闭了,在此表示十万分的抱歉,自责中.....)




说起来,此行我特地用我的18-135套头和阿芬换了一个18-105VR的套头,最主要也是为了拍摄双林寺的彩塑这样的场景。因为我的套头没有防抖功能,在室内拍摄静物很难。阿芬的这个套头果然好用,有了它,在双林寺里买拍摄成功率终于高了不少。不过,即便带有防抖,为了保证较高的成功率,我还将手肘尽量抵在各种可以帮助我稳定相机的地方,比如栏杆等。


P7.没有再开启闪光灯拍摄的彩塑,我发觉,开了闪光灯后拍到的东西完全失去了立体感,就像是壁画而非壁雕,只有这样完全不开闪光灯拍出来的,才有着雕塑特有的自然立体感。




P8. 菩萨殿中的某菩萨,端庄安祥地站在千手观音的旁边,只可惜,她认得我我不认得她,请菩萨降罪




工作人员很快发现了包括我在内的一两个人正在拍摄的游人,过来阻止,我们只好停下来。们往对面的另外一个殿——千佛殿走去,一边依依不舍的回望着这边的菩萨殿,大哥,您就不能让我多拍几张么,555......

在明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远离人群的石窟艺术逐渐被寺庙艺术所代替,也因而凝聚了世俗间的人气,以至于从题材到表现手法上都日趋世俗化、民间化。“攒眉怒目四金刚,龙女扶持大士旁,都是世间真实相,人物情态此中藏。”这就是对平遥双林寺彩塑的真实写照。在古代匠师手中,彩塑佛像不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冷冰冰的神,而是有情有性活生生的人。双林寺彩塑所表现出的生活真实及艺术魅力,是至今还能深深吸引我们的重要原因。

走进千佛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座位于正中的自在观音彩塑。自在观音一改佛教造像直立或打坐的程规,右腿曲蹲,左脚轻踏荷叶,重心落在左胯,右手微抬微翘,左手为支撑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出色地勾勒出观音流畅的线条和优美的身段,人们忘却了她“水月观音”本来的名字,亲切地称她“自在观音”。古代雕塑家既遵照了佛教的印相之规,又以特有的思想感情,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作品打破了佛门中的清规戒律,冲出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在作品中融入了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和人间世俗情感,充分反映了古代工匠在艺术上高深造诣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P9.双林寺千佛殿自在观音彩塑。可是,我到底是怎么搞的,自在观音的左腿我压根没有拍到阿,千手观音的莲花座丢了,自在观音的左腿没了,这都是因为我在拍摄的当时对于这些佛像的了解几乎是0,惭愧!




双林寺最出名的一尊彩塑,也是在此行出发前我唯一有所了解的一座塑像,就是韦驮像。明代彩塑似乎都深谙寓静于动的哲学和美学,因而创造出了双林寺千佛殿韦驮像这样的上乘之作。双林寺的韦驮像曾被专家学者誉为“全国韦驮之冠”,所有关于双林寺的宣传无一例外的将这尊韦驮像作为双林寺的标志!我何方方走到了这座雕像的面前,一边听着导游地解说词,一边静静地端详着韦驮的英姿。

韦驮是四大天王中南方增长天王身边的八个大将之一,是一位重要的护法神。双林寺的这尊韦驮像高1.6米,他身披甲胄,左手拿着一个金刚杵,右手握拳,昂首挺胸,成丁字步站立,十分威风。他的眉头紧锁,眼睛怒视前方,表现出刚正严明的性格,颇有一种儒将风范。作者对韦驮身上的甲胄和战袍的飘带处理得十分细腻,甲胄坚硬的质地和飘带的柔软产生了鲜明的对比。看韦驮像的构图,其身体重心基于左右,下肢潮前站立,从腰部开始,由头部带动整个上体躯干向右侧扭曲,这种扭曲程度,已极大地超出了人体生理所允许的限度,很像一节麻花,但人们从整体气势观看,这种违反人体解剖结构的姿态,不仅没有一点不舒服的感觉,相反却从这种艺术夸张变形之中,感到一种强大的力度和去势,这是由一条从头到尾贯穿于韦驮全身的s形曲线所表现出来的,这条曲线极富弹力和流动感,构成了韦驮身体动态的主轴线。加之韦驮身上的飘带萦绕飞舞,本身就是大的曲线,从视觉上也加强了动势。韦驮右臂握拳下垂,肘部向外部伸出,让人感觉肌肉紧张,充满力量。左臂抬起,同右臂形成对比(手部已残,原来似握金刚梏)。韦驮整个身躯外轮廊构成一个略带倾斜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由左手、右手肘部和足部三个突出点形成。由于这个锐角三角形的项点在下部并呈倾斜状态,给人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微妙的不平衡和不稳定感,因而也增加了这尊塑像的活力和行动感觉。

对韦驮像的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一种时间的节奏性和动作的连续性。韦驮腿部动作为正面站立,身体重心立于左腿,右腿放松微向外伸出,这种姿态是符合为佛站岗护法的特定身份的,但这样处理,一般极易被塑造得呆若木鸡。双林寺韦驮高明之处,就在于匠师不落俗套,打破了一般程式的限制,使韦驮上身向右扭曲,左臂抬起,似乎发现了捣乱不法的妖魔,正欲振臂大呼而击之,用上身的动作打破了下肢的静立呆板,形成了连续性的第二动作。而最为精彩的是韦驮眼神与头部方向的反向关系。按照人的自然生理动作,头部向侧面扭转时,眼珠总是转向同一方向,即头部向左侧扭转,眼睛必向左侧看,头向右侧扭转,眼珠也必然向右侧转动。这不但在方向上保持一致,而且在时间上也处于同一节奏。而韦驮眼珠位置的处理恰恰又打破了这种常规,其头部、身躯皆向右扭动,而眼睛却偏偏望着相反的左方!这样,在时间上就又增加了一个节奏。如果我们拭着模仿一下韦驮像的动作和眼神,就能体会到确实是神来之笔。我们纵观韦驮整个身姿,从下肢的稍息站立,到上肢的扭转和头部的扭动,在时间上形成了三个动作节奏,极大地增加了动作连续性——韦驮塑像的“不动之动”产生了。这一艺术真谛,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早有深切体会:“所谓运动,是从这一个姿态到另一个姿态的转变,……因为在移动视线的时候,发现这座雕像的各部分就是先后连续的时间内的姿态,所以我们的眼睛好像看见它的运动”。静态典型中所表现出的运动——不动之动,这也是韦驮像之所以取得生动气韵,达到传神效果,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此外,和双林寺中许多佛像一样,韦驮像的眼珠采用黑色琉璃球镶嵌而成,看起来炯炯有神,几可乱真。

P10.双林寺千佛殿韦驮像(全图请看P1)




P11.




千佛殿中,韦驮像吸引了大部分的眼球,但是如果仔细留意壁上悬雕,可以看到许多形态各异,形象丰富的人物造型。正如下图的这位善才童子,在诸多壁雕中就显得很出色,不仅外表圆润,表情祥和,而且全身上下的着色保存得非常完整,很难令人想象这竟是五六百年前的作品。

P12. 千佛殿的善才童子




P13. 这个貌似不是龙女,千佛殿里另外一位人物,靓丽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千佛殿五百菩萨分为六层,从地面直塑到屋顶,既合理地节省的占地面积,又增加了塑像的层次感,加之人物形象生动,衣纹飞扬飘舞,活脱脱一幅立体“朝元仙仗图”。满殿悬塑,千岩竟秀,万壑争流,层峰峻岭,峭险参差,迷雾祥云绕于其间,这种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空间形成了给人以真情实感的西方佛国世界,能使善男信女们产生神秘幽静的出世之感而顿生皈依之心,在这一点上,雕塑比壁画给人的艺术感染力更强。

P14. 千佛殿满壁悬雕




一群游人跟随导游前往下一个殿,我和方方终于等到他们散了,可以略拍几张。我由于刚才拍摄菩萨殿而错过了导游的解说词,千佛殿和菩萨殿的悬雕有异曲同工之妙,给我带来的震撼也是相同的,不过这个时候方方告诉我一个刚才导游介绍到的千佛殿的“秘密”。她把千佛殿的一扇门关上,对我说,“你看看这上面"。我抬头一看,大为震惊!每一个游客进入殿中,可以看到左右两侧墙壁上的满满的悬雕,但是却极少有人发觉到,在门上方的这一面墙壁上,也是满满的悬雕!而且这部分的悬雕,比起我们入门就可以看到的那些悬雕的色彩更加鲜艳和丰富,几百年来就几乎没有明显的褪色,依旧保持着当年的明艳色调,让人不得不惊叹!为了保护这些悬雕,寺庙都在雕像外作了栏杆,而且由于这个部分光线极弱,无法拍摄,只有看得份。而这个角落的悬雕之所以可以一直保持得如此完好,也和它所对应的隐蔽位置以及光线几乎无法抵达有直接的关系。我问方方说,难道菩萨殿里不也是这样吗?她说不是的,这部分的悬雕只有千佛殿才有,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走出千佛殿我们接着逛了一下其他的几个殿堂,双林寺中最出彩的菩萨殿和千佛殿看过后,其他的几个殿确实显得逊色。比如下面这尊雕塑,似乎是出自娘娘殿,任务的样貌和造型都相对比较呆板,没有特别之处。

P15




还有一些殿的雕像在几百年来由于光线的关系,已经受到严重的破损,下面这尊某个殿中的菩萨雕像,色泽已经非常淡,而身后的小菩萨雕塑大多已经面目全非。

P16




看完各个殿,似乎没有其他的看点,我心里依然记挂着千佛殿和菩萨殿的悬雕,想再回去多看几眼。这个时候,刚才的几个团队都已经参观完毕出了寺庙,有另外一个团队进入了寺庙,而JK却混在其中。我走过去跟JK聊了一下,她告诉我,这个导游的解说非常生动,想蹭听一次。于是我们两个跟着这个团队又走了一次各个殿。这个导游的解说果然不同凡响,不仅解说内容丰富,而且语调柔和自然,表达风趣幽默,听她解说感觉就像在讲述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可惜导游再优秀,听过的内容现如今也几乎忘光了,可是当我在网络上搜索双林寺的介绍的时候,看着这些介绍,却可以回想起当时那位导游的解说内容和相对应的雕像场景,这已经足见这位导游的功力,因为我一像听解说都是听完了就会100%忘记,甚至看了照片也不会记得自己到底拍的是什么。

双林寺彩塑题材是佛教内容,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宗教樊篱的限制和影响,但工匠们也力图冲破这种束缚,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倾注于作品之中。当初工匠们造像根据,一是佛教造像量度经,二是匠工们历代相传的粉本,三是其他寺庙的现成塑像,四是生活中的真人。人间社会的将军、武士、仕女和僧人等形象都可能被匠师们直接、间接塑入作品之中。至于供养人像,就是真人的写生,更要求匠师们有高超的塑造技巧。在双林寺彩塑人物中,佛性和塑性之间的关系得到统一和谐的处理,最为典型的要数十八罗汉,而我还依稀记得当时导游讲述十八罗汉时候的一些描述,可以将拍摄的部分塑像与解说对号入座。从大的方面讲,十八罗汉题材本身就是佛教内容,是所谓佛性;但由于罗汉地位低微,十分接近人间,工匠们反而对偏爱而倾注了更大的创作热情。在他们身上,突破了宗教的拘囿,更加注重了塑性的发挥,观之使人备感亲切,似曾相识。由于他们形象本身的典型性和丰富性,甚至被人们分别起了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中国式名字,如:“降龙”、“伏虎”、“多言”、“英俊”、“养生”、“迎宾”、“长眉”、“讲经”、“醉罗汉”、“哑罗汉”、“病罗汉”、“静罗汉”等等,而他们本来的佛名却反而鲜为人知,逐渐被人们所忘却。尽管有宗教题材的限制,但工匠们发挥自己丰富的想像力,在有限的特定空间内给他们安排了生动的戏剧性动作和表情,透出一种喧闹、幽默气氛,观之使人忍俊水禁,遐想联翩。例如,其中一尊罗汉,满脸通红,醉眼朦胧,人们称之为“醉罗汉”,根据他和旁边迎宾罗汉的表情动作,人们撰出这样的情节:醉罗汉不守清规戒律,喜欢偷喝洒喝。大家都按时听佛经讲经说法,而他却喝得酩酊大醉,姗姗来迟,一手还指着旁边也迟到的迎宾罗汉,仿佛正在为自己辩解。这里,古代匠师并没有把罗汉塑造成冷冰冰、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而把他们塑造成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十八罗汉身上显然塑性大于佛性,占了主导地位,因而他们的形象更加接近生活的真实,也就富有更大的艺术魅力,这大概是这些艺术神品之所以至今还吸引我们的重要原因之一。

取材真实,抒发个性是明代彩塑最为传神之笔。双林寺彩塑中有一组十八罗汉群雕。尽管有宗教教义的限制,但古代匠师们能够尽情发挥自己丰富的想像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在有限的特定空间内给罗汉群体安排了生动的戏剧动作和真实的心态表情,透出一种喧闹、幽默的气氛,观之使人忍俊不禁,遐想联翩。难怪世人分别给他们起了富有生活气息的中国名字:多言罗汉、哑罗汉、醉罗汉……他们本来的佛名反而被人遗忘;依据罗汉的表情和动作,人们又为他们附会出这样的故事情节:醉罗汉不守清规戒律,放荡不羁,喜欢偷酒痛饮。大家都按时听佛主讲经说法,唯独他却喝得酩酊大醉,姗姗来迟,一手还指着旁边的迎宾罗汉,仿佛正在为自己辩解。醉罗汉的照片因为光线问题并没有拍摄到,但是在记忆中却的确曾经看过和听过关于他的故事。


双林寺这两千多尊明代彩塑当中,不难看出它有几大特色。就是在塑造手法上的高度对比,有高与矮的对比,胖与瘦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等等,体现的非常明显。另外一个就是双林寺的高度的世俗化,比如说像我们这千佛殿里头的这些供养人。供养人实际上就是当时那些信徒们的形象,实有的形象,那就是可以说是真有其人。在这些人们当中,我们能看出来,这些塑像确确实实穿戴着明代的服装。


p17. 十八罗汉之一,不记得具体的名字




有些雕塑人物虽然盘腿静坐,仍能感受到他的内心活动。像这尊双唇紧闭、冷眼凝视的“哑罗汉”就是外静内动的经典作品。从表面看哑罗汉稳如泰山,但哑罗汉的腹部和眼睛却透露了他的秘密:大面积凸起的腹部圆浑而富有弹性,脸部肌肉紧张绷起,双唇紧闭,眉弓和眼睛强调凸凹关系,光影对比强烈,双目超过平常比例而圆睁瞪视,内部蕴含的力量和动势如火山爆发,全部从两眼喷泄而出……


P18. 十八罗汉之“哑罗汉"



P19. 十八罗汉之一




P20. 十八罗汉之一





最后碰到的这位导游,后来得知她是平遥非常著名的导游,而请她解说的这个团队是某机关单位的大牌领导们,哈哈,原来我们跟着沾了光。听完十八罗汉的故事,JK继续跟着导游走,我回到菩萨殿和千佛殿,再次拍摄令人震撼之致的满壁悬雕。这些彩雕小中见大,主从有致,双林寺彩塑体量一般都不太大,最大的金刚也不过三米左右,各殿中除几尊主要的佛像之外,一般的菩萨仅有五十公分左右。但体量上的某种不足为精湛的技艺、众多的数量、巧妙的结构布局所弥补,能够小中见大,显示出雄伟气势。依稀记得导游说过,这些雕像的面部和衣袖都有一定的角度朝向,并不是垂直站立,这个安排也是让这些雕塑几百年来保持完美色彩的原因之一,这使得雕像最重要的部分不会完全朝向光线抵达的位置。

P21.双林寺最令人震撼的满壁悬雕



P22




令人惊叹的是,这几千尊的小菩萨,居然无一相同,各有各的样貌、表情、衣着、头饰和职责,明代工匠们手中的雕笔已然出神入化,达到了“于细微处见功底、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境界。
P23.




P24




参观完精美绝伦的东方艺术瑰宝——双林寺彩塑,凭要之行可谓圆满落幕。用了整整一天半的时间参观的平遥古城和镇国寺,远不如这两个小时的双林寺彩塑带给我们的震撼。如果说,平遥古城确实不值得一去,那么给自己一个来平遥的理由,那就是双林寺这座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殿堂,不愧为东方彩塑艺术的瑰宝。

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双林寺,坐来时的电瓶车回平遥,司机老大有些抱怨我们逗留时间太长,要求加钱,但是这个是“合同”之外的要求,我们自然不会答应。车子把我们送到平遥火车站,在车站购买车票前往灵石。其实如果按照线路顺序,我们应该选择先到张壁古堡后到王家大院,如果去张壁的话应该在介休下车,但是我们选择先去王家大院后去张壁古堡,主要是考虑到两个景点的开门关门时间和各自的最佳观赏时间。买到了下午17:52到灵石的火车,而火车误点到18:20才开车,终于在傍晚时分抵达灵石。一出车站便有很多的车子前来询问要不要去静升县,我们很快找到一部面包车前往静升。著名的王家大院就在这里,而很多人到王家大院来都选择住在介休,实际上王家大院距离灵石近些,而具体位置就在静升县,所以其实直接到静升住才是最佳选择。在静升,我们住进了提前预订好的网友推荐的一家家庭旅馆,静升镇文昌宫东街李建光家,20元/人,就在王家大院的附近。这里果然是一个绝好的去处,小小的院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房间干净宽敞,每层楼有公共的洗澡间,价格还如此实惠,大家都十分满意。夜晚在附近找了个小餐馆吃饭,原来山西这边做菜也习惯加辣椒,让他们不要加辣得还说不会做,结果有一个菜退回重新炒,只是按照我们的方法干炒不加辣椒,味道却十分不错。李建光家住宿十分舒服,我们早早就收拾好一切,迫不及待的与周公相会,不知道梦中可会看见大名鼎鼎的王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