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黄金手镯:使命的召唤——郑成功及其事业 / 醉罢君山 / 第12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8:37:22
使命的召唤——郑成功及其事业共48页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8-12-29 09:14  
  (使命的召唤-35)
  
  在金声桓反清之后的三个月,即1648年四月(此清历,明历为闰三月),两广提督李成栋也宣布反清归明。李成栋这个人,是个屠夫、刽子手,他曾是李自成的部将,后投降清廷,充当清廷打手,是“嘉定三屠”这一骇人听闻屠城事件的主要责任人,在剿杀隆武帝与绍武帝更是充当急先锋的角色。李成栋与金声桓一样,自认为为清廷立下卓著功勋,在攻占广东后,他自认为朝廷将授他两广总督之职,不想清廷却将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授予所信任的辽东汉人佟养甲,这令李成栋怀恨在心。李成栋之所以最终反清归明,还与他心爱的一个女人有关,这个人是他的爱妾赵氏,赵夫人到广州后,力劝李成栋反正,迎回永历帝,李成栋举棋不定,赵夫人为了让李成栋下定决心,采取极端的尸谏,她结束自己生命,临死之前,以血代墨留下一封书信,赵夫人的死,令李成栋深深被震憾了,使他原本麻木冷漠的内心涌出一股血性之气,最终毅然起兵,加入到反清的行列,这在当时,无疑是爆炸性的一个事件。
  福建、江西、广东均掀起一波反清浪潮,郑成功审时度势,准备主动出击。
  
  郑成功的实力仍然不够强大,所以他将进攻的矛头指向安平西部的同安县,这里的清军守备力量比较弱,攻占同安也可以保证安平基地的安全。1648年四月十日,同安战役打响,郑成功率林习山(这是郑芝龙的老部将,在平海盗以及与荷兰人的料罗湾海战均有出色表现)、甘辉等将领,从水路、陆路两个方向出击,兵临同安城外。清军出城迎战,清军除了骑兵、步兵之外,还包括了人数不少的乡勇。
  同安城外的战斗,表现最突出的是刚刚投奔郑成功不久的甘辉,他作战勇猛,胆气过人,在战斗中,同安守备王廷被甘辉所斩杀,清军伤亡过半,只得退入城中。由于同安城的城垣低矮,而且地形平坦,无险可守,所以清军副将廉彪、知县张效龄弃城而逃。第二天,郑成功的军队兵不血刃占领同安城。
  这次战役规模不大,不过对于郑成功来说,意义不小。与前一年的泉州战役不同,这次郑成功是独立作战,这一年他也只有二十四岁,独立指挥对于磨炼他的军事才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使他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一些郑芝龙的部将又陆续归集到了郑成功的麾下,其中有林察等人。
  林察曾是郑芝龙的部下,海军将领,在郑芝龙降清之后,郑氏集团许多旧将都投降清军,但林察拒绝投降,他南下广东,拥立绍武帝,但不久绍武帝与永历帝两个政权兵戈相见,爆发内战,林察率海军击败了永历军队,但不仅后由于李成栋率清军入广东,绍武政权覆灭,林察四处辗转,回到福建。郑成功发动同安战役取得胜利后,林察前来投靠,并向郑成功详述永历政权的情况。
  此时李成栋在反正之后,控制了广东,并将永历帝从广西迎回到广东肇庆,广东成为反清的大后方,永历帝在南明的合法政权得到承认,在这样的背景下,郑成功决定放弃使用隆武年号,改奉永历年号,并派人前往肇庆,上表称贺,表示认可永历政权的领导地位,并且率领一部分战船,抵达福建南部的铜山岛,准备等候永历帝的圣旨,以便与永历政权的其他军事力量通力合作,共图恢复大业。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8-12-30 11:42  
  (使命的召唤-36)
  
  此时,福建中北部的抗清运动遭到清政府的血腥弹压。
  鲁监国与郑彩的军队,包括各路自发兴起的义军曾一度控制了福建的中北部地区,在形势大好的情形下,两个因素导致了收复福建军事行动的失败。
  第一个因素,是南明政权中无法克服的毛病,就是内部的争斗与倾轧。来自鲁监国集团的熊汝霖与郑遵谦与郑彩之间矛盾重重,在1648年初,郑彩先后除掉熊汝霖与郑遵谦,这使得鲁监国与郑彩之间的合作出现了巨大的裂痕,同时,收复福宁州的功臣刘中藻与郑彩也是矛盾很深,这些内部的争斗破坏了抗清力量的团结,内耗使得清军得以各个击破中北部的南明力量。
  第二个因素,是清军大举增兵,礼部尚书陈泰被任命为靖南将军,统兵大举进入福建,同时,浙闽总督陈锦也派兵从浙江入福建,到四月清军援军主力进入福州,之后几个月内,鲁监国政权控制下的福建中北部绝大多数县城,均落入清军之手。
  
  七月,由于闽中、闽北等地义军多被清军击败,清军将领佟鼐、李率泰、陈锦率军南下,直扑同安。
  留守同安的郑军出城与清军会战,但寡不敌众,郑军将领邱缙身中五箭,身负重伤,军队被迫撤回同安城内,但是同安城的防御工事很是脆弱。由于郑成功已率主力到铜山岛,同安城守军没有外援,只得死守,郑军的战斗非常顽强,使得清军屡屡受挫,攻城战持续了一个多月,到八月中旬,同安城终于被攻破。
  郑军守将邱缙、林壮猷、金作裕均投入与清军的巷战之中,力战而死,担任同安知县叶翼云等人被俘,拒绝投降,从容赴死。
  这次同安保卫战,郑军表现出极为英勇的大无畏精神,令清军伤亡极大,清军主将佟鼐恼羞成怒,下令屠城,致使同安城内屋舍一空,血满沟渠。
  由于同安距郑成功所驻的铜山岛距离很远,加之清军的封锁,直到八月份,郑成功方才得知同安城被围攻的消息,他大惊失色,当即命令海军返援,可不巧的是,海上狂风巨浪,迫使船队整整花了五天的时间,才抵达金门岛,此时已经传来同安失守、全城遭屠的消息,郑成功在金门岛遥祭英灵,失声痛哭,全体将士,无不动容。
  
  同安陷落后,郑成功将军队带回铜山岛,一部分驻于镇海。铜山岛位于福建的南部,离广东较近,可见此时的郑成功希望与永历政权联合作战,共同推进抗清事业。
  可能在这个时间段,施郎、施天福、洪习山、黄廷等闽籍将领从广东投奔到郑成功麾下。
  施郎曾追随黄道周入江西,由于他的军事建议得不到黄道周的认同,他便擅自脱队返回福建,在郑芝龙降清后,施郎也随即投降清军,并与其他郑军将领跟随李成栋入广东与南明军队作战。李成栋对这些郑军旧将怀有很深的偏见,除了施郎外,其他郑家旧将如施福、洪习山、黄廷等人,均被李成栋所打压。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8-12-31 11:45  谢谢诸位.
  在下是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这段非凡的历史,不过关注度仍然不高,虽然如此,余还是将不遗余力地把这些史料梳理清楚.
  云水谣君说到赫连的南明痛史,我便去翻了一下,南明这段历史之所以不同人写起来有时差异很大,在于史料本身的差异就非常之大.比如我举个例子,郑成功在夺取厦门岛之后,有些史料称郑彩就把军队交付郑成功,另一些史料称郑彩与郑成功开战,但是战败,只好漂泊海上.类似于这种矛盾的地方很多,作为作者,只能选择一种自认为比较合理的来写.类似这些相互矛盾的地方多得不可胜数.
  新的一年快到来,向所有关心支持的朋友问好:)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8-12-31 11:46  
  (使命的召唤-37)
  
  在李成栋反清归明、迎回永历帝之后,大力排斥郑军旧将,上书要求将施福、施郎、林习山等福建籍将领遣返回福建。当施郎部经潮州准备返回福建时,占据潮州的李成栋部将郝尚久企图加害施郎,将这支福建军队一网打尽。
  施郎得知此事后,急忙率领所部士兵逃到饶平,郝尚久率军追击,施郎且战且退,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突围,终于摆脱郝尚久的追击,施郎的两位从弟都在撤退途中死去,施郎率所部投奔郑成功,郑成功授予他左先锋镇的镇将军职。
  李成栋、郝尚久对郑军旧将的迫害,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为日后郑成功与郝尚久兵戎相见,埋下了祸根。
  
  施郎确实是一员非常优秀的将领,他的到来,给郑军带来了军事训练上的革新,他深谙兵法,犹其在海战上他有一套独特的阵法,后来郑军海军中的楼橹、旗帜、伍阵相离之法,多是施郎所创置。
  除施郎外,施福、林习山、黄廷等人也陆续返回福建,并投奔到郑成功麾下,这不仅壮大了郑成功的军事力量,更重要的是,使郑军拥有一批富有作战经验的将领与士兵,战斗力得到大大的提升。
  郑成功移师铜山岛,可能还有一个目的,这一年福建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郑成功不得不与郑彩联手,组织大批的船只前往广东购买粮食,同时也在铜山附近的诏安募兵征饷。郑成功在诏安征粮饷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诏安人林日灼等人鼓动当地人拒绝交粮饷,武装对抗,结果郑成功不得不动用军队,派甘辉率军镇压林日灼等人的骚乱。
  
  在郑成功陷入粮荒的困境中时,全国的抗清形势再次发生大逆转。
  1649年初(永历三年),南明中兴的希望,三大军事力量金声桓、何腾蛟、李成栋相续败亡,中兴的希望泡沫破灭。
  江西在金声桓反清归明后,曾有一度成为全国的抗清中心,金声桓在1648年的三月对江西南部的赣州发动进攻,但是赣州战役却进展缓慢,经过两个多月的围攻,仍然未能攻克赣州。此时清廷以谭泰为征南大将军,大举增兵江西,并开始进攻南昌。金声桓被迫放弃赣州之战,退保南昌,到次年(1649年)正月,南昌终于被清军攻破,金声桓自杀身亡。
  中国人都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但在南明内部,这个浅显的道理一再被争权夺利的官僚们所忽视。在金声恒被围困南昌期间,无论是南方的李成栋还是西面的何腾胶,都没有给予有力的支援。李成栋并不急于救援南昌城,而是在九月份对江西赣州发动进攻,然而这次浩大的攻势却意外地被坚强的赣州守军所遏制,南明军队损失了一万多人,李成栋心灰意冷地返回广州。次年二月,李成栋对赣州发动第二次进攻,赣州的清军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李成栋军大败,而他本人也在渡河过程中意外落水丧命。
  几乎与金声桓、李成栋败亡的同时,永历政权下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何腾蛟意外失手。金声桓与李成栋的相续反正,给了南明的复兴一个难逢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南明军队乘机反扑,占领了湖南绝大部分地区,然而南明内斗的故事却一再重演,致使军队内部一片混乱,清军渔翁得利,济尔哈朗迅速进逼何腾蛟所在的湘潭,当时何腾蛟想召回逃亡的南明军队,手上根本没有军队,因此被清军所俘虏,他拒绝投降,最终被清军处死。
  南明复兴的事业,又从高潮跌落低谷。
  
  -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1-01 19:18  
  (使命的召唤-38)
  
  二、潮州之战
  
  金声桓、何腾蛟、李成栋之死,使清军再次主导江西、湖南、广东等战场上的主动权。在福建,到了1649年,鲁监国军队以及闽北义军在清军的反扑下,所占领的据点基本上又重新沦陷,鲁监国不得不将从福建又撤回到浙东。
  随着鲁监国撤离福建,先前与拥护鲁王的郑彩,又与郑成功、郑鸿逵等人加强了联系,虽然郑氏集团内部仍然三足鼎立的状态,但是严峻的局势使他们三人必须通力协作,才能确保度过难关。
  占据厦门岛郑彩的实力仍然最强大,但他也慷慨地把厦门岛作为郑成功的后方储备基地,郑成功可以自由出入岛屿,并且将他的粮食与军饷储存于此。郑鸿逵则将势力打入到广东的揭阳,粤东是一个产粮基地,郑鸿逵进入揭阳,为日后郑成功在粤东的发展也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
  李成栋在广东的反清归明,虽然不久便败亡,但是郑军旧将却因此纷纷投奔到郑成功之下,所以在全国抗清再次陷入低谷时,郑成功的军事力量却悄然崛起。
  
  1649年(永历三年,顺治六年)九月,随着郑成功的力量逐渐强大,镇守漳浦县的清军副将王起俸决心反清归明,投奔郑成功。
  王起俸派人秘密与郑成功联络,并约定日期,里应外合,夺取漳浦。郑成功派遣海军战船停泊在漳浦以东三十里处的龟镇港,准备到时突袭县城,然而这个密谋不慎泄露,王起俸被迫率几名亲信逃离漳浦到龟镇港,后随同郑军战船抵达铜山。
  虽然这次夺取漳浦的计划落空,但是王起俸的到来对郑成功来说,仍然意义非凡,因为王起俸是一位善于骑射的将领,郑军在海军上实力强大,但在陆战中对清军骑兵劣势明显,王起俸的到来,负责起郑军骑射的训练,他深在郑军在陆战中对付清骑兵的劣势,所以十分强调在战斗中格杀对方的马匹,割下敌军马耳者,与斩获敌人首级同功,这使得郑军对抗骑兵的训练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郑成功起兵三年,力量有所扩大,但是他仍然缺乏一个稳固的基地,他的基地主要是在福建南部的小岛以及沿海的一些地盘,发展空间相当有限。对他来说,最好的战略就是背靠广东这个南明基地,夺取与广东相邻的诏安、云霄等县城。
  
  十月,郑成功开始了夺取云霄县的军事行动,他在舰队驶进云霄港,并于十日在一个名为白塔的地点登陆,郑军分三路出击:左路兵团包括左先锋施郎、援剿左镇黄廷、前冲镇阮引、正兵营卢爵;右路兵团包括右先锋杨才、援剿右镇黄山、后冲镇周瑞、左冲镇林义、右冲镇洪习山;中军由郑成功亲自督师,包括戎旗中军康明、中冲镇柯宸枢、亲丁镇张进。
  云霄县的清军在云霄守备张国柱的率领下,在离城五里处列阵与郑军对垒,共计有一千多人,但是经过严格训练后战术能力大为提升的郑军显然占据上风。
  施郎率领的左路兵团率先对清军发起进攻,经过数小时的交锋后,郑军的右路兵团在杨才的率领下,开始发起第二波的进攻,清军顿时阵脚大乱。左先锋镇的副将是施郎的弟弟施显,他见清军开始溃败,大呼一声,跃马提刀,勇闯清军阵营,与清军主将张国柱遇个正着,两人在马上一阵厮杀,结果张国柱被施显斩于马下。施郎手下的随从洪羽与施显的哨官黄安也在战场上奋力搏杀,杀死清军多人,得到郑成功的通报表扬。
  主将之死使得清军兵败如山倒,退入云霄城内。郑成功开始指挥攻城,但是清军另一位将领姚国泰表现得非常顽强,给郑军造成不少麻烦。不过在林义、柯宸枢等人的强攻下,郑军终于在城的西北角打开一个缺口,当郑军大量涌入城内时,姚国泰再也无法坚守这座县城,他在战斗中受了重伤,奄奄一息。郑成功对姚国泰的忠勇表现赞赏不已,他派了最好的医生救活了姚国泰,并且最终感动姚国泰,使之最后投诚。姚国泰也是一位精于骑射的将领,他的归降对于郑成功急需精通骑兵的人才有着很大的作用。
  
  在攻占云霄之后,诏安成为郑成功的下一个目标,只要打通了诏安,就可以打通前往广东的陆上通道。
  诏安的清军防卫力量并不是很强大,但是最令郑成功担心的是来自漳州府城的清军可能随时会增援诏安,所以他在漳州前往诏安所必经的盘陀岭组织了一条防线,盘陀岭地形险峻,是打援的一个有利战场。郑成功留下攻克云霄时立下战功的中冲镇柯宸枢以及援剿左镇黄廷、右冲镇洪习山负责盘陀岭的安全。
  在布置盘陀岭防御线后,郑成功开始向诏安挺进,果然,漳州的清军迅速南下支援诏安,在盘陀岭遇到了郑军的抵抗。虽然盘陀岭的郑军守卫力量早有准备,但清军的运气实在太好了。在抵达盘陀岭之后,正好逢浓雾,郑军分左、右两路防守盘陀岭,按原定计划,一旦其一路防御遭到攻击,另一路可以救援策应。但是浓厚帮了清军的大忙,清军在大炮的支援下,先进攻右翼防线(由黄廷、洪习山指挥),由于浓雾的影响,左翼的柯宸枢无法策应。在清军的猛攻下,右翼的防线被突破,黄廷、洪习山被迫后撤,这样一来,由柯宸枢所防守的左翼便成孤军之势。清军集中优势兵力进攻柯宸枢,虽然郑军英勇反击,但是最终还是寡不敌众,防线失守,柯宸枢本人也战死沙场。
  柯宸枢之死,对郑成功是一大损失,郑成功一直认为柯宸枢是一位“沉毅有谋”的将领,希望他可以辅助自己完成抗清的事业,不想却出师未捷身先死,徒使英雄泪沾巾。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18569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