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龙怪客2017:自卑情结优越情结与病态批评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7:44:27

这种病态的人格(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呢?心理学上不少大师都对这一问题进行过研究,其中以阿德勒对自卑情结和优越情结的研究最为著名。 

心 理学上的“情结”(Complex)指心理固结,即某种特定的心态、行为被锁定在人格(或性格)中。自卑情结指对自身的弱点或缺陷产生病态的夸大,以及由 此产生的不可改变的、没有希望的感觉或想法。有这种自卑情结的人,往往是生活中的失意者,即从过高地看重自己, 转入现实生活中的无能、失意、或不如意以 及自信心的低落, 自卑自怨。正常人往往倒下了爬起来,分析现实和困难,一步一步地去克服困难而战胜困难。而有严重自卑情结人此时也会怨天尤人,觉得生不 逢时,老是强调客观环境的因素,避而不谈自身主观原因。 

人是不可能总是生活在自卑自怨之中,要么得抑郁症(Depression), 要么疯掉,即精神分裂(Schizophrenia)。人的心理上有补偿机制(Compensation), 用来克服现存的或想象的自身的不足或弱点。 但是,有自卑情结的人往往是采用过渡补偿机制(Over Compensation),即产生出表现出一种具有假象的优越感、喜欢玩弄权利与和操纵他人, 用以掩盖内心的自卑、焦虑和不安全感。由自卑情结转入优越情节的人往往容易发怒。这种发怒或愤怒可能只是表面现象,其真正的情况是内心强烈的不安全感和焦 虑感。另外,这种发怒可能是用来操纵、控制他人、威逼他人,以显示自己的强大及对他人的控制权利。 

由自卑情结转入优越情结的人往往是 病态的批评家。他喜欢看负面和批评、挑剔别人。心理学上有个概念:Half bottle full, and half bottle empty,即 当有半瓶水,对生活有积极正面进取态度的人,往往看见瓶中仍有半瓶水;对生活看法负面的人,往往看见瓶中一半是空的。如果妻子做了顿很好的饭菜,这种人还 是会说盐多放了,或者调料少放了点。如果孩子得了90分,他不去表扬孩子,而会问怎么会丢了那10分。别人发个言或写篇文章,他会说这文章无用或别人浅 薄。别人穿件新衣服, 他会说色调款式不好。别人有点成就, 他会去诋毁他人。这种人往往是眼高手低、缺乏实际生活中的应付能力。病态批评家往往表面上显 得自信心十足,但实际情况相反。他最喜欢夸夸其谈,好像天上的一半和地上的所有他都知道。他喜欢高调高论空谈,但谈的内容却经不起理性的分析和实质的推 敲。 

病态批评家往往人际关系很差(Poor Social Skills),与人打交道常常是表面的和虚浮的 (Superficial)。他很少有知心朋友。他可能喜欢上网Internet去聊天室聊天高论。因为在聊天室不用面对面,他尽可能去发挥他自己的想象 力,去高论,去批评。他或许能赢得一些网友和崇拜者而满足其虚荣心和虚幻的优越情结。 

研究证明, 病态批评家的实际生活往往是一团 糟,他多半是生活中的失意者。他不仅自己生活不愉快,也让他身边的人感觉得难受(Miserable)。因为自己生活得不如意,他也不愿意看见他人生活得 如意。他的嫉妒(Jealousy)心理很强,因而也喜欢贬低他人。他不能忍受他人的优秀,也不懂得对他人错误、缺点的宽容。 

有这种 病态心理的人,最好的办法是去接受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在这过程中,检查自己的自卑情结,批评苛求的态度,易怒的原因,焦虑感和不安全感,以及妒忌 心, 从而重建做人的自信,学习人际交流的技巧,调整心态,以活得愉快一些,正面一些,积极一些。事实上,病态批评家因有假象的优越情结的外壳,他或许会 认为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工作者比他还蠢(Stupid),因而会拒绝接受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






 嫉妒本指与他人比较时,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由于它不完全是理性的产物,一般深沉在性格的深层结构中,极大地影响着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所以,这里将它划归不良的性格因素予以讨论。

   嫉妒的特点有三:第一,嫉妒虽系自我与他人比较而产生,其必涉及第三者对某人的态度;第二,地位相等、年龄相仿、程度相同的人之间最可能发生嫉妒;第 三,是否出现嫉妒心理还与个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修养有关。嫉妒常表现为贬低他人或他人成就,以此来弥补自己认为损失了的那些东西。


   正如黑格尔一语道破其本质:“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人相齐。”心理卫生学认为,嫉妒 是一种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嫉妒者整天沉浸在痛苦之中,心情沮丧、精神萎靡,容不得别人一点,人际关系不和,结果必然是学习、工作效率下降,妨碍 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巴尔扎克在谈到嫉妒的危害时指出:“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


   少年儿童时期易产生嫉妒心,因为该时期自尊心特别强,追求个人在同伴中的威信和荣誉的欲望强烈,并且自我意识和与同伴的攀比意识非常敏感。孩子生活在幼 儿园、中小学这些群体之中,由于种种原因,如老师、社会、家长、同学之间的自我感受有着明显的竞争性,因此,总有一部分人对同学的进步不是抱积极的态度, 而是“眼红”,仿佛自己被贬低、蒙受了损失、遭到了打击,以致疏远对方,冷嘲热讽,诽谤中伤……很不利于孩子将来的成长。



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
嫉妒的心理学概念

  嫉妒俗称为“红眼病、吃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等等。嫉妒就内心感受来讲前期依次表现为由攀比到失望的压力感;中期则表现为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折感;后期则表现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发泄行为。




  《心理学大辞典》中说:“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但这个概念中存在两点错误:一是认为嫉妒来源于发现自己不如别人;二是将嫉妒定义为一种情绪。首先,我们可发现很多嫉妒并不是来源于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比如我们日常所见的很多所谓上级对下级的打压、还有历史上如“戴维以会长身份阻止法拉第加入英国皇家学会”的故事等等都显然是嫉妒心理引起的,但又绝不仅仅是嫉妒者发现自己某方面都不如对方引起的。其次,“羞愧、愤怒、怨恨”等情绪只能是嫉妒的表现,此定义则将嫉妒引致的嫉妒者对被嫉妒人的偏见认知、嫉妒者争强好胜的欲望等心理现象都排斥在外,若仅以此类情绪概括嫉妒现象则就难以表现其心理实质,而以既具有暂时性、又具有稳定性,且包含由嫉妒导致的各种认识认知、情绪情感、意识愿望等在内相应的“心理状态”来定义概括将更为准确







忌妒  对他人的优秀表示仇恨。(也作"嫉妒",两者可以互换)
  忌妒是一种微妙的情感,强烈而又隐蔽,自己对自己也不愿意承认,却又时不时地表现出来。忌妒很伤人,很降低人,使自己变蠢变得可笑、可悲、可厌。一个人越是掩饰自己的忌妒,就越容易被别人觉察出来。忌妒是弱者的激情,因为他除了忌妒还是忌妒,做不出什么能使自己感到自豪,使自己的心理变得平衡的事。强者以理智以道德以大局为重的心胸把握自己、克服自己,以竞争心进取心改造和取代忌妒心,用光明的奋斗驱散忌妒的阴影。弱者以冠冕堂皇、滔滔不绝、气急败坏的说词掩盖自己的报复心、恶毒心、败坏心。诽谤和中伤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渐渐的他们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要做什么,而是为了不让别人做事。不是为了自己要做出成绩,而是为了不叫别人做出成绩。据说在南亚流行着这样一个故事:上帝告诉某人,上帝可以满足他的要求,赐给他所要求的任何一样东西。条件是:给他的邻人双倍的同样的东西。这个某人想了一想,说:“神圣的上帝呀,请挖掉我的一颗眼珠吧!”












◇嫉妒是建立在他人幸福之上的一种痛苦。人们嫉妒的往往不是陌生人的飞黄腾达,而是身边人的飞黄腾达。

 

    许多心理学家分析,嫉妒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一种企图缩小和消除差距、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心理防御反应,是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使自己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企图排除乃至破坏别人优越状态的激烈的情感活动。

    说嫉妒是一种非理性的自我防御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把自己的失败和错误归结于他人

    即把嫉妒表现为“借题发挥”、将失败归结于他人,而不是从自身寻找原因,产生埋怨他人的心理。运用这种防御机制,可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消除焦虑。

    2.合理化作用

    即通过歪曲现实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合理化不是欺骗,而是他本人相信这是真的,运用这一机制能使自己得到心理平衡。当面对他人比自己优秀的情况时采用合理化防御机制,就表现为嫉妒,认为别人的成功或比自己优秀是非正常的,是运用不合理手段得来的。

    下面这个小故事就是对嫉妒心理的诠释。

    雨伞和雨衣是一对好朋友。一到下雨天,雨伞就得到主人的重用,因此,它过得很快活。可好景不长,雨衣得到了重用,雨伞感到非常失落,对雨衣的态度很快由羡慕变成了妒忌。一天,雨衣刚工作完,就舒舒服服地躺在一边睡起觉来。雨伞觉得这是个大好的机会,于是就来到雨衣旁,用伞头把雨衣扎了个大洞。干完了这一切,它满意地回到了角落。

    又是一个雨天,主人把雨衣拿出来,发现有个破洞很心疼。他于是就用剪刀,从雨伞上剪下来一块布,缝在雨衣上。因为主人的手巧,补丁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花,雨衣比以前更漂亮了,而雨伞却被丢在了垃圾箱中哭泣。








    妒忌者的痛苦比任何痛苦都大,因为他们既要为自己的不幸而痛苦,又要为别人的幸福而痛苦。因此,嫉妒者要及早消除自己的嫉妒心理。

    首先,要开阔自己的心胸,把眼光放远一些,不要过分计较得失,不要把荣誉看得太重,要学会警告自己,千万不要掉进嫉妒的陷阱,使自己从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挣脱嫉妒羁绊,潇洒地面对生活。

    其次,克服嫉妒心理也要从消除虚荣心做起。虚荣心是嫉妒产生的重要根源,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对于嫉妒心理严重的人来说,他们往往太要面子,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这正是一种虚荣,所以克服一分虚荣心就少一分嫉妒。嫉妒心一经产生,就要立即把它打消,以免其作祟。要靠积极进取,使生活充实起来,靠提高自己来消灭嫉妒。

    再次,当嫉妒心理萌发,或是有一定表现时,要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找出自已和他人之间的差距和问题,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当认清了自己后,再重新认识别人,自然也就能够有所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