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润发的替身演员照片:母亲1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9:36:58
我的母亲
○胡适
选自《一世珍藏的130篇散文》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地。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所以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
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意儿了。
我在这九年(1895——1904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下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有一次我们村里“当朋”(八都凡五村,称为“五朋”,每年一村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朋”)。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里学习吹笙或吹笛。族里长辈反对,说我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于是我失掉了这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30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还不知道。至于学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毀了。
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睛,不知道擦进了什么细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眼病。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家中财政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大哥从小就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就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就拿出去押。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她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骂相打的事。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她们对我母亲闹气时,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这一套,后来也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旁人听。我母亲只装做不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子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先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时候,我总听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房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不多一会,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开了房门,她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我母亲慢慢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儿,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来闹气的人。奇怪得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二、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闯荡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
怀念母亲(散文)
■ 晴川
春雨潇潇,毌亲坟头,.草木萋萋。献上一束洁白的鲜花:“妈妈,儿子回来看您来了”,春风拂过树梢,我听见妈妈的声音:“孩子,累了吧,快坐下,让妈看看你”。
母亲您三十三岁生下我。您的眼睛就是我的太阳和月亮,曰夜照耀我健康成长。我五岁那年,家中断粮了,但我却还在哭闹着要吃饭,当掀开饭甑盖,空荡荡的饭甑里一粒饭也沒有,我悲从中耒放声大哭,仰面朝天从高凳上摔下地来,您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您那深沉的目光和那涌泉般的泪水,从此深深地印在我的心头。父亲久病,家里超支,生产队不肯给粮食。毌亲把从米瓮底扫起的一把米熬成一碗稀粥捧到我面前,轻轻地说:“孩子,快吃吧,吃了好去上学,妈就是讨饭也要让你上完学,直到大学毕业”。我推不开您的手,低下头和着潸潸的泪水喝下了这碗热腾腾的稀粥。我的血液中开始奔湧着毌亲温暧的慈爱和灼热的期盼,胸中燃起了与命运抗争的烈火.。然而命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幸的时代,时代的不幸,大学梦离我远去。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我苦苦耕耘了十多个年头。目睹许多伙伴一个个展翅高飞,而我依然故我僻处一隅。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您对我说:“孩子,別怕,好人会有好报的。你出头的日子很快会到来”。
.您六十多岁了,还翻山越岭到好几座名山古剎烧香敬神。在神座前膜拜时许下的第一个心愿就是:保佑我儿早日转干。.后来果然如愿以偿,我以全县本系统文化,业务考试第一名,被录用为国家正式干部。你又带着香油糖糕去还愿。妈,我并不是神灵受用了香火给我以眷顾,而是您攀东华山时那蹒珊而执着的脚步感动了天地,才使我获得如愿的幸运。
我要到百里外的边远乡镇工作了,七十多岁的您连夜给我缝洗衣被,给我带来你亲手织的毛衣毛裤,坐早班车赶到县里来送我:“那乡气候冷,要加衣服.要保护身体好好工作。家里的亊不必挂念”。无穷牵挂、谆谆叮嘱、风中飘动着几绺白发、频频挥动的青筋突岀的大手、那言犹未尽和那无比深沉慈祥的目光终身震撼我的心灵。
为了养育我们兄弟姐妹八个,您拖着瘦弱的身体上山砍柴、下田劳作、吃糠咽菜、含辛茹苦、耗尽了心血,可是您从未责打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只要我们的学习有一点点进步,您的脸上就露出欣慰的笑容;如果我们偶感咳嗽风寒,您就彻夜守候在我们身边。母亲的怀抱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避风港、母亲的臂膀永远是我们最可靠的挡雨墙。虽然上苍在我们人生途中安排了如许痛苦与磨难,然而使我们感激的是同时还给了我们一个如此善良、慈爱、勤劳、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光阴荏冉,十多年过去,孩子们逐渐长大,先后走上了学习或工作岗位离开了您的身边。您深邃、慈祥的目光增添了无尽的牵挂。因此我每次回家母亲总喜欢和我聊天。记得最后一次长谈,是那年端午节晚上,您从童年时期遭逢战乱的枪声,到青年时期悲欢离合的记忆;从中年时期苦辣酸甜的磨砺,到老年时对幸福生活的珍惜,她侃侃而谈,谈得那么的专注,那么投入,使我竟然忘却夜已深沉……万没想到的是,端午之夜的长谈竟成为了母亲与我们的永诀。在我离开她返乡工作的第三天,噩耗传来,母亲在家中猝然长逝了,她走得那么匆忙,走得那么突然,来不及跟儿孙们叮嘱一番心里话,向亲朋邻里道一声告别,就这样带着一丝遗憾,带着一丝笑意,离开了我们。
妈妈您别走!
您别走!千山万岭回荡着我们的心声,您别走,您别走……千呼万唤,唤不回您。您还是去了。
妈妈,妈妈,妈妈您一路走好!
孩子们永远怀念您,永远!
2012-05-15
祭奠我的老母亲
我的老母亲于今天凌晨突然去世了,说是突然,其实也早有预感,老人家这半年来,精力和体力已经大不如前,双脚迈步都已经很困难了。吃饭手也抖的厉害,只是我们做儿女的,都不愿意从最坏处想,老人家前天就不能下地了,三弟他们给母亲买了一台轮椅,老人家做上轮椅,还显得比较的兴奋,让三弟推着她在房间各处看看,在她去世的头天晚上,还吃了一碗粥和一个鸡蛋。吃饭时一反常态,说话喋喋不休,三弟怕她累着,还劝她少说两句,她竟嗔怒地说:不愿意听我说了。以后想听我也不说了。(后来回想,这竟然可能就是回光返照的迹象)然而到了后半夜,母亲却醒了,大口的喘气,显得非常的难受。刚开始还能说话,后来就渐渐的意识不清了。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我们做儿女的,已经无力回天,只能看着母亲撒手人寰,最终我们与她只能阴阳两隔了。让人稍感安慰的是,母亲今年已经是86高龄了,临终前基本是没有怎么痛苦。
平心而论,对于母亲的离去,我还是能够平静地接受的,母亲今年毕竟已经是86高龄了,平静地走了,也是一种自然的解脱,试想母亲如果没有去世,而是卧病在床,每天的拉尿在床,喂饭吃药,样样需要儿女们服侍,结果是老人痛苦,儿女疲惫,老人这样的离去,是对自己的解脱,亦是对儿女的解脱。
老人一生八十六载,说长真的很长,一生经历了东北易帜,9.18事变,伪满洲国、东北光复,3年内战,新中国成立,57年反右,大跃进,十年动乱,改革开放…...。要说短,也有如白驹过隙,倏忽一瞬而已。
母亲在年轻的学生时代,就是一个进步青年,接受进步思想,积极追求真理,在东北内战激战尤酣之时,毅然参加革命,成为创建新中国的一份子,我为我拥有这样一位母亲而感到骄傲。文革中,父母亲都受到冲击和批斗,尤以母亲为甚。但他们忍辱负重,以坚定的革命信念,终于迎来了动乱结束,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明媚春天。他们以坚定的信念,正直的人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人品,成为我人生之路的楷模。这将是父母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母亲受党的教育多年,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她曾经对周总理的身后之事十分的羡慕,但由于种种原因,她的葬礼仪式,却充满了种种迷信的色彩。她老人家在天之灵,也一定是心有不甘的,我做为她的长子,心中亦充满了无奈。由此也可看出传统世俗观念的可怕。
要说起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自然是永志难忘,单单说她到了晚年之后,依然对我们疼爱有加,我们虽然已经是为人父之人了,但在母亲眼里,我们却永远是小孩子,每次我去看望他们时,她总是用颤抖的双手,拿出好吃的东西,看着我们吃,眼里闪现出幸福的光芒。母亲和父亲的涓涓慈爱,令儿女们享受今生,幸福今生。母亲从去年开始,记忆力明显的减退了,已经有些老年痴呆症的表现了。有时候,望着她老人家弯腰驼背,艰难行走的背影,心中不免隐隐作痛。望着老人家被岁月销蚀的羸弱之躯,想想母亲曾经的飒爽英姿,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母亲年轻时在单位里,素来以工作为重,几十年来殚精竭虑,兢兢业业。年纪大了,也不踏踏实实地在家安度晚年,而是主动的到原单位收发室为大家收发信件,尤其是为单位的集邮爱好者购买邮票,为大家插好邮册,送到每个人手中,十几年如一日,毫无怨言,我们做儿女的,见她日日为别人操劳,也时常劝她放弃,她总是说没事,反正我也是自己也集邮,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但只有同样有着集邮爱好的我,知道母亲为此付出了多少辛勤汗水。
还有就是母亲的一生,不仅对儿女疼爱有加,对长辈也非常的孝顺,对待自己的母亲,自不必说,就是对待自己的公公,也照顾的非常的周到。我的祖父,母亲的公公,一直活到百岁高龄,那时节母亲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但她依然象个小媳妇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公公的饮食起居,公公有时候没来由的突然发火,弄的母亲极为尴尬,但她依然不急不躁,象哄小孩一样哄着公公乐,有时候,我就很为母亲不平,但她总是淡淡地说,你爷爷老了嘛,老小孩,小小孩,没事的。在我的脑海里,常常出现母亲为公公洗脚,剪指甲,刮胡子的场景。母亲送给两个孙子一个孙女的过年礼物,除了压岁钱之外,也显得与众不同,那是我们国家每年发行的全套邮票,加上精美的邮册。从每个孩子出生,到她去世,年年如此,从未间断。如今斯人已逝,2011年的邮册还没到孩子们手中(邮票发行要到每年年底才最终结束)。今年只能由我来替母亲给孩子们分发邮册了。
母亲的丧事办的非常的低调,因为他们和三弟在一起生活,办丧事这件事的时间,规模,自然是人家说了算,既然老三他们主张从速、从简。我和二弟只能悉听尊便。好在墓地早已备下,没有惊动亲朋故旧,和单位的领导同事,送葬的只有我们兄弟和三弟媳妇和她们家的一些亲戚,一共十几个人,前边是拉着母亲遗体的殡葬车,后面是我开的商务车,再后面是三弟媳妇的二姐夫的轿车。就这么几个人就送老母亲上路了。总之母亲走的比较的冷清,但话又说回来,人都走了,虚荣的排场又有何用?母亲生前喜爱清净,最不愿意麻烦别人,这样也算遂了她的秉性了吧。
母亲就这样的走了,走的这样的突然,走的这样的匆匆忙忙。斯人已逝,就此永诀,只留下我们的无尽哀思,无尽的怀念。
对于母亲的离去,其实最为撕心裂肺的,应该是与她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我的父亲了,父母亲这么多年来,虽然不能说相敬如宾,但平日里却也和和睦睦,夫唱妇随。父亲年轻时性格是很急躁的,有时动起怒来,常常使得母亲泪流满面,但是母亲即便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也从不马上在父亲面前争辩。但是她也不是无原则的忍让,而是在过后父亲心平气和之时,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往往说的父亲心服口服。心悦诚服地向母亲道歉。两人又言归于好。两位老人几十年就这样心手相连,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如今母亲撒手人寰,只留下父亲孑然一身,又值垂垂耄耋之年,凄苦心境,可想而知。在今后的岁月中,只能由我们做儿女的,时时给他以照顾和宽慰,尽管我们的照顾已无法和母亲的关怀相比较了。
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给我的母亲:“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我的老母亲,已经去世一年多了,她的慈祥面容,依然会时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在她去世周年之际,我还写过另一篇纪念文章。也在我的图书馆里。
2011年10月16日(星期日)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一九○○)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一八九五)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从宣统元年(一九○九)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一九一九)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最令人感动的谎言(伟大的母亲)
毛小凡是个从农村来的高三女同学。一看就是那种贫苦人家的孩子,这么冷的天,窗外下着大雪呢,她校服里面只套着两件单衣。
其实毛小凡人挺聪明,就是学习不太用功。上学期的模拟考,竟落了个全班倒数第六。老师说,这样的成绩,大学难上,毛小凡知道这样的成绩没法回去面对父母,加上家里穷,回家一趟的车费能顶在学校里3天伙食,所以她不敢也不能回家。可今天娘叫人来叫她回家,说是娘的老毛病又犯了。
好不容易到了星期五放学,毛小凡急急忙忙往家赶,进门一看,爹还那样在炕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娘还那样在烟雾缭绕地暖炕旁做饭。毛小凡怯怯地问:“爹,娘,娘这不是好好的嘛,家里出啥事了?”
爹一看是她回来了,问“丫,最近书读得咋样?”
娘也把脸凑过来,问:“丫,最近考试了没?”毛不凡拼命想着词儿,该怎么说才能不伤父母的心。谁知爹没等她回答就说:“丫,要不,咱把学退了吧?”毛小凡吓了一跳,眼泪立刻大滴大滴的掉了下来。为了供她读书,家里差不多把能卖的东西都卖了,父母从来就没有因为她是女孩子而舍不得花这笔钱,可今天怎么态度全变了呢?
“唉----”娘叹了口气,“丫啊!不瞒你说,娘...........娘又怀了一个,前村的赵半仙说是个男娃,我和你爹担心将来你连自己的肚子都吃不饱,没人给我们养老,想把这男娃留下。”
毛小凡这才惊讶的发现娘突然隆起的肚子,自己长时间住校,家里发生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一点都不知道。想到自己不能再上学,毛小凡愣住了,眼泪顿时像决堤的洪水,哗哗啦啦直往下流。
娘的眼圈红了,扯了扯爹的衣袖,爹迟疑了一下,说:“哭也没用。这样吧,你要是有把握考上大学,爹娘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读下去,但如果明知道考不上,那你还是趁早嫁人算了,再试一个月看看,听见没?”毛小凡拼命点头。虽然她平时不用功,可真不让她读书,她突然就觉得天要塌了一样,所以一听爹说再她试试,这才稍稍安下心来。
回到学校,毛小凡拿出比原先多10倍的努力一心扑在功课上,学习成绩直线上升,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居然进了全班前10名。公布成绩那天,毛小凡激动得呜呜直哭。
高考如期而至,那几天,毛小凡考得特别自信,果然一个月后她就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毛小凡兴冲冲地回家,家里只有爹一个人。毛小凡问娘哪儿去了,爹的脸色变得灰白。好半晌,才哆哆嗦嗦地转过身去,打开柜子,从里面拿出一封信,递给毛小凡。
一种不祥之兆掠过毛小凡的心头,她颤抖着手打开信纸。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字迹。
丫:
这封信是我请邻居齐叔代写的,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她已经走了。可娘还是要问,你考上大学了吗?爹娘就希望你能考上个好大学,将来不用再像我们这么遭罪。
娘没怀娃,娘是肝腹水晚期。反正这病也没治了,又怕你哪一天突然回来知道,影响你考试,我和你爹就商量索性用这法子来激你。
娘没文化,只能用这傻办法来骗你,别怪娘好吗?娘真想能等到你进大学的那一天,可不行啊,娘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你就反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再印一张,到娘的坟前烧给娘看看,娘会在那里笑。
在娘的坟前,毛小凡抱着冰凉的墓碑放声大哭。春风微微吹过,那烧过的纸灰像黑蝴蝶般漫天飞舞,泪眼婆娑中,毛小凡忽然看到,野牵牛花已开成了一片。她心里不禁感慨起来:是啊,开败了的花可以在来年春天里开得更加灿烂,消逝的风也会在来年春天吹得更加和煦,可是有娘陪伴的那些经历了艰难跋涉却又温暖如春的日子,却永远地刻在记忆深处,不会再来了!
十篇经典感恩和怀念母亲的文章精选
2011-09-23 05:33
母亲,是在我熟睡之时将掉在地上的被子偷偷的盖在我身上的人。母亲,是将鸡蛋藏在我碗底自己端着一碗素面在我面前吃得津津乐道的人。母亲,是每年春节都给我买新衣而自己还穿着结婚时那件大红袍的人。母亲,是盛夏夜里为我打扇而自己的衣服却被汗水浸湿的人。母亲,是我在需要花钱的时候那个对我最慷慨的人。母亲,是我在惹她生气打骂我后那个躲在角落里流着心疼的眼泪的人。母亲,是把所有都给了我而我却没有丝毫回报的人。母亲,是时常在我耳边叨念着而我却听得不耐烦的人。母亲,是一直都挂念着我而我却时常将她忘却的人。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爱是任何感情都比不了的情感。
下面为大家奉上十篇感恩和怀念母亲的经典文章,让我们跟随着文章一起来感恩和怀念我们的母亲。

一、母亲——那个陪伴我们长大,却在慢慢老去的人
小时候总喜欢倚在母亲的怀里,在黢黑的静夜里,那儿挂着一轮只属于我的明月。月光暖暖的,以它独有的光彩包裹着我,滋润着我的全身,使我在每个夜里都得以悄然的成长着。那时,胆小的我不再惧怕黑夜,只要躺在母亲的怀里,即使周围墨黑一片,而我的心里也充满了光明。
长大后怀着对亲人的感激我独自踏上了人生的征程,我渐渐远离了母亲,淡忘了她那曾经温暖过我的怀抱。辛酸苦楚我都在时间的流海中学会了独自面对,黢黑的夜里我都习惯于将头深埋在厚重的被子下面,我开始害怕黑夜,它的到来使我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孤独。我时刻挂念着母亲,在儿时的黑夜里,那个温暖的怀抱。
现在母亲是我在每次挫败之后都想与之倾诉的人,男人都应该是坚强的,但在母亲的面前我却时刻都做着一个懦弱的角色。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总觉得母亲的安慰是治愈我痛苦的最好良药,在她的怀里即使是痛哭内心也是那般的畅然。我时刻依恋着母亲,在她的怀里我甘愿做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即使我是男人,一个外表看似刚毅的男人。
而现在母亲额头上日渐花白的头发告诉我她已经老了。母亲老了,昔日红润脸上的颜色渐渐地暗淡了,岁月走过以后她那平润的眼角清晰的留着一条又一条深深的脚印。而我呢,身强体壮、风华正茂与母亲枯瘦的身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知道此时的母亲累了,哪怕是我轻轻的在她身上一靠她也会使出很大的力气才不至于被我碰倒。母亲老了,在我的怀里是她最好的欣慰。
母亲说在她的面前我永远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我知道这永远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母亲忍着剧痛将我带到了这个世上,倾注她的所有将我养育成人,母爱的伟大在她的身上我得到了最好的诠释。我爱我的母亲,那个时刻呵护着我的母亲,即使生命短暂,我也要将对她的感激滴落在奔腾的时间洪流中,跟着不灭的历史永远的延续着。在两岸光滑的岩石上碰撞出一曲动人的孝歌。而这将是我值得用一生去完成的巨著。
穿行在生活的琐碎中我时常将母亲忘却,似乎她就只是我心里千丝中的一缕,只有在自己无助的时候才会将我的心与她相连。我并非一个不孝之子,是母亲教会了我的这份独立。母亲说男人都应该撑起一片天空,即使帮不到别人至少也应该对得起自己。这些我都记得,有母亲在的地方我的天空永远都是蓝色的。
很多时候看着日渐老去的母亲我都开始变得担忧起来。时而至今我一事无成,每月甚至还靠家里打钱度日,即使我不张口要钱也知道在每个月初卡里的钱又会多起来,这一切都是亲情带给我的。而母亲总是会说,你还小不靠我们你还能靠谁呢?我时刻都知足着,有母亲的日子里我就像是初晨的鸟儿过得无忧无虑。
但我也知道母亲迟早有一天会离我远去,很远很远以至于我走遍天涯也不能将她找回。她那使我温暖的怀抱也终将变得冰冷,很冷很冷就像这异乡的月光一般,使我生活在一片冰天雪地里。
眼下又快放假了,母亲打了很多次电话每次都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去,想吃什么。而挂完电话后我都会躲起来然后欣然落泪。
我的母亲,一个伟大的女人。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母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给我的关爱使无知的我冲昏了头脑。
今夜的月亮明的刺眼,我的心里也一片敞亮。我终于看清了我的母亲。
母亲是我熟睡之时将掉在地上的被子偷偷的盖在我身上的人。
母亲是将鸡蛋藏在我碗底自己端着一碗素面在我面前吃得津津乐道的人。
母亲是每年春节都给我买新衣而自己还穿着结婚时那件大红袍的人。
母亲是盛夏夜里为我打扇而自己的衣服却被汗水浸湿的人。
母亲是我在需要花钱的时候那个对我最慷慨的人。
母亲是我在惹她生气打骂我后那个躲在角落里流着心疼的眼泪的人。
母亲是我时刻用谎言欺骗着而她却还在谎言背后担心着我的人。
母亲是把所有都给了我而我却没有丝毫回报的人。
母亲是时常在我耳边叨念着而我却听得不耐烦的人。
母亲是用自己汗水冲出的钱而我却拿着它挥霍的人。
母亲是一直都挂念着我而我却时常将她忘却的人。
我的母亲是一个朴素的人,她却用她那双平凡的双手在荆棘的道路上为我拨开一条坦荡的人生,毫无怨言的给了我她的所有。走在她为我留下的脚印里,我的生命处处都洋溢着鸟语花香。
二、怀念母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是越来越近了。工作后回到家里忙着收拾家务,身体的劳累并没有减少我思念家乡的情感,也更让我怀念起离开我多年的母亲。记得儿时,这个时候是母亲最忙碌的了,母亲把早已给我们姐弟做好的布鞋摆在炕梢,把做好的新衣服叠好放在柜子里。准备年三十才可以穿,我们会掰着手指头算时间。母亲忙着打扫房间,蒸粘豆包,馒头,冻水饺,会把正月里的饭都做出来。在这一个月里可以尽兴的玩,看二人转,大秧歌,窜门拜年,这是一年里最清闲,最快乐的日子了。
母亲是宽厚温和的女人,父亲很古板。在我上小学4年级时,看到同学都穿上漂亮的裙子,我很羡慕。回家向母亲要,父亲说女孩穿什么裙子,不行,我只好委屈的哭。过了几天,在父亲没有在家时,母亲偷偷地把做好白色的连衣裙拿出来让我穿,当时我高兴的直跳,跑着出去找同学显示了。不过在父亲没有回家前是要把裙子藏好,要不他发起脾气会把裙子给我仍了。也许是父亲约束的太严,在家时是常常背着他穿裙子,直到我成家后,我才可以尽情的穿自己喜欢的裙子。一年四季冬天我很少穿,其余的季节我是常常穿的,我还是喜欢白色套裙,连衣裙。
母亲对我的管束不是很严格,我参加工作后,我的两条辫子又黑又长,是我们屯子里辫子最长的女孩,可我看到我的朋友们都把头发烫成青年式的短发时,我很羡慕。父亲有言在先,我要是烫发,把我的两条腿打断。母亲鼓励我去,头发烫了,3天没有敢回家,躲在朋友家。回家后父亲2天没有理我,后来笑着说我的个子不高,就是辫子坠的,烫了头发倒是个子显高了。
母亲是勤劳开朗的人,喜欢唱花木兰,朝阳沟里的选段。我的邻居婶婶,大娘们常常喜欢听,母亲喜欢我给她讲故事,我把看过的书会在劳动时讲给她,我们很开心,快乐。
如今母亲去世13年多了,都说时间会淡化对亲人的思念,可我对母亲的情感更加深刻,难忘。春节快到了,更增添了我对母亲的思念,祝母亲的遥远的天堂过的开心,快乐。

三、母亲用爱撑起的信念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丈夫和亲朋都劝她把孩子抛弃掉。原因很简单:这个孩子得了先天脆骨病,是一个易碎的玻璃孩。而做为母亲的张秀英却没有这样做,一直坚信着儿子终有一天会站起来。就这样丈夫不辞而别舍她而去,只留她一个女人家操持家务照顾孩子。
一转眼几年过去了,而在过去的几年里丈夫一直没有音信。背地里张秀英也不知哭过了多少回,痛心过多少回。
看着儿子浩天的腿,可能没有机会再站起来的腿,她知道只有靠自己才能度过难关,他拭去了眼角的泪水教会了儿子不可以轻易的流泪。一日,浩天见其他的同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便忍不住的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别的孩子都去上学而我却不能呢?”一句话问的张秀英揪心的疼,见儿子羡慕那些上学的孩子,张秀英决定用爱给儿子撑起一条求学的路。可是去了很多的学校都没有敢收的。因为他是一个玻璃孩,如若不小心这孩子的生命将会受到损落。为此张秀英也不知奔走了多少地方,终于有一所学校给这位母亲的行动感动了,决定收留浩天;还特意为他做了一套特殊的桌椅。
从那以后,张秀英抱着儿子上学。在学校的走廊里,几乎无论什么时候都能见到张秀英的身影。她怕其他的孩子不肯接受他,便不时的向教室了张望,看儿子的表情。结果还是情感人间,其他的孩子不但没有排斥他,还主动接近他,帮助他,和他一起做游戏。看见儿子露出笑容张秀英也就长长的叹了口气,如释重负。每次下课铃声响过,其他孩子都出去玩的时候,张秀英才走进教室,把儿子从座位上抱起来,走至窗前看其他的孩子嬉戏。放学后,张秀英不得不抱着儿子走上几里多石的路。
虽然处处小心,但意外还是时有发生。一次班主任看浩天没有来,出乎意料的是作业却让同学给带来了,老师批改着作业见浩天工工整整的作业不觉心里一酸,流下泪来。
浩天渐渐的长大了,而张秀英的头发也花白了许多。抱不动就用夜里打工赚来的钱买了一台旧自行车,每天推着儿子上学。每天喘着粗气把儿子放在自行车上,还得摇摇晃晃的去锁门,几次都弄伤了手。由于家里日子只靠低保,张秀英只得和儿子啃馒头吃咸菜。匆匆饭后,还得赶时间送儿子上学,重复着不变的动作。晴天还好,若是雨天坡上坡下的,若走不稳就得滑倒,摔了儿子,因此她十分小心。而儿子也很争气,成绩优秀名列前茅令同学百般羡慕。
一次老师问他:“浩天你的理想是什么?”浩天没有迟疑的回答道:“帮助妈妈做家务,一辈子照顾妈妈,就像妈妈照顾我一样!”听了浩天的回答,老师又是一阵的感动。也有问过张秀英:“为什么总不肯舍弃这个孩子?”张秀应答道:“他也是一个人也是一条生命,我没有理由舍弃他。”就是这样的一句回答,一直让张秀英坚信了十多年。终于有一天,天津一家骨科医院传来消息,说是浩天的脆骨病有可能治好。为此张秀英更加坚信,更加拼命,为自己的儿子将来有一天能站立起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看完这个纪实故事后,我的眼睛已经湿润,不由得感慨万分,心生敬意。我想其实每一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没有任何人可以剥得他活着的权利。但愿浩天和他的母亲在以后漫长路上过的开心过的快乐。
四、母亲,我今生最牵挂的人
晚饭过后,我含泪静静地站在屋门旁望着母亲,她平静地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头上乌黑的假发不时地被门边溜进的微风掀起,隐约忽现出顶光的头皮,使得她最后的骄傲也荡然无存。
这时候,我的五姐轻声呼我:“小弟,趁妈妈麻醉药效还在,咱俩赶紧推磨走”。于是,我硬是咽下嘴边的苦水,依依不舍地随五姐向面粉厂的方向而去。
苍天作弄我,噩耗传来,使我得知了母亲逝世的消息。就在我还未磨完面的时候,听五叔赶来说的。他说母亲临走时好象有什么话要说,却没有说出口,就走了。听着五叔的话语,我悲痛万分,差点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一刻,我恨自己不能在母亲临走时守在她的床前,让她那怕看上一眼,她也安心,我也无悔。想想看,作为母亲眼里很乖的儿子,她老人家怎能不牵挂,说真的,那天我就有种不祥的预感,却忽视了。
接下来,往事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里回荡。

(一)
听邻居大妈说,那个年份,我还没出生,父亲和我的叔叔们都成了家,不过没分家,在这个“大家”里,人多,开支大,虽父亲和叔叔们靠外出务工挣了些钱,但这微薄的收入无法堵上家里的消费缺口,当家的爷爷自然从各方面缩减支出。
当时,按“小家”讲,我的“小家”人口最多,当然开支要大些。为此,我的“小家”就变成这个“大家”里的重点看管户。
那时候,母亲为了不占用“大家”的柴禾,同时,为了我们姐弟不受冻,冬天来临,经常出没于深沟山间,收拾柴禾,而后独自一捆捆地背回家,放在“大家”的柴堆上。但是,每当母亲烧炕或生火做饭需用柴禾的时候,常被多疑的婶婶误告超标准使用柴禾,随后爷爷误判,母亲遭遇被训甚至被没收柴禾。在这种情况下,母亲既不喊冤,也不因委屈而难过,往往选择了默认。
母亲将泪水和苦水咽下肚子,不计较别人怎么说,却注重自己怎么做。因为她相信,总会有一天,爷爷会明白,叔叔和婶婶会明白,自己的儿女会明白,这究竟是为什么。
(二)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常和本村五妈(按本村的辈份称呼“五妈”)的儿子玩。记得每次到她家窜门,她都会给我讲述有关母亲的故事。
五妈说,她和我的母亲关系好,若遇上造农田或修水利设施,她俩往往一起同行同吃同劳动。
一次,她和母亲步行三十多里路,来到我们县城附近山上修梯田。当日午后,她俩提前完成任务,当时,又累又渴,想到了我的父亲在县上上班,便即刻赶往那儿歇歇脚。在父亲那儿只喝了口水,乘了会凉。由于母亲考虑到家里忙,来不及吃饭,就和她启程回家。
临走的时候,父亲顺便给爷爷捎了两袋小副食。走在路上,五妈看了看母亲手中提着的两袋小副食,对母亲说:“把人饿得,咱们怎么没想到吃些现成的呢?”母亲摇摇头,接话道:“坚持一下吧,回去我给咱俩做饭,这副食是给老人解馋的,可不能动呀”!到家后,母亲原封不动地将两袋小副食交给爷爷。
我想,母亲无论自己多饿,也要咬咬牙,坚持住,将两袋小副食交给爷爷,她交给爷爷的不仅仅是两袋小副食呀!
(三)
每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们村上的人如蜜蜂采蜜一样,争先恐后,在工地卖力地干,唯恐少挣“工分”。其原因是,按照村里规定,统一规划的农田水利建设用地称为工地,在劳动工地上,根据参加劳动者的多少把劳动量分解,一个单位劳动量记为一个“工分”,并且村里也实行奖励措施,“工分”高者,家里得实惠越多。为此,村里人常把这当作致富的路子。
既然村里人都如此看重“工分”,那么,当时对于我的“大家”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当家的爷爷肯定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到了那个时期,他往往招回在外务工的男劳力,也争取能派出有劳动能力的女劳力。但,事实上爷爷派女劳力总会不如愿,除了我的母亲是固定的劳力外,其余女劳力都是流动的。
在那个能为“大家”减压的季节,母亲从来不以任何借口留在家中,总是一昧地为“大家”出力流汗,还赢得了村里人的尊重和好评。
五妈说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时期,主要是在山间作业,即开垦荒地或修复梯田,都是些重体力活,男人们干起来都费劲,何况女人呢。然而,我的母亲确实参加了,每次挣的“工分”和男人们平分秋色,令男人们伸出大拇指叫好。
的确,我的母亲任何时候都不会计较付出多少,她的心里总盼望着“大家”日子好过些,自己就会舒服。
平日里,地里活我的母亲样样都干,地里需要养分的时候,用不着爷爷安排,她就会拉着架子车把大粪运到地里。夏收之时,母亲的镰刀总是割在前面。……。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平凡的农妇。
(四)
儿时的我喜欢吃母亲做的鸡蛋饼。直到今天,鸡蛋饼仍然是我家餐桌上的首选。
那时候,为了能够吃到鸡蛋饼,每次小学放学回家后,我就想方设法地找借口让母亲做鸡蛋饼。不过,正好母亲也对症下药,利用我的嗜好帮助我提高学习成绩。
在小学毕业那年,对于学习成绩处于中游的我,好想成绩考入全班前5名。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如果考入全班前5名,升初中就有了保障。
有一回,当所在班的班主任公布全班学生期中考试成绩时,得知我的课程总分下滑了30分,相应地在班上的排名也倒退了10名。当时,我的心里非常难受。放学后,母亲用她那慈祥的目光看着我,问我考得怎么样,我低头想了一阵,对母亲撒了谎。然而不知情的母亲立马兑现了给我做鸡蛋饼,惭愧的我低下了头。
这以后,已临近小学毕业冲刺阶段,每次考试,我都始终考入前五名,最后顺利地跨入中学门槛。
是啊,那时母亲做的鸡蛋饼不仅仅满足了我的口福,也成为我学习上的动力,在我的心中,母亲就是一位良师。
还有我的三姐得病那年,母亲再三督促三姐的家人,让她的家人对她的病重视点,“坐月子”得的病别大意,还隔三差五地让我去看三姐的病情。然而,三姐的家人还是大意了,拖延了三姐看病的时机,年轻的三姐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听到这个消息后,很少流泪的母亲再也忍不住了,放声大哭,好些天不吃不喝。
在母亲逝世后,按农村的习俗,要过“白事”。在“白事”的灵堂前,我的几个外甥和外甥女虽年龄都不满10岁,但个个哭得像个泪人。这是因为她们都是外婆带大的,幼小的心灵里对外婆有着深厚的感情,舍不得外婆离开。
像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我就不再说了。只想说我的母亲一生最无私,将自己的爱全部倾注到儿女身上,对自己的儿女的儿女也疼爱有佳,此时此刻,我觉得这个世间母爱太伟大了。
(五)
现在每每想到母亲临走时的那幅画面,又想想母亲饱尝人间辛酸,用那颗善心、孝心、苦心和爱心书写了自己的平凡一生,却仓促而走,没有带走任何东西,我的心里就会非常难过。
我觉得母亲生前为我的“大家”和“小家”操劳了一辈子,吃尽苦,受尽累,没享上一天福,到头来我又不能为母亲尽孝,我的心如刀割,我的牵挂一刻也不能停止。
母亲,您知道吗?我不知做过多少次梦,梦中总有您在,您的身影很清晰,您的样子一点也没变,人还是那么勤快,总是在煤油灯的微弱灯光下为我们姐弟缝缝补补,偶尔还对我说些勉励学习的话。说真的,这样的梦做得太少了,我好想和您长伴梦中。
母亲,又到清明了,我还会来到您的坟前,扫扫坟院,烧些纸钱,洒些陈酒,留些吃的,好让您在另一个世界看到儿心,听到儿声,得以宽慰。
母亲,您临走的时候,我知道您要说什么,请您相信您的儿女,儿女自有儿女福,我们姐弟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你就放心吧。
您的儿女会永远想念您。
您是我今生最牵挂的人。

五、地震里,母亲用生命谱写爱的神话
早上7点半,我准时醒来,打开电视关注受难乡亲们的情况,正好看见这样一个报道: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主持人说到这里声音哽咽了,眼睛也湿润了。控制好情绪他接着叙述:“包孩子的被子里放着一部手机,屏幕上写着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看完这个报道,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泣不成声,我知道在地震中有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和图片,这位伟大的母亲震撼了我的心灵。
不知道多少人会因为这个母亲的事迹而潸然泪下,可是我知道,这个孩子是幸运的,他的母亲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或许,在梦里,他仍以为妈妈用温暖的怀抱拥抱着他,嘴里还喃喃的哼着'宝贝睡吧睡吧’的摇篮曲呢。
这位伟大的母亲,我们能想象她是多么舍不得离开,还没来得及看见自己的孩子得救;初为人母的她,还没来得及感受孩子第一次开口叫一声妈妈的喜悦,还没来得再看一眼孩子得笑脸...在编辑那条最后的短信时,她心情是多么的沉重啊,她一定痛苦极了。
为这位伟大的母亲致敬,祝福还在襁褓里的孩子能够平平安安的长大,如果哪天你看见他,不要忘了告诉他,他母亲爱他,很爱很爱!
突然想起自己的妈妈,顾不上自己哭的一塌糊涂,赶紧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妈妈听见我哭的那么伤心也跟着抽噎起来,我们就这么沉默了几分钟...
---“怎么了?”妈妈问我,语气充满了担心和焦急。
---“妈,我没事,就是看新闻...控制不住...”我把上面的那个新闻报道给妈妈讲了一遍.
---“别哭了,不是跟你讲了吗?看不下去就少看点,老哭对身体不好,我这几天都控制着不看新闻...换了我也会拼命保护你的。”听得出妈妈一直压抑着语调,生怕我听出来她也在掉眼泪。
---“妈...我会好好的,你别担心我,别忘了把咱家的衣服捐出去些,再捐点钱。”
---“恩,不用你提醒,我肯定会的...我这几天在你外婆家陪她,昨晚又有余震,我们把床挪到院子里了,呃,没事你别担心...”妈妈好象突然觉得说了不该说的话,很不知所措。
---“啊,妈?妈?...”信号很差,电话中断了,再回拨就是网络忙。
正着急,短信就发过来了,是妈妈的,她说现在信号有问题,只能发短信了,晚上再打打看。
我们家虽然不在四川,但是属于陕西以南的地区,挨着四川的边境,所以这次地震,陕西以南也有些地方有伤亡的人和震塌的房屋,最近县城里的银行电信局全停止营业了。
我的心一直牵挂着家人和四川正在受难的乡亲们,我恨不能长对翅膀飞过去探望他们,哪怕我的力量太小,哪怕只是安慰安慰他们,只要尽点绵薄之力我的心里也不会这么酸楚。
噙着眼泪写完这篇文章,最近哭的频繁了,整个人处在情绪不稳定的状态,或许是我太脆弱,或许是我太多情,沉浸在这种气氛中我反而不觉得压抑,我更愿意和大家一起悲痛,哪怕是多余的,心里更舒坦一些。
让我们用爱把灾区受难的乡亲们包围起来吧,精神上的创伤远比肉体上的疼痛更急需抚慰。我们是血脉相连的亲人,天灾让我们靠近,让我们坚强!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的脉搏里就流淌着不怕困难的热血!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将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六、那些卑微而伟大的母亲
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在桌旁坐下,就见一个老妇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说着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询问。她于是再一次将身子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新鲜的蚕豆。”
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解开口,才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每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也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檫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檫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檫一遍。
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红的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她:“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急了,伸手扯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就是在低声哀求了。
逛街回来,遇上红绿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内,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车辗住。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交通协管员的指挥旗,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锐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水瓶,不过一两毛钱,对她而言,可能就是一个做孩子晚饭的烧饼,或者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七、通往母亲心底的那条天路
我的爸爸妈妈在西藏,那里的天很蓝很蓝
五岁时,她跟邻家小朋友玩,最顽皮的小强问:彩彩,你是不是像孙悟空一样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不然你怎么没有爸爸妈妈?她伸手推了男孩一把,说:你才是天篷元帅猪八戒呢!
她跑回家,问正在剥青豆的姥姥:我从哪来的?姥姥扶了扶老花眼镜,瞅了她一眼,低头剥了两个青豆说:你呀,是你姥爷在咱家的花园里用铁锹挖出来的,晚上天黑,没人时,你姥爷想挖银子来着,结果一锹下去,就挖出你来了。她撇撇嘴,净骗人。
那晚上,她缠着姥爷问,姥爷指着电视上正在演的拉萨,布达拉宫,说:你爸你妈就在那,在那修公路呢,那的天哪,可蓝可蓝了,就像……就像大海……大海她没见过,姥爷接着比喻,就像,就像你姥姥花园里的兰草一样蓝。她噘了嘴,兰草一点都不好看。不过,这有什么关系,最重要的是她知道她的爸爸妈妈在哪了。
她跑出去,向伙伴们宣布:我爸我妈在西藏呢,那的天可蓝可蓝了,像我姥姥种的兰草。小伙伴们自然不知道哪是西藏,但是觉得她真幸福,有那么远那么远的爸爸妈妈。小强说:彩彩,那你也会去吗?她想了一下,说:当然啦!接下来的日子,她很留意电视,电视里出现西藏的画面,她便会喊姥爷。姥爷搬了板凳,坐在电视前给她讲那仿佛在天边的故事。姥姥进来,看了,总会长长地叹口气。然后她就会收到妈妈的来信了,信里说的都是修路的事,妈妈说:那条路修好了,她就可以去拉萨了。
她出去跟小伙伴说,有个女孩瞪着眼睛:你姥姥和你姥爷骗你呢,你妈蹲大狱了。小强走过去,狠狠地把那女孩推倒,说:苏彩彩的爸爸妈妈在西藏修路,我爸我妈亲口告诉我的。她抬头看了看小强,又看了看那女孩,眼泪就那样落了下来。
她本来就是我妈妈
十岁那年的冬天,她第一次跟姥姥舟车劳顿去一个叫依安的地方,她不问姥姥去干什么,只是怯怯地拉着姥姥的手,沉默地跟在姥姥身后。围墙真高,门真小,她跟姥姥进去,那些警察叔叔的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很多女人穿着灰格子衣服,梳着一样的头发,其中有一个向她和姥姥走来,眼倏地亮了一下,又黯了下去,蒙上了一层水雾。姥姥推了她一下,说:叫阿姨。她怯声声地说了声阿姨好。她坐在她们身边东张西望,耳朵却听得清清楚楚。姥姥说:彩彩上学了,当学习委员,学习上的事一点也不用操心,跟你小时候一样,就是有点倔,不爱说话。女人抹着眼睛,手接住她的手,摸了摸她的头发和脸蛋,她不习惯,往后闪了闪。
依安的冬天干冷干冷的,她跟姥姥回到家,把手脚都冻了,感冒发烧,她听到姥爷埋怨姥姥:说不让你带她去,你偏带,她还小……她听不清姥姥在说什么,却想起高墙里女人那双忧郁的眼,想起左右邻居在她背后说的话:彩彩越来越像她妈了。她妈若是不出那事,现在没准都是明星了……
她越来越不爱说话,呆在屋子里看书,或者发呆。姥爷依然会给她讲那个叫西藏的地方,说她爸她妈如何如何,她便应承着姥爷,说你看拉萨多美呀,简直就像是天堂。她还说:你看我爸我妈多没良心,也不说带咱们去那看看,姥爷,等我长大了,挣了钱,一定带你去西藏,咱们还要去布达拉宫。姥爷笑着笑着,眼里就有了泪花。
夏天来时,姥姥收拾东西要出门,她知道要去那个叫依安的地方,拉住姥姥的衣襟嚷着要去。姥姥问你去干嘛?她说:我去看那个阿姨,我知道,她特别喜欢我。姥姥的眼睛湿了,叹了口气,给她准备出门的衣服。阿姨换了短袖,人显得很精神。拉着她的手问:彩彩,喜欢阿姨吗?她点点头。阿姨压低声音说:能叫我一声妈妈吗?姥姥低声说:秀阳!她低了头,半晌,用蚊子叫似的声音叫了声妈妈,面前的女人又是笑又是哭,她抬起头看了看姥姥的脸,姥姥也是泪流满面。
回到家,姥姥问她:为什么管阿姨叫妈妈。她一边给自己养的小竹子换水一边说:她本来就是我妈妈。
是的,她早就知道那是她妈妈。姥爷收到的那些信都是从依安寄来的,那时,她认字不多,姥爷教会了她查字典,她查了字典,认得那两个字是依安,跟西藏没多大关系。后来,很多次,她放学回来,只言片语地听到姥姥和姥爷的对话。他们说于秀阳也就是她的妈妈在狱里情绪很不稳定,很想见她……她在被窝里哭过很多次,她知道进了监狱的人,都是犯了错误的坏人,但她恨不起来,那坏人是她妈妈……

你欠我的,今生怎么还
十七岁那年秋天,有一天她放学回家,看到那个叫于秀阳的女人正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客人一样端着一杯水。她进来,换了拖鞋,站在一边,犹豫了半天,叫了声阿姨。姥姥、姥爷使劲向她使眼色,说:彩彩,叫妈妈。她转身,躲进卧室里,把门关得严严的。那天的晚饭,她没出来吃。上学时,小强跟在她后面说:你妈,她,杀过人。她不知哪来的勇气,眯着眼睛扬了脖子说:要你管?
那天她第一次逃了学,坐在网吧里打游戏,笨得厉害,一次次被踢了出来,气得她使劲砸鼠标,有流里流气的男生走过来,说:妹妹,我帮你打呗!她说好啊。
于秀阳在她面前小心翼翼的,她变得很放肆,电视里演西藏时,她会指着电视大声跟姥爷说:你看你看,我爸我妈就在那修路呢!这俩没良心的,也不说给我捎点藏族的服装啥的,那穿出去,多拉风。姥姥低低喝斥了声:彩彩!
她大口喝着粥,说:怎么啦?于秀阳放下筷子,走进厨房,她把碗放在一边,喊:阿姨,再给我盛一碗。姥姥、姥爷私下里对她说:彩彩,你十七岁了,应该懂点事了。她摆出一副斗鸡的架势说:我怎么了,我?她大声地唱韩红的《天路》,她情愿他们在遥远的地方,哪怕只是个远远的念想也好。舅舅跟舅妈闹离婚,姥姥、姥爷去做救火队员。走的那天晚上,姥爷把她叫到跟前,说:彩彩,你妈她是个可怜的女人,不许你对她无理。
她的嘴里嚼着泡泡糖,说:我妈不是在西藏嘛,我想无理也够不着啊!姥姥叹了口气,说:不然我不去了。于秀阳进来,说:去吧。从前顾及着姥姥、姥爷,她还收敛些。现在家里只剩下她们俩个人了,她有些变本加厉,不叠被子,不洗衣服,甚至进门也不跟于秀阳说话,饭稍不顺口,她就把碗摔到桌子上。她向于秀阳要钱,买资料,买MP3,买时髦的衣服,于秀阳稍皱皱眉,她就说:早知道别生我呀!于秀阳便不再吭声,掏钱给她。
那夜在网吧里激战一夜,凌晨三点筋疲力尽地回家,于秀阳泥塑一样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她让她坐下。她说:干什么呀,人家困死了!于秀阳厉声道:困死也得听我把话说完再睡。
她堆在沙发里,眯了眼睛。于秀阳坐在茶几前的小板凳上,说:彩彩,我知道我亏欠了你很多,我没能给你一个幸福完整的家庭,我让你背负了很大的压力,可是,我想告诉你,你这样下去,或者会走我的老路。
她皱了眉头,心里说:笑话,我跟你有什么关系?

从今天开始补偿亏欠的幸福
那是她十七年来第一次听说于秀阳的故事。于秀阳曾经很风光,当过杂志模特,参加过选美比赛,成绩都还不错,然后认识了她爸。那男人有家,不肯跟于秀阳结婚,也不肯让她离开。彩彩的姥姥、姥爷死活不同意,越拦着她,于秀阳就越叛逆,直到生下彩彩,那男人一句“不知是谁的野种”想打发于秀阳,那时于秀阳正跟男人坐在出租车上,包里装把水果刀本来想吓唬男人的,却不想听了男人的话,鬼使神差掏了出来,一刀下去……
她渐渐坐直了身子,看着眼前泪水涟涟的女人。于秀阳接着说:我被判了无期,那时你才两岁,我以为我这辈子都见不着你了……你居然叫了我妈妈,你知道那是支撑着我走出大牢的全部动力,我争取一切机会减刑,我就是想跟你过过日子……她说:再难,再苦,我都会补偿给你幸福,我是你妈妈……
她没掉眼泪。那么多年,她摔倒了,姥姥姥爷都让她自己爬起来,小伙伴们欺负她,她都是自己冲上去解决,她的心一点点变得坚硬了。她说:你是挺可怜的,但是跟我没什么关系。
第二天,她背上书包去上学了。在路上,遇到小强,她说:喂,能借你的笔记给我看看吗?
网吧里流里流气的男生来学校找她,她不跟他们走,他们就拉扯她。她急了,抡起书包打上去,一场混战下来,她被抓进了派出所。于秀阳很快赶过来,那个长得跟蔫萝卜一样的小民警说:哟,行啊,你家家传,都很勇敢嘛。只这一句话,她便像好斗的公鸡一样站了起来,嚷:你说什么呢?所长出来解围,她说:他必须向我妈道歉!于秀阳在她背后拉她的衣襟,她说:妈,你怕什么,你现在是合法公民,谁也不能污辱你!小民警道了歉,从派出所出来,于秀阳跟在她后面,抹了一把眼泪,说:彩彩,以后可别再跟那些人混了。
她梗直了脖子,说:要你管!于秀阳伸手给了她一巴掌,这么多年我没管你没教你,从今天起,咱们全补上……她哭着站在派出所门前喊:你亏欠我的那些幸福呢?你能补回来吗?阳光下,她和她,都感到无比寒冷。

通往母亲心底的那条天路
那天,她早上起来,没有热乎乎的饭菜等着她。她本想拎着书包出门,想了一下,还是推开了于秀阳住的那间房,她不愿意跟她一起住,于秀阳便收拾了姥姥家的一个储物间住在里面,从前,她从没进去过。
六七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放着张小床,床上是她换下来的薄被子,于秀阳蜷在被子里,她走过去,伸手摸了摸她的头,滚烫。她喊了两声,于秀阳睁开眼,使劲笑了笑说:给我倒点水,我兜里有钱,你拿去街口吃点馄饨!她的泪唰地就下来了,她说:谁让你这么可怜兮兮的,你上面有老妈,下面有女儿,谁让你当受气包了?人家那么久没见过你,还不允许人家恨恨你吗?她哭着趴在于秀阳身上,母亲身上的温度烫得她的心里热热的。那段青春叛逆的日子终于远去了。
冬天里第一场雪来时,她的画在市里获了个大奖,居然有五百块钱奖金。周日,她站在厨房门口喂了一声,于秀阳转过头来,她说:跟我去趟商场!口气是命令式的。
那是她第一次跟于秀阳逛街,进了商场,于秀阳有些懵。她便拉了她的手,一件件羽绒服地让她试。于秀阳说:彩彩……她说:别那么多事,让你穿你就穿。于秀阳在一家家政公司干活,送米送油,顶风冒雪的,没件羽绒服怎么行?
她看中了那件大红的羽绒服,于秀阳说:我这么大岁数……她说:不穿是不是?那出去别说你是我妈!于秀阳赶紧把羽绒服穿上,说:你就行就行。
从商场出来,过路口时,车多得像江鲫,她紧紧地攥住于秀阳的手,车流人海中,她轻轻对她说:你知道吗?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希望能牵着妈妈的手过马路,那样,车再多,人再多,我都不会害怕了……
身边的车川流不息,人来来往往,就那样,她和她任凭泪水肆意流淌,从今天起,那条通往母女心灵之间的天路终于竣工了……

八、一个八十七岁老母亲的最后心愿
她已经87岁,到了衰老的时候,但当她得知65岁的大儿子因盗窃入狱后,她以最原始的方式,步行近百里地去看他。这个一生贫苦、没识过字的老妇人,背着馒头、西瓜和鸡蛋,一天内来回走了近两百里地,只为短短半个小时的探视——
赵巧云许多时候已经开始犯迷糊。蒲扇刚刚还拿在手上,可出去收了趟晒在院里的被子,就记不起搁哪儿了。蓝头巾前一天明明还在床头,第二天不知怎么到鸡窝上了。自己10个孩子的名字,她也甚至记不全。她已经87岁,渐渐“迷了,老了”,到了人生中最后的一段时光。
但有个念头在她心里却一直很清晰——她想念儿子。
6月,她收到周口监狱的一封来信。邻居对着不识字、耳朵又背的老太太,足足喊了10多分钟,才让她明白,65岁的大儿子因盗窃罪入狱了。
这是大儿子第三次入狱,她并不太吃惊。“彪儿(大儿子乳名)打小都不学好。可好儿子,赖儿子,都是俺儿子。”她这样对村里人说。
因为不知道儿子在监狱过得怎么样,能不能吃饱穿暖,她决定去看望她的“彪儿”。她一点不清楚,从她家所在的河南省太康县大许寨乡黄寺村到周口监狱到底有多远,究竟要过几座桥,穿几个村,经几个县。她只知道,她得去看“彪儿”。
等两只母鸡下了8只鸡蛋,她决定上路。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她要出远门,包括住在附近的小儿子。临走前一天,她亲手蒸了10多个馒头,又拿麦子换了两个西瓜,还用手团了4个酱豆饼,统统装进一只编织袋。
7月10日,天刚麻麻亮,赵巧云就准备出发。她不知道确切的时间,因为床头裸露着指针和电池的钟,已经好几年不走了。她从床边的红绳子上扯下一件旧得看不出底色的衣服,套上她瘦小的身板,又穿上一双带绊儿的绣花黑布鞋。她揣上几乎所有的积蓄,总共85元,这其中“还有一张是50元的大票子”。她把那只编织袋扛在背后,然后动身了。她打算走着去监狱,因为舍不得一出门就花钱。“老了,赚不来钱,一分钱看得跟磨盘一样大。”她总这样唠叨。
方圆数十里地,她很熟。年轻时,她在周围讨过饭,所以“路感”很好,甚至还能分出“南北”。但走出这片地后,她就迷路了,只好拿着监狱的来信四处问路,问路边开小店的,问豆子地里正在干活儿的农人,还不时拦下骑自行车的汉子。她不停地走,饿了,就从编织袋里掏出馒头,边啃边赶路。渴了,就去路边人家讨水。尽管两个小西瓜在背上滚来滚去,可她舍不得吃。
她固执地想:“那就该是给儿子的。”
她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还有多远。她只是不停地走,就像出嫁前“淹三年、旱三年、蝗三年”那会儿,她跟母亲四处逃荒,走的路看不到头。
天越来越热,衣服湿透了,湿裤脚裹在腿上,害得她好几次都险些摔跤。脚上没有穿袜子,鞋浸着汗,一走就“咯吱咯吱”响。编织袋像雨布一样贴在背上,越来越沉。她不得不一次次歇下来,找一棵树,贴着树干蹲下,再脱下鞋,塞在屁股下,最后坐踏实。不过她很克制,歇不了一会儿,就又站起来走,因为怕“歇久了,腿软了,站不起来”。身上经常汗津津地发痒,她就在树上蹭蹭。
“跟牲口一样。”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她要去看望的“彪儿”,是她10个孩子中活下来的4个孩子之一。大女儿嫁到了河北,在她看来是孩子们中生活最好的,“生意做得大,发了大财,一年能赚一两万呢”。小女儿嫁在同村,如今在温州打工讨生计。快50岁的小儿子是个泥瓦匠,家里日子也紧巴。唯独大儿子最让她操心,也没少挨她打。村里人总能见到80多岁的母亲举着棍子、拿着鞋子追着60多岁的儿子打。前些年大儿子常年不回家,回一次,就往母亲手里塞钱塞礼物,但做母亲的拿着钱就往地上摔,说这钱不干净。“我啥也不要,我只要你好!”母亲苦口婆心地嚷嚷着说。
每个孩子在她心里都“般般重”。直到去年,年近九旬的赵巧云还帮着小儿子放羊。在她早年拉扯孩子最艰难的时候,曾有人要收养她的孩子,她哭了好几天,哪个也不舍得给。最后,她不得不带着最大11岁、最小6个月的孩子外出讨饭。尽管如此,每年春节,她还是会分给孩子们每人5分钱的压岁钱。“那日子,拔不出来的苦!”她如今回忆说。
但这一辈子,她可没想过放弃。这一次,也一样。

她又上路了。走得时间长了,腿肚子越来越硬,“突突跳得疼”。终于一步一挪地捱到了西华营,她有些支撑不住了,“累得像根面条”。眼看着一趟趟从西华营到西华县城的长途中巴打身边过,她犹豫了好一会儿,终于上了一辆。为此她花出5块钱。
这5块钱让她少走了近40里地。但西华县城到监狱还有好一段路,揽活儿的摩托车开价10元。“贵得吓人。”她嘟囔着。又开始闷头往前走。
终于,在离监狱不太远的地方,两个好心的姑娘用摩托车把她送到了目的地。有人给她算了算,从她家到监狱大约110里地,她走了足足有70里。
当赵巧云踉跄着来到监狱时,下午探监的时间还没到。她就坐在门口等。她似乎一辈子都在等这个儿子。他总是在外流浪,很少回家,一到春节,她就苦苦地等他。她还记得自己吃的最后一餐肉,是去年春节年三十,跟大儿子一起包的饺子。
这回,她又等来了自己的儿子。当她被领进探视间,隔着双层玻璃,她一眼就看到了她的彪儿。
不等开口,眼泪就顺着满是褶子的脸颊滚落下来。亲属和犯人只能通过玻璃两边的电话通话。她耳朵背,听不清电话里说什么,只是一口一个“彪儿”地叫,边喊边比划,急得哇哇大哭。
儿子知道母亲走了近百里路看他,他嚎啕大哭。儿子紧紧地把脸和手贴在玻璃上,赵巧云就隔着玻璃,不停地摩挲着,一遍遍“摸”儿子。
但时间很快到了。按照规定,探监不得超过半小时。又有规定,监狱不能接收外面带来的食物。于是赵巧云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留给儿子,自己又扛起那只装着西瓜、馒头和鸡蛋的编织袋,走上了回家的路。
从大约下午4点离开监狱,她又开始了漫长的行走,走走歇歇,天一路黑下来。幸好在离家最后20里地的公路上,她遇到同村的熟人,用摩托车把她送到家。老人从编织袋里掏出原本带给儿子的那8只鸡蛋塞给他,他死活不收。这时,天早已经黑透,她“累得像团棉花”。
直到几天后,有记者从北京拜访她,赵巧云才知道自己上了报。她家里没有报纸,甚至连一张手纸都没有。她也不知道自己的故事上了互联网,她从没见过电脑。事实上,她已经8年没用过电了。
8年前,一场大雨摧毁了她住了30年的土夯的房屋,3间屋塌了一大半,她只能住到没有窗子烟熏火燎的厨房。墙像熟透裂开了的老甜瓜,一下雨就漏。她用化肥袋搭篷,躺在床上,一睁眼就能看见化肥袋上的美国国旗。她不知道那是国旗,只知道“那满是条子和星星”。
她把空玉米棒子塞满床底,因为那是屋里唯一不漏雨的地方,这些可都是做饭用的柴禾。本应吊电灯的地方,吊着竹篮,篮子里装着馒头,那是唯一不跑老鼠的地方。
她习惯了黑暗。8年里她没用过电灯,一只比铅笔略粗的蜡烛能点上半个月。屋里最值钱的一笔财产,要算是床头一桶5升的大豆油,她已经吃了8个月,还剩下小半桶。她没有牙膏,没有香皂,没有抽屉,也没有一件新衣服。家里来了外人,她甚至拿不出第二个小板凳,只能搬出一块砖头来让客人坐。客人想上厕所,她就领着走到种有三排葱的菜地。
因为感动,也因为有记者来访,周口监狱特批给赵巧云一个机会,让她可以不再隔着玻璃,而是面对面地看到儿子。听到这个消息时,她老迈的眼睛突然有些发亮。“现在就走?”她兴奋地嚷嚷着,可一下又懊恼起来,“可我带什么给我儿?啥也没准备。”
路上,监狱工作人员请老人吃饭。坐在餐桌边,赵巧云感到吃惊,她长这么大,“没见过这么大的桌子”,也“没见过这么多的菜”。服务员给她盛了一大碗面条,她吃不下,却又舍不得浪费,硬撑着吃完。因为,“麦子从出苗到收割,要经历83场雨。”她喃喃地对坐在身边的人说。
吃完饭,她紧紧攥着打包了一张大饼的塑料袋——她终于又有了给儿子的礼物。显然,她又忘了监狱不收食物的规定。
在周口监狱,赵巧云再次见到了儿子。这次,他们紧紧贴着坐在一起。因为愧疚,儿子拿手捧着脸哭。而做母亲的则哽咽着:“为了你,我的眼泪都流干了,你要好好改造,好好相信人,可不能再做那事了。”
“彪儿,我回去了,给你改名,要让全村人叫你'改净’、'改净’。”风烛残年的母亲发誓般恨恨地说,“你要不改净,我死都不会再看你一眼。”
但其实她知道,下次也许她还会再走上百里地来看他,只要她还有力气,只要永远离开的那一天还没有到来。
九、母亲的深深牵挂
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离家乡100公里以为的城市。父亲早逝,身为长子,每个月他都雷打不动地回老家看望母亲。
返乡的车票是用质地较厚的彩色胶纸印刷的,每次,母亲都对他说:“孩子,你的车票挺好看的,送给我吧!”他笑一笑,就把车票送给母亲,晚上他就睡在母亲的土炕上。后来,母亲就开始随便地翻他的衣袋,只留下那张车票。
后来,他恋爱,结婚,生子,开始每两个月回一次家。
在后来,他担任单位领导,更忙了,有时甚至半年才回一次家。尤其是他有了专车,没必要再坐长途汽车,他开始适应不了长途车的颠簸。母亲慢慢地也就不再向他索要车票了。
10年过去了,他已是市里的一位市长。有一天晚上电话响了,老家的弟弟来了长途,说母亲突患脑溢血,生命垂危。
100公里对他来说是短途,一个多小时以后,他便见到母亲。这时,他突然母亲已是白发苍颜,衰老憔悴。见了一面,天亮时母亲就去世了。
他带领兄弟姐妹们,安葬了母亲。
整顿母亲的遗物时,他从那只祖传的樟木箱子里翻出了一本中学课本,那是昔日母亲用来塞鞋样的。他翻开来,啊,书内竟整齐地夹着一叠车票-------他当年每次返乡看望母亲时留下的车票。
他的泪水又一次地涌出,他后悔,为什么母亲健在的时候不多回几次家,他还突然想起,这么多年来,母亲还从未到过他的四室二厅里住过一夜。
回城市时,他只携了那一叠花花绿绿的车票。
他常常把车票的故事讲给父母尚在的朋友们,极力使他们意识到父母对子女有一种深深的牵挂。他说,多回家看望几次老人吧,哪怕只停留片刻,否则,也许你也会有深深的懊悔的那一刻。
十、那个被我叫做母亲的伟大女人
我想,我的幸福童年是从什么时候结束的呢?
八岁以前,我的家庭还很和睦,父亲在一个工厂里上班,黑天白天的三班倒,虽然很忙很累,但他从不服输,每当给我要零食的时候,他都喜欢说,小子,好好听话,老子有的是钱,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其实,那时候母亲就没有工作,常常要给人家打零工或在家中做那些挣不了多少钱的手工活。生活尽管困难,但家中充满了温馨,父亲拼命挣钱,母亲把家拾掇得窗明几净,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八岁以后,父亲喜欢上了抽烟喝酒,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刚开始喝醉酒的时候,只是躺在家中睡觉,后来不知因为什么,喝醉了就大吵大闹,最后还升级到摔东西和打母亲。夜深人静的夜晚,他的吵骂和母亲压抑的哭声常常让我泪湿衣襟。第二天早晨醒来,经常会看到母亲身上的伤痕和红肿得像桃子一样的眼睛。
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当我磨磨蹭蹭走到家中的时候,天已经大黑了,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家里竟然黑漆漆的没有一点灯光。我走到屋里一看,发现母亲不见了,也就是从那一个夜晚开始,母亲就像风一样在我的生活中消失了。
父亲喝醉的次数更多,他喝醉了除了哭还要大骂母亲,从他充满怨恨的咒骂中,我隐隐约约知道是母亲背叛了他。记得有一次他又喝醉了酒,瞪着血红的一对眼睛对我说你要记着,你妈妈是个贱人,她跟人跑了,不要你了,也不要这个家了!
我成了一个没有母亲的弦子,每天放学回家后都得自己做饭洗衣,没有了母亲的疼爱和呵护,我不仅要管好自己的生活,还得照顾父亲,这样的日子我过了十年,十年艰苦的日子我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来了,直到后来我都怀疑我是不是已经习惯了没有母亲的生活。可那一年当我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却又一次见到了母亲。
我没想到母亲会老得这么厉害,她骨瘦如柴,轻飘得像一阵风就能刮倒似的,刻满皱纹的小脸,找不到过去曾经饱满的影子。她那么谦卑那么萎缩地看着我,甚至不敢伸出手碰碰我,还没说话,她的泪就流了下来。
“我只想问一下你当年为什么要撇下我们?”最后我还是忍不住地问了这个一直在我心中搅得我多少年睡卧不宁的问题。我以为她会告诉我,没想到她却说:儿子,你还小,有些事你还是不要知道的好!再说,这都是我们大人的事,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母亲也不想再提了。
她知道父亲没有钱供我读书,所以,她从裹得严严实实的布包里拿出一张银行卡,推到我面前说:这是我给你准备上学的钱,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出息。
“我不要你的钱,我只想知道你为什么要抛弃我?”我大喊着站起来,然后把卡一把推到地上,你想用钱来赎你抛夫弃子的罪过是吗?我不要你的钱,你也永远别想得到我的原谅。说完,我就跑出了茶馆。我发誓不要她的钱,我要自己供自己上学,我不认她是我的母亲,我恨她在我最需要母爱的时候抛弃了我。
整个夏天,我在一个砖厂打工,我发誓要自己挣出学费来。我也不再见她,就是她来见我我也不见,有好几次,我发现她站在家门前的广场上张望,但我每次都装做不认识她,骑着自行车从她身边窜过,看似不相识的陌生里,我还是会看到她孤单的身影和无助的表情。她又瘦了,她的头发又白了,她的腰身又佝偻了许多……每次看到她,我的心中就会多一层冰凌,动一下,都扎得生疼。
离我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却忽然不见了她的身影。每次走过前面的广场,我都要东张西望地寻找,可惜她又像十几年前那样悄无声息地失踪了。
我的学费还远远不够,父亲还是没完没了地沉醉在他的酒乡里,好象他儿子的一切与他都没有关系。就在开学前的那个晚上,一直与我家素不往来的二叔突然来到了家中,他给我送来了二万元钱,他什么也没说,只说这二万元钱是他为我办的助学贷款,到学校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才有能力还上贷款。
走进大学的校门后,我一心扑在学习上,利用一切业余时间打工挣钱,渐渐地,心情平静了下来。可就在我将要把过去那些不幸忘掉的时候,却突然收到二叔的电话,他在电话里用低沉的声调对我说:你要回来一趟,家里出了些事!我听到这句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一定是父亲出事了。可二叔说不是,他不肯说出原因,只说你回来就知道了。我不肯回家,一定要他说出是什么事,最后,他才支支吾吾地说是你母亲。“我不回。”我只说这三个字:“我早已经没有母亲了!”没想到二叔却哭了起来:孩子,你一定要回来,有些事你一直不知道,你妈她心里苦呀,你如果这次不回来,你将来会后悔一辈子!
为了二叔最后的几句话,我坐了最快的班车奔回家中。一下车,早已守候在车站的二叔就把我领到了医院。在病房里,我见到了奄奄一息的母亲。母亲已不能说话,她只看着我流泪,是二叔断断续续告诉了我事情的原委。原来,是父亲先对不起母亲的,那一年,二叔到遥远的新疆去投奔亲戚找活干,家中的二婶一个人在家里忙里忙外,父母难免要帮助她,后来,父亲与二婶有了私情,母亲知道后,曾百般地哀求和劝阻,怎奈父亲是铁了心不思悔改,还对母亲百般折磨,最后,母亲不堪忍受这等屈辱才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出走后的母亲,一直在外面流浪,她没有文化,只有靠做一些零活来维持吃喝,后来,身体垮了,五十几岁就被查出得了肺癌,她不舍得花钱治病,把积攒了半辈子的钱拿出来让我读书,而那时的我却还不认她,这更让她在病魔的基础上加深了痛苦。
办完了母亲的后事我回了学校,我知道,从此后我是真的没有母亲了,那个被我叫做母亲的人,她没有享受到我的一点亲情和恩惠,相反,我却在心中痛恨了她十几年,让她在人生的孤单旅途上没有享受到儿子带给她的一点点温暖,我为自己的莽撞无知后悔,却也为她的遭遇伤心,可怜的女人,可怜的母亲。

母  亲
母亲是个极普通的家庭妇女,说是家庭妇女其实也不准确。她前三十七年是全职的家庭妇女,后二十多年就是半拉的家庭妇女,最后还是有工作单位和退休金的。这听着是不是有点乱,让我细说一下您就明白了。五八年大跃进街道成立纸盒厂她义无反顾地去了,可到五九年老祖去世家里没人看家了。之后虽然俩小的送了大妈所在的幼儿园,等我上了中专又没人接送了。再后来小妹也上学了家里没人不说,孩子中午回家没有饭吃。这样母亲的工作就是打打停停,时而上班时而在家干反复了两三次,等到该到退休年龄时单位说她的工龄不足二十年。老人家还真能磨,不管怎么说也不退。直到年近六十才高高兴兴地退了休,终于把工龄凑够了二十年。当时也没听说有人给妈妈指路,她就认准了要凑二十年工龄。这个决定给后来的调整退休金带来的好处,可不是一星半点的,而是几百块钱哪!就是因为有了这二十年的工作经历,不仅缓解了家庭生活压力,还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而且也为后来的安度晚年奠定了基础。
母亲是一九二一年六月五日出生的,十六岁就嫁到了刘家。在传统礼念的熏陶下她练就了逆来顺受的基本思路,在老人家的一生中就没跟谁红过脸。从来没因为自己的受委屈跟谁争竞过,大不了也就是躲在角落里偷偷地掉眼泪。在我的印象里母亲她老人家非常注意形象,这包括了个人和家庭的各个方面,即使条件再艰苦照样保持这个一贯的风格。用老话讲就是“顾外面儿”。帮助别人能帮多少帮多少,就是她注意形象的一部分。用老人家自己的话讲:“你妈这辈子做人就是刚强!”。她的再一个特点是不爱串们不爱传闲话嚼舌根,很少听见她在背后说谁不好,这在家庭妇女中是少有的。我这么一形容您会觉得这老太太是不是有点不太随和,其实不然,她跟我家附近的人都能说得来,而且谁家是怎么个情况她记得清清楚楚,即使到晚年依然如故一点儿不乱。老人家基本算是没文化,仅有的那点儿文化水儿,是解放后在扫盲班学的。可她从来没在这方面露过怯,哪会儿的各种票证的应用、政治学习的即兴发言、大家对时事的讨论聊天,老人家照样文武昆当不乱。说了归齐得说她的记忆力特别强,如果不是生活在哪个时代哪样的家庭,可能她老人家有什么潜能可以开发出来呢!老人家临终前,心里依旧跟明镜似的一点儿不糊涂。
也不知道是后来影视作品的勾勒,还是就是那时的记忆,反正在我脑子里就有四八年父亲病时,请来道士在家驱鬼的记忆。印象里妈是反对的,她就是不信那么着就能治病,直到后来老爸过世多年母亲还在说哪个道士是骗子。那时家里的大事老妈从来不参与,一般都是抱着孩子站那儿听。如果是请来亲友商量些事情,她只是负责招待沏茶做饭。在外人面前不会给丈夫脸色,更不可能让他下不来台,当然背后怎么劝说使性儿我就不清楚了。只要是丈夫拍了板的就从来不再说二话,肯定一切行动听指挥。象住小乘巷时舅老爷推来的小自行车,妈看我喜欢就心软了也动员爸留下,当老爸决定不要时立即就做我们的工作了。老祖在世时总愿意在炕上躺着,老爸因为这个短不了跟老祖嚷嚷。我就听见妈背着老祖跟爸说过多次:“你就甭管奶奶了,都这个岁数的人了,她愿意怎么样就由着她吧!再说奶奶从来都是要强的人,准是难受才躺下要不强扎挣也得起来”。老祖过世后老妈念叨了一辈子:“头天我还给你老祖烙了一小张饼,卷得你爸给买的天福号酱肘子,吃的挺好夜里她说惠子妈我可能不好,我说明天早晨咱们就看去。都怨我当时就没去看,怎么她说不行就不行了呢?”其实当时老祖已经八十二岁,不说那时正是困难时期,要啥没啥老人肯定身体虚弱。就是这个岁数在当时绝对也是高龄了,您又有什么可自责的呢?!还有把院子的“刀把”卖给郑家,妈本来是不愿意的,我估计她当时一来嫌地方小了二来经过几次搬家烦了。可当事情定了,此后母亲就再也没提起过这当子事。父亲去世以后母亲经常后悔说:“要是哪会早点上医院去看,你爸不会走那么早!”这怎么也成了您的过错了呢?老爷子不去看不光您说不动,他的固执又有谁能劝得动哪?再说当时医疗设施奇缺想让老爷子住院,又没有任何路子能把事情成真,最终老爷子咽气不还是在观察室吗!
从我记事起,家里的日子就从来没有宽裕过。这个家一直由她操持,可母亲兢兢业业毫无怨言。有两三个时期是经济上最难的,一个是孩子们都上学了,一个是孩子们都走了,再就是又都回来成家了。
五五年小妹出生家里一共十口人,还好当时家里多少还有点儿可换钱的东西,能够凑合着过。等到了我上初中时,按每两年间隔有一个上学的计算,起码是五个上学的。不说吃饭穿衣水电杂务的挑费,就光是每个学期学校的花费就得几十块呀!您想啊,俩初中就是十块仨小学又是七块五,书本费铅笔橡皮还没算哪!老人又特别注意形象,孩子上学起码不能破圾拉撒必须得是那么回事。当时我们所穿的衣服都是一茬替一茬,都是妈和姥姥一针一线做的。记得有一年过年时,老人给挨家儿的哥仨,每人做了一件蓝布带细白道的中式上衣,给孩子们高兴得比原子弹升空还要兴奋。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大个的穿老家儿的旧衣服或者是翻改的,穿小了给小个的,穿破了再补上穿烂了就打袼褙做鞋,一块儿都穿上新衣裳真是破天荒头一回呀!要不永良去东北建设兵团,出发前穿上发的整身军装,老妈掉着眼泪心疼地说:“这是孩子第一回穿一身新衣裳呀!傻呼呼地还挺高兴的就走了!”俗话说:笑破不笑补,我们的衣服从来都是洗得干干净净,即使补丁摞补丁也是一样。那时棉衣服没钱再做罩衣,就在袖口裤腿和下摆处包上布。袖口的哪个叫小袖儿,我挺讨厌那个东西它把衣服的整体形象给破坏了。那时孩子们的书包都是妈给缝的,我后来学会用纸叠书包时,还时常联想起那时的书包。那会儿用的铅笔都是没有外面漆皮不分软硬的,如果有一根带橡皮头的铅笔那简直就是奢侈品。当时看见别的同学有漂亮的铅笔盒和新颖的用具,既羡慕又嫉妒心中难免升起一丝苦涩。现在想起来依然印象深刻,如果没有家长的言传身教,孩子走歪路可能就是一念之差。现在的家长不知是否考虑过这样的问题,一味地满足孩子的需求无限制的攀比,当有朝一日他失去了优越条件会是怎么样呢?
我的妈妈一直用“刚强”这个无形胜有形的思想,教育和激励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如今才能够成人而不是成“虫”。是父亲、母亲的千辛万苦,才使我们无忧无虑地度过了孩童时期,才有了自食其力的生存本领,才能够在世上堂堂正正地做人。说起父母亲的“刚强”,不由得想起那段最难忘的日子。那时只有父亲一个人挣钱养家,全部收入每月就是八十六块钱。不仅要养活十口人,而且其中还有八十多岁的老祖和顶梁柱的父亲要特殊照顾。如果遇到居家过日子常碰到的问题,诸如老小生病修房砌墙之类的事情,可能就是父母人生路上的一个关口!可是他们在一次向单位困难申请受阻以后,直到老就再也没有写过什么申请。母亲也从来没和任何人借过钱,可当街坊接短儿找到她时,总是不会让人家空手而归。在喇叭胡同住的一个大妈,不太遵守借钱“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规矩,几次连续的赊欠让老妈有些怕了。看见她远远地来了就赶紧关上街门,可那棵仁慈的心绝对扛不住连声的“吕姐,吕姐!”,即使老人兜里只有四块钱也得分两块借给她,这是我的亲眼所见!到三年困难时期经济上的捉襟见肘,又加上了粮食定量这个难题。没有办法为了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暂时放弃了始终坚守的“刚强”阵地,跟四邻孩子少的借粮票度月关,但是绝对是下月一发就赶紧还人家绝不拖欠。当然这是我的推测,因为她老人家从来没当着孩子说过怎么难,只是看见她在灯底下点着粮票,然后收起几张就出去或者上班了。以前她是在千方百计琢磨怎么能让一家人吃好,现在是想方设法能让家人吃饱!如今想起来,哪个时期可能是老人们最为伤脑筋的时候。不过凡事都有利有弊如果那时物质丰富,就那点钱孩子们不是更得看着眼馋了吗!?不一定哪个局面就是坏事!反正我是没觉得怎么苦,反而觉得是一种不错的经历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
五九年初中毕业的大姐,第一个离开了父母到北安河去教小学。当时她只有十六岁,由于当时交通不方便如今不足一个小时的路,那时只有每天几趟长途车。早晚根本赶不上点,只能每周或者每月回来一次。那会儿常听妈念叨:大姐怎么不容易怎么让人不放心,大姐回家时怯得问哪!后来大姐调到电车公司才算一块石头落地。六八年因为文革推迟两年分配的大妹,要到千里以外的山东泰安电厂报到了。姥姥和四舅母也从朝阳门外赶了来,老妈见了娘家人那心酸的泪水终于止不住了,祖孙三代娘儿四个抱头大哭。虽然她经过了红卫兵大串联的闯练,可那是和同学一起个巴月就回来了,这次是只身一人又是人生地不熟怎么得了!妈的泪水一直流到了火车站,从此再也不去车站送人啦。年底在几次家庭会后三弟去了上千公里以外的山西永济,转过年小弟也顺理成章地北上黑龙江鸡西。也就是在这个期间,老爷子去的五七干校,老二去了南苑,小妹也去延庆插队。这接连不断的走把老太太的心搅乱了,那一当子一当子的事儿把老人给愁坏了。她的以泪洗面把两只眼睛的泪囊都哭坏了,以后若干年只能不断地从眼睛往出挤浓水。到后来的白内障和半失明,和这一段的伤心经历关系极大。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人就这么七零八落,最惨时家里只剩下我和老爸两口人。可怜老妈自己去人民医院做的胸腔肿瘤大手术,大姐下班才能去看看。而我要照顾媳妇月子,只好抽空去看一眼,只有小妹妹在跟前,妈当时得有多心寒哪!不仅是精神上的痛苦,经济上当时一样是苦不堪言。先是父亲错划改造只给生活费,后是发配外地的回来得连吃代带,还有长子要结婚那有什么钱哪?只好硬撑着走一步是一步吧。要不是有个“刚强”劲儿,老俩可能都挺不过去呀!
家人团聚应该是幸事,儿女成家绝对是喜事,可要是没有居住条件,又没有经济实力做依托,那可就成了难事啦!六五年有家不能归的大姐早早出嫁了。不是她也不是谁不愿意让她归来,而是由于她去了北安河上班,家里就没了她住的位置。调回城里也只能一直住集体宿舍,结婚起码能找到家的感觉。七一年远离父母的大妹妹,与同样处境的振之结合了。他们也都是要强的人,全靠自己的奋斗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是较宽裕的家庭聘闺女怎么也得给点彩礼,可咱妈什么也没有呀!“孩子,哪会儿多少有点儿值钱的东西,为了养家糊口早在十年前就让打鼓儿的给糊弄完了。现在有的只是揪心和叮嘱,委屈你们啦,你妈太难了!”这可能就是老妈要说没说的话。闺女怎么说是嫁出去,儿子结婚是要娶进来呀!七三年作为长子我的婚事可让俩位老人为了难,别的不说,就是那三间破房的分配就够犯难的。割出一间瓦房虽然高点大点,可是东西怎么搁门怎么打?将来几个外面的回来探亲怎么住?光我参加的讨论会就有两三次。哪会儿三弟正好养病在家,在新街口清华文化用品商店旁的胡同里,整整排了一宿的队拿回来一套家具票,因为没钱只买了一对箱子两把椅子其他都作了废。一痛紧张的张罗拼凑之后,已经心力衰竭的母亲还得亲自动手操持喜宴,事后累得几天起不来炕。后来的小弟返京自建新房结婚,大弟的盖房办喜事和小妹的婚姻,虽然没让父母操什么心,可是那时的老人们已经是有心无力了。最能体现她老人家心疼儿女宁愿自己受委屈的事,莫过于拆迁哪个时期了。怎么办都难只好自己委屈自己,到小花园去抹眼泪。都说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难日,其实只要有了孩子,家长就要有随时经受磨难的准备。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十个指头咬哪个都疼。做老家的除了个别的以外,基本上都是在无私奉献。
母亲一辈子都爱干净、好打扮,孩子们大多都随她。当然也有个别的我就是其中之一,外表还行内在就不太随老人了。哪会儿没有那么多洗涤化装品种,有的只是蛤蜊油、雪花膏、刨花水、扑粉和口红。妈每次出门都要洗涮打扮一翻,即使是下班后再去开会,也要打扮好才能到会。老人从来不会蓬头垢面走出街门,不管是年轻时还是耄耋之年都是一样。年轻时只要是在外面见到她,都是用刨花水抿得光溜溜的头发,脸上拍上薄薄的扑粉和淡红的脸胛与嘴唇,在我的印象里年轻时的母亲都是最漂亮的。就是老人家生活已经处于半自理状态时,还是不忘每天的全身擦洗,去医院前还要先梳梳头带上不离身的拢子。就是这样一个爱干净的人,在我们小时候却要每天守在火炉旁,烘烤那已经用开水浇烫过的臊垫子,这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煎熬呀!为了家里干净利落,经常是等孩子们睡着以后她才开始归置擦洗,她的手那时总是裂着干口子糙得剌人。有个人的手外形特随老妈,可她小时候指甲芯里老有泥就一点都不随妈了。
从一个家庭妇女到在外面工作,这个转变是全面的。由于有了那二十年的工作经历,母亲的性格同样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变得更加开朗乐观,也有了少有的爱好。她们厂子有时发个电影票,我工作以后发的戏票,她只要有时间肯定都去。有一次发的是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的票,我可能是厂子加班没法陪她去,她听了去那儿走的路线就自己去了。那时不管是到哪儿都是走着去,从家到那儿起码得走四十分钟。回来老人家还很轻描淡写地说:“鼻子底下有嘴,我是连问带走到那儿正好开场。”从此哪儿的票都难不住她了。哪次去劳动人民文化宫听“花为媒”,我们娘俩最后散场后爬在台口,近距离多看了会儿新凤霞、李忆兰和赵丽蓉她们谢幕,结果硬是走回了西直门的家。难怪到了晚年,她对哪次听戏印象颇深。这个爱好一直延续到老年,坚持到了暮年这也是老人家一生的唯一爱好。那年小黄姐俩陪着老妈让她妹夫拉着去北海景山玩,问她来过没有?没想到老人家说,自己曾经在年轻时来过一次这是第二次。她说那是自己一次回娘家,路过这儿就顺便进来了一趟。那时她去朝阳门外的姥姥家都是走着去,走到北海后门差不多是路程的一半,总从门口过从来没进来过。那时的门票也就是五分钱,一想回家早点晚点都一样,就一狠心进来转了一圈。老人没有说清楚具体年代,如果按情况分析,起码是在五十年代初。因为只有那时平时家里有老祖看家,到后来尤其是五八年以后,她根本就脱不开身,只能是姥姥到我们家去看她啦!等她能够脱开身的时候,又走不了那么远来去都是坐车。可她又有坐车容易转向的毛病,一次从姥姥家回来下车就去了西外,打听半天路才找到家。所以是时隔半个多世纪才再次逛北海,这是多么悲哀的重游呀!如果没有我们这些持累,妈可能是另一种活法,她的爱好也绝不是那么单调!
老人的“刚强”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仅有一米五多的个头儿,一家人的吃的、使的、用的,全是她一个人从商店运回家。我们小的时候用的是一个小铁车,哪个车全部是扁铁做的,轱辘也是铸铁的没有橡胶套。只要一吃重推起来特别费劲,我哪会儿跟着妈推过几次,轱辘的轴要是缺油不光“吱妞吱妞”地山响,还崴来崴去真费劲。说不定什么时候轴就折了,真难为她老人家了!后来我们大了才重活有人搭把手干了。可是事情总是不断地轮回,等她年岁大了又推起了小孩车,又去买菜买肉打酱油打醋了。有时大家看她太辛苦又怕出问题,就劝她别去了,她的回答总是:“没事,我滋要能干就不麻烦你们。”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了她将近八十岁。她的小件衣服袜子裤衩从来是自己洗,还总是说这都是顺手的事。就是下不了楼的时候,还在归置屋子墩地,用她的话讲:我在屋里溜达不如推着墩布走,又活动了还比空着手稳当。这是多么合情合理的借口,再自然不过的真实表述。您那与生俱来的勤劳本色,是任何困难也阻挡不住的。您那总是为儿女着想仁慈善良的心,是任何纠结也掩盖不了的。就是这个与您相伴一生的“刚强”,让一家人顺利克服了种种困难,度过了道道难关。在“刚强”的熏陶下,我们懂得了如何堂堂正正地做人。在“刚强”的鼓舞下,我们也和您一样知道怎么面对困难与挫折。还是在“刚强”的簇拥下,我们七个子女连同夫婿都踏踏实实地拿上了退休金,正在为下一辈如何接过“刚强”的班而努力着。也就是为了这个“刚强”,到了您的晚年,我们才知道您为此付出了多少!不说那泪水已经流干换了晶体依然要失明的眼睛,不提那双侧股骨头坏死的大胯和膝关节僵直的双腿,就那七处骨折的老伤,那会是多大的痛苦多么坚强的忍耐呀!您怎么就这么刚强哪?为什么就不能说一声,您是有公费医疗的难道就缺这点钱?!这让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只有愧疚和不安,至今心里充满了遗憾。可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这样那就不是老妈了!这是老人家一生的追求与终生的实践!
有人说人的自我保护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老到一定岁数眼睛先失明,以“眼不见心不烦”保证好心情和少思索。其实也不尽然,老母亲眼睛看不清头脑还是清楚的。只不过做事没先前考虑得细了,说话比以前更直接了。但是有一个原则依然没变,还是只说好绝不会说不好。这和毛主席号召的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唱的是对台戏还一直也不悔改。有时因为这个还真闹了不少误会,其实这也是人老了的具体表现。记得一次大妹妹俩口带着孩子从山东过来看妈,妈在里屋躺着没有起来。这时同样多日没见的利明也来了,妈听见了他的说话声,边说着:“利明来了,我得看看去!”,边起身扶着助走器来到了客厅,弄得妹夫他们特别尴尬。其实回忆起来这事还是有原因的,哪会儿利明还真是有很长时间没来了。他前一次来时是我组织家庭会,要求每家每月给妈出钱,利明对此提出异议然后没吃饭就走了。当时妈就在里屋听着,肯定把这事记在心上了。这次就先把山东来人给搁一边,没把大妹他们当外人,照直就奔小妹夫去了。尤其是不管当着谁,总是左一个右一个地说:我大儿子好,就是我大儿子好。好象不彻底把我从哥们姐们中孤立出来,就没达到目的似的,大家没有让您给误导反而对您更加孝顺。
一晃儿,母亲已经离开我们快四年了。大家都知道您是那么地不愿意走,不愿意离开我们这些让您操心一辈子的儿女。您躺在306医院病床上过八十六岁生日时,那欲言又止的话语,依然在我们耳边回荡。您是那样地热爱生活向往幸福,惦记着所有的亲人。其实我们有件一直瞒着您的事,也可能您当时就已经清楚,现在就更明白更理解了。我们的四舅、大舅大舅妈已经先于您走了,您在那边跟他们和我爸好好聚聚吧!您就放心我们会互相关心相互提携,共同在刚强的思想指引下快乐地生活。安息吧,亲爱的老妈!
儿 永恒  2011-2-27
让所有母亲感动的文章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其他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这次数学考试,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
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
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我  的  母  亲
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每天早晚坚持锻炼,从不间断。年逾古稀的她身体还很硬朗,这是我们做儿女的福分。前几日,在我和弟妹们的鼓动之下,母亲参加了夕阳红老年旅行团,现正在桂林、北海、张家界等地旅行的路上。
母亲爱学习,养成了读书、看报的好习惯,许多新闻、新事比我们知道的还多。母亲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高小毕业生,这在当时农村的十里八乡都算才女了。作为那个年代的女子,既要帮家里下地劳作,又要坚持上学着实不容易,未能继续学业是她至今提起都感到的遗憾。
六十年代初,母亲跟随父亲告别家乡,一路西行,踏上了修建大西北铁路的征程。母亲的手很巧,做出来的东西谁看了都说好。六十年代兴绣毛主席画像,母亲便一针一线绣了好几个,送给左邻右舍。后来,连附近的单位、部队都派人前来索要。再后来随着弟弟、妹妹的相继出生,母亲的精力大都放在了相夫教子。我和弟妹的小学大都是靠母亲辅导出来的,为了我们兄妹几个的学习生活,母亲放弃了当代课教师的机会,一门心思扑在我们几个的身上。
七十年代,为了贴补家里的开支,母亲用她那不很强壮的身体参加了“五七”大队的装卸车工作。装水泥、卸苇子、扛麻包,不分白天黑夜,随时来车,随时出发。时常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吃不上饭、喝不上水对她们来说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当时,父亲在铁路沿线小站上班,十天半个月回不来一次,我和弟妹都还小,也帮不了母亲什么忙,家里家外全靠母亲一人操持。一次扛麻包卸车时,因抢时间大家都在紧张的穿梭作业,母亲因行走步伐过快,脚下一滑,从走行甲板上掉了下来,重重的麻包砸在了母亲的右脚上,导致右踝骨粉碎性骨折。刚能下地走路不久,母亲就咬牙坚持去工作,为的是多赚点钱补贴家里的开支,供我们上学。就那样,母亲还经常拿出一些不多的积蓄,寄给老家的亲人,以弥补远离故土不能尽孝的情思。在母亲的辛勤操持下,我们这个很贫穷的普通人家,仍然充满着欢乐和幸福。我和弟妹所穿的衣服、上学背的书包都是母亲亲手所作,就连补丁处都缝补的很好看,这让许多同学都羡慕不已。每当新学期开学领到新书后,母亲便用平时干活捡到的水泥纸袋为我们包书皮,并且在爱打折的书角包上多层的三角,既耐用,又好看。
1983年6月,慈祥善良朴实的父亲溘然长逝,这突然的变故对母亲的打击实在是大,精神恍惚的她甚至几天都吃不下饭。看着尚未成年的弟妹,坚强的母亲毅然挺直了腰杆。母亲在暗暗地对自己说:你不能倒下,你不能让刚失去父亲的孩子们再失去母亲,你要把孩子们抚养成人。凭着这种意念的支撑,母亲咬紧牙关挺了过来。失去了父亲,家里就像倒了顶梁柱,没有了经济来源,一家五口人的穿衣吃饭,弟妹们的学习开销,巨大的经济压力都压在了母亲孱弱的肩上。母亲开始四处寻找工作,到单位食堂帮工、到食品店打工、当保姆、带孩子,母亲尽自己所能在支撑着这个家。
渐渐地我和弟妹都有了各自的工作,都成家立业有了各自的孩子,而母亲在白发不断增多、皱纹布满额头的同时,又承载了照看孙子辈的重任,把他们一个一个从襁褓中的婴儿,抚养到上大学、当兵、工作。这几年,儿孙们都长大了,不需要母亲照料了,而母亲那双闲不住的手却始终没有停下来。她又用那双巧手,为我们兄妹几家绣了富贵牡丹、黄金满地、家和万事兴等十字绣画,挂在我们各自家中的客厅,让看到的朋友们都赞叹不已。母亲还用绢丝编花;用珠子为儿孙们编属相送祝福;编苹果祈福平安;编笔筒、花瓶、抽纸盒等日用品,看着母亲因长时间刺绣而眼睛发红、流泪,看着母亲因编织而双手被勒的红肿,我们都很心疼。虽然,我们也一再劝说母亲不要那么劳累,要保重身体,但母亲却累在身上、喜在心头,因为她感到能为儿孙们做事,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我们都长大了,母亲却老了,年过古稀的她为了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岁月的流逝在她秀美的面颊上留下了道道痕迹,那都是为儿女操劳而产生的,那都是为子孙分忧而留下的。母亲——多么伟大而崇高的称谓,因为有了您的关心关爱,儿女们生活中没有饥寒窘迫,没有艰难险阻;因为有了您的精心呵护,我们都不仅长大成人,而且都建立了各自幸福的家庭;因为有了您的言传身教,后辈们都发奋努力地学习、工作,成为对社会、对单位、对家庭负责和尽职的人。母亲,您是我们迷茫时为我们指点迷津的明灯,您是我们委屈时能听我们诉说衷肠的听众,您是我们高兴时比我们还要高兴的人,您是我们生气时给我们安慰、任我们撒气的“出气桶”。您用您的睿智明理、宽宏大度、心灵手巧,让我们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礼让,让我们懂得了尊敬人和帮助人,让我们养成了坚忍不拔、顽强不屈、勤俭持家的良好秉性。
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伟大而平凡的女性,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一个给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教导我们生活、激励我们奋斗的人;一个日夜为我们操心、事事为我们分忧、荣辱与共、戚戚相关的人,一个与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时时在祝愿着自己的儿女、保佑他们平安的人。
我要高声大喊,母亲——我们爱您,您是儿女们的骄傲,我们衷心祝愿您健康快乐!晚年幸福!
祭母文
黑体作者:紫竹公
黑体编辑:好相处
【编者按】:让我们做儿女的珍惜父母吧,莫到树欲静时而风不止,子欲孝时而亲不在。有些事情,当你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你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而有些东西却永远也弥补不了。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交接的链条,一旦断了,就永远无法连接。趁父母还健在时,赶快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件衣服,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一声亲切的问候
高堂仙逝,摧我五内;抢地呼天,祭我娘亲!
我娘高风,明晓大义;奉公守法,通情达理。
我娘亮节,忍让宽容;敬老爱幼,和睦乡邻。
我娘慈善,充满爱心;乐善好施,扶困济贫。
我娘懿范,克勤克俭;量入为出,精打细算。
我娘坚强,处危应变;忍辱负重,韧度难关。
我娘贤惠,相夫教子;含辛茹苦,支撑家门。
我娘情笃,疼儿爱女;抚育体贴,呵护备至。
呜呼!一想到娘对儿的疼爱,儿就不由痛切心骨,长歌当哭。
娘啊,天底下当娘的很少有不疼爱儿子的,可像娘这样,含辛茹苦地拉扯儿,一辈子不曾打骂、责怪和抱怨过的,恐怕不多呀!
娘啊,您把儿当作心肝宝贝儿,单是哺乳,就长达好几岁呀!儿之所以至今体格强健,与娘对儿的乳养期少有的长关系极大呀!
娘啊,儿小时非常淘气、调鬼,但不管儿多么淘气、调鬼,娘始终耐着性子爱儿疼儿,即使当儿调鬼调得让娘一时急得无奈地举起了手,而旁人也故意激您看啊,这次可真要打了时,而娘的巴掌还是没肯落到儿的身上啊!
娘啊,您把儿当作掌上明珠,却从不握在手心不放,而是任凭儿自由自在地玩耍,充当孩子王!娘疼儿却不娇惯,早在上学前,就带儿学会了许多农活儿,而从上小学起,娘就撒手让儿自己主宰自己,什么都由着儿,从不过问、督促儿的学业,从不干涉儿的任何决定。像娘这样疼儿却不娇惯,更不遏制儿的自由发展的娘亲,天底下也恐怕不多呀!
娘啊,您爱儿远远胜过爱您自己,可儿对您,直到上了高中,却还不大懂得体谅、孝敬,有时还顶撞您,可娘依然把儿当作小孩儿,不计较,即使当别人故意激您时,娘也只是菀尔一笑:俺的小子,说什么俺都不嫌!
娘啊,甚至在人祸胜于天灾的三年困难时期,爹遭权奸和小人陷害而身陷囹圄,您的身心遭受空前创痛和困厄,特别需要宽慰的岁月,儿都不大知道主动地宽慰您,反而有时用清一色的教条话语刺白您!哎,儿多么书呆子气呀!此时想起,儿的心好悔、好痛啊!儿只知道照政治说教的一套去想去作,而对人情事理知道得实在太晚、太少哇!
娘啊,由于儿对人情事理的晚知和少知,使您承受了本该由儿为娘分担一些的太多的苦难呀!人家当娘的很快就能得到儿的慰藉,可娘从儿这里却得到的很晚、很少啊!
娘啊,您疼儿并不像有的家长那样护犊子!遇到孩子们打架,娘总是先训导自己的儿女!娘不单疼爱自己的骨肉,对于别人的儿女也一样疼爱啊!一有什么稀罕东西,不管是吃的还是玩的,只要有别的孩子在,娘总是先尽给他们。娘把这解释为待人接物中的先远后近、先人后己。娘常说,孩子的小心灵最容易受到伤害,也最容易受到滋润。要是大人们也像疼自己的孩子一样疼别人的孩子,那不光使孩子们玩得开心,也容易使他们的小心灵受到滋润,从小就长出一颗好心眼儿。娘说的好心眼儿就是今天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爱心啊!
娘啊,您这一先远后近、先人后己的待人接物原则,不光用在对待孩子们身上啊!通观娘的一生,您待谁都是这样啊!先远后近,先陌生,后熟识;先外人,后自家;先别人,后自己。把陌生人、外人、别人统统照顾好了,最后才顾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十年如一日,终生信守此道。这就是您啊,儿的至亲至爱的娘!
娘啊,在您跟爹成家后的最初十几年里,爹在外行医,见大娘和小婶夫妇成天形影不离、亲亲热热地在一起,您何尝不热盼爹能回到家乡,既可施展才干又可顾家,过两全其美的日子!可是,为了抗日,娘忍受着失去两个儿子的巨大悲痛,舍小家顾大家,表现出了一位普通妇女难得的深明大义呀!
娘啊,儿清清楚楚地记得您第一次跟儿讲述牛郎和织女故事的情景。娘指着天上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讲得是那样神奇迷人!娘说一到每年的七月初七夜里,牵牛郎就担着一儿一女赶到鹊桥跟织女相会。而每逢这天晚上,只要晴天,娘总是带儿跟姐到院里,指着天上那已经靠得很近的牛郎和织女星,高兴地说:看啊,他们一家口又团圆了啊!从娘快乐的神情中,儿看出娘是那么为他们一家人的团聚而庆幸和开心!望着茫茫银河及其两岸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儿幻想长上翅膀飞到天上,去抱打不平可儿那时实在太傻,还不知道体谅娘在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家团聚而庆幸时,心里是多么期盼在外行医的爹回来团聚啊!即使当娘喃喃地感慨咱们家跟他们一样,也是一家四口时,儿也未能体察出娘的心境啊!
娘啊,在那日寇烧杀掳掠的消息时不时传来的日日夜夜,娘是多么地挂念在外的爹呀!在漆黑的夜晚,娘常搂着儿跟姐忐忑不安地谛听窗外的动静,而当我们睡下后,娘又常独自悄悄地站到当院,瞅着那天上的银河和隔岸相望的牛郎、织女星发愣
娘啊,当汉奸马喜子领着鬼子那天一早把爹堵在家门口,鬼子用刺刀穿透爹的长袍擦着肚皮而过时,您的担惊受怕简直到了难于承受的程度!解放后,娘不止一次地把爹当时穿的那件长袍拿出来,指着腰部的一个破洞说:这就是那次被日本鬼子的刺刀戳的窟窿!就差一丁点儿没扎到你爹的肚子!哎,多让人后怕呀!所以在那次脱险后,娘苦苦央求、乃至逼爹赶紧往家乡搬迁的急切心情,儿完全能体味得出啊!可是,当经过一番努力,眼巴巴地盼到爹就要搬回来时,爹却又变了卦!娘当时的不满和气恼是可想而知的。但当爹把原因向娘讲明,说是地下抗日民主政府与游击队的需要和挽留,为的是让爹更便于为抗日军民淘换药材后,深明民族大义和人间道义的娘,就什么也没说,再一次以顽强的毅力强压住内心的渴望、担心和焦虑,以小家服从了大家!
娘啊,您没有多少文化,更没学过什么成套的理论,可对于民族大义、人间道义的深刻理解和自觉恪守,却胜过许多声名显赫的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啊!
娘啊,您把个人的苦难和痛苦撇在一边,而把民族大义和人间道义搁在前头,体现出一种高尚品德,一种亿万普通百姓自古就共有的高尚情操,一缕中华魂哪!这样的民族之魂扎根在像娘这样的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身上、心底,坚如磐石,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具有无可比拟的内聚力、凝聚力和御辱力,从来、也永远不会为任何邪恶势力和内忧外患所摧跨,而始终屹立于地球东方的伟大力量之源呀!
娘啊,您的懿范在咱家乡是出了名的,而您大半辈子所吃的苦、受的罪,也同样是在咱家乡出了名的呀!
娘啊,当爹常年在外行医时,您独自承担抚育儿女与挑家过日子的重担,且不说儿的两个哥哥的不幸夭折,给娘造成的巨大心灵创伤;也且不说在战争年代,娘时不时拖儿带女地逃难;单说您既当里又当外,除了操持家务,还园里来、地里去,一双裹过的小脚,连通常只有壮汉才干的像起粪、浇园之类的重活儿,您都干过呀!儿至今清楚地记得,您把捆在腰里的绳子系在井台的树上,摇辘辘浇园的情景。又圆又大又深又黑的井筒,儿就是扒着瞅瞅,也不由心惊胆战,至今想起,仍禁不住不寒而栗呀!
娘啊,在那罕见的饥荒严重的年的困难时期,尤其当家父身陷囹圄后,您更陷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困厄之中。物质上,娘虽然没被饿死,可牙齿没掉就半拉半拉地朽了,牙床也溃烂得不成型,以至晚年连镶都不能够。精神上,由于儿跟姐当时都在外上学,娘在紧张的劳动之余,时常暗自饮泣,陪伴您的惟有那台德式座钟的凄凉的嘀嗒声啊!
娘啊,在家父去世前患病的一年多里,您为了不给儿女多添负担,为了多挣点儿工分,一边照顾爹爹,一边还起早贪黑地垫圈沤肥,以至累成心脏病现在想起,怎不叫儿煎肠割肚,泪穿心底!
娘啊,娘!儿从北大毕业后,文革动乱和臭老九的厄运把儿抛入苦难的泥淖,使儿颠沛流离于塞外、关中、华北,用非所学,经济拮据,未能如愿地竭尽人子之道,可您不但没有对儿埋怨过一句,而且还总想方设法为儿分忧解愁啊!即使到了为多种病魔折磨的耄耋之年,依然用您全副的身心疼爱着儿啊!
娘啊,当儿跟姐在艰难的困境中挣扎时,惟有您无私、无图、无限、无悔地给予疼爱呀!即使您自己身上还有一点点儿余热,也要用来温暖儿女啊!
娘啊,您给予儿的疼爱和温暖,在天地间无人可比,无人可替呀!
娘啊,一直是儿的天。这是一片惟有儿才可顶戴和享有的特殊的天啊!
尽管这片天与广袤无垠的天空相比,显得很狭小,可对于儿来说,却感到比在任何广袤的蓝天下还要安然、舒坦;尽管这片天所拥有的阳光比浩瀚的太空也稀疏得多,可她给予儿的温暖,却比在任何天底下都充足、温暖!
娘啊,您用自己一米六左右的血肉之躯和终生的心力,为儿所营造的天空,在长达多年的岁月里,为儿遮挡了多少风雨雷电,给了儿多少庇佑、温暖、欢欣和慰藉呀!
娘啊,您一直像天一样,用阳光雨露沐浴着儿,使儿不但生就一副健康的体魄,而且拥有一副健康的头脑,从而保证了儿在漫长的求索道路上,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中,一次又一次地跨越障碍,挣脱绳索,不断进取啊!
娘啊!每当儿不论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上遇到困难而情绪不佳时,一想到您,儿就像看到了晴空万里的蓝天,立刻将不良情绪驱散了!自然的天说不定什么时候变脸,刚把阳光雨露洒向人间,旋即又把尘暴洪涝抛给人世!可娘给予儿的天却从来不曾这样,而是始终如一的晴朗而湛蓝,温暖而和煦啊!
娘啊,哪怕当您老即使奄奄一息地卧病在床,不管遭遇怎样的世态炎凉,儿都觉得有个依靠,而不曾感到孤独和恐惧,可如今娘走了,儿一下就失去了依靠,孤独和恐惧等一股脑地袭来,裹住儿的身心啊!
娘啊,您从来没有教育过儿怎么用功念书的道理!可儿从娘做事的兢兢业业和不辞辛苦中,很早就悟出了上学必须用功和发奋的道理呀!
娘啊,您从来没有教育过儿在待人接物中如何诚实、守信的道理,可儿从娘的待人接物中,看到并学到了这样的道理呀!
娘啊,您从来没有教过儿如何自立、自强的道理,可儿从娘多年独自挑家过日子的言谈举止中,深悟了这样的道理呀!
娘啊,您从来没有教育过儿怎样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道理,可儿从娘那要强,不为天灾人祸所折服的顽强毅力中,悟到并学到了这样的道理呀!
娘啊,儿从您一生的言行中不断地体味出越来越多,永远体味不尽的道理啊!
娘啊,儿回想起来,您给予儿更多的是一种特殊的,完全建立在自觉和自省基础之上的,自然地潜移默化地熏陶啊!从牢固和持久性上说,这种自然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往往比直接的说教和训诫更富有成效。因为它是在日常生活中,以一种不知不觉、循序渐进的符合人的灵肉成长规律的方式,开启人的心扉,启迪人的理智并逐渐把它们积淀下来,达到某种境界的呀!
娘啊,要是有人问儿此生最大的幸事是什么?儿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儿遇到了世上一个慈爱无比,把全副身心和疼爱都无私、无限、无图、无悔地给了儿的伟大娘亲!是娘无私、无限、无图、无悔的母爱,给了儿巨大的动力,使儿不仅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勤奋求索,而且在充满坎坷的逆境中奋力拼搏啊!
娘啊,您是上天赐给儿的一部蕴涵丰富的开卷宝典,是上天赐给儿的一台动力不竭的发动机呀!
娘啊,儿大学毕业后所遭遇的十多年政治高压和经济困顿等所导致的穷困潦倒的生活,使儿未能好好地履行孝道,以至让一天天年老的爹娘依然过着自食其力且愁吃愁喝的艰苦日子。直到晚年定居北京后,娘才总算渐渐过上了比较舒心的日子!
娘啊,娘!您在年爹去世后定居北京,起初跟儿女们过的仍是比在老家强不了多少的日子。尽管儿跟姐都尽量做点儿岔样的给娘吃,可您总是匀给孩子们。儿跟姐的个子女,全都得到过您的精心抚育啊!到上世纪年代初,儿跟姐的日子渐渐好过后,娘才算开始享点儿福了。记得有一次在中央团校万叶亭前的空地上,娘兴奋地俩手分别挽着儿跟姐的胳膊,一边扭动着身子一边乐呵呵地说:一儿一女一枝花,我多有福气呀!这是娘岁后才蹦出口的心里话呀!当时,儿多么希望时间停驻,好让娘多享受享受这天伦之乐呀!可是,老天无眼,岁月无情,年后,年月,当儿跟姐搀扶娘登上天安们城楼,俯瞰那据称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市内广场时,娘的神思已经显得迟钝了!
娘啊,即使当您晚年糊涂得很厉害时,可在疼爱儿女上却不糊涂啊!只要不病得昏迷,娘是既不肯吃药也不让打针,不忍给儿女破费呀!年初,虚脱后送娘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本已联系好让娘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可娘一醒过来,就一分钟也不在医院呆了。在尔后的几年里,娘的记忆力越来越差,渐渐不知道季节,不知道冷暖,不知道饥饱,不认识饭食,后来竟连儿跟姐也不认识了。到年月患一场重感冒后,症状更是急转直下,一下变得吃不了、懒得动,腰板也有些弯了年月,突如其来的脑栓塞使娘从此卧床不起,完全丧失自理能力,景况一年不如一年
娘啊,在您的晚年,尤其是卧病不起的年多里,虽然我们想方设法地给您变着花样作饭喂食,凡是见到的各种各样的营养食品,可以说都吃遍了。可儿知道,假若娘不糊涂,您老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让儿女这样作呀!要是说娘享了点儿口福的话,也就是这几年呀!可这算是享福吗!?当娘吃这些食品时,好的时候大口大口地吃,也不像健康人吃饭时的样子;而不好的时候,则是靠姐一点儿一点儿地喂呀!一碗糊糊,有时要喂上几次、十几次啊!这叫怎样的享福啊?!这种享福背后所蕴藏的苦楚,惟有我们做儿女的能体味得出啊!
娘啊,每逢瞅着您那消瘦的面容,失神的目光,尤其是毫不容易喂到嘴里的食物咀嚼半天又吐了出来时,儿的心就禁不住呻吟,就禁不住想仰天长啸
天公啊,您不公!为什么让那些权奸污吏和为非作歹之辈活得逍遥自在,却让娘这样勤俭善良仁慈的平民百姓,活得这样苦,这样累!
神明啊,您不明!您为什么不让娘多活几年,好让我这个不肖子好好弥补弥补欠娘的情啊!
娘啊,娘!您给予儿的实在太多太多,而儿回报给您的实在太少太少了!您这样受苦受罪地离去,实在让儿心不甘啊!
娘啊,您的离去,是儿今生所遭遇的最大损失!儿的身心沉入冰冷的水底,真是觉得冷彻心骨,痛苦难耐呀!
娘啊,您走了,但您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在了儿孙和亲友们的心里,留在了乡亲们的心里。尤其您那为乡亲们所公认的美德,更永远地留驻在人世间!
娘啊,尽管儿从书本上看到过无数有关母爱和劳动妇女伟大的文字,但真正让儿懂得和体会到母爱和劳动妇女伟大的,是娘的言行啊!
娘啊,您一生的言谈举止,反反复复地证明和体现出母爱和劳动妇女的伟大。这是一种由对儿女的无私疼爱和付出,对至爱亲朋和乡亲、邻里及一切人的通情达理与亲和、爱怜、谦让、宽容,先远后近、先人后己,以及对民族大义和人间道义的深晓与恪守所铸成的伟大!这是由淳朴、勤俭、善良、诚实、谦和与仁爱等等美德所自然促成的伟大,一种没有丝毫雕饰和做作的伟大呀!
这是一种母性的伟大,一种普普通通农村劳动妇女的伟大!
这是一种平凡的伟大,是扎根于普通百姓的肥田沃土,完全由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打制的一砖一瓦堆砌而成,熔铸着个人的心血、才智、德操和奉献,完全出自个人人格、人性的自发而自然地流露和凝结,使人能够亲切地体味、享受,晶莹剔透,朴实无华的伟大啊!
娘啊,您的懿范永昭日月!
娘啊,您走了,儿也成了没娘的孩儿!娘的第四代、儿的第三代虽然已经上学,儿也算是个老人了,可真的忍受不了这没娘的滋味儿啊!
情不自己,呼天抢地。天地呜咽,风雨号泣。
驾返瑶池,母仪千古。强忍悲痛,笔抖字涕。
儿定国哭祭年月日初稿,年清明改定
祭 母 文
维公元二零一一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不孝男四豪捉刀兄弟姊妹谨备牲牢楮香之仪。泣奠于吾母之灵前曰:
呜呼!秋风惨惨兮 , 秋夜凄凉 , 哀哀娘亲兮,独卧幽岗 ! 血泪和流兮 , 情切彷徨 ! 何寻音容兮 , 碎裂肝肠 ! 儿女不肖兮 , 难续名芳 ! 追怀娘亲兮,泽慧难忘, 空期百年兮!睹物情伤 ! 而今而后兮 , 谁听衷肠 ?
回想吾母生平。十二持家务,做茶娘,挑担红萝庙 ; 烧碳末 , 来回李子坪 。为 换八两米 , 恶狗相追啸 , 心惊肉还跳,归来泪汪汪。十九为新妇 , 嫁进龚家门 , 龚家更贫寒。只因国难起,神州闻鬼嚎,覆巢无完卵,家难顿时生。父亲高堂殁,兄嫂双双亡,可怜两侄儿,黄泉路上行。待及娘过门 , 十二口之家剩四人。孑孑两侄女 , 娘亲最相怜 , 父亲突生病,寸步不成行,下床要拄杖,枯瘦不成人。勉力为生计 , 全靠娘亲你一人。双手难撑天,鲋魚西海远 , 残月夜难圆, 苦楚向谁宣 ? 家徒四壁冷,孤灯照瘦人。家道太贫穷 , 不知操碎多少心 !
娘呀!解放后,人间改岁 , 旭日含窗 . 柔风舒冻柳 , 春色到人家 ! 分田分土 , 竹报三多!人道是大好河山开盛世 , 谁料想 , 贫寒人家燕去迟 ! 国策失察 , 全民兴起大跃进,旭日失辉万鹤鸣 . 砸祸溶铁 . 家家男人炼钢去,地荒苗枯 , 田间惟有女人忙。娘呀!你既为女人又为男,冰封雪冷 , 破冰翻氹 ,炎夏暑热 . 打禾踩青。劳累饥饿积成病 , 面黄肌瘦不成人。六三年 , 食堂下放灾荒到,十有九户灶生蛙 , 千村万落饿鬼哭 , 高粱白米难得见 , 野菜黎苋苦度日。父亲工作长在外 , 一群饿儿绕娘哭,白天已经心力瘁 , 晚上归来碎心机 . 犹记那年大雪飘,你背着儿子去挑水。无奈多日少进食,回时下坡身无力。天旋地转双脚麻,一跤摔在坚石上。门牙跌落小儿啼,浑身伤疼难自起。娘呀!你吞折牙齿抚哭儿,跌撞回家侯夫归。两旬有余难下床,从此落下伤寒病。未及痊愈又持家,辛苦操忙只为儿,省口米饭将儿喂。自己流食度时光 ! 盼儿学好样 , 训子以义方 . 你常说 : 做人要谦和 , 交往要明礼 , 为子心要孝 , 为友心要诚 , 人生有为趁年少 , 一犁好雨趁春耕 . 勤俭做事桩桩有 . 好吃懒散样样无 , 为了儿女求学路,借钱到处把求人 ! 娘呀!你呷了多少兑时饭,穿了多少补丁衣。你茹苦不避霜和月,劳心未分春与秋?到如今,春暖花艳千山秀 , 政通人和百业兴 ! 勤劳可栽揺钱树 , 俭仆合成聚宝盆 , 笑语声声穿林过 , 山歌阵阵带月行 ! 党恩浩浩昭日月 , 政德泽泽降甘霖 ! 儿女家业皆成立,笑语频传望母闻。
俗语诲儿云 :” 养儿待老 , 积谷防饥 ,” 只盼吾母添寿喜,能获晚年享清福。可不孝儿女均在外 , 母亲不肯随儿行 . 个个远离娘亲 , 晨昏定省殊疏 , 甘旨奉养缺如 , 未能效先贤戏彩 , 以娱娘亲 , 好在吾母开明 , 谅儿忠孝不两全 , 到老辛劳求自食 , 慈心一片寄流星 , 求神为儿带好运 , 念如此 , 不孝儿女愧疚难当 , 哀痛至深 . 我期娘亲欣逢盛世观美景 , 身康体泰享遐年 .    谁知晓,椿树平凋 , 黄花忽殒,慈母一去华表冷 , 怜儿千声唤不回 ! 蝶化竟成辞世梦 , 庭前犹听歩履声 , 慈竹临风空有影 , 惟余血泪泣黄花 , 梦听教诲三更月 , 想见娘亲万里云!凄凄娘亲无复见 ,哀哀儿女实伤心 , 苍天啊!你何残其忍,儿女春晖难报,孝心未尽,如今欲侍娘不在 , 上天不续母子情 , 寸草痛无回生药 , 终天唯有思娘泪,痛里哀思承遗训 ,定将母泽课儿孙 ! 哀哉!
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