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婚庆礼仪策划:三门湾的“江南长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2:17:34
2012年2月19日 星期 日 《台州晚报》放大 缩小 默认


三门湾的“江南长城”


城墙露出“城廓”
省文物保护单位健跳所城遗址——
本报记者 陈 剑  通讯员 邵全伟 文/图
【背景】
三门湾地处海防前沿,自唐宋起,就成为军事要冲之区。
三门健跳所城地处海防要塞,历来受外国侵略者的垂涎和掠抢。名将俞大猷、戚继光、谭纶等先后在三门湾驻守抗倭,屡与倭寇鏖战于三门湾畔,威震海疆,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明末,健跳一带成了抗清复明的前哨,先有鲁王在此监国,后有郑成功所部在此抗清。
【描述】
健跳所城距三门县城20公里,东临三门湾海域。
年前,探访队员到达键跳镇,这里留有古时军民饮用的八角井,水质清澈。这天,附近居民不时用水桶前来汲水。
来前,记者闻知三门健跳所城包括位于莆西巡检司城,同被列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午后,我们从老街绕到南面,这里有一条通往健跳所的小道,荆棘丛生。从山脚下仰望,如果不是借助望远镜,很难见到山岭上城墙的轮廓。但山脊呈弧形,由此可见此地形之险要。
山那面是海湾,探访工作由此拉开序幕——
【探访】
三门县唯一的千户所
山间景物一览无余。
从杂草覆盖的山坡,放眼远望,琴江隐隐传来涛声。
站在信国公汤和筑的城墙上,抚摸着斑驳的石块,仿佛回响着当年金戈铁马的嘶鸣。
历史从六百年前回旋,当年的健跳所城仿佛就在眼前。
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汤和循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的旨意,在江浙沿海筑卫所城几十处,健跳所便是其中之一。明代朝鲜人崔溥(1454-1504年)在《缥海录》中曾详细记述了健跳所城:“门皆重城,鼓角、铳冲声震海岳……”。
所城依山而筑,居高临下,雄峙江畔,三面阻山,东面距海,既易守难攻,又便于望远。“非兵船预伏探哨,贼卒很难靠岸。”城南有健跳港,港阔四百余丈,接海直通三门湾猫头洋,上接蛇蟠诸岛,下接青屿与牛头洋,是海防哨卡。城围约有1000米,从东沿双凤山脊向南北两侧迂回,合拢于西边山脚,构成马蹄状,现南山脚至北门山脚这段城墙已毁,被现代建筑所代替。现存墙体最高处约10米,宽5-8米,墙基块石堆砌,中填黄泥土。原有四门,两门有记载,西曰“登明”,北曰“崇武”,现毁。健跳所城是现属三门唯一的千户所,城内主要建筑有所署、校场、营房、城隍庙、戚公祠、瞭台、寺庙等。
【重现】
一部可歌可泣的抗倭史诗
三门湾地处海防前沿,特别是明代倭害成灾,健跳地处海防要塞,历来受外国侵略者的垂涎和掠抢,明景泰六年(1455年),倭冠进犯健跳所。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倭寇进犯三门湾,嘉靖三十一年(1152年),倭寇入侵娄坑、海游、沙柳等地,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倭寇盘踞石马林,抗倭名将、台州知府谭纶会同牛天赐剿灭之。
15世纪初,倭寇屡犯东南沿海,江浙首当其冲,受害最甚。倭寇到处攻城劫寨、抢掠财物、杀人放火,闹得三门湾畔民不聊生,给沿海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倭寇多次进犯三门湾,激起了三门军民的强烈反抗,明朝政府派重兵征剿倭寇,并筑海防设施防御,名将俞大猷、戚继光、谭纶等先后在三门湾驻守抗倭,并屡与倭寇鏖战于三门湾畔,威震海疆,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倭寇犯浬浦,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大败倭寇于龙山,四月二十八日,倭船18艘2000余人在宁海圻头登陆(属健跳所,今越溪乡岐头自然村东)。五月八日,倭寇后继部队两千余人,分乘船舰7艘从健跳上岸。五月十三日登岸的另一支倭寇两千多人,自烧其船,作垂死挣扎,企图南犯台州府城。戚继光挥师迎敌,在当地群众积极配合支援下,大败倭寇。为纪念戚继光,健跳人民修建了戚公祠,并立《大
都督南塘戚令公去思碑》,详细记载这段抗倭史实。
健跳所城初属台州卫,继属海门卫,正统间隶属宁海县。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宁绍台参将戚继光抵抗倭寇再修健跳城。当时人民为纪念戚纪光的不朽功勋,在城内建造戚公祠;万历四年(1576年)又立《大都督南塘戚令公去思碑》以表去思。
南明永历元年(1647年),鲁王朱以海在绍兴兵败,由右佥都御史张煌言、石浦游击张名振等护送至健跳监国,群臣每日朝拜于健跳水殿中。后又有郑成功所部驻兵健跳,当时的三门湾一带,成为抗清前哨。
1650年,台州提督田雄攻破健跳所,徙近海居民,因墟其地。后复设健跳汛,驻守左、右营守备,下设千总、把总、外委等官。
雍正八年(1730年)设立水师驻防,立哨防守和巡逻海面。
【历史故事】
黄宗羲辅佐鲁王
顺治六年(1649年)7月,鲁王由闽入浙,驻于健跳监国。
黄宗羲得知后就离开四明山,怀着报效明皇朝,忠君报国、舍身取义的旧知识分子的朴素情感,来到了健跳所城,准备辅佐鲁王成就一番大业。
鲁王晋升他为左副都御史(中央监察机构都察院的副长官),这当然只是一个空头官衔而已。其时,大权尽归定西侯张名振(1601-1656年),而张名振自恃兵多功高,开始变得专横跋扈起来,其余诸将也骄蛮无比,“文臣稍异同其间,立致祸”(《黄宗羲年谱》)。那时清军不时追击,鲁王及其左右常常不上岸,就住在琴江的船中。
黄宗羲手中无兵,难以有所作为,只好每日与礼部尚书吴钟峦在船上谈论学问、讲学,再有闲暇,便注释《授时》、《泰西》、《回民》。
当年8月,由于清廷频令各地将前明遗臣中不降顺者的家属登录上报,黄宗羲担心累及老母,忧心如焚地叹道:“主上以忠臣之后信我,我所以栖栖不忍去也。今方寸乱矣!不能为姜伯约(姜维,三国时蜀将)矣!”。于是陈情监国,请求归家,获得准许。吴钟峦亲驾三板船送出20里,波涛声中,两人呜咽而别。
黄宗羲改名易姓,从小路潜回故乡,远离刚刚熟悉了的琴江涛声,带着一腔遗恨和无奈离开了健跳所。
【记者手记】
保护海上“江南长城”
这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中华民族抗暴御侮的一个见证,也是无数三门儿女浴血奋战、英勇抗击、抵御外敌的一个象征。
随着岁月的更迭,健跳所城遗址只留下淡淡的轮廓,城墙用不规则块石包砌,中间夯土,城西段已毁,为现代建筑所代替。南段城墙被拆。南门只剩一个缺口,北段城墙基本完好。
健跳所城遗址具有历史文化等价值,我们在庆贺该遗址在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同时,更应保护好三门的这座“江南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