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演员张杰女儿:圣人的自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19:0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圣者的胸怀。然而,这亦是圣者的自私之处。为什么?一、先天下之忧而忧,这是圣者的先见之明,先哭的孩子有奶吃;二、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圣者的韬晦之术,笑在最后才能笑得最好。这样说,岂不是大大抹杀了圣人的功劳?恰恰相反,这正好凸显了圣人的作用。比如我们都讳谈“权、钱、色”,而儒家圣人对此大加提倡。比如孔夫子亲口所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这是对食色本性的提倡。比如,孔夫子还一直号召弟子“学而优则仕”。这是对权力的提倡。比如,孔夫子十分欣赏管仲所说的“衣食足而知礼仪,仓廪实而知荣辱”。这是对财富的提倡。但是,真正的圣人,凡事皆有分寸,即能够“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好色,纳之以礼;君子执权,以利天下。圣人不是不爱利,不是不求功,而是求利要求千秋利,求功要求万世功。而一切的名和利,都是源于自私,圣人也不例外。能够先天下之忧而忧,说明圣人有见微知著的能力,但并不表述圣人有解忧的能力。犹如人人皆知自己必定会死,但并不表示自己能够超脱生死。后天下之乐而乐,说明圣人深知不敢为天下先的道理,并不表示圣人不爱乐。犹如吃药,别人都吃过没事,自己再吃,必定最为保险。这里,不是对圣人那种爱国忧民精神的完全否定。只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事实上,我们所认为的爱,通常是不折不扣的自私,因为爱只是“自我”寻求证明自己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当外表上牺牲自己、愿意为所爱的人放弃自己的需要时,其实我们爱的只是自己。这个自己,就是我们常认为的“自我”。而“自我”,根本只是一个假象、一种幻觉,无可执取。因此,对于任何事情,我们必须直视其本质。不管有多伟大的理想和抱负,如果执着于自我,都是一种自私和错误的行为。所以,道家非常轻视儒家的圣人,而佛家则看穿道家的神仙亦是未得究竟解脱。唯有证得“四大无我,五蕴皆空”,才是真正的解脱圣者,亦才会做到真正的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