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医院评审的慨:路透中文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1:27:22
**改革涉足深水区**

面对关键领域的改革滞後,垄断行业愈筑愈坚,资源、金融等领域强势国企地位有增无减,尤其是收入分配领域,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突破0.55,各界对改革的呼声愈发强烈.

经济学家吴敬琏在2月13日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尖锐地指出,"回顾2011年,我的感觉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各种矛盾暴露.从资源的短缺到生态的灾难,到宏观经济,不动产价格居高不下和泡沫破灭的可能,到通货膨胀压力的凸显,以致到社会问题上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各方面暴露出来的麻烦是非常多的."

他认为这是多年积累下来的矛盾到了一个临界点的爆发."从小平1992年讲话要大力推进经济改革後……就麻痹了自己,到现在还有吃改革的老本."

他指出,虽然中国在2003年就已做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在一些重要方面提出了改革的任务,但仍然延续了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经济转型也是政府主导.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此前接受路透专访时也提到,"现在中国的问题大家都已经看的很清楚了,关键是说了没用.有许多领域的改革并不一定要伤筋动骨,只需要在相关的政策上作一些调整就能有效果,但就这个推进也很慢."

他指出,包括收入分配改革、打破垄断等等说了很多年,但多停留在面上,也说明中国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这也往往是阻力最大的.

"以收入分配改革为例,说了这麽多年,却一直没有实质性推进,虽然去年调高了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表面是降低了公薪阶层负担,但对调节收入不公效果甚微."他举例称.

中国去年9月1日将个人所得税扣除额调意外调高至每月3,500元人民币,这较此前草案中讨论的由2,000元升至3,000元明显进了一步,一度被视为庶民的胜利.并将个税纳税人比例由28%降至7.7%.

中国税科所的一位专家就评论称,"按照新规,只有月工资30,000元以上个税才增加,这显然已经不符合个税调节高收入的改革方向了,个税正在沦为'富人税'的代名词,虽然短期愉悦了民意,但从长期看对中国税改相当不利."

**寻找改革突破口**

此外,人均收入已突破4,000美元的中国,在面对人口红利消退,资源环境不可能持续,未富先老下如何安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经济结构的转型也更成为一个迫在眉捷的现实问题.而转型到底该由政府主导,还是顺从市场经济的选择,业界也存在很大分歧.

吴敬琏指出,结构转型中国说了很多年,但是效果不是那麽好,主要原因还是在体制方面,所谓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型也是政府主导的,包括战略新兴产业,而这种模式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年初在撰文称,中国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特点十分突出.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仍然以追求经济总量为主要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途径,以土地批租和发展重化工业项目为主要特点,以行政干预和行政推动为主要手段,使政府行为带有"增长主义"特点.

"增长主义同财税体制、干部选拔体制相联系,与部门利益、行业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体制、机制性的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他称.

很显然,当诸多的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问题相互混杂并纠结,中国要寻求最安全的改革突破口显然并不容易.一些专家们呼吁从收入分配改革入手,减免小微企业税负,完善市场环境,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制度等方面入手.

吴敬琏表示,对中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是劳动者的收入比重降低,而储蓄主要是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并不是居民储蓄,提高储蓄率就提高了政府的收入,"只有让劳动力变成有知识有技术的劳动力,让他们的收入增加,才有可能提高他们的储蓄率."

这一观点与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有异曲同工之处.他在接受路透专访时表示,以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为标志的刘易斯转折点在2004年前後就已显现,面对人口红利衰竭的现状,只有减少政府对直接经济过程的介入和干预,着力于社会资本积累,并通过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对於中国经济下行的趋势,蔡昉认为政府不宜出台刺激政策,而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并通过政府自发性从主导经济逐步回归到服务完善社会公共职能方面,以此来推进中国的改革.

祝宝良则认为,每个经济体都有自己的问题,以往中国一直视为市场经济最发达的美国欧盟现在也面临很多的问题,相较而言,"中国的问题主要是自己内部的问题,尤其是尽快推进财税方面的改革,降低甚至减免小微企业的税负,利率市场化等等,这其实也是推进改革."

上周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的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二届年会,主题就是"坚信市场力量--纪念邓小平南巡二十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在会上对计划经济提出了罕见的尖锐批评.他说,计划经济本质上是强盗的逻辑,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就是逐步从强盗逻辑走向市场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