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将心向明月的后2句:让宁静走进心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7:34:40
让宁静走进心灵

到河南南阳出席华中地区晚报总编辑业务研讨会,住进伏牛山中的农家山庄。夜晚,独自走出房间,只见天幕之上繁星闪烁,朦朦胧胧的远山近峰静静耸立,万籁俱寂之中,星光是那样明澈,夜色是那样纯正。这是真正的夜,时间似乎停止了,空气也似乎不流动了,悠然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慢慢沁入心灵——我分辨出了,这是生活在都市中久违的宁静。我突然感悟到,这样的宁静是一种别致的美!

    据传说世界的最初存在形式是宁静,后来盘古板斧一挥,“喀嚓”一声,天地诞生,从此便有了各种声音,从此便“没有”了宁静。你听!风声,雨声,雷声;虎哮,猿泣,虫鸣…… 你听!机器隆隆,欢歌笑语;枪鸣炮轰,哭声震天……这是一个充满了嘈杂的时空,声波交叉重叠,无序地传播。宁静就像沙漠中一潭清澈的泉水,显得越来越来珍贵了。

    难得像这次逃出都市,来到大自然中享受一种近乎奢侈的宁静。在宁静中,眼里慢慢呈现出自己生存所在的“星球”,听到从遥远星空传来天籁之音,感到一种恢弘的清新之气正在弥漫心灵和脑海。还是在宁静中,体会到在这个世界里什么是永恒和瞬间,什么是远大和智慧,什么是渺小和轻佻,什么是真实和是虚伪……我散步月下,于林间小径踽踽独行,拉长的身影与我相伴,天静,地静,人静。此时感受的不是寂寞,不是孤独,而是一种宁静。

    宁静,一种空灵的无色,空气的无味,空间的无声。它除却浮躁的繁华,积淀无边的恬淡;它稀释曾经的苦痛,燃起希望的火花;它洗去生活的劳累,重拾拥有过的无邪纯真。它有一种无形的催人奋进的力量,有一种化解矛盾的舒心的笑语,有一种金钱难买的洗心革面的咸泪;它送人聪明睿智,正直骨气,无限温情。宁静,陪人走过生命的暗礁险滩、湍急漩涡、浪尖波谷;宁静,犹如暗夜中大海上的一盏明灯,放射着指人航向的光芒!

    世间的很多烦恼都是人为的因素,那么,对一切看淡一点,看轻一点,得之淡然,失之坦然,处之泰然,是不是会得到心灵的宁静呢?习惯了匆匆的生活,有时真的想找一方净土,让自己这样去回味,去思考,去感悟,静静的去想想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

    嬉戏的童年,好奇的少年,渴望的青年,那么中年呢?步入中年后,做的最多的恐怕是对人生的反省和回眸。回忆需要安静,思想的火花只能在静静地凝思中才开始闪耀。所以,中年后往往会不自觉地去寻找宁静的氛围,也越发地体会到宁静的魅力。所以,伏牛山中的那种感觉的产生就自然而然了。自从那后,我经常刻意去寻找那个宁静的氛围,但身在都市一直没有真正重现那种美妙地感觉,难道能够得到那份宁静非的去大山深处吗?

    慢慢想来,其实不然。在逝去的岁月里,不是有那么多宁静的时刻吗?比如雪后霁夜,秋月晨辉,深冬的田野,初春的河畔,甚至嘈杂的集市,繁忙的公路,轰鸣的工厂……只要你有一种正确的心态,同样有深山中的那种宁静。可是,一样的宁静为什么不曾引起过关注和那种美的感触,反而犹添无限的凄凉、迷茫和伤感呢?思前想后,我懂得了,宁静本无处不在,关键是要让宁静走进心灵。心灵的宁静,才是真正的宁静,美感才会因此而产生。

    细细地体会宁静,它会磊落出平淡生活的勃勃生机,会激起生命之河的涟漪,会鼓起征服人生中无奈与艰辛的风帆,带着你满怀喜悦的去走完人生之路。

    读过这样一篇短文——一位长者问他的学生:你心目中的人生美事为何?学生列出“清单”:健康、才能、美丽、爱情、名誉、财富……谁料老师不以为然:你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项——心灵的宁静,没有它,你不仅得不到上述种种,而且会给你带来可怕的痛苦!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节奏愈来愈快,人欲汹汹如洪,物欲滔滔似海,人们常会觉得压力沉重,心境失衡。在繁忙紧张的生活中,如果患得患失,不能以宁静的心灵面对无穷无尽的诱惑,就会感到心力交瘁或迷惘躁动。倘若把握不了自已,由着性子,小事生烟,大事冒火,骄横轻狂,喧嚣鼓噪,弄得自已坐卧不宁,别人惟恐避之不及,结果只能是累了别人害了自已。                              

 道家葛洪说过:“无为自化,清静自在。”宁静可以沉淀出生活上许多纷杂的浮躁,过滤出浅薄粗率等人性的杂质,可以避免许多鲁莽、无聊、荒谬等事情发生。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安之若素,沉默从容,往往要比气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涵养和理智。

    惟有宁静的心灵,才不眼热权势显赫,不嫉妒金银成堆,不乞求声名鹊起,不羡慕美宅华第。因为所有的眼热、嫉妒、乞求和羡慕,都是一厢情愿,只能加重生命的负荷,加速心力的交瘁,而与豁达康乐无缘。

    惟有心灵的宁静,才能于高朋满座、觥筹交错时不会昏眩,曲终人散、独对残月时不会孤独,才能不为沉浮升迁耿耿于怀,不因缺少鲜花掌声、灯红酒绿而落落寡合,不因与一掷千金的富豪无法攀比而愤愤不平。心平气和地做自已的事,勤勤勉勉地写自已的字,安安逸逸地过自已的日子。

    诸葛亮54岁时在写给他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做学问,修灵性,需要宁静,日常生活同样无不以宁静为福。平民百性为生计而忙碌,但心底却无不渴求生活的宁静。谁都希望能阖家平安,工作顺利,四邻和睦,物价平稳,社会安定,日子过得安宁、祥和、宽松、愉快。所有这些,追求的正是一种生活的宁静美。

    但宁静决非死水一潭。于碌碌无为、无所事事中荒废,是可悲的;在浅吟低酌、悲歌长啸中消磨,是可叹的。至于红日喷薄前的宁静,暴雨来临前的宁静,鏖战开始前的宁静,又是一番风味。宁静是淡淡的山月,阵阵的海风,明目的湘莲,跳动的火种。置身宁静,一切滋味尽在不言中。

    非甘于淡泊之人无法安于宁静,非内心平畅之人无法消受宁静,非豁达善感之人无法感知宁静。有人谓之寂寞,有人谓之孤独,其实这远非宁静的真谛。“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对宁静的诠释,“有容德乃大,无私天地宽”是对宁静的感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对宁静的追求,至于“淡中知真味”则是对宁静的通俗批注。

   “执人生长短,动享乐念头,即算是慧心,却无宁静;无宁静,就无慧心。” 让宁静走进我们的心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