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边境杀手百度云:文革前 《巴金文集》稿酬达普通职工480年收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2:59:55

核心内容:何亮亮:在“文革”时期有一份红卫兵的小报,刊登过一篇题为《触目惊心的高稿酬》的文章,这篇文章披露了作家们文革前的稿酬,名列榜首的是《巴金文集》稿酬近23万元,相当于一位一级教授50多年的收入,或者是城镇普通职工480年的收入。

凤凰卫视2月15日《腾飞中国》节目播出,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在“文革”时期有一份红卫兵的小报,刊登过一篇题为《触目惊心的高稿酬》的文章,这篇文章披露了作家们文革前的稿酬,名列榜首的是《巴金文集》稿酬近23万元,相当于一位一级教授50多年的收入,或者是城镇普通职工480年的收入。

虽然此文中数据的真实性还要打个问号,但是那时候作家高薪高酬的确是事实,1956年全国进行了工资改革,当时大城市的居民的人均每月基本生活费大约是10到15元,当时城镇的普通职工平均月薪是40元左右,知名作家张天翼、周立波、冰心等人认定为文艺一级,月薪346元,接近行政六级到七级之间,是北京地区的教授月薪的上限。除了工资以外,还有高额的稿费,中国照搬苏联的方式,采取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方式,定的标准很高,1957年之前,小说稿酬每千字最高能达到20元,而每多出版3万册就可以增加一倍的稿费。

由于那时的书籍品种少,印量大,往往一本书,可以拿到五六万,甚至八万元稿费,那时候北京一个小四合院,房价也就是几千元,最多就是上万元,所以许多作家都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可以说一部小说,倘若成了官方敲定的“经典”,或者是成了新作家的“优秀作品”,那么它的价值就可以成为一个普通职工100年的收入。

人称“神童作家”的刘绍棠,可以说得上是“一夜成名”,20岁便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他在其自传《我是刘绍棠》当中记述,他的第一步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稿费便有人民币1800元,共5本不厚的短篇和中篇小说集,使他在走上文学道路的前4年里,收入就达到18500元,除了5%交党费之外,不用交税,银行年利率又很可观,每年的利息就有2000元左右,平均下来每个月的收入就有160元,相当于一个十二级干部的工资。

与此相比,当时的物价很便宜,一斤羊肉4毛多钱,一斤猪肉6毛多钱,所以刘绍棠花了2500元买了一座三合院,并且打算写完长篇小说《金色的运河》之后,靠稿费的利息在十年内让全家丰衣足食。

不过还没有等到《金色的运河》见书,刘绍棠就被划为了“右派”,被定性为“革命的叛徒”,像流星在文坛一闪即逝,所幸他还有两万元的银行存款,支撑了他往后在老家农村近20年的生活。到1979年,刘绍棠的错划问题得到了改正,银行存款还剩下2300元,刘绍棠说坐吃山空已经亮了囤底,天不灭刘,我活着熬出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