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旅游攻略:白居易卸任离杭时将“西湖”也打包走了 钱江晚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24:35

一张木桌,一壶清茶,“名人大讲堂”龙年开讲
“杭州名人与西湖的故事”听得人舍不得离开

白居易卸任离杭时
将“西湖”也打包走了

  本报记者 杨晓政 本报实习生 王枫林


  王其煌正在讲解《钱塘苏小小歌》。本报记者 林云龙 摄

  一张古老简洁的木书桌,一群带着文史雅致的老少朋友相聚,一场尊师敬道的开讲仪式,一壶清甜宜人的谢师茶,一声亲切和蔼的“同学们请坐”。

  昨天下午2点,杭州名人纪念馆“名人大讲堂”在苏东坡纪念馆打响了龙年第一炮。杭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王其煌老师深情讲述杭州名人与西湖的千丝万缕。

  久雨初晴,虽然湖风透着寒意,不过市民游客们早已按捺不住地往西湖边聚拢。

  “杭州名人与西湖情结”的故事,听得人不肯离去。

杭州历史上的名人,大致可以分成五类

  王其煌开场白:“杭州名人很多,不过细细归类研究也许尚无,请允许我尝试一下。”王其煌是杭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原政协办公厅副主任,文史委副主任,西湖申遗专家组成员,浸淫西湖文化多年。

  在他眼里,杭州名人可以大致分为5类。

  首先是心系百姓,治理有方的地方行政官员。如李泌、阮元,还有“欲把西湖比西子”的苏东坡,“绿杨阳里白沙堤”的白居易。

  第二是一身正气,坚贞不屈的民族英雄、革命志士。如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巾帼英雄秋瑾,碧血丹心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清白在人间的于谦,国学泰斗、革命烈士章太炎。

  第三是才气横溢、才情风雅的文人学士、学者专家。这类杭州名人举不胜举,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辛弃疾,“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朱淑真,“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苏曼殊,“南官北使须到此,西子江南天下无”杨维桢。

  第四是传播宗教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高僧大德和境外名流,如“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弘一法师,佛学巨擘德高望重的晋水法师。

  第五是帝王将相及其他人士。比较熟知的就有喜爱微服私巡的康熙,拥抱江南水乡的乾隆,治河筑堤的“海龙王”钱镠,还有被普遍认为是南宋最杰出皇帝的宋孝宗。

  除了以上5类杭州名人外,还有一些无法归类的名人,让王其煌有点彷徨。比如明朝的太监孙隆。

  孙隆在杭州市民眼里或许还很陌生,但听到锦带桥,没有杭州人是不晓得的。在明朝以后,太监的权力很大,可以在宫外监督工程,于是孙隆来到杭州后,就对锦带桥的修缮起了很大贡献。

  王其煌说:“不过,孙隆在苏州又是另一个人了,在苏州人眼里可是个无恶不作的大坏人。”

  他半开玩笑地揣测:“可否这样理解——因为杭州西湖的包容性,西湖之水净化了孙隆的心灵,孙隆才在杭州做了好事。”

最早写西湖,从“小小”开始

  王其煌说,现在的年轻人都认为杭州是个浪漫之都,西湖是个爱情之湖。其实,早在1400多年前,西湖就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爱情之湖了。

  在古代,男女之间尽管有两厢情愿的意思,却不敢大方表示,于是一些文人骚客就把这种朦朦胧胧情窦初开的爱意寄托在诗词里。南齐时期,一位无名氏的诗人写过一首《钱塘苏小小歌》,它真正拉开了历史文人对西湖如痴如狂的序幕。

  诗中写道:“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苏小小在西陵土坡边(今西泠桥)上闲步,清淡曼妙。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是最早描写‘西湖’的诗。”王其煌强调。

“西湖宣传部长”,首选白老

  王其煌认为,名人们对西湖文化贡献各异,有的发扬、有的构建、有的提升,有的宣传……而白居易不但曾是“市长”,卸任后还担任义务“宣传部长”。

  王其煌首先帮白居易倒了倒酸水儿:“其实白居易对西湖的痴爱程度不比苏东坡的少,只是苏东坡在杭州做的贡献大,所以很多人记住了苏堤的倒影,记住了苏东坡的诗赋,也记住了很多关于苏东坡的奇趣之事。”

  白居易不仅把自己对西湖的喜爱写进了诗词里,还不忘把整个西湖收进自己的囊带,他卸任离开杭州之时,找了当时一个出色的画家,画了一幅西湖全景画带回长安,特地把画挂在家中的大厅里,供来访的朋友欣赏。

  “可见,这幅西湖全景完完全全显现出了他的深情厚谊。”王其煌说,这幅画在当时的达官贵族圈子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在国内的宣传作用,可与今日西湖申遗成功后在国际的宣传作用相匹敌。

  “从那时开始,杭州西湖慢慢成为了儒家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王其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