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 图片 狠狠爱:影响世界的100事 浪人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6:35:23
第一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 /7s^qw_yfP  
汉谟拉比法典 ~YB$4lV  
作者 : 孙铁 VFea(P *?  
\I yI3x  
b4wlO,  
  人类文明是脆弱的,没有刚强的法治做保障,我们的文明能否持久是可虑的。法是社会的柱石,法律的缘起,就是社会需要一种有保障的秩序,从而人们可以遵从一套法则从事社会活动。人类最早的一部法典是产生于3800年前的《汉谟拉比法典》,它完成于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之手。 NC98![p+  
cM 4HRZE  
   古巴比伦的崛起 #p{s{o,  
!ra0dlj  
   VVq0bJQ Y  
&+DvH2!>'  
   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而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今天伊拉克境内),史书称为“肥沃的新月地带”,是人类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美索不达米亚的原意是“两河之间的土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即为两河所赐。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来自中亚深山的苏美尔人侵入这片沃土,在这里他们学会了开沟渠、筑堤坝、修水库、种小麦,还发明了象形文字,并在历史上第一个学会使用了轮子。在公元前3200年,苏美尔人开始采用泥版刻字,即将文字刻在湿润状态的粘土制成的板状物上,然后用火或者阳光烤干。苏美尔人留在泥板上的文字,由于笔画像楔子,所以称为“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已在两河流域建立了12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奴隶制城邦。各城邦为了争雄称霸,相互征战不休,并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他们臣服于从地中海迁来的闪米特人。这个闪米特著名领袖的真实姓名已无从知晓,我们知道他被冠以“萨尔贡”(真正的国王)的头衔。他以流域地区中部的阿卡德为基地,首先征服了整个苏美尔,然后向远地进犯,最后建立起一个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 bbqNpDO  
.rn"]v  
   .R<c5NZi  
y:X(3O  
   阿卡德帝国在当时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但它的寿命短暂。来自伊朗的新入侵者库提人打败了萨尔贡一世的孙子,摧毁了只有140年历史的阿卡德帝国。于是,苏美尔人的奴隶制城邦又一个个重新出现,并于公元前2113年建立起一个纯粹的苏美尔人的帝国——乌尔第三王朝。但这次复辟显然不过是段小插曲而已,因为此时周边的异族已开始向美索不达米亚渗透,在这些部落中成就最高的无疑是阿摩利人(闪米特人的一支)。 a-34lsz:8t  
m&T   }G;)?M0  
@6 @L$/"  
   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在苏姆·阿布门的带领下来到了美索不达米亚。由于他们把幼发拉底河中游的巴比伦城定为了首都,因此他们往往被称为巴比伦人。 VuU_R# \  
] ZA(Z{O  
   a?>Y QdU  
c}@|Ln+<-  
   古巴比伦王国的真正缔造者是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他即位后便开始向外扩张,经过35年的征战,再一次统一了两河流域,其统辖范围由波斯湾至巴比伦,连亚述也臣服于他的声威之下。同时他还开凿了一条连接基什和波斯湾的运河。因此汉谟拉比自豪地宣称自己为“天下四方之王”。尽管他如此自夸,他的帝国仍十分短命。但他为自己选定的另一个头衔“正义之王”却名声久存,因为汉谟拉比颁布了现存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S Qz}n81  
IOUH(uK  
   tzD52F iA  
:w'?N(*$  
   确立公平的最早法典 /K-Pl  
F   JSkwt@?7  
]`=G   
   两河流域地区,一向有制定法典的传统,不算苏美尔时代拉格什的国王乌鲁卡基那(公元前2378~前2371年)的改革铭文,最早的法典当数乌尔第三王朝的建立者乌尔纳姆(公元前2113年~前2096年)制定的法典。该法典除序言外,共二十九条,这部法典是迄今所知的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超过了两河流域以往各小国的立法水平,这些创新对《汉谟拉比法典》也产生了影响,但可惜的是它只留下了一些片断。 Rhv8cNZl  
rnu,j`R  
   6{X-qSa  
drIwrQ\?  
   《汉谟拉比法典》制定的初衷是为了在政治统一的前提下,使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被征服国的地方法律达到一致,以便巩固古巴比伦王国,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加强军事实力,稳定社会秩序。因此汉谟拉比在即位的第二年就开始着手制定这部法典,并于公元前1762年,即在位的第三十五年下令将法典刻雕在一块黑色玄武岩的石柱上,树立在马尔都克大神殿中。 Uk F a Qa  
$g?qKyZSQ  
   CGH9&+g  
gt:-o@?  
   该石柱于1901年12月,在伊朗西南部一个名叫苏撒的古城被一支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考古队发现,当时已断为三块。至于石柱为何由马尔都克大神殿来到苏撒,可能是因为公元前1163年,波斯帝国占领了两河流域,作为战利品石柱被带到了伊朗。在被发现时法典的35条已被磨损,后来从亚述国王亚述巴尼帕尔的王家图书馆中发现了法典副本,对之作了补正。因此,现在的汉谟拉比法典其内容保存是相当完整的。 GT}t$v  
BjC{XWBZ'  
   9\wKX>[o  
kI? O\ C  
   《汉谟拉比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共有3500行,8000个左右的楔形文字。 Wr%6ov%b*x  
P4 .X42@  
   g{BCCJh  
g-!veCxzk  
   在法典的前言和结语中,汉谟拉比强调了神化王权,宣扬其权力来自于神授,他自称是天神安努、地神恩利尔授予他统治之权。他还炫耀了自己的文治武功和伟大业绩,表明了立法目的,即“发扬正义于世……当马都克命我统治万民并使国家获得福祉之时,使我公道与正义流传国境,并为人民造福”。最后他以令人颤栗的咒语作了结语:“如果有谁敢忽视我刻在石柱上的法令、惩罚,而不惧神怒,谁就该遭诅咒!”“如果有人认为我颁布的法令无效,篡改我说的话,变更我写的文字,甚至刮掉我的名字而刻上自己之名……神之父啊!消灭那人之王座荣光吧!折断那人的笛杖!永远诅咒他吧!” wKK1j4 I  
9X?7s1v  
   0=5*99c:E  
O!Vq#"f  
   法典的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繁杂,包括诉讼手续、盗窃处理、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和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地位等条文。 ?1f0&A  
%KQ#D  
   'IV5mhgo  
]O](?5V  
   法典首先在正文的第一条即明确规定:“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第三条又规定:“自由民在诉讼案件中提供罪证,而所诉无从证实,倘案关生命问题,则应处死。”第五条又规定:“倘法官审理案件,做出判决,提出正式判决书,而后来又变更其判决,则应揭发其擅改判决之罪行,课之以相当于原案中之起诉金额的十二倍罚金,该法官之席位应从审判会议中撤消,不得再置身于法官之列,出席审判会议。”这些规定制止了诬告,给了大家以人身自由,从根本上整肃了社会风气。 x~Wkf_p  
'Y}/-)^'  
   mj| h$  
`UO>0zX0  
   虽然如此,在这里必须指出法典缺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在法典中奴隶毫无权利可言,他们完全被看成奴隶主的私产。“藏匿奴隶、逃犯者,处死。”“在荒野上发现逃亡的奴隶,将他交还主人者,赏以适当的报酬。”“理发师在奴隶主人不知的情况下为奴隶剃去其奴隶标志,该理发师应断指。”“自由民窃取神或宫廷之财产者应处死,而收受其赃物者亦处死刑。”如果自由民偷的是神庙或宫廷里的家具、摆设,则要“课以三十倍之罚金”,倘若没有东西来抵偿,那么就只有一条通往黄泉的路可走了。对于犯了“强盗罪”而被捕的自由民来说,生存的希望是极其渺茫的。遗失物品的主人如果发现他的物品落在他人之手,有权自行取回,法院则在这方面给予协助。 ~GXU&~W  
`NA#k,Pe  
    )`.XLe)  
!etO3|73J  
   法典在民事方面的规定则有:“疏于维护田间的灌溉堤防,致使河水渗入邻人田地,破坏邻人麦田时,需赔偿其损失。”“建筑房屋偷工减料,致使房屋倒塌,压死屋主,建筑工人必须以命抵命。”“医生对受重伤者施行手术,患者如在手术中死亡,医生被处以砍去双手的刑罚。”假使某人在道路上受到惊牛的撞击而死,则“没有补偿之道”。耕地的地租为收成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园地为收成的三分之二。承租土地者种植谷物,即使“田不生谷”,颗粒无收,其租金也不得减免,数额得与邻近土地所缴纳的租金相等,理由是承租者“未尽力耕耘”。如果雷电、暴风雨或洪水毁去承租者的收获物,那么损失仍归于农人。承租者如不听出租者的警告,“怠惰不耕”,出租者便可将土地收回,并收缴租金。交回租地前,承租者还得将其耕好。高利贷的最高利率为谷物33.3%,银子20%,等等。 7 iSSw']I  
"":v x|  
   `_yNUtzH`  
`y4eC?E9  
   在刑法方面,法典则采用了严刑酷律,“侵入别人私宅而当场被抓,可就地杀之。”“在火灾现场扬言救火却趁火打劫者,将他投入熊熊火焰中烧成焦土。”“蓄意反叛、图谋不轨者在酒店聚会策划,主人知而不报者,处死。”“儿子忤逆、殴打父亲,必遭砍去双手之刑。”“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自由民击落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自由民打自由民之女而使其致死,则打人者之女应被杀死。” ` FOH4_  
$qh0fEG{\0  
   % (;"F +  
yG_i9~g 3  
   其婚姻法法典则基本确立了男女平等的思想。首先法典认为:“结婚是一件严肃的行为,就像商业交易一样,必须依赖契约才有效。”其次规定受丈夫虐待的妻子,有“取回全部嫁妆回娘家”的权利;丈夫去世后,“其妻可和其子共同继承他的遗产”;女奴和主人成婚后如育有子女,“其丈夫过世后,她和子女皆可脱离奴隶身分”。“妻子久病在床,丈夫不得借故休妻,必须让她待在夫家。”最后对妻子犯了过错则规定:“有夫之妇与人通奸,除非得到其丈夫同意,否则,必与奸夫同缚,丢入河中。”“久婚不孕,丈夫可以休妻,但是不能侵占妻子的嫁妆。”“未尽主妇之责,不照顾丈夫生活起居者,必须主动返回娘家,嫁妆全归夫家。” o|Nm2fE=YK  
{^;HzvT  
   v m1G'#[  
   影响 |S4).3qQ  
T/%c2u w  
   )Ya #(Y  
3bf   《汉谟拉比法典》体现出了崇高的正义精神和伦理精神,作为一部公开的成文法,它告别了“临事议制”——执法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利害关系,根据形势的需要、上司的需要,随机量刑执法,或是从重从快,或是法外开恩的传统;反击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谬论,开创了人类法制管理的先河,奠定了人类文明与法制生活的第一块基石。雅典最早的成文法也是模仿古巴比伦而刻石公布的。汉谟拉比以“能被普遍接受”和“具有永久性”为原则,整理发布了这部法典。无可否认,汉谟拉比的这些原则成为后来诸多法律的基本出发点。

欢迎光临偶滴主页~~

[2 楼] | Posted: 2006-10-13 17:19 楚岫雲迷


级别: 奉行  配偶: 暂无
居城: 南越後 琵琶島城
官位: 大初位上 散位
大将: 1员 功勋:
口才:
兵法:
剑术:
礼法:
算术:
筑城:
旗本: 321
知行: 244 石
天正大判金: 114 贯
朝廷贡献值: 4 点
幕府友好度: 132 点
战国武家: 越后上杉
在线时间:52(小时)
元服时间:2006-09-21
最后登录:2006-12-05 『广告:200种经典唱片CD,全场2折起

埃及统一



第一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 , 0S|^ 0  
埃及统一 qTG2i&H*  
作者 : 孙铁 g,umoGJ  
#`rQj]BP  
=B8tQ,V4X  
  埃及一词系由古希腊语Aigyptos演变而来,起源于古埃及孟斐斯城的埃及语名Hikuptah?穴意为普塔神灵之宫?雪。众所周知,埃及是人类历史中一个悠久的文明古国?熏对于人类文明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古埃及人修建的金字塔,更是人尽皆知的伟大奇迹。而这一切的创举,都是发生在几千年前,表现了人类生生不息和伟大的创造精神。 h;o~Xm&N[  
( 8Fn/`/  
   统一之前的古埃及 2xr4G3/V|  
X+bS\"@>Y  
   aEqy]R5*  
nV=L2*@D1  
   大约在一两万年前,由于气候发生了重大变化,北非大部分地区变成了不毛之地。于是人们逐渐聚集到尼罗河流域,依靠河水泛滥的平原和沼泽地,过着渔猎采集生活。到了约公元前18000年,由于弓箭的使用,埃及进入了旧石器时代末期或中石器时代。公元前6000年以后,古埃及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这一时期比较典型的铜石并用时代文化是拜达里文化、涅伽达文化Ⅰ?穴阿姆拉文化?雪和涅伽达文化Ⅱ?穴格尔塞文化?雪。涅伽达文化Ⅱ?穴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雪通常被看成是史前文化或前王朝文化的最后阶段。社会已形成贵族与平民、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划分。希拉孔波利斯等地已发展成为具有城市公社性质的小邦,希腊人称之为诺姆,又译为州。这些州都有自己的名称、都城、军队、政权、方言和图腾?熏俨然是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这一时期,古埃及实际上已进入了文明时代,文明时代的到来成为古埃及统一国家的基础。 8FV5d-  
\T?bt:,O  
   C8Lh P5  
Zh^xDw$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埃及就已经在进行着统一的尝试,并且在不久以后,诞生了强大的国家和水准相当高的文明。古埃及文明是现在所知道的最古老的人类文明。即使从埃及第一王朝(公元前3100年)算起,埃及有国家的历史无疑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因为这些事件来得太早,以至到了现在,还有人认为埃及的文明不是古埃及人创造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意见是,当苏格拉底所说的亚特兰蒂斯大陆沉没的时候,有大批的难民逃到了埃及,这些文明发达的移民创造了埃及文明。还有的人说是地球以外的生命建造了金字塔,并且创造了埃及文明。但是现在可以肯定地说,辉煌的古埃及文明确实是伟大的人类创造的。 (=~8.hNGv  
?rVDa461L  
   =%}]6,k  
=9n]7c|-  
   埃及统一以前的历史是不太清楚的,根据有的历史学家分析,为了适应修筑水渠进行农业灌溉以及进行战争的需要,导致了权威力量的产生。这种权威力量,最后发展为王权。埃及的王权,相信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王权。 EOTxccHL>  
 ?A#8BN  
   8Id+ZIV  
'!{Q c  
   上下埃及的统一 Nr8n9qh  
|5zCL,_  
   8iiB*pCd  
DP&!SM@  
   经过长期的战争和兼并,到了公元前4000年代中叶,埃及形成了南北两个王国:北部王国崛起于尼罗河三角洲,南部王国崛起于孟菲斯和第一瀑布之间的区域。这也许就是上下埃及的起源,这种划分在埃及历史中成为了一个传统。上埃及在尼罗河上游,也就是南部,而下埃及在尼罗河的下游,也就是北部。古代埃及早期国王所戴王冠的形式,反映了他所代表的政治势力。古埃及的王冠包括红冠和白冠,红冠象征着蛇神保护着的王权,是下埃及王冠,也是最古老、最受崇拜的王冠;白冠象征着鹰神荷鲁斯保护着的王权,是上埃及的王冠。一个统一埃及的国王,应该既拥有红冠,又拥有白冠,缺一不可。如果能够找到一个确切的证据证明有一个国王拥有两顶王冠,就可以证明当时埃及已经统一了。于是历史学家们从考古的角度找到了证据,说明公元前3100年前后,第一王朝第一个法老纳尔迈(美尼斯),也许就已经或者正在完成国家的统一。而这个考古学的证据是一块调色板。  W yX>: 8  
&XoQ"%3  
   t Yd &L/  
k>C%NEoh  
   调色板是古代埃及人化妆时用来调色的石板,上面一般都会雕刻着图画。考古学家在埃及的希拉康伯里发现了一块命名为纳尔迈的调色板,这就是埃及统一的一个重要物证。 n(aikXl/  
v%s+E~Y]  
   M>BkKf  
6>QJAi&  
   纳尔迈调色板正面雕刻的内容是头戴象征上埃及白冠的纳尔迈正手持权杖击杀一个跪在他面前的俘虏。这个俘虏显然具有下埃及尼罗河三角洲首领的含义,他的旗帜就是一把渔叉。在纳尔迈的正前方,有一只鹰(象征鹰神荷鲁斯,上埃及的保护者)站在象征三角洲地区的一束纸草植物之上,一只尖爪抓着一条绳子,套着一个三角洲居民的头颅。在正面的最上面一栏中间写着纳尔迈的名字,最下一栏刻着两个仓皇逃跑的敌人,显然是战败者。这组图画表达的意思很可能是,在鹰神荷鲁斯的保护下,纳尔迈打败了下埃及的三角洲国家。 B0ub:D"N  
oL8 EpG  
   dknR]@bZK  
a4\^ <\  
   在调色板的背面,不仅雕刻着头戴红冠的纳尔迈在侍从的陪同下检阅两排已经被砍头的俘虏,而且刻画了一头象征国王强大力量的公牛正在用两只角破坏敌人的城墙,在公牛的脚下,践踏着一个战败者。国王的前面和最上一栏都刻着纳尔迈的名字。纳尔迈在不同的场合,头戴不同的红冠和白冠,这或许可以说明,纳尔迈已经统一了上下埃及。至少,纳尔迈已经在统一战争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GrfI s  
@O.J)L%_  
   XNe\NKjC  
e}VKzv:8  
   在另一件文物——纳尔迈权杖上面,也刻画了相近的内容:头戴红冠的纳尔迈站在九层的平台之上,在他前面有一顶轿子,轿子里坐着一位北方的公主。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这反映了纳尔迈通过武力征服以及联姻来达到统一北方的目的。这种通过联姻使自己的统治达到合法化的做法,在埃及历史上是经常被采用的,很多王朝的开创者就是通过娶上一王朝的末代王后达到确立自己王朝的目的的。比如埃及第三王朝的开国君主涅布卡就是通过迎娶第二王朝末代法老哈谢海姆威的王后来建立第三王朝的,而这位王后和涅布卡又生了一个儿子,就是修建最早的梯形金字塔的乔赛尔。 e3w-T  
s^pH[6rC  
   clcHlUie2{n6HZ  
   纳尔迈在建立了古埃及第一王朝后死去,他的继任者叫作阿哈,意思是战士,阿哈努力对外扩张,并且安抚刚刚兼并的北方下埃及。第一王朝的第三位国王叫作哲尔,哲尔曾经远征现在的西亚地区,并且发动了对努比亚和利比亚的战争。第一王朝在第五任国王登的时候达到了全盛,在萨卡拉发现的登王宰相海马卡的陵墓就达到1500多平方米,甚至比现在已经发现的第一王朝的国王的墓都要大得多。在登王统治时期,第一次把象征上下埃及的红冠和白冠同时戴到了自己的头上,并且第一次采用了上下埃及的双重王衔。可以肯定地说,在登王统治时期,埃及就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专制王朝。 )L7G_T(ZwK  
A88Rfb?  
   OU1zFB5  
lj_?L {\  
   强大的古王国王权 =cF{-~V  
!;9SFbH@  
   \JyW 2 r  
uYG:&~Z7^  
   古埃及的历史发展到古王国时期,君主们的王权继续得到加强,古王国的君主们开始被称为法老。法老(Pharaoh)是古代埃及君主的尊称,是埃及语Per-'o的希伯莱音译。这个词的象形文字本意是指高大的房屋,到了古王国时期,专指王宫,并没有君主的意思,但是到了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时期,逐渐演变成为君主的称谓。这一点,和中国古代称皇帝为陛下很相似。埃及法老有五个头衔:“荷鲁斯”、“两位女神”、“金子的荷鲁斯”、“上下埃及之王”、“拉神之子”。最后两个名称常被写在一个椭圆形图案里面,这个图案代表一个有魔力的绳圈。许多徽号的图案象征着法老的权威,如两层的王冠象征着上下埃及的联合;盘在法老王冠上面的眼镜蛇叫做虞荷斯,它吐出的火舌能够消灭法老的敌人。 }x%KG=zAb  
 _{yZT1  
   <~(NBi5)^X  
& Zj2x|  
   法老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法老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他通过宰相颁布各种法令,宰相须向法老负责。但是军队的指挥权永远属于法老,宰相无权过问。法老作为军队的最高统帅,亲自率领军队征讨出战。法老不但拥有最高的行政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而且他还是神,也就是说,法老不用神化,他本人就是神。他的一言一行都受到臣民们的关注。一切人见了法老都要俯伏在地,甚至大臣、贵族见了法老也要吻他脚下的尘土。如果哪一个大臣、贵族被允许吻法老的脚,而不是吻法老脚前的尘土,那将是莫大的荣耀。第五王朝的时候,有一个叫作普塔荷舍普舍斯的贵族,他不但是法老的驸马,娶了法老的公主为妻,而且曾经在宫中和皇子们一起接受教育。但是即使拥有如此荣耀的地位,他也因为萨胡拉法老允许他亲吻自己的脚,而不是脚前的尘土而感到非常的兴奋。就是等到死后在墓志铭中还津津乐道,说:“作为法老希望做的每一件事情的顾问,受到了萨胡拉法老的格外宠信,陛下不允许他亲吻地上的尘土,而是亲吻法老的脚。”古王国时期王权的强大可见一斑。 KTFs6c4  
rrG9q7AdP  
   ?W L 8/|6.  
E[9%i+l=  
   正是有了古埃及的统一,才有了伟大的王权,在强大的王权之下,才使庞大的金字塔工程的修建成为可能。金字塔时代,也就是埃及古王国时期到来了。在埃及历史上,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是修建金字塔的时代。今天,埃及的金字塔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丰碑,也是埃及文明的象征。 P!DA{q,  
Ds+{wO8+K  
   hyd2(Mxi`  
Ad(M7[3b  
   影响 +d8VzD%  
e[+c{?j`"  
   X.e k +  
$ifteQK  
   古代埃及的统一,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形成了极其辉煌的人类文明,这是人类历史上所知的最早和最辉煌的文明。当欧洲大陆上的部落还在原始社会边沿徘徊的时候,当中国还处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的时候,在非洲东北角的尼罗河下游,就兴起了一个强大的文明。从公元前3100年到公元30年中的3000多年里,古埃及文明都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文明。从那时起,巨大宏伟的金字塔就已经矗立在尼罗河两岸,俯视着整个世界。当古埃及文明的夕阳即将落下的时候,中国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才刚刚扫荡群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直到古埃及文明消失了很久很久,古希腊的学者们还在扼腕叹息地探讨埃及的衰落;古罗马的统治者还对埃及的方尖碑感到震惊,并且把它们运到罗马的广场上安放。正像美国的埃及学家莱昂内尔·卡森说的那样:在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人于诺萨斯建造宫殿之前的一千年,在以色列人追随摩西摆脱奴隶身份之前的几百年,埃及已经是一个大国。当意大利半岛的部落民族还在台伯河畔结草为庐的时候,埃及已经繁荣昌盛。两千年前的希腊罗马人看埃及,就已经有点像现代人凭吊希腊和罗马的废墟了。

欢迎光临偶滴主页~~

[3 楼] | Posted: 2006-10-13 17:20 楚岫雲迷


级别: 奉行  配偶: 暂无
居城: 南越後 琵琶島城
官位: 大初位上 散位
大将: 1员 功勋:
口才:
兵法:
剑术:
礼法:
算术:
筑城:
旗本: 321
知行: 244 石
天正大判金: 114 贯
朝廷贡献值: 4 点
幕府友好度: 132 点
战国武家: 越后上杉
在线时间:52(小时)
元服时间:2006-09-21
最后登录:2006-12-05 『广告:200种经典唱片CD,全场2折起

巴比伦之囚



第一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 78KD=;`  
巴比伦之囚 t!S]lO4D  
作者 : 孙铁 NcIg{ q;  
&^F@VVX  
^U q'd dR  
  犹太人,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民族。它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民族,诞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人物;但是它又是一个很悲哀的民族,因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里,它都没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的土地。犹太人的命运和世界历史的进程在许多方面都是密切相关的,直到今天,我们还能感觉到这种关系的存在。 9plgvz(z  
+aWj\z~n  
   历史与神话 I)S@Jf!J  
   - \J8Sr  
3 0p)F  
   关于犹太人的早期历史,我们惟一的凭藉是《旧约全书》。在这部犹太人的经典中,许多未经证实的传说和史实交织混杂。 5EtmNa]bB  
&m<jef  
   (B|SX^k U  
X+afu\; \  
   据《旧约全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代,在西亚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南部(伊拉克)的吾珥城,住着一个属于闪族的部落,族长名他拉。公元前1950年吾珥城被外敌毁灭,于是部落在他拉的后代亚伯拉罕的带领下从吾珥出发,渡过幼发拉底河西行。他们长途跋涉,经过一些年代之后,终于来到上帝所应许给他们的“迦南美地”(巴勒斯坦)。这里的原住民是迦南人即腓尼基(紫红色)人,他们称这批迁入者是从东边越河过来的人。“越河者”迦南语读音为“希伯来”。“越河者”原来是对这批东来入侵者的贬称,后来演变成这个民族的名称。 !PBs{#5  
-B @m  
   \X'(rBR6  
)GU\Z?+  
   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在一次与神的摔跤中获胜,由此改名为“以色列”(与神摔跤),这个名字历世不衰,至今仍是举世所熟悉的名字。而雅各的12个儿子以后繁衍成为希伯来民族的12个支派,这个民族从此亦称为“以色列”民族。 ymeaw}=\  
T?oFI4 @  
   waY~ZrG.  
I?epFr  
   到了公元前1600年,迦南发生了一次特大饥荒,迫使希伯来人离开了迦南,经过千难万险,他们来到了尼罗河三角洲的东部,并在那里定居下来安定地生活了几百年。 b_cOc# 1H  
/veXf1*N  
   VbzN.$,Y  
  MUXW  
   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要建造两座巨大的宫殿。他把希伯来人变成了奴隶,让他们开山挖石,服各种苦役。希伯来人遭到了巨大的民族苦难。 pR`u_rmR  
:T6z )tM  
   e\@ D 9  
l1%jikn+  
   过了几十年,拉美西斯二世死了,埃及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野蛮民族和海盗的入侵。希伯来人的首领摩西乘机带领全族人越过红海,逃出了埃及。在逃离埃及的行程中,希伯来人受尽苦难,他们缺水少食,风餐露宿,每天行走在大沙漠中,有不少人想返回埃及,不愿再受这种路途之苦。摩西看到他的族人对命运失去了信心,十分痛苦。一天,当他们经过西奈山麓的时候,摩西爬上山顶。在山顶,摩西待了足足40天。下山后,他对人们说,他见到了耶和华(希伯来人敬奉的神),并得到他的圣谕,有了它,希伯来人从此将交上好运。于是,摩西成了犹太教的创始人。  8Pj(NFOH  
   G `p c  
 FdK%^$r  
   逃出埃及后,摩西对希伯来人说,只有回到迦南,才是惟一的出路。但是大多数希伯来人没有勇气同勇猛强悍的迦南人进行战斗。摩西只好带着希伯来人到处流浪。40年过去了,摩西已经成为一个衰弱的老人。不久,摩西去世了,接替摩西领导希伯来人的是约书亚。这时希伯来人的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经过长期艰难生活的磨炼,年轻的希伯来人个个成为强悍勇敢的战士。约书亚带领他们经过无数次的战斗,终于渡过了约旦河,在迦南定居下来。 0rLX1jK`U  
@9iU]zbIEq  
   KkGlEl  
PpnuGm32  
   王国时代 ?I\u9Hq  
H,QF2(A  
    1$b9]  
'$h'^   
   约书亚之后的希伯来人进入了士师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以色列12支派之间各自为政,不能团结合作以对付周围异族势力的入侵,各支派部落出现各自的领袖,这些支派的领袖被称为“士师”(审判者)。在这个时期共出现了12名士师,其中最有名的是一位叫参孙的勇士。参孙的力气非常大,能空手撕裂猛狮,曾经用一块驴肋骨打死了1000个敌人。但是后来参孙被敌对部落设计害死。正当希伯来人处于分裂状态时,来自地中海沿岸岛屿的一个叫做腓力斯丁的强大部落向希伯来人发动了进攻。希伯来人没能抵挡住腓力斯丁人的进攻。连本族的圣物“约柜”(装着摩西在西奈山顶所得到的上帝耶和华的圣谕),也让腓力斯丁人抢走了。 0o\^ ts  
M, IrW4b  
   [@] `SQ.m  
"KiGcU4  
   就在以色列民族处于危难之时,一个叫扫罗的勇敢的年轻人,成了全体希伯来人尊敬的英雄。全体希伯来人一致为他举行了希伯来人最隆重的涂油圣礼,把油涂在扫罗的身上,承认他为希伯来人的最高首领。按一般推算,扫罗登基为王约在公元前1025年。后来,在一次与腓力斯丁人的战斗中,扫罗和三个儿子同时阵亡。扫罗死后,一个有勇有谋、名字叫大卫的青年登上了王位。他曾经是一个强盗头,后来被扫罗收服,成了扫罗的一名军官。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大卫率领以色列将腓力斯丁打败,并从腓力斯丁人手中夺回了圣物“约柜”。 z_L(t34x  
-PLFP  
   R":t1bY4  
~[dl)b=EM  
   不久,大卫的军队又攻下迦南人的一个叫耶路撒冷(意思是“和平之城”)的小城市,把首都建在那里,将圣物“约柜”也供奉在了耶路撒冷的神殿中。因为大卫出身于12支派中的犹太部落,于是他建立的国家称为犹太王国。大卫在耶路撒冷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神殿,自己也过上豪华的帝王生活。大卫死后,他的儿子所罗门继承了王位。所罗门时代是犹太人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所罗门同时也是一个比他父亲更加追求享受的国王。他下令继续修建规模庞大的宫殿和神殿,其中最宏伟的是位于耶路撒冷小山上的宫殿和犹太教圣殿。《列王纪上》第6章和《历代志下》第3章详细记载着建殿的经过与规模。此座圣殿被后世称之为“第一圣殿”。耶和华的“约柜”也被迁到了这里。在许多世纪中,这个圣殿成了犹太人团结的象征。但所罗门王在位时期,由于他偏袒南方犹太支派,增加了北方10个支派的离心倾向。致使在他死后(公元前935年),统一的王国正式分裂为南国犹太与北国以色列。 5iAFpe9<  
% %H'pp|;  
   lf;cUmq_  
 NFg# ]  
   “巴比伦之囚”和流浪的犹太人 `efM]i~  
w3wrKMD  
   C3`yOku%  
HFlKIS0SA  
   北方以色列王国以撒玛利亚为首都,历经19个国王的统治延续了200多年,于公元前721年,被亚述所灭。由于亚述实行民族融合政策,使北方的希伯来人不复以单独的种族存在于世,这就是以色列民族史上所谓的“丢失的10个支派”。而南方的犹太王国发展到后来,也逐渐衰落,被迫臣服于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01年,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与埃及交战。这一次战争中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巴比伦军队不得不退回巴比伦。3年来一直臣服于尼布甲尼撒的犹太国王约雅敬,趁机脱离新巴比伦,投向了埃及。 U/!j 7,m'a  
Js@LXv P  
   *IkOEh&ac  
a1tp@W}}A  
   尼布甲尼撒在听到犹太国王投降的消息之后,非常生气,发誓要踏平耶路撒冷。公元前589年底,投降埃及的犹太国王约雅敬死去,他的儿子约雅斤即位。尼布甲尼撒认为进攻犹太王国的时机已到,亲自率领大军攻向耶路撒冷。经过两个多月的围攻,在犹太内部亲巴比伦派的推动下,犹太国王带着所有的大臣一起出城投降。尼布甲尼撒废黜了约雅斤,封约雅斤的叔叔西底家为犹太王,让他宣誓效忠新巴比伦王国,不得反叛。然后下令将犹太王室的大部分成员和犹太的能工巧匠一齐押往巴比伦。临行前,又下令部下对耶路撒冷的神庙进行洗劫。 , }%iY(  
Ac ,#h#  
   }P)=&)r8Z  
6S' JjT]y  
   公元前588年,埃及又向新巴比伦发动了进攻。犹太国王西底家和这一地区其他臣服于新巴比伦的小国,纷纷起来响应埃及人,先知耶利米和一些亲巴比伦的犹太大臣不同意西底家向埃及靠拢的做法,劝他不要反对尼布甲尼撒。但是,这一次犹太反对新巴比伦的力量显然占了上风。不久,尼布甲尼撒又率新巴比伦军队对耶路撒冷发动了第二次围攻。这次围攻历时18个月。由于饥荒和内部分裂,耶路撒冷终于在公元前586年陷落。 s>c^,$  
0T~)'[e{E  
   SZx_A^b  
(ns/ m  
   尼布甲尼撒对一反再反的犹太国王无比痛恨,下令在犹太国王西底家的面前杀死了他的几个儿子,然后又刺瞎了西底家的眼睛,并用铜链锁着西底家把他带到巴比伦去示众。耶路撒冷全城被洗劫一空,城墙被拆毁,神庙、王宫和许多民宅被焚烧。全城活着的居民几乎全被掳到了巴比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巴比伦之囚”。 &LE0~Q1  
4N*qeRug  
   $^k"%!(H  
Rc:opWJ3  
   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又被波斯征服。波斯王居鲁士释放了囚禁在巴比伦的犹太人。但是,犹太人在回到耶路撒冷之后,并没有过上和平的生活,不时遭到外族的侵犯。在“巴比伦之囚”5个世纪之后的公元66年,罗马施行歧视犹太人的政策,大批屠杀犹太人,遭到犹太人的坚决反抗。斗争继续了4年,到公元70年,整个耶路撒冷被罗马总督提图斯淹没在了血泊中,他不仅大肆屠杀犹太人,还将9.7万犹太人变卖为奴隶。这些人有的被送到矿山采矿,有的成了罗马斗兽场的角斗士。犹太人从此开始流落世界,成为没有土地和国家的民族,直至20世纪以色列国的建立。 K]&PNac  
Y^X e  >q  
   =_RXiI  
Z]& 8H  
   影响 z;)oP 1pFK(  
   \:oaOv}<  
!e35hzDzsd  
   犹太民族在遭到亡国之耻后,再也没有力量重新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他们四处流浪,成了没有祖国和土地的地球孤儿。也正是因为如此,犹太人在政治上不再追求什么,而着重追求经济的利益。他们学习商业贸易,成为世界上最善于经商的民族。由于没有政治上的保证,他们特别注意把钱财变成现金,随时准备逃命,所以犹太商人特别懂得聚敛财富。正是由于如此,犹太人成了贪婪的代名词。有人认为是犹太人夺取了他们的财富。当这成为一些政治家煽动民众、获取权力的借口时,犹太人就成了可怜的牺牲品。正是因为对犹太人的迫害,才成就了法西斯党和希特勒,也正是由于法西斯党和希特勒在德国的上台,才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6`ED9,$c  
M9v.O+^d@1  
   .'r{ kC  
pR)~{;  
   也正是由于经受了太多的苦难,犹太人特别注意后代的教育,所以犹太民族成了世界上最为聪明的民族之一。在人数有限的犹太人中,诞生了许许多多鼎鼎大名的世界伟人,他们中间有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如果没有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伟人,也就没有了共产主义理论、相对论和梦的解析,人类的历史也许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欢迎光临偶滴主页~~

[4 楼] | Posted: 2006-10-13 17:20 楚岫雲迷


级别: 奉行  配偶: 暂无
居城: 南越後 琵琶島城
官位: 大初位上 散位
大将: 1员 功勋:
口才:
兵法:
剑术:
礼法:
算术:
筑城:
旗本: 321
知行: 244 石
天正大判金: 114 贯
朝廷贡献值: 4 点
幕府友好度: 132 点
战国武家: 越后上杉
在线时间:52(小时)
元服时间:2006-09-21
最后登录:2006-12-05 『广告:手机存储卡全场最低39元起

罗马的建国



第一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 4,h|L'>J)  
罗马的建国 /MlIY  
作者 : 孙铁 =m|5PIEf  
e y4G|%S  
WZGN; 9e  
  罗马文明是人类社会早期的一个非常辉煌和重要的文明。公元前2世纪初,是罗马的全盛时期,其领土之广,令人瞠目:从西部的不列颠岛到东部的小亚细亚及至南部的北非、中东部分地区,尽囊括其中。罗马的风俗习惯、法律、思想和拉丁语言,也随着领土的扩张传至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并给中东、非洲地中海沿岸的整个地区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欧洲史上,像这样对广大地域均产生不容忽视影响力的帝国,罗马称得上是绝无仅有的。但是有关伟大罗马的创建,却埋没在了无数的传说之中。 qFW(L@ ;  
-0FV09:Qa  
   特洛伊人的后裔 vqwf}@  
#Wznqzc'  
   !% ={mP}  
n6WjQW<FF  
   据《荷马史诗》记载:公元前1184年,阿伽门农率领的希腊联军运用“木马计”,攻下了小亚细亚的特洛伊。按当时惯例,胜利者把这座曾经繁荣似锦的城市夷为了平地。 6qzt+=.3f  
T}~<7`Fh  
   +K uP7c /  
I@`RIfo2  
   罗马人的历史就从这里展开了。传说特洛伊英雄、美神维纳斯之子伊阿尼斯在这次劫难中逃了出来。他在母亲的帮助下,背着双目失明的父亲,带领一些族人,分乘几条小船,浪迹于地中海上。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漂泊了7年,终于在意大利半岛的拉丁姆地区登陆。这个地方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伊阿尼斯就和族人们定居了下来。后来,伊阿尼斯的儿子在台伯河出海口附近建立了阿尔巴·龙加城。从此,这些特洛伊城的幸存者终于重建了家园,安居乐业下来。传说他们就是罗马人的祖先。 WP{( T0v  
3 skb=wU  
   4+3mns  
JFHu _*$  
   伊阿尼斯的传说曾经为一些主张“文明来自东方”的学者所津津乐道,但是这种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却并不能为历史学家所信服。根据几个世纪以来的考古成果,意大利半岛在石器时代的居民主要是利古里亚人和西库里人,他们创造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在史家所称的“民族大迁徒”时代?穴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雪,一些印欧语系的部落相继进入意大利半岛。他们主要为阿普里人、拉丁人和翁布里·萨伯利安人。这些部落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他们通过与土著人的相互交流,创造了特拉马拉文化和亚平宁文化。约公元前1800年,意大利半岛已进入到青铜时代。稍后产生的维兰诺瓦文化?穴约公元前1100前~公元前700年?雪则已进入铁器时代?熏传说中的伊阿尼斯就是在这一时期进入意大利的。阿尔巴·龙加城是真正存在过的,这已经被考古发掘证实。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罗马人的祖先是“民族大迁徙”时期进入意大利半岛的部落之一,他们的后代创建了罗马城。 \Y081Cu2X  
+L&c tFh  
   K->\.V  
}N/3R  
   战神的子孙 X*Nw:kQC*  
Z4N6h9h  
   h9GnW  
1 nME}3  
   伊阿尼斯的后代在阿尔巴·龙加城统治了300多年,到第15代国王努米托尔在位时,变故发生了,其兄弟阿穆留斯篡夺了王位。阿穆留斯生性残暴,野心勃勃,因为害怕哥哥后代的报复,他杀死了侄子,并强迫侄女西尔维娅去做不许结婚的女祭司。他以为这样一来,他的哥哥就不会有后代,他的政权也就稳定了。 9#$@az) 3  
i^Q]yQ#+g^  
   +m |(g%  
.w YEGi"L  
   但是战神玛尔斯却使阿穆留斯的侄女西尔维娅怀孕,并且生下一对孪生子。听到这个消息,阿穆留斯又惊又怒,他下令处死侄女,并让奴隶将双生子扔到台伯河去,以防止他们长大后复仇。台伯河正在泛滥,河水把装着双生子的篮子冲到岸边。孩子的哭声吸引了正在河边喝水的一只母狼,它奔到孩子们身边,不仅没有伤害他们,反而慈爱地舐干双生子的身体,把他们带回山洞,用自己的奶喂养他们。有一只啄木鸟,也常常叼来野果给双生子吃。不久,一位牧羊人发现了这对孩子,把他们带回家中抚养,给他们起了名字,哥哥叫罗慕路斯,弟弟叫勒莫斯。牧养人终于打听到两位孩子的身世,为了他们的安全,他发誓不泄漏秘密。兄弟俩从小苦练武艺,长大后变成了健壮勇敢、武艺出众的青年。在他们的身边逐渐聚集起一群牧人、流浪者和逃亡的奴隶。 e6i"HGZ  
Co]|rc'.-  
   *={x8})  
4&^Cs cz  
   一次偶然的机会,勒莫斯发现了他被赶下台的外公,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和哥哥决定为自己的母亲和舅父报仇,除掉阴险狡诈的阿穆留斯。 B\O3@JL H  
&X#S2hpc  
   N "N?`Q;  
2'"qtpkl  
   这时,由于阿穆留斯的统治残暴,大家对他早已恨之入骨。罗慕路斯两兄弟同心协力,起义队伍日益壮大,最终杀死了阿穆留斯。兄弟俩不想依靠外公,于是他们把政权交还给了自己的外公,决定带领自己的人马建立一座新的城市。而新城市的地点就是他们出生时被抛弃的地方——帕拉丁山丘。 8g8X$$S $  
`9\95B!lyV  
   +d!EA{L  
6N%SstE@B  
   但可惜的是,在建城时兄弟俩的关系开始恶化。据说是因为用谁的名字命名新城,兄弟俩发生了争执。在激烈的吵闹中,罗慕路斯杀死了弟弟。然后,他在犁上套上一对雪白的公牛和母牛,围着他选定的城址——帕拉丁山丘走了一圈,划出深深的犁沟。这道曲线便确定了城墙的位置,被围起的地方称为“顺城圣区”,城墙被视为神圣之物。新城建城之后,罗慕路斯顺理成章地用自己的名字为它命名为“罗马”。 Lmd.6Beb-  
Dc:X77eX4  
   I, `M-?gx  
]f~BwxV  
   据古罗马人推算,这一天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罗马人都要举行纪念活动。为了纪念母狼的救命之恩,罗马人后来制作了一尊母狼的青铜雕像,将它立于广场之上。而且,古罗马人还把这一天作为纪元的开始,以公元前753年作为元年,依次后推,如公元元年,古罗马人则记作“建城后754”。?穴公元纪年是后世的用法,古罗马时代还没有公元纪年。?雪 zIS>]5*Aw  
&Az~@YkwQH  
    n$l R&  
Q^bo5R`~  
   罗马建城是罗马历史的开端。“狼孩建城”虽不足为信,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历史的真实。考古表明,罗马城的确是这一时期所建,当时正处于维兰诺瓦文化阶段,罗慕路斯所属的拉丁人部落分散居住于帕拉丁等山丘,他们从事农牧业,并且开始使用铁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开始了部落之间的联合,罗马城可能就此而诞生。不过罗马刚建立时十分弱小,大概是为了在强邻环绕的环境下生存,他们才以战神的后代自居,并且以狼为图腾,从而在精神上自我激励,为创建西方世界的伟大帝国播下了精神种子。 Q("6i\65G  
)yM=kN;a.  
   PdX6TO  
R*b5#m-S  
   初期的罗马 5 !i>T?fg  
Xb8k"z?|  
   9koJ|7x\  
Q[X~cV,*  
   罗马城建立后,罗慕路斯自然当仁不让地被拥戴为王,这一年他18岁。从这时一直到罗马共和国建立,被称为“王政时代”。早期的罗马还算不上是严格意义的国家,而是正处于从部落民主制向国家过渡的阶段,实行的是军事民主制。这时所谓的“王”实际上是罗马人的军事首领、最高祭司和某些案件的审判长,并无行政权力。 p7qAx,o'  
Zb4x2DN>J  
   gNfD|/S  
kPQ\sa/\$  
   罗慕路斯称王之后,并没有大权独揽,而是设立了另外两个机构来帮自己治国。一是元老院,罗慕路斯召集了300名氏族首领组成元老院,元老院的元老们不是政府官员,只能算“王”的顾问,他们有权预先讨论新法律,然后交由人民大会通过。元老不是选举产生,而是由“王”指定。二是人民大会,由全体氏族成年男子组成,按所属胞族分组议事,主要职责是通过或否决法律,选举包括“王”在内的高级公职人员,决定战争媾和事项,审判重大案件等。这时的罗马实行的是无阶级的民主制,“王”虽是终身制,却不是世袭制,而是由人民大会选举产生。罗慕路斯一开国就给罗马注入了民主因素,对后世的欧洲影响极大。 0y'u$O&bMl~CP9  
   _(C%\wF  
HNSiKG.j  
   罗慕路斯确立了罗马的体制后,要干的第二件事却是抢夺别族的女人。这是因为罗马是座新城,有正当工作的居民都不愿迁居到这座新城,所以罗马城接纳的多是逃亡者、流浪汉,甚至流氓、盗贼。他们多为男子,崇尚武力,凶狠好斗,他们的恶名声使得周围的部落都不愿把姑娘们嫁到这里来。男人们都娶不到媳妇,罗马城的人口怎么能增加呢? [.Y2P;A  
GyM~ / v&~  
   Qx(8|A&]  
02 7%>(.  
   罗慕路斯为城市人口的增加苦思冥想,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聪明的计谋。一天,他暗中布置罗马青年做好准备,然后宣称举行竞技会表演,邀请邻近的萨宾人观赏。到举行竞技会的那天,萨宾人举族前往。正当萨宾人看得如醉如痴时,罗慕洛斯一声令下,罗马的青年们一拥而上,萨宾少女被尽数拿下。萨宾人觉得受了极大的侮辱,他们怒气冲冲地退出罗马城,发誓要报仇血恨。 %/4 j9  
Fgdt7  
   ^yAPuDJvx  
&lCy6*&O  
   一年以后,尚武的萨宾人终于准备停当,向罗马进攻了。双方军队在罗马城旁的一个峡谷中,摆开阵势。一场残酷的血战眼看就要爆发,空气中充满不祥的恐怖气氛。 =`8r"p:*  
d7[Pm=r(  
   mXhqPt/hb  
gC<=b"S  
   正在危急时刻,从山岗上冲下一群被罗马人抢走的萨宾妇女。她们泪流满面,怀抱吃奶的孩子,哭叫着来到两军阵前,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双方不要互相残杀。因为不管哪一方得胜,她们都是受害者,或者是失去父亲兄弟,或者是失去孩子的父亲,成为寡妇。她们的哀求和哭诉深深感动了双方战士,他们扔下手中的刀和箭,彼此和解了,并且订下和约:两个部落合二为一,世世代代都居住在罗马城,互相关心,互相保护……这个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萨宾之诱拐”。 n,%'.bx<  
:/>$y3(Xa  
   CvU Yzl1ff  
W(M0]wIhk  
   “萨宾之诱拐”使罗慕路斯为罗马城解决了缺乏女性的烦恼,随后他又通过一连串的征战,使罗马成为拉丁平原上一个富强康乐的大国。传说罗慕路斯统治30多年,在一次阅兵时突然“升天”。罗马人怀念他创建罗马和南征北战的功绩,尊他为“建国之父”,把他作为神来祭祀。 x=tq5 D  
CpN )Q   
   Z]O/ Wro  
LM0YU&]M  
   罗慕路斯以后的继承者有些是传说中的人物,有些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他们继续统治罗马四周的部族,渐渐地,势力范围逐日扩大。自罗马城创建后的500年间,他们掌握了意大利全土、西西里岛、撒丁尼亚以及科西嘉的统治权。 }z)bU[(1G  
   #L-< oiu  
UzeDv(A1E  
   影响 Atrk5lVP9N  
   rX\8Q[Ge  
s$0Qe-2Q  
   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4世纪末,罗马已成为一个势力强大的国家,它周围的许多部落都臣服于它。后来再经过长达118年的“布匿战争”,终于击败了强大的竞争对手迦太基,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了北非和近东,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强大的罗马帝国完全将地中海变成了自己的内陆湖。在其内部,经过长时间反反复复的变革,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罗马文明,是世界上最为伟大的古代文明之一。现在的欧洲还有其他许多的地区,都还沐浴在罗马文明的遗风之中。

欢迎光临偶滴主页~~

[5 楼] | Posted: 2006-10-13 17:21 楚岫雲迷


级别: 奉行  配偶: 暂无
居城: 南越後 琵琶島城
官位: 大初位上 散位
大将: 1员 功勋:
口才:
兵法:
剑术:
礼法:
算术:
筑城:
旗本: 321
知行: 244 石
天正大判金: 114 贯
朝廷贡献值: 4 点
幕府友好度: 132 点
战国武家: 越后上杉
在线时间:52(小时)
元服时间:2006-09-21
最后登录:2006-12-05 『广告:首饰手链,1-2折出售,抢

梭伦改革—奠定民主的基础



第一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 /kg`/H ~  
梭伦改革—奠定民主的基础 Jw+"lyICr  
作者 : 孙铁 |<',P:kF  
r\1_gL;8  
EzbAu|Q  
  在希腊文明史中,雅典扮演的角色最有典型性。雅典发达的商品经济、健全的民主政治,使其创造了希腊文化中的绝大部分辉煌。按照雅典将军伯里克利的话说:“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就是在这里,梭伦进行了一场非常成功的改革,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中成功改革的典范。 (t5<-A|*oZVzA  
   梭伦其人及其改革的背景 l[d9G m  
"xNQ+0"  
   /||?f.#5  
2}mZAYJE  
   公元前638年,梭伦出生在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年轻时梭伦一面经商,一面游历,到过许多地方,漫游名胜古迹,考察社会风情,后被誉为古希腊“七贤”之一。在游历中梭伦还写过许多诗篇,在诗中他谴责和抨击贵族的贪婪、专横和残暴。这些诗篇同时为他赢得了“雅典第一位诗人”的美誉。 )B?r`;^j  
pl2   {\ Xoz  
1dn)qY2EZH  
   这一时期,雅典农民的境况是极其艰苦的,借了财主的债若还不清,财主就在借债者的土地上竖起一块债务碑石,借债者就会沦为“六一农”,他们为财主做工,收成的六分之五给财主,自己只有六分之一。如果收成不够缴纳利息,财主便有权在一年后把欠债的农民及其妻、子变卖为奴,并把他们卖到异邦。就政治方面而言,此时雅典的全部政权都属于贵族的后裔。担负高级职务的执政官以及元老院(顾问团)的成员只能从他们中间选出。他们决定着国家大事,判定着法庭争讼,指挥着对外征战。 -+J+Mlxa\  
)'g7^V\o%  
   xCt CS  
edgqFhb  
   公元前7世纪,雅典与邻邦墨加拉为争夺萨拉米斯岛而发生战争,结果雅典失败了。这样,雅典就失掉了进行和发展贸易所必须的出海口。这时候,那些对海外贸易根本不关心的执政官以及元老院竟颁布了一条屈辱的法令:任何人都不得提议去争夺萨拉米斯岛,违者必处死刑。而梭伦却从文献资料、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考证出萨拉米斯本应属雅典所有,他对当局的这种懦弱行为深为不满,为了唤醒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同时避开不公正的法律的残酷制裁,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佯装疯癫。于是“疯”了的梭伦经常出现在雅典的中心广场上,向着人群大声朗读他的诗篇:“瞧吧,不久,到处都将说我们的坏话……他就是那些把萨拉米斯岛拱手让人的家伙中的一个……”最后,他热情号召说:“让我们向萨拉米斯进军,我们要为收复这座海岛而战,我们要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听梭伦演说的都是些工匠、作坊主、商人等城市居民,因为对他们来说,海外贸易的停顿,就意味着破产和贫困。因此,他们主张继续进行战争,并且热烈地支持梭伦。在梭伦的努力下残酷的禁令终被废除,战争再次爆发。公元前600年左右,年约30岁的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统帅部队,一举夺回了萨拉米斯岛。赫赫军功使梭伦声望大增,城市居民把梭伦看成了自己的领袖和庇护者。而完全属于贵族后裔并处在他们的债务束缚下的农民也在渴望着他的保护。 Ub lt'9Z  
jhUzl% X  
   s!E]VR"  
RZ<qw/  
   伟大的改革 r,y[-[/n,  
N>N2xZ!}a  
   `-F?kI{  
   公元前594年,梭伦被选为雅典的首席执政官。他得到了“修改或保留现有法律及制定新法律”的权力。当政后的梭伦立即实施了一系列改革,颁布多项法令,向氏族贵族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他首先废除了“六一农”,抵押了的土地归还了原主,竖在地里的柱子被拔去了,由于欠债而沦为奴隶的雅典人又回到了自己家中。这一转变使贵族后裔和古老的氏族贵族受到了很大损失。但梭伦不想从根本上彻底废除奴隶制度,他的法律反对的只不过是那种妨碍雅典经济发展的债务奴隶制。 < F(*A  
;Ra">v?,  
   q!n!%n[5  
^mmT?GD  
   具有重大意义的是梭伦在雅典确立新的国家制度的改革。 6=T1j!I z  
xK4p &ItE  
   M[>U7wL  
\MZGH2]Y  
   根据梭伦的法令,雅典的全体公民将按财产的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谁的财产多,谁的等级就高,谁就享有更大的政治权利。第一、二等公民可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最高官职,第三等只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 T!w$i  
fnm~z.B"  
   mf 2B@q  
7`6=B5d  
   这一制度虽然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但它意味着身为贵族,如果财产少,也享受不到过去那么多的政治权利,而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可凭借自己的私有财产,跻身于城邦政权。这就打击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奴隶主开辟了取得政治权利的途径。当时,战神山议事会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中枢。贵族借助这个机构操纵了立法、行政、司法等大权。梭伦恢复了公民大会,使它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城邦大事,选举行政官,一切公民,不管是穷是富,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设立了新的政府机关——400人会议,类似公民会议的常设机构,由雅典的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除第四等级外,其他各级公民都可当选。这一切,为雅典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O$1+|y  
Wd V#`n>B  
   i0$*;qn~  
hI|^B  
   在梭伦改革之前,雅典行使的是德拉古法,它对偷窃水果、懒惰等过失都要判处死刑。人们指责它不是用墨水,而是用鲜血写的。对此梭伦建立了新的陪审法庭,所有年满30周岁的公民都可出席法庭。法庭成员用抽签的办法选出,陪审法庭监督担负国家职务的人员活动,保护雅典人民的利益。同时,雅典的军队也不像从前那样,按氏族、族盟和部落来组成,而是根据财产的等级。头两等的公民在骑兵服役,第三等级组成重武装步兵,轻装部队和海军由第四等级组成。 ){DOSgU  
5\xS6mL  
   };dY'Z?  
f1"PL&7MV}  
   梭伦还采取了许多鼓励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措施,如除自给有余的橄榄油外,禁止任何农副产品出口;凡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种手艺;奖励有技术的手工业者移居雅典,给予其公民权;改革币制;确定私有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等。梭伦制定的这一系列法律条文均刻在木板或石板上,镶在可转动的长方形框子里,公诸于众。梭伦的改革获得了雅典人民的热烈拥护,在梭伦颁布这些法律的时候,整个雅典都沸腾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 7B\~~2  
HCk &L(Ti  
   spp7Y`. U  
f(7-+z~M.Q  
   古城雅典的中心广场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农民、手工业者和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兴致勃勃的人们正急切地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新上任的首席执政官梭伦将在此宣布一项重要的法律。 txk,' jBs  
\tD.3 gc  
   pwu_=>  
UB-tpKQ  
   梭伦在众人的注视下大步登上讲坛,环顾四周,径直走到一个大木框前。此时,嘈杂的会场立时变得鸦雀无声,人们凝神平息,视线随着梭伦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那个大木框。梭伦用手一拨,将架在木框中的木板翻转过来,刻在木板上的新法律条文便呈现在人们面前。梭伦高声宣读着各项改革法令,并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声明:“此法律的有效期为100年。”顷刻间,掌声雷动,欢声四起,那些无力还债的农民更是起劲地欢呼,整个雅典城被一种异常热烈的气氛所笼罩。 lGc3I^7GE  
r1aVV:T  
   y;%Z[~  
\FJO+\By\  
   这种情景是对梭伦改革的肯定,只有成功而合理的改革,才会获得人民的拥护。 @o%YP]]  
m&^9_D  
   v \rW2tUS  
z.8y  
   恩格斯认为,梭伦的改革与国家起源有关。恩格斯说:“社会一天天成长,越来越超出氏族制度的范围;即使最严重的坏事在它眼前发生,它也既不能阻止,又不能铲除了……既然氏族制度对于被剥削的人民不能有任何帮助,于是就只有期望正在产生的国家。而国家也确实以梭伦制度的形式给予了这种帮助,同时它又靠牺牲旧制度来增强自己。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迄今所有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它们如果不侵犯另一种所有制,便不能保护这一种所有制。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是牺牲封建的所有制以拯救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债务简单地被宣布无效了……他清除了负债土地上的抵押柱,使那些因债务而被出卖和逃亡到海外的人都重返家园。” QVm9bcHZ  
XTo 6jE8  
   f#S,"  
>K6&aOXh  
   梭伦在首席执政官任满后,即放弃全部权力离开雅典去远游了。据说他到过埃及、塞浦路斯、小亚细亚等地,一路上留下不少佳话和美谈。晚年他退隐在家,从事研究和著述,死后骨灰撒在了他曾为之战斗过的美丽的萨拉米斯岛上。 ?:{f`rn  
$0 YOl/jZL  
   zfuj7f0  
%p*Era  
   影响 .R] Ij$Ix  
U@A$RXD%(  
   gv?(f~E  
Hz8 t_  
   梭伦改革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提出了“公正”这一观念。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梭伦抑制了平民与贵族的过分的欲望,在“公正”的旗帜下将一个氏族社会引入了国家的轨道,私有制诞生了。“毫无疑问,2500年来私有制之所以能保存下来,只是由于侵犯了财产所有权的缘故。”梭伦改革中,解除债务的政策,无疑是对债权人的一种“侵犯”,但这种“侵犯”是一种执行社会公正的结果,是公正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措施。雅典人民不负历史的厚爱,在梭伦之后的200年间,不断完善着公正的观念,创造了政治、经济、哲学、艺术、科技全面繁荣的希腊文明。 {ICKRPx  
,Gb_,S  
   3G-c3i]mJ  
9^u7f  
   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乃至希腊的民主制度和自由之风的基础,而后者,却是欧洲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来源。梭伦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后来的世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有深刻的思想渊源。

欢迎光临偶滴主页~~

[6 楼] | Posted: 2006-10-13 17:21 楚岫雲迷


级别: 奉行  配偶: 暂无
居城: 南越後 琵琶島城
官位: 大初位上 散位
大将: 1员 功勋:
口才:
兵法:
剑术:
礼法:
算术:
筑城:
旗本: 321
知行: 244 石
天正大判金: 114 贯
朝廷贡献值: 4 点
幕府友好度: 132 点
战国武家: 越后上杉
在线时间:52(小时)
元服时间:2006-09-21
最后登录:2006-12-05 『广告:200种经典唱片CD,全场2折起

古希腊首次举行的奥运会



第一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 v?ltH.v?  
古希腊首次举行的奥运会 lkdlfhJqq  
作者 : 孙铁 1DO"#=+:  
980I&}u  
4Kk#4Q8W]  
  雅典是希腊共和国的首都,位于巴尔干半岛东部的阿蒂卡半岛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著名的古都之一,也是重要的欧洲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奥林匹克得名于奥林匹亚,奥林匹亚则是雅典西南332公里处的一个村庄的名字。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公元前776年曾在那里举行了第一届体育竞技大会。1936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恢复火炬仪式以来,规定每届奥运会之前,都要在传说的奥林匹亚村众神之王的庙宇——宙斯庙的遗址点燃火炬,然后进行接力传送,运动会开幕式时引进会场点燃开幕式的火炬。运动会期间,火炬一直在那里熊熊燃烧,必须待到闭幕式时才能熄灭。 G[ V  
?6   奥林匹亚运动会的起源 Y@g}* 3   
N") )  
   X$cvYeb/:h  
=* h mlH  
   关于古奥运会的起源,有历史可考的是伊利斯城邦与斯巴达订立的神圣条约。公元前884年,伊利斯发生了一场灾难性的瘟疫,居民一个接一个地病倒、死去。往日繁荣、欢乐的奥林匹亚,出现了哀鸿遍野、满目疮痍的景象。就在这时,伊利斯城邦的宿敌斯巴达却乘人之危向它发动了侵略战争。斯巴达人满以为一举可以拿下他们垂涎已久的奥林匹亚,没想到却遭到了宁死不屈的伊利斯人的顽强抵抗。斯巴达人久攻不克,在希腊其他城邦调解下,只好放弃了原先的打算。斯巴达王李库尔格和伊利斯王伊菲特订立了神圣休战条约,条约规定奥林匹亚为定期举行庆典的地方,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和平圣地,任何人都不得携带武器进入奥林匹亚,否则就是对神圣条约的背叛,各城邦都有权对背叛者进行制裁。 gh=2C1L  
z(]0FStX=  
   HRp!*Tp\v  
z8  Px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说法:公元前884年,伊利斯瘟疫流行。伊利斯王伊菲特得到神的告诫:这场瘟疫是神对伊利斯的惩罚,如果能在奥林匹亚恢复庆典活动,瘟疫灾难即可消逝。伊菲特执行了神的指示,于是产生了奥林匹亚运动会。 RbV Tc2C  
b64`,;  
   W>A]JtW1Q5  
PgU&"}}  
   如果我们跳出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的樊笼,从现实生活中探究古希腊运动会的起源,那就不难发现,它的产生,与希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tr \4^f  
6hU6enki5  
   GlKG=9e  
?iT&QiS  
   古希腊是一个城邦制的国家,无统一君主,城邦各自为政。外来入侵、内部纷争和镇压奴隶起义的战争,连年不断。特别是各城邦之间相互争夺时有发生。斯巴达人是这方面的急先锋。这个城邦人口不多,但民性强悍,不事生产,专以掠夺侵略为业,儿童从七岁起,就由国家抚养,从事体育、军事训练,过着兵营生活。其他城邦,虽不像斯巴达人那样,但为了应付战争,也积极发掘兵源。士兵,需要有强健的体魄,而体育是培养合格兵源的有力手段,这促使人们去从事体育活动。战争促进了希腊体育运动的开展,但战争也使自己走向了反面。人们开始厌恶这种不断毁人家园、夺人子女的残酷的厮杀,渴望和平生活的环境,渴望有休养生息的机会。于是,为准备兵源的军事训练,为强健体魄的体育竞技,逐渐变为和平与友谊的运动会——古希腊运动会。 D 5q'bbl2M  
RRNx}0~  
   t\$k!M\Z  
U7)OUo/;  
   古希腊当时虽是城邦割据,且相互厮杀,但他们都视彼此为同一民族,如古奥运会规定只许希腊人参加就是一例。既然是同族同胞,自然大多数人是不满意这种长期分割、不断厮杀的局面的。他们希望能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来造就一个和平、统一的希腊。这样的君主无法从相互敌对的任何一个城邦产生,只有创造,于是受到全希腊崇奉的万神之首宙斯产生了,被人歌颂的赫拉克勒斯、佩洛普斯这类英雄出现了。 |U8d0h, l*8x{R!  
    N@l$a f  
~ 3W7p'-F  
   古奥运会起源的另一个重要现实原因是当时的希腊奴隶制。体育是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也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约。当时希腊社会工商业与农业进行了简单的分工。担任生产劳动的是奴隶,奴隶主的全部时间几乎用来从事科学、艺术、文化以及体育方面的活动。恩格斯透彻地分析了奴隶制对希腊社会发展、繁荣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指出:“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 NIt^\t(ls  
9Q}uEEoJ  
   ]m o',  
1jpF?JvP<  
   古代奥林匹亚运动会的概况 3d *%/<%  
KK{n :K#  
   2*NAL+ ?  
   首届古奥运会召开的时间是在公元前776年。但实际开始时间要比这早得多,地点也不仅仅是奥林匹亚。大约公元前1100年左右,在科林斯、雅典,以及包括奥林匹亚在内的许多地方,每逢祭典祈祷仪式之后的进食时,都伴有舞蹈歌咏和体育竞技。公元前776年后在奥林匹亚举行的运动会,也只是希腊四大运动会之一。另外三个是:皮西安运动会,举办地在泽尔菲,祭奉太阳神阿波罗,约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初期为每8年一届,公元前582年始,改为4年一次;伊斯米安运动会,地点在科林斯,祭奉海神波塞冬,约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每两年一届;尼米安运动会,始于公元前573年,原为纪念希腊王子奥佩利夫斯而举办,后改为祭祀宙斯,自公元前573年在科林斯举办第一届后,每两年一次,与伊斯米安运动会在科林斯轮流举行。不过这三个运动会,远不如奥林匹亚的规模大,影响深,且后来日趋衰落,不大为人所知晓。因此,人们谈到古希腊运动会,是专指在奥林匹亚进行的体育竞技。 LlPgWb;=U  
rJ2a?Uf  
   '+AUd6#3  
~6\)  
   古奥运会最早的竞赛项目只是200码(大约182米)短跑,后来逐渐增多,有摔跤、掷铁饼、投标枪、赛马和赛车等。除了那些犯叛国罪和对神不敬的人,每个有气力、身体灵活的希腊公民都可以参加比赛。最受观众欢迎的是驾着马车赛跑的项目。比赛时,众马奔腾,车轮滚滚,尘雾飞扬;观众的欢呼声伴着隆隆的车声、骏马的嘶鸣,方圆数十里都能感受到那热烈的气氛。因为这种比赛,需要自己有马,又要接受专门训练,所以参加的往往是贵族的代表。 (z7re2NQNL  
`GXhqBeV  
   0Ma9J^&ae  
nj,0D+ HA  
   运动会结束,竞赛优胜者要戴上用橄榄枝编成的王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桂冠。戴着桂冠的优胜者比国王还要受到人们的崇敬和爱戴,有人甚至把他们当作神一样来崇拜。竞技大会的闭幕式上,还要举行“国宴”招待他们。最著名的诗人向他们奉献赞美诗,第一流的艺术家为他们在奥林匹亚建造纪念雕像。他们的名字很快会传遍整个希腊,有的时候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国外传扬。优胜者的家乡把他们当作出征凯旋的英雄来欢迎,有的城市还故意把城墙打开一个缺口,让他们像征服者那样进城。如果优胜者是雅典人,还可以得到500银币的奖励。 (. ZGOsT  
!NWkcn@6  
   8b>,nhZ8B  
y0kI53}0s  
   古老的运动会还树立了一种优良的运动作风,即优胜者得到最高的荣誉,受到普遍的尊敬;而那些在运动会上使用不正当手段作弊的人,要被立即赶出竞技场,遭到大家的耻笑。奥林匹亚运动会是古代希腊生活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事件,甚至战争也要为运动会让路。交战的双方会暂停攻击,等到5天运动会结束以后再继续开火。后来,休战期延长到一个月,最后延长到3个月。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即使在外敌入侵的时候,希腊人仍把运动会放在第一位。竞赛期间是希腊全国性的节日,每个希腊人都把能看到奥运会当作一生幸福的大事。 ]16l=  
y"<D  
   =FT//ky  
m:v[y9   影响 Gh>{ @  
I ?Yl=  
   +9%K 5.  
   奥运会对希腊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希腊的各个城邦,因为这一全国性的运动会,有了共同的社会活动,有利于彼此接近,也增加了各城邦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很多城邦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此外,运动会还促进了希腊文化艺术,特别是雕刻艺术的发展。希腊著名雕刻家迈伦雕塑的掷铁饼者,肌肉健壮,线条流畅,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青年运动员在掷出铁饼前一刹那间的紧张状态,被誉为不朽的艺术珍品。希腊人中曾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没有奥林匹克,就没有希腊雕刻。 '`n? $6  
=R+Mt NH  
   &e*{ /Hl  
d"r)1[k  
   古代的奥林匹亚运动会一共举行了293次。到公元393年,侵入希腊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下令禁止举行比赛,奥运会从此中断了1500多年。后来,经过法国人顾拜旦的倡议和努力,公元1896年,奥运会又在雅典恢复了。以后仍然是4年一次,分别在不同的国家举行,而且参加者也不再限定为希腊人。 !B b3]z  
-# $i;v  
   9NRq^h S  
%P-va W,0Q  
   如今,奥运会已经成为全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会。比赛项目更多,参赛的选手更多。每隔4年,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们汇集在运动场上,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竞争拼搏,传递着人类大家庭的和平和友谊。奥运会又成了人类和平友谊的盛会。

欢迎光临偶滴主页~~

[7 楼] | Posted: 2006-10-13 17:22 楚岫雲迷


级别: 奉行  配偶: 暂无
居城: 南越後 琵琶島城
官位: 大初位上 散位
大将: 1员 功勋:
口才:
兵法:
剑术:
礼法:
算术:
筑城:
旗本: 321
知行: 244 石
天正大判金: 114 贯
朝廷贡献值: 4 点
幕府友好度: 132 点
战国武家: 越后上杉
在线时间:52(小时)
元服时间:2006-09-21
最后登录:2006-12-05 『广告:200种经典唱片CD,全场2折起

佛教与佛祖



第一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 I}XbjmF2  
佛教与佛祖 $a:_$V  
作者 : 孙铁 KLR-0)M7up  
*PpDUahS  
D`2%plx6  
  他曾经是一个王子,但他放弃了王位。他曾经有过娇妻爱子,但他却离开了家庭。年复一年,他都在思考摆脱人世各种痛苦的方法。有一天,他终于感悟,创建了佛教。今天世界上有两亿多人信奉着他创立的佛教。这就是乔达摩·悉达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释迦牟尼——佛祖。 s=:h, MB  
 lx2Sjc  
   佛祖出世 b8u At*o  
1gn"h(f  
   ^ %.b1rlt3  
i9V>X}a  
   距今2500多年前,佛陀诞生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恒河流域(今尼泊尔南部边境)的迦毗罗卫国。他姓乔达摩,名悉达多,父亲净饭王,母亲摩耶夫人。据称,按照当时的风俗,摩耶夫人在十月胎满之时必须回娘家生产,当她途经迦毗罗城附近的蓝毗尼园时,见花园中奇花瑞草,池水香洁,便下车游园洗浴。洗浴完上岸后,手扶树枝,生下了乔达摩·悉达多太子。 tnBfebUt  
!\ txaT  
   mji-> 5X  
{]VzS  
   悉达多后来回忆其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时说:“我举止文雅,生活非常奢华,接受过极其谨慎的培养。”他的衬衣、内衣、外衣全都是用绢帛制成的,白天头上还有伞盖遮蔽。父亲净饭王为他建造了供夏季、冬季和雨季三个不同季节居住的宫殿,宫中美女如云,极尽人间之奢靡。作为王位的继承人,悉达多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和严格的武艺训练。他7岁起开始学习“五明”:语文学的声明、工艺学的工巧明、医药学的医方明、伦理学的因明、宗教学的内明;同时还学习“四吠陀”:养生之法的梨俱吠陀、祭祀祝词的沙摩吠陀、兵法研究的夜柔吠陀、咒术文献的阿闼婆吠陀。这些都是当时印度的最高学问,而且从12岁起,悉达多就开始练习武术。强健的体魄、英武的气质造就了悉达多的领袖风度,这一点连邻国的频婆沙罗王都钦佩不已。 y (hy[4  
SI-eH  
   \tV_aqo  
do:so[c.~  
   年轻的悉达多太子是父亲净饭王的希望、是整个释迦族的希望、也是迦毗罗卫国的希望。但是,这位众望所归的太子为何放弃炙手可热的王位,而最终作出了出家求道的选择呢?。 [\l"D+60  
%-+   *@!/]|s  
1,u 2-C  
   悉达多出家的动机,有所谓“四门游观”之说。有一次悉达多到城外郊游,看到一位头白背偻、目瞑身栗、拄杖行走的老人,不禁联想:他是现在忽然变老的呢,还是他生来的命运就是如此?世间芸芸众生,是他一个人会衰老呢,抑或所有的人都要经过这个阶段?在另一次的出游中,他看到一个垂死的病人睡在路边,此人身瘦腹大,呼吸急促,手足如同枯木,眼里流着泪水,口中不住地呻吟。悉达多不禁又想:世上病人就只有他一个呢,抑或是人人都不免要生病?第三次出游,悉达多见到四人抬着一口棺材迎面走来,跟随的人蓬头垢面,嚎啕大哭。他不胜感慨:人为何要死呢?死是人生的结局,人凡是有生,最终必定有死,男女老少,谁也躲避不了。在第四次的出游中,悉达多遇到一位离开家庭束缚、追求自由解脱大道的沙门。于是,他便作出了寻求解脱之道的决定。 C@YCr[  
UWGBr~xF  
   !{gyfTR  
Kh mIG-  
   当然,除了精神上的苦恼,悉达多的出家还同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悉达多所处的印度如同中国的春秋战国一样,正是群雄并起、相互兼并的时代。他知道,诉诸武力是无法解决人类根本问题的。即使自己成为大家期望的转轮圣王,也只能暂时拯救自己的国家于一时,不可能改变全人类的现状,免除全人类的苦恼。因而,只有放弃武力走圣者的道路,才能找到根本的解决方法。 Q@Y4>(Qo  
nh>E(x4$I  
   tXe51k%*si  
,{v :-b  
   悟道成佛 mV>JFx NX7  
jA>;,  
   7TIY`%g9  
HqT)q:K8  
   按佛传记载,悉达多出家的时间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19岁,另一种说是29岁。此前,16岁时他已和邻国拘利城主善觉王的长女耶输陀罗公主结婚,生下王孙,即在重新培养出王位继承人之后,才正式踏上求道之旅的。一天夜里,他摆脱了王宫森严的戒备,带着一名叫车匿的侍从,骑着爱马犍陟,告别了迦毗罗城。他先取道拘利国,再由此南下,渡过阿诺摩河,遣走侍从,独自一人以托钵行乞的姿态经末罗国和跋耆国,义无反顾地朝着目的地摩揭陀国进发。 ss:99fvJ! vm-I  
   YunKuOK  
b[U:j+  
   据巴利语的《经集》记载,悉达多来到摩揭陀国之后,立即引起频婆沙罗王的重视。这位目光敏锐且具慧根的国王打算赠给悉达多大笔的财富,要求悉达多指挥他的军队,甚至以国相许,但是悉达多的道心丝毫不为所动。在会见频婆沙罗王之后,悉达多便拜印度教“数论派”的阿罗蓝和郁陀两位仙人为师。这两位都是当时水平最高的禅定家,前者获得了所谓“无所有处”的禅定境界,后者获得了所谓“非想非非想处”的禅定境界。然而,悉达多很快就发现,他们的学问不是以解决人类生死苦恼为最终目的,不是究竟解脱的法门。于是他决定抛弃禅定,走进尼连禅河畔伽耶山附近舍那村的苦行林,加入到苦行者的行列中。 E 9(RZ49  
y]/*E\kcH  
   m| :uzA  
p]90zxd  
   悉达多所修的苦行令人叹为观止,据说他修到后来变得目陷鼻高,颧骨显露,身形消瘦,面目全非,只剩下骨头和皮。他每日只吃一点果品或豆类,后来竟然到了日食一麻一麦的程度。他曾修习停止呼吸的苦行,冥口塞鼻,耳中发出轰轰的巨响,额头如同锐剑在剌、皮鞭在抽。在修习苦行前,悉达多已用五六年时间访师问道,之后的苦行又花了五六年时间。在苦行的第六年,他终于觉察到这种方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苦行的哲学基础是以肉体为肮脏,而以精神为洁净,认为只有毁损肉体、摆脱肉体的束缚才能使精神得到解脱。显然,这种将精神和肉体视作对立的二元论并不符合佛教色心不二的立场。 K1rnz%>  
0cY u4&Z]  
   bX6afE  
K "a!_FE  
   一天,悉达多来到一条小河边,想洗个澡,把出家后6年来积在身上的污垢统统洗净。河边放牛的小姑娘看到悉达多身心交瘁的样子,很是担心,便给他喝了许多牛奶。悉达多终于恢复了元气。他走到一棵菩提树下,盘膝而坐,在那里闭目沉思。 O gVO*  
}B0OhWO B  
   g5V, H4/  
 211 c5e  
   在悉达多35岁那年,他终于想通了解脱人间痛苦的道理,创立了佛教。后来,悉达多就到各地去传教,招收信徒,希望大家相信他说的一切,并且照着去做。因悉达多族姓释迦,所以被他的弟子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U_gM>&li  
q`rOU .  
   _%GDL+:  
mM+;%D>  
   佛祖的学说和逝世 0UKaj,6SV[  
V?yP,Ufx8  
   I(I9IfO,7`  
   释迦牟尼把佛教解释为“四谛”,“谛”的意思是真理,四谛也就是四个“真理”: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说人的一生到处都是苦,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其实都是苦。“集谛”指人受苦的原因。因为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将愿望付诸行动,就会出现相应的结果,那么在来世就要为今世的行为付出代价,即所谓的怨有怨报,恶有恶报。“灭谛”是说如何消灭致苦的原因,要摆脱苦就要消灭欲望。“道谛”是说如何消灭苦因,消灭苦因就得修道。释迦牟尼还为教徒制定了“戒律”。在家的和出家的教徒都必须遵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出家的教徒男的叫僧(和尚),女的叫尼(尼姑)。他们必须剃光头,穿僧袍,完全脱离家庭生活。另外他们还要遵守一些出家人的戒律。佛教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同情不幸的受苦人,宣扬只要今世做了善事,来世就有好报;今世做了坏事,来世就有恶报。释迦牟尼的这些主张,逃避严酷的现实,有消极的一面。他还主张用自我解脱的办法来消除烦恼,否定斗争,所以这一点常常被历代统治者所利用。 vz%S /M  
OyJD,f^  
   #[SX]AT4  
hrJg^J:9#  
   公元前486年2月15日,释迦牟尼在一条河边给几个弟子讲道,然后就到河里洗了个澡。洗完澡后,释迦牟尼侧身而卧,枕着右手,对弟子们说,我老了,马上就要死了,我死之后你们不要因为失去导师而自暴自弃,而要大力弘扬佛法,拯救世人。说完,他就逝世了。以后,人们为了怀念他对弟子的苦心教导,就在寺庙里塑造了释迦牟尼的卧像,并把释迦牟尼诞生的那天(农历4月8日)称做“浴佛节”,把他修道的那天(农历12月8日)称为“腊八节”。释迦牟尼的遗体火化以后,骨灰结成许多五光十色的颗粒,佛教把这种颗粒叫做“舍利”。后来,有8个国王分取舍利,把它珍藏在特地建造起来的高塔中供奉,以表示对释迦牟尼的景仰。这种塔用金、银、玛瑙、珍珠等7种宝物装饰,人称“宝塔”。在北京西山灵光寺的“佛牙塔”里,据说就藏着释迦牟尼的一颗牙齿。 2O9mV  
;JZ/f+.  
   T~AkJ]xF:  
CNc_!= 8[  
   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他的众多弟子都秉承佛的嘱托,云游各地,专心传法。但是由于佛陀的指示都是由弟子口传,很难断定哪一段论述是否原话。于是后世的弟子聚在一起进行“结集”,就是将释迦牟尼的种种教化、理论、思想,整理成书,便于流传。这样的“结集”共进行了三次。佛教在众位弟子的努力下,得到了广泛地传播。南亚次大陆上,越来越多的人信仰佛教,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也皈依了佛教,并使佛教得到了空前发展,很快由印度次大陆向周边地区传播,逐步影响到今天南亚、中亚细亚地区。同时,佛教也在向中国传播,并且传播的时间、途径互不相同:一条从古印度向北,穿过帕米尔高原,经大月氏,进入今天的新疆地区,沿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内地;一条从古印度向南?熏经过今天的斯里兰卡、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家传入中国的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一条从古印度经今天的尼泊尔,翻越喜马拉雅山脉进入中国的西藏地区。这三条传播途径,最终形成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三大体系,全面继承了佛教信仰和经典。 T%;   
.ll`Ifm($  
   cvCbUJUGi  
<<GJ.bb  
   影响 5_4V- Z6  
K-[cF6du~  
   }3Hr+ h(Y  
 ^w+g1L  
   佛教对世界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现在,佛教在泰国、缅甸以及中国的西藏等地,还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在世界历史中,它与政治相结合,诞生了很多的佛教国家,它的流传也带动了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佛教于两汉之际传来中国,由于中华民族人文优秀,加上儒、道二教之广博基础,使它在唐、宋间大放异彩,腾辉灿烂。天台宗、禅宗、唯识宗、净土宗、密宗等八个大乘佛教宗派,使释迦牟尼开创的佛教在中国发扬光大。佛教现已在世界各地弘扬,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三大宗教之一。

欢迎光临偶滴主页~~

[8 楼] | Posted: 2006-10-13 17:22 楚岫雲迷


级别: 奉行  配偶: 暂无
居城: 南越後 琵琶島城
官位: 大初位上 散位
大将: 1员 功勋:
口才:
兵法:
剑术:
礼法:
算术:
筑城:
旗本: 321
知行: 244 石
天正大判金: 114 贯
朝廷贡献值: 4 点
幕府友好度: 132 点
战国武家: 越后上杉
在线时间:52(小时)
元服时间:2006-09-21
最后登录:2006-12-05 『广告:年中游戏最值得推荐的TOP50

孔子与老子



第一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 5df孔子与老子 Em!cq6A0K  
作者 : 孙铁 Y G St$   
mdtW0  
c]gx,(PB"  
  对于中国或者东亚而言,孔子及其儒家和老子及其道家,是其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东亚文明的核心所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于东方诸文明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生活习俗等等方面都产生过并还在产生重要的影响。 |sWK6V`v  
b7&R_x0  
   孔子及其儒家 Z2[w= VN7  
6=,X9y<(  
   S4 T^2EWf  
)4/q=nf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要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 riHU7@]  
M{mYtv3I  
   Dnr?&$c`  
VfNv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GqQ+VUjp  
4dXBo"  
   fI7 8hRW  
=dz,vQD>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3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孔子少年时过着贫贱的生活,青年时当过管理仓库和看管牛羊的小官。 F"(VMs`  
A\Hi9khd  
   >Z2TVyf1  
J TP=ph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着极高的报国热情,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熏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此时他已50多岁,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他曾经访问过齐国、陈国、蔡国,寻求一个能实行他古老的政治理想——周礼的国度,但他无法找到。在外流亡的14年中孔子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最后,公元前484年,他再回到鲁国定居。 ac?aEZd  
zSb*AG2W  
   PY;5qX  
)[k=}@bX  
   孔丘的政治生涯到此结束,从此他把全副精力用在教授门徒上。在鲁国,孔子开办了第一所私人学堂,广收学生,而且说明各阶层的人都可以到他那里学习,改变了过去教育被官府垄断,只有贵族子弟可以受教育的情况。这在我国教育史上是划时代的。他倡导的“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学思结合”直到今天仍很有意义。 ,U1Q'I)  
;"b&=Ne1  
   b=|qp*O]bp  
9}g& Fp  
   孔丘在教授门徒的同时,出于对周王朝初创时代的怀念和崇拜,又对《易》、《春秋》、《诗经》、《尚书》、《礼》、《乐》这六部当时已经存在的古老书籍,用他的观点,加以编纂删订,其中除《乐经》失传外,其他“五经”一直流传下来,支配中华人文学术思想近两千年之久。 ["P s-h=  
_k7YQg'  
   {PB% G4h  
%HhkGK,J4  
   鉴于春秋时代社会风气日下的局面,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祖述尧舜,宪章(效法)文武”,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在政治上他主张“德治”(礼治)和“仁政”,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在古代,是指从巫分化出来的,专门为贵族人家祭祖事神、办理丧事的知识分子。孔子以后,儒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指的是以孔子为宗师的儒家学派。但在当时那个诸侯争霸,弱肉强食、“霸道”横行的环境中,孔子的这套“仁政”主张是注定不会被统治者所接受的。 Mr"e%rD~iIt4  
   O"$-@c*  
A ZH|,*C  
   公元前479年4月,孔子患病,不愈而卒,葬于鲁城北。孔丘没有写下任何著作,在他逝世之后,他的门徒把他平日的言论,摘要记录下来,名为《论语》,跟“五经”一样,也被列为经典。一个以崇古尊君为中心思想的儒家学派正式建立起来,众门徒分散四方,各为这个理想奋斗。《论语》所记载的孔丘的言论是片段的,所以儒家学派缺少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和一个为一种观念概括统摄而前后一贯的逻辑。但孔丘是一个经验丰富和洞察人生的智慧老人,他所说的那些格言隽语,已能充分表达他思想的要领。 Rv##.>'Z  
R4Q'QKS  
   I<%?v* ;$N  
A i34 L+  
   老子及其道家 `| ~{u (\  
KF Ig <1  
   Tt1&  
$ l{ N8LD  
   老子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之一。关于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历来有争论。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给他写的一个简单的传记来看,他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苫县(河南鹿邑)人。“老子”是人们对他的称呼,“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他的生卒年月不详。 -( &Wpqo_  
ZY\, '1-e  
   6]Eb_it  
ee"bi ;x  
   老子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国家图书馆馆长),所以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不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还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据传,孔子也曾问礼于他。 y #}Lm9!iRBC  
   -Wv c$SX  
$u@cdrF6f  
   公元前520年,周王室发生争夺王位的内战,这年4月,周景王卒,大夫刘耿立王子猛为悼王。王子朝杀悼王自立,晋人攻打王子朝,立王子匄为敬王。这次内战达5年之久,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失败,席卷周室典籍,逃奔楚国,老子所掌握的图书亦被带走。于是,老子失业了。公元前484年老子忽然骑着一匹青牛,向西而去。穿过秦国的散关(陕西宝鸡西南)时,镇守关隘的关令(司令官)尹喜说:“你就要隐居了,盼望能给我们留下几句话。”李耳就在那里写下了举世闻名的《道德经》,然后出关而去,从此不知影踪。 }1 |Q4E`_m  
|b GY,k  
   i.uji VvK  
t(&kve"7  
   《道德经》也称为《老子》,是老子思想主张的大总结。《老子》一书共81章,5000多字,分上下两篇。全书文词简短,艰深难懂。在这部书中,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养着万物,万物各成其形,各备其用,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这样,老子把自然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从而摧毁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唯心论的基础。因此,老子的天道自然观,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它打倒了宗教的天帝,否认了鬼神的威灵。 z7!e*UbVR  
ntn^E\  
    _Is\s  
w ):^qL!  
   老子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基本上是人当法道,顺其自然。他认为最好是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民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用无所作为听其自然发展的办法,来达到治理好国家的目的。老子反对用刑、礼、智这些来治理国家,反对加重人民税收,反对拥有强大的兵力,他同时也反对工商业,反对知识和文化。在老子看来,人类社会不要“圣智”、“仁义”、“巧利”,国家就大治了。这三种东西不足以治国,最好的办法是,使人们着意于“朴素”,少有“私欲”,不求知识,就可以没有忧患了。 ##UR$--Ta  
v&\-iWo1.  
   ~vr3Bg  
wlZP?jL tl  
   老子这一设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减轻剥削的愿望。老子说过,人民为什么过着饥寒的生活呢?是因为他们的君主收取赋税太多的缘故。这反映了老子政治思想中的进步因素。老子的这一思想抨击了奴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对后世的进步思想家、空想的社会改革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J_` Z58pe&  
\Cm|b;}  
   o`,l1_kL  
+*$c|as  
   老子认为,高明的统治者必须懂得以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为了证明以弱胜强、以柔胜刚的道理,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认为在发展过程中柔弱的是不可战胜的,这对于促使人们认识新生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道理是有着积极意义的。老子所处的时代,是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的春秋末期,正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他提出这一观点,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5 f"Ua?d  
uaIY$Z6:F  
   8 9Rf  
jeUG Oz-  
   儒家和道家对中国以及东方文化的影响 &}t2a2p38  
pseBZ-#kg  
   )sEu92f<  
xCzR#v068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虽在乱世不为统治者所赏识,但在统一的帝国中,他的那种“中庸”思想却大有市场。公元前2世纪,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补充修正改造,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此后,儒家的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直到2000多年后,也就是1911年满清王朝覆灭为止,孔子学说一直在中国居统治地位。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当儒家文化长期占据支配地位的时候,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发展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J2u5zVv  
_IRB#CFj0  
   -_'V8KV|}s  
-QADU2(  
   在人类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中华文明是惟一没有中断过的古代文明。在过去2000多年时间里,儒家文化的发展道路虽然相当曲折和坎坷,但其强大的生命力始终没有减弱和停息过。究其原因,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那些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传布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a__ZX0F9  
X^Dx'U  
   h$I=p45  
mJ8z!D-kr  
   可以说,孔子在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和艺术等方面提出的主张,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从现代的角度看,儒家学说中亲政爱民和举用贤才的政治思想,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人为贵”的管理理念,不仅超越了时代,而且还超越了国界。一些西方国家的企业家和政治人物在制定本身的现代管理概念时,也都从儒家的经典中寻找智慧并取得了成功。这些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可以说,儒家文化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uf@!CLF  
"=J]J;`k  
    >`1"RS  
,\1#riw*  
   孔子学说之后,中国最有影响的哲学是道家学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两家学说正好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民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孔子学说强调的是礼仪、顺从和社会责任,而道家学说则强调个人的种种奇念怪想和顺从大自然的伟大模式。这一模式被解释为“道”。中国惟一的本土宗教——道教,就是在道家学说的影响下形成的,道家学说对于统治阶级的政策,也发挥了很重要的影响。 5$b~F~j  
L{,7Wb+[%)  
   71t_\t&  
T\%{C9^r  
   细读中国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自汉、唐开始,接下来宋、元、明、清的创建时期,都是如此。内在真正实际的领导思想,是黄、老(黄帝、老子)之学,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而在外面所标榜的,即在宣传教育上所表示的,则是孔孟的思想,儒家的文化。但是这只是口号,只是招牌而已,讲的儒家,做的却是道家。这就是整个东方世界政治的实质所在。 E4 4[4IbB  
r^FG^3aB  
   !c`zUx7H  
@AB duy@  
   影响 q(y1W l  
4htC_~2g  
   ?(mxX@V  
O1 Pf=h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奠定了东亚文明的基本内涵。整个东亚文明,包括中国、日本等等,都不同程度地以这两种思想为政治的指导以及社会的规范。中国能够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与儒教的功能不可分割,也和道家的精神相联系。新加坡直到现在还在用儒家文化治理国家和教育人民,而在中国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反而丢掉了很多的传统,这一点是很可惜的。儒家文化,以及道家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将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发挥重大的作用。这一点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已经提出了

欢迎光临偶滴主页~~

[9 楼] | Posted: 2006-10-13 17:22 楚岫雲迷


级别: 奉行  配偶: 暂无
居城: 南越後 琵琶島城
官位: 大初位上 散位
大将: 1员 功勋:
口才:
兵法:
剑术:
礼法:
算术:
筑城:
旗本: 321
知行: 244 石
天正大判金: 114 贯
朝廷贡献值: 4 点
幕府友好度: 132 点
战国武家: 越后上杉
在线时间:52(小时)
元服时间:2006-09-21
最后登录:2006-12-05 『广告:100本历史好书推荐,买就送

萨拉米斯海战



第一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 F? xeGYC  
萨拉米斯海战 KV["Dm/i4  
作者 : 孙铁 ijQCIc(!F  
54=, Z.  
U$*Fo#{R  
  公元前490年开始,希腊半岛爆发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欧亚两洲大规模的国际战争。这场战争一方是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的希腊,另一方是当时雄霸东方的波斯帝国。战争前后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结果是希腊城邦国家和制度得以幸存下来,而波斯帝国却一蹶不振。战争最终保存了西方文明的策源地。如果希腊战败了,西方文明将被东方强悍的帝国所征服,从而失去自主性。如果那样,世界面貌也将为之改变。 hs>Eu4,W  
~KtB",$  
   希腊和波斯 X \{0Jf>  
Nl_xHQV"  
   [<'V}oUp@#  
*wo.R-  
   古希腊,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它由很多的城邦组成。由于地形的限制,许多城邦被山脉分隔着,中间只有极少量的陆上交通,所以每一个城邦小国都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城墙内是朋友,而在城墙外就到处是敌人。因此在希腊本部、爱琴海的海岸和各岛屿上,一共兴起了几百个城邦国家。在这么多国家中,最重要的是雅典、斯巴达,这两个城邦发展较为迅速和强大,在全希腊具有重要的地位。 DK=g:rS eS  
FSnrX:OY  
   {L6JOcg,Q  
n>NY>"  
   波斯帝国,是雅利安人中的波斯人居鲁士二世于公元前550年建立的。雅利安人这个名称是由雅利安语系而来的。属于雅利安语系的人有印度人、希腊人、罗马人、日耳曼人、凯尔特人以及斯拉夫人等。在语言方面,波斯人虽属雅利安语系,但他们的骨骼、血缘、发式、眼睛等与其他雅利安民族并不完全相同。 AnRtRyq  
)}3dw  
   qpS#'9 4f  
1yc5LUCM8_  
   在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征服了西起爱琴海、东迄印度、北达高加索、南至尼罗河的广大地区,包括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地区,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oG(5yT  
R:!H(~sB  
   (Kq~hX0,z  
<h_ip8  
   在军事上,波斯军队的主要成分是骑兵和弓箭手,有若干个拥有1万人的师团。公元前6世纪中叶,波斯帝国侵占了小亚细亚西部沿岸希腊人建立的各城邦。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米利都爆发反波斯起义,雅典等城邦相助。波斯帝国派重兵于公元前494年将起义镇压下去,米利都城被毁,同米利都一道举兵起义的一些希腊城邦也遭残酷洗劫。波斯帝国早有西侵野心,于是借口雅典和埃雷特里亚曾援助米利都,于公元前490年夏,发动了对希腊的战争。战争时断时续,持续了很长的时期。 x (anC  
gFnf<6`  
   8F@?_$(sg  
G8cYNV  
   萨拉米斯海战 Pj/1$i7  
#=oedND#  
   >5>"Ee'+T~  
. Z[&s^Sa  
   公元前486年,大流士在与希腊城邦的马拉松战役5年后去世,接替他的是薛西斯一世。公元前480年春,薛西斯一世出动约25万人、1000艘战船大举远征希腊。波斯军分水陆两路,沿色雷斯西进,占领北希腊,迫使一些城邦投降。在陆路,希腊联军在温泉关抗击波斯军。这场战役中,希腊联军指挥官、斯巴达王李奥尼达所率陆军为7200人。斯巴达战士300人凭天险抗击波斯大军,全部壮烈牺牲。波斯军虽然获胜,但死伤惨重,薛西斯一世的两个兄弟就丧命于斯。温泉关首战告捷后,薛西斯一世决定进军雅典。出乎意料的是,得到手的只是一座空城,雅典人已全部撤走。原来,在雅典的军事战略家提米斯托利克提议下,雅典公民大会决定暂避敌军精锐,把战场转到海上。于是波斯军队在大肆破坏劫掠雅典后,继续绕过阿提卡半岛南端的苏尼翁角,进入狭窄的萨拉米斯海峡。 s )H1yOAl  
hv +#Iw  
   x~I1~&P3  
vm%>;== i  
   面对波斯军队的水陆夹击,集中在雅典城南萨拉米斯海湾的希腊联合舰队发生了动摇。大家对凭现存的兵力,能否打败波斯大军毫无信心。有些城邦的人打算把船驶离海湾,去保卫自己的家乡。在这关键的时刻,将领提斯托克利挺身而出,指出必须把战船集中在萨拉米斯海湾和波斯海军决战,才能取得胜利。他认为,波斯战舰虽多,但船体笨重,因此港窄、水浅的萨拉米斯海湾能充分限制其优势,而且波斯水手们也不熟悉海湾水情和航路;而希腊人正相反,战船体积小,机动灵活,适合在狭窄的浅水湾中作战,加上水兵们在本国海湾作战,熟悉水情、航路,能充分发挥力量。因此,提米斯托克利断言:“我们的舰队在窄海中作战,可以以少胜多。如果撤出萨拉米斯湾,在开阔的水面上决战,全希腊都要同归于尽。” dM:^d*  
0r   |7m]Da[d  
Ilrd`  
   尽管提米斯托克利说得很有道理,军事会议也先后开了两次,众人还是听不进去。眼看战机就要失去,提米斯托克利只好采用诡计:他叫来自己的一个贴身卫士,交给他一封密信,让他去向薛西斯一世告密,说希腊海军人心浮动,不敢交战,都想逃出海湾。薛西斯一世见到密信,十分高兴,立即下令严密封锁海湾,不准放过一条船。 @'e6not  
qE{ Fr9-  
   e0v?BK  
F_FO~0  
   公元前480年9月23日凌晨,波斯舰队完成了对希腊舰队的包围。海湾西口,200艘埃及战舰按时到达指定位置,堵住了希腊舰队的退路;海湾东口,800多艘波斯战舰排成三列,将海面封锁得严严实实。薛西斯一世志在必得。他把指挥权交给海军将领阿拉米西亚,自己在萨拉米斯海湾附近的一个山丘上搭起帐篷,准备悠然观战。站在他身边,手拿纸笔的史官,也正准备如实记录下波斯海军的辉煌胜利。 v&%@ 0O&wv  
AO@(&E  
   c|4vR&2[  
F]5R"NGQ  
   被逼到绝境的希腊联合舰队在提米斯托克利的指挥下迅速展开了阵形:科林斯舰队开往海湾西口顶住埃及人的冲击;主力舰队分为左、中、右三队,集中在海湾东口,与波斯主力抗衡。也许天佑希腊人,本来希腊海军只有战船358艘,而波斯庞大的海军拥有1207艘战船。但在战役开始前,由于不熟悉天气、航情,波斯海军在实施包围行动时,先后两次遇到飓风,有600艘战舰被毁,战斗力损失了一半。 3-E3\ &iN  
e|:R7"l  
   yoNGH.  
UA5]qW=W  
   战斗开始后,双方战舰在性能上的优劣也很快显示出来。雅典的新式三层战舰长40-45米,速度快、机动性强,吃水浅,170名桨手分别固定在上中下三层甲板上。而波斯老式挂帆战船,体积大、速度慢、机动性差、吃水深。希腊海军发挥自己船小快速的优势,机智地不断向波斯战船作斜线冲击,利用船头一根长约5米的包铜横杆,先将敌人的长桨划断,然后调转船头,用镶有铜套的舰首狠狠冲撞波斯战舰的腹部。波斯战舰就这样一艘一艘地被撞沉。一番激战后,波斯前锋舰队抵挡不住,被迫后撤。而正从后面增援的战舰并不知道战况,仍笛鼓齐鸣,猛往前冲。由于正值顺风,鼓成满帆的后援战舰冲入海湾,正好同后撤的前锋舰只迎头相撞,乱成一团。提米斯托克利见此情景,乘机指挥全军四面出击。波斯舰队进退两难,被冲撞得七零八落,毫无还手之力。海军统帅阿拉米西亚见败局已定,只得狼狈后撤。 +E4`})  
pR_m#R.  
   `mJoSJ9=d  
wbi6q^V  
   薛西斯一世在山头上从头到尾目睹着这场海战的经过,无奈地看到波斯战舰沉没的沉没,被擒的被擒。8个小时的激战,波斯舰队300艘战船被击沉,50艘被俘获。薛西斯一世万万没想到自己失败得如此之惨,不由得呼天抢地,痛悔莫及。面对失败的现实,薛西斯一世不得不开始考虑整个远征军的前途。一来海军战败,陆军基本的后勤供给失去保障;二来希腊海军可能会乘胜直扑赫勒斯邦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截断他的归路。于是,他仰天长叹,命令残存的战舰迅速撤到赫勒斯邦海峡。几天后,薛西斯一世除留下一部分兵力在中希腊继续作战外,自己率领其余部队退回到小亚细亚。萨拉米斯海湾之战是整个希波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次战役,它扭转了整个战局。 ] 2cy*=  
sxV# fQ  
   Z39)rQ  
f0 +?,d  
   波斯远征希腊失败,加之帝国内部矛盾重重,被迫退居守势。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则逐渐转入进攻,并乘机扩张海上势力,建立了雅典在爱琴海地区的霸权。公元前478年,雅典舰队占领赫勒斯邦海峡北岸的重镇塞斯托斯,从而控制了通向黑海的要道。同年,雅典联合一批希腊城邦组成海上同盟,夺取色雷斯沿岸地区、爱琴海上许多岛屿和战略要地拜占庭。公元前449年,希腊海军在塞浦路斯岛东岸的萨拉米斯城附近重创波斯军,至此双方同意媾和。雅典派全权代表卡里阿斯赴波斯首都苏萨谈判并签订了《卡里阿斯和约》。和约规定:波斯放弃对爱琴海及赫勒斯邦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控制,承认小亚细亚西岸希腊诸城邦的独立地位,持续约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至此结束。 #G_VAZ8  
+c]&%Uwz@H  
   ;q=MOtVGOT:  
   影响 unE(XJ  
/H#d hY`  
   lt\ML^#%}S  
   希波战争是亚洲与欧洲之间的一场规模大、时间长的战争。萨拉米斯海湾之战的结果使希腊获得了自由、独立与和平,雅典一跃上升为爱琴海地区的霸主,控制了通往黑海的要道,夺取了爱琴海沿岸包括拜占庭在内的大量战略要地。希腊在爱琴海上称霸,对沿岸国家进行掠夺,获得了巨大利益。“人们似乎都一致被唤醒了”,他们纷纷效仿希腊雅典,大造舰艇和商业船,积极发展海上力量,争夺海上霸权,向海岸国家倾销商品、开辟市场、攫取经济利益。英国人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说:“随着这一战,我们也就站在了西方世界的门坎上面,在这个世界之内,希腊人的智慧为后来的诸国,奠定了立国的基础。”

欢迎光临偶滴主页~~

[10 楼] | Posted: 2006-10-13 17:23 楚岫雲迷


级别: 奉行  配偶: 暂无
居城: 南越後 琵琶島城
官位: 大初位上 散位
大将: 1员 功勋:
口才:
兵法:
剑术:
礼法:
算术:
筑城:
旗本: 321
知行: 244 石
天正大判金: 114 贯
朝廷贡献值: 4 点
幕府友好度: 132 点
战国武家: 越后上杉
在线时间:52(小时)
元服时间:2006-09-21
最后登录:2006-12-05 『广告:易中天品三国第2部:孙刘联盟

古代希腊哲学的诞生



第一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 IG-0古代希腊哲学的诞生 u=!ZLz9  
作者 : 孙铁 cns#n`  
0xcGd ~  
)0TQ$H`_  
  古代希腊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在这个时期,诞生了许多影响后世的伟大思想家,至今我们还生活在他们的思想里。这些思想家中,最重要的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西方文明影响最大的哲学家,可以说就是这三位了。 mW3='e:Y  
uL-c >G   
   苏格拉底的思辩精神 ;L`Jes(j  
[e=A C2%  
   54u-A  
z)?@E~?EIv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出生于雅典,父亲是位雕刻艺人,母亲是个助产士。少年时期他跟父亲学习雕刻,后来雅典卫城上的不少石雕据说就是出自苏格拉底之手。后来苏格拉底放弃了这个职业,在一个叫吉多的富人的资助下学习哲学,并有了较深的造诣。30多岁时苏格拉底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救援过柏拉图及另一名政治家亚尔西巴德,因此受到褒奖。苏格拉底的妻子珊妮珀是个有名的悍妇,常常借故寻畔,无事生非,邻人无不嫌恶,苏格拉底却耐心处之,以之作为衡量自己修养涵性的尺度。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远近闻名的人物。 a[y3|$kG@]G N  
   gw\BKz3t  
qo 'r]K  
   苏格拉底一生困顿拮据,无论酷暑严寒,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然而他学问渊博,性格乐观豪爽,不拘细节,与其往来者甚多。苏格拉底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正是运用这种相互答问、争辩的“问答法”,他不仅启发了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同时也向听众和交谈者宣传了自己的观点,诱导交谈者从自己的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是正确的答案。亚里士多德称他为归纳法之父。现代教育学上所称述的启发式谈话法或问答法便是从苏格拉底的这一方法发展而来。 ZI SF8k6  
ByH4 '  
   cWqkF+u=  
\ $>n  
   在哲学方面,苏格拉底根本改变了以前哲学关于万物形态的本原观,把事物的真正原因理解为个别背后的一般、具体事物的共同本性。这样,他就把人类对万物统一性的认识提高到了一般与个别、本质与现象的内涵上,反映了人类古代认识史上的一次飞跃。 /tI]h%($  
Cyzdr DO8  
   /CG84q y  
F_Y</m  
   在政治上,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 A/r`D6x  
6:yoh' e  
   E\MW}$1V/  
32<.8/9  
   公元前404年,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三十僭主”的统治取代了民主政体。“三十僭主”的头目克利提阿斯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后来,“三十僭主”的统治被推翻,民主派重掌政权。有人控告苏格拉底与克利提阿斯关系密切,反对民主政治,用邪说毒害青年。结果,公元前399年6月他被叛了死刑。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0x4W8p  
"TG^h}  
   *4H+t!vq  
mG2l& P**  
   柏拉图的唯心主义 _!$z0:H%  
5u(oy*,i  
   l|} xxA  
-}m#B6NM_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Tl{*yW  
x~Be:Jj   
   n&eGTvJ  
[uEm 9Axq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一个大贵族家庭。据说他的名字源于他的宽额头,他的真实姓名阿里斯托克利却渐渐被人淡忘了。柏拉图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青年时期和其他贵族子弟一样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接触到当时的各种思潮。对柏拉图一生影响最大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20岁拜苏格拉底为师,跟他学习了8年,直到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 A+ep M::b  
4Ilp,/J  
   0dW?EHZAa  
VS,b D  
   柏拉图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曼诺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 oKr}zRtP  
n <7r(I_  
   kWK32=.  
j=tq8"`@.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他认为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实的,而物质世界是不真实的,是理念世界的模糊反映。柏拉图认为:世间有许多类的事物,当你判断它是否为美时,心中必然已有了一个美的原型,这心目中美的原型又来源理念世界中存在的那个绝对的美。任何美的事物都无法与美的原型相比,前者不过是对后者的一种模仿,美的事物有千千万,而美的原型或理念的美却只有一个。 VhDv=)u  
g@>v\c(A  
   3S>_[,LC  
.|)IRpY  
   柏拉图认为人的知识(理念的知识)是先天固有的,并不需要从实践中获得。他认为,人的灵魂是不朽的,它可以不断投生。人在降生以前,他的灵魂在理念世界是自由而有知的。一旦转世为人,灵魂进入了肉体,便同时失去了自由,把本来知道的东西也遗忘了。要想重新获得知识就得回忆。因此,认识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真知即是回忆,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这就是柏拉图认识的公式。他还认为,这种回忆的本领并非所有的人都具备,只有少数有天赋的人即哲学家才具备。因此,他肯定地说:除非由哲学家当统治者,或者让统治者具有哲学家的智慧和精神,否则国家是难以治理好的。这种所谓“哲学王”的思想即是他理想国的支柱。 7@4j!WC"-  
'J~}]d@L  
   m%u *$pJ  
haG`uo~Po  
   《理想国》作为柏拉图的代表作,内容涉及到他的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但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柏拉图认为,国家就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就是缩小了的国家。人有三种品德:智慧、勇敢和节制。国家也应有三等人:一是有智慧之德的统治者,二是有勇敢之德的卫国者,三是有节制之德的供养者。前两个等级拥有权力但不可拥有私产,第三等级有私产但不可有权力。他认为这三个等级就如同人体中的上中下三个部分,协调一致而无矛盾,只有各就其位,各谋其事,在上者治国有方,在下者不犯上作乱,就达到了正义,就犹如在一首完美的乐曲中达到了高度和谐。 5.S~<w  
3)p8U@?(I  
   ^S_RKAt'  
1'FX'SY3#  
   柏拉图死后,他所创业的学园由门徒主持,代代相传,继续存在了数世纪之久。但学园派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仍是柏拉图这位开山鼻祖。 &wGuP"U  
Vp~T|<  
   +WC(A3g.d  
~iZD b4e  
   集大成的亚里士多德 5*P5Fd  
,\H7$T  
   <Ipx3ggX,  
Oz!Hx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是柏拉图的学生,他的父亲是马其顿王国的宫廷医生。亚里士多德18岁时,就被父亲送到当时著名的柏拉图学园,在那里他学习了20年。由于他勤奋刻苦,涉猎广泛,很受老师柏拉图看重。可是,柏拉图又说:“要给亚里士多德戴上缰绳。”意思说,亚里士多德非常聪明,思想敏捷,不同于一般人;不加以管教,就不能成为柏拉图期望的人。亚里士多德很尊敬他的老师,但是,在很多问题上,他又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在学园里,亚里士多德经常和柏拉图争论,有时候,会把老师问得答不上来。他不同意柏拉图把真实存在看成是“人的理念”的唯心观点。他提出这样的问题:树就是树,由种子长成,结出果实。离开实实在在的树,仅仅是头脑中的树的概念又有什么意义呢?后来,亚里士多德终于抛弃了柏拉图的许多唯心论观点。他认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永恒的,不是靠什么观念产生的。是先有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三角形状的东西,然后在人们头脑中才有三角形的观念。代数和几何的定律是从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他还认为,生命和世界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时间、空间和物质。这些都具有一定的辩证法观点。但是,当亚里士多德碰到一些解释不了的现象时,就把老师的一些唯心论的观点搬出来帮忙,因此常常被弄得自相矛盾,在唯物论和唯心论这两种观点中摇来摆去。 P&g;3E  
P|0&MC"Vy  
   [gopJiN!  
KU0Ia7kk"  
   柏拉图死后,亚里士多德离开学园。从公元前342年起,他给当时的马其顿王国王太子亚历山大当老师。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创办了吕克昂学园。 'I/\QV-%  
On! Lf  
   Hl0^ 5Bg&  
2blmmKm,  
   在教育方面,他首先提出了对青年学生必须进行“智育、德育、体育”三方面的教育,并且提出了划分年级的学制。他主张,对于7岁到14岁的儿童,国家应该为他们办小学,让他们学习体操、语文、算术、图画和唱歌。对于14岁到21岁的青少年,国家应该为他们办中学,教他们历史、数学和哲学。体育是为培养强健的体魄,德育是为了培养自尊心和勇敢豪放的品格。这个学校是古希腊科学发展的主要中心之一。亚历山大国王十分支持亚里士多德办学,据说先后提供了800金塔兰(每塔兰约合黄金60磅)的经费。亚里士多德在学园里建立了欧洲第一个图书馆,里面珍藏了许多自然科学和法律方面的书籍。 sP g}D  
q)6r{}xv#  
   HuN*z$ [  
]H%6k E`#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雅典人激烈地反对马其顿的统治。有人告发亚里士多德曾做过亚历山大的老师,当局准备将他逮捕。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及时得到消息,帮助他们的老师逃出雅典,来到亚里士多德的故乡优卑斯亚岛的卡尔喀斯城避难。第二年夏天,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凄凉的境遇中死去。 m^B$*Q?<7  
@.;c7_1*$  
   _ .O:}Ag  
L.r)x;!UW  
   在亚里士多德之前,科学还处于胚胎时期,亚里士多德孕育了这一胎儿并使它降生。希腊人之前的文化都是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自然界的每种神秘变化的,到处都是神的作用。亚里士多德的光辉成就之一就是能以宽广的胸怀和勇气把科学组织成一个有条不紊的庞大机体。 1*1{( /  
"^3UvmYp  
   f"XnM \m])  
`vN[KT@/  
   影响 QD`p-AS  
RNF, ~{  
   K>m`3.rr <  
Xnl 4L_  
   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文明中思想界、哲学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成为影响西方的最重要的理念。不管是政治方面、道德方面、思想方面等等,后人都从他们的想法里获取指导,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论的借口。他们对于西方文明的地位,就像是孔子、老子和韩非子对于中国文明一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q() >`  
#yU<88%jG  
   1m _SN\W  
jG=RWoYkX  
   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他们的哲学思想又被后人拿出来,用作向封建势力进攻的武器。文艺复兴的含义,就是要回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这三位哲学家,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具有源头的地位。

欢迎光临偶滴主页~~

[11 楼] | Posted: 2006-10-13 17:23 楚岫雲迷


级别: 奉行  配偶: 暂无
居城: 南越後 琵琶島城
官位: 大初位上 散位
大将: 1员 功勋:
口才:
兵法:
剑术:
礼法:
算术:
筑城:
旗本: 321
知行: 244 石
天正大判金: 114 贯
朝廷贡献值: 4 点
幕府友好度: 132 点
战国武家: 越后上杉
在线时间:52(小时)
元服时间:2006-09-21
最后登录:2006-12-05 『广告:手机存储卡全场最低39元起

亚历山大东征



第一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 Cb;  
亚历山大东征 r$d]*  
作者 : 孙铁 ;v Qg''S  
+! %'\G  
1  公元前5世纪,希腊各城邦曾一致对外共御波斯,其后正当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希腊诸城邦大伤元气的时候,北方近邻马其顿国家却逐渐强大起来。其国王腓力二世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趁希腊各城邦混乱不堪、无力外御的时候,先后夺取了一个个衰落的希腊城邦。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军队大败希腊联军于喀罗尼亚城下,确立了在全希腊的霸主地位。腓力二世的下一个侵略目标,便是东方的波斯及其他文明世界。然而,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没有完成自己的宏图大业。腓力二世的儿子亚历山大受军队的拥戴登上王位,时年20岁。他决心继承父业,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亚历山大注定要威震东西方。 %RIX |l  
0(t7 [@  
   亚历山大大帝远征 57T^`N Ai  
02gx__W?n  
   Wg[48O~w/Z  
   亚历山大曾经拜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师,学习了哲学、医学、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他酷爱希腊文化,梦想不仅要征服世界,而且要使世界希腊化。亚历山大最喜欢的书是《伊利亚特》,他一心想向阿喀琉斯学习,创下辉煌的伟绩。亚历山大I6岁起,就跟随父亲参加军事征战,学到不少作战技术和军事知识。在著名的喀罗尼亚战役中,18岁的亚历山大曾指挥马其顿军队的左翼取得辉煌的战果。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之后,即着手仿效希腊人的制度,实行政治、军事改革,削弱氏族贵族的势力,加强君主的权力。他还改革货币,奖励发展工商业。最重要的是军事改革,亚历山大创立了包括步兵、骑兵和海军在内的马其顿常备军,将步兵组成密集、纵深的作战队形,号称马其顿方阵,中间是重装步兵,两侧为轻装步兵,每个方阵还配有由贵族子弟组成的重装骑兵,作为方阵的前锋和护翼。亚历山大通过这些改革,使马其顿迅速成为军事强国。腓力二世被害后,希腊被征服的城邦认为这是摆脱马其顿帝国控制与奴役的天赐良机,纷纷起义暴动,但年轻的亚历山大在短短的两年里就平息了骚乱。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以镇压希腊各城邦的反马其顿运动,为了实现自己征服世界的野心,亚历山大把目光投向了领土辽阔、资料丰富、财富滚滚的波斯。 UIJ!g7  
|wsp@8f!  
   "ojxe%8L!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和希腊各邦的联军,包括步兵3万人,骑兵5000人和160艘战舰,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向波斯进军。行前,他把自己的所有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分赠属下。一位大将迷惑地问道:“请问陛下,您把财产分光,给自己留下什么?”“希望。”亚历山大说:“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无穷的财富!” &KEp"D?  
Hx`Vttpj!T  
   DIsbA]p  
WuCmwp~F  
   将士们被亚历山大的雄心所激励,他们决心随他到东方去掠夺更多的财富。 L0`@&u U6  
: gDgt  
   C@l~l4 Fy  
J" C):N1<  
   亚历山大率领部队首先占领了小亚细亚,消灭了那里少量的波斯军队。然后他又挥师北上,向叙利亚进军。在伊苏斯城,他打败了波斯王大流士三世,并俘获他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看着大流士豪华的宫殿,亚历山大赞不绝口:“这样才像个国王!” `zn1j3P9=T  
   TRd01| &  
jqwU3h40r  
   接着,亚历山大向南进攻叙利亚和腓尼基,又派手下大将攻占了大马士革,从大流士的军械库里获得大量战利品。他亲自率领部队南下,经过7个月的艰苦战斗,攻下了推罗城,把推罗城的3万居民卖为奴隶。 {~h[ "q%  
bKO5S5,7A  
   iOdyH])  
l`[8Ek  
   亚历山大围攻推罗城时,大流士三世曾派使者求见亚历山大,愿意出巨款赎回他的母亲、妻子和女儿,还要割让半个波斯帝国给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的一员大将帕曼纽心满意足地说:“如果我是亚历山大,我就接受这个条件。”亚历山大则毫不动心,他说:“我不是帕曼纽,我是亚历山大。”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切断波斯陆军与海上舰队的联系后,长驱直入埃及,并且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成为埃及的统治者。在埃及,他亲自勘查设计,在尼罗河三角洲西部,建立亚历山大城,他要它永存人世,做为他伟大战绩的纪念碑。埃及的祭司们为亚历山大加上了“法老”的称号。在庆功的宴会上,亚历山大分外兴奋,他说:“英雄的伟大就在于不断开拓疆土,不断增加权力,尽情享受美味佳肴和少女美色。” f/0V^  
ubNl;|Qw"  
   Oe;e =  
JylE1/?l  
   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又率军从埃及回师亚洲,假道腓尼基向波斯腹地推进,寻找波斯军队主力决战。10月初,亚历山大的大军在底格里斯河东岸的高加米拉以西与波斯军主力相遇。大流士此时已组织了较强的新军,集结的军队来自24个部族,号称百万,有战车200辆,战象15只。联军仅有步兵4万,骑兵7000人,双方进行了激烈的骑兵战和肉搏战。联军骑兵主力纵队利用缺口迅速楔入敌阵,直逼大流士大营。大流士仓皇逃遁,波斯军惨败。联军乘胜南下夺取巴比伦,占领波斯都城苏萨和波斯利斯,以及米底古都埃克巴坦那,摧毁了大流士政权。 E=J6bHrw  
vPLX'hRz5  
   u vFS.B  
Gkr{&u  
   在战斗中,亚历山大军队掳掠金银和其他战利品无数。据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利山大动用了骡子大约有2万头,骆驼约5000只驮运财宝。公元前330年春,亚历山大引兵北上追击大流士,大流士被其部将谋杀,古波斯帝国及阿契美尼德王朝灭亡了。马其顿军队征服了波斯的全部领土,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建立起来了。 j=o,C3=cB  
B   joUJ~KawC#  
6x5yNY"5o  
   但是,亚历山大并没有就此止步,他的目的是整个世界。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军由里海以南地区继续东进,经安息(帕提亚)、阿里亚、德兰古亚那,北上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到达巴克特里亚(大夏)和粟特。公元前325年侵入印度,占领印度河流域。他还企图征服恒河流域,但是经过多年远途苦战,兵士疲惫不堪。由于印度人民的顽强抵抗,加之疟疾的传染、毒蛇的伤害,兵士拒绝继续前进,要求回家。亚历山大不得不放弃东进计划,公元前325年7月从印度撤兵。 Poqb>Tm  
uE>hdQ m  
   q.EX(- h  
]gau,Db\  
   亚历山大的部队分两路撤回。一路在海军将领涅阿霍斯的率领下取海道由伊朗海湾入波斯湾;一路由亚历山大亲自率领,从陆路经卡曼尼亚沙漠而归。公元前324年初,两路大军在巴比伦境内的奥皮斯城会师。由于长途跋涉,亚历山大的部队损伤极大。将近10年的亚历山大远征,终于结束了。亚历山大将巴比伦作为首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它的版图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多瑙河。 GqHLRGlt  
&?"5UGRIZ  
   6)`;>{Ah  
W[ezPI0A  
   促进东西方的交流 C)\8}KK:  
2 ;B7I{Y  
   | Y$m6p,  
Jc#3a2%!F  
   亚历山大东侵与有些战争相比,时间并不算长,但其独特的进攻和远距离机动作战方式,却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他孤军深入,以进攻为主连续战斗,进行了数以百计的抢渡江河、围城攻坚,以及山地、沙漠地和平原地作战,多次以速战速决战胜优势之敌。他在诸兵种的运用,特别是骑兵运用、陆海军协同作战、进军路线选定、战斗队形编成、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做法。 h&8wN0`BQ  
T.^%H0\/  
   Xu%p:Ola  
hP>N8=vz  
   亚历山大远征,洗劫和烧毁了亚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掠为奴隶,以野蛮、残忍、落后的手段毁灭了许多东方文明。但是,亚历山大远征,也具有更多的积极历史意义。 ! IA'\ o{  
o@*|3{N C  
   {JEs`U{  
/`!\BRu  
   在远征以前,亚历山大认为希腊民族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民族,只有这个民族才真正具有开化的文明,而其他非希腊民族都是野蛮的民族。但是随着东征,亚历山大逐渐认识到波斯人和希腊人一样具有杰出的智慧和才能,他们也应该受到尊敬。因而亚历山大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他认为各民族应该是公平的、应该和睦相处。他因此产生了一个伟大的计划,想让波斯人、希腊人与马其顿人结为友好的同伴。为了促进马其顿人和波斯人、东方人的融合,亚历山大和大夏贵族罗克珊娜结婚,并鼓励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在苏萨城,亚历山大举行了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庆祝他和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女儿斯塔提拉结婚,同一天举行婚礼的马其顿将士有1万对之多。在婚礼上,亚历山大宣布: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给新婚夫妇馈赠了许多礼物。 6?l}SG  
ga`~6w0x08  
   kyuViW t.  
QWn7ll  
   在巴比伦,亚历山大还整编一支庞大的军队,将3万波斯青年编入马其顿部队,并准备继续进行远征。他计划侵入阿拉伯与波斯帝国北面的土地,还想再次入侵印度,征服罗马、迦太基和地中海西岸地区。但不幸的是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突然患恶性疟疾,从发病到生命结束仅10天时间就匆匆离开了世界。 YTMGM!{  
f1+83Y"Ch)  
   ,M*Ef0w2  
XyP';:+  
   由于死亡的突然降临,亚历山大未明确他的接班人,导致争夺王权的激烈斗争。在斗争中,他的母亲、妻子与儿女都被反对党杀死。将领们纷纷拥兵自立为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马其顿王国从此分裂为若干个希腊化的国家。亚历山大庞大的帝国只存在了短短的13年。 8-EDEc?c'h  
~=h _la(+  
   ;8YRP sx4  
?n.X9XX4X  
   影响 SGXHF\P)  
4'&>:2$[  
   M;im{`R  
f*3[0U  
   亚历山大的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西方,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亚历山大的东征,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通路。他在东方建立的几十座城市,都逐渐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如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至今仍是埃及著名的大海港。亚历山大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为后代那些雄心勃勃的统治者所效仿。

欢迎光临偶滴主页~~

[12 楼] | Posted: 2006-10-13 17:24 楚岫雲迷


级别: 奉行  配偶: 暂无
居城: 南越後 琵琶島城
官位: 大初位上 散位
大将: 1员 功勋:
口才:
兵法:
剑术:
礼法:
算术:
筑城:
旗本: 321
知行: 244 石
天正大判金: 114 贯
朝廷贡献值: 4 点
幕府友好度: 132 点
战国武家: 越后上杉
在线时间:52(小时)
元服时间:2006-09-21
最后登录:2006-12-05 『广告:100本历史好书推荐,买就送

阿育王的顿悟



第一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 n-r KMDRE  
阿育王的顿悟 F m6!,6;  
作者 : 孙铁 2G@e,Wc:  
^(<G5-B  
  公元前325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从印度河流域撤走,在旁遮普设立了总督,留下了一支军队。这时,旃陀罗笈多率领当地人民揭竿而起,组织了一支军队,赶走了马其顿人。随后,他又推翻了难陀王朝,建了新的王朝。由于他出身在一个养孔雀的家族,因此,后来人们把旃陀罗笈多建立的王朝叫“孔雀王朝”。 :hq' 7X;F  
3to"=9 Ue  
   到了旃陀罗笈多儿子宾头沙罗统治时期,孔雀王朝已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以及远达阿拉伯海的广大区域。阿育王就是这个强大王朝的继承者之一。 wik +~o  
/uwd]},]r  
   Qnnn&&xW  
`YuyHK[$  
   阿育王的传奇 a=Z,9oEQC  
   RRfR?:'A  
tRVp_q >\  
   阿育王的登基颇具传奇色彩。阿育王的母亲天生丽质,聪慧过人,也正因如此,在她进宫后,受到了宫里妃子们的忌妒,被分配做了剃须师。但此女并无怨言,她巧妙地利用了一次为宾头沙罗剃须的机会,得到了他的宠幸,被纳为王妃,并身怀有孕。正值国王母丧除忧之日,生下一个男孩。宾头沙罗便为他取名为阿育(“无忧”之意?雪。 S("?qg@}7  
j;EL4eln  
   ivQr~N  
ak   虽然阿育从小就聪慧过人,而宾头沙罗却认为他品性顽劣粗暴,不足为爱。但奇怪的是,阿育竟受到了众大臣的拥戴,并在一次占卜国王继承人的仪式中被相师选中。但宾头沙罗却不愿让阿育继承王位。 \kk Gv  
$!g[#uC}  
   oyM|;N> m  
7Lw&t@Rw8n  
   公元前273年,宾头沙罗身染重疾。此时他的长子修私摩被派往德叉尸罗公干。宾头沙罗命令阿育速去叫回修私摩,要把国事托付给他。但大臣们却不愿这样做,他们给阿育涂上黄姜汁,说他有病不能前去。宾头沙罗心中忧愤,病情加重,奄奄一息,大臣们却又拥着阿育前去觐见国王,说:“这是王子,愿大王授与王位。”宾头沙罗惊怒交集,一言不发,众人便把王冠戴在阿育的头上,国王长叹一声阖然而逝。阿育于是登上了孔雀王朝的王位。 s\q>> &G6  
U9/VrHgah  
   GeL8NGR7  
Dj`:"rF@(  
   阿育王刚登上王位,他的几位哥哥便对他的登基表示反抗。他们逃出都城,会同从德叉尸罗返回的大哥修私摩,纠集了队伍,公开对阿育王宣战。战争一直继续了四年,阿育杀死了他的99个兄弟姐妹,才最终于公元前268年举行了正式的登极典礼(灌顶信仰式)。 _eDH8 /=:  
PQ;.NLx;   
   wxJIK9e  
DFSbIj  
   血光中的顿悟 =>+'W-@  
ey e6?gd.  
   ieH#+w  
5e`{<*3X  
   胜利后的阿育王过起了昏天黑地的奢华生活。像他的祖父和父亲一样,他在宫庭里大摆宴席,同贵族大臣们开怀畅饮、不醉不休;他在自己豪华的园林中与妻妾们恣意作乐,通宵达旦;他常常率领他庞大的军队跨出都城,仅仅是为了消遣打猎;他贪财如命,又一掷千金。年少得志的阿育王沉醉在了纸醉金迷的帝王生活之中。 {),sDjEPx  
KA&*th _  
   nC~ Ds3&  
H(w'SC  
   但舒适的生活,并没有磨灭阿育王渴望追随祖父、父亲事业的雄心。他开始向外扩张,首先征服了湿婆萨国,但最大规模的扩张是公元前262年对羯陵伽的远征。羯陵伽是孟加拉湾沿岸的一个强国,拥有步兵6万,骑兵1万,战象几百头。这个国家不仅在军事上很强大,而且由于海外贸易发达,在经济上也很富庶,因此他们对阿育王的抵抗也最为顽强。 G%,L;Rv  
Ng`Qif r'  
   _m?J*X3@\L  
ONa o^  
   战争在宽阔肥沃的恒河平原上拉开序幕。羯陵伽人呐喊着挥舞着盾牌和大刀向阿育王的军队冲去。平原上血光闪闪,杀声震天。第一次遭到这样强悍而又亡命的冲击使阿育王的士兵们措手不及,许多人还没有从这震慑人的气势中清醒过来便被一刀砍死。但是,他们毕竟是身经百战的士兵,不久他们就恢复了镇定,开始冷静地面对近乎于疯狂的羯陵伽人。战争残酷地进行着。战场上到处都是倒下的战马和士兵,随处可见断腿和滚在一边的头颅。浑身沾满别人的鲜血也流着自己鲜血的士兵仍然在猛杀猛冲,战鼓擂得震天响。阿育王冷静地指挥他的士兵向羯陵伽人杀去。战场的局势渐渐明朗起来,羯陵伽人的军队开始动摇。但他们仍然不放松最后的希望,要同阿育王的军队拼死一搏。一批士兵倒下去了,另一批士兵又冲了上来。阿育王的军队也遭到了惨重的损失。平原上渐渐形成一道血的河流。 ne|"09!  
XQ]p]uV-  
   IwA4|b|C  
)lP<:`  
   阿育王久攻不下,心中烦躁,脸上泛起青光,他下令全面进军。大军潮水般涌向几乎已丧失抵抗力的羯陵伽人,郁积的怒火一齐爆发出来,手中的武器很快落到了手无寸铁的羯陵伽人身上,连妇女和儿童都不能幸免。羯陵伽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不得不屈辱地跪倒在阿育王和他的军队的脚下。但战争并没有因此而结束。被俘获的15万羯陵伽人也在劫难逃,他们当中的10万身强力壮的男子被一个个杀掉。而怒气未消的阿育王的男子仍然大肆地在村庄里杀人放火,整个羯陵伽族笼罩着一片死亡的阴影。 CVMc0zQ  
RV:$Fdu  
   dd&{xV)  
aIH~ mP  
   不知道是对残酷杀戮的忏悔,还是对血腥场景的恐怖,抑或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大战后的阿育王令人在石碑上刻下了那篇举世闻名的碑文:“皇上征服并吞羯陵伽族后,内心非常懊悔。……因为必须以杀戳民众或捕捉俘虏为手段,才能征服如此顽强不屈的民族,真是一件令人痛心和遗憾的事。” \U +-LP  
Xa"$e;D~n^  
   ^6,3`Gz{LdI  
   “即使被虐杀、残害或俘虏的人民,仅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皇上也会感到歉疚难安。如果将来有人背弃了皇上,皇上也会宽恕他。皇上对居住于原始地带的野蛮人也会用同样仁慈公正的态度来进行统治,即便稍有疏忽,皇上也会悔恨不已。人民应在皇上的感召下,不再胡作非为。皇上衷心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明白安全与自制的重要,如此才能享有和平宁静的幸福生活。” j|G`R  
~b~0B-e<>  
   Vq?=Gi2h  
H=\MwQ/ ;  
   阿育王从羯陵伽回到都城后,同佛教高僧优波毯多进行了多次的长谈,并奇异地于公元前261年皈依了佛教,成了一名虔诚的教徒。 qA0q@^$#j  
&|e#N;.U>  
   >\+NI* Y  
vJY 8ThSQ/  
   佛光的普照 ,X$=q  
k;9> WDHB(  
   w;>t  
=K+Z!+7  
   皈依后的阿育王好像换了个人似的,不再奢靡放荡,恣意妄为,也不再外出狩猎,并将宫内肉类的消费量,减少为每天2只孔雀、1只鹿,自己则不再吃肉,开始茹素礼佛。他虽然没有禁止国内人民屠杀牲畜,却规定每年某一时期禁止杀害飞禽走兽和鱼类。同时颁布法令,禁止人民杀害不能食用的生灵。 }J6nM Nh  
:OqX IwG  
   L#h)=+  
`#"0Asfy)E  
   他的军队也不再用于征战,而只是用于维持国内治安,帮助百姓开辟道路、栽培果树、打凿水井,他又建立了许多救济院,收容动物和无依无靠的人民。他还奖励栽培草药,积极倡导艺术和建筑,兴修水利。他经常微服外出体察民情,或以虔诚的心情到寺庙里参拜。他也常常在寺庙前建立纪念碑,刻上自己的诏示。他公开表示:“无论我在吃饭时或在妻妾房内、书房、马厩里,无论我在做什么,只要发生重要的事,都可来找我。这是我的命令。你们不要因害怕而犹豫不决。我一向不满意自己所做的事以及处理事情的方法。为了百姓的幸福,我必须勤奋工作。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赎我以往杀害生灵的罪过;也许我的努力,只能使这个城市的少数人得到幸福,但是我希望,所有的人在来世都能进入极乐世界。” e)!xXh:;  
oA644Q0b+  
   gdXq9 *#61  
$#~&aUQ`  
   同时,他通过在全国各地的山岩、石柱和洞壁上的石刻向国民阐释佛家思想,以佛家的道德准绳来约束自己的臣民。他在著名的摩崖法敕中写道:“人人应该遵守的规律——佛教所谓的法,其精髓即是行善事、怜悯、亲切、诚实和简朴的生活。应听从父母,对亲朋、僧侣、苦行僧等,应宽宏大量,重要的是不得杀生。”阿育王在弘扬佛教的同时并不排斥其他宗教。 Vq<7cG_P~  
GPnF  
   Kb73?  
P[KVt  
   当然,阿育王的崇拜和礼遇佛教徒是无与伦比的。他在佛祖释迦牟尼第一次说法的地方——鹿野苑,建起了一根巨大的石柱。壮丽的石柱上,有一只脚踏法轮的狮子,而这就是今天印度国旗绿白黄三色中那个醒目的蓝色法轮的来源。阿育王还在帝国的境内建起了多达8.4万座的佛舍利塔,塔内每天都点着油灯、燃着檀香、装饰着各种宝物。同时,他还对佛门施舍大量的土地财物,大力供养佛教僧团。 !Ma1(9RD  
V}?X97t|  
   8z|n:o  
?|*?L8N  
   由于生计问题的解决,佛教内部的各派有了大量时间来进行各种辩论,这导致了教徒们甚至对一些基本的教义也争吵不休。为了消弭僧团的混乱?熏阿育王请著名高僧目犍连子帝须长老召集1000比丘?熏在华氏城举行第三次结集?熏赶走外道?熏会诵经典?熏并编纂了《论事》。结集后,阿育王又派遣许多长老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传播佛教。当时佛教徒认为他是个理想的国王,尊其为“护法名王”。 q;%[:29?  
/^99J{D/|  
   !)(%{Vu  
gla5M"Xr.  
   为了弘扬佛法,阿育王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大批使者和僧侣,到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去传教。印度公主在去锡兰(今天的斯里兰卡)传教时,不仅带去了许多僧侣和佛典,还带去了一枝神圣的菩提树的树枝,并亲自种植在锡兰,这棵菩提树在锡兰一直生长到今天。 j~A `@?jTw  
yAR"'[q  
   $YW`s _89  
K =J9u'Ad  
   同时,阿育王派出佛教团向东进入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以及中国云南。向北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西藏。向西传到了埃及、叙利亚,甚至希腊。佛教从此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影响着许多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 xPG:Tu '+  
q9ondCov3  
   8AU-qqI4Au  
rw4tEgac  
   由于沉溺佛教,阿育王逐渐不理政事,对僧侣的大量布施以及公然袒护反对婆罗门教的佛教徒,并且阻止以动物为牺牲的祭祀,引起婆罗门教僧侣的反对,而军队中的将领,也对阿育王严禁他们侵略邻近各民族而感到愤愤不平。因此到最后阿育王病重的时候,已没有任何权力。他病中曾下令大开国库对僧侣布施,但已经没有人听从。他只得将手中半只解渴用的淹摩罗果赠与僧众。众僧感动异常,用锅煮之,每人喝下一碗汤,然后把果核供奉起来。从这里可以看到,阿育王对待佛教的态度是相当真诚的。 N#-I#  
y`ogmLKIN  
   5+:Vo$  
l~t  
   影响  l.oR`Md  
fw\ko@NI+  
   | K?j )bf4  
j um$NVA  
   阿育王在位的40多年里,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印度和其它一些国家的历史著作里,他被称为“伟大的阿育王”。印度的孔雀王朝也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统一帝国。就连我国的宁波,还曾经有过阿育王寺,说明阿育王在中国也是有影响的。佛教的创始当然应该归功于释迦牟尼,但它的大规模的传播,最终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则要归功于阿育王。

欢迎光临偶滴主页~~

[13 楼] | Posted: 2006-10-13 17:24 楚岫雲迷


级别: 奉行  配偶: 暂无
居城: 南越後 琵琶島城
官位: 大初位上 散位
大将: 1员 功勋:
口才:
兵法:
剑术:
礼法:
算术:
筑城:
旗本: 321
知行: 244 石
天正大判金: 114 贯
朝廷贡献值: 4 点
幕府友好度: 132 点
战国武家: 越后上杉
在线时间:52(小时)
元服时间:2006-09-21
最后登录:2006-12-05 『广告:年中游戏最值得推荐的TOP50

秦始皇灭六国



第一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 /k(33% ?  
秦始皇灭六国 ~f&Ud_>9  
作者 : 孙铁 uh^n86W1  
3 U( '4P:  
TO O9L@h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夏商周等名义上的统一,但却并没有形成实际意义上的统一民族和国家,真正的统一国家,是从秦始皇开始的。秦始皇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奠定了统一国家的基础,他创立的许多制度,在几千年中,仍然为后人所沿用。正是因为他的统一之功,秦始皇被后人推崇为“千古一帝”。 =EuhVNYW'  
*UK(0W%c  
   统一六国 @|JV  
mYLgdI_  
   33*=gwW!F  
N/@^ =  
   西周灭亡以后,经过春秋五霸,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单单从政治上考虑,它就为中国的统一提供了酝酿基础。七雄争斗的结果,是西方的秦国占了上风。这主要是秦国进行了最为成功的改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在经济、军事上奠定了强大的基础。秦始皇,也就是秦王嬴政就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 6@SaK~d  
] JwVq  
   }hiK5B y  
xb1Je*;]  
   秦王嬴政?穴公元前259—前210年?雪,是战国时代秦国庄襄王的儿子,前246年即其13岁时继承王位,前237年即其22岁时开始亲理朝政。他采纳韩非、李斯等法家代表人物的主张,兴修水利,奖励耕织,进一步增强了商鞅变法后本已强大的国力。在军事上,他制定了“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正确战略,经过长期的准备,秦王嬴政开始着手进行统一战争。 XnOFixA.H  
_ dHu`'!a  
   0 GEH|  
3uS?fu]8"t  
   嬴政首先灭掉了早已臣服于自己的韩国,将韩国的贵族王室都押送到咸阳。韩国是六国中最为弱小的国家,而且和秦国相连,它的灭亡,为秦国势力东出函谷关提供了条件。 9ekO=k)s  
Ws|^sThT  
   jcn4p8  
}X) 1jLW  
   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将王贲攻破大梁,魏国灭亡。韩赵魏原来是一个国家,就是晋国。晋国原本是春秋诸侯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可惜的是,这么一个强国却分裂为韩赵魏三个国家,自己又互相猜疑,最终被秦国各个击破。 qXwF|N5  
6(ScgW(  
   ^$WYv5SLa  
Wo+.,%Bg  
   接着,嬴政计划灭掉六国中地盘最大的楚国,为下一步战争提供条件。在御前会议上,年轻的大将李信认为,楚国虽然地盘很大,但是它的兵力不强,而且早在十几年前秦国就出兵夺取了楚国的巴蜀部分,如果顺江而下,只要20万兵力就可以征服楚国。但是老将军王翦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楚国是个大国,虽然屡次战败,但是实力犹存,用20万人去消灭楚国是不现实的。要灭亡楚国,至少要60万兵力,而且要稳扎稳打,才能成功。但是嬴政最后没有听取王翦的意见,他委派李信为统帅,带领20万兵力南征楚国。王翦见秦王不听他的意见,就告病还乡了。 ib1KFGn[  
?GVI(8IF  
   Oj _P!,  
/,UZC{#D  
   但是战争的结果完全证明了王翦意见的正确,李信的20万大军在长江一线遭到楚军的顽强阻击,最后后援不及,大败而回。秦军损失惨重,兵士死伤无数,七个有名的悍将战死。 1Usf_:  
ses^dOYg'  
   :QrEqM(Xa  
PShW)*^  
   秦王政闻讯大怒,把李信革职,亲自跑到王翦的家乡,请他复出带兵,并且向王翦认错。王翦分析,楚国地广人多,要动员百万大军也不难。而且是本土作战,以逸待劳,秦国军队作战勇敢,但是也要60万才行。秦王政最后下定决心,派遣王翦率60万大军再次远征。王翦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进攻。楚国也动员全国兵力进行抵抗。 !y0M$}*  
"FemnQc]B  
   A$rK_hX  
"P)Q7  
   王翦到了前方,只让兵士修筑壁垒,闭门不理楚国大将项燕的一再挑战。过了一段时间,项燕做出了一个错误判断?熏他认为秦国新败,没有实力和胆量马上进攻,王翦是在这儿驻防保护已被占领的韩国,于是就放松了警惕。就在项燕松懈之机,王翦突然发起攻势,60万人马排山倒海似地冲向楚军,楚军迅速瓦解。秦军乘胜一直打到寿春(今安徽寿县西)俘虏了楚王负刍。项燕得知楚王被俘的消息,渡过长江,想继续抵抗。王翦不给项燕以喘息之机,迅速打造战船,训练水军,渡江追击。项燕见大势已去,只得拔剑自杀,楚国灭亡。 nVUx=(Sc  
fX H G  
   fefv-@-o  
%_O] m$a  
   王翦灭楚之后,由他的儿子王贲接替做大将,北征燕国。燕国在荆轲刺秦王之后,本来已被秦国打击得十分虚弱,遂于公元前222年灭亡。王贲灭掉燕国以后,还攻占了赵国最后留下的代城。赵国也被消灭了。 +nR&t$sBA  
6LNXSc{EO  
   'lT{ :SU3  
jJ7S#w<<  
   到这时候,六国只剩下了最东面的齐国。齐国大臣早已被秦国重金收买过去。齐王建向来是不敢得罪秦国的。每回逢到诸侯向他求救,他总是拒绝。他满以为齐国离秦国远,只要死心塌地听秦国的话,就不用担心秦国的进攻。到了其他五国一一被秦国并吞掉,他才着急起来,派兵去守西面的边界。可是已经晚了。公元前221年,王贲带了几十万秦兵像泰山压顶一样,从燕国南部直扑临淄。齐王建只好投降。 q#"z ~$$G  
j(t]X !ft[  
   1pJS{$+  
+qp15;G#  
   六国诸侯只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彼此之间互相攻打,想拿别国的土地来补偿自己的损失,企图维持小规模割据的局面,给了秦国以各个击破的机会。秦国当时不但在政治、经济上和军事上占了优势,更重要的是符合统一的历史趋势,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把六国一个一个灭掉了。自从公元前476年进入战国时期起,各诸侯国经过250多年的纷争,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王朝。 I,:BMj>Q'i #,  
   }jDX op(  
/<) oV3P+  
   建立统一帝国 s=OQV;8g~  
6!H%B=O  
   ]KQm|^H(  
rC$NR){ Z/  
   秦王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都要高,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自己,于是就决定采用“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以秦国原有的法律法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了12个金(铜)人。 9CR)L{2  
by.q6`+R2  
    8!Bm-  
WS.|2pE1 p  
   在经济上秦始皇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秦始皇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全国币制;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了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dTX.G   
$gZ|9AzeM  
   i3#dCs  
-ZTD,jb  
   在文化思想方面,秦始皇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尚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秦始皇接受了丞相李斯的建议,于公元前213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在这以后,有一部分儒生方士在背后诋毁秦始皇,秦始皇进行追查,前后牵连儒生、方士400余人,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这次事件虽然在短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是从长远看,却严重地压制了学术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8esSKR-  
X$< k$lcN  
   >L*_ Yb  
Jx7M8~  
   在军事上,秦始皇即位后即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南方的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见司马迁《史记》)。 GT@ytGUW}  
*J?'tyqa  
   N9@LsJ2t  
InUPOE@\9  
   影响 NMzUo8V  
(+`(BT"3  
   H /)U37U  
nZ cX21L  
   秦始皇统一后,实行了一系列苛政,比如修建长城、修建骊山陵墓、修建阿房宫等,老百姓负担很重,终于忍受不了压迫,掀起了大起义,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秦朝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G 8k .y  
-Dq*s   
   ,[s59L}  
"&1Nw9@s  
   秦始皇统一南方和东南,派遣数十万内地人民到南方去戍守,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带到南方,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实现了民族融合。 j|K9^^@%R  
"s:gLo ]  
   =M|7}~&  
sm$>Fo  
   在开发南方边地的过程中,秦始皇不仅修通了道路,还开凿了灵渠,使长江水系同珠江水系连结起来,对中原地区同南方、西南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 -A &da7 )  
8!g(}v-  
    eP[$  
<1r* 6L[`  
   经过对匈奴、越族的战争后,秦的疆域空前辽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在这个广大地区内居住着各族人民,由于统一在一个国家政权之下,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增强了,并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在以后的时间里,中国的统一就成为了一种传统。

欢迎光临偶滴主页~~

[14 楼] | Posted: 2006-10-13 17:24 楚岫雲迷


级别: 奉行  配偶: 暂无
居城: 南越後 琵琶島城
官位: 大初位上 散位
大将: 1员 功勋:
口才:
兵法:
剑术:
礼法:
算术:
筑城:
旗本: 321
知行: 244 石
天正大判金: 114 贯
朝廷贡献值: 4 点
幕府友好度: 132 点
战国武家: 越后上杉
在线时间:52(小时)
元服时间:2006-09-21
最后登录:2006-12-05 『广告:周杰伦2006最新国语专辑

恺撒改制



第一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 GF71 ak  
恺撒改制 %E->H  
作者 : 孙铁 !7uB!d@y3  
)ru#@: mS  
!BKtT3C  
  恺撒是古罗马的一位伟大统帅,在世界军事史甚至世界史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恺撒的历史作用,在于他为罗马从共和国转变为帝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死后不久,罗马便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恺撒毕生征战,用兵有方,其军事著作《高卢战记》和《内战记》是研究古罗马军事史的重要文献。后来“恺撒”成为罗马及欧洲某些国家帝王的一种头衔。 *%IbNdU  
swqu8Yr  
   恺撒生活的历史环境 3c\8h"h   
\%&3n`H[  
   V~Fu}T1  
@#)Z6ZsU  
   盖乌斯·尤里乌斯·恺撒出生于公元前100年,正是罗马共和国发生严重政治危机的时代。这时,罗马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已成为西方古典时代奴隶制度最发达的国家。原来的小农业已完全被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庄园取代,直接的军事掠夺和以贡赋等方式对被征服地区进行的压榨,使地中海沿岸各地的财富大量涌入意大利,加速了罗马的社会分化。 >e4#/6HMR  
jKQ[j*Cz.  
   6).~wp5aI3hQ|I-  
   经济上的巨大变化,自然要影响到罗马的政治生活,被征服的土地在日益扩大,由雇佣军组成的常备军在不断扩充,奴隶人口在急剧增加,由失业小农民和被释奴隶构成的游民阶层也在大量涌向首都,这就需要大大加强国家机器才能应付,但这时的罗马国家体制却基本上还是当年台伯河上那个小公社的那套城邦制度。那年年重选的文官政府、臃肿不灵的公民大会和由少数世代掌权的豪门贵族垄断的元老院,根本无法适应这个局面。从公元前2世纪30年代起,就不断有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各种民主改革方案,但都因为触犯豪门贵族的利益,而受到盘踞在元老院的一小撮所谓贵族共和派的反对。此后,主张民主改革的人前仆后继、奋斗不息,民主运动从合法的要求改良逐渐发展到采取阴谋暴动甚至内战的方式。公元前82年,豪门贵族的保护者苏拉用血腥的大屠杀镇压了反对派,民主运动才一时沉寂下去。但大屠杀并不能消除引起要求改革的根源,苏拉死后不久,民主运动马上就卷土重来。这时,罗马贵族共和政府的孱弱无能、社会秩序的动荡不安、军人的专横跋扈,已经大大削弱了国家的力量,到公元前1世纪70年代,局势终于发展到极为可虑的地步。东方强邻的进攻和西方行省的割据都还在其次,严重的是地中海上的海盗横行和斯巴达克斯所领导的奴隶起义。海盗横行不但使沿海地带民不聊生,连罗马也因海外的粮食运不进来而有断炊之虞;奴隶起义使意大利遭到汉尼拔战争以来最沉重的一次兵灾,而且从根子上震撼了罗马的奴隶制度,打击了奴隶制经济。奴隶起义迫使奴隶主对剥削奴隶和经营田产的方式做出了某些改变,也迫使奴隶主改变了控制奴隶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迫使他们不得不变换已不能保障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共和政体。恺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政治舞台的。 w3+=qG p  
W nDiT"  
   9JpD6To2jV  
L..8Js8  
   成为统帅 yz#ay=o7x  
zN7Ub^  
   pKRYhkgjY  
Q1TX|"n  
   恺撒出身于罗马的一个古老但已没落的贵族家庭,由于他和老一辈的民主派领袖马略和秦那有亲谊,青年时代就受到贵族共和派的排挤,迫使他一开始就站在民主派一边,逐渐成为反对派的领袖,同时恺撒一面也按部就班地从财务官、工务官升到司法官。公元前61年,恺撒出任西班牙行省总督。在那里,他很快组织了一支军队征服了当地的一些独立部落。战争的胜利使他的士兵都发了财。公元前60年,恺撒返回罗马,却遭到元老院的漠视。但在这时,恺撒除了在街头的游民阶层中拥有巨大的号召力以外,没有别的政治资本,为此他设法跟当时在军队中有极大势力的克耐犹斯·庞培和代表富豪们即所谓骑士阶层的罗马首富马古斯·克拉苏结成“三头同盟”。当然,这三个人代表的是三个不同利益的集团,只是因为同样受到把持元老院的贵族共和派的排挤,才走到一起的。恺撒在这两个人的共同支持下,当选为公元前59年的执政官,但由于元老院的掣肘,并没有什么大的建树。 ),!41 eRn  
Pi,I;pz  
   zj%zP=pmp  
G sG.`^q  
   这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政局动荡,罗马统治集团中无论那一派的领袖人物,都从实际经验中体会到,要掌握政权,必须先有一支武装力量,只有利用武力,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此,恺撒在执政官任期届满之后,竭力设法争取到高卢行省去担任行省长官,目的是趁在高卢的机会训练起一支自己的军队,作为政治上的后盾;同时,还可在高卢大肆开拓疆土,掳掠奴隶,既为自己在罗马的奴隶主阶级中取得声誉,又可乘机积聚起一大笔财富来作为今后政治活动的资本。 - ~ \k  
aa~*;v w  
   )vd1=hX,  
`vijqOJ}  
   恺撒在公元前58年前往高卢,到公元前49年初方回意大利。他在高卢的九年中,据普鲁塔克说,共屠杀了100万人,俘虏了100万人。他本人和他部下的将吏都发了大财。这使他能在罗马广施贿赂,甚至一直贿赂到要人们的宠奴身上。恺撒还利用自己的庞大财力为平民举办各种演出,发放大宗的救济款,并在意大利许多城镇兴建大量工程,既讨好了贵族,也讨好了因此获得工作机会的平民。这样,恺撒在意大利公民中的声望,渐渐超出“三头同盟”中的其他两人,特别是他借高卢作为练兵场所,训练出一支当时共和国最能征惯战的,而且是一支只知有恺撒、不知有国家的部队。 qO7v #_~  
V\c vT :  
   VzxM)(,8D  
X^SL>  
   恺撒的成功刺激了克拉苏,他在公元前53年赶到东方去发动对安息的战争,希望在那边取得跟恺撒同样的成功,不料全军覆没,埋骨他乡。这样就使得原来鼎足相峙的“三头同盟”,只剩下恺撒和庞培的两雄并立,于是他们彼此间的猜忌日益加深,加上元老院中一些人的从中挑拨拉拢,庞培终于和恺撒决裂,正式站到了元老院一边,成为贵族共和派借以对抗恺撒的首领。公元前49年1月10日恺撒兵渡鲁比孔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意大利,庞培措手不及,带着全体政府人员和元老院仓皇逃出罗马,渡海进入希腊,听凭意大利落入恺撒手中。次年冬天,恺撒也赶到希腊,在法萨卢一战击败庞培主力。庞培逃往埃及,被埃及人就地杀死。恺撒在肃清了其他各地庞培余党后,重新统一全国。 iiV~l r  
U8R vj6C  
   |F_\%9i_  
eik\ /2  
   恺撒一个行省一个行省地肃清庞培余党的征战,也就是扫除罗马贵族共和体制的残余影响,建立新的统治机器的过程。因而,被恺撒重新统一了的这个罗马国家,已不再是过去的那个软弱无力、遇事拖拖沓沓的旧的罗马共和国。它已经是一个全新的中央集权的军事独裁国家,已经能够像身之使臂、臂之使指那样地统一指挥全国了,这对地中海沿岸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Y_?&q  
j Np js|  
   E'J*h!\  
LM C2M  
   恺撒被刺以及恺撒的历史地位 a bT%wQ  
.zrwE_h  
   $syWJ/:X  
Z6%-=io  
   恺撒从统一罗马到死去,还不到四年,但就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他仍完成了许多值得称道的工作。最堪注意的有两个方面:首先,他摧枯拉朽般地破坏了旧的贵族共和体制,把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基本上完成了向君主独裁制的过渡,把过去几百年发展中随时遇到问题、随时修修补补、牵强凑合起来的那些重床叠架、支离破碎的旧制度,作了一番整齐划一的调整。他把执政官、统查官、保民官、大祭司长等重要职务兼于一身,把元老院降为咨询机构?熏把公民大会当作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这都为他后来的继承人把罗马变成披了共和制外衣的帝国开创了道路。其次,他企图逐步废除旧罗马作为一个城邦霸主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特权,把意大利各城镇的地位提高到和罗马相等,把各行省的地位提高到和意大利相等,并且把公民权陆续给予罗马的各个行省——当然只给奴隶主阶级——使这个恺撒大帝国的统治集团基础更加广大牢固。但这项工作仅完成了一部分。过去他在高卢时就已经把公民权给了山内高卢人,后来还让他们的部分首领进入元老院,这引起了那些把公民权视为禁脔、不愿别人分享的旧公民的不满,他们讥刺他: 2eIV@k2A}  
'U|Het#w  
   }XYC<rvr  
u_z   “恺撒在凯旋式里牵着高卢人走, < "m(t+-0  
89kWX$2|  
   >TU6+ Eb  
G_e=36Ka  
   却牵他们进了元老院; k8Joft4y  
MpAC 1%  
   A:y`Tix0d  
H).O(HL   高卢人脱下了长裤子, cftUSH m  
O~1H>EQ;_  
   >QLhs)L5"L  
HJVG% S  
   反穿上了(元老们的)阔边长袍子。” vg ?yO>"  
wKXOG[2+H  
   ]D* b4.T  
J?C@,x0/zC  
   公元前44年,恺撒制定了适用于意大利各市镇的自治法,给它们跟罗马同样的地位;他恢复了意大利一向免除的关税;他还计划废除由商人承包征收行省税赋的办法,改由国家直接派人收取。难怪当时沸沸扬扬地传说他想把首都迁到亚历山大里亚去,把罗马改造成一个东方式的君主国家,主要就是因为他降低了罗马城在国家中的地位的缘故。 Ikr;I~RB  
DO{:FW{0N  
   /~V& #'5  
uOIM$X~O_  
   恺撒在公元前44年被贵族共和派的残余分子刺杀,结束了他忙碌的一生,他的嗣子、他姊姊的孙子该犹斯·尤里乌斯·恺撒·屋大维,在恺撒奠定的基础上,最终彻底完成了把奴隶制的罗马共和国改建成帝国的任务。 60*VSD,g  
   F@O0Txt  
v),O:  
   影响 wfIrWR}$v  
:}5}NG7Nk  
   /@9C)tNXKm  
!eBQ\Uf9R  
   历来评论恺撒的人很多,大部分人都承认他是一个不可一世的英雄人物、伟大的政治家、天才的统帅、作家、演说家等等。恺撒留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还有一部他决定采用的历法——儒略历。这部以恺撒命名的历法就是现在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的前身。恺撒死后,西方帝王往往用他的名字来做为自己的头衔。人们称他是历史上才干卓绝、仁慈大度的君主的楷模,认为他是一位出类拔萃的真正的政治家。他对人民的安抚政策有效地治愈了战争给罗马带来的创伤,是恺撒使罗马帝国成为古代最负盛名的帝国。 fAm,UX7PN  
_TU]:~wG4  
   &xp@D)  
L%xv %eZY1  
   在恺撒身后,将诞生一个亘古至今的伟大帝国。

欢迎光临偶滴主页~~

[15 楼] | Posted: 2006-10-13 17:25 楚岫雲迷


级别: 奉行  配偶: 暂无
居城: 南越後 琵琶島城
官位: 大初位上 散位
大将: 1员 功勋:
口才:
兵法:
剑术:
礼法:
算术:
筑城:
旗本: 321
知行: 244 石
天正大判金: 114 贯
朝廷贡献值: 4 点
幕府友好度: 132 点
战国武家: 越后上杉
在线时间:52(小时)
元服时间:2006-09-21
最后登录:2006-12-05 『广告:200种经典唱片CD,全场2折起

阿克兴海战



第一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 Znnhj  
阿克兴海战 'J).GTvO=  
作者 : 孙铁 ^BXLSqmBYR  
7l|$-)yp  
  “我接受了一座用砖建造的罗马城,却留下一座大理石的城。”这是罗马帝国的创建者奥古斯都(原名盖尤斯·屋大维)充满自豪感时说的一句话。他把罗马人从战争中解放出来,“永远过和平的生活”。在他统治的43年里,是古罗马经济上最富庶的时代,又是古罗马文学上的“黄金时代”。公元14年8月,当他死去时,罗马元老院决定将他列入“神”的行列,并且将8月称为“奥古斯都”。屋大维统一罗马,将其建立成为大帝国的重要一步,就是阿克兴海战。 lSOw sg  
c_-X`x  
   一山不容二虎 G:BI&~  
2R u38 [  
   Q0<]  
VQj0FIVv  
   恺撒被刺身亡后,他的副官马克斯·安东尼始终以为自己是恺撒的继承者,但恺撒在遗嘱中却让自己的甥孙屋大维继位。因此,安东尼对屋大维非常不满。但是共同的利益和渴望和平的战士们的要求阻碍了军事战争的爆发。公元前43年1月27日,安东尼、屋大维和骑兵长官雷比达在波诺尼亚和木提那之间波河的一个小岛上结成共同反对罗马贵族派的同盟,史称“后三头”。第二年秋,屋大维和安东尼进兵希腊,在腓力比平原击败两年前刺死恺撒的政敌布鲁图。随后,“三头”划分军政势力范围。安东尼取得东方行省,屋大维管理西方行省,雷比达则统治地中海南部的非洲。但意大利仍由三人共同管理。安东尼娶了屋大维的姐姐屋大维娅。 _3Gf)~D\  
RXl+(2y\  
   Y04+ty6q`  
OMY2).0  
   不久,屋大维击败政敌庞培的儿子绥克斯都·庞培在西西里联合的不满屋大维的力量,于是他在意大利贵族、富豪当中的威望提高了,各城市都为屋大维树碑立像。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保民官。随着屋大维地位的巩固和加强,他的野心也随之膨胀。他利用雷比达的士兵叛变为借口,剥夺了雷比达三头的称号,夺走他的行省。接着屋大维广泛争取力量,制造社会舆论,准备和安东尼进行决斗。 zh\*MEizGk  
Ke_VKO uc  
   L>w7pfhe  
/jDe   这时,安东尼在东方正作着第二个亚历山大的美梦,企图建立一个东方大帝国。他率军远征幼发拉底河上游,先后侵入帕提亚、亚美尼亚,结果以失败告终。后来他遇见了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她的美貌使安东尼为之倾倒。他整日沉迷在埃及女王的宫中,把罗马在东方的领土送给克娄巴特拉和她的孩子,和他们共同治理。并且和屋大维的姐姐离婚,与克娄巴特拉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这一来他不但得罪了罗马人,而且也断绝了和屋大维之间的最后联系。 ys#X!M+"  
e4n?A&D  
   oNoB$j%kM  
*aovR]3  
   屋大维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展开有力的宣传攻势,激起罗马社会的公愤。公元前32年秋,罗马元老院剥夺了安东尼三头的大权,向埃及宣战。屋大维在罗马公民的支持下,动员兵力,准备粮草,修造战船。同时,在屋大维的压力下,西方各行省的居民结成同盟,宣誓效忠屋大维,拥护他出任统帅,对抗东方的安东尼。 g9wT+Cqp0  
o_;f~ 1ONi  
   rA=DL*w  
oZ?#FDT$X  
   阿克兴海战 JpH)'GSa  
!Rhh. #  
   tzdIvz  
tr-4F`q41  
   公元前32年,安东尼率领6万步兵、1.5万骑兵、15万海军水兵、500艘战船(其中一半是埃及海军)直扑雅典。而此时屋大维也已作好了充分准备,他动员所有的军队和船只,总计步兵8000人、骑兵1.2万人、战船400艘。其中陆军由他亲自率领,舰队则由阿格里帕指挥,他们分别集中在意大利东南部布伦的西和塔兰托港。 N{=xiu36M  
CJ_6E  
   tB #7d.Td  
^GSg=Q- ]w  
   屋大维的战船上装备有一种叫“钳子”的新武器,这是把一块跳板外面包上铁皮,一头装有铁钩,另一头拖有绳索,进攻时,用弩炮把“钳子”投射出去,用铁钩把敌舰拖近船舷作战。由于“钳子”有铁皮包着,敌人既无法砍断跳板,又无法割断后面的绳索。这种武器可发挥罗马军队陆战实力强大的优点,是海军武器的一个进步。 i/LF_u@h2A  
N86O49g:Sg  
   m Vmr.`>5  
m@#D  
   而安东尼的战船则比较庞大,有的战船高出水面三米以上,有多层桨架,每支桨最多需十人划动。船上装有旋转的“炮塔”。船的两侧备有木材“装甲”,以防敌舰冲撞。安东尼的舰队共分八个支队,每个支队有一小队侦察船伴随。整个舰队分别配置在希腊西部海岸一带,主力位置在阿克兴海角。它位于普雷佛扎城以南,安布腊基亚湾狭窄出口处南岸。 .pQ-\H <  
kc~~   I ~)U\  
iB&Ii|0o  
   在希腊西海岸,夏季的风上午总是从海上吹向大陆,到中午就转为西北风,风力相同。安东尼根据这个规律制定了作战计划。他把实力最强的舰队集中在右翼,利用转向的风力迂回到敌人的左翼抢占上风,利用上风和舰船的优势与屋大维的舰队进行决战。他认为屋大维的舰船较小,而且又是逆风作战,这样就可以迅速击败屋大维。一旦屋大维的舰队被击败,他的陆军就会因缺少运输船只和粮食而不战自乱。这样安排,安东尼认为万一失利也可顺风逃跑。为此,他命令各舰携带风帆(当时作战都是划桨进退,一般不带帆),甚至连战争费用也一同装在船上。 X4/~xItHSa  
1'Xd})%Bg  
   u10x+qFrH  
Ak=#55\  
   然而,这个美好的作战计划,由于一个逃兵的出现而全部落空了。正当安东尼高兴地打着如意算盘时,屋大维则在听了这个逃兵的报告后,决定将计就计。他把舰队在海面上分左中右三部成一线展开,各由阿格里帕、阿伦提和自己指挥。他们面对普雷佛扎海峡,等待着安东尼的舰队驶出港湾。 ~7ix^y(  
jhw8?'fA   
   q/%<R~Ny\  
gwAO#rL+  
   公元前31年9月2日正午,海上刮起了常见的和风,大战也随风而至。安东尼的右翼和阿格里帕的左翼同时向对方侧翼迂回。不一会开始交战,安东尼的士兵不断用机械或手投掷巨石、弩箭和带倒刺的铁标枪。阿格里帕率领左翼战船,充分发挥船体轻、机动性好的优点,避开安东尼舰队的远程矢石攻击,猛烈撞击敌舰,将其击沉。一次不成,立即退回,重新组织再次撞击。驾驶人员和摇桨人员冒着极大的风险和疲劳,奋力划桨,时而进攻时而后退,时而分散时而集中;双方舰船互相撞击,有的撞击船头、腹部,有的破坏尾舵、桨板。海面上,大船小船混杂在一起,喊声、号角声和船板破裂声交织在一起,战斗十分激烈。 3,[Gj Rv  
~A8DrOkky  
   iJDkx399  
WU9p{.  
   最成功的还是屋大维舰队的“钳子”。士兵们随心所欲地选择较弱的敌手,然后用弩炮把“钳子”投射出去,铁钩死死拖住敌舰,敌人砍不断跳板,够不到绳索,船上的步兵则趁机踏着跳板跳到对方甲板上,用长矛、短剑杀死敌人,海战顿时变成了陆战。船上、海上血肉横飞,到处是漂泊的船板和断残的肢体,鲜血染红了海面。 jayF}C8  
%Q* bH7  
   `\qF_r|  
0xS@  
   就在安东尼指挥右翼仍在苦战之际,他的中央和左翼舰队感到胜利无望,竟然掉头向港内逃跑。埃及女王急忙指挥她的预备队阻挡,可是哪里知道她的预备队不但没有截住逃跑的战船,反而转舵回身,举起他们的船桨,直接向屋大维投降了。安东尼眼睁睁看着逃跑的战船一筹莫展,他最害怕的事终于发生了。安东尼知道败局已经无可挽回,除了撤退没有其他办法可想。于是,他挂起了事先约定好的信号旗,通知克娄巴特拉,准备逃跑。 7QCyX  
8&\mHnMu"e  
   FVa] X?uB  
0& bv  
   埃及舰队接到信号后,纷纷挂起船帆,不顾一切地穿过众战船,向广阔的海面逃去。仍在激战之中的安东尼的其他战船,看到信号后也放弃了战斗,扯起风帆,把投射器等重机械丢入海中,以减轻负载,迅速撤离。一些没有带风帆的战船,包括安东尼的旗舰在内,因为无法逃走,便重新组织力量,准备血战到底。 !KO=DA  
kd`W 7  
   t*w ]'xL  
G;=}du/T  
   这时,屋大维的士兵情绪更加高涨。他们没带风帆无法追击逃跑的敌舰,就死死缠住无法逃走的敌舰。他们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残余敌舰的攻击上,有的集中几艘战船,从四面八方同时撞击一艘敌舰,有的猛力撞击敌舰下层,折断它们的长桨,有的通过接舷跳板冲上敌舰与敌人展开肉搏。安东尼舰船上的士兵竭力用船钩推开敌舰,用斧头砍杀冲上来的敌人,用沉重的矢石击退靠近的敌船,砸死那些想爬上船来的敌军。由于安东尼舰队上的士兵拼命抵抗,使屋大维的战船遭到很大损失。于是屋大维命令舰队撤离敌舰,改用火攻。 |Wj2` ;$  
|'%#bT3i]  
   U`q`<;  
or=war  
   不一会,千万支火箭、扎着火把的标枪和发射器射出的涂有泊油的木炭块,从不同方向飞向安东尼的战船。霎时,安东尼的一些战船燃起熊熊大火,炽烈的火焰映红了海面。安东尼的旗舰也被敌舰的“钳子”死死钩住了,他急忙爬上另一艘战船,带着残存的四十艘战船逃走了。这时,夜幕已经降临,屋大维舰队因为没带风帆,而且也看不清整个战场,所以就没有追赶。 cQPOIf(`xp  
$C Yx[tY  
   }N[*M q  
\2O5 @VR  
   第二天,没能逃走的安东尼的一些战船全部投降。安东尼的陆军看到海军大败,也都投奔了屋大维。 j\83~)  
S0|%1AY+T  
   pm,c?w7Q  
vB}|q r  
   逃回埃及的安东尼从此一蹶不振,不问军政大事,整日在饮宴中度日,并在亡命的青年中组织了一个“自杀俱乐部”。公元前30年夏,屋大维进攻埃及,安东尼突然又振作起来,试图率兵抵抗,结果他的残存兵力全都趁机逃跑降敌。恰在此时,安东尼又听到克娄巴特拉死亡的传言,不禁万念皆灰,遂伏剑自杀。不久,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也自杀死亡。古老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就此覆灭了。 `e]3fg  
(@Bs lFj~  
   @)]8P~(R=  
k*1~3'1:  
   公元前30年8月1日,屋大维进入亚历山大城,埃及被并入罗马版图,改立行省。第二年秋,屋大维回到罗马,大肆庆祝凯旋。接着他整编军队,成立9个近卫军,分别驻扎在罗马及各个地区,把50个军团屯驻在罗马领土的边防线上,成为一个正规的常备军,同时扩大了舰队。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元首”头衔,并赠给他“奥古斯都”的称号。当时他年仅35岁。 fUTRAcc  
*i.Ju _+  
   )\Hd oTzu  
   影响 o:zL%D  
oJJ*0kNT  
   _d.o $=  
)w410#p v  
   阿克兴海战灭亡了曾经无比发达的埃及王朝,从此埃及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近代。而由于屋大维的胜利,使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罗马的救星,以后更建立了罗马大帝国。罗马帝国北起多瑙河,南到非洲(包括埃及在内的北非一带),西起比利牛斯半岛,东到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半岛,形成了古代史上一个最庞大的帝国,地中海都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S1E4zlxS  
yB%m1@+{V  
   p`erw-e  
m`|M &+66  
   阿克兴海战,实际上是以屋大维为首的西方文明与以安东尼为首的东方帝国的较量。屋大维的取胜,奠定了埃及只是罗马的一个行省的地位,而罗马,才是帝国的中心。如果在阿克兴海战中安东尼取胜,可以肯定地说,罗马和埃及的地位就要交换一下,安东尼肯定要把首都建立在亚历山大城,而罗马,将只是安东尼帝国的一个行省。那么历史上辉煌的罗马文明,也就到此为止,不会有以后的繁荣了。

欢迎光临偶滴主页~~

[16 楼] | Posted: 2006-10-13 17:25 楚岫雲迷


级别: 奉行  配偶: 暂无
居城: 南越後 琵琶島城
官位: 大初位上 散位
大将: 1员 功勋:
口才:
兵法:
剑术:
礼法:
算术:
筑城:
旗本: 321
知行: 244 石
天正大判金: 114 贯
朝廷贡献值: 4 点
幕府友好度: 132 点
战国武家: 越后上杉
在线时间:52(小时)
元服时间:2006-09-21
最后登录:2006-12-05 『广告:易中天品三国第2部:孙刘联盟

耶稣的诞生



第二部分 耶稣的诞生 Q3d/MS0x  
耶稣的诞生 }{jsKNeVi  
作者 : 孙铁 nF?V3zM#  
*%nz-\q  
<`[GCpkRY~  
  相传在希律王统治时期,玛利亚——拿撒勒的一个犹太木匠约瑟的未婚妻——生下了一个男孩,同族的人都叫他“约书亚”,而附近的希腊人则称他为“耶稣”。后来他的名字传遍世界各地,几乎家喻户晓,他的教义成为世上十几亿人寻求超脱现实社会的信仰和精神支柱。 6.@l}tbWv(  
7}QA(z  
   传说中的基督 &l@`z  
Nm J{   rpWb,{bWL  
\V|i]~x?z  
   耶稣诞生的奇迹,在《新约福音书》中有许多相关记载,但很少有史料价值。关于他幼年和少年的事情没有可靠的史实证据。据福音书记载,约在公元元年,在犹太北部加利利的小镇拿撒勒村有一位名叫玛利亚的少女,她是木匠约瑟的未婚妻。但结婚前的一天,一位天使出现在玛丽亚面前,告诉她将受圣灵感应而怀孕。这年底,当玛利亚的产期快到时,罗马政府要普查户口,命令人们都回原籍登记。约瑟的原籍在耶路撒冷以南约9公里的小城伯利恒。因此,约瑟只好带着玛利亚回到这个地方。当时,客店里已经住满了人,他们只好住在马棚里。就在这里,玛利亚生下了耶酥。这天正是12月25日,所以教会把这一天叫做“圣诞节”。 *)Saoe  
p3}n]F)V  
   90$pDg#0y_m!  
   耶稣几乎还在少年时代,便好像早已知道自己是为了完成特殊的使命,被神差遣来到人世间的。但在这以后的18年岁月里。耶稣过着与常人相同的平凡日子,并未有任何特殊之处。 C?i!8~Gc  
VvtJ  
   I .4nrd  
^XHi%2`  
   耶稣成人后,表兄约翰的思想对他起了很大的影响。约翰在犹太人中,作为预言家再次预示了同5世纪前的先知艾赛亚相同的预言——救世主将要出现。也许就是这种想法促使耶稣在约旦河畔,请表兄约翰为他洗礼。 X;.$&`<1  
S_ K>  
   "0YSL%"  
Adf-&cr  
   从此,他经常带着几个年轻的信徒到加利湖畔传教,同时开始履行为病人解除疾病痛苦的神圣义务。他向人们宣传他的教义,告诉人们他是由神派遣来的,神的国度——天国不久将会降临人世。 PdOP.O=  
\LfCZ  
   hx-BzA   
Llds^z._^  
   他一再对人们表明神是慈爱的,又说这与祭司们所形容的神要审判不顺从他的人不同。耶稣所说的神满怀慈爱与宽容,还自愿担负起救世主的使命,使那些人从他们自己感受到犯罪所带来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OYvBopF  
;(EpI$[dG  
   `=+L5Masae  
H :6Hv  
   耶稣的活动引起了世袭祭司的警觉,意识到自己对民众拥有的权力和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动摇,因此祭司们想尽法子要把他除去。 zYq]"k  
jCaK#0p  
   j$\ }yW  
OG}pM&igv  
   正当危急时刻,耶酥十二门徒中的犹大出卖了耶稣。在耶路撒冷圣殿里的最后祈祷后,耶稣被控告扰乱世俗的信仰而遭到逮捕。祭司们立即对他进行了一整夜的审讯,并判他绞刑,最后耶稣在各他山丘上被钉上了十字架,这时约为公元30年。 ]\D<[n  
[IligMd8  
   0:ZlyV\<0N  
Y*5 &k\  
   耶酥死后,他的门徒重又聚合起来,按照耶稣的计划,开始到各地继续宣传耶稣的教义。2000年里,他们以极大的热忱使布道工作一直被承袭下来,把基督的教义传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使之成为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广的宗教。 PQH    %,"SLU0x  
"NjSSrNz  
   历史的考证 J$L?Iz;0^  
   5*A?;7OT]  
p8h .ZS  
   但到底有没有耶稣这个人呢?芽对这个问题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8世纪文学家爱德华·吉本对历史上有无耶稣其人,提出了怀疑。此后,史学界长期争辩,至今仍无定论。 *19WC}  
 EVXY@I2  
   Rz2-EO4  
QW}KXg  
   据圣经学者考证,拿撒勒意为“持守某种教义教规的人”,非地理名称。关于这一点已得到基督教学术界的承认。拿撒勒派是犹太教的一个小派。 .\XRVP&A  
=C:$l;C  
   +}L[nEg~R  
9VmIiL  
   古代犹太民族是在反抗外族侵略的斗争中形成的,但由于政治主张和宗教观点的差异,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分成了许多派别,主要有四大派和若干小派: /umwD7  
h[p7FQx  
   :S#1H:GE`,  
A5_Lr}`CW,  
   撤都该派,由犹太祭司贵族组成,是当权派。经济富有,宗教上坚持犹太教徒无条件遵守犹太教教规,在政治上是投降派。 -j-"g.6Ou  
'0X~%Sc"*  
   emAL=v`F?  
,nQ5%VQLe  
   法历赛派,犹太中产阶级与宗教知识分子组成,《圣经·新约》中称“文士”、“律法师”。政治上反对与当政者合作,但不积极反抗。宗教上接受天堂、地狱、永生和复活思想,消极等待救世主的降临。 W"fcmdKc  
$#0Q_Q0<  
   U($W[ec  
"`D 7|  
   艾赛尼派,主要由农、牧民组成,约4000人,活动于巴勒斯坦农村。实行离城独居、财产公有、经济互助和禁欲主义。思想上有明显的末世论倾向,认为救世主将降临,新耶路撒冷城将出现。他们选出12名领袖主持社团,严守戒律,举行公餐,共同研究圣经。一般不许结婚,每日集体劳动5小时。悔罪时实行洗礼,做好了弥赛亚?穴救世主?雪降临的准备。 ye6~8L Ux  
n!R_+Xe  
   ;z|<_B  
Tp}&GSg  
   狂热派,意译为奋锐党。该派是反抗罗马斗争中的产物。创始人为加利利的犹大。该派政治观点鲜明,主张通过暴力斗争,把犹太民族从罗马统治下解放出来,建立上帝之国?穴独立国家?雪。成员为下层群众。宗教上宣称救世主即将降临。 !tXx   
HSykH) E  
   "=aW"]N  
x='26YVy$  
   此外,还有若干小派。拿撒勒派就是从犹太教的下层教派中分化出来的一个小派。拿撒勒派的创始人可能是施洗者约翰。《圣经·新约》载:“犹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承认自己有罪,在约旦河受他的洗。约翰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野蜜……那时,耶稣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到约旦河里受了约翰的洗。”犹太历史学家瑟福斯·弗拉维?穴约37~100年?雪曾经谈到:“希律之子安迪帕斯于公元4年到39年任加利利和外约旦罗马总督时,为防止暴动,未经审判,将约翰处死。”瑟福斯·弗拉维生于耶路撒冷,本人为法历赛党人。在66年犹太人民反抗罗马统治的战争中,被起义群众拥立为加利利地区的指挥官。他用希腊文写的著作,载有不少史料。因其是当代人,写当代事,故他的著作不失为研究基督教起源问题的重要资料。 9yilEeK   
}.*)4lg O  
   ymgir+a[=  
o9?1MS@d@@  
   约翰死后,耶稣可能继为拿撒勒派领袖。他自称弥赛亚?穴救世主?雪,在社会下层宣传其教义和政治主张,反对罗马和犹太上层统治。弥赛亚原意为“受膏者”,是古代犹太人封立君主和祭司时,受封者额上被敷“膏油”而故称,意指上帝所派遣者。犹太亡国后,犹太人中传说,上帝终将重新派遣一位“受膏者”来复兴犹太国。弥赛亚遂成为犹太人所盼望的“复国救主”之专称。耶稣自称弥赛亚,受上帝派遣,在人民中传道和创教,以拯救众人;他在加利利和犹太各地传教,宣传罗马国必亡,天国将至。抨击犹太当权者,反对墨守犹太教陈规;宣称“福音要传给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国、各族、各民”。打破了犹太教的狭隘范围,将选民扩大到一切民族。而且选民不分贫富,无论是为奴的、自主的,信他的必得救,不信者必被定罪。 |'F,*jSe  
W;Drj; e~  
   =/HBx5  
/w\ Z  
   耶稣的追随者多为劳动人民。如12门徒中,彼得、安德烈、雅各、约翰均为渔民,还有一名属于奋锐党的西门。由于耶稣的活动违反了罗马的利益,其主张亦受到犹太教上层祭司的仇恨,最后被罗马总督彼拉多以“犹太人的王”的罪名处死。 wH3a~'aTC  
CN)?k,?&3  
   Ac/}6Bm  
K+z`yH,,C  
   耶稣死后,其门徒继续宣传其主张,宣称耶稣即基督?穴希伯莱文“弥赛亚”的希腊文读音?雪,基督就是救世主。他将重降人世,帮助人民建立理想的“上帝之国”,推翻罗马的残暴统治。相信基督降临,必将得到拯救与上帝的赐福。拿撒勒派的主张与犹太教的传统教义相抵触,犹太教的当权派不承认耶稣为救世主,遂将拿撒勒派教徒逐出圣殿。基督教由此成为独立的派别。 g( q;+b  
{VSbT7  
   GKvG@  
J'a(~  
   基督教教义 MT<|\YK  
GyLd5-  
   Q>7f&9  
v:]R1rH 6  
   原罪说:基督教认为,人类从始祖亚当夏娃开始就犯了“罪”。上帝命令亚当夏娃在伊甸园里享乐,但他们却受到蛇的引诱违背上帝的禁令偷吃了“知善恶树”上的“禁果”而“犯了罪”,被逐出了伊甸园。基督教认为,亚当夏娃的“罪”传给了后代子孙,使得人人生来都有“罪”,在“罪中受苦”。这是世人苦难的根源之所在。 GX9g==l1  
}  |ce  
   # W4b ]s-h  
1:uOTP%h7  
   赎罪说:虽然世人都是有罪的,但上帝差遣自己的儿子作了赎罪祭。耶稣基督虽然没有罪,却担当了人们犯罪的刑罚,死在十字架上,从而免去了人们灭亡的结局。基督徒既然得到基督的救赎,就从神领受圣灵,成为神的儿女,得到圣灵的引导,战胜罪恶的辖掣,行各样的善事。耶稣基督为接受他作为救主的人,设立洗礼,表示愿意接受他的救赎。洗礼也表示从前罪恶的旧我死去,重新获得新的生命,现在的受洗者不再作罪的奴仆,就像基督死而复活一样。 |h6Mj{.cp  
Y4sZx|  
   $$gsY7-pr  
ke26`  
   三位一体:基督教认为,上帝只有一个,这就是“一体”,但上帝又具有三个位格,这就是“三位”。也就是说,上帝是由圣父、圣子、圣灵组成的。第一位是所谓圣父,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主宰者,也是救赎计划的设计者,天主教译为“天主”,称“天主圣父”,新教译为“上帝”,称“耶和华上帝”,又叫“天父”;第二位是所谓圣子,即耶稣基督,天主教称为“天主圣子”;第三位是圣灵,在《圣经》里,圣灵被称作上帝的灵或基督的灵,圣灵来到人们身上,将人们从罪恶的生命改变过来,成为有神的生命。他向人们显明上帝的旨意,引导人们。圣灵只要祈求就会得到,天主教称为“天主圣灵”, 3#l9^P R*p&  
   EnwiA:_ V  
cI< \Et#  
   一神论:基督教确信,世界上只有一种神存在,这就是上帝。《圣经》说:“我是耶和华,在我以外并没有神,我造光又造暗,我施平安,又降灾祸,造作这一切的是我耶和华。”上帝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全善,全智,全爱”,是万能的。除了惟我独尊的上帝外,没有其他任何神的存在,所以只要“赞美耶和华,敬畏耶和华”,那么“这人便有福”。 kjOrD"  
76@K-t 6  
   "XfYgdf/t  
FgEWR47  
   影响 iROptYjM  
[.X^5|C@R  
   Zoki'rzV  
+ t {4  
   人类毕竟是虚弱的,在一筹莫展的时候,需要能从自己臆想的事物中寻求慰藉与力量,因此这也就是基督诞生的原因。希望,即使被降格为幻想,在一无所有人的心中,仍然有着巨大的力量。所以即使在基督教产生后2000多年的今天,在科学技术已高度发达的21世纪,其影响仍然不减以往。基督教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欢迎光临偶滴主页~~

[17 楼] | Posted: 2006-10-13 17:25 楚岫雲迷


级别: 奉行  配偶: 暂无
居城: 南越後 琵琶島城
官位: 大初位上 散位
大将: 1员 功勋:
口才:
兵法:
剑术:
礼法:
算术:
筑城:
旗本: 321
知行: 244 石
天正大判金: 114 贯
朝廷贡献值: 4 点
幕府友好度: 132 点
战国武家: 越后上杉
在线时间:52(小时)
元服时间:2006-09-21
最后登录:2006-12-05 『广告:首饰手链,1-2折出售,抢

百年战争—英、法王权的巩固



第三部分 百年战争 j|N `JQ%J  
百年战争—英、法王权的巩固 vgU,_R[c  
作者 : 孙铁 '{E-I~>zFVB  
t~psS5v:e7  
  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去世,由于没有男性继承人,法国的贵族会议推举查理四世的堂兄弟腓力为法国国王,称为腓力六世。但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对此强烈反对,他认为自己是查理四世的外孙,更有继承法国王位的合法性。英法两国关系紧张起来,最终导致了战争。这场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英法百年战争”。 s<4LI'%  
rHX!XYvT  
   战争的起因 IPT_PYx  
17.}2G  
   OS V+6*+  
 91/nZJj  
   事实上,导致英法开战的原因并非只有王位问题。14世纪,英法两国的发展已到了一个极限,两者间在欧洲不但是相互竞争,且利益犬牙交错,战争爆发的主因全在这些利益上。 FHi7E$"#.U  
|$p'nG7V2  
   %X=.gvC \G  
rgGl@Q(  
   首先是英格兰自诺曼征服以来,长期占有法国的大片领土。14世纪初英格兰国王统辖着法国南部面积广大、地力肥沃的地区,而法王则一直希望把英国势力逐出欧洲大陆。 m2gD_37bXm?w  
   ~t@+- f  
cS\EV,Wzn  
   其次两国王室都要争夺富庶的佛兰德尔。佛兰德尔相当于今天的法国西北和比利时一带,这是14世纪欧洲商业和手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英国的经济联系极为密切。但是,佛兰德尔伯爵是法王的附庸,在政治上从属于法国。1323年,佛兰德尔农民和下层市民发动起义,佛兰德尔伯爵仓皇出逃,并向法王求援。1328年,法王腓力六世的军队镇压了起义,并开始建立起对佛兰德尔的直接统治。许多商人和市民不堪忍受腓力六世的残暴统治,纷纷逃往英国。作为报复,腓力逮捕了与英国关系密切的商人,英国则停止向佛兰德尔出口羊毛。腓力的统治严重危及了佛兰德尔的经济,佛兰德尔市民再次发动起义,赶走了法王任命的伯爵,并承认英国为他们的宗主国。这样必然使法国对英国产生敌意。除了佛兰德尔问题,英国国王在法国的领地也是争端之一,英王藉由婚姻和战争,在法国境内取得不少的封土,这对百年战争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 yJ  
:R (  
   z1!?oD[  
qJO9{h,'1  
   同时,英法在海洋上的冲突也越演越烈。在13、14世纪,一艘实力较强的船只洗劫另一较弱的船只,是被看做理所当然的事。当时若英国船遭法船洗劫,可以到法庭申请证明,下次遇上法船时,能从其船上取回与前次损失同价值的财物,在法兰西也同样有这种规定。也许在国王们需要和平时,海上的严重冲突会被大事化小,但到了双方对立严重时,海上的劫掠问题,也成了打仗的借口。 WY J%:L  
LDUK 1}~  
   ZWAR*(\zK,  
Zb8v 0Q?s  
   1337年,法国国王腓力六世宣布收回英王爱德华三世在法国的领地,而爱德华三世则宣布自己才是真正的法王继承人,战争随即爆发。这场战争延续了100多年,历史上称为“百年战争”。 hwKR,-N  
/66atXiq'  
   +TH#k}w,]  
3SMz~/6?  
   战争初期 >zDm#ruc  
Ga}oEIoC6o  
   "Fi\uI* U  
I?!]T~  
   百年战争开战前夕的法国,在面积、人口、财富与军力上,都远胜于英国。但是在军队的素质上,英国要比法国好得多。爱德华一世组成了一支配备长矛并具有实战经验的步兵队伍,采用了一种新武器(长弓)?熏长弓射出的箭长三呎,如果近一点发射,能穿透两层锁子甲。一个优秀的长弓手一分钟能射出10~12支箭,足足是一个最好的弓箭手所能发射箭数的两倍。由此可见,英国军队的组织是胜过法国的。 f}Wa,J-  
m( 9:XwjW  
   ''a~N* y  
8I,%6.H  
   1337年10月,英王爱德华三世自称法王,率军进攻法国。1340年,英国海军击溃法国舰队,控制了英吉利海峡。以后,英军开始进攻法国,战争就在法国本土展开。1346年,双方在克勒西会战,法军大败。 15^v7Nz8  
3\!cRT.(  
   m1E3q)  
MtniQs4   
   这场战斗中,法国骑士阵亡1500人,英军仅损失3名骑士和40名步兵。英法百年战争的首场陆战,以法军惨败告终。这种情况,在以后的战争中经常上演。军事上的落后,导致了法国在战争当中的极端被动。 rF)Ew_MZ  
h@gV8oH3  
   h*7  
y-w':  
   第二年,英国占领了加莱港,这个海港也就长期成为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据点。1356年9月,爱德华三世之子“黑太子”,在普瓦捷之战中生擒法王约翰二世及其众臣,法国被迫求和。1360年,英法两国签订布勒丁尼和约,使英王在法国获得了大片的领地,英王则放弃对法国王位的要求。战争暂告结束。 6If ;cIi  
W O? ^*  
   {N@+O\6yq  
0A;9;h  
   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战争会延续上百年的时间,这在人类历史中也是少见的。1364年,法国国王约翰去世,其子查理即位,称查理五世(1364~1380年)。查理五世改编了军队,整顿了税制。他用雇佣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民团,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1369年,战争再次爆发。这一次,法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到1380年,几乎收复全部失地。1396年,双方停战,缔结了一个为期28年的停战协定。 6Q0"k{Dd~  
Q/'Snz;Fd  
   qmP#@x4ZR  
Yu}uP*Hy  
   但是1411年,法国统治集团发生内讧,这给了英国以可乘之机。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亲率六万大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10月,两军在加莱东南的阿赞库尔会战,法军大败。但亨利并不乘胜攻击巴黎,而是回兵英国,静待法国统治集团的进一步分裂。1420年,他娶了法王查理六世的女儿,并迫使查理签订条约承认他为法国王位的继承人。不料,1422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突然去世。这一年的10月,法王查理六世也驾鹤西去。亨利五世的儿子亨利六世虽然根据条约继承了法国王位,但他不过是一个刚满十个月的婴儿。这时,查理的儿子也在法国南部宣布继位,史称查理七世。法国出现了两王并存的局面,战火重新燃起。 rT%Fv=  
/kY/Mx8Y  
   Q\!GX,y8x  
'RN@nHG  
   法国以强大的实力而在战争中的3/4时间里被动的原因,除了军事落后外,其内部的分裂是更主要的因素。因为法王一直对各地诸侯自治主张心存疑虑,加上在旷日持久的战争期间,英格兰人也极力支持法国的内乱,许多地方贵族利用混乱之机与英格兰勾结密谋。其中最为性命悠关的是勃艮第脱离法国,于1419年和英格兰结盟。 7URTb[x,  
$7dDK@R  
   awkd>pS  
RDp2-  
   圣女贞德和战争的结束 9)ZQ|  
ced% 0f  
   <f ,B>l"  
l4Q4 C#^  
   1428年,英军再度入侵法国,很快占领法国北部,开始大举进攻法国通往南方的战略要地奥尔良城。守城法国军民顽强抵抗,英军屡攻不克。随后,英军采取长期围困战略,在奥尔良周围构筑堡垒,堡垒之间挖掘堑壕,切断奥尔良与外部的联系,并不断增加围城兵力。至1429年初,奥尔良守城军民几乎粮尽援绝,危在旦夕。奥尔良一旦失守,整个法国就要落人英国人之手。太子查理准备放弃法国逃亡西班牙。在这重要的历史事件中,圣女贞德扮演了让法国由劣势转向强势,最后把英国驱离法国的关键人物。 X{2Jc`2-W  
Vd,V W6  
   @,"Y YNG'  
-a0bjaAN  
   贞德是法国东部多姆列米村一位年仅17岁的农家姑娘。1429年,贞德这位目不识丁但却极其虔诚的农村姑娘找到了太子查理,称她受到神的委托要把英格兰人赶出法国。太子被说动了心,任命她为救援军总指挥,率法军4000人去解奥尔良之围。 R2,`kWnr  
&K74.H  
   18j9uy| K  
[`?5Bx  
   贞德的救援军以僧侣为前导,边走边唱赞美歌。贞德顶盔挂甲,骑着白色战马,腰间佩带神剑和小斧,右手持短枪,左手高举大旗,上写着“耶稣,玛利亚”并绘有基督的肖像,以此象征她是神遣来的救国天使,其后是骑兵和弓箭兵,最后是辎重队。贞德乘英军在雷雨之夜疏于戒备之机,强渡卢瓦尔河,进入奥尔良城。5月4日,贞德率军出城一举攻克英军圣罗普堡垒,极大地鼓舞了法国军民的士气。贞德的出现使英国人大为震惊。5月5日为耶稣升天节,贞德命令停战一天。 ?>GSp)!d'  
KYNKsf\X  
   yUwW`Bg)  
UAnJC`1k  
   第二天,贞德率军再次出战,连克奥古斯等数个英军堡垒。法军士气空前高涨。7日,贞德率军5000人向英军据守在河南岸的托里斯堡垒发起进攻。该堡垒工事坚固,周围堑壕很深,必须攀登云梯才能登上彼岸。贞德在进攻中不幸中箭,从云梯上掉进壕沟,险些被英军俘虏。贞德包扎好伤口,继续率军进攻。英军见贞德在阵前复出,以为她真的有“神奇”的力量,不少人都吓呆了。经过激烈战斗,法军终于攻克托里斯堡垒,占领了南岸全部要塞,控制了通往南门的交通。英军见大势已去,被迫撤军。被英军围困达7个月之久的奥尔良城解围了,贞德被誉为“奥尔良姑娘”。 ~ 4"d:BM'  
<&N0Y`4"o  
   v+WCR*V$  
J&y]k~R  
   奥尔良之战是英法百年战争的转折点,从此战局朝着有利于法国的方向发展。7月16日,贞德率军解放兰斯,次日在兰斯大教堂正式为太子查理举行加冕仪式,使其正式成为法国国王。  Xu.gK<%  
Ec427R  
   w ,g +)  
`4U=%?F/  
   但是次年,贞德被勃艮第人虏获,移交给了英国。英国人指控贞德为巫婆异端,并于1431年将其在鲁昂集市广场上当众以火刑处死。贞德的精神,唤起了法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法军节节胜利,于1436年收复巴黎。1453年,英法两军在波尔多附近决战,英军全军覆没,英国在法国的领地除加莱港外全部被法国收回,英法百年战争至此结束。 u8;Pa8FsO;  
|7 py;U:  
   xB>Cy~4;=  
3nR%Km$cl!  
   影响 &v :7qc  
)!nGUr5He`  
   mFG xlCj=  
Qy}2)v  
   百年战争不仅把英国势力彻底赶出了法国,而且促进了法兰西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法国的统一,为此后民族国家的建立创造了条件。百年战争结束后,英国继而有30年的党同伐异的内乱——“玫瑰战争”(1455~1485年),法国则修养生息了好一阵,然后这两个国家同时进入政治史上辉煌灿烂的君权时代。 q\50.[/"r  
&PU&2K  
   %rx&.rV  
s/ 1c    
   可以说,百年战争在世界历史上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在战争中君主制显示出令人瞩目的持久力,因为它给法国提供了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机构。此外战争的紧急状态使国王得以获得新的权力,尤其是征收国税和维持常备军的权力。在查理七世继承人的统治时期,君主制变得空前强大,它把中世纪零散分布、各自为政的封建领主统一进王权,也让世界零散不统一的封建政治,变作一个个君权鼎盛的国家型态。 `a- ju &  
3==V|k O)!  
   ?^dgR9"T  
'Bh )i3  
   战争的另外一个小小的影响,就是法国法郎的诞生。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法国国王约翰二世战败成为阶下囚。4年后(1360年)约翰二世才得以回到法国。为庆祝自己重获自由,他下令打造了法国货币史上第一枚法郎。法国法郎由此产生。

欢迎光临偶滴主页~~

[18 楼] | Posted: 2006-10-13 17:26 楚岫雲迷


级别: 奉行  配偶: 暂无
居城: 南越後 琵琶島城
官位: 大初位上 散位
大将: 1员 功勋:
口才:
兵法:
剑术:
礼法:
算术:
筑城:
旗本: 321
知行: 244 石
天正大判金: 114 贯
朝廷贡献值: 4 点
幕府友好度: 132 点
战国武家: 越后上杉
在线时间:52(小时)
元服时间:2006-09-21
最后登录:2006-12-05 『广告:年中游戏最值得推荐的TOP50





第三部分 百年战争 ecz<67B!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63joK&b }}  
作者 : 孙铁 )fk $ 'K  
\<3;T#pY  
-llWKl@^h  
  拜占庭王朝,也就是古罗马帝国的东半部分,它的邻侧总是环绕着许多觊觎其财富的敌对势力。然而当罗马灭亡的时候,拜占庭王朝依然强大如初,并且在此后1000多年的岁月里,一直都是世界上最繁荣的文明之一。对于那些深受异族侵略者威胁、依靠拜占庭王朝才能生存的小国来说,它就像是一座海上的灯塔,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9d|) bE|l  
v@mF&yEF  
   辉煌的拜占庭文明和固若金汤的君士坦丁堡 !oZ (le  
tK#,HrQ8  
   UKo.~J  
j, Z oXy  
   没有一个西方国家的首都,在帝国统治的连续性和范围方面,能与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辉煌历史相媲美。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重建此城为新罗马时,这里已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了。它的起源应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当时,它是希腊城邦迈加拉的移民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取名拜占蒂翁,拜占庭是它的拉丁名字。 :=CF#E>6."  
   hH)!e!8U}  
V$1 "_xT  
   君士坦丁堡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它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险要位置。这座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陡峭的岬角上,岬角从海峡的欧洲一面向对面的亚洲沿岸伸出,仿佛要挡住从黑海流入马尔马拉海的急流。因此,君士坦丁堡南有马尔马拉海,北有博斯普鲁斯海湾,从而形成了重要的港口,即所谓的金角湾。诚然,其他城市也有良好的港口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但君士坦丁堡的显著特征是,南北两面都有一条狭长且能航行的海峡。所以,这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拜占庭皇帝为了加强这些天然防御,又在陆上修筑了两堵高大的城墙:第一堵墙长四英里;第二堵墙长40英里,宽20英尺,位于第一堵墙西面约30英里处。这两堵防御城墙,同巴尔干山脉这一天然屏障连在一起,保卫了君士坦丁堡的陆上进口。因此,在拜占庭长达十个世纪的统治期内,这座城市尽管在大部分时间里是遭受围攻的要塞,但却得以保存下来。 p coJEpObv  
if9nsUd}  
   %@njbB:F  
'1@SO_6  
   在历史上,拜占庭的确是一个十分强大的王朝,它具备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和非常优秀的科学技术。它长时期统治着整个地中海地区,并拥有强悍的军团。拜占庭王朝不仅保持了原本属于古罗马帝国的领土,而且还进一步囊括了中东和希腊地区。当欧洲的其它国家还在慢慢地从黑暗时代复苏之时,拜占庭王朝保持着由罗马帝国延续下来的、非常先进的文明程度。同样重要的是,拜占庭还促进了贸易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几个世纪以来,拜占庭一直是整个地中海盆地的经济动力,它的货币则是国际标准交换媒介,它的商人及其商品,对于使西欧摆脱其封建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对于使意大利城邦走上控制地中海商业的道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eb[f ` {+1  
B*JRRPj  
   nd6O3o03l  
=u"^9"**s  
   在文化领域中,拜占庭挽救了古代文化艺术珍品,并将它们同她自身的遗产一起传给了子孙后代。拜占庭传下了由查士丁尼编纂的罗马法,传下了只是近来才得到正确理解和评价的一门宗教艺术以及由认真的学者们加以汇集、注释和保存的古典和希腊文化时期的文学、学术名著。 \& x|q?$  
AoC {1k  
   |RS ic|HO|  
0P N8JFo0A  
   拜占庭对当时的西方人来说,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伟大的引导者、宗教和文明的源泉。同时,它还起到了保护盾的作用,使盾牌后面的西方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文明。这一点的全部意义,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后变得非常清楚:土耳其人仅在半个世纪内便抵达欧洲的中心,包围了维也纳。 #Vo@>B1`  
1 )Alh  
   ej3'Dg  
 vJG+l1C  
   但西方人似乎并不领情,当1204年4月13日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时,统帅为了奖励骑士们的战功,竟公开下令部下可以在一周内在城中实施任意的烧杀抢掠。十字军还在拜占庭的领土上建立了拉丁帝国。西方的封建领主占领了大片土地,并对土地上的居民进行残酷压榨。拜占庭帝国仅剩巴尔干半岛一小部分土地和小亚细亚某些领土。直到1261年,它才收复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复国之后,领土已大为缩小,只包括小亚细亚西北角、色雷斯、马其顿、爱琴海北部的一些岛屿和伯罗奔尼撒的一些据点。君士坦丁堡的政权更无昔日之盛,它对各地区的控制已相当松弛。 qH=wflMx#  
LP=.pH{  
   y2pG-5k%  
"X 4'.K_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Ey6 EX  
L[>N* xSI  
   ll@=|*|  
%f{SM[jw  
   正当拜占庭王朝衰落之际,在其身旁遽然而起了一个新兴的帝国——奥斯曼帝国。 >"+UwUx  
CzW% 4$  
   `~D(f8B  
K.+] W  
   奥斯曼帝国的建立者是游牧于里海东南部呼罗珊一带的一支突厥人。13世纪时,蒙古人开始向西扩张,迫使他们迁移。最初他们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在和拜占庭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1242年,罗姆苏丹国在蒙古人的打击下瓦解,于是这支突厥人获得了充分发展的机会,从此开始发展壮大。部落酋长埃尔托格鲁尔死后,他的儿子奥斯曼(1281~1324年)继位。 z 3vt>fkg  
q1t%]i@F0  
   ^/_\7m:7  
5%HhS{SV0  
   1300年,奥斯曼开始自称苏丹,宣布他的部落为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即爱米尔国。1301年,奥斯曼侵占了富庶的卑斯尼亚平原。当时奥斯曼的主要敌人是拜占庭帝国,其在西亚的土地是他扩张的主要对象。1326年,奥斯曼夺取拜占庭在西亚的重镇布鲁萨,控制了马尔马拉海峡,并把首都迁到布鲁萨,这一新的国家称为奥斯曼帝国,在国内居于统治地位的土耳其人被称作奥斯曼土耳其人。这时奥斯曼帝国已经靠近了欧洲,定都布鲁萨使得这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指向欧洲。 JL$f8t  
q8q{M XA  
   N"Il0QZ  
.q["2/%W  
   1453年初,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步骑兵17万、舰船320艘,从陆海两面包围君士坦丁堡,企图彻底灭亡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的军民也孤注一掷,誓与古城共存亡。他们尽一切可能加固工事,除了在西面筑了两道坚不可摧的城墙之外,还在城墙上每隔百米筑一堡垒,墙外挖了很深的护城壕。在城北金角湾的入口处,他们用粗大的铁链横锁水面,使任何船只都无法驶入。在城东城南面临海湾敌人很难接近的地方,他们也筑起了坚固的城墙。 ~gt]uf-]  
E 'c]FU  
   z!U]c:Xcy>  
|LYc+^~  
   4月12日,土耳其人首先从西面猛攻,他们用每发炮弹重达500公斤的大炮对城墙狂轰滥炸,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炮击。坚厚的城墙经不住大炮的轰击而不断崩裂。城外的护城河已经干涸,土耳其军扛着粗大的树干,滚动巨大的木桶,向护城壕冲去,企图把壕沟填平,但是却遭到了城中枪炮的严厉打击,纷纷败下阵来。强攻不行,土耳其人便打算挖地道,穿过护城墙和城墙,钻入城内,不料地道还没挖完,就被当地居民发现,他们用火药将地道炸毁了。土耳其人见此计不成,又决定使用攻城塔车,在车上筑起塔堡,外面包着三层厚厚的牛皮,车上藏有炮火和弓箭手,还有一架用滑轮升降的云梯。他们满以为这下一定可以出奇制胜了,可是当塔车靠近城墙时,守城的官兵就往塔车内猛投蘸满松脂的火把,将塔车烧着,并用大杆推倒云梯,土耳其人又遭惨败。穆罕默得二世的陆上进攻接连受挫。在海上,他的舰队也未获成功。在金角湾,有君士坦丁堡的舰队巡防,共有9艘大战舰和30艘较小的舰船在海上协助城内的防卫战,并运输作战物资。4艘拉丁船和一艘希腊船甚至冲破土耳其舰队的封锁,进入金角湾内,给君士坦丁堡运来大批给养。 =X!j2D(]O  
|e`E(5r%  
   X8 8KFY  
tKa'ow(%  
   由于屡战屡败,伤亡惨重,军队中的厌战情绪上升,并形成了以宰相哈利勒为首的反对派。他们以西方援军将至为借口主张撤围,却终于不能打动穆罕默德二世。 D2mWaG  
I@C%S   >A@[OC\  
hG|2-Q  
   但穆罕默德二世也不得不重新考察君士坦丁堡的城防虚实,制定新的进攻措施。后来,他发现城北的金角湾水面不宽,东罗马人主要依靠铁索横江来阻挡进攻,倘若能绕过铁索,从水路登陆,进行偷袭,定能在敌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攻破城池。然而,如何使船只绕过铁索抵达城下,却是一件颇费脑筋的事。穆罕默德和部下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旷古未闻的妙计奇策。他派人到热那亚商人据守的加拉太镇去,用优裕丰厚的报酬收买了那里的商人,使商人们允许他在加拉太北面铺设一条陆上船槽。船槽是用坚厚的木板铺成的,由高往低的滑行面,槽底又涂上很厚的一层牛羊油脂。靠着这条船槽,土耳其人经过一夜的努力终于奇迹般地将80艘战船拖运到了金角湾的侧面。在那里他们架起了浮桥,筑起了炮台。 *,@98;8 a  
o~Quo9  
   ?8`-^|"US  
yV0brg3{$  
   1453年5月29日拂晓,穆罕默德二世再次发动全面攻击。他甚至把自己精锐的侍卫队亦派上阵去。守城的军队在他们的指挥官犹斯底尼亚的领导下,进行殊死的抵抗,使战况进入胶着状态。但不幸的是,犹斯底尼亚中箭身亡,致使守军顿生恐慌,无心坚守,抵抗力大降。土耳其军队终于突进了对方的阵地。东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看到大势已去,化装夺门而逃,在混战中被土耳其人击毙。当天夜里土耳其人占领君士坦丁堡全城。土军在城内烧杀抢掠,历代的艺术珍品被洗劫一空,华丽的建筑物被付之一炬。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标志着延续1000多年的东罗马帝国的灭亡。随后,土耳其把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y4A| Ke  
q60 'D(  
   Q>U;/.V  
f*Z> `o$>  
   影响 '@rplx"  
bU&* KkI  
   fc#+}%@>  
0eGh*SC  
   占领君士坦丁堡不仅标志着拜占庭帝国千年统治的结束,而且意味着新的世界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它在东方穆斯林国家中的威望急剧上升,对内控制能力和对外侵略扩张能力随之倍增,对欧亚国际局势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大的发言权。在此后的20~30年,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迅速扩大,塞尔维亚、摩利亚、瓦拉几亚、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先后成为帝国的一部分。在亚洲,苏丹也兼并了许多地方,基本完成了安纳托利亚的统一,并使克里木汗国臣服。伊斯兰势力扩张到了最大的范围内,现在的巴尔干半岛地区,就成为伊斯兰的势力范围,直到现在,伊斯兰势力和基督教势力的争斗还影响着世界格局。

欢迎光临偶滴主页~~

[19 楼] | Posted: 2006-10-13 17:26 <<   1   2   3   4  >>  Pages: ( 1/4 total )

浪人社区 -> 世界歷史文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