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人和藏族人怎么样:《曾国藩九九方略》 卷二《广结关系网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7:54:01

《曾国藩官场绝学》本书共分四卷:第一卷《曾国藩九九方略》;第二卷《曾国藩心经》;第三卷《曾国藩冰鉴》;第四卷《曾国藩挺经》。

《曾国藩九九方略》共分九卷。卷一《局面做大之法》、卷二《广结关系网络》、卷三《居官不败之道》、卷四《成大事之要义》、卷五《求人辅佐范典》、卷六《境遇应对秘诀》、卷七《立世成功之基》、卷八《修身处世大法》、卷九《家世不衰之要》

 

                                   卷二《广结关系网络》

曾国藩说:“结网天下,雀无所逃”,他把结交关系视为“一生成败之所系”。他提炼出的“未发迹时善交人”与“识人于未发迹之时”等十二项“关系学准则”,足为后世所效法。

一、见多才能识广

二、未发迹时善交人

由于曾国藩靠着平时的苦读及学业上的深厚功底,不仅使他能够金榜提名,而且在仕途上获得了超乎常人的升迁,而他的升迁与善交人有直接关系。究其原因有二:

第一:是他自己养之有素,他在翰林期间,向来苦读积学,用功不懈、历次考试成绩皆很突出,也就是说确实掌握了真才实学。

第二:他在京期间,把握住了有利的时机,广泛交际,清代的京城,不仅是政治、经济中心,而且是文化中心。十三年的京宦生活,使他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与朋友相互切磋,不仅在学业上有所长进,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成为日后曾国藩事业上的帮手。

曾国藩在京师的发迹,就得力于师友穆彰阿相助的机遇。

纵观曾国藩在京仕途升迁之过程,一是靠自己平时的努力和积累,二是靠机遇。“机会只属于那些学有素养,有所准备的人。”因此曾国藩在看重善与人交际的同时,更特别注重平时的自强不息。他说:“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泞得通也。吾九年以来,痛戒无恒之鳖。看书写字,从未间断;选将练兵,亦常留心,奏疏公牍,再三斟酌,无一过当之语。”

三、联姻自固,多得贤人帮助

四、择友为人生第一要义

人的一生如果结交了好的朋友,就可以患难与共,相互砥砺,不仅可以成为情感的慰藉,也可以成为事业成功的基石。曾国藩在写给他的儿子的信中说:选择朋友是人生的第一要事,必须选择志趣远大的人。

曾国藩所交益友,对他的人生及事业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有给他出谋划策者,有常识提拔者,有危难之时,两肋插刀者,从各个角度烘托着他的事业。因此,他比别人更深刻地体会:“择友为人生第一要义。”

 五、药石之友,催人向上

曾国藩的与陈源衮关系十分密切,他们俩人相互帮助,坦诚相见,决不隐讳自己的观点。陈源衮给他提出三个缺少,曾国藩从内心深处感到好友提出的三个缺点真是一语中的,“皆药石也。”以致发出“直哉,岱云克敦友谊”的感叹。

六、一生之成败,关乎朋友之贤否

虽然广交朋友使曾国藩的平生事业打下了重要的根基,使他的事业辉煌兴盛,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曾国藩认为更重要的是交友不可不慎。

在曾国藩看来慎交友的原因是“相友可知人”,“习俗染人”,他曾这样说“看到你的朋友,就可知道你的为人,朋友的好坏,是可以互相影响的。

什么样的人可交呢?古人谈交友不外三个方面:一是贤,二是善,三是好学。

七、深交之人,宁缺勿滥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如果是益友,越多越好,但往往是知已难求。他在对弟弟的信中说:“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交际之道,与其失之滥,不若失之隘。”高攀龙也说:“言语最要谨慎,交友最要审择。多说一句不如少说一句,多识一人不如少识一人。”说的都是交友要宁缺勿滥。

八、择友如同求师

古人择友,如同求师。曾国藩择友,注重的是对自己有所裨益,结交的大都是高朋之人,博雅之士。他反复嘱咐兄弟:“但取明师之益,无受损友之损。”

曾国藩拜师交友自有他的原则和标准,他说:“若果威仪可测,淳实宏通,师之可也;若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就是说一个人若举止威仪,诚实通达,可以尊之为师;一个人若博学典雅,擅长诗文,可以待之为友。

九、相交不成,勿使为仇

清代有个叫钱大昕的人说得好:“诽谤自己而不真实的付之一笑,不用辩解,诽谤确有原因的,不靠自己的修养进步是不能制止的。”器量阔宏,使我们能检点自己,大度本身就是一种魅力,一种人格的魅力,那不仅是对自己缺点的正视,而且也是对自身力量的自信。

做人和交友能够胸襟坦荡,虚怀若谷,就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互相信赖,博取人们对你的支持和真诚相助,事业就有成功的希望。

相交以诚,大度宽容,不仅使曾国藩自身增加了人格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使他少树了许多仇敌。

十、“与人为善,取人为善”

“与人为善,取人为善”源自《孟子》,这是曾国藩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准则。

十一、用“六不”主义,对待以怨报德的人

以宽容的态度对待自己反对自己的人,也是曾国藩顾大局,识大体的重要表现。突出的例子是处理同左宗棠的关系。

当矛盾表面化以后,曾国藩采用两条办法:一是表扬、鼓励不参与纷争的部属。二是当骂到自己头上时,则不予理睬。

不诟、不詈、不见、不闻、不生、不灭,是曾国藩对待以怨报德之人的一个通则。

十二、宽能得众,诤友无蹶

中国有“宽则得众”这句成语,交友虽然多多益善,但要交诤友,交益友。同时,不能让朋友下不来台,丢朋友的面子,这也是交友之重要原则。曾国藩主对对已要严,对友要宽,尤其主张交友要有雅量,这样如果一时有意见相左,也会最终不伤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