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杀电视剧八集:知识管理与高校管理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0:54:51
知识管理与高校管理创新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01-07 09:36:00 ]    作者:李鸿雁    编辑:studa090420http://www.studa.net/gaodeng/100107/09360920-2.html

摘  要:随着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有必要将知识管理应用于高等学校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创新的新视角和战略选择。高校管理创新的层面是多方位的,包括管理观念、管理制度、管理内容、管理方法与管理过程等要素的创新。而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必将成为高校管理创新的战略新选择。
关键词:知识管理;高校;管理创新

        依据熊彼得的“创新理论”,“高校管理创新”是指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对学校管理进行创造性的变革,也就是指学校领导者在创新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采用新的措施手段,对管理要素进行更新和优化,以形成新的管理格局,产生新的管理效果。
        一、高校管理引入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所谓“知识管理”,就是指组织的管理者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知识资源进行系统、有效地管理,以期实现知识的共享、创新和增值的过程。
        对高校管理而言,知识管理可以从狭义与广义两方面来理解:狭义的知识管理,即知识资源管理,它是指对知识的创造、积累、传播与利用等相关过程的系统管理。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服务、知识资产、知识产权、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
        首先,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其创造价值的核心资产是知识。因此相应地,学校应将对知识的管理作为其管理活动的焦点;另一方面,衡量高等学校的产出是看其科学研究成果和所培养的人才,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都是知识积累、应用、创新的过程,高等学校应将对知识的管理作为其工作的重点。因此,知识管理日益成为提高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高校只有将知识管理置于战略实施的核心地位,才能在提升高校竞争力方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内容以及获取信息的技术不断成长,信息量急剧膨胀,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信息烟雾”——就是信息过多而造成的瘫痪。正如在David Shenk所说的那样:“……目前信息超载已经取代信息不足,而成为新的社会、政治问题”。对学校管理者而言,过多的信息反而阻碍了对有用信息的获取、甚至无法判断究竟孰优孰劣。如何整理这些信息,并通过对有效信息的分析处理来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解决“信息烟雾”的方法并不是使信息减量,而是要学会如何将数据与信息转化成为有用的知识。也就是说,“信息烟雾”的解决需要知识管理。
        再次,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也离不开知识管理。为了应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要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全面跟踪,而单个教师不可能了解所有学生的信息,也不可能了解一个学生的所有信息。学生的信息存在于学校的各个教学机构和管理结构中,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各个机构之间的信息必须进行共享。正是由于高校中存在这些现状,我们迫切需要利用知识管理的原理和经验来进行信息的获取、传播、共享和应用。
        最后,学校的终身教育需要知识管理。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教育的发展趋势。终身教育的实行,使得受教育人数骤然增加,教师要对更为广泛的人群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就学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年龄层次、学习基础和学习特征。而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对不同特性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果这种教学策略在学校间或者同学校的教师间不能进行共享,让每个教师自己开发不同的教学策略,这对教师来说,将是一件很重的负担。为了解决这种状况,知识管理对高效管理而言显得更加重要。
        二、知识管理在高校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知识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一种新战略选择,虽然十分重要,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往往存在着一些障碍。就我国高校现阶段的状况来说,只有打破这些障碍,才能有效推进知识管理。
        1.由于历史因素,也由于教育行业本身的特殊性,高等学校中大多数人对知识管理的概念认识不清;另一方面,在高等院校中,教师和研究人员应居于主导地位。如果像对传统的组织一样来对高校进行管理,将金融资本或实物资本视为核心的投入要素,无疑不利于知识管理的推进。
        2.文化因素也可能形成知识管理的障碍。我国的知识分子中存在“文人相轻”的倾向,不少人对于知识共享有着心理上的抵触。在对人才的引进与使用中,还存在妒贤嫉能的现象;在学术领域中,则存在论资排辈、拉关系和评审不公正等现象,均不利于知识的创新与新知识的应用。
        3.在组织方面,管理水平低下。高等学校普遍缺乏有利于推行知识管理的组织、制度、文化等软环境,并且,在学校层面缺乏能够对整个学校的知识管理承担责任的部门。目前高等学校院系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十分普遍,各个院系之间的联系和优势的整合,缺乏统一考虑和安排;教职工之间缺乏交流,没有相互学习的氛围;学校主要依赖于少数人的工作,扼杀了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多数人只注重个人的奋斗与创新,缺乏师生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导致知识很难共享,而这与知识管理的目的——促进知识共享是相违背的。
        4.就信息基础设施来说,我国高校普遍缺乏相应的知识管理平台。当今世界,知识增长、创新的速度愈来愈快,致使知识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必须具备对复杂多变的知识环境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持续的知识创新能力,而这一切,都要求高校的知识管理体系要具备先进的IT系统,包括各种软件、硬件和网络基础环境。但是,我国大多数高校缺乏健全的知识管理IT系统,导致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迟钝,适应性差,以至于造成高校工作的低效率和低效益。
        5.知识管理在高等学校应用中流程混乱。知识管理在高等学校的应用过程应该是一个“知识集约—知识应用—知识交流—知识创新”四个环节反复良性循环的过程。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这个过程没有连贯起来,而且大多数时候,知识应用和知识交流这两个过程都被忽略了。
        三、高校实施知识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从高校战略目标出发,针对其现状,我国高等院校要有效地实施知识管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建立一个对整个学校的知识管理的推广与应用承担责任的专门部门,这有利于整合优势,培养高等学校整体的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将高等学校学科多样性和互补性的潜在优势,转变成为高等学校真正的优势。
        其次,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入手。相对于文化和观念等的改变来说,这项工作较易实施,障碍较少。高等院校一般均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体系,但除了需要进一步提高网络体系的质量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作为沟通组织内部各个部门的桥梁,并为所有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便利而有效地获取信息的途径。
        第三,从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着手,推进高校的知识管理。在这方面,微软公司的经验值得借鉴。比尔?盖茨将微软公司的组织称为一种“数字神经系统”,并如此描述一个优良的数字神经系统的标志:“让每一个人得到完整的信息,让参加一项产品的每一个人,即使是最低层次的人,了解产品的历史、定价、全球性的销售是怎样划分的,或是怎样按客户群体划分的……”与微软公司的组织相比较,高校的教师是典型的“知识工人”,是具有较高素质的组织成员,因此,应更容易推行这种组织机制。
        第四,为高校知识管理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高等学校中急需建立一整套有利于知识交流、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知识管理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人,而不是技术,创新必定是由人来完成的,知识创新也只能发生在人们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无论信息技术设备的功能有多强,也不过是人的一种工具,只有人才能在知识创新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因此,要在高等学校内部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大家相互交流,才能促进知识在高等学校中的顺畅流动,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的氛围。
        第五,理顺知识管理在高等学校应用的流程。知识管理是“知识集约—知识应用—知识交流—知识创新”四个环节反复循环的过程。这四个环节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其中,知识集约是其他三个环节的基础,知识集约为知识应用、知识交流提供应用、交流的对象;同时,知识应用、交流的过程又不断检验知识集约的结果,为知识集约的继续进行提供依据。知识集约是知识创新的来源,同时知识创新也为知识集约提供资源。在这四个环节中,最为重要的是知识创新这个环节,知识创新是这个循环动力的来源;其他几个环节为知识创新提供依据,没有前三个环节,知识创新如无源之水无从谈起。
        最后,或许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努力建设有利于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的高校组织文化,树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观念。就知识管理的要求来说,学习型组织所对应的组织文化或许是最理想的,学习型组织的境界可以成为我们的目标,但学习型组织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学习型组织要求组织成员对于组织共同愿景的认同,并要求共同愿景与成员个人愿景的协调。但反过来,组织的共同愿景应建立在其成员个人愿景的基础之上,它需要获得组织成员的最大限度的支持,并为之作出奉献。如果组织文化与组织价值观能够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无疑知识管理的障碍就会迎刃而解。这种境界的达成对于组织员工的素质具有很高的要求,相对而言,或许高等院校在这一方面有着最强的基础。
        四、高校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注意点
        1.明确知识需求。在进行知识管理之前,先明确通过知识管理将要达到的目标。
        2.了解学校的基础设施——人员、资金、技术——这些都是进行知识管理的首要条件。
        3.确定一名极力支持知识管理革新的人——知识主管。知识主管最好是高层领导人员,这样在进行知识管理革新时,受到的阻力将会少一些。
        4.为知识管理选择一个合适的前期项目。该项目应该是风险最小,而能产生最大的反响,参与者都乐于进行,并且能得到最大的回报。这样,可以让人们建立起对知识管理的信心,进而支持知识管理项目。
        5.为前期项目制订详细的行动计划。由于前期项目关系着知识管理革新能不能顺利进行,所以制订一个周密详细的行动计划是必要的。在行动计划中,明确所需的技术支持,参与人员的责任以及操作流程。
        6.在前期项目完成后,及时进行评价总结,以制订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总而言之,在知识的社会里,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以知识管理这种有效的思想和方法去完成所肩负的续写知识历史的重任、尤其是处于不断生产知识、分配知识以及传承知识的链条中的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