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狂少王恒全本下载:让孩子自己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9:11:12

xjjk雅儒

让孩子自己走

类别:乱弹八卦 作者:河北文刀刘 [个人杂文集] 日期:2012-2-17 16:23:04  编者按:教育重在“育”而不是“教”,这两者有什么区别?怎样“育”?作者提出了具体的论述内容。作者例举的事例,包含着很强的“育人”道理,我们应该在家庭教育中努力反思我们自己,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  上午,跟朋友聊天,说到了教育孩子的事。现在的孩子难管,已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朋友也有同感。她有她的一套很自然的理论,说到了教育上的一些症结,很在理,也很在行。我也胡乱地说了些自己的看法,她不以为然。
  忽然有一种想说话的冲动,于是打开电脑打一些表达自己观点的小字。
  什么是教育,自然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但终归结底,落脚点应在“育”上。教,更多的是外力的强加,育,才是较好地尊重成长的规律。作为个体的人,千人千面,遗传基因不一,成长的环境不同,所呈现出来的成长态势与发展倾向自然也不会相同。一个人的发展需要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非智力因素更起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两者的强弱更多地是来自遗传。当然,我们的教育,应注重智力因素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锻炼,可是因为我们所处环境的不允许,往往是顾此失彼,难以如意。
  说说智力。智力是一种特别综合的素质,我们传统的认识,只是揪其一点而大谈其谈。学科知识的理解固然重要,我们离不开高考中考指挥棒的导向,那是一纸决定命运的导向。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有八项智力,语言与逻辑只不过是其中的两种,对数学物理化学的理解程度仅仅是逻辑智力的体现,而其他呢?交际怎样?运动怎校?音乐作为特殊的智力,又怎么样?我不怀疑在某个方面有先天之才,可是如果仅凭个例,就激发起我们专项培养的目标,不仅是盲目,对受教育者无疑是精神和肉体的摧残。
  教育的主要行为在“育”,好像对苗圃的管理。什么样的苗子就应该施于怎样的培育。用作檩梁的使其挺直,用作木材的使其木实,用作观赏的使其娇艳。若违背这一规律,让權木成梁,让杨柳绽花,势必造成材不对路,有违育者心愿。
  老百姓说,什么虫蛀什么木,话糙理精。什么叫慧眼识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成长方向这才是识人的慧眼。找到了发展的切入点,再施以精心地育,是育人成功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们教育的最大悲哀是全才教育。总是期望我们的孩子事事全通,样样全能,可能吗?事事通则不通,样样能则不能?大学者钱钟书考大学时数学得了15分,史学家吴晗数学考了0分,并没有影响到二者的光辉成就。刘翔一百一十栏跑出世界最好的成绩,谁敢保证他的数学成绩也是呱呱叫顶,宋祖英把个唱开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开到了悉尼歌剧院,谁说她的文也是字字珠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首先要做的应该是遴选与甄别,每个孩子都是个性张扬的生命,教育得体,是培养,相反,则是扼杀。看看我们的教育,我们不得不沉痛地承认,我们在始终握着这个杀人的刀柄。教育不是成批生产产品,教育不可能也不需要一个统一的模式,教育应该是塑造不应该是打磨。
  有一个笑话说,美国研制出一台理发的机器,机身上一个个圆形的洞,理发者只需把头伸进那个洞中,里面旋转的剪刀就会制造出一个标准的发型。有好事者纳闷,头颅有大小,面目有差异,怎么适合用统一尺度呢?研究者不无幽默地说,第一次存在这个问题?当然,这是一则幽默,第一次削剪后所有的头颅就成了同一个模具里出来的东西了。别说有什么个性,成千上万的人都长着同一幅面孔,留着同一个发型,果真如此,恐怕不会有幽默,只会有恐怖。细细想,这是否跟我们的教育开了一个玩笑呢?
  这是中国式的教育,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自然有源远流长的教育思想与模式,但不能否认,我们的确有不及西方教育的地方。一个中国的教育考察团到国处考察,小学美术教室里,看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在专注地画着各色的水果。一个考察团的成员在一个孩子的作品前停了下来,他大惑不解,这个孩子画了一只蓝色的苹果,指导教师却视若不见。我不知道考察团的组成,相必一定是较有名气与声望的教育者,他终于问了指导教师。为什么这个孩子画出了这么荒唐的苹果你却不闻不问不加指导呢?指导教师说,为什么要指导呢?谁能保证这个孩子将来不会培育出蓝色的苹果呢?问者无言以对,这就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这样的教育环境才有可能培养出个性张扬的人才。就像日本人最先培育出方型的西瓜,如果不能突破思维的定势,怎么可能在西瓜的形状上有如此的突破呢?
  孩子自然是孩子,在他们的成长中,自然离不开成人的培养与关照,但是我们一定给足发展的空间。我们太习惯于设计了,以至都设计到孩子的未来。我不反对对孩子良好的期愿,但我不赞同期望的具体与细化。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放下成人的架子,别谈过往的经验,让孩子自己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