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2手游图片:终南山现代隐士,我们该如何看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55:25

        距离市区一小时车程的终南山中,还保留着隐居传统,有五千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山谷,过着和一千年前一样的生活。这些修行人都很热爱生活,但他们不用手机,离村庄近的修行者还会和村里人打交道,很少下山。(02-15 华商网 )

  隐士在我国历史上并不鲜见,顾名思义,大多指不求仕、不求名或等待成功立业时机的贤达隐居之士。在我们印象中,古代的他们此举都是那些不和世俗持合作态度、逃离是非地的无奈之举,也有看破红尘看淡名利争,归老山泉的高人自得其乐的自我选择,而如今隐士则多是一种回归本真的生活修行方式,只不过由于各种原因不为大多数世人所认同或跟随而已。那么我们现代人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五千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终南山修行隐居者。笔者认为,半隐士比终身隐士要理智、积极得多。

  无疑,当今社会为名为利为权力大家彼此忙忙碌碌,耽于心计,以及沉溺于喧嚣和浮躁的氛围不能自拔,从而失去了人心灵最可宝贵的平静和安宁,人们精神上本真的东西,比如纯真的感情、至善的人性和人生存的自然属性或意义便被忽略以及遗忘了,甚至破坏了,所以会生活的人便采取一些吃斋念佛、乡游或闹市隐居等特立独行方式去追寻那种平常生活里难得的生活平衡和安宁,特别是心理的平衡和安宁,很自然。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远离文明世界的半隐士和终身隐士的结果却相差甚远,因为这关乎出世和入世的人生价值观之分。

  一般而言,出世是消极的,入世是积极的,尽管佛家和道家以及儒家等各文化派别说法不一,可是大致的意思是一致的,那就是出世是追求小我的超脱,而入世则是寻求大我的成功,据说,孔子曾言: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我觉得这种中庸的把一种生活态度转化为一种工作做法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何况”《易》曰:“天地闭,贤人隐。”古人就将过多隐士的存在视为国家的不祥之兆?

  于是做个半隐士利国利民利己,像诸葛亮一样在时运未济时暂时远离尘世,修身养性和静心做学问,一旦社会需要则出来为国家建功立业,出人出力,而做个终身隐士,老死山林,纯粹做一个逃避现实的虚无者,只能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不负责任的逃兵。当然,终老山林的隐士如果能够把精神上有益的悟道著书立说,流传下来,造福后代的当不在此列!甚至我们应该尊重别人选择的生活,其实也是尊重自己选择的生活。可有能力的贤达之士(一般人就不必太强求了)还是能多为天下苍生考虑,这显然更加符合轮回天道、自然规律和人伦之情。(文/鲁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