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郭松龄不反:浅谈 0-3 岁的音乐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8:11:04


 

许多父母总认为学乐器就等于学音乐,学钢琴、小提琴的风气比欧洲还盛。孩子从小学弹琴、拉琴,但为何从此几乎不再爱音乐?这是因为多半的学习经验并无带来对音乐的“鉴赏力”。 0-2 岁以前的宝宝,肌肉尚未发育健全,因此只能透过视觉及听觉来接受讯息。此时的音乐训练可用听音乐CD来增加听力上的学习。再有,以闪卡来训练宝宝基本视力追踪能力、眼球之灵活运转力,为宝宝观察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宝宝以透过闪卡方式可以逐步理解并记忆音乐的符号并可慢慢教导宝宝做这些符号的分类。反复的练习是成功使宝宝记忆事物的关键。此阶段亦可将手眼协调之能力与思考能力同时运用。0-2岁时期宝宝的音乐动作能力训练还可包括揉和扭。一岁前的宝宝可让他们训练踢与拿还有翻跟滚的动作。会站和走后,可训练自己的身体配合音乐节奏与拍子所进行的连续动作。律动可使身体的关节更灵活、柔软,肌肉更结实、有力,情绪也可藉此得到抒发与平衡的机会。 迈入2-3岁阶段的孩童,肢体运用已经成熟许多,有时甚至喜欢自创不受拘束、刺激、变化性高的活动。这时期唱唱跳跳是孩子最喜欢的音乐活动。家长可用一些简单或自制的辅助工具;如手摇铃、敲击物、铃鼓等来引导孩子的节奏性,使其与儿歌来结合是不错的选择。甚至可加上一些动作来配合曲子的意境,也是非常好的律动及音感的训练。 0-3岁宝宝的音乐教育应以生活化的教导方式为主,因为孩子的耐心及专注力在此时是非常短暂的,因此在3岁前的孩子之学习过程都是随着刺激在发展。2岁之前的宝宝进教室让他学习课程,其效果是有限的。因此3岁以前,家长扮演的角色就非常的重要,替孩子规划一个良好的居家音乐环境,并每天腾出时间与孩子互动陪伴,都能明显看见良好的效果。实例: 1. 小杰是位活泼的3岁小男孩,他非常喜欢唱歌,妈妈就带他到音乐中心报名团体班的课程,学习音乐基本概念,因为过于活泼好动,令老师感觉十分头痛。一天小杰在上课时又无法专心听讲,乖乖坐好对小杰而言是件不容易的事,因此老师生气的将小杰赶出教室,而小杰的爸爸也生气的跑到音乐中心找老师理论了一番,并向音乐中心要求更换老师,最终小杰换了一位新老师。小杰在换新老师的第一堂课,老师就先给小杰及小朋友来一趟音乐律动游戏,并用海顿的“惊愕”交响曲,让所有小朋友躺在地板上,用丝巾随着节拍舞动。在旋律最高潮时让小朋友跳起来,并将丝巾抛高,所有小朋友都十分乐在其中,玩得很快乐,最重要的是小杰再也没有好动的困扰。 2.莎莎是位两岁半的安静小女孩,由于父母白天都在上班,所以莎莎从小是由祖母照顾,由于祖孙之语言互动不多,更别提有音乐之启蒙教育,因此莎莎的口语及音乐能力的表达,均比同龄小朋友逊色不少。再加上不常听音乐或歌谣,初上音乐团体班时,唱歌的音高只局限一、两个音,所唱出的歌曲几乎是很平的音,也就是没有旋律可言,老师为了改善莎莎的学习状况,因此,希望莎莎的妈妈能够每天陪她重复听同一首曲子数次,并用手势比出高音中音及低音之不同,让孩子更具体了解,在经过几个月与老师的配合下,莎莎的乐感有了十足的进步。老师始终相信正面的赞赏及鼓励,是小朋友进步的不二法门,更是支持他们努力学习的最佳动力。由于儿歌或童谣会将日常用语融入歌词中,所以孩子在唱歌的过程中,经过重复聆听记忆后,不仅语言使用的功力大增,同时也为日后语言的表达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宝宝对音乐的反应,打从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开始了,宝宝接受的刺激越多,累积到一定的时间,就会爆发出惊人的成果。如果小孩从小多熟悉各种不同的声音,将来区别声音的能力就比较高,学习力相对也会来得更强一些。反复学习是0-3岁儿童一个很好学习方法,将来宝宝还会从在重复学习中学到的,进而开始模仿,然后与大人互动。要宝宝聆听CD中的音乐,家长不妨投入其中,跟着一起唱唱跳跳,享受亲子互动之余,并将歌词的意思简略传达给小朋友,将音乐融入生活中是最佳方式,音乐的鉴赏力是长时间的累积,只要孩子喜欢,就连坐车、散步、洗澡都是学习的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