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案六组第一部第二集:人口年龄结构、经济增长与中国居民消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8:50:08
人口年龄结构、经济增长与中国居民消费http://www.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Details.aspx?id=8434
王霞
原载《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
内容提要:本文以生命周期假说为理论基础,运用中国2002-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对中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人口结构因素和收入增长率对居民消费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消费率与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间分别存在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然而,在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研究中却发现,消费率与抚养比以及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并不与全国保持一致,这些差别反映了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以及不同地区老龄化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生命周期假说;年龄结构;居民消费率;抚养比
作者王霞,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杭州310027)
一、引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突飞猛进,然而,与经济高速发展相伴的却是居民消费率的持续下降,2000年之后,居民消费率每年平均降幅达1.39%,至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一路下降到了36.05%(图1)。随着上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我国人口发展经历了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向低生育率、低死亡率和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转变,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人口转变过程,并且在世纪之交进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异乎寻常的低消费、高储蓄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解释的角度也不尽相同。大量文献中经常提到的解释因素包括:公众对未来收入和支出不确定性的“预防性储蓄”动机、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行为习惯、流动性约束和贫富差距拉大等。这些因素固然重要,但它们几乎都可以通过政府政策来缓解或消除。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却少有人提及,那就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本文从经济增长与人口结构变化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目前的高储蓄、低消费现象。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经济中的抚养系数的下降与储蓄率的上升似乎是同步的。因此,中国高增长、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是否与高储蓄有关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长期来看,中国要实现由固定资产投资与出口驱动向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增长,就必须考虑对经济增长和消费具有长期影响的人口政策。
研究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经济增长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对于制定长期的人口和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文献回顾
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2004)的生命周期理论(LCH )作为现代消费储蓄理论的代表,被国内外不少学者用来解释中国高储蓄率问题。LCH 的基本思想是,个体将根据自己一生的预期总收入来平滑自己在各期内的消费,从而实现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效用最大化。因此,一个人在未成年期和老年期消费高于收入,进行负储蓄;在成年期内消费低于收入,进行储蓄。就一个国家而言,如果该国的未成年人抚养比率和老年人抚养比率较高,储蓄率将会较低,反之则反是。
莫迪利安尼等(Modigliani and Cao,2004)在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进行研究时,以中国1953~2000年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将中国的低消费(高储蓄)率归结为长期的人均收入增长率和少儿抚养系数转变的结果。科里(Kraay,2000)对中国1978~1989年分省居民储蓄家庭调查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抚养系数对储蓄率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赫瑞卡等(Horioka and Wan ,2006)对中国1995~2004年分城乡居民储蓄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少儿抚养比与储蓄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老年抚养比与储蓄率之间则呈微弱的正相关关系。袁志刚(2000)
等人构建了一个可以把握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基本特征的叠代模型,认为,由于人口老龄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必然结果,它很可能是造成中国城镇居民储蓄倾向上升,消费倾向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高储蓄、低消费很可能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下个体的理性选择。王德文等(2004)对中国居民宏观储蓄进行研究发现,人口转变对居民储蓄率有显著影响,由于少儿抚养比大幅度下降,从而使得劳动年龄人口经济负担减轻、储蓄增加的同时,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使得人口转变对储蓄的贡献率减弱。王金营等(2006)通过将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折算为标准消费人后发现,人口抚养系数的提高特别是老龄化程度提高,将部分抵消由人均收入提高所带来的消费水平的增长。李文星等(2008)采用动态面板GMM 估计方法,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少儿抚养系数对居民消费具有微弱的负影响,老年抚养系数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则不显著。
从以上有关人口结构与消费关系的经验分析可以看出,人口结构与消费率的关系对数据处理、变量设定、样本构成和估计方法比较敏感,不同的研究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利用更新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建立基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计量模型,直接对人口年龄结构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数量化实证分析,为我国科学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在LCH 模型基础上,运用我国2002~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消费率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少儿抚养比对消费的影响显著为正,老年抚养比对消费的影响显著为负,所以老龄化将对消费产生消极影响。在分别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研究中发现,消费率与抚养比以及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并不与全国保持一致。其中,东部地区少儿抚养比对消费的影响为正,老年抚养比对消费的影响显著为负;中部地区少儿抚养比对消费的影响为负,老年抚养比对消费的影响显著为正;西部地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消费的影响均显著为正,这些差别反映了区域经济差距以及不同地区老龄化程度的差异。
我国少儿抚养比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下降之后,从2003年起一直保持低位平稳发展趋势。
这表明,我国少儿抚养比今后变动的幅度将会非常小,从而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也将是有限的。而随着老年人死亡率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抚养比的增幅持续扩大,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初期阶段,由于低抚养比、丰富劳动力供给而形成的“人口红利”,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但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由“人口红利”期转为“人口负债”期,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因此,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口红利,将高额的居民储蓄有效地转化为投资,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应未雨绸缪,以事前防范、统筹安排等方式化解或缓解潜在的人口问题,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诸多问题与挑战。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档
除特别声明外,本站不拥有文章版权。如引用,请注明原始出处。
please quote the original source if you are going to use this paper
本文收入文库时间为2012年1月。
文章来源:原载《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
X
欢迎投稿
本中心“网上中国研究论文”信息中心旨在推动中国研究的信息交流,为中国研究在国内学者之间以及国内外中国学者之间学术交流架起一座桥梁。
我们十分欢迎诸位学者踊跃投稿。您可将自己的工作论文提供给本中心,在网站的本栏目上发表,以便您的思想和理论 能够早日介绍给更多的学者。若您愿意,您可向我们提供您的联络信息,也许您能够收到其他学者有价值的反馈, 也许您还会得到您意想不到的合作研究机会。
投稿的内容可以是中国研究的各个领域,但研究方法必须是实证分析。来稿请用电子邮件的附件(attachment)形式寄给本网站中国研究文库负责人。其电子邮件的地址是:wenku@cuhk.edu.hk。 来稿文字可以中文或英文。
谢谢您的合作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