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79大案视剧全集:以情施教,和谐交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7:34:35

以情施教,和谐交融

——也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内容摘要:本文从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角度出发,提出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接收,而且还伴随着师生之间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同时,教师要充分调动情感因素,大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因素,使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情感和谐交融,达到情、知互动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情感  语文教学  和谐交融

 

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包括人的爱好、快乐、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有激情、心境、热情三种形式。①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能直接化为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教学的根本意义又在于最大程度地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让人在最佳状态下理解和掌握知识。列宁曾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②情感的有无、浓淡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中思想的陶冶、道德的规范和心灵的净化,它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实践表明,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伴随着作者、老师、学生之间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也是情,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教学如同人没有眼睛,画幅没有山没有水,少了灵性。然而,语文又是一门典型的包含情感因素的科学,教材中的课文几乎都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无论是哪一种文体,其蕴含的更多是反映了人类对真、善、美的高尚情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教师有心,善于把握好语文学科的特点,尽力挖掘每一篇课文的情感因素,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课文中的情感引入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进入学生的心田,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形成崇高的人格。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具有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用自己对文章情感的把握渗入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与文章内容所表现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愉悦的情感享受中积极热情地投入学习,达到情、知互动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以情施教,形成教师、学生、课文三者情感的和谐交融呢?

一、利用导入,以情入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每节课的首要环节,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往往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质量。富有艺术性的导语宛如一幅具有立体感的画面,能够轻松而又富有启发性地敲开新课的大门,一下子感染学生,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纵观一些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的教学,他们总是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考虑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尤其讲究上课之始的突破口——导语。课前导语应做到开口数语,双目含情,“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教师激荡的感情,恰当的诱发,迅速叩开学生心灵的情感,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从而为教师进一步讲授课文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为学生学好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前导语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但应与讲课内容有关,力求语言生动,精练短小,有助于活跃教学气氛,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特级教师于漪教授《雨中登泰山》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盘山五岳,孕育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盈心头。那具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的泰山就是这样的一座山。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律《望岳》就是其中之一。杜甫诗中那‘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攀登到绝顶,才能领略无限风光。今天,我们学习李健吾同志的《雨中登泰山》,请作者为向导,带领我们去攀登、游览那高耸雄伟的泰山吧!”③此时,教师入情入境,简短而富有激情的几句话,拔动着学生感情之弦,起到了学生见作者之所见,思作者之所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具有振魂摄魄的效果,让其很快进入了课文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创设情景,以境生情

既然学生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教材内容要善于渲染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一致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他们就能自觉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精心揣摩语言文学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就能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材中课文多是蕴含情感因素的富矿,课文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这就为教师用语言创设美的课堂教学情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若能通过简洁生动或幽默诙谐的语言,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能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控到最佳状态,以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形成急切的探究心理。如某位老师在讲秦牧的抒情散文《土地》,充满激情地对学生说:“土地是生命之源,财富之母。没有土地,就没有五谷瓢香,也就没有我们人类。我们炎黄子孙,生活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但这广袤的土地,是祖祖辈辈流血牺牲争来的。一提起‘土地’,我们很容易想到‘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老乡亲,很自然地想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翻天覆地的神速变化。作者秦牧更是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了很远的地方……”这里既讲到了“土地”的作用,又给学生以启迪,激发和催生了学生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从而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情境之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④

情境的创设除靠教师的语言之外,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讲授艺术性教强的课文时,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投影、录象、多媒体等直观可感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营造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去体会、去想象、去领悟、学生在怡情悦性中欣赏作品,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品德,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如教学诗歌,可以把诗歌的意境用很美的画面描绘出来,再加上一段情感真挚的配乐朗诵;教学散文,可以动用电视手段把它制作成电视散文,展示特有的风韵;教学小说,可以利用影视资料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主动进入情境;教学戏剧,可以播放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视频,以体会戏剧的真谛……

例如,教学《故都的秋》时,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京秋景画面,让学生对故都的秋获得感性认识,并选用富于节奏变化的,雄健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此时,整个教室都沉静在感情个海洋里,唤起学生情感的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引导学生从故都的秋景中体验和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理解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向往。又如,教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可运用音乐引进课堂辅助语文教学的方法,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那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乐曲,仿佛把同学们带到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使学生感受到志愿军战士赴朝抗美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对志愿军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从音乐创造的情境中探求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此外,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积极良好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点拨知识的深入浅出,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情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使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

三、朗读示范,以情感人

朗读是以理解文学作品意义为目的的表情达意的一种方法,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是学习语言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⑤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就是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的重要一环,它能是作品中的任务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乐,共哀怒,直接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吸引、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将自身的情感熔铸于朗读教学之中,或激昂、或欢悦、或悲壮、或直抒、或含蓄……以自身的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其情感的涟漪,令他们置于充满浓烈氛围的情境之中,从而受到感染,加深对作品的整体感知。同时,教师要把握好朗读的情感、停顿、节奏、语调。只有包含音乐美、节奏美、感情美的规范朗读,才能迅速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其融入美的氛围中,使他们感受到祖国语言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有时配上与所学课文风格相近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示范,并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引导他们齐读或轮读或分角色朗读,入情入境地反复吟诵,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使之受到美的熏陶。教师充满激情的朗读示范,会使学生脑海里有情有境,进入深层次的感情体验。

例如,教学人教版高二上册第8篇课文词七首中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从威赫的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那强烈的故国之思,那些美好的事物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尤其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想像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也可以让学生确切感受作者感情的深度。又如讲魏巍的《我的老师》,课文通过典型事例反映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老师的挚爱之情。教师通过朗读,把作者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学生也就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受到美的熏陶使这之与作者的感情形成共鸣。又如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朱自清的《春》全文,使学生便会感受到春天万物复苏、生气盎然、充满着青春和活力,体会到作者的喜悦和赞美之情,使之进入一种美的境界。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以情施教,沟通作者、教师、学生,形成一条和谐、畅达的感情通道,使语文教学成为真正的情感教学,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新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德立、阴国恩主编:《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2、孙春成著:《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潘晓顺:“语文教学与情感”,《红河教育》2001.第4期。

4、蔡高才等编著:《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沈德立、阴国恩主编:《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