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坊建设方案:戏说官场“潜规则”(一零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06:55

戏说官场“潜规则”(一零五)

 

--- 官员“假的真文凭”和“真的假文凭”

 

吴越论春秋

官员假文凭问题由来已久,屡禁不绝,症结何在?---文凭是升迁的“门票”。一位熟知内情的官员一语道破天机。

重用“知识型”官员,是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一种体现。但有些地方往往把学历等同于能力,把高学历等同于高素质、高能力,甚至把博士大量选拔进入领导层,形成所谓的“博士兵团”。

  这种片面的“学历崇拜”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官场对学历的“激烈追逐”。而官员再花几年时间进一次学校的成本无疑太高,所以这些官员很容易用手中的权力和资源,以不正当的、非法的方式来获取高学历。
  党建专家钟岩称,“年龄是个宝,文凭少不了”给我国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打下了很深的烙印。这得到了一位基层干部经验的验证。“我在乡镇摸爬滚打了20多年,从一般干部一直干到县里任局长,希望能继续‘往上走’,可一纸文凭却成了我升迁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他告诉我们,“于是,我报名参加了省委党校在我县设立的函授班,顺利拿到了本科文凭,也如愿提升为副县级干部。”他说:“说文凭是‘混’出来的,这一点也不为过。”
      “官员为弄文凭,让秘书替自己上课,用公款贿赂导师、学校让自己蒙混过关,在社会上已是公开的秘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成言教授分析认为,目前官员文凭造假有两种情况,一是“假的真文凭”,即文凭“注水”, 没有相应的学业经历和知识含量。目前不少地方官员已通过各种途径拿到了“假的真文凭”。在有些地区,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那里“人才济济”,从县委书记、县长、副县长,甚至镇长、乡长、派出所所长,名片上大多印有“经济学硕士”、“法学硕士”等名头。二是“真的假文凭”,即办假证。因腐败被处以死刑的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青就是一个“真的假文凭”的典型。他托人在北京大学附近买了一个法学学士文凭,就开始以“北大才子”自居,甚至自称自己是“法学教授”,直到案发后,人们才开始了解事实真相。但一般来说,大小官员由于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有条件搞到“假的真文凭”。

有些官员一方面没有相应学历,一方面又想进一步发展,获取更高的职务,就开始想方设法地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公款获取学历。
      “有些官员混文凭的方式,真是千奇百怪。”北京某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报名、考试、结业时,官员们会亲自出面,平时上课基本上就由秘书代替,甚至有时会出现秘书坐满一教室的滑稽场面。” 
      南方某地区驻京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他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给领导当秘书,工作还不满一年,就被调到驻京办,平时的工作就是替领导去学校听课、完成作业,还有负责与导师搞好关系。学期末领导来考试,基本是开卷考,考题也很简单。平时成绩占80%,考试占20%,只要他这里没问题,就是领导考零分,最后的科目成绩也合格。

有专家指出,假文凭的泛滥,动摇了社会的公平和信用基础。

有官员假文凭不是小事,这涉及到人品问题,涉及到诚信问题。如果官员没有人品,没有诚信,这样的官员还能做人民“公仆”吗?人民敢于把权力给他们吗?人品、诚信是一个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八荣八耻”的要求。现在我们的官员不是不聪明,而是太聪明了,聪明到不择手段,不讲人品和诚信,这,就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危害。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的中专学历,一度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在官员普遍高学历的今天,公众不仅没有看不起这个中专学历,反而对此充满了敬佩!官员搞一个“真的假文凭”太容易了,而这个真的中专学历反而却显得真实可信,显得弥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