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删除谷歌输入法:《太阳照常升起》与其中的政治意向故城 发布于:2007-09-17 10:0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0:50:57
《太阳照常升起》与其中的政治意向故城 发布于:2007-09-17 10:08文/故城 记忆,它只是一个暗色的底座,我们举起什么样的烛光,才能把时光雕镂的塑像照亮?我想姜文内心也在问自己同样的问题,《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泛黄效果的色彩与渲染一如一张张的老照片,强烈的真实感与浓重的历史感油然而生,《鬼子来了》里黑白打底的胶片颗粒让色彩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对历史审视的独特视角和干练的电影语言。而在《太阳照常升起》中,色彩重新回归,它鲜艳夺目、有符号式的犀利,也亦幻亦真、有梦境里的朦胧。影片依然沾染着姜文的个人色彩,流露着雄性气质的激情奔放,但原本极具“私人化”的镜头语言已经有些松动,他不再沉溺于个人的精神自传表达,而是想让大众也能分享一段记忆,于是,片断的、后现代主义的时空错乱、甚至有些魔幻主义的影像都在传达私密被公开后的一种遮遮掩掩。这种遮掩也为理解影片蒙上了一层暗纱,或许,影片所要传达就在最后一幕那轮升起的红日,也正像海明威说的,“太阳升,太阳落,大地永存”,那是一个时代的寓言。 记忆·梦幻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以个人方式保留历史记忆,《鬼子来了》也是一部“个人史”,它并不期待获得普遍的认同,它们都是某种意义上的精神自传,是一种不可交流的疼痛,一个忧伤的深渊。而在《太阳照常升起》里,姜文显然愿意将记忆拿出来给更多人分享,但有些清晰、有些破碎、有些闪烁跳跃,我们很难区分出真实与虚构的意向之间存在的界限。影片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展现了四个印象:“疯”、“恋”、“枪”、“梦”。它或许包容着爱情、时代或者生命这些命题,但这些命题显然都是片断的、局部的。姜文也无意于一语道破“天机”,将一个个诺大的命题逐个阐述,他只将几块破碎的镜子放在我们面前,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便呈现于其中,在那里我们即看到了脆弱而美好的事物,也看到了沉重而悲伤的画幅。 影片的线索是由周韵饰演的疯妈串连的,疯妈无疑是女性同母性魅力完美的统一的角色,茫茫戈壁上这个女人有着执著的感情,她站在火车顶冲着天际呼喊爱人的名字;水彩画般的云南红土上这个母亲的爱是偏执的,她的毅力支撑着自己拉扯大一个孩子。而当她的梦彻底破碎的那天到来时,她决然选择了离开,清澈的溪水中漂浮着绣花鞋和她的衣物,躯体犹如灵魂般脱开“皮囊”汇入河水,生命就像生生不息的河水仪式性的完成了生命的轮回。那是一个女性的内心世界,她的情和欲,她的爱和悔,她的时光退不去的缠绵在那一刻宣泄出来,却用如此沉静的方式,让人驻足留恋。而影片结尾,她对着太阳高呼“阿辽沙”既有留恋又有告别的意味,一个新生命在那刻诞生。生命的延续,是留恋和告别永远的移交程序吧。 影片中关于疯妈的特写镜头很出彩,那其中既有一种真实感又有一种距离感,真实感和距离感是一条线段中两个端点的事物,却融入了同一张面孔,那放大的略显夸张的特写镜头让观影经历奇妙无比。其实这种梦幻的经历在影片中比比皆是,山羊上树、路的尽头和铁轨上出生的婴儿,这些梦幻般场景的设立拉大了影像与现实的距离,姜文却又用一种原生态的现实景观与诙谐的人物语言和行为冲淡其中的浪漫与荒诞,从而营造出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视听景观,像库斯图里卡。影片结尾那狂欢的人群和漫飞的帐幔几乎是库斯图里卡式的,我不知道这其中是否有向其致敬的成分,单从艺术渲染角度而言,这个场景推动整个影片的高潮降临,观众也似乎有了一种奇妙的影像旅行,在幻觉与现实之间折返跑,像在梦境。而替代自己的幻觉的最好方式不是尽力从这种状态中抽离出来,而是继续参与其中。有时候,记忆像梦,梦也像是对记忆的回温,或许现实和记忆都是一场梦而已,你我何去何从,梦中已见分晓。 符号·文革影片无时无处不在流露出符号式的图腾景象,几乎是仪式般的,说不清楚里面包含的是崇拜、审视、抑或是欣赏。没有了领袖人物塑像、黄书包和铺天盖地的标语,换成了算盘、绣花鞋、鹅卵石和枪,政治符号的刻意淡化并不意味着它是一个脱掉历史语境的影片,相反算盘、绣花鞋这些生活符号更隐性也更平易舒缓,如涓涓溪流般从观众心房渐入渐出,你可以说它是一种心理暗示,但也体现出一种欲说还休的姿态。 绣花鞋是疯妈变疯的原因,它恐怕是一个女人难以言表的寄托。绣花鞋这个极具恋物性质的符号是女人独有的,它固然夹杂着女人的敏感与纤弱,但这个符号却有另外一种注解——信仰,当它不翼而飞时,影片的镜头开始慌乱、紧迫,人物飞奔、上树、吟语不断以及近乎癫狂的肢体动作都在说明一个信仰遗失的结果。这种遗失的信仰或许可以理解为发生在同一年一位伟人的离去,在那个疯狂个人崇拜的年代,骤然的精神失常是多么合情合理。而影片中摔碎的算盘、瓷碗还有照片筐则是人物内心支离破碎的一个印证,那似乎在说明另外一个事实,一夜间一个城市的倒塌(唐山)。用鹅卵石筑建的白色建筑中,疯妈试图重新缝合这些器物,但木质算盘、陶瓷碗以及玻璃像框都是不可重塑、无法修复的,根本经不起儿子李东方(房祖名饰)的几声喷嚏,物是人非、覆水难收。其实纵观全片,阿辽沙这个符号恐怕更为难以捉摸,疯妈让儿子诵读的信中满是重复的这三个字,用苏联人名达到“睹物思人”的效果恐怕也另有深意。影片的第四个段落发生在1958年,也是阿辽沙(中文名李不空)死去的年代,那个年代苏联也离去了一位被极度个人崇拜的共产主义领袖。于是年轻时候的疯妈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以前我比你小,以后我就可以比你老了”,确实,苏联老大哥的共产主义年龄恐怕已经永久的封存了。 吊死梁老师一段像是一个仪式,分外肃穆。梁老师的死是让所有外国人匪夷所思的,它所包含的中国特色是难以诉说的,所以从老唐、林大夫和梁老师在屋内的片刻逍遥陡然转至悬挂于天桥的人体躯壳对于我们而言并不突兀,也并不荒唐。影片中的诬陷、作证以及集体无意识的捉拿镜头都是那个时代的记号,历史事件的发生本身就没有荒唐可言,那个年代只是将政治显现化、将斗争公开化而已,一切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梁老师把枪这个具有男性和权力符号的物品送给了老唐带着一种缴械的意味,梁老师的死中存在的峰回路转(他的死因)恐怕让大多数人诧异不已,其实当第四幕中梁老师出现在老唐的婚礼中时,我的疑问顿时消解了,因为梁老师注定在影片中充当政治牺牲品的角色,“在政治斗争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实际上,影片中老唐手里那把枪解决掉了两个人,梁老师掉死在枪套上(这也是另一处暗示他的死因的地方),李东方则死于老唐的枪下(这两个人都是因为两个女人的背叛而成为牺牲品)。枪这个符号本身象征男性性器官,两者的迸发是男性欲望的释放,只是枪代表权力欲望(“枪杆子里出政权”),性器官代表性欲望。显然,李东方与老唐老婆私通侵犯了老唐的男性权力符号,而他说的“你老婆的肚子根本不像天鹅绒”则彻底将老唐的男性尊严摧毁。于是,李东方成为一场男性斗争的牺牲品,男性斗争又何尝不是一种政治斗争呢?政治斗争中没有对与错,只有强者和弱者的区别,李东方那杆肉枪又怎么能斗过老唐的火枪呢? 影片的脉络和文革的脉络是息息相关的,焦熊屏说,影片“有非常多的解密的快感,一旦找到关键,就觉得此片非常清晰和令人震惊。”确实,影片对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再现与崇拜是令人震惊的。如果说《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有着一个小孩看文革的片面化、天真化,那么《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姜文不得不面对现实,他必须站在一个成年人的角度触碰“政治”这个敏感的话题。影片中我们看到一个对文革极为崇拜的姜文,影片结束于婴儿出生、红太阳升起,其实在时间链条上这正是影片的开始,漫飞的燃烧的纱帐与火车的呼啸交相辉映,婴儿在长满花草的铁轨下出生,周韵口中肆意的呼喊“阿辽沙”,红日从地平线跃然起升,文革的大幕刚刚揭开。  《太阳照常升起》的叙事方式是跳跃式的,时间丧失了线性的流畅感,而是零散化的呈现出放射状,1958年、1967年和1976年三个时期被分割为四个部分。人物关系被打乱而呈现出一种跳跃式发展,故事的主角成为另一个故事的背景或一个毫不起眼的人物,老唐如此,梁老师亦如此。这种叙事使得导演看似拒绝提供任何观点、影片也似乎拒绝诱导观众任何的认同。即便如此,姜文的个人政治“投靠”依然可见端倪,他对文革的激情与记忆依然无法磨灭。然而,影片第四部分“梦”并没有将这种“投靠”彻底化,毕竟姜文也是聪明人,它将太阳升起放到最后就是要告诉观众第四部分既可是影片的开始又可是影片的结尾,而用“梦”这个标注更是生怕个人政治态度被误读为某种政治倾向。 1994年,凭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的姜文一定看到了曼彻夫斯基的《暴雨将至》,影片显示的繁复多义的结构和一种支离破碎的荒诞气质也一定深深影响了这位华语影坛的新生力量。也许正是因为有了《暴风骤雨》和威尼斯的那段经历才会托生出今天的《太阳照常升起》,但影片的意象却缘起于一个浩瀚动荡的年代,在那个年代,东方有个红太阳。 怪诞与真实杂糅的《太阳照常升起》木雕禅师 发布于:2007-09-15 00:19

《太阳照常升起》,在我看来,正常顺序是二十年前,孔唯和周韵在共同起点出发寻找爱情,而孔收获姜文,周爱上个不该爱的人,万念俱灰时生下了遗腹子房祖名,自己由于极端痴情而精神状况不稳定,近二十年后则给儿子带来一堆困扰。同时,姜文与黄秋生在学校教书,黄秋生遭人诬陷,然姜文情人陈冲爱上黄,尽力协助脱罪,结果黄秋生上吊,难分自杀还是被杀,姜文难逃嫌疑则被下放到了房祖名的村落,却遇见房祖名母亲自杀,常年独守空房的姜妻子,与小自己20多岁的房干柴烈火,姜举枪瞄准了房……

 

刚开始这个电影可能会看不明白,很多细节不不明白意思,然而这种看不明白完全不会影响观影乐趣,把思考留在立场后吧,电影塑造的氛围会完全牵引观众的情绪。我的初看感觉故事大概就是这样,但我这是寡淡无味的平铺直叙,姜文却将怪诞与真实杂糅,使电影显得传奇眩目,畅快淋漓。相信走出影院时还一头雾水的人不在少数,这个就是姜文电影的魅力,我看见的仍旧是一群悲剧式英雄们的残酷浪漫故事。

 

一:“疯”、美足、痴情的绝望
电影第一章,不断奔跑中赤裸的美足、红色的泥地、白光光的卵石、叠连的青山、白云蓝天,碧水苍树以及一晃而过的黄须红鱼绣花鞋,梦魇般喃喃自语的周韵,这些元素构建了个活生生的童话世界,周几乎用自己一生等待着最爱的人,执着单纯的活在自己意想的世界里,真所谓“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时代的抛弃,我们和她一样已经不用再分辨那男人真心还是假意,甚至名字都已经成为符号,只知道小房的父亲就是“最可爱的人”,就是那诡异的被挖走脸的照片男人(这个男人的形象从干部嘴里得知也实在是不怎么样)。
周韵在常人世界里很明显是个疯子,然而在儿子眼里依旧是慈母,她几乎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在重新解构这个世界,抱羊上树,和猫聊天,踏草皮渡水,四处搜集白卵石……看似疯癫的状态让人忍峻不止,她将自己对这个社会崩溃了的信念,在白卵石屋子重新组建,疯妈这个自以为是的重建,只不过纯属心理安慰,她已经被时代烙下深深印记,从破裂镜子上儿子与李铁梅“合影”可以看出,她内心深处的这个时代特有价值观爱情观比泡沫易碎,一个小如喷嚏的风浪她也已经无力反击。
疯妈的离奇故事和她急如风快似电的作风,很明显是那个风风火火时代的特征影响,她最后平静的选择离世,也绝不仅仅是承受不住无尽痴情等待,更让她心寒的应该是承受不住这个荒谬的现实生活压力,对生命失去信念后的她竟然平静的和正常人没有区别了(自杀前叫儿子去接客时正常的有点离谱),到底是周韵疯了?还是这个社会疯了?孰是孰非谁又能分的清楚呢?蹲在河畔不甚难过的儿子,还有麻木的看客和来客们,都没有给出这个答案,惟有红鱼绣花鞋飘向远方,一去不返空悠千载。

 

二:恋、屁股、骚情到扭曲
忧郁黄秋生一出场就帅到爆,优美的《美丽的梭罗河》简直就是情人杀手锏,食堂的一战五、医疗室的单挑,黄都不落下风,这样的调情高手,却被一场莫须有的性丑闻折腾的丧失尊严。从开始的风流倜傥,到后边被冤枉后的无辜,一直到结束生命前,这段故事是整个电影中最谐趣桥段,甚至大有《阳光灿烂的日子》质感,而主要的三个主角竞技飙戏,也让人大饱眼福。
永远都湿漉漉的陈冲,屁股特写真叫“春光诱我”,喋声喋气、挺胸跺脚、扭屁股,无一不散发着“骚情”、“挑逗”这些字眼,故事的矛盾也由手摸了人家屁股这个流氓罪开始荒唐,露天电影集体意淫,黄未下手就被42个手电筒照的跟抓兔子似的,逃命途中撞破姜文与陈冲偷情,陈的妩媚狐功陷害(跳草丛和跳水沟),姜的假意分析(设套提前写检讨),变态的案件重组调查,到后来层出不穷爱慕表白,使得黄一步一步尊严尽失,他已经无力在这个虚伪的世界分辨真假。笔者认为黄的自杀或者他杀(其实我怀疑是被杀),与黄撞破姜文与陈冲偷情有莫大关系。
此段落夸张搞笑,但是容易被人们忽略其讽刺效果,一对一同支援祖国建设的华侨,20多年的老友交情,难道还能不知道对方的品行如何么?要不然后边出现的崔健大哥也不会贬姜文所谓“作风问题”了。可惜黄秋生就牺牲在这个莫须有的年代,这个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年代,一个骚情但是必须压抑的年代,一个尊严扭曲的年代。

 

三:枪、肌肤、背叛与隐忍
姜文带着妻子孔维下乡改造,遇见房祖明的疯妈自杀(其实叫解脱才对),一身本事不能报国,在这荒谬的时代只能打猎挣工分,无聊之极,终日与群童共伍,最终导致独守空房的妻子背叛,与小队长房祖明巫山云雨。占着茅坑不拉屎!结果被别人用了。这段隐含轮回报应,如叛逆偶像崔健分析那般,不提姜文以前那些事了,单从“恋”段落黄秋生笑容满面的吊死之前那些事,可见得姜是多么厉害的一个采花高手,如今遭遇报应也是预料之中(《肉蒲团》所说“吾淫人妻,人淫吾妻”啊!),真诚地爱一个人,以后又会不会真诚地爱上了其他人?而到底是谁背叛谁,又是谁的错呢?
姜文在此段落性格比较隐忍,百发百中的神枪手,不猎情侣鸟,不猎哺乳鸟,一身才华却要在穷山僻壤玩物丧志,孰非自己心愿。尤其是指挥小孩时偶然流露的大将之风,可这短暂的痛快还是为了挣个工分。知青下乡岁月这段历史,又是谁的错呢?
天鹅绒般的肌肤,引出天鹅绒制的锦旗,太黑色了,据说这段乃是改编小说,干了人家的老婆还敢跑人家面前拿着锦旗说“你老婆的肚子根本不象天鹅绒啊”!这不真的活该找死么。另一方面也可看出这个荒诞的社会环境,一个小队长到底是无知者无畏呢?还是真的善良诚实到如此白痴的地步。
再能隐忍的男人都会放出这憋屈的一枪!

 

四:梦、肚子、诞生的轮回
最魔幻的篇章在“梦”的故事里,这段故事实际上是电影的开头,接近20年前,疯妈年轻时候的恋情就已经是个残酷,大着肚子怀着房祖名的她与孔维共同的出发点却得到勃然相反的结果。其实她哭诉相似的那一刻,已经知道自己爱的将是符号了,那是“最可爱的人”。而后逐渐增多鲜花的火车铁轨上,花团锦簇的诞生的孩儿与新生的太阳,似乎让周韵心理得到安慰,孰知这是生命又一个轮回。
尽头约会的漂亮孔维,年轻气盛的姜文,活泼调皮的黄秋生,群山戈壁的一望无垠,各族人民共聚以及婚礼狂欢,都让人倍觉豪迈,而谁都没注意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呼啸而起的燃火帐篷,肆意摇摆,似乎要去阻挡前进的列车,假如列车代表社会前进,或许这个燃烧就是意味接下来火热动荡20年吧。惟有疯妈在火焰下情形的看到了阴暗!但是她无力展示真相给世人,甚至自己的孩子都差点遗弃,在新的生命诞生和新的太阳升起时候,她一个人在呼喊……

笔者必须承认这部电影实在费解,但是又很吸引。太多的电影元素来不及关注就被错过,整个电影过程中,无论听觉视觉,都经过一次非凡享受(顺便赞一下这个电影的音乐和美术),我相信《太阳照常升起》是大家一次难忘的观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