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安装gz:金姓郡望堂号和家乘谱牒简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1:06:46

 金姓郡望堂号和家乘谱牒简述

一、郡望堂号

郡是春秋末年以来,各诸侯国在边境地带设置的地方政权组织,面积较县为大。战国时各诸侯国又在边郡分设县,逐渐形成县统于郡的两级制。秦统一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以后又逐步增加到四十多郡,下设县。到东汉时增至一百零三个郡。魏晋至隋唐时期,门阀士族垄断政治,并在经济上拥有许多特权,庶族寒门受到排斥。在这种制度下,姓氏具有特别重要的社会意义,姓氏之间有了高低贵贱之分,由此重族姓,讲究门第和郡望。此时各郡的显贵的世族,被称为郡望,意即世居某郡而为人所仰望。一般而言,一个姓有数个郡望,不过人们受“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影响,每个姓总喜欢把自己与历史上最有影响的郡望联系在一起,以示不同凡响。在李渊建立唐朝以前,赵郡李氏的影响力大于陇西李氏。李渊自称为陇西李氏之后,从那以后,李氏家乘都必言其出自陇西李氏,哪怕是由皇帝赐姓为李氏的、或压根与陇西郡沾不上边的李姓人,也要如此做。其他如陈姓必言“颍川陈”,周姓必言“汝南周”,张姓必言“清河张”等,亦是一理。

金姓最著名的郡望为京兆郡。这支金氏即金日磾家族,自汉武帝时开始显达,成为两汉时的望族。

堂号是中国家族文化中的一种用以慎终追远、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思与祖先崇拜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宗亲色彩与精神纽带作用。以往,堂号普遍用于作为家族财产的祠堂、学校、灯笼以及作为家族个体的庭院、厅堂、店铺、书斋等处,以此来区别姓氏,标明族属。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的堂号,一般来说郡望名即堂号名,但堂号名并不一定就是郡望名。堂号有总堂号与分堂号之分。总堂号即以该姓兴旺时郡名为堂号,即以郡望为堂号,只不过将郡望的“郡”字改作“堂”字,如金姓堂号中的京兆堂、彭城堂等,这是郡望和堂号的共同之处。分堂号,乃指各姓氏之支派自立的堂号,是以先世之道德文章、功业科第,或取义吉利祥瑞,或取义训勉后人,而为本支自立堂号,以区别于其他支派,也可称典故堂号,金姓这类堂号有裕后堂、敬爱堂、怀远堂、宝谦堂、叙伦堂、雁溪堂、惇裕堂、九思堂、乐善堂、庆延堂、长庆堂、宝善堂、人和堂、敦厚堂、永思堂、忠孝堂、尊德堂等。其中有名的当属忠孝堂。汉代金日磾一家七代侍卫皇帝,以其家族以忠孝闻名于世。此外,还有丽泽堂,因元朝学者金履祥曾在丽泽书院讲学,为纪念他,后人有以“丽泽”为堂号者。

有堂号必有堂联,堂联,是与堂号密切相关的家庭文化。堂联亦称祠联,主要用于家族祠堂。堂联通过记述本姓历史名人的文治武功、道德文章,弘扬祖先丰功伟绩、反映宗族赫赫声望,借以振奋家族正气,并训勉后人,告诫子孙珍惜家族声望,努力进取,不能辱没了列祖列宗。堂联挂在堂上,一则自我标榜,二来用来代指本姓氏,可起到望堂联而知姓氏的作用。金姓著名堂联有:

仁山理学  翁叔勋员

上联说元代学者金履祥,字吉夫,号次农,被当时学者尊称为仁山先生,浙江兰溪人。曾在严子陵钓台书院教学,后专心著述,晚年又曾在丽泽书院讲学。撰《尚书表注》,对《尚书》中的一些篇章表示怀疑;又撰《论语集注考证》,对朱熹的《集注》加以核实补充;另著有《孟子集注考证》、《仁山文集》等。下联说西汉大臣金日磾,字翁叔,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武帝时跟从昆邪王归附汉朝,历任马监、侍中。昭帝即位,他与霍光、桑弘羊等人同受遗诏辅政,因擒获马何罗谋反有功,封秺(du)侯。

醉乡作记  庐墓生光

上联说北宋乐平人金极,字克中,绍圣年间进士,官至分宜知县。曾上书请求斩“六贼”之首的奸相蔡京。后自号市隐,筑庐名“醉乡”,并作《醉乡记》。下联说南宋兰溪人金景文,字唐佐,双亲去世后,他在墓旁筑草庐守孝,夜里梦见五彩天光照射墓上,人们以为是他的孝感所致。咸淳三年,被祀于三贤祠。

玉册载勋  武毅功名为烈

银章受卷  文靖温裕有容

上联说明代巢县人金朝兴,随太祖渡江,官至都督佥事兼秦王左相,沉勇有谋略,多立战功。死后被朝廷追谥为武毅。下联说明代新淦人金幼孜,名善,字幼孜,建文年间进士,官至户部给事中。成祖时,先入文渊阁为侍讲,后多次随驾北征,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宰相)。仁宗时,加授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宣宗时,任永乐、洪熙两朝《实录》总裁。死后被追谥为文靖。

汉室忠勋素著  义门孝友流芳

上联指西汉大臣金日磾。下联指宋代孝廉金彦,邵阳(今属湖南)人,勤学善写文章。乐善好施,惇孝友,郡人号称“义门金氏”。后奉诏举孝廉,为天下第一。

安徽省东至县金家村金氏宗祠联为:

德业文章  百善之端惟孝

风霜雨露  四时之感在心

安徽省望江县松树山东祠岭村金氏宗祠联为:

支分雷水  宅卜松山  三十年谱牒重新  切毋忘祖德宗功  缔造一番基础

姓锡彭城  声传江夏  六七页规章依旧  须辨别左昭右穆  发明万代渊源

清代书画家兼诗人金龙自题联为:

德行人间金管记  姓名天上碧纱笼

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自题联为:

雨入花心  自成甘苦

水归器内  各现方圆

二、家乘谱牒

家乘谱牒,即记录氏族世系的书,简言之即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牒、家乘、世谱,一般多指用来记载宗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或图表,举凡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人口兴衰、人物掌故、风土人情都可以入谱,可以说是宗族的发展史。且由于家族支派不同,反映在谱中的内容也各有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家谱的续修、重修,家谱的形制越来越完善,内容也越来越宏富,于是便相应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家谱文化。

金姓宗族虽然历史悠久、谱系绵长,但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其家族修撰家谱始于何时,今已无从考证。目前存世的家谱多为修谱盛行时期的明清两代家谱。这些家谱大多有固定的体例和格式,包括谱名、谱序、凡例、谱论、遗像、恩荣录、先世考、族规家法、礼堂、五服图、世系、传记、族产、契据文约、坟茔、字辈谱、续后篇、领谱字号等内容,其中谱名、谱序、遗像、先世考、世系、传记等都是常见的内容,也是各种家谱的中心。

通过金氏家谱,对于了解这个姓氏的来源极有帮助。以往了姓氏典籍在记述金姓起源时,往往列举“少昊金天氏之后”和“汉武帝赐匈奴休屠部太子金日磾姓金”两种。在查阅金氏家谱后,才知道金姓还有避讳改姓、入赘改姓、省笔改姓、皇帝赐姓等多种源头。

家谱资料,对了解各家族衍变发展和彼此之间的联系极其有用。例如,在两汉时,京兆金氏是一个比较显赫的家族。汉朝以后,湮没无闻。根据家谱资料,京兆金氏有一支后来东迁至新安(今属浙江淳安)。在唐朝末年,新安金氏有一支迁居安徽歙县,又从歙县至休宁、祁门等地,在此繁衍成大族。南宋名臣金安节就出自休宁金氏。金安节族大人众,子孙迁往各地。

休宁《珰溪金氏族谱》(明朝人金瑶纂修,隆庆二年即1568年歙县黄氏刻本)记载:新安金氏,望出京兆。唐朝末年为躲避战乱,迁至歙县黄墩,不久再次迁往休宁白茆,宋朝初年又自白茆迁往石田、州阳。这支始祖金文藻由州阳再迁珰溪。休宁《金氏族谱》(清朝人金门诏纂修,乾隆十三年即1748年刻本)记载:这支金氏的始迁祖为金博道,宋朝初年自桐庐迁居休宁珊溪(又称杉坑),四世孙金竦再迁梅结,之后有的从梅结迁金溪(又名汪溪),有的从梅结迁惠化坊(又称文昌坊),衍生出珊溪、梅溪、金溪、文昌诸支派。南宋名臣金安节的家谱《休宁文昌金氏世谱》(明刻本,记事至正德年间)记载:始迁祖金文昌,是金博道的八世孙,由梅结迁惠化坊(后人因金文昌旧居称为文昌坊),传五世有安仁、安道、安礼、安节四兄弟,别为四大房。

金安节的子孙有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旌德(今属安徽)、太平(今属安徽黄山)等地的。吴县《夏泾金氏宗谱》(清朝人金礼声等纂修,道光十三年即1833年叙伦堂木活字本)记载:这支金氏尊金安节为始祖,他的五世孙金璹,到吴地任职,当时正值宋元之际,见世事混乱,就在吴县尊礼乡定居。金璹六传至金极,元朝末年为躲避战乱逃入太湖洞庭西山(又称包山),卜居夏泾里,是为包山始迁祖。后裔分迁东园、张家湾及湖南益阳、湘阴等地。旌德《金氏续修宗谱》(清朝人金众等纂修,道光九年即1829年木活字本)记载:始祖金知丞,吏部尚书金安节曾孙,南宋时自休宁迁湖州。金知丞的儿子金相、金有,在宋元之际,为避战乱再迁旌德梅冈外金村。金相的孙子金和又从梅冈徙居莲池裡金村。明成化年间,金安节裔孙金酉又从休宁续迁沙塘。因此家谱尊金相为旌德始迁祖,金和、金酉为始迁莲池和沙塘支祖。太平《平溪金氏宗谱》(清朝人林飞熊等纂,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稿本)记载:始迁祖金小五,为南宋大臣金安节次子,避乱由福建莆田长溪航海至台州太平县八都山下,地名平溪。过了几天后再迁六都王库桥,仍取名为平溪。金小五十三世孙金成美、成岳、成礼、成德、成章,又衍生为五房,分为田洋、裡头、东头、西头,共八分五派。

另外,家谱中的碑记、墓志、祭文、诗文、文稿、传记等又可辑存了大量资料,有助于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家规、族约、家训等还可为当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一些家谱还收录当时社会贤达、名人的文章,休宁《珰溪金氏族谱》内有明朝文学家徐渭、汪道昆等人文章;吴县《夏泾金氏宗谱》收录宋朝名士胡铨、朱熹,元朝赵孟頫等人文章;旌德《金氏续修宗谱》收录有宋朝岳飞、魏了翁、元朝虞集等人文章,这些文章有的不见于上述名人文集,而家谱予以收录,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