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肖邦的小说:徐守盛:2012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4:33:51
徐守盛: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来源:湖南农村网          发布时间:2012-2-16 23:08:08


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徐 守 盛
(2012年2月16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我省“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讨论《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确保今年农业农村发展实现稳中求进。刚才,明华副省长全面总结了我省去年农业农村工作,对今年的各项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大家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做好我省新时期的“三农”工作,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湖南农业农村农民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惠农强农富农政策的阳光普照下,湖南“三农”发展进入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我们率先在全国结束了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开启了湖南农业发展的新纪元;我们实现了农村公共服务的历史性跨越,迈出了湖南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步伐;我们完成了由农业产业化向农业现代化的战略路径提升,踏上了湖南“三农”发展的新征程。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我们认真落实中央9个1号文件,始终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共发放惠农补贴288.49亿元;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决守住全省5655万亩耕地、4853万亩基本农田的红线;毫不放松粮食生产,持之以恒地扩面积、攻单产、增总量,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各类农业产业化企业联结农产品基地面积达8000万亩,农产品加工增加值比“十五”末增加近2倍。去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796.2万亩,超级杂交稻实现百亩片亩产926公斤,粮食总产量由2003年的488.5亿斤增加到600亿斤;水稻产量、生猪年调出量、油茶种植面积和产量、油菜播种面积,均居全国第一。
    二是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善。我们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把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等民生设施建设,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实施了一批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重大民生项目。十年来,农林水事务投入1598.4亿元,新增农村公路达到30441公里;解决1469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农村电网10千伏及以下线路改造41.2万公里;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37.4万口,涌现出一大批“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特别是攸县探索的城乡环境同治模式,得到国家肯定。
    三是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我们率先全面取消农业税,进一步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目前,全省家庭承包耕地合同签订率达97.4%,土地承包经营权发证率达96.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集体林地确权率达99.6%,林权发证率达99.1%。
    四是农民思想观念和致富能力大幅提升。我们以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县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计划”、“阳光工程”等技能培训,农民正由发家致富向创业发展转变。目前,全省基本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233.6万农民获得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趋势。粮食种植和生猪养殖大户发展到47万户,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分别达到4.8万家、1.03万家。
    五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向均等化发展。我们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抓手,以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为重点,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省广大农民与城镇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仅“十一五”期间,全省就累计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53.4亿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实行全免,64万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得到生活补助。目前,全省农村“新农合”覆盖率和补助率均居全国第二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市区已达96个。
    在充分肯定农业农村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破解“三农”的任务仍然艰巨,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经营方式落后,投入产出率不高,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任务繁重。二是农村人口基数庞大,农民素质整体不高,农民稳定增收的压力大,仍需多方努力,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仍需持续加大,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村持续繁荣,仍需付出艰巨努力。四是城乡差距持续拉大,农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需要花更大力气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全面小康。五是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三农”工作方式方法仍然单一,必须加大农村改革创新步伐,把蕴含在广大农民中的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激发出来。

    二、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四个原则

    “三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湖南是农业大省,必须始终坚持重农、强农、惠农和富农四个原则。
    一要始终坚持重农意识不减。“寒者不贪尺玉而思短(音:竖)褐,饥者不愿千金而美一食”。重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正是把农业作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才支撑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传承。湖南是“鱼米之乡”,具有悠久的重农兴农劝农传统。湖湘文化就包含“民生以穑(音:色)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的思想,毛主席1943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题词,就是对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重农意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湖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条件,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确保7100万湖南人民的粮食自给有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省“三农”工作依然薄弱。以2011年为例,耕种收综合农机化率和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都不到30%。特别是作为产粮大省,人均产粮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0多斤,相对于我省年出生100万人口来说,还要为解决自身吃饭问题而努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始终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始终绷紧巩固农业基础这根弦,始终常鸣维护粮食安全这个警钟,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抓“三农”工作的劲头。
    二要始终坚持强农力度不弱。实事求是地说,我省农业“大而不强”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2010年,全省3980多万从业人员中,农村从业人员达到2750多万,减去1320多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仍有1400多万劳动力固守在“一亩三分地”上。这表明,一方面我省仍然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省农业投入产出水平低、劳动效率低、回报率低。当前,要围绕“两提两降”,即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以现代科技装备农业、武装农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坚持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路子,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要始终坚持惠农方向不变。温家宝总理指出,我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这个判断完全符合我省实际。从收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近两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虽然连续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但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大约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倍,绝对差距则从2006年的7115元持续拉大到2011年的12277元。从消费看,城乡消费无论增速、还是比重的差距都在拉大。2011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09.03亿元,其中城镇市场实现6154.5亿元、增长18.1%,乡村市场654.53亿元、增长16.5%;乡村社会消费仅为全省的9.6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81个百分点。没有广大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人民的全面小康。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让改革发展成果,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地惠及广大农民。今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我们要实现稳中求进,要扩大内需,就更要抓惠农政策的落实,坚决贯彻中央在扶贫、农业补贴、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进一步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提高农民这个群体的消费能力,真正实现提高低端消费水平与培育中高端消费热点相统一。
    四要始终坚持富农目标不移。农业发展质量的好坏、效益的高低,最终都体现在农民收入上;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归结到一点,都是要促进农民增收。这是一块试金石。衡量一个地方的“三农”工作成效,首先就是要看农民收入是否增加,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促进农民增收,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提高惠农补贴的效应。去年,我省农民得到的补贴、救济金等转移性纯收入人均为489元,占到收入增幅945元的51%以上,而家庭经营中的农业纯收入仅增加115元。大家一定要明白,中央的惠农补贴是用来鼓励发展生产的,而不是用来“简单增收”的。中央的惠农补贴,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仍存在进一步发挥效应的空间。我们要彻底改变这种把惠农补贴作为直接增收手段的简单做法,使之真正用于促进生产、发展农业,增强农民自我创收的能力。其次,要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固守在土地上,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讨生活,是不可能富裕农民的。必须从扩大规模化种植、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强农民培训等方面综合施策,达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目的。第三,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护合法权益就是改善和发展民生。要保障好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严禁在农民不知情、不与农民协商的情况下,强占和乱占农民土地,我们决不能靠牺牲农民的长远利益,尤其是占用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来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我们正处在大建设、大发展时期,肯定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一方面,我们要依法依规征用土地,积极探索维护农民长远利益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要尽量多挖潜、少占地,尽量少做或不做一夜之间让农民丧失生存之本的事情。如果硬是要做,必须征得农民的同意,并且依法作出合理有效的补偿才能进行。

    三、抓住农业农村发展的六个关键

    当前,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层出不穷。全球粮价变动、能源价格变化、欧美债务危机、极端性气候频发等等,都或多或少影响着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我们要咬住发展不放松,再接再厉、奋力进取,确保我省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社会持续稳定、农民生活持续改善。主要抓好六个方面:
    (一)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我省农业灌溉用水达到188.5亿立方米,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58.2%,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4.4%;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为0.88︰1,低于全国平均值1.2︰1和发达省份2︰1的水平,必须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采取实质性措施。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加快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重大项目,确保全省耕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加快重点枢纽和水源工程建设。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抓基地建设,围绕我省优势主导产业,推行标准化种养和订单生产,建设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比较效益高的农产品知名品牌。抓龙头带动,全面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合理规划、布局和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园区,扶持农产品骨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推进农业规模化。有规模才有效益。规模上不来,就难以产生更大效益。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要坚持以规模化促进集约化、标准化、高效化。在粮食生产规模化方面,我们要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发展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只要是“依法、自愿、有偿”,只要是确保流转后不改变农业用途,我们就要支持,实现“让农民种自己的地”、“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四是推进农业产业特色化。我省各个区域地形复杂,物产和资源丰富多样,具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条件。要推动特色化布局,围绕棉麻丝、果茶、家禽、水产、竹木、油料、草畜、食用菌等优势主导产业,强化市场和经济联系,弱化行政格局的束缚,建设特色明显、布局合理、互补平衡的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经济效益高的特色种养业和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五是提高农业机械化率。从我省山丘区多、家庭经营耕地面积不大的实际出发,着力研发和推广适应我省耕作方式,先进实用、安全可靠、节能减排的中小型农机,推进经济作物、林果业、养殖业的机械化,扶持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
    (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湖南无论在农业科技研究,还是在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方面,都有深厚的基础。袁隆平、刘筠、官春云院士等农业科技领军人物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及其应用,就是众所皆知的成功案例。今后,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今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在农业科技的开发与应用方面迈出新的步伐。第一,增强农业科技创新的针对性。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紧紧围绕我省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等环节,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着力解决科技创新和农业发展脱节的问题。第二,积极发展现代种业。认真组织实施优质种苗工程,突出抓好以杂交水稻、油茶为主的现代种业技术攻关,力争在育种和种苗处理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加强优势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以隆平高科、金健种业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培育一批繁育推一体化大型骨干企业。第三,加强农业科技转化和推广应用。据统计,全省重大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只有52%。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健全农业科技转化和推广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的转化和推广应用。一方面,要突出公益性职能,整合分散于农业、畜牧、农机、林业等部门的科技力量,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和队伍,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另一方面,要突出社会化方向,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调动农业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龙头企业、种养能手等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农业技术普及推广服务。
    (三)着力培育新型农民。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还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都需要提高农民素质,都需要让农民有一技之长,增强农民的致富创业能力。这是一项基础性重大工程,主要是提高“三个能力”。首先,提高增收致富能力。据统计,全省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的只有12%左右。要以农业实用技术为重点开展普及性培训,积极培养农村科技骨干和实用人才,努力使每个村都有一批科技示范户。其次,提高转岗就业能力。要增强农民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省内外劳动力市场和本地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安排培训专业和培训内容;加强与省内外用工企业的协作,实行开发岗位、定向招生、定岗培训、安置就业一条龙的“订单式”培训。第三,提高自主创业能力。要在信贷、税收、用地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扶持农民自主创业、返乡创业,并适应农民创业的需要,开展相应的培训。
    (四)统筹城乡发展。我省城镇化率低于全国6.65个百分点,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只有长沙和衡阳,16个县级市、72个县城的平均城镇化率仅为44.36%和30.96%。统筹城乡发展,是在城市和农村发展水平都不高的条件下实施的,相对东部沿海发达省区来讲,任务更重。我们必须一手抓城镇化,一手抓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不管如何“新”法,必须保持农村的功能,保护田园风光和生态环境,不能简单套用城镇建设的做法,更不能把城镇居民小区的建设模式照搬到农村去。尤其是我省山区丘陵地带多,千百年来就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形成了“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人文风貌,更要珍惜这种难得的楚风湘情。要坚持规划引导,充分考虑自然环境、水源条件、民情风俗,加强水、电、路、气、通信、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之间的衔接配套。要坚持建管并重,积极探索管理、运营的新机制,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和资金,让已建成的设施持久发挥作用。要坚持多元投入,落实国家关于把基础设施重点放到农村的要求,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充分调动社会、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多渠道增加建设投入。二是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总的要求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继续提高水平,推动持续发展,更好地造福农村群众。教育,各地要制定和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加快合格学校建设步伐,加强寄宿制学校建管,严格校车管理,确保学生安全。要充分考虑我省农村大多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实际,凡是超过服务半径,又不能为学生提供寄宿或者规范交通服务的学校,原则上不得撤并。卫生,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支持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充实农村医生队伍,提高医生素质,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文化,要促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覆盖,整合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社会保障总的方向是完善制度、提高水平、逐步并轨。完善制度,就是要针对制度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现行政策和办法进行修订完善;提高水平,就是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支持,不断提高保障水平。逐步并轨,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最终迈向城乡一体化。四是稳妥推进人口城镇化。据测算,我省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要转移农民60多万人,到2015年末我省城镇化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则要新增城镇人口560多万,其中近400万农民需转移进城。这就是说,人口城镇化,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绕不过去的实际问题了。这里强调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要促进人口流向中小城镇,尽可能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快速融入城镇生活,稳定下来。第二个方面,要保障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收益分配权。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不能将社保、住房、城市户口等与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作交换,剥夺农民应有的权利。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和保护农民以土地为核心的财产权利,让农民进退有路、心里有底。第三个方面,要创造条件让农民工进城安家。在子女就学、劳动报酬、医疗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快推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向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常住人口提供转变。
    (五)积极推进精细化扶贫。按新的扶贫标准2300元测算,我省现有贫困人口近1000万,占乡村人口的18%。要认真贯彻中央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和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工作。一是突出扶贫重点。继续将湘西自治州作为全省扶贫攻坚主战场,积极开展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试点,推进罗霄山片区扶贫开发,抓好24个少数民族县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工作,努力为全国片区发展和扶贫攻坚探索经验。二是明确扶贫目标。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需求,逐步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坚持标本兼治。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推动水、电、气、路、房和环境治理“六到户”,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立足贫困地区区位、资源和市场优势,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有效衔接,促进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形成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四是推进精细化扶贫。认真摸清每户贫困家庭的贫困成因,有针对性地制定脱贫计划,实行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把扶贫政策和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落实到每一家需要扶持的贫困户,做到每户一本台账、一个扶贫计划、一名责任人。
    (六)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社会形态、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利益结构,对加强和改善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我省涉及“三农”问题的信访看,2011年群众来信来访共3.48万批(件)、12.28万人(件)次,占信访总量的25.7%,主要反映了村务公开、各类权属纠纷和民生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同时,我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常年保持较大规模,很多农村地区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留守在家,造成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缺乏劳动力,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差,儿童成长普遍缺乏安全感,农村公共服务等政策落实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妥善解决各类矛盾问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基层组织制度建设。继续强化县、乡、村三级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机构职能,促进乡镇政府职能进一步向服务型转变;广泛推行和深化村务、政务公开,落实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强化群众对干部的监督,增强工作的透明度。第二,加强基层组织的作风和能力建设。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比如农村“三留守”问题,要充分认识到,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或者说是需要付出的代价。关键是要下大力避免这种阵痛的持续时间过长,防止引发新的社会问题。我们既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状况,鼓励引导本地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又要加大投入,切实解决留守人员培训、就业、就医和少儿就学等实际困难,努力为外出务工人员解除后顾之忧;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组织探亲联络等活动。第三,建立健全预防和调处矛盾纠纷的机制,完善群防群治、利益分配机制,营造秩序井然、和谐幸福的良好氛围。特别是,我省正处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课”阶段,一定要有效协调建设方、施工方和当地群众的利益和关系,营造良好施工环境。

    四、确保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实现“稳中求进”

    中央1号文件明确,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就是要求保持农业稳定发展,服务“稳中求进”这个大局。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立足国内基本解决吃饭问题的方针绝不动摇,确保农业再夺丰收,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主要做到“四稳”。
    一要稳定农产品生产。当前,国际局势动荡、外部市场仍不明朗,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农业生产不容丝毫放松。这是今年“稳中求进”的重中之重。农业生产如果出现闪失,通胀控制不了,社会稳定不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不了,“稳中求进”就是空谈。昨天全省粮食生产工作会议,已对今年粮食生产作了全面部署,要求确保今年粮食生产不滑坡。这里,我就加强农产品特别是大宗农产品生产强调四个方面。第一,要对照生产目标和任务,抓好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确保面积、产量落实到地市、到县乡、到田间地头。各级干部要深入下去,对抛荒、撂荒情况作一些实地调查,真正了解各地实际情况。第二,要对极端性气候的发生做好准备。今年极寒天气席卷欧亚,已昭示气候反常,我们去年又遭遇罕见干旱,更要提前对“倒春寒”、春汛等灾害作好应对准备。第三,要保障农资供应。一要保量、二要保质、三要保价,决不能发生坑农、损农、害农的现象。第四,要执行政策。中央今年将进一步提高小麦、水稻的最低收购价,农业补贴要继续增加总量、提高标准,新增补贴重点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种生产服务组织倾斜。执行这些政策,各级各部门要不折不扣、不走样变形,确保发挥最大的政策效益。
    二要稳定农产品价格。这是今年稳物价的前提和基础。2003年以来,我省生猪的价格波动,经历了3次从波峰到波谷的转换。既给养殖户和消费者带来较大影响,又对稳定物价、加强调控带来较大难度。在去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5%的基础上,防止物价走势反弹的压力还较大。我们既要积极发展生产,保障供给,防止价贵伤民,又要维护农民利益,保持农产品价格稳定,防止价贱伤农。主要是抓四个方面。第一,严格执行按保护价收购政策。各地要将中央政策明明白白交给农民,作好收购资金、仓储、人员等方面的准备,保护好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第二,促进农产品流通。对生猪、粮食、蔬菜等农产品,要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加强市场调控,确保供给稳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强供销合作社系统鲜活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农超对接、平价商店建设工作,发展直供直销,清理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各种收费,实现货畅其流,有效降低流通成本。第三,强化市场信息服务。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产品供给情况,以及国内外、省内外的物价走势,提高价格分析研判和监测预警能力,及时为农村种养户提供信息服务。抓紧建立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防止各类虚假信息影响产业发展、损害农民利益。第四,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大宗农产品要以保障供给为目标,经济作物则应以经济效益为主。这就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产前、产中、产后连起来,促进单家独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三要稳定“三农”投入。温家宝总理强调,现在需要财政花钱的地方很多,支出压力很大,我们宁愿少上点建设项目、压缩些其他方面开支,也要确保“三农”投入。这个原则也是对我们的要求,各级各部门务必认真执行。要做到四点。第一,要明确投入重点和方向。把重点放在灌区配套改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土地复垦、高标准基本农田、以及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今年,要完成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建设和1272座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在完成去年水利投资计划的基础上,抓紧衔接2012年水利资金项目,特别是要编制好全省现代水利建设规划、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水利专项规划、武陵山区扶贫攻坚水利规划、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规划,谋划一批事关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第二,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支持的重点,提前做好工作,确保中央对我省“三农”的投入比例逐年提高。尤其是,国家今年将继续加大水利投入,我省是全国唯一的水利改革试点省,更有利于争取支持,我们要准备好项目,作好对接。第三,要落实好配套资金。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和标准,想办法挤资金加强配套,决不能因为配套不到位,影响争取国家支持。第四,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去年我省新增贷款中,投向农林牧渔业的仅为313.8亿元,不到总额的3%。发展“三农”,光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投入。今年要力争在增强涉农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金融服务上取得新的进展。同时,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止中途截留卡扣。
    四要稳定提高农村民生水平。湖南青山绿水、风景优美、适宜居住,这都是客观事实。但青山绿水,既掩盖了部分农村的贫穷,又掩盖了部分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例如湘江流域的重金属污染。这“两个掩盖”,提醒我们要关注农村民生的真实状态,为改善民生作出更大的努力。今年要抓好四件事。第一件事,是抑制农村地区物价上涨。去年,我省农村消费价格上涨5.6%,还高于城市0.1个百分点,而且食品类价格上涨影响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6个百分点,占消费价格涨幅的65%。我们要对此高度警觉。我省近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主要是生活性消费,说到底几乎就是食品,不有效遏制物价上涨,就将直接影响他们的生存。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在价格惠民的安排中,要考虑农村的低收入群体。第二件事,是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当前,农村已成为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重灾区”,老百姓迫切希望加强管理。有关部门在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新网工程”在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网络运营和管理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农村流通现代化,从根本上维护农村市场秩序。第三件事,是落实农村社会保障提标政策。今年,我省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240元,农村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比去年增长32%以上,农村五保户年分散供养标准达到2000元。对这些政策,各地务必执行到位。第四件事,是重视和研究农村出行难问题。农村通畅、通达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交通条件。目前,农村交通发展又面临新的形势。农村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加,已对农村道路的通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农村公路“烂、窄、堵”的现象,适当增加硬化维修、维护管理、加修路肩等方面的投入,以提高通行能力。

    五、从五个方面着手提高“三农”工作水平

    当前,农业农村在不断发展,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温家宝总理“五个始终”的要求,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尽最大努力做好“三农”工作。
    一要按规律办事。首先,要遵循自然规律。我省农业依然处在“靠天吃钣”的阶段,受到气候、水、土壤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农业工作时,不能逆“天”行事,必须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作出符合实情的决策。要特别强调的是,水、土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水、土流失,或受到污染,农业发展就是空中楼阁。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水土资源的保护,防止各类建设和矿业生产切断水源、污染环境。第二,要遵循经济规律。这个方面,我们强调对农业的保护,加大对农业的补贴,这是针对农业这个弱质产业的应有之义。我们也要讲投入产出比,提高农业发展效益,就是没有经济效益,也要追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第三,要遵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规律。农民由于信息不对称,盲目跟风种植,往往因价格波动,导致经济损失。我们各级各有关部门,就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决不能强迫命令,以行政手段代替市场机制,要主动为农户提供周边乃至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信息,以获得更高的效益。 
    二是整合资源力量。中央对“三农”的扶持政策、支农资金都比较多,省里也有一些相应的配套措施。但这些政策、资金是散见于各个部门的。从过往的情况看,由于各投资主体互不隶属,投资就像“撒胡椒面”一样。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今后要做足整合的文章。首先,要自我摸底。各级政府特别是县政府,要对中央、省里出台的支持政策、下拨的涉农资金,作一次详细统计,真正弄清楚自己用于“三农”的资金有多少,政策有多少,哪些只能专款专用,哪些可以整合。其次,要规范管理。建立完善项目申报、项目立项、资金审批、资金拨付、资金监督等一整套管理机制,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涉农资金使用高效、管理规范、运行安全。第三,要统筹使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项目,明确具体时间和先后顺序,集中力量办成几件大事、实事,力争有限的资金取得最大的成效。
    三是推动改革创新。我国的改革就是从农村开始的。30多年来,农村每一次改革,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标,仍然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要活力。当前,要继续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政策,加快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向经济能人集中。加强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管理,稳步推进股份合作化改革。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重点支持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开展金融合作。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切实抓好沅陵县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农村改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必须大胆冲破固有理念、做法、体制的束缚,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形成湖南特色的“三农”发展新路子。
    四是提高公信力、执行力。“三农”工作,面对的是亿万农民,接触的是千家万户,最能检验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要脚踏实地,多调查研究、少坐而论道,多坐农家屋、少坐办公室,经常性地深入农户,了解农村发展实情,体验农民疾苦,多办农民欢迎的事,让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要执行到位,不断提高政策执行水平,把政策原原本本交给群众,使广大农民真正了解政策内容,真正从政策中得到好处。要说到做到,对老百姓做出的承诺,要拿出真心实意,付出实际行动,决不能“口惠而实不至”。要雷厉风行,严格工作纪律,对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必须做到令行禁止,快节奏、高效率的落实,坚决反对自行其是、敷衍塞责,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五是关心支持基层。我省“三农”发展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默默奉献。他们的生活、工作环境还比较艰苦。特别是现在农村快速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更大变化,广大基层干部既要促进发展,更要保一方平安,承担着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重任。各级政府要切实关心支持农村基层干部,理解基层工作的困难,体谅基层干部的艰辛,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要进一步选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继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和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要加强经费保障,逐步解决基层目前工资、补贴难兑现,运转无资金的问题。广大基层干部要始终不移为民之志,始终不改亲民之心,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为我省“三农”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同志们,农村是一块广阔的田野,农业是一个日久恒新的产业。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