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故事100字3年级:《美人如诗》(1)——淡妆浓抹总相宜(3)——溪边浣纱笑沉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36:31

《美人如诗》(1)——淡妆浓抹总相宜(3)——溪边浣纱笑沉鱼

2008-03-22 01:42 

三、溪边浣纱笑沉鱼

历史虽已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西施以其“沉鱼之美”,宛如一尊洁白无瑕的玉雕仍完好地永存于世人心中。美,因此具有了永恒的魅力。

 

西施之美,不仅已成为中华民族美的化身、美的象征,且已飘洋过海,名扬域外。

 

“情人眼里出西施”更成了男男女女钟情怀春的美丽娇艳之词。

 

西施是如何从自然性的村姑美变成容貌、舞姿、体态三者皆美的真正美人呢?

 

越王宠爱的一宫女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

 

初到勾践身边的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于是,西施发愤苦练,花了三年时间,学习歌舞和步履、礼仪等。

 

经过三年的苦练,西施这位苎萝村的浣纱村姑,不但具有一笑倾国的丹唇脸、明眸皓齿的先天妍丽容貌。而且具有了在清风明月般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的窈窕身姿和悠然的体态,成为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得有修养有素的宫女。

  

相传西施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就有了“沉鱼”的代称,

 

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

  

吴王对西施的美艳眷恋不已,并为此大兴本土,在灵岩山上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馆娃宫,还挖空心思构筑响履廊,在上面走动,发出铮琮的响声。

 

又修一人工湖,沿湖遍植奇花异卉,湖上布置锦帆以供游乐。后人曾有诗描写当时的情景;     

吴王在日百花开,画船载乐舟边来;     

吴王去后百花落,歌吹无词洲寂寞。     

花开花落年年春,前后看花应几人;     

但见枝枝映流水,不知片片随行尘。     

年年风雨荒台畔,日暮黄鹂声欲断;     

借问后来看花人,锦帆何处空凭吊。

 

战国时期的法家慎子对她说:“西施,天下之至姣也,衣之以皮其,则见者皆走;易之以元易,则行者皆止。由是观之,则元易色之助也。姣者辞之,则色厌矣。”

 

慎子的意思是说,西施本是一村姑,虽然骨相丰盈,资质婉丽。当她穿着兽皮做的衣服,粗麻布做的裙子时,路人见了则远远避开,这套装束使路人觉得厌恶;一旦她穿上丝绸衣服,戴上金银首饰,坐上华贵的装车后,路上的人见了皆惊慕不已,纷纷赞叹造物的神奇。

 

日本作家石川清光先生说“在我们日本人的心目中,西施是女性美的最高象征。”。

历代有不少诗人写诗填词歌咏西施,直到现在仍人在怀念凭吊或赞叹西施。

 

诗人李商隐有诗赞曰:

 五绝·蝶

叶叶复翻翻,斜桥对侧门。芦花惟有白,柳絮可能温。

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年年芳物尽,来别败兰荪。

 

 李商隐此诗勾勒出两幅图画“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表面喻蝶,实质喻人,带有双重性的隐喻。不但让我们有着前世今生的浩渺,更有着古往今来,纷至沓来的美感。使我们看到蝴蝶翩翩飞舞,有如美人芳魂,寻寻觅觅。恋旧情深,仍然寻访着隔代的沧桑。

 

南朝梁代诗人庾肩吾的《咏美人》:

绛树及西施,俱是好容仪。

非关能结束,本是细腰肢。

 

女诗人鱼玄机有《浣纱庙》诗。

 吴越相谋计策多,浣纱神女已相和。

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

范蠡功成身隐遁,伍胥谏死国消磨。

只今诸暨长江畔,空有青山号苎萝。

 

五代的欧阳炯《江城子》: 

晚日金陵岸草平,

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

如西子镜,照空城!

①金陵:今江苏南京。

②落霞:晚霞。

③六代: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均建都于金陵。

④暗逐逝波声:默默地随江水东流的声音消逝了。

⑤姑苏台: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春秋时吴王阖庐所筑。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

为长夜之饮。

⑥江城:指金陵,古属吴地。。

词人把金陵的景象与词人眼见古都兴衰而慨然兴叹的悲凉情感,形象地描绘并抒写出来。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全词感情色彩极浓,写景抒情,真切动人,

 

 

 2008年3月22日1:50:32

修改2008年3月24日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