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少儿钢琴曲:梅克保:2012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59:25
梅克保: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来源:湖南农村网          发布时间:2012-2-16 23:12:17


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梅 克 保
(2012年2月16日)

同志们:
    这次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就要结束了。这是一次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凝聚力量的大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年前省委召开常委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了今年“三农”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周强书记充分肯定了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成就,对开创全省“三农”工作新局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上午,守盛省长作了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十一五”以来我省“三农”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全面部署了今后“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明华副省长对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刚才,9 个单位的负责同志做了大会交流和经验介绍,听了深受启发、倍感振奋。下面,我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再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这次会议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会后,大家要进一步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要深化对“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认识,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上来。中央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是指导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反复强调这一战略思想。在年前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家宝总理指出:“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仅是指导现阶段工作的,也是管长远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虽然农业份额会下降、农村人口会减少,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不会改变,“三农”问题在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不会改变。对我们农业大省而言,这既是重大发展机遇,更是重大政治责任。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站在全国的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看“三农”的重要地位,把“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真正体现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深化对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认识,坚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三农”工作的主线。应对近些年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央科学分析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大势,作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不仅是整个经济发展的主线,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线。从湖南的农业发展现状看,农业具有传统优势和较好的发展基础,但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的问题比较突出;农产品数量稳定增加,但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但农业总体生产水平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占主导方式的问题比较突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强,但农业生产条件仍然薄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加大“三农”支持和两型社会试验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等重大政策机遇,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机械化。
    三要深化对统筹城乡发展的认识,坚持在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省第十次党代会把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作为湖南未来发展的总战略,强调“四化两型”互促共进、融合发展,这与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和“三化同步”的战略思想是高度一致的,也完全符合湖南实际。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与工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农业现代化是基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是动力和引擎,两型发展是方向。我们必须进一步领会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方针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要求。按照党代会确定的任务和战略,在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两型社会建设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加快建设两型社会提供强力支撑。

    二、把握重点,突出抓好关系全局的几件大事

    今年的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守盛省长和明华副省长作了全面部署。我这里主要强调抓好关系全局的几件大事。
    1、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结合点。从我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成效来看,提高城镇化水平,能够有效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去年我省城镇化率为45.1%,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6.2个百分点。据初步估算,若达到全国水平,全省可吸纳农村人口370万人,扩大投资1.5万亿元,每年可增加消费近300亿元,这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适应大量农民工向城镇转移和区域产业布局的新特点,在进一步提升大城市和城市群竞争力、辐射力的同时,更加突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努力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城镇化体系。一是要重点抓好县城和中心镇的提质扩容,打造城乡统筹发展的平台。近些年发展实践表明,农村人口转移、农民工回流投资创业,大部分趋向县城和中心镇。各地要把加快县城和中心镇的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进一步完善规划,有序扩大城市规模,加强住房、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的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二是要强化产业支撑,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无论是城市群的发展还是中小城市的建设,核心是要抓产业发展。只有产业发展了,城镇建设才有经济支撑,农民进城才有出路。要结合本地实际,依托优势资源,抢抓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城镇二三产业,引导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引导投资者和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创业就业,做大做强城镇经济。三是要着力促进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就是要在加快发展和制度创新上取得突破,使进城农民工真正成为城镇居民,实现安居乐业。要在引导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村转移人口的当前利益和长远生计,既要尊重和保护农民以土地为核心的财产权利,让转移进城农民进退有路,又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降低农民进城门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努力解决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2、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郡县治,天下安”。自古以来,县一级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县域经济实力的提升,就没有全省经济实力的提升;没有县域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近些年来,我省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批经济强县和特色县迅速崛起。但从整体来看,我省县域经济还相对滞后,2010年,县域国土面积占全省97.2%,人口占全省88.7%,而经济总量只占全省的65.7%。可见,县域经济仍然是全省经济的一块“短板”。实现“两个加快”目标,潜力和希望在县域。必须进一步强化县域经济在全省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围绕打好特色牌,形成各自的特色产业和经济结构,推动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壮大。
    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要突出在县域范围内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显著提升县域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一是加强县域产业园区建设。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壮大县域经济,必须以工业为主导、以园区为载体,走产业强县的路子。要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立足于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按照“资源要素向园区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招商引资项目向园区集中”的要求,优化产业布局,全力招商引资,引导和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向园区集群式发展,将县域产业园区打造成特色鲜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产业集聚区。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我省大多数县的传统优势是农业资源优势,但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经济优势,关键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要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带动,延伸产业链条。要下大力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城乡对接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积极推广烟草、茶叶等产业化发展的经验,整合资源、整合品牌,培育一批上50亿、10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群,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品牌,形成一批规模化、现代化的大基地、大市场。三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这是建设创新型湖南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发挥我省科教大省特别是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研发这一国际品牌的优势,在县域范围内更加注重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健全产业创新技术体系和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科技人才的作用,提升科技创新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率。四是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省里对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将要下发政策文件,明确具体措施。总的是提供要素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在要素支持上,主要是解决好土地、资金、人才等问题;在优化环境上,主要是进一步放权,扩大县市经济管理权限,增加项目安排,强化指导服务,减少部门干预,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3、加快启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规划建设。洞庭湖区历来是我省农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湿地之一,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高标准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越来越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现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改革建设试验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已相继进入国家战略,并启动实施。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要把启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作为一个区域发展战略重点来抓,主打生态牌和粮食牌,争取国家重视支持,上升为国家战略,力争通过八到十年的建设,打造成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国际性的生态旅游风景区,形成湖南经济发展又一个新的增长极。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规划建设,从现在起就要抓紧筹划。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开展规划建设,今年重点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抓好顶层规划设计。要由省发改委牵头,省农办组织协调,组织交通、水利、国土、农业、林业、旅游、建设、环保等部门,与洞庭湖三市紧密配合,按照产业、人居、文化、生态相融合相协调的要求,高标准做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顶层设计,科学制定1+X规划,初步考虑:1个总体规划和交通、水利、国土整治、现代农业、生态旅游5个单项规划。二是加大重大项目研究。对已经启动的洞庭湖区各类建设项目,要加快建设进程,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完善。在此基础上,今年要对交通、水利、现代农业等方面的重大项目进行研究和论证。比如,环湖高速公路、三口建闸、城陵矶枢纽工程、现代农业园区、生态旅游基地等项目建设,要抓紧研究论证,尽快立项。三是积极申报国家战略。在高质量完成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编制的基础上,抓紧与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汇报衔接,把基础工作做实做细,争取国家尽早批复规划,获得更多项目支持。
     4、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是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我省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连续4年实际增幅超过城镇居民。但要清醒看到,我省农民收入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差距还很大,区域和群体的差距也很大,实现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要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要求来抓,充分发挥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最大效应,注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分析近些年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工资性收入比重已提高到50%左右,政策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明显增加,种养业收入因灾害和价格影响而不稳定。促进农民收入增加,要把握这一变化态势,既进一步依托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保持农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既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又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土地承包权、林权等财产性收入。落实这些举措,必须抓住三个关键。一是要把土地流转起来。当前,农村人口加快向城镇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民愿意将承包土地流转;推进农业现代化,也需要扩大土地规模经营。各级各部门必须顺应发展趋势,在确保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变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不对接的经营方式,鼓励扶持种养大户,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庄、现代农业园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二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实践表明,无论是发展农业生产还是发展劳务经济,只有把农民组织好,才能有效抵御自然和市场的风险。今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在两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政策上引导,投入上支持,用地上优先,制度上规范。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组织,突出搞好针对性、适应性教育培训,加强劳务输出引导服务和农民工权益保障。三是要把资金资产整合起来。这些年来,中央和省里不断加大支持“三农”力度,大幅度增加支农资金投入,有力推动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但是资金投入分散,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必须改革涉农资金投入方式,按照抓大项目、建大基地、创大园区的要求,实行科学规划,搭建平台,有效整合资金资产,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真正使有限的资金资产集中用于强科技、强生产、强民生。
    5.扎实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推进扶贫开发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城乡居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但是,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区域差距扩大之势还没有改变。尽管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但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2010年全省贫困人口数量还有1006万人,是全国6个贫困人口过千万的省之一,扶贫攻坚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中央对新一轮扶贫开发明确了新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并且把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作为全国试点,这对于我省来说,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提供了重大机遇。我们必须从经济和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抢抓机遇,以更大的决心、更有效的举措,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扎实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为实现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两个加快”目标作出贡献。
    对于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从统筹推进“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的角度讲,必须做好“四个结合”的文章。一要把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结合起来,探索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新模式。中央强调,新一轮扶贫开发要以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今年开始在武陵山片区进行试点。我省要抓住这一重大机遇,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思路,以湘西自治州为主战场,统筹推进武陵山区、罗霄山区扶贫攻坚和区域发展,切实抓好少数民族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工作,实现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的互促共进。二要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提高扶贫开发的整体效益。农村扶贫开发的主要对象是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口,首要任务是在稳定解决贫困农民温饱的基础上,实现脱贫致富,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各地要认真总结整村推进的成功经验,以村为平台把两项工作有机结合,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来抓扶贫开发,加快特色产业和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推进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把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三要把扶贫开发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强化扶贫攻坚的组织保障。扶贫开发首先要扶班子,凡是脱贫致富成效明显的地方,都有一个战斗力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这也是我省开展建设扶贫工作积累的重要经验。我们要一手抓扶贫项目开发,一手抓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建设扶贫的组织机制和工作措施,力争使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好班子,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四要把扶贫开发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发挥各行业各部门支持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各行业各部门掌握一定的社会资源,也有大量专业人才,不仅对扶贫开发负有重要责任,而且具备扶贫帮困的条件和手段,关键在于要有过硬的作风。各级各部门要把扶贫帮困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加大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支持力度,深入开展万企联村帮扶,组织动员干部深入贫困地区、贫困农户,指导支持项目开发,搞好各项服务,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6.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工作。这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粮食安全和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大事。这些年,我省加大防灾抗灾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重大动物疫病防御等防灾机制,全省防灾抗灾能力明显增强。但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明显增多,自然灾害呈多发之势。尤其是我省地理、地质、气候、环境特点复杂,水旱灾害频发、突发、猛发问题仍然突出,冰冻、森林火灾、动物疫病和农作物病灾害等也时有发生。面对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我们必须对防灾抗灾有新的认识,决不可掉以轻心,决不能抱任何侥幸,必须把防灾抗灾救灾作为“三农”工作乃至全省工作的重点,不断提升防灾减灾工作水平。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灾害发生的特点,各地要及时研判采取防治和应对措施。从共性来讲,必须扎实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坚持防重于救,切实抓好防灾抗灾设施和机制建设。在设施建设上,要抓住中央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的机遇,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在加快洞庭湖、“四水”防洪安全工程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病险水库治理、排灌设施改造和山塘、河坝、渠道等小型水利的整修,特别是要在今年汛期以前完成重点水利设施的除险加固,决不能留下隐患。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地方,要抓紧完善各种预案,并有计划的组织避灾搬迁安置。在机制建设上,要大力加强雨情、水情、旱情、疫情等监测和预警预报,加快建立完善山洪地质灾害、重大动物疫病、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火灾等防御体系。二是坚持严字当头,强化防灾减灾的责任。要根据换届后领导班子变化和分工调整,针对不同灾害的特点,进一步完善行政首长、部门、岗位责任制,层层落实到人,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三是坚持科学治灾,提高防灾减灾的成效。各地对各类灾害都要制定科学的防灾抗灾救灾预案,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应急机制。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全面抓好物资器材准备和人员培训等工作,确保抗灾抢险人员上得去、物资跟得上。特别是要充分发挥驻湘部队装备先进、应急能力和突击能力强的关键作用。

    三、务实创新,全力落实“三农”工作各项措施

    今年的“三农”工作已经全面部署,要求非常明确,各地各部门务必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一要改进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方式。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各级领导要积极应对“三农”工作出现的新特点、新变化、新矛盾,加强科学研判,不断提高“三农”工作决策和领导水平。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注重在纷繁复杂变化中把握发展规律,破解发展难题。要立足“三农”,着眼全局,注重在推进“四化两型”和城乡统筹发展中优化“三农”环境,化解“三农”矛盾。要重视基层,加强基础,注重在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和服务体系中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服务水平。特别是县市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三农”工作上,把握“三农”发展的大趋势、大战略,提高驾驭“三农”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二要着力健全推进“三农”工作行之有效的体系和机制。“三农”工作涉及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各个部门都有责任,各项工作都有紧密联系,必须改变各自为战、各行其是的做法,形成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农口各领导小组的作用,按照各负其责、各记其功、互促共进的原则,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对于重点工作,要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建立完善“三农”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对已有的考核办法,要根据新的要求,完善考核内容,细化考核指标,强化奖惩力度,调动各方面做好“三农”工作的积极性。
    三要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中央已连续九年发一号文件指导全国的“三农”工作,出台了许多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在贯彻落实上下真功夫,千方百计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把改善民生的实惠兑现到千家万户。同时,要加强对“三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特别是对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确保党的政策充分发挥威力。
四要努力营造推动“三农”又好又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支持“三农”发展,抓好“三农”工作。各级领导和干部要按照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要求,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农村去搞调查研究,向农民群众问苦、问需、问计,为他们排忧解难。要注重抓好农村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社会安全等工作,及时排查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农村社会安定祥和。要加大对“三农”工作的舆论宣传,总结推介先进典型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三农”、支持“三农”、共促“三农”的良好局面。

    同志们,做好今年“三农”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 “三农”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