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夏牧场音乐教案:戏说官场“潜规则”(九十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05:45

戏说官场“潜规则”(九十二)

 

----“视察”做法虽有弊端,但可创新

 

吴越论春秋

 

目前,许多地方某些领导或人大代表在开展视察中的普遍做法不外乎四个方面:

一、会议确定视察的内容、时间、方式、地点;

二、发出视察通知,并告之被视察单位;

三、组织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一府两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业务人员,进行集中视察,了解点上的情况,然后听取主管部门的汇报;

四、视察组写出情况反映材料,印发常委会会议,供与会人员作审议的参考。         

 

然而,此种做法的弊端却是显而易见的,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人员过多,代表责任心不强。以代表团为单位,代表人数在30 —40 人之间,再加上工作人员,若大一个队伍,给人一个“参观游览”的错觉;同时,由于代表人数多,在发表视察意见时,往往都是领导者占据主动,其他代表很难轮到有发言的机会难以发表意见,因而产生一种“陪衬”的心理,认为参不参与视察无关紧要,表现在每次视察时,代表请假现象普遍。

二、视察深度不够。视察时习惯于先听汇报,再实地察看,一切都按被视察单位的事先准备进行,往往只听到“亮点”,看到“盆景”。

三、被视察单位不能诚 实的提供有关情况。因其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参与了视 察,被视察单位领导担心如实汇报情况,自己的考核、奖 金、提拔等会受影响,因而汇报时成绩说够、问题点到即止。

四、视察组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因提前发出了视察通知,被视察单位可以就视察内容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准备或“包装”,使视察掌握的情况不真实。

五、视察范围窄,视察面小,以个别现象代替面上工作,使视察了解掌握的情况不全面。每位代表因每次视察内容为1 —2 个,大多是一些重点项目建设;同时,视察中接触的大多是各级领导,同群众的接触少。这就在内容上和接触面上显得过窄。 

    

        视察其实是为了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信息而服务。是注重实际与汇报相结合,提高审议质量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视察的方式方法还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加以创新:

一、不发视察通知,不告之被视察单位视察的时间、内容、方式、地点,采取随机抽样确定视察单位,避免被视察单位搞突击粉饰、制造虚假情况,使视察掌握的情况真实可靠,提高视察工作质量。

          二、不邀请视察内容的主管部门领导参加,由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同志,轻车简从,不陪同、不声张、不宣传,自行开展视察活动,减少主管部门领导陪同视察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视察方法上,坚持少听领导汇报、多与群众座谈,多深入一线看实物、查资料、现场抽问、问卷调查,力求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了解掌握情况。  

 四、扩大视察范围,增大视察面。要围绕审议内容涉及的各行各业,选取好、中、差等各方面的单位,重点基层单位,进行视察,了解掌握审议内容的全面情况,克服怕苦怕累思想,纠正搞以点带面的不科学、不负责任的做法。 

 五、不听取主管部门的面上情况汇报,避免给人先入为主的印象,影响对该项工作的客观、公正评价。视察情况汇总后,视察组就视察中所了解掌握的情况,结合平时调研掌握的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视察情况反映材料,提前印发参会人员,使未参与视察的人员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该材料,思考、准备自己的审议发言。          

    六、注重平时的凋查研究。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有一个过程,要全面、科学地评价一项工作,必须把工作结果与工作过程结合起来,进行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分析。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也是如此。因此,除会前开展集中视察外,平时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各方面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人大常委会平时应围绕某项工作,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全面、真实、准确地掌握该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并作好情况记载,为今后审议该项工作提供资料服务。这既是人大常委会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弥补会前集中视察掌握情况不足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