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孤儿音乐汪苏泷:WIKI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0:32:37
WIKI技术——科技与人文的有机结合 作者:朱可嘉
内容提要:本文是对WIKI技术的一种诠释,首先是对WIKI技术的成因,特点,以及发展走向做一个简要的陈述,分析WIKI技术区别于其他网络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它自己的规则,继而阐述在WIKI技术里,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巧妙融合,并且从人文思辨的角度来思索当今网络社会中人对科学技术的孜孜探求。
关键词:WIKI技术 哈贝马斯 儒家思想 人文精神 功利主义
当历史纪元告诉我们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人类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能真切的感受到他所面对的世界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以互联网络技术革命为主的新技术革命正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众多新媒介技术中,WIKI技术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眼球, WIKI这一新兴技术也在网络世界中不断的发展壮大。
wiki概念的发明人是Ward Cunningham。Wiki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点快点” (quick)的意思。Wiki——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 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为小;同时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 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 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Wiki技术容许每一位使用者,可以轻松的修改网页内容。"使用Wiki的技术难度,等同于你学会敲击键盘。"这就是IT技术人员对 Wiki技术的评价。没有一个线性的思维模式,Wiki容许使用者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示自己的想法。如果遇到有相同观点的用户,后者会接着把这种观点进行展开。于是当人们在浏览Wiki网站的时候,会发现这里是一个辐射状的思想库、知识库。Wiki同时又具备把各自一些相关的话题进行总汇,就像人们浏览新闻网站时所看到的相关新闻那样。但Wiki所提供的相关话题远比那些传统的相关信息要丰 富的多,毕竟每一位参与Wiki的人员,观点不同、经验背景不同、知识储备也存在差异,因此Wiki的信息汇总理论上可以做到极至。难怪有人惊呼,如果你 是一个兴趣广泛,而思维又跳跃性较强的人,很有可能会沉醉于Wiki之中,而不能自拔。
WIKI的技术规范 :wiki是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的网页。在每个正常显示的页面下面都有一个编辑按钮,点击这个按钮你就可以编辑页面了。有些人要问:任何人都可以编辑? 那不是乱套了么?其实不然,wiki体现了一种哲学思想:“人之初,性本善”。wiki认为不会有人故意破坏wiki网站,大家来编辑网页是为了共同参与。虽然如此,还是不免有很多好 奇者无意中更改了w iki网站的内容,那么为了维持网站的正确性,wiki在技术上和运行规则上做了一些规范,做到既持面向大宗公开参与的原则又尽量降低众多参与者带来的风险。这些技术和规范包括:
1. 保留网页每一次更动的版本,即使参与者将整个页面删掉,管理者也会很方便地从纪录中恢复最正确的页面版本。
2. 页面锁定,一些主要页面可以用锁定技术将内容锁定,外人就不可再编辑了。(虽然wiki都有这个功能,但我看到使用它的甚少,这可能跟w iki倡导的精神相违背吧)。
3. 版本对比,wiki站点的每个页面都有更新纪录,任意两个版本之间都可以进行对比,wiki会自动找出他们的差别。
4. 更新描述,你在更新一个页面的时候可以在描述栏中写上几句话,如你更新内容的依据、或是跟管理员的对话等。这样,管理员就知道你更新页面的情况。
5. IP禁止,尽管wiki倡导“人之初,性本善”,人人都可参与,但破坏者、恶作剧者总是存在的,wiki有纪录和封存IP的功能,将破坏者的I P纪录下来他就不能在胡作非为了。
6. Sand Box(沙箱)测试,一般的wiki都建有一个Sand Box的页面,这个页面就是让初次参与的人先到Sand Box页面做测试,Sand Box与普通页面是一样的,这里你可以任意涂鸦、随意测试。
7. 编辑规则,任何一个开放的wiki都有一个编辑规则,上面写明大家建设维护wiki站点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
这些准则都是基于WIKI技术特点而衍生出来的。
大凡一种新技术出现时候,人们都会对它所带来的技术优越性而趋之若鹜,WIKI技术亦是如此,当然这么做无可厚非,因为人类从来都是在扬弃中获得真知的。但是仅仅从技术角度来论述WIKI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始终解决的是科技层面上的问题,并不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对WIKI技术本身的困惑,作者试图从人文思辨的角度去诠释WIKI技术,希望能给读者一些有益的启迪。
首先从参与者的角度,WIKI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技术壁垒,任何人都可以编辑条目,并且鼓励与他人共享条目成果,这种WIKI技术特有的包容性恰恰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人文情怀。并且WIKI技术鼓励参与者之间建立联系,以客观、平等 、协作的精神参与WIKI世界里的一切事物,这些准则都与儒家关于大同世界的理念不谋而合。《礼记 礼运》中写道:“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在现实的网络社会里,是WIKI技术,使我们看到了孔子描述的理想社会的曙光。WIKI秉承着“人之初,性本善”的理念,容许任何人对任何条目的修改,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更是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使每个参与者都有平等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WIKI技术还坚信儒家思想的另一信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曾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一个人想做什么事情,首先为他人考虑,才有实现自己目标的可能。WIKI技术的技术特点如页面更新功能、版本 对比功能以及更新描述功能均表达了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思想 。我想这也是和谐社会的一种普遍特征与体现吧。
其次尽管WIKI技术秉承自由、平等、协作的工作理念,但是恶意破坏条目,违反普遍道德准则的事情还是有可能发生的。为了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以及保证其他参与者的正常活动,WIKI技术也存在着封锁IP的功能,尽管这种功能本身与WIKI精神背道而驰。 康德的绝对命令认为:只按你的意愿能成为普遍规律这一准则行动。“要这样行动,永远使你的意志准则能同时成为普遍规律的原则”。他主张责任伦理学,指出“善良意志像珍珠一样闪光。”现代哲学大师哈贝马斯在《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中阐述了交往行为的准则:“我理解交往行为是通过符号中介的相互作用。它受具约束力的大家都同意的规范控制,这些规则规定彼此对行为的期待,它们必须被两个行为主体理解和承认。社会规范是通过制裁而强制执行。它们的意义客观化在日常语言交流中。技术规则和策略的有效性在于在经验上真的或分析正确的命题的有效性,而社会规范的有效性仅以相互理解意向的交互主体性为基础,由普遍承认义务来担保。哈贝马斯强调指出社会规范是通过制裁来强制执行的,WIKI技术亦采取封锁IP,禁止发言等强制措施保证WIKI世界的正常运行,维护其他参与者的权益。换个角度,在哈贝马斯看来,达成一致或理解是言语内在的目的与功能,也就是说,语言交流的内在本质就决定了它是一个“普遍必然”的有效性主张的系统。这种交流的准则决定了WIKI技术要维护正常的运行而违背其产生初衷的强制性准则。
再次WIKI技术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Wiki容许使用者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示自己的想法。如果遇到有相同观点的用户,后者会接着把这种观点进行展开。于是当人们在浏览Wiki网站的时候,会发现这里是一个辐射状的思想库、知识库。`穆勒的功利主义:“为大多数人寻求最大的幸福,这就是正确的选择。”“应该这种选择带来的是最大的益处而不是害处。”“幸福是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功利注意具有双重原则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1、尽可能的趋利避害。2、把这一结果更可能的广泛传播。WIKI所倡导的知识库恰好能使知识在网络中的传播达到最大化。而且所有参与者在都在倡导的一个理念就是:追求自我的幸福,追求自我的自由,哪怕这只存在于理念上的。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正好表达了每一位WIKI参与者的真实内心写照: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在WIKI世界里,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理念上的存在,而是形成了一种制度的外化,从而保持了WIKI技术在网络世界中蓬勃发展。
最后从人文的终极关怀的角度来看WIKI技术,WIKI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人们交流的自由空间, WIKI技术在我国网络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大,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在我国网络社会中的影响还十分的有限,另外基于WIKI技术所形成的知识库在中国也并不是十分完备,存在着很多急需改进的地方,在我国社会中的影响力十分有限。但是作为人的一种追求来说,WIKI技术是我们人类对最终理想的一种渴望,是人类的自我解放的一种追求。正如托尔斯泰在《天国在你们心中》说述:“寻找天国吧,寻找它的真理吧!其余的一切都可以随之迎刃而解。人的生命的意义在于用协助建立天国而为世界服务。天国不是以看的见的形式来到的,不能说:天国,它就在那里,或者它就在这里。因为它只能在那个地方:天国只能在你们心中。”我想人们对WIKI技术的这种理念就是WIKI技术给我们最可名状的人文关怀吧!
参考文献
《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 张汝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第一版
《天国在你们心中》 列夫 托尔斯泰 上海三联书店 1997年第二版
《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哈贝马斯, 学林出版社 1999年版
《 媒体伦理学》 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等著 华夏出版社 2000版
《网络新潮文化:Wiki不完全手册》 CNBLOG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维基百科网
作者简介: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传播学;性别:男;出生年月:1981年8月31日;联系地址:安徽大学研究生楼300栋203室;电话:0551-5143986 13785079043。
Abstract:This text is to a kind of annotation explanatory note of WIKI technology, is to the origin cause of formation of WIKI technology at first, the characteristic, and development moves towards doing a brief statement, it is analysed that WIKI technology is different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own rules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other networks, then explain it in WIKI technology, the ingenious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umane spirit , is it consider from people angle that train of thought distinguish network social middleman diligent to seek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wadays to come.